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
咖啡小學堂-期刊文章導讀
【冷萃咖啡現今的挑戰:烘焙、萃取、風味剖析、汙染與食品安全】
這周要分享的是冷萃咖啡(Cold Brew)
冷萃咖啡這幾年非常流行,
為何會如此風靡?背後又隱藏什麼危機呢?
【冷萃咖啡的歷史】
冷萃咖啡可追朔至1600年,
但具有指標是1960年代,
Toddy公司發明了冷萃咖啡系統。
2011年至2016年,美國冷萃市場成長了5.8倍,
由此可見近年冷萃咖啡市場蓬勃發展。
【冷萃咖啡與冰咖啡有何不同?】
製作上最大的差異是「萃取水溫」
【冷萃咖啡】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作者定義低於體溫的水溫均為冷萃咖啡的規範。
無論是冷泡咖啡或是冰滴咖啡均屬冷萃咖啡。
為什麼是體溫以下?
大家對冷萃究竟要多冷的認知不同,
甚至有些店家是在室溫下製作。
考量有些店家在室溫製作,
室溫會因地理位置與環境因素不同,
因此才定義體溫以下均屬冷萃咖啡的範圍。
【冰咖啡】
冰咖啡是熱水萃取咖啡,再冷卻而成,
冰美式、手沖咖啡後冰鎮的咖啡均為冰咖啡。
【影響冷萃咖啡萃取因果圖】
作者將影響冷萃咖啡的條件列出來,
藉由此圖可以更容易管理冷萃咖啡的品質。
冷萃咖啡的萃取水溫較低,
需要較長的萃取時間才能達到一定濃度。
即使都用低溫的水萃取,
使用8度的水與20度的水製作冷萃咖啡,
浸泡時間也會有差異。
【冷萃咖啡的潛在危險】
相較於熱水短時間與高溫萃取,
冷萃咖啡屬於長時間且非高溫萃取,
這兩個條件可能會導致微生物生長。
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
可在冷萃咖啡存活7-28天。
另外酵母及菌種會進行酒精發酵與生成有機酸,
導致冷萃咖啡產生腐敗味。
大多數的小型生產商,
不太可能在無菌的環境下製作。
由於沒有檢測儀器,
因此訂定保存時效時,
大多數業者皆以味道及外觀的變化判斷,
造成了潛在的風險。
【冷萃咖啡的特色】
根據文中指出,
冷水萃取會抑制油性香氣萃取,
例如:草本植物、香料、堅果,
因此如果用冷水萃取,這些香氣則不明顯。
淺烘焙中,冷萃咖啡最常見的香氣為
果香、花香、蔬菜。
【冷萃咖啡沖煮調查】
該研究調查49位平常製作冷萃咖啡的方式,
做出了以下整理。
《沖煮方式》
大家沖煮冷萃咖啡的方式很分散,
沒有哪一種方式特別多人使用,
(冰滴、浸泡後再過濾或是商業冷萃系統)
最高的是浸泡後再過濾(34%)。
《沖泡比例》
大多數的人選擇80~100g咖啡粉/1公升的水
粉水比為1:10~1;12.5之間。
《水質》
大多數選擇軟水或中等硬水,但文中並未提到水質規範。
《萃取水溫》
根據調查,
50%的人使用8度,
25%的人使用20度,
少部分的人使用30~40度(8%)。
《平均沖煮時間》
16小時,最久到49小時。
《咖啡粉條件》
粗度研磨搭配中烘焙最常被使用。
《平均儲存時間》
一天,最長有到7天。
【冷萃咖啡的開放性問題】
此研究列出七個題目,不過篇幅關係,
我挑選了四個想討論的問題。
【Q1:冷萃咖啡在室溫下萃取仍叫冷萃咖啡嗎?】
作者建議低於體溫的沖煮環境仍可稱為冷萃咖啡。
若在環境氣溫較高地區以室溫進行萃取,
會提升萃取速度並增加微生物孳生的風險。
【Q2:冷萃咖啡的最佳保質期是多久?】
存放時間越久會導致酸度與乙醇含量提升,
甜度會因為酵母與細菌活動而降低。
對手工生產商,作者建議保存期限為兩天,
也指出以不檢測微生物數量的前提下,
目前能辨別咖啡可以放多久的依據只有「測試味道」。
【Q3:消費者對冷萃咖啡常見的投訴為何?】
太苦,因為苦味是某些東西轉為毒性的徵兆。
另一個投訴是太酸(意味著嘗起來像腐敗),
酸度可能來自過度萃取或微生物腐敗(乳酸特徵),
避免過度萃取及存放太久可以改善此問題。
【Q4:冷萃咖啡有什麼風險?】
冷萃咖啡PH值通常為4.9-6.0,
低酸度且咖啡中之成分不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因此有潛在腐敗問題。
卑詩疾病控制中心(BCCDC)建議
不採取任何控制措施的情況下,
冷藏天數「不宜超過10天」。
若要控制危害則需要:
1.加熱殺菌
2.將PH值控制在4.6以下
3.無菌加工
4.添加防腐劑
【結論】
我們看到大家製作冷萃的方式不同且非常多元,
因此我們應用更開放的心胸看待冷萃咖啡。
因做法多元,作者建議應投入更多的研究,
以化學、感官與微生物分析探討冷萃咖啡。
最後是食安,
作者建議監督部門與業者應制定規範。
【心得】
之前在食品衛生安全課程時,
老師有提到食品衛生的三大箴言,
「殺死它、抑制它、避開它」
殺死它指的是滅菌,透過加熱殺菌消滅微生物,
可以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抑制它指的是延緩微生物的繁殖,
存放在低溫環境(4度)可以減緩微生物繁殖,
達到延長保存的作用。
避開它指的是避免交叉污染,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生食與熟食砧版要分開,
避免熟食接觸到生菌。
以上就是本週的小學堂,
歡迎留下你對冷萃咖啡或食品保存上的想法,
我們下次見!
過濾作用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推薦《#內在原力》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想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的能見度嗎?你想在專業領域獲得眾人的青睞嗎?你想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嗎?想要達成這些成就,你必須擁有對別人足夠的影響力。但是,要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該追逐的是權力嗎?是地位嗎?是名車和豪宅嗎?都不是,反而在我們追逐「外在」之物的同時,這些目標會離我們越來越遠。真正的答案,往往需要往「內在」去尋找。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inner-force/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為什麼我想讀這本書?】
.
在今年的上半年度,有一場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演講,是由愛瑞克主講,主題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談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重設心態,邁向更卓越的人生。他在演講中用很多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普通人是怎麼想的,能夠成就卓越的人又是怎麼想的。差別往往在一念之間。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內在原力》的作者是 TMBA 共同創辦人愛瑞克,他擁有紮實的金融實務背景,並且在40歲左右達到財富自由,轉而投身公益。他除了保留專業講師和顧問的身分之外,目前是一個全職閱讀者,總是無償推廣閱讀。他的粉專「 愛瑞克愛投資/也愛閱讀 」也是許多愛書人喜歡的地方,粉絲們都喜歡稱他為「愛大」,因此這篇文章我也沿用這個稱呼。
這本書你可以當成是「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那場演講的「導演加長版」,加入了更多的內容,以及更多演講沒有提到的故事。愛大所謂的「內在原力」,指的就是一種影響力,透過有形的(文字和肢體語言)或無形的(同理和慈悲心)方式來引發他人的動機,進而幫助我們一同完成某些事情。
愛大認為,每個人都可以「重新設定」自己的人生演算法,拋開傳統的束縛和價值觀,用一種更開拓的視野來活出自己的人生。他在書中提到:「只要心態設定正確,人人都可以發揮出無窮的內在原力,去連結起周遭的人,聯合起來共同完成各種事情。」這本書,將告訴我們如何重設心態。
.
【這本書有什麼特色?】
.
這本書還有一個巧思,它的書封正、反兩面都是「正面」。全書共九個章節,愛大建議「外向者」可以把橘色封面當成正面,從第一章順序讀下去。相反的,「內向者」則把綠色封面當成正面,逆著從第九章讀回來。原來章節的安排,如果是逆著讀,代表「從內而外」調整心態。身為內向者的我,就是逆著讀的。
此外,他在書本的最後,很用心地提供了「延伸閱讀書籍總覽」的章節,收錄每章裡面提到的好書,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依照興趣再找來讀。還有一個很棒的附錄是「各章金句總覽」,直接不囉嗦,幫你把每章最優的句子都摘錄下來。以下除了分享一些書中對我有啟發的觀念,我也拋磚引玉附上一些相關的推薦書籍,幫書中的觀念增添一些新的氣息。
.
1.#常保初心
普通人是先做再說,時常走到了終點才發現不是自己真正要的;內在原力者則是「以終為始」,知道自己內心想成為什麼樣的人,讓一切行動和決策都符合最終的那個價值觀。如果我們遇到重要抉擇卻忐忑不安,那就由「自己未來想要成為的人」來為自己做出眼前的各種抉擇。
愛大提倡一種信念系統,由內而外透過「Be,Do,Have」組成,最核心先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Be),然後才去思考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Do),最後你就會擁有真正跟你價值觀一樣的人事物(Have)。一旦心裡有了想成為怎樣的人的憧憬,將引導你做出許多正確的選擇。
我很喜歡《恆毅力》這本書中一個名為「目標階層」的練習方式,目的在於找出自己真正的「終極目標」,也就是熱情得以持久的根源。簡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大大小小目標,全部分類成底層、中層、頂層目標,如果發現跟頂層目標不一致的項目,就刪除或者微調使其一致。終極目標就像是羅盤,無論你在底層目標遇到任何困難,都會引導你朝正確的方向持續邁進。
.
2.#包容力
普通人是習慣在別人身上貼標籤,然後用單一的角度來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透過「感恩的心」來看待這個世界,取得更多的助力。愛大用天文學的觀點舉例,在職場上有發光發熱的「恆星人」,也有會消耗和榨乾別人能量的「黑洞人」。
我們有時候會覺得遇到黑洞人真的很倒楣,巴不得避而遠之,甚至在內心充滿敵對和厭惡。但是,宇宙中每個黑洞都曾經是恆星,只是因為能量用盡了,核心坍塌收縮成了黑洞。愛大提醒:「我們不需要抱怨遇到黑洞人,因為他們都可能曾經照亮過別人,是我們自己來晚了。」這個心態提醒了我們要懂得包容,感謝他們曾經對世界的貢獻,只是很可惜跟我們擦肩而過。
我自己想到另一種職場上的情況,就是外向者時常嫌棄內向者「太安靜」都不表達意見,內向者又嫌棄外向者「太喧嘩」只會衝動行事。然而從《安靜,就是力量》這本談內向者特質的書中,我們卻可以學到這兩種特質各自的優點,擁有包容力的人將能夠同時善用這兩種特質的人才。
.
3.#沒有壞事
普通人遇到壞事就自認倒楣,更有甚者,可能會開始怨懟這個世界;內在原力者則是找出「隱藏在壞事背後的好事」,將逆境轉換成養分。
愛大曾經在國中一次玩跳高的意外當中,雙手嚴重骨折。但是事後看來,反而是因禍得福。他開始用康復比較快的左手寫字,活化了感性和創意的右腦,也適應了靜態的活動例如讀書和寫字。更難得的是,平日忙碌於事業的老爸,也因為這場意外要時常帶他回診、復健,彼此的關係比以往更加緊密。
就像《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是二戰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在暗無天日、毫無人性的折磨之下,他仍然保有自己的理智,相信這場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遭遇,一定代表著某種「意義」。他發現無論外在遭遇有多麼嚴苛,人類的心靈仍擁有終極自由,決定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他將壞事視為意義,將這個發現寫成此書,並且影響後世無數的讀者。
.
4.#無限思維
普通人認為資源是有限的,必須有強弱輸贏才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內在原力者則認為世界之大,所有人都有安身立命之處,「超越自己」比戰勝他人更加重要。愛大引用了一句很棒的話:「用自己的蠟燭點亮別人的蠟燭,可以照亮別人,自己的亮度也不會減少。」這個世界太大,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就像是,愛大不一定是最頂尖的金融分析師,但是他透過演講接觸無數民眾,深知大家心中對理財的障礙。愛大也不一定是最頂尖的演說家,但是他善用感性的文筆,將艱深複雜的金融知識化為引起共鳴的問字。他的眾多特質,匯集成了愛大這個極具個人特色的形象。因此,結合多種不同的技能組合,一個人就可以發展出無限多種可能。這個世界真的容得下我們每個人的成就。
我很喜歡《黑馬思維》這本談「個體化」優勢的書,每個人都值得去追尋自己獨一無二的技能和熱情組合,作者陶德‧羅斯(Todd Rose)對於成為「最好的自己」的詮釋:「黑馬追求的不是眾人眼中的成功,而是心中最好的自己的樣貌。你的目標是成為最好的你,而這並不妨礙別人做最好的他們。」跟愛大的無限思維有異曲同工之妙。
.
5.#站對地方
普通人追逐熱門的東西,什麼東西當紅就一窩蜂擠過去;內在原力者會尋找屬於自己「能提供價值的獨特位置」,然後透過人際網路來擴大影響力。愛大也認為,我們不能坐在原地乾等,要主動站出來,才能被人看見。尤其網路時代發達的現代,要讓自己能被看見,比起以前容易許多。
尤其是,當你想要達成的是更遠大的目標,一個人的力量往往不足以撼動周遭世界。愛大認為:「人生最高效的運作方式,是讓自己成為人際網路的節點。」透過貢獻自身的價值,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努力。如同非洲俗諺:「一個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遠。」成為人脈節點,更有可能順利抵達終點。
如果,你覺得「主動站出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WOL大聲工作法》這本書的作者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提供了一個可行性很高的方法。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一個正向循環。書中提供了正確的心態建立,以及可以循序漸進的做法與步驟。
.
6.#成功方程式
普通人會任由自己被資訊轟炸,容易人云亦云,失去自己的主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專注力」才是網路時代最該培養的技能。愛大提到了一個很有趣的名詞:「成功者的防護罩」,這指的是一個人能夠「篩選」和「過濾」掉不屬於自己應該追尋的事物,而將心神專注於「天命」裡的既定目標。
就像愛大所說的,我們如果任由資訊轟炸,就如同讓腦袋充滿了一堆「雜訊」,感覺聽到了一堆鬧哄哄的訊息,卻不知道真正有意義的「訊號」在哪裡。尤其在數位資訊爆炸的現代,該如何為自己的資訊來源加上「過濾器」顯得無比重要,要懂得放棄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才不至於不斷走偏了路。
我想到之前,讀生產力專家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的《極度專注力》這本書之後給我的最大共鳴:「若要說一個人最珍貴的資源是什麼?不是你有多少錢財和時間可以花費,而是你把『注意力』用在哪裡。」這本書教我們具體的專注策略,排除無謂的分心源。專注在哪裡,成就在哪裡。
.
7.#利他共贏
普通人認為已經自顧不暇了,哪還有時間去幫別人;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利他心態」的比例,應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先幫助別人,才可能吸引更多人來幫助自己。人是一種天生懂得「互惠」的物種,當你想獲得他人的幫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幫助他人。
不過,也不是無條件的給予,愛大提醒了在利他的前提之下,我們要成為一個「懂得保護自我的給予者」,必須知道自己的界限,懂得選擇高影響力、相對低成本的幫助方式。助人在先很重要,但自己不要先被掏空。那麼,當我們自己有餘裕的時候,要幫怎樣的忙最有效益呢?
我很喜歡的管理大師約翰.麥斯威爾(John Maxwell)曾經在《從內做起》書中說過:「領導者應該幫助他人開發潛力,讓他們學會更有效率的工作方式,最高竿的還能指導別人如何也成為一個領導者。」給對方魚吃,不如給他一支釣竿。
.
8.#三種工作
普通人認為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賺錢;內在原力者則認為「工作組合」可以分成三種:有金錢收入的、無償的、自我實現的。有金錢收入的工作用來養家餬口,無償的工作用自己的專業技能幫人無償解決問題,自我實現的工作則是用來達成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憧憬。
愛大提議,雖然大部分的上班族都無法擅自離開有金錢收入的工作,但仍有變通的辦法。如果你目前的工作無法充分展現你的天賦,你可以靠無償的工作,來累積經驗值、打好口碑、拓展人脈,形成一個無形當中累積的資產。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不一定要等到財富自由或某個里程碑,其實你現在就可以小步邁進開始做。
我從《財務自由實踐版》這本書曾經獲得啟發,投資理財談的資產配置,主要是為了要分散風險,這個道理也可以套用在人生和工作上面。這本書提到「多元化身分」的概念,在你的職業上,盡量嘗試不同的角色,甚至適發展副業,這個策略可以避免你的生活侷限在單一方向。
想像一下,當你擁有了多元的職業興趣,以及各種休閒興趣,你就可以將自尊和你關心的事物,投資到各種不同的領域(工作、商業、社交、人際、體育)。如果其中一個領域跌落至谷底,你也不致於完全陷入絕境,導致情緒崩潰。擁有正職之外的無償工作,在心靈平靜和自我實現方面會有額外的加分效果。
.
9.#一人公司
普通人認為領多少薪水就做多少的事;內在原力者則認為,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為自己的人生負上完全的責任。愛大認為未來的職涯發展,必然趨向跨學科的混合,將有新型態的應用、產品、服務,我們要從自身的熱情往外拓展,成為自己的執行長、行銷長、技術長,逐漸擴大自己的能力範圍。一家公司的願景可以吸引人才,一個人的品格也扮演同樣效果。
愛大認為,善良的品格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我們必須先讓自己保持優質的形象,才有機會左右逢源,擁有更多發揮影響力的機會。他強調道,大量閱讀,是最簡單不過的方式。如果你不知道將來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妨透過大量閱讀去尋找,總有一本會觸動你心,找到自己心中嚮往的典範。
關於要如何「具體地」把自己當成一家公司經營呢?我大力推薦《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本書,作者們把經營公司在用的「商業模式圖」轉換成適合「個人」使用的模式,以淺顯易懂的步驟,教我們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發掘資源、提供獨特價值,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等同公司運作方式的商業體系。
.
【後記:從內在做起】
.
《內在原力》書中的舉例淺顯易懂,背後的道理值得細細咀嚼。從愛大的個人故事和人生閱歷中,處處都可以發現,一個人隨時都具有「修改自己人生演算法」的能力。舉凡工作上的能見度、專業領域獲得青睞、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典範,這些足以影響別人的「外在影響力」,終究還是得從自己的「內在原力」先做起。
當一個人開始發揮他的內在原力,散發出來的影響力將逐漸發生,周遭的人脈也會開始活絡起來。如同愛大在書中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一段話,撒冷老國王對即將出發尋找夢中寶藏的牧羊少年這麼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最後,這些心態上的重新設定之後,就像是建立起一個新的思考習慣,必須經常使用、重複使用。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今天起,讓我們把內在原力當成自己思考的習慣。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INNER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AHTP9E
使用期限:9/5~9/11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過濾作用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睇到一篇好詳盡而又好健康嘅報道,好想同大家分享吓😃😃但係有d長😅大家俾少少耐性睇一睇吖🥰🥰
北一女的髙材生。陳昭妃博士揭曉免疫系統驚人真相,讀過也值得再讀幾遍,請收藏起來。極重要的健康知識!
本文作者為陳昭妃博士,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營養免疫學”的創始人。1997年,她榮獲“美國十大傑出青年獎”,是59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也是獲此獎項唯一的女性。讀懂本文,價值千金!
我舉個通俗的例子:這裡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會有蒼蠅,但這並不表示說,是蒼蠅製造了垃圾。而以前我們認為蒼蠅就是病因,然後趕快發明一種化學武器出來,將蒼蠅消滅掉;殺死蒼蠅以後,垃圾裡又跑出蚊子,我們又趕快把蚊子消滅掉;之後,垃圾裡又跑出蟑螂,殺死蟑螂,垃圾裡又會跑出老鼠,總而言之,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蒼蠅、蚊子,而在於這堆垃圾。得到健康的關鍵是要把垃圾消滅掉。所以現在的科學家開始研究基礎免疫學。
免疫系統涉及不計其數的細胞、特殊物質及器官之間的高度紛繁複雜的相互作用。它隨時處於戰備狀態,能夠預防疾病,並能明確地知道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怎樣採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而不會傷害人體其他細胞。任何藥物也無法取代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兼具防禦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
認識我們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清除體內各種垃圾。舉個例子,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之後,就會死去變成垃圾,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統把它清除。第二大功能,就是抵禦疾病。科學家認為,免疫功能是獲得健康的一把鑰匙。當垃圾裡產生蚊子時,蚊子就會到處飛,但是如果沒有垃圾的話,它是無法繁殖下去的。換言之,病毒、細菌或骯髒的東西侵入人體,如果人的抵抗能力強,它就沒有辦法繁殖下去。
我曾受邀於美國最大的一個醫學研究機構。在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得到一個統一的結論,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當然有的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無關,如基因、遺傳類的疾病。以前,我們對免疫學沒有這麼重視,一直認為還是化學藥物的作用比較強,治病效果比較明顯。有人會說,既然免疫系統這樣強,為什麼還要用化學藥品呢?事實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身是很強的,但正是由於化學藥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我曾經做過10年的癌症研究,看到許多被醫生宣佈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又回來找我們,奇妙的是,我們居然已經發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
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麼大。到了如今,美國醫學會不得不警告所有醫學人員:醫生的責任不在於開藥單,而在於其指導的職責,他有責任告訴病人藥品進入人體後,會有什麼樣的功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人們往往習慣向醫生索要僅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所以美國醫學會發出通知,醫生不可以隨意給病人開抗生素,除非已做過實驗檢查,證實其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醫生如果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其行醫資格可能被吊銷。
據美國醫學統計報告,美國每年有960萬人因為服用化學藥品而必須住院;每年有2.8萬人因服用一種心臟病藥而死於心臟病;每年有3300人因為吃了治關節炎的藥物而死亡(而原來人們想不出關節炎和死亡有什麼關係);每年有16.3萬人因藥物的副作用而導致大腦記憶力衰退;有3.8萬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有2.8萬人因藥品而導致骨質疏鬆症。總而言之,這個統計結果還是非常保守的,有很多醫院不在調查之列,實際情況只會更為嚴重。
從微觀角度來看免疫系統,自身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裡面有空軍、海軍、陸軍各類軍人,一旦有敵人侵入身體,就會將其消滅掉。
在免疫系統裡幾個最重要的器官
骨髓生產各類血細胞。從骨髓裡產生的細胞,會被送到胸腺裡。胸腺就像一個訓練營,兒童時期,沒有訓練出足夠的軍隊,所以很容易胸腺腫大。當人慢慢長大以後,訓練出一批“軍人”後,胸腺慢慢萎縮下來,但並不表示它沒有功能了。扁桃腺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應輕意地被割掉。脾臟裡面有很多V細胞,產生各類抗體。當人感冒或小孩注射疫苗以後,脾臟會稍微地腫大,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它是在拼命地生成武器來抵禦外來的敵人。淋巴就像一個過濾器,將所有的敵人集中起來,然後免疫細胞就會將其消滅。所以,感冒時淋巴摸起來會硬硬的,這說明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正在打仗,感冒過後,就會自然而然軟下去了。盲腸是免疫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抵抗下腹部各種各樣的感染。
血液裡的白細胞都是免疫細胞。白細胞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稱為T細胞,另一類稱為V細胞。V細胞功能在於產生各種抗體,而這相當於軍隊裡的武器、子彈。有戰爭,就會有死亡的軍人,就必須將死亡的細胞清除。這就需要依賴我們胸腺訓練出來的一批細胞。
對“死亡之吻”的研究
我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藥物、化療、電療能夠真正治療癌症。化療只是賭博,成功率在1%左右,用作化療的藥品無法識別哪一個細胞是癌細胞,哪一個細胞是身體裡的好細胞。所以我最終放棄研究這些化學藥品,而轉向研究免疫細胞中一個被稱為“死亡之吻”的細胞。這個細胞一接觸癌細胞,癌細胞就破裂了,被消滅掉了。
免疫學是一門非常年輕的科學,是有待研究的科學。沒有任何一種化學藥物能夠代替免疫系統,也不可以用化學藥物來刺激免疫系統,否則可能會造成各種副作用。既然不能用化學藥品來提升免疫系統,那麼只能依靠“營養”。
人體的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對人體至關重要
免疫學是一門新學科。在美國,我是第一批的免疫學家,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人學習免疫學,對免疫的瞭解僅限於各種疫苗而已。但如今免疫學已經變成一門很受重視的學科了。舉幾個例子,在1960年以前,我們甚至不知道胸腺的功能,認為胸腺是一個沒有用的器官。而根據後來的跟蹤調查發現,所有胸腺被毀的人都得了癌症,因為他們喪失了最重要的免疫器官;現在很多人認為扁桃體沒有用,就把它割了;有些人在做手術時,順便將盲腸割掉了,認為可以預防盲腸炎。可是您知道嗎?盲腸是由免疫細胞充塞而成的,能夠抵抗各類的感染。如果有人認為可以用摘掉某些器官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話,那麼是否可以用割掉心臟的方法來預防心臟病呢?實際上,如果您的免疫系統不工作的話,您只有24小時可以活。
營養來自於完整的食物
談到營養,每一個人對營養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她每天給她的兒子兩個雞蛋,兩個雞腿,兩杯牛奶,如果兒子沒有吃下這些東西,她會很著急。我問她,為什麼要給孩子吃這麼多肉類呢?她說,因為孩子身體不好,別人一感冒,他就感冒,別人一咳嗽,他就咳嗽。我對她說,肉類並不代表營養。當人們吃到很多肉類,身體裡就會產生荷爾蒙,整個免疫系統就會下降。在美國,以前小學裡有一個食品金字塔量表,它把最重要的營養劃為肉類、牛奶製品,如今,這個量表已經被禁用了。研究發現這種教導導致今天美國各種癌症、心臟病不斷地上升。關於牛奶的問題。牛奶和人奶是完全不一樣的蛋白質,人類只能消化50%的牛奶蛋白質,消化吸收90%的母奶蛋白質。有一部分人喝牛奶會肚子痛,喝母奶則不,因為其蛋白質不同。一隻小牛生下來以後大約90磅,而兩年以後大約成長到1000磅;人生下來是8磅,而十幾年才成長到100多磅。換言之,我們是屬於不同種類的,所需的營養也是不一樣的。牛奶裡含有很多的荷爾蒙,它可以刺激小牛快速地成長,但這種荷爾蒙到孩子身體裡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現在已有研究表明,牛奶會阻止小孩大腦的發育。關於咖啡的問題。兩種咖啡,一種沒有咖啡因,一種有,喝哪一種好呢?不要多喝有咖啡因的咖啡,因為它會加速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也有實驗報告表明,它會製造皺紋;但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更不能喝,因為將咖啡因從咖啡中提取出來需要一種化學藥品,而這種藥品是致癌藥品,美國衛生局已禁止使用了。所以,問題並不在於咖啡因的好壞,而在於咖啡因是如何被提取的。同理,我們不是說維生素不好,而關鍵在於維生素是如何提取出來的。
維生素與營養的關係
芬蘭政府曾做過一個世界最大的維生素實驗,可以說是比較公正的實驗,出資4300萬美元,總共2.9萬人參與被試,長達5-8年時間。分為兩組,一組是吸菸的人,讓他們每天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另外一組的人員什麼都沒有吃。過了5年、8年,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這組人員死於癌症的比例要比另一組高出18%。更重要的一點,吃維生素E的人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人要高出另一組50%。當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很羞愧。一直以來,所有科研工作者在小型實驗裡面得到的結論,都是維生素E可以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心臟病,這麼大的實驗,為什麼會得出一個相反結論呢?美國的衛生局研究報告表明,當維生素C存在於橘子等整體時,被稱為抗氧化劑,能防止心臟病、癌症。當維生素C離開橘子後,能製造上億的自由基,相反會造成心臟病、癌症。對於這個問題,我把它看得很簡單。我認為,橘子是自然生成的,維生素C是人造的,人造的不可能比自然的要好。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創造一個橘子或蕃茄出來。蕃茄裡面含有一萬多種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是什麼我們都還搞不清楚,哪裡來的智慧和權力對大眾說,裡面最重要的是維生素呢?所以一個完整的食品才代表著真正的營養。美國衛生局希望把所有的維生素製品列為藥品,不讓人們隨意在市場上買到。服用維生素不當會帶來很多副作用。美國有3萬多兒童,因服用維生素而出現中毒的現象。小孩吃下過量的維生素,血液裡的鐵質就會上升,就比較容易得癌症;過食維生素E會造成關節炎;過食維生素D會造成肝功能的損傷。
結論
一個人經過化療,免疫系統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但給他比較有營養的植物的話,免疫系統6個月以後就恢復正常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表明,免疫系統和植物營養是分不開的。人的健康不是一天就會得到,疾病也是一樣。要得癌症也很不容易,人體裡必須有100多種錯誤,才會產生一個癌細胞。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樹,需要精心地澆灌、呵護才會茁壯起來。這裡,我談三點重要的結論:
第一,營養。完整的植物,多種類的植物,代表著營養。人如果比較喜歡吃蔬果,少吃肉類,就會比較健康。美國現在提倡素食的漢堡,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保持一種很平靜的心情。因為一旦有壓力或生氣、緊張,半小時以內身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
第三,適當的運動和休息。很激烈的運動對身體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奧林匹克的運動模式是自我犧牲的一種表現。適當地休息,免疫系統在白天會比較弱一點,晚上的時候才做修補工作。舉個例子,兩個學生一個在運動讀書,一個在睡覺,旁邊有人咳嗽,哪個有可能被感染呢?當然是那個又運動又讀書的學生。
我希望大家都能把這樣的智慧帶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健康的明天。
#祝福大家開心要緊❤️身體健康💪🏻💪🏻
過濾作用例子 在 Hoodychen創業生活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建議在宅有空時必讀。
北一女的髙材生。陳昭妃博士揭曉免疫系統驚人真相,讀過也值得再讀幾遍,請收藏起來。極重要的健康知識!
本文作者為陳昭妃博士,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營養免疫學”的創始人。1997年,她榮獲“美國十大傑出青年獎”,是59年來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也是獲此獎項唯一的女性。讀懂本文,價值千金!
我舉個通俗的例子:這裡有一堆垃圾,有垃圾的地方自然會有蒼蠅,但這並不表示說,是蒼蠅製造了垃圾。而以前我們認為蒼蠅就是病因,然後趕快發明一種化學武器出來,將蒼蠅消滅掉;殺死蒼蠅以後,垃圾裡又跑出蚊子,我們又趕快把蚊子消滅掉;之後,垃圾裡又跑出蟑螂,殺死蟑螂,垃圾裡又會跑出老鼠,總而言之,是永無止境的。因為真正的原因並不在於蒼蠅、蚊子,而在於這堆垃圾。得到健康的關鍵是要把垃圾消滅掉。所以現在的科學家開始研究基礎免疫學。
免疫系統涉及不計其數的細胞、特殊物質及器官之間的高度紛繁複雜的相互作用。它隨時處於戰備狀態,能夠預防疾病,並能明確地知道應該什麼時候、在哪裡、怎樣採取適當行動摧毀入侵的物質,而不會傷害人體其他細胞。任何藥物也無法取代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兼具防禦和修復雙重功能的免疫系統。
認識我們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最重要的功能是清除體內各種垃圾。舉個例子,紅細胞的壽命只有120天,之後,就會死去變成垃圾,這就需要自身的免疫系統把它清除。第二大功能,就是抵禦疾病。科學家認為,免疫功能是獲得健康的一把鑰匙。當垃圾裡產生蚊子時,蚊子就會到處飛,但是如果沒有垃圾的話,它是無法繁殖下去的。換言之,病毒、細菌或骯髒的東西侵入人體,如果人的抵抗能力強,它就沒有辦法繁殖下去。
我曾受邀於美國最大的一個醫學研究機構。在和科學家們一起討論的時候,得到一個統一的結論,99%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統失調有關。當然有的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無關,如基因、遺傳類的疾病。以前,我們對免疫學沒有這麼重視,一直認為還是化學藥物的作用比較強,治病效果比較明顯。有人會說,既然免疫系統這樣強,為什麼還要用化學藥品呢?事實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身是很強的,但正是由於化學藥品的副作用而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我曾經做過10年的癌症研究,看到許多被醫生宣佈只有兩三個星期可以活的病人,過了幾年以後,又回來找我們,奇妙的是,我們居然已經發現不到任何癌細胞的存在。這種藥物無法治癒的疾病,我們的自身免疫系統卻會將其治癒,這就證明,自身的免疫力是比化學藥品要強的。
過去,我們沒有認識到化學藥品的副作用會那麼大。到了如今,美國醫學會不得不警告所有醫學人員:醫生的責任不在於開藥單,而在於其指導的職責,他有責任告訴病人藥品進入人體後,會有什麼樣的功能,會帶來什麼樣的副作用。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人們往往習慣向醫生索要僅有抗菌作用的抗生素。所以美國醫學會發出通知,醫生不可以隨意給病人開抗生素,除非已做過實驗檢查,證實其感冒是由細菌引起的。醫生如果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其行醫資格可能被吊銷。
據美國醫學統計報告,美國每年有960萬人因為服用化學藥品而必須住院;每年有2.8萬人因服用一種心臟病藥而死於心臟病;每年有3300人因為吃了治關節炎的藥物而死亡(而原來人們想不出關節炎和死亡有什麼關係);每年有16.3萬人因藥物的副作用而導致大腦記憶力衰退;有3.8萬人得了老年痴呆症;有2.8萬人因藥品而導致骨質疏鬆症。總而言之,這個統計結果還是非常保守的,有很多醫院不在調查之列,實際情況只會更為嚴重。
從微觀角度來看免疫系統,自身的免疫系統就像一個軍隊,裡面有空軍、海軍、陸軍各類軍人,一旦有敵人侵入身體,就會將其消滅掉。
在免疫系統裡幾個最重要的器官
骨髓生產各類血細胞。從骨髓裡產生的細胞,會被送到胸腺裡。胸腺就像一個訓練營,兒童時期,沒有訓練出足夠的軍隊,所以很容易胸腺腫大。當人慢慢長大以後,訓練出一批“軍人”後,胸腺慢慢萎縮下來,但並不表示它沒有功能了。扁桃腺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不應輕意地被割掉。脾臟裡面有很多V細胞,產生各類抗體。當人感冒或小孩注射疫苗以後,脾臟會稍微地腫大,這是很自然的現象,它是在拼命地生成武器來抵禦外來的敵人。淋巴就像一個過濾器,將所有的敵人集中起來,然後免疫細胞就會將其消滅。所以,感冒時淋巴摸起來會硬硬的,這說明身體裡的免疫系統正在打仗,感冒過後,就會自然而然軟下去了。盲腸是免疫系統很重要的一部分,抵抗下腹部各種各樣的感染。
血液裡的白細胞都是免疫細胞。白細胞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稱為T細胞,另一類稱為V細胞。V細胞功能在於產生各種抗體,而這相當於軍隊裡的武器、子彈。有戰爭,就會有死亡的軍人,就必須將死亡的細胞清除。這就需要依賴我們胸腺訓練出來的一批細胞。
對“死亡之吻”的研究
我在研究癌症的過程中,並沒有發現任何的藥物、化療、電療能夠真正治療癌症。化療只是賭博,成功率在1%左右,用作化療的藥品無法識別哪一個細胞是癌細胞,哪一個細胞是身體裡的好細胞。所以我最終放棄研究這些化學藥品,而轉向研究免疫細胞中一個被稱為“死亡之吻”的細胞。這個細胞一接觸癌細胞,癌細胞就破裂了,被消滅掉了。
免疫學是一門非常年輕的科學,是有待研究的科學。沒有任何一種化學藥物能夠代替免疫系統,也不可以用化學藥物來刺激免疫系統,否則可能會造成各種副作用。既然不能用化學藥品來提升免疫系統,那麼只能依靠“營養”。
人體的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對人體至關重要
免疫學是一門新學科。在美國,我是第一批的免疫學家,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人學習免疫學,對免疫的瞭解僅限於各種疫苗而已。但如今免疫學已經變成一門很受重視的學科了。舉幾個例子,在1960年以前,我們甚至不知道胸腺的功能,認為胸腺是一個沒有用的器官。而根據後來的跟蹤調查發現,所有胸腺被毀的人都得了癌症,因為他們喪失了最重要的免疫器官;現在很多人認為扁桃體沒有用,就把它割了;有些人在做手術時,順便將盲腸割掉了,認為可以預防盲腸炎。可是您知道嗎?
盲腸是由免疫細胞充塞而成的,能夠抵抗各類的感染。如果有人認為可以用摘掉某些器官的方法來預防疾病的話,那麼是否可以用割掉心臟的方法來預防心臟病呢?
實際上,如果您的免疫系統不工作的話,您只有24小時可以活。
營養來自於完整的食物
談到營養,每一個人對營養的定義是不一樣的。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女朋友,她每天給她的兒子兩個雞蛋,兩個雞腿,兩杯牛奶,如果兒子沒有吃下這些東西,她會很著急。我問她,為什麼要給孩子吃這麼多肉類呢?
她說,因為孩子身體不好,別人一感冒,他就感冒,別人一咳嗽,他就咳嗽。我對她說,肉類並不代表營養。當人們吃到很多肉類,身體裡就會產生荷爾蒙,整個免疫系統就會下降。在美國,以前小學裡有一個食品金字塔量表,它把最重要的營養劃為肉類、牛奶製品,如今,這個量表已經被禁用了。研究發現這種教導導致今天美國各種癌症、心臟病不斷地上升。關於牛奶的問題。牛奶和人奶是完全不一樣的蛋白質,人類只能消化50%的牛奶蛋白質,消化吸收90%的母奶蛋白質。有一部分人喝牛奶會肚子痛,喝母奶則不,因為其蛋白質不同。一隻小牛生下來以後大約90磅,而兩年以後大約成長到1000磅;人生下來是8磅,而十幾年才成長到100多磅。換言之,我們是屬於不同種類的,所需的營養也是不一樣的。牛奶裡含有很多的荷爾蒙,它可以刺激小牛快速地成長,但這種荷爾蒙到孩子身體裡面,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現在已有研究表明,牛奶會阻止小孩大腦的發育。關於咖啡的問題。兩種咖啡,一種沒有咖啡因,一種有,喝哪一種好呢?不要多喝有咖啡因的咖啡,因為它會加速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也有實驗報告表明,它會製造皺紋;但是沒有咖啡因的咖啡更不能喝,因為將咖啡因從咖啡中提取出來需要一種化學藥品,而這種藥品是致癌藥品,美國衛生局已禁止使用了。所以,問題並不在於咖啡因的好壞,而在於咖啡因是如何被提取的。同理,我們不是說維生素不好,而關鍵在於維生素是如何提取出來的。
維生素與營養的關係
芬蘭政府曾做過一個世界最大的維生素實驗,可以說是比較公正的實驗,出資4300萬美元,總共2.9萬人參與被試,長達5-8年時間。分為兩組,一組是吸菸的人,讓他們每天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另外一組的人員什麼都沒有吃。過了5年、8年,吃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這組人員死於癌症的比例要比另一組高出18%。更重要的一點,吃維生素E的人得心臟病、死於心臟病的人要高出另一組50%。
當科學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是很羞愧。一直以來,所有科研工作者在小型實驗裡面得到的結論,都是維生素E可以防止血管硬化,防止心臟病,這麼大的實驗,為什麼會得出一個相反結論呢?美國的衛生局研究報告表明,當維生素C存在於橘子等整體時,被稱為抗氧化劑,能防止心臟病、癌症。當維生素C離開橘子後,能製造上億的自由基,相反會造成心臟病、癌症。對於這個問題,我把它看得很簡單。我認為,橘子是自然生成的,維生素C是人造的,人造的不可能比自然的要好。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創造一個橘子或蕃茄出來。蕃茄裡面含有一萬多種營養素,這些營養素是什麼我們都還搞不清楚,哪裡來的智慧和權力對大眾說,裡面最重要的是維生素呢?
所以一個完整的食品才代表著真正的營養。美國衛生局希望把所有的維生素製品列為藥品,不讓人們隨意在市場上買到。服用維生素不當會帶來很多副作用。美國有3萬多兒童,因服用維生素而出現中毒的現象。小孩吃下過量的維生素,血液裡的鐵質就會上升,就比較容易得癌症;過食維生素E會造成關節炎;過食維生素D會造成肝功能的損傷。
結論
一個人經過化療,免疫系統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但給他比較有營養的植物的話,免疫系統6個月以後就恢復正常了。一系列的研究報告表明,免疫系統和植物營養是分不開的。人的健康不是一天就會得到,疾病也是一樣。要得癌症也很不容易,人體裡必須有100多種錯誤,才會產生一個癌細胞。我們的生命就像一棵小樹,需要精心地澆灌、呵護才會茁壯起來。這裡,我談三點重要的結論:
第一,營養。完整的植物,多種類的植物,代表著營養。人如果比較喜歡吃蔬果,少吃肉類,就會比較健康。美國現在提倡素食的漢堡,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保持一種很平靜的心情。因為一旦有壓力或生氣、緊張,半小時以內身體免疫功能就會下降。
第三,適當的運動和休息。很激烈的運動對身體是絕對沒有好處的。奧林匹克的運動模式是自我犧牲的一種表現。適當地休息,免疫系統在白天會比較弱一點,晚上的時候才做修補工作。舉個例子,兩個學生一個在運動讀書,一個在睡覺,旁邊有人咳嗽,哪個有可能被感染呢?當然是那個又運動又讀書的學生。
我希望大家都能把這樣的智慧帶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共同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健康的明天。
❣️喜歡記得◆分享◆訂閱◆點讚◆
▼學習成長▼微型創業▼財商觀念▼
粉絲團>> https://reurl.cc/4a3rrR
Line@>> https://lin.ee/n2avYSN
抖音>> www.tiktok.com/@hoody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