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運動自我效能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運動自我效能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運動自我效能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3的網紅健心運動心理團隊,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家好~上禮拜天的研究分享,我們跟大家分享了正念對於運動表現是否有效的研究,結果顯示正念可以改善球員的焦慮狀態和提升運動表現。那正念和其他心理技術相比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2019年來自瑞典的研究,討論正念-接受與承諾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對於運動員情緒調節和運動表現的影響為何。 【參與...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健心運動心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7:05:34

大家好~上禮拜天的研究分享,我們跟大家分享了正念對於運動表現是否有效的研究,結果顯示正念可以改善球員的焦慮狀態和提升運動表現。那正念和其他心理技術相比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2019年來自瑞典的研究,討論正念-接受與承諾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對於運動員情緒調節和運動表現的影響為何。 【參與者...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重量訓練/增肌/減脂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7:18:56

🎷曾經堅持的事. . 第四年教練生涯(有太多資深的前輩要恭敬這種”理當的事情”,就不用拿來這裡說嘴), 短短四年,改變了某些曾經堅持的事情。 . 📀不想要認真訓練的客戶,我不想收 當時所謂的「認真」定義非常狹隘,總認為每次心肺訓練不想衝100%的人,這次課程該加重量,不想加的人,都是懶豬!通通是懶豬...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KIMIK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8 18:21:58

「FB #Kimiko 直播大預吿」 #KChannel #K頻道 首集大來賓 今晚(7/12)19:00 Kimiko X 韓偉 我們為大家請到 #運動醫學暨骨科權威 韓醫師 一起上線解開大家的疑思! 19:00FB #Kimiko 準時開播!公開分享這篇並留言 #Kimiko的美性日常美態我...

  •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健心運動心理團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12:17:22
    有 8 人按讚

    大家好~上禮拜天的研究分享,我們跟大家分享了正念對於運動表現是否有效的研究,結果顯示正念可以改善球員的焦慮狀態和提升運動表現。那正念和其他心理技術相比呢? 今天就要來分享2019年來自瑞典的研究,討論正念-接受與承諾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和心理技巧訓練,對於運動員情緒調節和運動表現的影響為何。

    【參與者和訓練內容】
    研究招募69位平均年齡為20.9歲的精英運動員(36男、33女),這些運動員的專項包含:福樂球(軟式曲棍球)、高爾夫球、足球、單車和摔角,隨機分至正念-接受與承諾組(MAC組)和心理技巧訓練組(PST組)。兩組都是每週一次,每次50分鐘,共7次的訓練課程:
    1.MAC組:
    每節課中都包含各種正念練習(例如,簡短的對中練習等)。此外,鼓勵參與者在兩節課之間進行正念練習。使用的訓練程序包含7個主題:
    (1)通過心理教育為選手做準備:有關介入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信息,以及完整MAC計劃的介紹
    (2)引入正念和認知脫鉤:對這些概念的含義進行了定義和解釋,以及如何將其應用到運動環境中
    (3)引入價值觀驅動的行為:提出,討論目標,價值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強調了價值觀驅動的行為與情感驅動的行為之間的差異
    (4)引入接受:是加深對體驗迴避產生的後果的了解,以及在努力提高績效時應用經驗學習潛在好處
    (5)增強承諾:介紹動機和承諾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以及它們與表現相關的價值觀和行為的關係
    (6)技能的鞏固和平衡-結合正念,接受和承諾:該模塊的主要目的是獲得併保持行為的彈性
    (7)保持和增強正念,接受和承諾:討論在介入完成後如何保持和加深在前幾次課程上學到的技能。
    2.PST組,7次的訓練包含以下主題:
    (1)運動心理學概論:向運動員介紹了運動心理學這一主題,著重強調了運動員通常在當今運動中如何練習和運用運動心理特徵
    (2)運動中的人際關係-交流:討論了在運動環境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技巧
    (3)運動中的人際關係-角色和規範:體育團體的動態模型作為該主題的理論框架
    (4)動機和動機分為:介紹和討論了諸如自決理論和成就目標理論等理論
    (5)設定目標:S.M.A.R.T.S原則
    (6)運動中的自信/自我效能感:向選手介紹自我效能感理論
    (7)對介入內容的評估和討論:運動員討論了他們從介入的不同主題中學到的知識以及如何在運動中定期實施這些知識。

    【研究結果】
    MAC介入可以改善改變正念特質和情緒調節,對自我評價、自己的運動訓練成績產生間接影響。 此外,與PST組相比,MAC組在運動員正念特質,情緒調節能力和感知自己表現於後測有顯著進步。
    整體而言,研究結果表明,運動時正念特質和情緒調節可能是MAC的重要機制,與PST相比,MAC方法是一種更有效的介入方式,可以減少情緒調節的困難,並增強與運動有關的正念技巧和精英體育中的運動訓練表現。

    【研究討論與我們的觀點】
    1.注意力方面:
    研究認為,同時培養注意力和能力的運動員可能會逐漸意識到他們的心理和情感過程,並且也可能會更快地注意到他們;而MAC技巧可以更有效培養運動員自我覺察的能力。且當注意力提高時,可使運動員更容易專注於當下與任務/目標相關的刺激,並增加比賽解讀能力;使他們不易受到各種可能干擾高水平表現的刺激干擾。
    2.情緒方面:
    如果運動員能夠接受自己的狀態,那麼在訓練或比賽期間也可能更容易接受不愉快的想法和感受,意外和不想要的事件,對自己的錯誤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減少對於失敗的恐懼。MAC中的接受元素可以幫助運動員減少迴避,並增加他們對不愉快情緒狀態的容忍度,這可能使運動員更容易遵循價值觀主導的行為,而不是由情緒驅動的迴避行為。不只是負向情緒,正向情緒也有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表現狀態,因此MAC可以幫助我們覺察,並調整自己的狀態。
    3.我們的觀點:接受與承諾治療是目前最新一波心理治療的其中一種技巧,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的心理疾患和不同的人身上。在我們的經驗裡,正念、接受與承諾對於運動員可以很快速地幫助運動員脫離情緒的糾結,在比賽中快速調節自己的情緒、注意力狀態。但不代表心理技巧完全沒有用,心理技巧還是可以協助運動員提升技巧表現,透過設定目標等方式引起動機等。因此實際在操作時,還是得視運動員的個別狀況,給予最適當的介入。

    由於想將完整的訓練程序提供給大家,這篇應該是我們近期篇幅最長的一篇文了XD。近兩篇的研究都說明正念對於運動員有正面的影響,從下週開始,我們也會固定每週和大家分享一個正念練習,歡迎大家和我們一起練習,學習活在當下,與不舒服的感覺共存的感受。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有任何問題都歡迎留言、私訊和我們討論,也請大家繼續關注我們,我們下篇文章見~

    #心理 #運動 #運動心理 #健心運動心理 #壯猿運動訓練室 #匯傑國際行銷junctions #正念 #接受與承諾治療 #技術 #情緒 #表現

  •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17 10:03:08
    有 239 人按讚

    〈不割蓆的神學反省〉

    作者:陳韋安

    #五千字長文慎入

    「不割蓆」,乃是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重要口號。

    汲取了2014年佔領運動「和理非」與「勇武」之間內鬥的慘痛教訓,香港人明白同盟合作對整體運動的重要性。因此,反送中運動出現「不割蓆」的口號。或者,我們當中不少人也曾經歷過香港人團結的力量:一百萬人大遊行、二百萬人大遊行、圍城人鏈等等。

    本文不是要為「不割蓆」寫上任何神學根據。相反,我嘗試從基督教神學的角度分析「不割蓆」這概念,從而反思它的政治效能,並提出一個更值得推崇的神學政治社會學概念。

    I. 「盟友」與「不割蓆」

    先從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t)說起。德國政治思想家卡爾·施米特在《政治的概念》(Der Begriff des Politischen) 一文定義「政治」一詞:「政治的特殊區分,就是政治行動與動機指向的,是一種「明辨敵友」的過程」(Die spezifisch politisch Unterscheidung, auf welche sich die politischen Handlungen und Motive zurückführen lassen, ist die Unterscheidung von Freund und Feind)。這政治概念清楚明顯反映在過去半年香港的政治運動之中——無論是警察或抗爭者、政府與羣衆、藍店與黃店,敵人與盟友之間的界線是非常明顯的。

    因此,在這「明辨敵友」的過程中,「不割蓆」成了政治運動的重要基礎。因為它有助穩固政治陣營的力量,也是政治過程(die Politische)的根本。不過,隨着抗爭運動的發展,意見分歧是無可避免的——分歧可以是對暴力的認受程度、可以是抗爭路線的不同、可以是對黃色經濟圈的理解。任何議題都可以出現分歧。雖然有人提出「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多元說法,但隨着抗爭運動失去了它的動力(momentum),起初的團結力量開始逐漸減退,再而衰,三而竭——政治盟友之間也開始出現分歧。「割,還是不割?」This is the question。

    誠然,「盟友」與「不割蓆」似乎是雞與蛋的問題。在政治過程中,究竟兩個人是基於「盟友」而「不割蓆」,還是因着「不割蓆」而成為「盟友」呢?我的看法是前者。「不割蓆」從來都是一個盟友間的政治共識。假若施米特的看法正確——政治就是「反對敵人」與「支持盟友」的過程的話,「不割蓆」其實是「支持盟友」的取向。「不割蓆」成為了政治共同體的嚴守原則:無條件,也無需理據,總之就是不割。「核爆都唔割」正是這道理:因為我們是「手足」,因此「核爆都唔割」。

    不過,我認為,這種建基於政治盟友的「不割蓆」仍然是脆弱的——因為它完全建基於「盟友」的概念。當「不割蓆」建基於盟友身份,它的成效也完全建基於盟友身份。一旦彼此不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再是必然的政治選項:「黃絲」與「熱狗」之間就是如此。只要辨清彼此不是政治盟友,「不割蓆」就不存在。借用新約中文和合本聖經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結黨」。派系分裂重新定義「敵人」與「盟友」的身份,黨爭更催化「反對敵人」與「黨友團結」的力量。

    寫到這裏,心裡有點感嘆——記起「中國人是一盤散沙」這句話。我想,假若香港人不太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話,我們就需要在「團結」這事情上,不太像中國人。在此,我認為,香港人的政治團結,只靠「不割蓆」是撐不住的。

    為甚麼?「不割蓆」是一個否定概念。 不割蓆是「無為」。沒有行動。然而,基督教倫理從來都不是沒有行動。好比孔子《論語》與耶穌登山寶訓之間的差距。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一種無為倫理。無為倫理最好的結果只是沒有任何(不好的)行動。不過,耶穌的教導卻不只如此:「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太7:12)。耶穌教導門徒要主動的締造善行。因此,前者是被動的否定,後者卻是主動的愛。

    II. Solidarity

    所以,基督教倫理要求的團結超越被動的「不割蓆」,而是擁有更深層次的 Solidarity(容讓我先不給予中文翻譯)。從字義的角度來看,solidarity 源於法文 solidarité,以及拉丁語的 solidum 或 solidus,有堅固之意。不過,solidarity 卻比較難找到中文的對應詞彙,雖然大部分人將 solidarity 翻譯為「團結」。

    不過,中國人的「團結」概念與 solidarity 所描述的不太一樣。中國人的團結是怎樣的意思?或許我們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比喻給予我們暗示:一雙筷子易折,十雙筷子就不易斷。這是中國人對「團結」的理解。筷子的比喻告訴我們怎樣的團結觀呢?它強調羣衆的聚集、羣衆的總和、羣衆的巨大。不過,這比喻卻似乎忽略了羣體的內在關係,也沒有闡明羣體內在的相互行動。事實上,無論是中文詞彙的「團」或「結」,它都只強調一種比較靜態的羣體狀況,彼此之間可以沒有任何實質瓜葛——極其量只是「不割蓆」的無為,或「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分工。

    西方社會所提倡的 solidarity 卻不僅如此。事實上,solidarity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社會學用詞,solidarity 的團結精神可以翻譯為「社會連帶」、「社會團結」、或「休戚相關」。它強調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守望與幫助。或者,我們可以從法國猶太裔社會學家艾彌爾·涂爾幹(Émile Durkheim)說起。涂爾幹於十九世紀末寫了一部社會學的經典《社會分工論》(De la division du travail social)。solidarité 在他的論述中是一個描述性概念,它描述社會不同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精神——機械團結(Solidarité mécanique)與有機團結(Solidarité organique):

    A. 機械團結是基於社會的同質性(homogeneity)。機械團結傾向出現於古代社會或小型社會。由於傳統社會中個人意識與社會意識不可分割,社會上的個體離不開社會的整體,導致個人的宗教、生活方式、思維都比較一致,因此比較容易導致「機械連帶」。

    B. 有機團結卻描述較大規模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依賴的集體意識。涂爾幹認為,當社會發展到某個規模,機械團結就會被有機團結所取代,人在社會上不可能獨自生存,社會上的人需要藉着社會上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來,從而發展出像人體器官一般的團結性。

    因此,西方社會的團結觀非常強調社會羣體內的互動與互助。不過,正如先前所說,涂爾幹對社會團結的概念只是一種描述性概念。問題是:如何促使社會導致如此美好的團結精神呢?這卻是問題的核心。回看過去香港的抗爭運動,甚至香港社會的政治撕裂,究竟社會如何孕育出一種政治性或社會性的連帶精神?正如前文強調,基督教的倫理從來都不是被動、無為的。因此,如何能夠超越被動、空泛、無為的「不割蓆」,從而實踐出一套有力、有效、主動的社會團結——這正是基督教倫理必要思考的政治神學課題。

    III. 羣體的自私

    承上文,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強調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的羣體力量。這團結精神在政治上往往產生巨大的力量——它可以叫某政治選舉候選人獲勝、柏林圍牆倒下、二百萬人上街、促成黃色經濟圈等等;不過,它也可以醞釀出可怕的文化大革命、滅絕猶太人、或者 721事件。

    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成為了威權政治首要操控的力量。這力量能夠推翻政權,也能維護政權。因此,無論是政治個人崇拜還是政治宣傳(propaganda),政權通過各種不同手段,操控人民的力量成為一種維護政權的團結力量。誠然,人民力量(power of people)一直都在,只需要政治團結把它釋放出來——能夠被操控的政治團結成了維護政權穩定的最大支持;相反,被釋放的政治團結卻能導致革命!

    其中,最能夠促進政治團結的手段,乃是共同的敵人(common enemy)。這是不變的政治格言:「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The enemy of my enemy is my friend )。所以,俗世的政治團結,往往是一種內聚性的團結力量——與其說是「團結」,倒不如說是「共敵」。民族主義(nationalism)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民族主義本來強調民族內在的團結精神,不過,當它成為仇恨其他民族的排外力量時,它的團結就成為了可怕、無處不在的毀滅勢力。因此,為了維護國家穩定,威權政治不斷在社會製造敵人(無論是外國勢力抑或批鬥對象),或者建立羣體的民族或國家榮耀與自豪感。

    正如開首所提及,政治(die Politische)乃分辨友敵的過程。因此,俗世的政治團結——無論是不割蓆精神、黃色經濟圈、罷買國產貨等等——其實都是不斷鞏固內在政治團結,不斷製造政治敵人的過程。兩者不斷循環。

    一個很有趣的發現:中文和合本所翻譯的「結黨」(ἐριθεία),原文其實解作「自私」。譬如說,保羅在腓立比書中勸勉腓立比羣體「凡事不可結黨」,經文本來應譯作「不可自私自利」。不過,和合本的翻譯卻巧妙地強調了整個羣體的自私現象。因此,無論是結黨、黨爭、派系鬥爭抑或民族主義——各種類型的政治團結,其實都成為了保羅批判的對象——我稱之為「羣體的自私」(ἐριθεία)。

    「羣體的自私」也是「羣體的團結」。

    任何俗世的政治團結,假如它的力量只是基於對外敵的仇恨,抑或建基於羣體某種內在的同一性,這種團結精神最終只會導致出兩個後果:一、要麼這團結力量因羣體內成員間的意見不一遭到瓦解;二、要麼它演變成為一種極度可怕的排外力量——羣體團結所產生的彼此連帶、互相守望、互補不足,最後成為基於羣體利益的「羣體自私」。 我強調,羣體自私乃人類最可怕的自私!因它不只是欠缺愛心的無為,它更可造成極具破壞力的毀滅力量——卻以「團結互助」的虛假外貌來造成極度可怕的惡果。

    IV.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

    其實,與其說西方的「社會團結」(Solidarity)是社會學概念,倒不如說它源自植根西方社會的基督教精神。或者,我們可以先從「天主教社會訓導」(Catholic social teaching)說起。所謂「天主教社會訓導」,就是天主教會在這一百年來,從1891年歷任教宗針對各時代社會問題而頒佈的通諭及公函的統稱(例如資本主義、消費主義、世界大戰、軍備競賽等等)。

    簡單來說,天主教社會訓導有四大原則:人權原則、公益原則、團結原則以及互補原則。其中「團結原則」就是我們所講的社會團結。不過,有時候天主教的 Solidarity 被翻譯做「共濟」。但是,共濟的「濟」會讓我們產生錯覺,讓人以為它只是與賙濟或慈善有關。其實,天主教的社會團結不只強調對貧窮人的幫助,它更深層次地表達出基督信仰最重要的社會觀念——人人皆兄弟。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7年頒佈《社會事務關懷》通諭(Sollicitudo rei socialis)如此寫道:「當每個社會中的社會成員視對方為真正的人時,『團結』才能有效的實現。」因此,基督教團結的起始點乃是人類最根本的共同點——人的價值。作為人,沒有一個人可以忽視另一人的價值。這是基督教團結精神的核心。

    從創造的角度來看,人的本質已經包含了人類的一體性以及人類的「共人性」(Mitmenschlichkeit)。所謂「共人性」,就是人作為受造物最根本的狀態——人從來都不是獨自一人,而是互相合作、互相補足的「人們」。作為「上帝的形象」(imago Dei),人類成為自我決定(self-determination)的主體,但主體性卻不導致個人主義,而是相反,它暗示了人類在社會多元處境下互相合作、互相補足、互相連結的狀態。正如《社會事務關懷》通諭寫道:「全球『團結』的基本條件是自主和自由的自我抉擇......但是,『團結』同時也要求隨時準備接受為整個世界的團體的益處而作的必要犧牲。」

    這正點出了基督教團結精神與世俗政治團結的不同之處。

    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不是建基於任何意識形態——無論是民族主義、共產主義、黃絲、藍絲、共同假想敵,甚至基督教本身,都不是人與人連結的基礎。不過,無疑,以上所列舉的意識形態都容易地把人團結在一起:因為我們是「黃絲」,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因為我們有共同敵人,因為我們是基督徒,所以我們要團結。但是,這其實是世俗的團結精神。它雖然是團結,卻同時破壞了人類整體的一體性,破壞人類最根本、基礎的團結。正如我在前文章所說,俗世意識形態下的團結精神只會生出仇恨的排他主義——民族的排他主義、政見的排他主義、宗教的排他主義等。

    相反,基督教團結精神回到人類最普遍的共同點——人類本身。「人人皆兄弟」。作為上帝的創造,我們,人類,在社會上必需與另一個人連結,彼此補足、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共同生活、休慼相關。明顯地,如此的團結精神與俗世政治的團結非常不同,甚至,它遠超我們對「團結」的理解,因它提倡社會羣體的仁愛(love)、手足情(brotherhood)、寬容(Tolerenz)、階級消除等等。它是一種動態、主動的團結精神。它沒有被世上任何意識形態所支配,相反,卻是世上任何社會美善的基礎。

    因此,沒有基督教的團結精神,任何團結只會淪為另一種政治鬥爭。

  • 運動自我效能定義 在 林家興 Alfred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14 23:16:50
    有 173 人按讚


    【青黨行動,林家興個人聲明】

    坐在一個熟悉的地方打下這段話....返國到現在的發展,我始料未及、感受複雜。這半年來我其實不斷思考未來的走向,也感謝有些夥伴有給我很值得參考的建議。

    過去半年,踏入一場奇幻旅程的征戰,做了認為對國家與共善最好的決定,面對 #世界自由主義秩序的崩潰、 #中美臨近的修昔底德陷阱、#兩岸的冷和對抗僵局與 #台灣內部的藍綠惡鬥民主內戰....一個原本可以救黨也救國家的決定。雖然最後峰迴路轉,打了一場慘烈的仗,我還是很感恩這中間全部的經驗與感受。

    黨再度大敗以後,我已經有點麻木了。還記得六年前在地下室望著電視裡的慘烈數字、四年前在台上陪著候選人一起鞠躬道歉,多少眼淚、多少悲憤,如今都化為默然。

    這個黨原本不是這樣子的,我想起那些年共事的一張張面孔,我們一起努力過做出許多對黨、對這個國家與社會有意義的活動和議題,沒有與年輕世代站不站在一起的問題,代表著黨的我們就是年輕。

    #kyoung #Weareyoung

    儘管遭遇過很多狗屁倒灶或令人失望的事情,我的主觀意願上從來沒有要離開國民黨、背叛國民黨。我相信 #三民主義、相信 #民主 #共和,相信只要堅守,中國大陸的人民有一天可以跟我們呼吸一樣的自由。

    去年負笈美國、為創立青年智庫(新共和通訊New Republic Report)奔走募款的時候,海外的愛國華僑看到我第一句就說:

    「你們年輕人可不可以離開國民黨創一個新的?國民黨爛透了。」

    我回應:「中國國民黨依然有它的歷史資產與品牌號召力,該做的是去把資產給活化,而不是放棄品牌。這個曾經是屬於全球華人的革命政黨,如今也應該承擔起全球華人繼續走向共和的希望。」

    然後學成歸國,看到國民黨變這樣。

    大家提到國民黨,只會說:「國民黨,不意外啊。」

    支持者是嘆息,不支持者則是蔑視。

    這段時間,少數跟我談過這個問題的人都知道,我心中的黨與國孰輕孰重,已經有了明顯的偏向。政黨應是為了國家服務、為了人民服務。國民黨,應該做到「#為國為民」。

    我開始只思考中華民國的利益大於國民黨的利益(其實本來就該如此,原本是兼顧或是看作同一),如果兩者的利益衝突,現在的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國家🇹🇼。這也是我回國被感召留下到那裡打拼的原因。

    當年國父孫中山說,「#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

    今天我們則相信,「#政治應是服務眾人之事。」

    這個建國政黨,應該與時俱進、甚至前瞻超越,才真正有能力與意志「為國為民」。

    曾幾何時,我們的長輩教導我們民主是「#選賢與能」,結果我們長大了,他們有些人變成狂粉,甚至不惜藏起孩子的身分證、搞家庭革命,只為了要求我們依照他們的意志選擇「#黨提名的」那個人。

    互道「#同志」的稱呼要有意義,那「#黨」應該是「#志同道合」的結合,而不是現在的「#利同益合」。

    #黨紀 要有意義的前提,是黨的價值理念、政策路線與組織效能都正常運作,能得到黨員、支持者與社會大眾的認可,有一套可信任的文化與規則。不然,請各位拿這個問題去問問花蓮縣與金門縣黨部。

    政治有太多複雜、無奈的現實,我們都懂、都知道。
    入黨十年、服務六年,正是國民黨教會了我這種殘酷。

    但我和一些人永遠記得地下室裡的那句話:

    「#世界有現實,#熱血青年有夢」

    儘管這段時間以來,有夢的青年被現實擊敗了許多次,我們、我依然沒有放棄,儘管遭遇過很多狗屁倒灶或令人失望的事情,我的主觀意願上從來沒有要離開國民黨、背叛國民黨。我有一個夢,也許與現在的台灣社會主流有點遙遠、沒有共識:

    “但我相信三民主義、相信民主共和,相信只要我們在台灣捍衛民主陣容,中國大陸的人民總有一天可以跟我們呼吸一樣的自由。”

    我也清楚,出來做這些衝撞,一定會有很多非議與側目的眼光,太多的陰謀論、太多的想法、太多的算計、來自誰的授意...因為這個黨的環境把我們、把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培育成如此無情權謀思考的機器。

    下午聽到電視裡的名嘴說:

    「現在的國民黨青年世代都沒有中心思想與論述。」

    剛結束一場惡仗的我,放棄賴以度日還債的薪水與安逸的轉職機會,重新冒險來投入黨的改造運動,就是希望讓黨內外、台灣社會看看:

    國民黨還有這樣的年輕人、還有人記得革命黨人犧牲一切、一往無前的志氣,願意來做這樣看似愚蠢、衝動的事情。幾百人就敢往幾萬人清兵衙門衝的事情,「#碧血橫飛,#浩氣四塞」,我們的國家當年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否則這個黨如何奢談重返執政、如何感動人心?

    請諒解我只會講古、只能講古,這些年來,國民黨感動人心的故事,還有什麼?

    連最近的正副總統候選人,都還只能裝OO蔣經國、△△孫運璿,蔣孫之後,國民黨令人懷念、津津樂道的典範故事還有什麼?

    #國民黨現在需要一種精神。

    我常教我在帶的學弟妹:「要不計毀譽,把局勢扛起來,把國家贏回來。」如果現在黨淪喪危難之機,我圖安逸、袖手旁觀,以後我怎麼帶人?

    如今我重新回到自由之身,不屬於任何公司團體行號,一切言行舉止,以我自己的名字負責,與過去任何服務追隨過的人無關。

    這個黨的年輕世代與支持者究竟有沒有中心思想與論述、有沒有行動力?

    明天我們就讓台灣社會看一看吧。

    青黨行動第一彈,Action!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9039245250219/
    ———————

    👊【青黨行動召集令:這一次我們一起衝】

    各位青年夥伴大家好:

    大家長期以來都熱愛中華民國、支持中國國民黨,更有許多人相信「世界有現實,熱血青年有夢」,戮力參與黨務,希望透過讓國民黨更好來貢獻國家、讓社會進步。

    但長久以來,黨領導高層的故步自封的態度、保守失能的決策以及腐朽的宮廷文化,讓一個又一個充滿熱血關心公共事務、關心國民黨的優秀青年失望離開。

    支持國民黨的我們,在同世代的政治氛圍中處處尷尬,難以為國民黨從政人物諸多荒腔走板的言行舉止辯護。

    無論在同性婚姻、民主深化、動物與環境保護、國族認同、勞動權益、面對歷史傷痛種種議題的立場上,這個我們所支持、認同的黨,卻幾乎不願意聽我們說話,慣於用家父長式的規訓態度壓制青年意見,更遑論以年輕思維進行黨務改革、面對社會。

    國民黨疏於維護中華民國以及相關核心價值與政策路線,更與年輕世代和台灣社會漸行漸遠,國民黨,已幾乎與年輕世代和台灣社會沒有共識。

    改革被他們喊爛了,團結我們已經聽膩了!

    這個黨需要的不是改善、不是改革,是徹底的革命再造、推倒重來!

    明天(1/15)將召開的國民黨中常會,就在剛剛傳來黨的聲明,「...本屆中常委原應於去(108)年10月屆滿前改選,但因應2020年大選之故,經全代會通過延長任期迄今,故無所謂辭職問題。」

    請問,這種食古不化、忽略民心的八股聲明,大家可以接受嗎?我們不能接受這些人將敗選責任完全推到其他人身上!這種鄉愿、推諉的文化必須被摧毀、改變!

    我們關心政治、支持國民黨是因為自己的理想與信念,不是為了成為派系山頭與高層的附庸!

    明天中午,請有血性的年輕人、關心國民黨的青年世代一起站出來!

    拒絕再做顢頇的國民黨、一起找回當年革命黨人的精神,我們一起衝一波,革國民黨的命,用行動改變這個黨的未來!

    時間:2020/1/15(三)12:00-15:30
    地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廣場(台北市八德路二段232-234號)
    Dress code:藍色為主,左肩綁黑絲帶(可自行配戴,現場也將提供)
    行動發起人:林家興

    🤙活動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89039245250219/

    -\-\-\-\-

    👊活動記者會

    【青黨行動:解嚴世代對國民黨改革的真心話】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關心國民黨的一群年輕世代,假1/15(三)起串聯青年發起「青黨行動」包圍中國國民黨中常會,要求黨領導層即中常會立刻負起責任總辭,並將公布「解嚴世代革命宣言」。

    對於當前針對國民黨的改革倡議,我們認為一般的「改善措施」與「改革方案」,已遠遠不足以解決國民黨的問題;我們需要「革命」性的解方,才能讓國民黨砍掉重練、重獲新生。

    我們盤點了「黨內五大亂象」,並將提出五大革新訴求——包括黨領導層改組、國民黨價值定位革新、兩岸與國際關係論述革新、黨務及決策體制打掉重練,以及人才甄補機制變革。

    另有各界青年出席,以個人身份發表年輕世代對改造國民黨的想法,敬邀各位媒體朋友蒞臨訪問。

    時間:2020/1/15(三)13:00-13:30
    地點: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前廣場(台北市八德路二段232-234號)
    流程:

    1. 說明行動主旨、介紹來賓。
    2.【解嚴世代革命宣言】簡要宣讀。
    3. 青年發聲(非連署宣言):
    林家興(國民黨終身黨員,中華民國派青年智庫《新共和通訊》共同發起人)
    李厚穎(海外青年,《新共和通訊》共同發起人)
    陳柏翰(國民黨二十全學生黨代表)
    劉楷嶸(前青年黨工,前國民黨青年團執行長)
    許皓雲(海外學青代表,公共議題關心者)

    4. 媒體聯訪提問。
    -\-\-\-\-\-\-\-\-\-\-\-\

    🤜【解嚴世代革命宣言】🤛

    改革已經喊爛了,團結我們聽膩了!
    年輕世代集結,革國民黨的命!

    🤔️一、為台灣社會與青年世代發問:國民黨到底怎麼了?

    🙄背棄民主:
    國民黨本次總統大選背棄民主承諾,提名甫當選高雄市長的候選人,除了勝選考量毫無理念可言。黨中央初選規則一改再改,卻欠缺足夠的候選人辯論以及黨員參與機制,過程與結果都讓台灣社會傻眼。

    🙄決策黑箱:
    過往決策機制封閉,缺乏適度的公開透明與討論參與機制。例如本次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不僅決策過程不透明、有爭議,且始終難以回應外界質疑。在中央委員投票出現爭議警訊時,亦無可釐清外界疑慮的完整說明,導致不分區名單反成為巨大爭議來源。

    🙄失去自我:
    國民黨身為中華民國開國政黨,面對與中共政權的制度、理念之爭,近年態度模糊曖昧;對美關係長期缺乏經營,更欠缺對美中新冷戰格局的論述因應;對綠營鼓吹的台灣民族主義,進退失據、節節敗退。以上種種,已令中華民國派失去引領深化民主改革、推行國家治理的話語權。

    🙄顢頇失能:
    當民進黨逐漸調整論述,朝中間選民與中華民國靠近;當解嚴世代的年輕思維,席捲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國民黨高層仍抱殘守缺、故步自封、不知進取、罔顧民意。飽受外界抨擊的「宮廷文化」、繁文縟節,束縛黨的正常運作。領導層缺乏革新意志與能力,更導致黨不斷流失支持基礎,黨員心灰意冷。黨前的國民黨,已無法有效代表泛藍的社會基礎。

    🙄鄉愿懦弱:
    面對本次大選亂象,以及違背大眾認知的不合理決策,黨內要角沈默噤聲,不願意、不敢對選民與支持者說實話,缺乏揭穿「國王新衣」的膽識。全黨上下鄉愿、推諉文化成風,造成最後全黨共同大敗、優秀同志連累陪葬。人無信而不立,何況是被託付公共利益與國家人民命運的政黨?

    上述五大亂象,顯示國民黨的價值理念、政策路線、自我定位、決策機制、中常會代表性、初選規則設計,皆已高度違反創黨初衷、民主原則,且悖離台灣社會的常識與認知。我們要求黨中央高層應全部總辭,重新改組臨時革新委員會,儘速具體、真誠向社會大眾回應以上問題,並以前瞻、革命思維規劃實踐黨內制度革新方案。

    我們認為,一般的「改善」措施與屢屢喊出卻毫無實踐的「改革」方案,已經遠不足以解決國民黨的問題,與時俱進也已經不夠,需要前瞻與超越。我們需要「革命」性的革新解方,將黨徹底打掉重建,才能讓國民黨振衰起敝、重獲新生,對國家與人民負責!

    💪二、五大革新訴求:從零開始,政黨更生。

    ☝1⃣黨領導層改組:革新委員會廣納民意與年輕世代:

    黨領導高層及中常會,應立即針對前述問題與亂象真誠道歉、總辭,由縣市首長、民意代表、年輕世代從政黨員共組「國民黨革新委員會」,召開黨是會議、激起辯論,重新檢視黨的核心價值理念,政策路線,並實踐組織改造。

    ☝2⃣️國民黨價值定位革新: 價值理念與政策路線大辯論。

    國民黨曾是全球華人的革命政黨,如今更應是面對全球華語文化圈,堅持民主自由等進步價值的政黨,不應該苟且偏安。面對中共、綠營及第三勢力的理念路線之爭,被動的「與時俱進」已經不足,應該前瞻超越,重新定義今天的「國民黨」對台灣社會所代表的價值與意義。

    我們主張推動國民黨路線大辯論實體論壇活動,黨革新委員會應提出國民黨版的「對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請黨中央與所有關心國民黨的支持者一起來討論、對黨的路線、價值給出堅定主張。

    ☝3⃣️國家定位及兩岸、國際關係論述革新:

    國民黨應直球對決以面對兩岸困境,在過去的論述基礎上更新前進。

    我們要嚴正拒絕:中共以非民主方式統一的企圖;
    我們要清楚展現:對於民主自由人權等創黨價值的堅定承諾;
    我們要重新凸顯:兩岸政權在制度理念的競爭;
    我們也要勇敢聲援,全球仍在追求相同價值的每個人。

    面對黨內外主張紅統、武統論者,全黨應該表達明確處置態度,與台灣社會站在一起,堅定維護中華民國,而非放任爭議延燒。當「九二共識」已被強行與「一國兩制」掛勾,且美中新冷戰對抗局勢已逐漸形成,國民黨應在維護「中華民國,民主自由」立場及《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積極因應當前兩岸、國際局勢,提出國家戰略方向新主張。

    ☝4⃣️黨務決策體制全面打掉重練:不該只檢討韓國瑜,更該檢討產生韓國瑜現象的荒謬結構!

    全面檢討本黨組織章程、黨內選舉、決策與候選人的提名機制,推動政黨組織的扁平化、民主化、青年化。例如:

    —— 黨主席選舉應下修保證金與資格門檻,加入政見會與辯論會,保留足夠時間供黨內外公眾討論。
    —— 中常會除應涵蓋縣市首長、國會黨團、地方民代與青年團代表,也須顧及世代平衡(例如規範 45歲以下不得少於四分之一)。
    —— 選舉提名機制須重新設計,兼顧提名理念、專業能力,與社會民意支持度;外包給全民調,是政黨主體的淪喪。
    —— 募款機制重設計。例如設置「黨公職募款責任額」,規範選舉補助款定比例上繳黨庫。例如規劃公眾募款機制,讓支持者在「黨費」外有簡易認捐機制,減少對少數金主倚賴。

    ☝5⃣️人才甄補機制變革:青年應改造國民黨,而非國民黨腐化青年。

    a.為國舉才,是政黨最重要的使命
    政治革新是人才的競爭。國民黨重生,先要改革人才的「選、訓、用」機制,打造健康的人才循環。過往藍營培育青年人才的機制流於表面,而黨內威權氛圍、年資觀念、政治世家風氣等,造成國民黨嚴重的「高齡化」。我們主張黨領導層及一級主管全面「年輕思維化」——不拘泥於年齡,但需要由理解、融入年輕世代思維者出任。

    b.大舉求賢,不分黨派:
    國民黨應積極爭取各界學青、社青參與政治活動,持續關注、接觸、爭取社會各界有相同理念的優秀人才,開放失聯、退黨優秀人才回流。

    c. 青年作主,實戰養成:
    有系統地培養青年擔任幕僚、助理、陪選員,加入智庫等,讓青年實際參與政策討論、走向民眾和鎂光燈前,累積實戰經驗。更要推動黨內決策機制、選舉提名機制的年輕化。各級黨意代表機構設立一定比例青年保障名額。青年團與青年部的存在意義、各自角色,思考是否整併或重新定位。

    🙋‍♂️🙋‍♀️我們是誰?

    我們是一群20-30歲上下、大多於臺灣解嚴後出生,熱愛中華民國、支持國民黨的年輕世代,我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讓這個社會與人民能過得更好,我們熟讀國父說過:「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在今天,我們更相信:「政治是服務眾人之事」。面對歷史環境改變,我們深刻感受到當前的國民黨,已經難以再代表泛藍陣營、傳承當年革命黨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實踐民主、自由、法治、人權與均富的國家之歷史使命。

    面對當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國家定位、歷史現實、兩岸情勢與國際變局,國民黨領導層已經多次用顢頇、失能、離譜的決策與表現證明:他們已經不適合再領導這個黨、也無力給予台灣人民希望與未來。我們要求國民黨主席及中常會等領導高層,應負起歷史與政治的責任,即刻道歉下台,不要再推諉,待有能者重新改造國民黨,以回應台灣人民的期待,不計毀譽,把局勢扛起來,把國家贏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