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 dangerous(下)
「喂,那要不是妳女兒,妳現在就不在這裡了吶,不能陪我喝咖啡囉。」B女狀似調侃,爽朗地笑出聲來,那段笑聲輕得純粹潔淨,意義卻無比複雜——配著冰塊在玻璃杯裡相互碰撞的哐啷聲響,合而為一的兩者已然超越教堂禮拜的祝禱,如此短的幾個音節、稱不上樂章的樂章,我兀自...
We’re dangerous(下)
「喂,那要不是妳女兒,妳現在就不在這裡了吶,不能陪我喝咖啡囉。」B女狀似調侃,爽朗地笑出聲來,那段笑聲輕得純粹潔淨,意義卻無比複雜——配著冰塊在玻璃杯裡相互碰撞的哐啷聲響,合而為一的兩者已然超越教堂禮拜的祝禱,如此短的幾個音節、稱不上樂章的樂章,我兀自輪播了數回,悄悄作成聖歌。
「嗯啊,誰知道呢。」A女視線仍投向杯底,簡單表以同意。
「現在沒事就好,都過去啦,對不對?這樣就好了。」轉瞬,B女的詼諧口氣變得溫暖,語帶堅定。一陣風起,A女終於笑了。
於此之後,她們自然而然地換了下個話題,聊起彼此孩子的壞脾氣,還有自身與學校師長溝通時的趣聞軼事,那些再平常不過的育兒經。不曉得為何,我怎樣都無法再聽下去——只要想著這些話「有可能不會被說出」、「有可能不會被我聽見」,濕潤的眼眶就快蓄成黑暗汪洋。究竟,要跟一個素昧平生的人「錯過」,是多麼容易的一件事?更殘忍地假設,要跟生活圈周遭的人,認識的、正愛著的、曾愛過的,也許熟悉也許不很熟悉的那群人「錯過而不再見」,是多麼輕易就「不小心做到」的事?作為生物界一員,我們的生命週期長得奢侈,卻往往比螻蟻、蜉蝣更不懂得求生。所謂的「頑強」教會牠們的,似乎是神技般的敏捷與險境苟活的能力;反之教予我們的,則是過猶不及,極端往火裡走去的獻祭心理。
「獻祭」,是希望換得什麼吧,是希望贖罪。可是到頭來真的贖罪了嗎?天色轉暗,我離開咖啡廳於街頭踱步,溫差讓身體打了個哆嗦。我想起一年半前警察闖進租屋處的那個清晨,想起耳邊接收到的微弱訊號——「不會吧!是不是哪裡搞錯了?」房東在外頭嚷嚷,兩、三個警察則打開陽臺那側的窗戶,用手電筒的光企圖直射我的瞳孔,我撐不開眼。我想起藥物和酒,想起沾了血的衛生紙團散亂一地,想起那個連洗牙都迫不得注射麻醉針的,怕痛的自己。我想起搬離昔日那棟大樓時,房東善心的關切與我低劣的演技,更想起事隔一年後,在新的租屋處用美工刀割開未知紙箱,最後發現是一堆黑炭的春季。我忘了自己曾經有多危險,忘了落入深淵時也懷想過「要如何才可以死得漂亮」這類愚蠢的念頭——開什麼玩笑嗎?如我一般因為自私之舉,使他人屋房差點變作「凶宅」的人,一輩子都不可能漂亮了。
昨日上午,手機群組傳來訊息,朋友說隔壁戶的租客自殺了,選在步往頂樓水塔的公共樓梯間,因此她不敢出門,暫且向公司請了一天假。
我睡眼惺忪、尚未下床,平靜地回覆一句:「看來是個貼心的人啊,雖然可能沒有達到他預期的效果。」語畢,恍惚望向天花板,我默默假想自己若是那名租客,生前應當考慮過哪些細節⋯⋯,而後幾分鐘過去,全身臟器忽地充滿「抱歉」之感,我點開視窗補傳了安撫的話語——像是代替他——給我的朋友。而那兩個咖啡廳女人的對話,也在這剎那如同輓歌似地,隆重響起。
我出了神。腦海乍然浮現學生時期英文課堂上的叮嚀——關於「dangerous」這項詞彙的用法。當年老師總不吝再三強調:「注意了,這是很容易犯下的錯誤,當我們要說一個人身處危險的時候,不可以用someone is dangerous,因為這樣的意思反而譯作『某個人是危險人物』。」與中文語法不同,英文的「dangerous」真是奧妙,但此時此刻我好想問問,有沒有一種可能,是「變得『危險』的我們,讓自己『深陷危險之中』?」
別逃了,一個個都逃不了。
所有看似「正常」的人啊,we’re dangerous; we’ll be dangerous.
(完)
2020/9/8
#追奇
#向明天告別
記:
這篇是一直放在電腦裡的稿子,遲遲忘了放上來。ig有字數限制的關係,所以拆成兩半發布。
如今又半年多過去了,我們依舊是危險的人嗎?我想是的。時時刻刻,誰都是危險的人。
-
#散文 #短文 #長文 #故事
#文學 #文字 #文字創作 #文章
過猶不及作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比喻寫得像小學生?試試這三招】
這次分享的文章,是小編在中國作家葉偉民的公眾號上看到的。內容主要談得是「比喻如何不落俗套」。
他在文章裡舉了先舉了錢鍾書和張愛玲寫過的生動的比喻例句,並從中總結出寫出好比喻的三個步驟:做減法、欲似先遠、終於神似。
一起來看看這篇「比喻教學」吧。
-
比喻寫得像小學生?試試這三招 / 葉偉民
寫作中比喻用得多,寫好卻不易。先看看以下幾個句子:
驕陽似火,整個城市熱得像蒸籠。
天上的星星像孩子的眼睛。
月牙彎彎,像小船一樣掛在天邊。
老師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
你可能無比熟悉,這些都是學生時代作文的高頻金句。不少人更覺得,比喻不過如此,A和B瞅著像,放一起得了。歷期寫作課,我修改過不少習作,這麼湊合著比的不在少數,它們也是「作文氣」的一種。
有種商品叫「大路貨」,不是指劣質貨,而是品質平均而銷路廣的東西,如平價服飾、速食麵、大眾飲料等,好用不貴需求大,就是不精美。
我覺得用來形容以上句子也很合適。提筆就來,簡單好懂又順口。不過,如果大量用到文學創作中,問題就來了,你的文章一定也隨之成為「大路貨」——不一定爛,但一定不會好。
這是為啥?因為喻體和本體太像、太接近、太陳舊了,從而失去想像和意會空間。比喻的關鍵在喻體,其與本體的奇妙組合是比喻的命門。
《文心雕龍》裡這樣說比喻:以切至為貴,即準確切合才好。後來,紀曉嵐(是的,就是清宮劇裡與和珅鬥嘴的那個)有些不同意見,說:「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意思是,過度精確也不好,丟了靈氣。
這番跨時空切磋,實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比喻這東西,就要在不新之處「比」出新意來。
錢鍾書把比喻用得清新脫俗,更偶有奇絕。例如《圍城》裡的這幾句——
把方鴻漸忘了就算了。可是心裡忘不了他,好比牙齒鉗去了,齒腔空著作痛,更好比花盆裡種的小樹,要連根拔它,這花盆就得迸碎。
(鴻漸)想這是撒一個玻璃質的謊,又脆薄,又明亮,車夫肯定在暗笑。」
(鴻漸)只覺胃裡的東西給這幾口酒激得要冒上來,好比已塞的抽水馬桶又經人抽一下水的景象。
最後一句尤顯腦洞精奇,即使讀過多遍,消化道依然有反應。再來看幾句張愛玲的,也是妙得很。
外國先生讀到「伍婉雲」之類的名字每覺異常吃力, 舌頭仿佛卷起來打了個蝴蝶結。(《必也正名乎》)
玉清的臉光整坦蕩, 像一張新鋪好的床;加上了憂愁的重壓, 就像有人一屁股在床上坐下了。(《鴻鸞禧》)
孩子們溜冰……像瓷器的摩擦, 又像熟睡的人在那裡磨牙, 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齦裡發酸, 如同青石榴的子, 剔一剔便會掉下來。(《公寓生活記趣》)
以「牙」喻「愛」,以「玻璃」喻「謊」,以「淤塞馬桶」喻「酒後反胃」,以「蝴蝶結」喻「僵舌」,以「皺床」喻「愁臉」,以「青石榴子」喻「酸牙」。讀來著實形象、趣致、帶勁、秒懂,還能會心一笑。
兩位大咖的筆下之「喻」雖各有風格,底層邏輯卻是通的——形異而神似。喻體和本體乍一看風馬牛,但正是差得遠,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線通,便能喻出意外,喻出新奇,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繼而嘆服作家的技巧和想像力。
反觀開頭的例句,喻得司空見慣、直來直去,更無意境可言。
如何改善呢?我有三點建議:
一、做減法
閉上眼想一想,這次你要比喻什麼,把不相關的特質剝離。例如上述的愁臉,要喻其皺,那臉大不大,白不白,長沒長痘都不重要了,統統去掉,從臉的由平入皺,琢磨到屁股坐床,在陌生的搭配中獲得認知上的通透和閱讀快感。
二、欲似先遠
就像揍人,拳頭拉遠些,捶下去才疼。先拉大喻體和本體的距離,表面上看越不相關越好。但兩者都要在日常經驗範圍內,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她七竅生煙,快要氣成一顆土衛六了。(土星的衛星,大氣層比地球還濃厚)」除非在特定的科普語境中,否則多少有些尬。
三、終於神似
喻體和本體拉遠後,終要落地,唯一的著陸點就是神似。蹩腳的謊言和玻璃相通在哪呢?易破、透明、無從掩飾。愛情和牙齒又相通在哪呢?強行拔掉了都會痛,即使癒合了,舔一舔還是空蕩蕩。
若能做到這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喻體和本體從特徵到意境都流動起來,於一點交匯閃光,終於神似。
這也應了作家秦牧的那句話:「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裡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裡,哪裡就忽然清晰明亮起來。一個精彩的比喻,有時甚至讓人銘記終生。」
過猶不及作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佐登微爾晶透亮白全像超皮秒課程優惠👩⚕
.
還記得4月分享皮秒時,
留言一串都在問優惠
你們的需求,我一定放在心裡。
很祕密,也很努力。
.
但突如其來的三級防疫,
應該乖乖在家,避免鼓勵出門消費,
於是就一直擱置到現在。
.
3個多月過去,
我們終於迎來了警戒降級以及確診清零。
於是重新和佐登討論,
溝通了20多封信,
確定了這次的獨家優惠方案。
.
【課程說明】
優惠課程和我體驗的課程完全相同,
就是加強模式的『全像超皮秒』。
這課程,佐登本來只有給新顧客第1次優惠6998元,
原價則是一萬多多多。
而我們獨家方案則是6200元‼
新舊顧客都可購買,且不限1堂。
.
【活動方式】
2021/12/31前至全台佐登微爾診所
出示本則貼文
表示要購買『多肉粉絲』專屬優惠即可。
不限購買次數,也可以當天購買當天操作。
但每次只能購買一堂,
需要使用完畢後才能再次購買。
.
【優惠提醒】
皮秒須依膚質狀況評估,
平均大約每4週可進行一次,
過猶不及,請依照診所建議購買喔
優惠課程需於2021/12/31操作完成,
逾期未用則可全額轉為其他課程。
.
【佐登保證】
本優惠課程,為2022/3/31前最低價方案。
參加本課程時,佐登人員絕對不主動推銷其他課程。
.
-
能幫你們想的,我應該都設想好了
做任何事,都需要自己做功課。
醫美當然有風險,
就跟你買新的保養品一樣,也可能會過敏臉爛掉。
要承擔多少風險,要做到什麼程度,
那真的是需要你好好去思考,去取捨的。
.
經過這次皮秒,我真心覺得,
若有預算,醫美能非常有效率改善皮膚問題。
照片是我做完皮秒4個多月,
沒有底妝、iphone前鏡頭拍攝直出無修圖
更多的照片,請回顧之前分享的Blog喔
.
佐登微爾晶透亮白全像超皮秒※合作文
https://kenalice.pixnet.net/blog/post/47685936
過猶不及作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喻:寫作中的降維打擊】
這次分享的,是中國知名作家葉偉民的文章。主要談的是,寫作時該怎麼用好「比喻」這樣的大招。
他從一般人會用的比喻講起,再舉村上春樹、錢鍾書、張愛玲等文學大家的作品為例,詳細剖析了「比喻」的真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厲害的比喻教學吧!
-
如果寫作裡也有降維打擊,那一定是比喻 / 葉偉民
人這輩子,如果不專事寫作,最好聽的話大概都留在了少年時代。在熾熱的情書中,在海誓山盟裡,在悠長的思念間……諸多修辭,以比喻最盛,卻也最不得要領,大多是「臉紅得像蘋果、雙眸彎成月牙、瀑布般的黑髮」之類,規矩得讓人捉急。
還見過更絕的,大學一個哥們兒喜歡吃柿子餅,又甜又糯,覺得世間美味不過於此。後來遇到心儀的姑娘,誇人家笑得像柿子餅,白白糟蹋了一段姻緣。
古人有訓:修辭立其誠。反過來說,言辭修飾不精當,是會翻車的。這一點,南朝劉勰和清代紀曉嵐有過跨時空切磋。前者在《文心雕龍》裡說:「(比喻)以切至為貴。」即準確切合才好。後者覺得太拘泥,評價「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意思是過度精確也不好,丟了靈氣。
都有道理。它們正是比喻的兩面——既要準確,也要出奇。個中平衡,極為微妙,比喻之難,也盡在此間。
一、戒掉「大路貨」
有種商品叫「大路貨」,不是指劣質貨,而是品質平均而銷路廣的東西,如平價服飾、速食麵、大眾飲料等,好用不貴需求大,就是不精美。
如果你還保留著小時候的作文簿,以下句子一定不陌生——
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大鏡子。
牡丹花像一團團熊熊燃燒的火焰。
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她的心靈如水晶般純淨。
這就是比喻中的「大路貨」,提筆就來,但問題也跟著來——不一定爛,但一定不會好。
這是為啥?因為喻體和本體太像、太接近、太陳舊了,喻得司空見慣、直來直去,最終失去想像空間和美感。比喻的關鍵在喻體,其與本體的奇妙組合是比喻的命門。
比喻的目的,朱光潛說得很清楚:「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如果說寫作也有降維打擊的話,那比喻絕對是一個,它甚至是某種語義的演算。好的比喻,就是找到喻體和本體間的「超級公式」,在不新之處「喻」出新意來。
二、給好落差
雷蒙德·錢德勒一生窮困潦倒,卻收割了大批迷弟迷妹,且咖位都相當高。村上春樹就是其一,他第一次看《漫長的告別》就被驚豔到了,此後四十多年,他讀了至少12遍。
「事關比喻,我大體是從雷蒙德·錢德勒那裡學得的。」時至今日,村上仍盛讚其文學偶像,「比喻這東西,是讓含義顯現出來的落差……只要嗵一聲在這裡給好落差,讀者勢必如夢初醒。」
讓我們來看看他的手筆吧——
那上面蕩漾著這樣一種悲哀——就好像一頭驢因左右兩邊放有同樣多的草料,不知先吃哪邊好而餓得奄奄一息。——《尋羊冒險記》
你就是那淡色調的波斯地毯,所謂孤獨,就是永不滴落的波爾多葡萄酒酒漬。如果孤獨是這樣從法國運來的,傷痛則是從中東帶來的。對於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來說,世界是廣闊而痛切的混合,一如月亮的背面。——《沒有女人的男人們》
以「驢」喻「悲」,以「酒漬」喻「孤獨」,僅在本體和喻體上,落差就拉開了。而驢的餓不因匱乏而因顧盼,法國的孤獨和中東的傷痛,都很巧妙地利用思辨、雙關等技巧,從表層之「喻」觸達深層之「喻」。
三、形異而神似
不過,私以為村上再高手,仍不及中國兩大比喻大神——錢鐘書和張愛玲。那是什麼感覺呢?前者好比朗姆酒,細膩芬芳,後兩者像威士卡,辛辣回甘。
先來錢氏的,最著名莫過於《圍城》,堪稱「金句教科書」和「人間指南」——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又有人叫她「真理」,因為據說 「真理是赤裸裸的」。鮑小姐並未一絲不掛,所以他們修正為「局部的真理」。
(鴻漸)只覺胃裡的東西給這幾口酒激得要冒上來,好比已塞的抽水馬桶又經人抽一下水的景象。
以「飯中砂魚中刺」喻人之壞,看著就覺牙崩咽痛。以真理諷刺皮肉,以抽水喻反胃,可謂亦正亦諧。最後一句尤顯腦洞清奇,即使讀過多遍,消化道依然有反應。
再來看幾句張愛玲的,也是妙得很——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
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也是桃花扇,撞破了頭,血濺到扇子上,就這上面略加點染成一枝桃花。——《紅玫瑰與白玫瑰》
他陰惻惻的, 忽然一笑, 像只剛吞下個金絲雀的貓。——《談吃與畫餅充饑》
第一句不用多說了,至今仍雄霸愛情語錄榜。第二句把人生的金玉敗絮比作桃花濺血。最後一句簡直為陰險之喜做了場3D展示。讀來著實形象、趣致、秒懂,還能會心一笑。
兩位大咖的筆下之「喻」雖各有風格,底層邏輯卻是通的——形異而神似。喻體和本體乍一看風馬牛,但正是差得遠,一旦找出特定語境下的神韻一點通,便能喻出意外,喻出新奇,讓人有幡然醒悟的淋漓之感,終達「似和不似都奇絕」的境界。
四、童話裡的魔棒
道理不難,做起來卻是另一回事。寫好比喻是經驗、邏輯、想像力的多重挑戰。亞里斯多德老師早就凡爾賽過:「比喻是天才的標誌。」我等凡人也無須氣餒,仍有些建議可遵循。
1、 做減法
2、
閉上眼想一想,你要比喻什麼,把不相關的特質剝離。例如上述的酒後反胃,要喻腹內翻江倒海,那酒辣不辣,入胃燒不燒,臉紅不紅都無關緊要了,統統去掉,就琢磨一個點:人將吐未吐是什麼感覺?
2、欲似先遠
就像揍人,拳頭拉遠些,捶下去才疼。先拉大喻體和本體的距離,表面上越不相關越好。
承接上例,什麼東西能形象刻畫人將吐未吐呢?如果不假思索,諸如「快灌滿的水桶」「快撐爆的氣球」等大路貨比喻又來了。
先生高明,想到抽水馬桶,其最尷尬莫過於外泄裡堵,快經不住最後一沖。反胃至極不是如此麼?汙物上湧,喉嚨緊鎖,就差最後一戳了。
當然,兩者都要在日常經驗範圍內,不能過猶不及。例如「她七竅生煙,快要氣成一顆土衛六了。(土星的衛星,大氣層比地球還濃厚)」除非在特定的科普語境中,否則多少有些尬。
3、終於神似
喻體和本體拉遠後,終要落地。飯中砂和壞人相通在哪呢?壞之大者,綿裡藏針、笑裡藏刀,和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卻崩你一口血何其相似。
過期的愛情,與牆上的蚊子血又相通在哪呢?一個厭煩難斷,一個噁心難洗,這話裡話外,想必也無須多言了。
若能想到並做到這些,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喻體和本體從特徵到意境都流動起來,交匯閃光,終於神似。
最後,寫好比喻雖是門技術活兒,但往往不及保持一份童真有效。無數打動我的比喻裡,有一個出自一位10歲小朋友,被人翻拍放到網上——
我站在人群中,孤獨得就像P上去的。
老師在字母P上畫了一個圈,旁書一個大大的「妙」。孩子出眾,老師開明,此情此景,甚是觸動。這也應了作家秦牧的那句話:「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話裡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裡,哪裡就忽然清晰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