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過度自我揭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過度自我揭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過度自我揭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過度自我揭露產品中有1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5的網紅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用冥想與自律日記,20天瘦了3公斤,成功擺脫情緒性飲食,全職媽媽在家重啟人生 #減肥 #冥想 #媽媽創業家 有任何問題歡迎寫信給我✉️ [email protected] ➖➖➖ 嗨~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我消失了一陣子,因為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也因此決定要新增一個主題,在我的...

過度自我揭露 在 魏君如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41:46

之前分享過關於我的飲食障礙的文章,這次選擇用不同方式呈現,但某個點卡住,即便一直惦記著,圖跟文卻遲遲無法完成,失眠好幾天。 真心希望我對於這個議題的分享,能有更多的預防效果或實質的幫助。(文長,會分成兩次分享) ▪️先來聊聊什麼是暴食症(Bulimia nervosa)呢?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

過度自我揭露 在 Catherine Chu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27 14:58:41

挪威宣布即將頒布的《行銷管制法》,所有在社群媒體的商業訊息,包括網路名人或是廠商,都必須要標示用了哪些修圖軟體和修圖步驟等等的細節,要不然可能會有牢獄之災! 挪威之所以用這麼嚴格的規定,主要是因為政府認為青少年們過度追求「理想身體」,造成了青少女的厭食症、少年消極身體形象認知、不良的睡眠習慣,高度...

過度自我揭露 在 如果你也這樣覺得·If_you_think_so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18:57

2021/7/17 《你微笑時很美》🎮 繼上一篇,這篇主要分享後半段/整體感想: 1. 隊友人格特質鮮明🥸 我很喜歡這部劇中的配角們,我覺得很多時候,比起主角們的光環,配角們表現得好不好,也會影響到觀眾們對一部劇的評價;在劇中,ZGDX的團隊裡,除了隊長陸思誠之外,隊友們每個人也都有很獨特且鮮...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5 18:30:59
    有 2,040 人按讚

    《推薦閲讀:如果丘吉爾領導當下的美國,美國能避免衰落嗎?》
    Niall Furgeson /英國歷史學家,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 原文刊載於英國《經濟學人雜誌》8/21

    當美國於一片混亂中撤離阿富汗時,它的衰落令人回想起一個世紀前大英帝國的殞落。

    一位歷史學家警告:阿富汗只是開始,未來可能會因此導致更大的衝突。

    「許多人仍沈浸在無知之中……而他們的領導人為了獲取選票,不敢點醒他們。」

    在《集結風暴》(即丘吉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的第一卷)一書中,丘吉爾如此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

    他痛苦地回憶:「拒絕面對令人不愉快的問題,渴求人民的擁護和選舉勝利,不顧國家的重大利益。」

    美國讀者看著他們的政府「丟臉的」離開阿富汗,聽著拜登總統緊張而努力地為他造成的不光彩撤離辯護,可能會發現:丘吉爾戰前針對英國的批評,有一些會令他們心裡不舒服、但卻似曾相識。

    借用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Paul Kennedy 的一句話,當時英國的精神狀態是整個國家的疲憊和「帝國過度擴張」的產物。

    自1914年以來,英國經歷了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大蕭條,並且在1918至1919年經歷可怕的大流行病——西班牙流感。

    財政被堆積如山的債務,壓得喘不過氣來。

    儘管英國仍然是全球主要貨幣發行國,但在貨幣方面,它已經不再是當年無可匹敵的角色。高度不平等的英國社會,促使左派政治家要求即使不實行徹底的社會主義,也要進行社會財富和權力的重新分配。

    一部分知識分子在這方面走得更遠,他們選擇擁護共產主義甚或法西斯主義。

    與此同時,凝固而無法變通的統治階層,傾向於忽略不斷惡化的國際形勢。英國的全球主導地位在歐洲、亞洲和中東都受到威脅。集體安全體系——當時建立在國際聯盟的基礎上,它是1920年戰後和平解決方案成立的國際組織,也正在崩潰,只留下了一個鬆散的聯盟,勉強補足業已離散的帝國影響力。

    但結果卻是另一場更大的災難式的失敗:英國人既沒有認識到極權主義威脅規模之大,也沒有積累出阻嚇獨裁者的手段。

    英國的教訓,是否有助於我們理解當下美國權力的未來?

    美國人更喜歡從美國自己的歷史中吸取教訓,他們很少從他國歷史,看待世界。但將美國與上一任大英帝國的全球霸主對比,或許會為我們帶來更多啓發。因為今天的美國與戰時的英國,在許多方面都很相似。

    與任何歷史類比一樣,這樣的類比當然也有缺陷。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統治了廣闊的殖民地和其他附屬國,今天的美國卻沒有相同的統治區域。

    這一點使得美國人在自我認知上認為美國並非一個帝國,即使他們的士兵和公民在阿富汗駐紮了20年才撤退:他們依舊如此認為。

    儘管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率很高,但也並沒有嚴重到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經歷的那種受創傷的程度。當時英國有大量的年輕人被流感屠殺(近90萬人死亡,15至49歲的男性中,佔了大約6%,至少170萬感染者)。美國如今面臨的威脅也不像納粹德國對英國造成的威脅那樣明顯而迫切。

    不過,某些相似之處還是很驚人,而且這兩個國家在阿富汗強行建立自己相信的價值秩序,都相繼失敗了。

    早在1930年2月,在「過早的」現代化改革引發了一場叛亂之後,《經濟學人》雜誌已指出:「很明顯,阿富汗不會採用西方的東西。」

    近幾十年來,預測美國衰落的書和文章已經太多了,以至於「衰落主義」已經成為一種陳腔濫調。

    但英國在20世紀30年代和50年代之間的經歷提醒我們,還有比溫和的、漸進式的衰退更糟糕的命運。

    《以金錢為導向的價值觀》

    我們從堆積如山的債務開始談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公共債務從1918年佔GDP的109%,上升到1934年略低於200%。而美國的聯邦債務與英國雖有所不同,但在規模上是可以比較的。如今她的債務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近110%,甚至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前一個高峰。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到2051年,它可能超過200%。

    當今的美國與大約一個世紀前的英國有一個重要區別,美國聯邦債務的平均期限相當短(65個月),而英國超過40%的公共債務採取的是永久債券或年金的形式。這意味著,今天的美國債務對利率的變化,要比當初的英國危險且敏感得多。

    另一個關鍵差異是財政和貨幣理論的巨大轉變,這很大程度上正是凱恩斯對英國戰時政策的建議。

    1925年,英國決定以戰前過高的價格將英鎊回歸金本位,這使英國陷入了長達八年的通貨緊縮。工會權力的增加意味著大蕭條期間,工資的削減落後於物價的削減,這導致了就業機會減少。

    在1932年的低谷期,英國失業率為15%。然而,英國的大蕭條主要還是因為英國在1931年放棄了金本位制,這使得貨幣政策得以放寬。實際利率的下降意味著償債負擔的減輕,為英國財政創造了新的迴旋餘地。

    在未來幾年,美國似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償債成本的下降。以美國前任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mers為首的經濟學家預測,當前美國的財政和貨政策,將導致通貨膨脹的危險。

    英國的實際利率在20世紀30年代普遍下降,而美國的實際利率預計將從2027年開始轉為正數,並穩步上升,到本世紀中期達到2.5%。當然對利率上升的預測,往往是錯誤的,而且美國聯準不急於收緊貨幣政策。但是,如果利率真的上升,美國的債務將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償還,擠壓聯邦預算的其他支出,特別是國防等可容易調整的支出。

    這將問題的關鍵,擺在我們面前了。

    丘吉爾在20世紀30年代最關心的問題是:政府在拖延時間——這是英國綏靖政策的基本原理——而不是積極地重新武裝英國軍隊,以應對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帝國主義政府越來越多的侵略行為。丘吉爾反對英國綏靖主義者另一個關鍵論點是,財政和經濟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管理一個覆蓋斐濟、岡比亞、圭亞那、溫哥華的帝國,其高額成本使得快速重新武裝英國,變得不再可能。

    稱美國今天面臨著類似的威脅——不僅是來自中國,還有來自俄羅斯、伊朗和朝鮮的威脅——這可能顯得異想天開。

    然而,僅僅是這一事實,就說明問題所在。

    大多數美國人,就像二戰之前的大多數英國人一樣,根本不想考慮在國家已有大量債務下,如何面對希特勒正在發動一場重大戰爭。

    如今的美國也正在走向相同的道路。預計美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3.4%下降到2031年的2.5%。

    這會引起丘吉爾主義者的驚愕。他們也將會經歷相同的敵意和指責——如同當年譴責丘吉爾在煽動戰爭一樣。

    《力量是相對的》

    美國與其他國家相比的相對衰退,和當初的英國另一個相似點: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估計,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經濟產值不僅被美國(早在1872年)超越,而且還被德國(第一次在1898年,在經歷了災難性的戰爭、惡性通貨膨脹和不景氣的年代後,於1935年再次被超越)和蘇聯(1930年)超越。

    大英帝國作為一個整體,其經濟規模比英國大,特別是如果把各殖民地包括在內的話,也許是其兩倍大。但美國的經濟規模更大,儘管大蕭條對美國的影響更嚴重,美國的經濟體量,仍然是英國的兩倍多。

    今天的美國也面臨著類似的經濟產值相對下降的問題。按照購買力平價法,考慮許多中國國內商品的價格更低,中國GDP在2014年已趕上了美國。按當前美元計算,美國經濟體量仍然更大,但預計兩國的差距將會縮小。今年,中國的美元GDP會是美國的75%左右,到了2026年,則將達到89%。

    中國給美國帶來的經濟挑戰比蘇聯曾經帶來的更大。這不是什麼秘密,因為蘇聯的經濟規模在冷戰期間從未超過美國的44%。

    在許多運用於國家安全應用的技術領域,從人工智能到量子計算,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這也不是什麼機密消息了。中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也是眾所周知的。

    這五年來,美國對中國政府的好感明顯轉變為負面。即便如此,公眾對於應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也沒有多大的熱情。如果中國攻打台灣,大多數美國人可能會與英國首相張伯倫的觀點一致,他曾臭名昭地將德國在1938年分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行動描述為「遙遠國家的爭吵,而我們對爭吵的雙方都一無所知」。

    在兩次大戰之間,英國態度軟弱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知識分子對帝國的反抗,以及更普遍的對英國傳統價值觀的反抗。

    丘吉爾厭惡地回憶起1933年牛津大學辯論社在辯論中提出的動議:「我們拒絕為國王和國家而戰」。他指出:「在英國,人們一般會對這樣一個插曲一笑置之,但在德國、俄羅斯、義大利和日本,他們會有英國已經變得腐朽墮落了的根深蒂固的想法,這種想法也動搖了許多人的盤算。」

    當然,這也正是如今中國新一代「戰狼」外交官和民族主義知識分子對美國的看法。

    納粹、法西斯和共產主義者都認為英國人對自己充滿了憎惡。「我甚至不知道大英帝國正在消亡,」喬治·奧威爾在他的文章《獵象記》中記錄了他作為殖民地警察的時光。沒有多少知識分子能有奧威爾這樣的洞見,認為英國仍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許多人——不像奧威爾——他們選擇了信仰蘇聯共產主義,他們為西方國家的情報部門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與此同時,令人震驚的是,大量上流社會的貴族精英還被希特勒吸引。甚至《每日快報》的讀者,也樂於取笑而非讚頌大英帝國。

    《帝國的終結》

    美利堅帝國不像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有英聯邦自治領地、殖民地和受保護國,但它現在所處的國際主導地位,以及過度擴張帶來的代價,完全與大英帝國相似。

    現在美國的左翼和右翼都習慣性地嘲笑或謾罵美國帝國主義的計劃。《國家》雜誌的記者湯姆·恩格爾哈特(Tom Engelhardt)幸災樂禍地說:「美利堅帝國正在崩潰。」

    對於右翼來說,經濟學家泰勒·考恩(Tyler Cowen)譏諷地想像著「美利堅帝國的衰落會是什麼樣子」。:

    與此同時,進步的非裔美國哲學家康奈爾·韋斯特(Cornel West)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與反對美利堅帝國的抗爭殊途同歸」,還有兩位支持川普的共和黨人瑞安·詹姆斯·吉爾·杜斯基(Ryan James Gir dusky)和哈倫·希爾(Harlan Hill)認為最近的新冠疫情揭露了「美國其實穿著皇帝的新裝」。

    右翼仍然捍衛著美利堅共和國建國的傳統:與此相反,「覺醒」的左翼則試圖將美國歷史改寫為充斥著奴隸制和種族隔離的血淚史。但政治光譜中的任何一方都沒有多少人渴望回到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扮演全球霸權時代。

    簡而言之,就像20世紀30年代的英國人一樣,21世紀20年代的美國人已不熱衷於帝國主義——中國的觀察人士注意到了這一現象,並對此津津樂道。

    然而,帝國仍然存在。

    美國幾乎沒有多少真正意義上的的殖民地:只有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和美屬維爾京群島、北太平洋的關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以及南太平洋的美屬薩摩亞。按照英國人的標準,這些殖民地根本不值一提。然而,美國與曾經的大英帝國一樣,軍隊遍布全球,無處不在。美國的武裝部隊人員在150多個國家都有部署,駐外軍隊總人數約為20萬人。

    承擔如此廣泛的全球責任並非易事。但是,要想擺脫他們同樣不容易。

    英國人為此吃過苦頭,美國人則要吸取英國人的教訓。

    拜登決定從阿富汗進行「最後的撤軍」被認為是不明智的,這說明了美國想要減少其在海外所承擔的責任,並不容易。

    歐巴馬曾經也做出了類似的從伊拉克撤退的決定,並於2013年宣佈「美國不是世界警察」。

    川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n First)原則只是同一種衝動的民粹主義的版本:他太渴望離開阿富汗,並以關稅取代「反恐支出」。

    在阿富汗發生的撤軍災難完美的說明,想要放棄對全球的主導權,這個過程是不太可能和平度過的。不管用何種措辭,宣佈放棄這場歷時最長的戰爭,就是承認失敗。

    這不僅僅對塔利班,是他們的勝利。

    中國也在密切關注,畢竟中國與阿富汗也有一段狹小的接壤土地。俄羅斯也在幸災樂禍的作壁上觀。

    就在歐巴馬宣佈放棄做世界警察的幾個月後,俄羅斯立刻就對烏克蘭和敘利亞進行了軍事干預。

    這並非巧合。

    拜登相信美國可以像之前從越南撤軍、擺脫越南這個泥淖一樣從阿富汗撤軍。

    越戰是段不光彩的歷史,美國在越南受到的屈辱確實產生了後果。它為蘇聯及其盟國以可趁之機,在其他地方製造了麻煩——包括非洲南部和東部、中美洲以及蘇聯於1979年入侵了阿富汗。

    於是我們可以推論在喀布爾重演西貢當年的淪陷,未來也將產生類似的不良影響。

    即便新保守主義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後抬頭,狂妄自大到了頂峰的時候,美利堅帝國的終結也不難預見。

    我在《巨人:美利堅帝國的興衰》一書中首次提出,當時美國的全球地位至少存在四個根本性的弱點:一是人力赤字(很少有美國人願意在像阿富汗和伊拉克這樣的地方長時間工作);二是財政赤字(見上文);三是關注度不夠(選民在大約四年後就對任何大規模干預失去了興趣);四是歷史視角的缺失(決策者不願從前任那裡汲取經驗教訓,更不願意從其他國家吸取經驗教訓)。

    但是曾經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這些事件。

    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這比財政赤字要深刻得多——是美國的負國際投資(NIIP),它佔GDP的比例是-70 %。

    負的國際投資本質上意味著外國人對美國資產的所有權,超過了美國人對外國資產的所有權。相比之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儘管有大量的海外資產被清算以資助一次世界大戰,但它仍然有著龐大的正國際投資。從1922年到1936年,它一直保持在GDP的100%以上:到1947年才下降到3%。

    拋售剩餘的帝國白銀(準確的說,是迫使英國投資者拋售海外資產,交出美元)是英國為二戰買單的一種方式。

    但是美國作為一個債務大國,並沒有與之對等的儲備金。只有通過更多的公債出售給外國人,美國才能負擔得起維持其世界霸主地位的成本。

    這對於維持其超級大國的地位而言,實在太不穩定了。

    《丘吉爾:「我當首相不是為了主持大英帝國的葬禮」》

    丘吉爾在《集結風暴》中的論點並不是在借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崛起這一不可阻擋的進程來譴責英國的衰落。相反,他堅持認為,如果西方民主國家在1930年代早些時候採取更果斷的行動,戰爭本來可以避免。

    當小羅斯福總統問丘吉爾這場戰爭應該叫什麼時,丘吉爾立刻回答說:「不必要的戰爭。」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崛起也並非不可阻擋,更不用說俄羅斯了。從朝鮮到委內瑞拉,所有與他們結盟的小國都是經濟上的弱國。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勞動力正在萎縮。

    居高不下的公營及私營部門債務正在拖累經濟增長。它也可能在氣候危機中,首當其衝,因為它無法輕易改掉依賴煤炭,作為工業能源的現象。

    然而,一系列事件的發展又很容易導致另一場不必要的戰爭。

    最有可能是在台灣問題上爆發。

    中國要統一台灣,而美國模糊地承諾要防禦中國——隨著東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的轉變,這種承諾越來越缺乏可信度。

    美國航母越來越難招架中國的東風-21D等反艦彈道導彈,而這還只是美國國防部無法解決的問題之一。

    如果美國的威懾失敗,習近平發動突然襲擊,美國將面臨更嚴峻的選擇,要不然打一場漫長而艱苦的戰爭——就像英國在1914年和1939年所做的那樣——要不然就像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那樣,直接認輸。

    丘吉爾說他寫《集結風暴》是為了表明:

    邪惡者的惡意如何因善良者的軟弱而愈發猖狂;民主國家的結構和習慣為何——除非與更大的有機體結合在一起——會缺乏為卑微大眾提供安全感的毅力和信念;甚至在自我保護的問題上……謹慎和克制的忠告反而會帶來致命的危險……以及因為渴望安全和平靜的生活,而採取的中庸之道,可能會直接導向災難的中心。

    他用一句精辟的格言作為這卷書的結束語:「事實勝於幻想。」

    近年來,美國領導人過度熱衷於幻想了,譬如小布希領導下新保守主義者「全面統治」的幻想,還有川普想像出的美國「大屠殺」的黑暗噩夢。

    隨著另一場集結風暴的到來,也許是時候面對現實了。

    丘吉爾看透了這一點:帝國的終結很難不伴隨著陣痛。

    ——圖片:美國運輸機撤離阿富汗難民、美國最後離開的軍事領袖、拜登在白宮發表演說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2 12:32:39
    有 5,758 人按讚

    挪威宣布即將頒布的《行銷管制法》,所有在社群媒體的商業訊息,包括網路名人或是廠商,都必須要標示用了哪些修圖軟體和修圖步驟等等的細節,要不然可能會有牢獄之災!

    挪威之所以用這麼嚴格的規定,主要是因為政府認為青少年們過度追求「理想身體」,造成了青少女的厭食症、少年消極身體形象認知、不良的睡眠習慣,高度焦慮、抑鬱、霸凌和「錯失恐懼症」(FOMO)有關。(參考於天下雜誌出處文章連結在留言處)

    身為一個常常無圖不濾,無處不修的女子,我也放上了一張修圖前後的比對圖來表以支持(美顏相機一鍵美顏超好用),雖然支持!但是我卻不認為這條新法能拯救少男少女的焦慮和厭食。

    在一個社交媒體這麼發達的時代,不只是青少年少女,任何的年齡在IG、FB上看到的照片都有可能動搖他對外貌的自信。

    重點在於照片是真是假,有修沒修嗎?
    重點是照騙美不美全靠化妝,瘦不瘦全吃角度啊!(大誤!請忽略)

    我們都有這種時刻,划著手機羨慕著各種人魚線、蜜桃臀,如果大家都是修的那還好說,就是有許多天生麗質+後天又努力,天使臉和魔鬼身材結合,這時候還真希望他是修圖的(哈哈哈)又或者根本談不上修圖,度假勝地加上豪宅跑車,馬上挑戰對自我生活的滿意度!

    再說了,追求理想的外貌和生活,這不是一種非常有上進心嗎? 所以這一切還是跟看照片的態度有關。

    在媒體社群上的理想身體、理想外貌、理想豪宅、理想跑車(也太多理想xx)讓有些人會陷入無限自我懷疑的循環,為什麼他可以遊山玩水不用工作? 為什麼我就是廢渣本渣?
    也有些人受到產生正面的能量,了解到一張六塊腹肌的照片可能是一年的自律,開始健身保養變美,提升自己的品味。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偏不告訴你什麼年紀),大多數的人可能跟我一樣,這些羨慕忌妒恨,很快會趨於平靜,當然並不是因為我們有失憶症,而是我們經歷生活和感受累積,知道要付出才有成果,
    懂得珍惜當下的美好,
    明白天底下沒有最理想的人生,
    只要是人生皆有不為人知難處。

    但是青少年男女還沒有經歷人生路上一連串的選擇,還不夠了解自己,他們急著被朋友認同,想要被父母關注,即使對這樣的他們揭露了修圖和濾鏡的手法,可以幫助建立對於外表的安全感和增加自我認同感嗎?

    有人說新的《行銷管制法》治標不治本,我支持立法讓大家更關注這樣的話題,但是對於影響效力還是保守看待,因為比起法律的約束,畢竟青少年們探索成長的過程中始終是「父母」、「朋友」、「師長」等等佔最重要的關鍵。
    開始實施這個法令之後,有可能眾少男少女們的第一個想法只會跟著公布的修圖的步驟和軟體,照著修一張更美的!(跟我一樣的想法阿!快實施好了!)
    也有專家指出,如果社群網站上標註「這張照片沒有修圖,還這麼美,會不會助長少男少女們整形的風氣呢?」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只知道,新上路的「行銷管制法」也許揭露了照片真實的樣貌,卻不能保證青少年們這輩子都活在真實的世界。

    Ps 未po先猜大家會說不用修也很美!!
    哈哈哈哈哈哈哈~自信爆棚的我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2 18:01:13
    有 24 人按讚

    隨疫情變化,防疫措施應滾動式調整
    請新北市府研議恢復「公布確診者足跡」之可行性
    -
    隨著這幾天確診數的下降,台灣社會開始對於6/28之後是否可能有微解封的狀態有所討論,但今日上午的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副指揮官陳宗彥提及,由於各縣市仍有零星群聚發生,除請大家維持加強三級管制措施,仍建議各縣市政府持續加強疫調、接觸者追蹤、強化社區篩檢及監測等措施,防範新一波疫情反彈。
    -
    確實,我們目前還沒有輕忽的本錢,尤其是北農及北市長照機構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事件更是近幾日的新聞焦點。
    -
    但隨著疫情的變化,相關防疫措施及規範或可進行滾動式調整。
    -
    在疫情爆發初期,為了讓民眾能夠有所警覺,新北市曾針對確診個案進行疫調並公布足跡,爾後,新北市衛生局卻於5/22宣布,除非考量以下三點情況,將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以免造成業者困擾,並強調是依據中央指示:
    1. 個案於該地點停留時間長短;
    2. 個案及接觸對象有無配戴口罩;
    3. 該地點有無符合密切接觸者定義之對象。
    -
    但在說法與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有所矛盾,以及各界質疑下,新北市於5/24重新公布確診者足跡,侯友宜市長並表示「對於個案足跡可依照疫情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辦理,如果可能接觸不特定對象如大眾運輸、百貨公司、賣場等,就可以公開足跡,特定對象則不會公布,而這幾天新北在調整當中,所謂不公布指的是足跡熱區,並非完全不公布足跡。」
    -
    無獨有偶,同樣為重災區的台北市,也曾在5/20表示目前已經社區感染,有幾百例的確診者,公布足跡意義不大,反而增加大家的困擾。
    -
    先不論新北市前後說法不一,不公布足跡或許是依據疫情發展的考量,但隨著疫情的變化,為了避免又有高峰期的產生,相關的防疫措施應該要做滾動式調整。我們認為,新北市府應盡速評估、研議公布確診者足跡之可行性,理由如下:
    -
    1⃣ 新北災訊E點通平台資訊不清,各里風險高低標準定義不明
    -
    依據中央所公布的《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疫調公布的時間和地點,是確診者在「可傳染期間」曾經出入之場所,無法確切掌握接觸者為誰、接觸多久、彼此是否為近距離、是否戴口罩等狀況,因此才對外公告。換言之,依照疫情防治以及個資保護的需求,確實有些資訊是可以不用公布。
    -
    但新北市自6/2起便不再公布確診者足跡,改採熱區或重熱里的概念來顯示風險高低,並且發布了「新北災訊E點通」平台,將新北市內各里別標示為風險高、中、低區。只是,以近幾日所公布的確診數來看,對照「新北災訊E點通」平台所呈現的各里風險高中低指標,是否真能凸顯目前疫情滾動的實際狀況?而各里風險高低標準的判斷依據定義為何民眾更是無從得知,更遑論民眾是否能正確知道平常習慣活動地點的所屬里別。
    -
    我們認為,為了避免引起民眾的焦慮並符合疫情指揮中心就確診者足跡公布原則之要求,新北市府有必要對外說明清楚該平台目前標示的指標依據。同時,針對熱區或重熱里風險定義不明的狀況,為使民眾能夠有做好自我保護、讓疫情更加透明,也避免過度的恐慌,確診者足跡公布的重新研議就顯得有其必要性。
    -
    2⃣ 實聯制無法確實落實,提高接觸者匡列困難度
    -
    另外,還必須考量到新北市實聯制的落實狀況,依照《指揮中心記者會確診個案資料發布原則》,若有實施實聯制的話則可以不用公開足跡,但上週四(6/17)我們就曾透過線上記者會揭露新北市境內有多處市場無法落實實聯制,民眾甚至不須經過主要出入口進行登記便可直接透過弄巷或無管制之出入口進入市場內採買,又或者市場本身根本沒有管制措施。
    -
    實聯制的無法真正落實,將使接觸者的匡列工作更加困難。
    -
    此時,確診者足跡的公布就是補足這部分疏漏的權宜之計。在確診個案數下降,疫調工作人力可負荷的狀況下,回歸到一開始公布確診者足跡的防疫措施,讓民眾可以自覺自己的接觸史,主動自主健康管理或通報相關單位接觸史將更有助於防疫工作的進行。
    -
    因此,時代力量新北黨部在此呼籲新北市政府,視疫情發展,重新研議公布確診者足跡之可行性,回到《傳染病防治法》第7條的規範:「主管機關應實施各項調查及有效預防措施,以防止傳染病發生」,以期更完善新北市的防疫工作。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工程師媽咪的斜槓實驗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31 10:40:23

    我用冥想與自律日記,20天瘦了3公斤,成功擺脫情緒性飲食,全職媽媽在家重啟人生

    #減肥 #冥想 #媽媽創業家

    有任何問題歡迎寫信給我✉️
    jeanchaohelpu@gmail.com

    ➖➖➖
    嗨~我是工程師媽咪Jean,我消失了一陣子,因為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我也因此決定要新增一個主題,在我的頻道中,叫做【 #享瘦陪伴聊癒計畫】


    今天我想跟各位分享,關於我們如何透過
    ☑️ 正念飲食
    ☑️ 自我覺察
    ☑️重新認識食物與身心的關係
    帶著各位享瘦健康,無痛地擺脫身體的負擔,越來越健康。

    #無痛的高效減肥法

    今天要來聊第一個話題,也是我最近發生的事情。
    我因為疫情,小孩在家,壓力值爆表,瘋狂復胖,因為我每天半夜要靠酒精和大量垃圾食物來紓壓,才有辦法入睡⋯⋯🥲

    後來我透過日記與冥想,不出門的情況,在20天減重3kg(精準來說是23天減掉3.2公斤)


    ➖➖➖
    當然,在這段期間我看了非常多的相關書籍、講座,包含國外的一些研討會,像是 mind over food, mindful eating 的講座和文章。


    #為何想要推廣享瘦陪伴聊癒計畫?
    過去的我曾經有四年的體重管理顧問經驗,除了我自身經歷,我也協助過超過一百位的朋友進行體態管理飲食計畫。

    我發現很多人在瘦下來後又復胖,並不是飲食方法無效,而是他在 「減重時承受太多身心上的壓力」,導致他達成減重目標後,開始 #報復性飲食,甚至用食物來懲罰自己…

    於是我決定重啟我的直播,製作更多內容,想幫助更多為肥胖或健康問題而困擾的人💪
    尤其是,無法戒掉過度飲食,或情緒性飲食的朋友們….

    👇🏻👇🏻👇🏻
    你是不是為了體重、身材、健康感到不安與恐懼?
    你是不是討厭現在的自己?
    你是不是已經忘了當下的自己到底長什麼樣子?
    你是不是一直懷念過去那美好的自己?
    你是不是活在過去的某個時刻?

    你其實,真的不想面對今天當下的自己。

    當你決定要重新站起來,你開始上網尋找各種減肥方法,詢問網友或付費方案⋯⋯
    但無論你每次多有自信,這次是最後一次減肥,你一定可以拼命完成目標⋯⋯

    過了幾天,你突然發現一切開始失控😨😨😨

    肚子餓得失去理性!
    運動後全身痠痛無法繼續運動!
    然後遇到停滯期,覺得很憤怒為何我這麼拼命,體重卻無法繼續下降!?

    #沮喪大於期待😢

    於是你開始報復性飲食,決定用食物來彌補受傷委屈的心。你以為,吃著零食泡麵、喝著飲料啤酒的你,是在犒賞與療癒自己。

    但事實上,你是在用食物來懲罰自己,為何我又失敗了,我真是爛透了⋯⋯

    #每次的啟程
    #注定終點站是失敗

    你陷入復胖地獄,你對任何飲食計劃失去信心。你花了好多的預算,買教練課,買瘦身產品,各種保健食品,各種健身器材,

    結果,這些通通都不適合….
    還有沒有任何方法更適合的?



    以上故事,不是在說別人,而是描述著,這20年來的我,我是一個為了目標而拼命的人

    但我發現
    #拼
    #並不會帶來成果

    身體彷彿有一個屏障,一個設定點,我無論如何努力付出,最終都停在這個設定點⋯⋯

    最後陷入情緒地獄,體重開始反彈,你忘了自己做了什麼事,但一切開始失去控制。然後你雖然不甘心,但淺意識的自己,其實接受復胖是必然的成果⋯⋯

    #你知道嗎?
    曾經身為體重管理的教練的我,我卻恨透了減重這件事情,我成為了只動嘴,身體卻無法力行的業務員。
    我恨透自己,為了賺錢而努力維持體態,才能賣出減重計畫⋯⋯

    今天我終於能勇敢揭露最痛苦的過去,這些都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慘酷真相💡

    -----
    今天想跟各位分享,不是任何神奇的減重法,我也不是要推薦我在使用的產品。

    我想分享,我在2019年因情緒問題而復胖後,反覆做了無數次減肥,每次都宣告失敗。我總是回到泡麵和啤酒的懷抱。因為我覺得減肥好辛苦需要安撫一下受傷的心,我好可憐,沒有人懂我,這社會病了,誰說一定要瘦才是美?

    #其實病的不是社會
    #而是我

    而這次,我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重啟人生。

    重新認識自己,重新認知身體與食物的關係,重新認知食物與我的情緒關係。然後透過 #日記與冥想,我在完全沒有情緒壓力,很放鬆的情況下,
    20天減掉3公斤,打破了我的第一層屏障💪

    其實我減了多少並不是重點!

    關鍵是,我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在減肥,而是正在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這是我從未遇過,最輕鬆能改善健康,恢復體態的方法👍🏻

    ➖➖➖
    ✨與你分享五個方法,請觀看影片👀
    若您喜歡今天的主題,請幫我按讚或訂閱我的頻道。



    ➖➖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最後想分享幾句話,送給正在努力照顧自己的你:

    ❤️循序漸進,觀察自己,更愛自己

    ❤️感恩身體支撐著你的每一天
    ❤️感恩有乾淨的水,感恩有營養的食物

    然後,尋找適合自己的飲食計畫
    如果覺得需要有人陪伴,為自己找到適合的環境,
    或是找一個願意傾聽並了解你的教練,帶著你一起前進。

    👇🏻👇🏻👇🏻
    #若您對享瘦陪伴聊癒計畫有興趣
    歡迎寫信給我✉️
    jeanchaohelpu@gmail.com

    也可以在留言處提供您的電子郵件📩
    我會主動與您聯繫。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24 19:24:39

    繼上次的「#厭世作為一種態度」為自我療癒的一集後,今天,應該算是自我揭露與剖析的一集(羞恥 +
    邊錄邊發抖),再次送給我們這些每天都有重重的打擊與滿滿的愧疚感的魯蛇。在「厭世」的討論中我們談到,厭世其實是一種「處世」,可以用自嘲來抵抗全世界的不公平。那這次我們就,再次追根究底,除了詩意的反諷主義外,到底我們的心靈怎麼了?為何常常覺得自己不夠好?做得不對?又該如何修身自持呢?
    .
    其實我自己也不是心理學領域專家,更非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粉絲,但本集透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從內心真實的人性面,一步步面對自己的「自卑」與「脆弱」,坦承「比較」帶來的「煩惱」。阿德勒的一句話:「#所有的問題都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深深地打擊、打動、打中著我的內心,久久不能自己。而他提出的共融感(Gemeinschaftsgefuhl),與其衍伸出來的社會公平的理想,也讓我深思良久。所以,今天我們透過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的概念,剖析自我,並思考在社群媒體的情感轉向下,個人情感如何被媒介化,又該如何貞定自我、安身立命。
    .
    📌 #本集的內容有
    .
    ▶ 我就爛,我每天都爛到爆
    ▶ 你是哪一種冒牌者
    ▶ 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幸與不幸:兩種過度的自卑情結
    ▶ 自卑做為人生的動力
    ▶ 社群媒體中的自我與扭曲之鏡
    ▶ 我就魯啊,甚麼是成功
    ▶ 脆弱就是勇氣
    ▶ 滿滿的一碗雞湯喝到飽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lqfv8882zv0876q2j30cnh?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__8VGQ_ZC7lYCinyDv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0zGaAufMlfHyY6sUXXMaZR?si=gH9uDnNxSVukMRWWwQCpgA&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2-%E6%80%8E%E9%BA%BC%E8%BE%A6-%E6%88%91%E8%A6%BA%E5%BE%97%E6%88%91%E4%B8%8D%E9%85%8D-%E6%88%91%E5%B0%B1%E7%88%9B%E5%95%8A-%E5%85%B6%E5%AF%A6%E6%88%91%E5%80%91%E9%83%BD%E8%87%AA%E5%8D%91-%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14055714
    .
    📲#FB 論述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21673008020317&id=208541192666847

  • 過度自我揭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12-27 12:02:10

    本集主題:「SIBO,隱「腸」危機:終結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改善腸漏、血糖、內分泌失調、自體免疫疾病」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歐瀚文 醫師 Ouya Ou
       
    內容簡介:
    台灣第一本完整揭露SIBO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臨床療癒專書
    ──醫師、營養師的臨床案例醫療實證──
    錯誤的飲食習慣,最終將導致免疫系統失衡
      
    腸道,是萬病之源!
      
      貧血、憂鬱、胃腸疾病、紅斑性狼瘡、荷爾蒙失調、甲狀腺炎、纖維肌痛症等……這些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其實一切都是源於──小腸菌叢失衡在作祟!
      
    大腸可以做大腸鏡,小腸卻是一個神祕難解的地方?
      
    SIBO(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並不會傳染,卻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病!
      
      「到底什麼是SIBO?」當腸道中「非致病菌菌叢」過度增生,就會刺激體內分泌解連蛋白(Zonulin),進而解開緊密結合的腸細胞,而造成腸漏(Leaky Gut),並衍生出一連串的致病危機,種種貌不相關的種種症狀,一切源頭都指向──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從飲食自體營養療方,簡單的7日腸道修護食譜,讓人達到長期的腸道健康維護,恢復全身的健康狀態,進而改善自體免疫系統!
      
    ➤SIBO自我快篩檢測,看看自己的「關鍵腸指數」:
    □ 腸胃道總是不舒服,一緊張就容易拉肚子?
    □ 腹瀉/水樣便與便秘//硬便交替出現?
    □ 經常發生胃食道逆流?
    □ 儘管胃口很好,但是增重困難?
    □ 經常莫名感到焦慮、沮喪,且睡眠品質不佳?
    □ 臉上有不名的紅斑、痤瘡?
    □ 早上起床總是肌肉僵硬,必須躺在床上十幾分鐘身體才能緩慢移動?
    小心!「腸指數」過高者,可能就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SIBO)的問題。
      
    ➤隱「腸」風暴──首推4R腸道修復計畫
    4R腸道修復計畫,遠離貧血、大腸激躁症、僵直性脊椎炎和情緒失調症狀
    自體免疫疾病形成的原因有三:腸胃道、荷爾蒙和環境毒素。依照醫囑確實執行4R腸道修復計畫,改善SIBO的腸胃道問題,避免環境與荷爾蒙毒素,從根本上遠離免疫系統失序的威脅,才是「腸」保健康之道!
      
    ➤從「腸」計議──七日營養食譜,根治SIBO零死角!
    「餵養人體、餓死細菌」(Feed the person, starve the bacteria.),由裡到外擺脫疾病威脅!
    本書提供七日腸道修護食譜,針對不同飲食習慣,區分兩階段的控制方法,並舉出飲食範例,可以藉此延伸出一至三個月的飲食菜單。不論是作為主要治療或是輔助治療、預後修復,都可以自行延伸應用。
      
    作者簡介:歐瀚文 醫師
    ◎學歷
    美國西方州立大學功能醫學碩士
    美國馬里蘭大學整合醫學博士
      
    ◎經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
    家庭醫學科醫師
    美國功能醫學協會認證醫師
    美國抗衰老醫學協會認證醫師
    瀚仕診所團隊醫師
      
    ◎現任
    IFECTW功能醫學教育中心講師
    瀚仕診所醫師
      
    ◎理念
    找出疾病的根源,治療病因而非症狀,從整合以及系統性的角度,為將來的醫療系統提供不同的突破方向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