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道德感測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道德感測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道德感測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道德感測驗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67的網紅政經八百,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 ⁡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

 同時也有2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命運好好玩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哲青分享花25萬訂製西裝,何篤霖究竟說了什麼笑翻全場? #謝哲青 #何篤霖 ⚡命運好好玩官網:https://bit.ly/3ehoxfj ⭐出手絕對快狠準!最會購物的三星座 ► ►https://youtu.be/N4xkzxH61cI ⭐王瞳洗澡畫面流出?直播出包艾成爆真相 ► ►https...

道德感測驗 在 偶然?占心|感情合盤|催眠培訓|調頻療癒|AcBar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4:14:34

半途而廢為什麼不行? ⁡ 在過去我們因為教育觀念而學習到,半途而廢是不好的、是可恥的。放棄是會導致失敗的、不可以三分鐘熱度,這樣很糟糕~等等想法。如果堅持是一個美德,那中途放棄就變成一種社會道德及認知上的約束。 ⁡ 我在做療癒或是催眠個案時,大約有9成以上的案例都因為這樣的限制性信念,讓自己一直生活...

道德感測驗 在 故事 StoryStudi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0:09

#開學日 【#謝仕淵:「我們為什麼要上學?」──近代學校出現後的臺灣社會】 1896 年,臺灣總督府派遣木下邦昌,前來臺灣北部調查民間的書房教育與總督府設置的國語傳習所,他對於書房無秩序、教學方式落後、採光通風不佳、污穢不衛生等狀況,印象相當深刻。 相對來說,木下認為,根據功課表上課、運用各種...

道德感測驗 在 N⃞e⃞ k⃞ o⃞奈枸♪|台中/美妝/穿搭/食物/景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6 12:15:28

♥︎♥︎♥︎ ¨̮ 哈囉大家💜這次是七夕特輯🎋 今天的#大眾占卜 主題 「在意的他是怎麼想我跟這段關係?」 「對於我的印象及相處後是什麼感覺?」 (適合無斷聯、有交集的人來做測驗) 🎋這次占卜結果讓我超訝異, 感覺都很成熟(?)的相處及愛情呀ˆ ඉ́ ̫ ඉ̀ ˆ 內容可能會有點直接,請能接受再...

  • 道德感測驗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23:22:56
    有 7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 道德感測驗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23:19:59
    有 6 人按讚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 道德感測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18:00:40
    有 90 人按讚

    #梅姬老師超神準測驗
    #我要釋放什麼情緒 #答案公布啦
    #歡迎分享 #您的追蹤就是我的動力喔

    🌷🌷🌷🌷🌷🌷🌷🌷🌷🌷🌷🌷🌷

    1️⃣選擇1號的朋友:

    #悲傷

    有時候,你會意識到所有事物都是無常的和會改變的。這會令你傷心。當你失去重要的人或物品時,感到悲傷是很自然的。

    這不是你戴上勇敢的面具並嘗試用「正面的想法」來掩蓋悲傷的時候。將個人損失與其他狀況更差的人比較也同樣無濟於事。你的悲傷很重要一對你來說。

    漸漸試著去表達它,一點一點地。你需要放棄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追,並接受「新常態」失去後的現實。將你的思緒集中在從事必要的工作和照顧自己上。如果這很難獨自完成,請向外尋求支持。

    俗話說,我們需要悲傷才能理解快樂的含義。

    🌷🌷🌷🌷🌷🌷🌷🌷🌷🌷🌷🌷🌷

    2️⃣選擇2號的朋友:

    #寧靜

    寧靜的心靈就像一面平靜的湖在靜謐的夜晚反射著月光。有時思的情緒的波動會掠過它完全平靜的表面。

    感到寧靜意味著你不再抗拒你無法改變的事物。你會反思為何要做某件事以及它將帶你到何處。你會願意繼續前進而不抱怨。

    試著努力以一點灑脫和抽離的態度來化解緊張的情緒。回想一下當你透過鎮定來克服一些不愉快的衝動的當時。練習它。遠離負面新聞、災難電影、不合理的期待、嘮叨的聲音及社群媒體。保持家中通風和井然有序。

    從世界的混亂中休息一下,體驗寧靜。

    🌷🌷🌷🌷🌷🌷🌷🌷🌷🌷🌷🌷

    3️⃣選擇3號的朋友:


    #批判

    世界由二元性所組成-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你能評判其中一而不考意另一方嗎?當沒有另一方時,你能夠評判這一方嗎?

    你能在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情況下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嗎?你不能。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是由看不見的情感、行為、夢想、環境和社會制約組合而成。

    沒有洞察力的批判會反映出你的思想狀態,而它會由「被批判」的事物觸發並揭露出來。

    批判是對自己的思想觀念受到威脅的非理性反應。這可能是一種習以為常的不滿,就將事物視為「不足」-不夠漂亮、不夠富有、不夠強大。

    練習放下批判性的思維,你對周圍世界的了解將加倍擴大。

    🌷🌷🌷🌷🌷🌷🌷🌷🌷🌷🌷🌷

    4️⃣選擇4號的朋友:

    #自信

    在特定情況下,你可以應付自如的感覺是自信。

    自信,來自於了解自己的價值。它來自於走過艱難時期而且生存下來。你知道自己真正具備的能力。你所說自己能做的,同時也是你真正能做到的。你不會被黑暗的想法操控。你對自己的決定和行動負責。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自信,可以透過以下的肯定語來引導你的思想:「我是有能力的。我以前遇到過挑戰。我有這個能力。」重複它直到你的心態轉變,你會感到更加確信。

    讚美自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繼續這樣做到自我懷疑的思路被打斷為止。

    自信就是自我懷疑的相反。

    🌷🌷🌷🌷🌷🌷🌷🌷🌷🌷🌷🌷

    5️⃣選擇5號的朋友:

    #厭惡

    厭惡是對某件事物強烈反感到令人不適的感覺。這是嬰兒時期學習到的自然反應,他有助於我們建立保護性界限。

    當你面對不熟悉的事物、道德受到挑戰或當你感覺到東西進入你的皮膚或大腦時,你可能會感到厭惡。

    當它是針對另一種文化、種族或生活方式時,則這種情緒本身就變得有害。它變成道德批判,並使無知永遠存在。

    問自己:「是什麼讓我以如此強烈的反感回應?這真的對我構成威脅嗎?是誰設定讓我這樣想的?」透過探索你不熟悉的事物,會讓它看起來沒那麼令人厭惡。

    🌹梅姬老師祝福大家天天都有好心情🌹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