[爆卦]道路駕駛評分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道路駕駛評分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道路駕駛評分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道路駕駛評分表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71的網紅Q姐的流浪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天社團有人發文問「如果走錯路你會怎麼辦」,今天剛好出現這則新聞。 Uber在台灣之所以評價好,除了貼心的服務以外,安心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會員制、評分制度、看得到司機資料、預估車資不用擔心亂喊價亂超收。 新手上路剛開始多少會出一些狀況,上/下錯匝道、轉錯條、開錯條、該上的高架沒上...等等。 ...

道路駕駛評分表 在 南聲生生難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2:22

《#單車失竊記》 #吳明益 #麥田 出版 #南聲生生難 ⠀⠀⠀⠀⠀⠀⠀⠀⠀⠀⠀⠀ 主觀的東西在不同人眼裡會呈現出不同樣貌。部分的人或許會覺得《單車失竊記》(以下簡稱《單車》)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作品,而我則不這麼認為。主觀的認為不代表沒有讀的價值,只是我在看完這近四百頁,頗有份量的長篇小說後,無法從...

  • 道路駕駛評分表 在 Q姐的流浪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30 22:46:37
    有 18 人按讚

    這兩天社團有人發文問「如果走錯路你會怎麼辦」,今天剛好出現這則新聞。

    Uber在台灣之所以評價好,除了貼心的服務以外,安心也是其中一個因素,會員制、評分制度、看得到司機資料、預估車資不用擔心亂喊價亂超收。

    新手上路剛開始多少會出一些狀況,上/下錯匝道、轉錯條、開錯條、該上的高架沒上...等等。
    我自己也曾有過兩次離譜經驗,一次乘客從中和到松山,過福和橋走基隆路,走信義路過松仁路時應該走地下道,結果我上了從來沒走過的信義快,在乘客提醒下我才知道自己走錯了,趕快在辛亥匝道下去,然後很蠢的再走一次基隆路,整整多繞了一圈;另一次乘客從榮總附近要去溫泉區,走行義路接泉源路兩百塊車程,因為跟乘客聊的太開心錯過了左轉處,硬生生繞了一整個山頭才下了北投,車資變成五百塊。

    但當你發現自己走錯路,你的反應是什麼?
    裝死趕快走回正確道路?還是老實向乘客坦白?
    當你走錯的程度不大,只是在市區裡轉錯條路,轉個彎還可以很快回去,你可以拗說因為那邊修路/塞車。
    但當你走錯的很嚴重,國道該北上你卻走了南下、該走平面卻上了環東這種下一個出口超級遠的高架...

    也許很多乘客對路不熟,但也很多乘客會察覺跟他記憶中的路不太一樣、路程好像沒這麼遠、好像不會經過國道高架。
    有的乘客會開口,讓你有機會解釋,也有的乘客連讓你辯解的機會都沒有,輕則給顆一星評價、重則從此不再用uber,甚至像這則一樣,讓你紅到新聞上。
    所有的Uber司機不但從此失去這個顧客,也讓uber這個品牌在不知情的民眾心中畫上了一個叉叉。

    我知道不少司機根本不在乎uber的形象怎樣,你覺得干你屁事,甚至你只在乎自己有沒有錢賺,不管會不會影響其他的司機。
    然而既然我們依靠著這個平台賺錢,只有他好,我們才會好。也許你心中很多埋怨,覺得uber抽成高、對司機不夠好、獎金給的少、客服愈來愈爛...
    但講一個最簡單的,若是uber的客人跑光,你連利用他賺錢的機會都沒有,還談其他什麼爛?
    他好,我們不見得非常好,但至少有單接、有錢賺。
    你嫌棄他的制度他的客服他的什麼,你可以挑選其他家更喜歡的車隊平台去,但既然選擇留在這,就不要把路走死。

    嗯,扯遠了,我想講的是「品牌形象」。

    當你真的走錯路,嚴重的那種,請你主動向乘客說明,並且道歉,若有車資上的變動請主動回報。
    「抱歉,我剛開始跑,對路不太熟所以走錯了,但您放心,如果金額有增加我會主動回報客服調整回來,真的很抱歉耽誤您的時間。」
    這是我自己的說法,給大家做參考。
    一來向乘客承認錯誤,二來讓乘客知道不是故意繞路A他錢,三來表示一個負責任的態度。
    如果乘客接受你的道歉,他會覺得雖然你走錯了但你態度還不錯,如果乘客無法接受你的道歉,那你就乖乖等著收一星,自己做錯了自己要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

    新聞裡這位司機,新手會慌可以理解,但沉默的態度會讓乘客更慌,她不認識你,不知道你到底是不小心還是故意啊。
    該向乘客說明的時候就好好說明,品牌形象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當聽到有顏色的攻擊uber司機不會認路的時候,我也聽到有乘客跟我說「我遇到司機走錯,司機對路不熟,不過他態度很好」。
    很多人選擇uber,幫朋友叫車、幫小孩叫車、幫長輩叫車,都是基於對uber的那一份信任跟安心感,希望司機們能夠同心好好維護這個形象,不光是為了不讓乘客流失,更是為了維持我們司機自己的形象,總不會有人自己身為uber司機,聽到人家說「uber司機很爛沒水準」會開心的吧...

    抱歉我又囉唆了~感謝看完的人😊

  • 道路駕駛評分表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1 22:37:06
    有 206 人按讚

    【抽獎贈書活動】《#快速致富》x2本
    我們常聽到的理財建議其實是「慢速致富」?上學、得到好成績、畢業、找一份好工作、投資股市參加退休福利計劃、剪掉信用卡、蒐集折價券……等到六十五歲,你就有錢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賭局,你的時間被當成了賭注。
    圖文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millionaire-fastlane/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當我第一眼看到《快速致富》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我其實有點抗拒,我當下認為這「只不過又是一本理財書」罷了。但是理性的我(咦)還是沉住氣,上網快速搜尋了一下這本書的心得和評價。

    令我驚訝的是,在我最喜歡的書評網站 Goodreads 上面,這本書獲得一萬多個評分,4.36顆星的好評,這在理財書裡是很少見的。很多讀者都說這是一本「改變生命」與「令人腦洞大開」的書,也說這本書的觀點讓他們的世界觀大受衝擊。所以,我在好奇心的鼓動之下讀了這本書。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這本書的作者是半退休的企業家暨投資人MJ.狄馬哥(MJ. DeMarco),白手起家創業在30歲就擁有超過百萬資產的他,想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有一條秘境可以通往財富和財務自由,不必等到年老力衰,而是在年輕力壯時就能快速致富。」

    他反對傳統財務建議的「平庸路線」,也就是從大學畢業、找份好工作、存錢投資股票、提撥薪資到退休金裡、省吃儉用減少開銷,然後等到你六十五歲的時候,你就會很富有了。他戲稱這種財富叫做「輪椅上的財富」,等你能享受的時候已經是白髮蒼蒼。

    有另一種財務規劃走的是「快速路線」,能夠讓你在相對年輕的時候,就擁有高額的財富,全權掌握自己的財務生活。雖然他一再強調「快速」是可行的,但絕對不代表你能「輕鬆」。這本書揭露的,就是那些能夠在年輕時獲得巨大財富的思考和行動方式,其實就是「創業家的思維」。

    本書的目標是要改變你對財富、金錢的感受。相信不論幾歲都有可能退休,相信財富不一定要等到老年,相信就業和創業的風險一樣大,相信股票投資不一定保證致富。想要有非凡的成果,就需要有非凡的思維。群體大眾都認可的普通思維只能造就平庸。
    .
    【作者怎麼說的?】
    .
    這本書用了一個很巧妙的譬喻,把創造財富的過程譬喻成一段「致富之旅」,把這條旅程區分成三種路線:人行道、慢車道、快車道,分別代表了不同的財務心態和致富速度。作者想讓我們相信,自己可以決定要開怎樣的車輛、開在什麼道路上、用什麼速度開。整本書由以下四大部分構成:

    路線圖:你的財務信念系統,你對財富、金錢的成見,你行動背後的指引力量,構成了三種不同的路線圖。(1) 理財人行道、(2) 理財慢車道、(3) 致富快車道。

    車輛:指的就是你本人。就像車輛有機油、汽油、引擎、方向盤,這些全都需要保養和調整。這裡談的是你自己時間的運用、學習的方式、克服逆風的心態。

    道路:如果你選擇就業路線,你的選擇就是常見的工作職業。如果選擇創業者路線,你會發現千奇百種的變化。同樣的目的地,有不同的道路可以抵達。

    速度:從想法到實踐的執行能力。在你設定的路線圖上,駕駛著調整好的車輛向前進,重點不是空有點子,而是行動力。

    作者認為人們總是看到百萬富翁坐擁的高額資產,這種「事件」總是被歌功頌德、令人讚嘆。但是致富途中的辛苦「過程」,則不那麼引人注目。造就百萬富豪的並非「事件」,而是「過程」。所以作者想要透過三種路線的譬喻,讓你知道致富之旅最理想的的過程,就是趁年輕的時候,開在「致富快車道」上加速馳騁。
    .
    【三種財富路線的差異?】
    .
    從上面這張濃縮版的比較圖可以看出,三種致富之旅的路線圖,彼此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尤其表現在「思維」和「行動」上面。選擇不同路線的人,在運用時間、學習、金錢和債務時的心態截然不同。具體的差異是:

    時間:理財人行道的人,對待時間的態度是過一天算一天,總是用時間去換金錢,例如排隊等降價加油。理財慢車道的人,相信的理財傳統觀念,認真工作直到退休,好好地積蓄到老了就有足夠的財產。致富快車道的人,把握每一分時間用來打造事業,快速創造出財富換得更多的時間自由。
     
    學習:理財人行道的人,從畢業的那一刻就停止學習,天花板停在最高學歷和現在的能力。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和競爭力,好爭取更高的薪酬。致富快車道的人,把學習當成終身習慣,目的是學習新技能和觀念,用來發展自己的事業。
     
    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買得起東西就好,缺乏具體的財務規劃。理財慢車道的人,認為金錢是有限的必須節省使用,仰賴二、三十年儲蓄和投資的複利效應讓資產增值。致富快車道的人認為金錢可以被創造出來,最寶貴的事情是時間,他們拚搏讓事業在幾年內快速成長。
     
    債務:理財人行道的人,認為只要自己償還的起債務就好,總是用勞力和時間去換取金錢。理財人行道的人,舉債買車買房,用長年的工作償還,對其他的債務則盡量避免。致富快車道的人,懂得避免不聰明的債務,他們舉債是為了投資到事業裡面,讓事業和資產快速成長。
    .
    【理財慢車道錯了嗎?】
    .
    書中的觀念對我產生最大衝擊的,莫過於作者對「理財慢車道」——我們最常聽到的理財建議——的批評。他認為理財慢車道的建議是給接受平庸的人的一場謊言。他說:「理財慢車道有個傲慢的假設,它假設你會一直健康活著,而且永遠都有工作和收入。很可惜,等你買得起藍寶堅尼時,會發現行李箱塞不下你的輪椅。」

    理財慢車道還有一個陷阱:把自己的財富命運託付給某家公司或股票市場。希望我不會被解雇。希望我的股票會反彈回升。希望我能升遷。希望我的工時不要縮減。希望公司別破產。真正的致富理財規劃,是掌握和操作財務規劃中的變因,而不是淪為依靠「希望」的計畫。希望,不是理財規劃。

    想要超越平凡人的平凡成果,就不能採「大家」都贊同的尋常作法。你越努力想要變得不凡、特別,就越需要突破社會的教導。要有不凡的財富,需要有不凡的信念。平凡和不凡的財富,最關鍵的差別就在於,理財慢車道的重心是就業,致富快車道的核心是事業。
    .
    【創立事業的五大戒律】
    .
    作者在書中一再強調「事業」的重要性,指出致富快車道的最佳途徑,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創業。其中有一個完整的章節,談創業的五大戒律,讓我感到非常受啟發。我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作者把這五個戒律的字首,改成了比較好記憶的縮寫「CENTS」。

    Control 控制:搭順風車的人,例如常見的加盟、直銷下線、聯盟行銷,只能任由駕駛擺布,你等於效力於別人的致富快車道。快車道上面的人該擁有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加入別人的公司。
     
    Entry 門檻:如果你選擇的創業的門檻很低,競爭就會增加,路線的效力會減弱。容易創業的事業通常很難握有控制權,而且市場已經飽和,獲利只會快速降低。
     
    Need 需求:事業要解決人們的需求才有可能成功,可能是人們的棘手問題、懸而未決的疑難、某種服務的缺口。人們不在乎你的夢想和渴望,只想知道你的事業對他們有什麼幫助。
     
    Time 時間:事業若很費時,就無異於就業。當你不在的時候,事業是否能自動運轉?若你不需要花時間,仍然能賺錢的事業,就符合時間戒律。尋找並打造這類型的事業。
     
    Scale 規模:要獲得事業的規模,可以透過提高「範圍」(售出件數)和「強度」(單位獲利)來達成。尤其是總客戶群決定了你的棲地大小,棲地越大,致富的潛力也越大。例如賣雞排的棲地很小,網路生意的棲地很大。
    .
    【教你致富的那些人言行不一】
    .
    作者直言不諱,說很多的理財大師,給出的建議比較像是一帖鎮定劑,讓你聽的時候感到舒服和放心,心裡浮現自己再過30年就會擁有財富的幻想。更扯的是,很多人教你的事情根本不是他們自己致富的手段,他稱這些人叫做「言行不一」。

    他直接拿最近的理財暢銷書《拿鐵因子》的大衛.巴哈開刀。大衛教你計算複利表、存下百分之十的薪水、別喝昂貴的咖啡,以及其他理財慢車道上的老掉牙建議。他沒告訴你的,是他並非靠著自己的建議致富,而是寫了十本書,並且賣出了幾百萬本。

    作者也挑明《富爸爸,窮爸爸》的羅勃特.清崎更是個言行不一的人。他的系列書中除了現金流算是啟發人心之外,他教你的房地產策略、投資策略、行銷策略,都不是他親身實踐後才致富的結果。他會致富,正好是寫了這些書、賣出昂貴的課程和桌遊。我在另一篇《富爸爸,窮爸爸》的心得曾詳細說明過我對這本書的批評。
    .
    【後記:準備開上哪條路?】
    .
    在讀的過程中,我就喜歡上了這本書;在讀後的回顧和反思,更讓我腦中湧起千頭萬緒。這本書不像傳統的理財書籍,只提供你一些看似保守跟穩健的理財建議。取而代之的是,作者以創業家的思維和經驗,很真實地給出一些不那麼動聽,但是卻很實在的建議。

    前一本讓我對作者寫作風格印象深刻的書,是談如何完成目標的《完成》,那本書的文字有股脫口秀演員的詼諧。這本《快速致富》則給我一種很狂、很真的感覺,作者寫作的口吻不是要討好你,而是用偶爾嘲弄、偶爾激將、偶爾調侃的方式,用一種學長「ㄉ一ㄤ」學弟的對談方式改變你的思維。

    他一開始就破題,促使他踏上創業道路的原因是「他想買得起一台藍寶堅尼」,他毫不掩飾自己對於財富的熱愛,因為財富可以換到時間和自由。他也不擔心招致批評,直接抨擊常見的慢速致富建議。他認為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就是年輕力壯的時候,不想倚賴慢速致富的建議等到年老才擁有財富。想要真正致富,必須以「生產者」的創業家心態思考,而不是順從市場上給「消費者」的建議和口號。

    我想,這本書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但它適合需要它的人。如果你對理財慢車道的財務建議抱有一絲懷疑,想要瞭解為什麼創造事業才是致富的最佳手段,這絕對是一本很狂的書,適合很狂的你。
    .
    【抽獎辦法】感謝 久石文化
    1、抽出「2本」《快速致富》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我想知道理財慢車道和致富快車道的差別」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1/14(四)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5(五)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 道路駕駛評分表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5 11:49:53
    有 2,635 人按讚

    Holland On Line12/15

    * 荷蘭「豪達燭光節」,點亮童話般荷蘭奇妙之夜!

    近日荷蘭的「豪達燭光節」( Gouda bij Kaarslicht)在中世紀風格的小城豪達舉行。作為荷蘭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豪達燭光節」 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遊客觀賞。

    小城舉辦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而節日期間小城裡幾乎所有活動都向公眾免費開放。

    「豪達燭光節」是當地重要的年度慶典活動,你可以看到街道被華麗的燈飾照亮,牧羊人把他們的動物帶進城鎮,參加教堂免費舉辦的音樂會, 遊客們在大街上散步,市民們在聖誕集市裡精心挑選禮物。

    當夜幕降臨時,就到了豪達燭光節的節日高潮——蠟燭和聖誕樹的照明儀式。人們聚集在豪達市中心的主廣場, 到了19:00左右,廣場周圍的燈光將完全熄滅,徬彿回到了中世紀,而這時豪達市政廳會點起1500支蠟燭,隨著市中心周圍的幾千支蠟燭陸續的點亮,這座小城變成了一片璀璨的燭光海洋。與此同時,市中心巨大的聖誕樹也將被點亮。—圖片來自Giphy

    * 荷蘭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驗成功! 荷蘭鐵路公司NS本週三凌晨進行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駕,鐵路公司說,這項試驗巨大成功,火車準時出發並准點到達了。

    此次實驗是在Swifterbant小鎮和Kampen Zuid站之間的Hanze線上進行的。該實驗中使用的Sprinter系統配備了一個特殊人工智慧,可以與火車的操作系統自動通訊。鐵路公司說:「該系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火車能夠根據計劃的時間表在平台的正確位置獨立的實現牽引、制動和停止。」

    NS對首次的實驗感到十分滿意,稱它能提供寶貴的啓發和數據。 NS的運營主管瑪珍·瑞特兒(Marjan Rintel)說:「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們從中學習並獲得了無人駕駛火車的經驗,這對於NS來說十分有意義。」

    NS發言人艾瑞克·克魯茲(Erik Kroeze)說,在所有測試過程中,駕駛艙中都配有一名火車司機。火車司機的工作並不會消失,只不過職責會發生改變。以防萬一,駕駛員必須在現場進行必要的乾預。艾瑞克說,車廂中火車駕駛員的出現將和機艙中飛行員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

    * 窮富混住:世界建築節的荷蘭巧思: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全球建築設計師們的盛會,今年的建築節已於12月6日,在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這屆建築節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近五十位的建築師與學者,屆時,世界各地獎項入圍者的作品將在五百餘場的活動中進行展示。同時還有46場的專業講座探討關於環保、大數據、市場壟斷等學界前沿話題。而其中,「開放建築(open building)」與生物建築學是兩大重點議題。

    什麼是「開放建築」嗎?開放建築理念重構建築規則,也賦予空間想像力。

    「開放建築」思想由荷蘭建築師約翰·哈伯肯(John Habraken)在1960年代提出,這個概念為了協調建築使用者、設計者、建造者及社區等各利益方的關係,並根據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對建築進行定期改造,從而延長建築壽命。

    哈伯肯注意到現代住宅的生活方式,早早就被建築師和建造團隊所定義了。這些建築師和團隊設計出的房屋往往缺乏彈性與個性,為什麼住戶本人不能做自己生活的設計者呢?因此哈伯肯鼓勵人們組成不同層級的社團,從樓宇到街道,再到社區,全方位多角度地參與到設計中去。

    哈伯肯的建議雖看似有些異想天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有了更深刻的現實意義。後工業文明的蓬勃發展,給不少地區帶來了無序建造、過剩建造的問題,也導致了大量建築的空置。而建築功能性的單一,使得有房屋需求的人士無法使用。不僅如此,若這批「過期」建築被銷毀,其產生的垃圾還會加劇環境污染。若將開放建築思想廣泛運用到建築領域的各方面,能夠大大減少這樣的浪費!

    一群荷蘭建築師以哈伯肯教授的思想為綱領,組成了Openbuilding.co 組織,研究荷蘭境內開放建築的發展趨勢。他們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進行長期合作,舉辦各類課程與講座。2019年Openbuilding.co 的研究主題為「開放式住宅」。而在今年世界建築節大會中,建築師代表馬克·科勒也將於主會場發表演說,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行業內最為人所知的開放式住宅,是由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MVRDV設計的Silodam。

    Silodam的設計目標是打造一個能融合不同階層住戶的集合式住宅。因為設計團隊需要在開發商、房產公司、辦公區域開發商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之間做出協調。而這個團隊採用了開放建築的設計法則:他們以住戶和當地社群為導向,召集各利益方,進行了一系列會議。在社會層面上,探討如何彌合人群間的差異;在經濟層面上,根據「高斯曲線」制定了最佳的居住空間劃分方法。

    設計團隊定義了四個20公尺寬、十層樓高的體塊,在體塊中放入了157個房間。這些房間混合了公寓、辦公室、工作空間、商業空間和公共空間。並且房間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的自由度很高,每8到12個公寓就能組成一個小社區。而每個社區進入的方法、公共區域的大小都不盡相同。這樣的設計使得這些大大小小的社區,在樓中形成了一個「竪向小城市」,為社區創造各自獨特的共居氛圍。而住戶的反饋也令人滿意,不少居民表示鄰里關係相處融洽,去鄰居家拜訪、參觀不同類型的社區,也成為了他們的樂趣。

    *世界建築節:荷蘭建築生物學聯手!變細菌為寶,讓建築自由呼吸

    近年來,生物學在建築學中的應用屢見不鮮。不少學者提出,未來建築將是一個活著的「生態系統」。生物技術在建築的廢物利用、污染處理方面有著極大作用,可以變廢為寶。由真菌轉換食物殘餘做成的傢具,鑲有活菌群落的「可呼吸」瓷磚等,已經越來越多被應用到了建築中。

    荷蘭在生物與建築的融合方面可謂是遍地開花。比如設計師特蕾莎·凡·東格(Teresa van Dongen),她從土地中發現了特殊微生物,並由此設計了一系列以細菌為主體的燈具。特蕾莎的作品「泥井(Mud Well)」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由二戰彈坑所形成的泥沼,她從中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並將微生物的生物電轉變為建築可用電。由此她設計了可在一般住宅中使用的生物電燈具。特蕾莎在燈具下方的培養皿中放置地桿菌(geobacters),每周只需補充一點自來水、營養素和醋,燈具便能夠持續的發光。

    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師埃里克·克拉倫貝克(Eric Klarenbeek),他的生物建築作品在剛閉幕不久的荷蘭設計周中大放異彩。他所設計的著名的「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採用了生物基材料,並以生長的菌絲作為外牆材料。克拉倫貝克開展了多種真菌相關的設計項目。

    他將有機物與生物塑料結合在一起,製成了一種輕巧而堅固的復合材料,他的作品Mycelium椅子的外殼便是利用此種復合材料,並以3D打印技術製成,而其形狀本身也酷似一個線狀真菌根系結構。不僅如此,克拉倫貝克隨後讓真的菌菇在椅子內部生長,從而強化了椅子的結構。通過多項研究,克拉倫貝克堅定地表示,這種有機的結構十分強壯,「我們甚至可以用它來作為建築材料!」

    另一家致力於生物學與建築學交互的事務所ecoLogicStudio一直在嘗試著打破人們對綠色建築的傳統印象。人們常常將綠色建築與「清潔」掛鈎,如清潔能源、自然清新的環境、節能減排等。而ecoLogicStudio卻不這麼想,他們選擇另辟蹊徑,利用看似「骯臟」的細菌來生產能源與食物。事務所的創始人馬可·波列托,在世界建築節的演講「BIT.BIO.BOT」

    中闡釋了他們的研究。ecoLogicStudio最為著名的一個作品是「生物科技屋BIO.tech HUT)」,這個作品利用藍藻菌的光合作用來產生物質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讓新鮮的空氣通過一個特殊的玻璃管來進入建築,實現建築整體的新風循環。

    「建築學創新理念助力循環經濟,
    加快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開放建築」與生物建築學對於未來人們居住環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開放建築理念強調住戶本人與社區都參與到房屋設計中來,真正實踐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觀。

    同時,其理念中強調建築「可變性」這一點,使設計師更多地考慮如何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並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開放建築開始注重使用綠色、可循環的材料,作為不變結構內的可變「填充物」,使得建築本身更為環保。

    * 荷蘭國立博物館最珍貴的寶藏是一隻杯子。

    近期,荷蘭國立博物館將展出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匠保盧斯·范.維亞寧(Paulus van Vianen)的傑作——一隻純金製成的杯子!這只杯子被認為是荷蘭最重要的寶藏。

    這只金杯子是由當時在布拉格帝國宮廷中的一位公爵布倫瑞克-呂訥堡(Braunschweig-Lüneburg)委託創作的。1623年,這件藝術品傳到了公爵手裡,然後再通過他的女兒索菲(Sophie)到了海牙,直到1881年,這只金杯一直由荷蘭王室所有。

    這只杯子製作於1610年,自1881年以後成為德國的私有財產。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去年它被貢獻給了博物館。原來是富有的韋塞爾斯一家買下了這只杯子,並借給了荷蘭國立博物館。

    金杯雖然歷史悠久,但看起來仍然十分漂亮。杯子的形狀非常經典,可追溯到上古羅馬人時期。

    「 保盧斯·范.維亞寧是16世紀世界上最好的金匠,因此,我們非常想要展示他的作品。」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館長稱他為全面的創新者。「他同時用黃金和白銀來制做藝術品,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遊客們在博物館參觀時不被允許觸摸杯子,但可以在展櫃中非常近距離的觀賞。這件藝術品是如此的精美和震撼,任誰也無法使用它來飲水,因為這件藝術品的誕生就是為了供世人欣賞的。

    * 荷蘭建築介紹:Melkwegbrug橋梁,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看都覺得很炫啊!有機會要上橋走一趟。

    *​逛超市為了家人健康不知道該買什麼?荷蘭政府解決你的選擇困難症,引進新食品質量標識系統,幫助消費者做出健康選擇!

    近日荷蘭初級衛生部長保羅·布洛克希斯(Paul Blokhuis)宣佈了政府關於採用法國食品標籤系統Nutri-Score的決定,並表示這種新的權威標識,將結束過去食品質量標誌混亂的局面。

    Nutri-Score是一種營養標籤,又稱五色營養標籤。它將食品的營養價值轉換為由從A(綠色)到E(紅色)5個字母組成的簡單代碼,並且每個字母都有自己的顏色。不同的等級表明瞭食品中的卡路里含量,以及糖、飽和脂肪、鹽、蛋白質、水果、蔬菜和堅果的含量。

    A是最健康的選項,而紅色則表示產品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顧客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哪些是推薦產品,而哪些是應該要避免使用的產品。這種營養標籤系統已被法國、德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政府採納。

    荷蘭超市在今年早些時候,曾對這種系統提出反對,批評者聲稱該系統中設置了表示不健康產品的紅色徽標只會加劇混亂。批評者認為,這種新系統的不合理之處在於只著眼於單獨的成分表,這可能會導致例如像比薩和含糖穀物等不健康的產品獲得了綠色的A標籤,而茶和奶酪則可能帶有黃色的C標籤,而這將會使消費者感到更加的困惑。

    荷蘭衛生部長表示,將會對這種新的食品質量標識系統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符合荷蘭官方給出的健康飲食建議。

    * 大多數荷蘭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看電視、手機。

    你能做到吃飯時不看手機、電視嗎?在爭分奪秒且被手機控制的社會,這聽起來似乎是很難的事情,不過大多數的荷蘭人卻做到了。

    近日根據荷蘭營養中心的一項研究,大多數荷蘭人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包括了常常在家做飯,並且在餐桌上吃飯時能夠收起手機、不看電視。

    營養中心向一千名荷蘭人詢問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在這些受訪者中,有75%的荷蘭人表示會在餐桌上吃晚飯。荷蘭人每周在家自己做飯的平均次數在五次以上,而現成食物或外賣食品出現在荷蘭家庭餐桌上的頻率僅為每週一次。

    除此之外,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相比五年前,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晚餐上。

    有超過一半的荷蘭人會在用餐時與家庭成員聊天,而吃飯時選擇看電視的人佔25%,另有4%的人就餐時會查看手機或做其他事。大約有20%的人表示他們在吃晚餐時不會分心。

    調查結果還顯示,5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更願意在家自己做飯和就餐,並且不會因電視或電話而分心。營養中心稱這是一個正向積極的發展趨勢,營養專家阿斯特麗德·波斯特馬·史密茲(Astrid Postma-Smeets)說: 「值得肯定的是,人們願意花時間專注於吃飯。集中注意力在吃飯上,可以確保人們能意識到自己是否已經吃飽了,並且不容易過量進食。」

    * 荷蘭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但主要擔憂氣候問題。

    在荷蘭大多數18到25歲的年輕人對自己和國家的未來展現積極看法。與老一輩人相比,荷蘭年輕人們對犯罪、多元文化社會、人口密度及荷蘭人民思想狀況等社會問題的擔憂較少。荷蘭統計局在年度國家青年監測報告中指出,最令荷蘭年輕人擔憂的議題是——環境污染及全球暖化。

    去年荷蘭統計了150萬名18至25歲之間的年輕人。統計局根據他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及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對他們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顯示,大約有70%的年輕人對國家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他們稱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2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持同樣看法的人有60%。

    大自然的惡化現狀是荷蘭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有44.8%的年輕人將環境污染稱作是一個嚴重的或非常嚴峻的問題。而25歲或以上持同樣想法的人佔到了47.8%。不僅如此,相比老年人,年輕人對於環境污染及其造成的全球氣候問題也顯示出更多的關心和憂慮。

    在其他社會問題方面,年輕人顯示出比老年人較少的擔憂。有52.7%的老年人認為犯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只有30.4%的年輕人有相同看法。多元文化社會使年輕人感到擔憂的比例為13.9%,而老年人在這一方面感到擔憂的比例為21.3%。

    大部分的荷蘭年輕人還擁有很高的個人幸福感。 90%的年輕人對他們的教育或工作的打分達到7分或更高;而獲得相同得分的指標還包括他們的社交生活和健康。荷蘭的大多數年輕人也更容易獲得安全感,並常常對自己的鄰居感到滿意。相對的,他們更常擔心的是自己的財務前景以及對機構相對較低的信任度。

    * 全球綠色出行城市排名出爐!荷蘭實至名歸!哪個亞洲國家排名第一?

    近日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被評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出行城市!

    荷蘭人為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全世界有目共睹,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荷蘭人為綠色出行所做的努力。荷蘭是出了名的「自行車王國」,1700萬的總人口自行車保有量卻高達2300多萬!

    自行車騎行早已經融入了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也代表著他們低碳生活的態度。

    除此之外,今年荷蘭還在智慧城市指數排名中喜提第三!智慧城市指數的評分因素其中就包含了交通出行、可持續發展等指標。

    而排名第一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為拯救地球不斷做出努力的國家,新加坡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比如通過實行道路收費來減少車輛的使用率。

    榜單中排名第三的是英國倫敦。其次是上海,第五是紐約,第六是赫爾辛基。

    可持續發展是一件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的事業,荷蘭的環境政策計劃已實施了20多年。

    未來,荷蘭政府承諾,將於2025年實現100%無排放的公共汽車,2030年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車輛將被禁止上路。

    * 2019年Spotify荷蘭地區最受歡迎歌曲榜單出爐,荷蘭6首歌曲衝進榜單前十!

    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Spotify公佈了2019年最受荷蘭人歡迎的歌曲排行榜。而榜單中有6首荷蘭歌曲進入了前十名!

    今年位於榜單第一名的歌曲是由荷蘭的電音三人組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 荷蘭歌手及演員馬安(Maan)和荷蘭歌手塔比莎(Tabitha)共同演繹的《他是我的》(《He Is Van Mij 》)。這首歌的在Spotify上的播放次數超過5100萬次。

    除此之外,榜單前十名共有6首歌曲來自荷蘭。

    🌟荷蘭Spotify 2019年流行歌曲排行榜:

    🇳🇱 No.1 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馬恩(Maan)和塔比塔 (Mabit&Tabitha)——《他是我的 》(《He is mine 》)
    🇳🇱 No.2 馬可• 波薩托(Marco Borsato),阿明·範布倫(Armin van Buuren),戴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舞蹈方式》( 《How it Dances》 )
    No.3 肖恩·門德斯(Shawn Mendes)和 卡米拉·卡貝洛(Camila Cabello)——《塞尼塔麗》(《Señorita》)
    🇳🇱 No.4 鄧肯·勞倫斯(Duncan Laurence)——《商場》(《 Arcade》 )
    🇳🇱 No.5 達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時間太長》(《Takes Too Long》 )
    No.6 路易斯卡帕爾迪(Lewis Capaldi)——《有人愛你》(《Someone You Loved》)
    No.7 紅髮艾德(Ed Sheeran), 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我不在乎》(《 I Don't Care》 )
    No.8 梅布爾(Mabel)——《不要給我打電話》( 《Don't Call Me Up》 )
    🇳🇱No.9 蘇珊和弗萊克(Suzan & Freek)——《如果是晚上》(《If it is Evening》)
    🇳🇱No.10 法斯特(Fast)——《團圓》(《Reun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