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運動女網紅是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運動女網紅是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運動女網紅是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運動女網紅是誰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連年來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現代人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以及購買書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減少。搭配上一些實體書店的關門,彷彿讓我們看到了閱讀的末日。在這個情況下,為閱讀的衰退找到代罪羔羊就成為了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而最常見的代罪羔羊就是將人們不閱讀歸咎於3C科技的發展,讓人覺得不閱讀都是因為Youtub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追劇時間Emm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你聽到網球的時候你會想起誰?是費爸費德勒?還是蠻牛納達爾?或是俄羅斯甜心莎拉波娃?在今年美網之後,全世界的球迷都會說,是Emma Raducanu,艾瑪‧拉杜卡努。 這位綽號「英國楊丞琳」的正妹網球選手,剛剛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奪下了美網的冠軍,加上她特殊的中英混血身分,具有吃下中國和英國兩大網...

  • 運動女網紅是誰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2 17:00:45
    有 27 人按讚

    當連年來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現代人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以及購買書籍的數量都在不斷的減少。搭配上一些實體書店的關門,彷彿讓我們看到了閱讀的末日。在這個情況下,為閱讀的衰退找到代罪羔羊就成為了一個無法避免的事情,而最常見的代罪羔羊就是將人們不閱讀歸咎於3C科技的發展,讓人覺得不閱讀都是因為Youtube、Facebook、Instagram、抖音等數位媒體的興起,而學生查找學術資料的能力降低則是過度依賴Google。這些對於人們減少閱讀的「一般性」原因,是否真的是影響人們不閱讀的理由呢?從這幾年台灣的Podcast市場興起,其中也不乏許多讀書會、說書或推薦書籍、各類心理學與哲學等學術科普的頻道,隨著這類型的Podcast受到歡迎,書籍閱讀應該也會重新藉由這些頻道的推薦而再次成為人們休閒時的活動選擇之一。數位科技的發展看起來不是只有對閱讀產生負面的影響,運用得當也能夠產生正面的效應。

    —————————————
    「全球出版的黃昏,靠抖音殺出新商機?」引發過不少爭議的短影音App「TikTok」(中國「抖音」的國際版),從去年疫情爆發以來除了使用者大幅增加之外,更出現了史無前例「BookTok」風潮。BookTok即為TikTok上的閱讀社群,讀者們競相拍攝趣味影片推廣愛書,而這些短則不足十秒、平均長度不超過一分鐘的短影片們,竟帶來幾十萬冊銷量的驚人轉換效益。如今,#BookTok標籤在抖音已有高達182億的觀看次數,美國最大的零售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在店內設置BookTok專區方便讀者購書,各大出版社不只與知名BookTokers建立業配合作關係,更紛紛開設官方帳號,也敦促旗下作者們親上火線錄製影片、與書迷互動。

    一個全新的產業生態正於焉成形,誰能想得到,背負「讓當代人注意力加速潰散」臭名的速食影音平台,竟搖身一變為拯救傳統紙本媒體的救世主?BookTok風潮究竟從何而來,又何以能創下其他社群媒體難以企及的商業效益?以青少女為中心的BookTok亦不乏LGBTQ+族群的積極參與,而多本男男戀主題書籍引爆少女網友熱烈討論,竟也飄出「腐」文化的況味。

    截至目前仍以「催淚系故事」最易爆紅,高度集中於青少年小說、羅曼史、奇幻等類型的BookTok熱潮,非文學書也有分食大餅的機會嗎?跨出歐美,亞洲書市如今也已有BookTok發威的成功案例,而這一波「閱讀復興」狂熱,並非自抖音崛起之始就發酵,實則為不折不扣的「後疫情」產物。

    《紐約時報》2021年8月青少年平裝小說暢銷榜,透露出一個出版界的奇妙訊息:第一名是《THEY BOTH DIE AT THE END》( Adam Silvera,初版年2017),第二名《WE WERE LIARS》(E. Lockhart,初版年2014),兩本舊書打敗眾多新書登上前兩名,光這樣的確不算新鮮事——圖書排行榜上本就常見一票長銷舊書霸榜,但這兩本書的逆襲劇本卻是前所未見。去年2020年夏天,沒有靠改編影視作品上檔、或熱門社會議題帶動(如BLM運動)的兩本青少年小說忽然迎來銷量暴衝,且至今熱銷不衰,連書的作者本人,都還在來得太快的幸福中疑惑不已。一則讀者留言揭曉了答案:

    「我是在BookTok上看見這本書的!」

    這個留言揭開歐美青少年透過TikTok接觸到書、而且有效帶動購書風潮的現象。TikTok月活躍用戶數上看7億3千2百萬,動輒便能引領風潮並不令人意外,但疫情無疑是這波BookTok閱讀復興的主要推手。首先,封城令人們重返書籍懷抱,促使2020年的歐美書市在瘟疫中逆風高飛,創下極佳業績。

    讀者增加的同時,BookTok創作者也開始崛起——多位BookTokers表示,正是因為防疫宅家期間了無生趣,才開始錄製影片。而瘟疫籠罩之下,人們對互動和歸屬感的渴求,也讓BookTok成為愛書人的線上取暖聖地,透過一部部影片開起「抖音讀書會」,且不只是書迷得以找到同好,BookTokers也紛紛拉群組交流,針對彼此影片給建議,並相互討論業配行情,如今儼然已是具一定規模的網紅生態系。

    許多網友自白,在遇上BookTok前已有多年不閱讀,是什麼讓BookTok成功突破既有的讀者同溫層,乘著閱讀風氣因疫情有所起色的利多風向,加碼召喚了大批新讀者進場?毫無疑問,抖音的頁面設計及演算法在此扮演了關鍵角色。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5703511

  • 運動女網紅是誰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1 11:12:50
    有 164 人按讚

    《情緒的原力覺醒》

    有一些人在面對自己情緒時,由於沒有太多的經驗,往往會肆意的對號入座。

    怎樣的人沒有太多面對自己情緒的經驗?

    外向的人平日所習慣把注意力導向外面的人際互動,他跟人互動著的時候才覺得踏實,那麼有限的注意力資源就越很大的部份被分去外面了。另外的一些人雖然是內向的,但如果對手機上癮了後,他的注意力也可能對外面小銀幕著迷。

    要習慣面對自己的情緒,是需要時間來培養你跟自己的想法相處的經驗和能力。那麼喜歡戶外的人是否就一定是外向呢?

    不一定。

    喜歡戶外的人有可能是外向,特別是如果他喜歡在戶外活動中見到其他人,或者更其他人一起戶外活動。

    喜歡戶外的人也可能是很內向,獨自一個跑步走山等等,也不失為一種屬於自己的時間(Me Time),所以過去不少的文豪或科學家等,都喜歡步行的這個運動,特別是工作有關卡不動時,到戶外走一段時間,腦袋機會靈光一閃。

    往往這些靈光一閃,是發生在很機械式的一些單調行為上,而且往往也是獨自一人的時候。

    因為有些人不習慣跟自己的想法相處,往往他們會錯解自己會很孤獨而覺得不舒服。簡單來說,他只是把不習慣的感覺看成不舒服,把不舒服對號入座成為所謂的「孤獨」,然後腦中就會有更多其他從電影、新聞、聊天中所聽到跟「孤獨」掛鉤的畫面出現了,霎那間又覺得自己可憐、沒用或自卑。

    所謂覺得自己有不舒服的孤獨感,其實也只是因為自己單身,然後又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自己的朋友成雙成對,對比之下,可能只是嫉妒「為甚麼他這種傢伙也有那麼漂亮的女友?」又或者是心有不甘的覺得「自己那麼高素質為何沒有男人愛上我?」

    然後因為你本身可能被灌輸了對人家的成就嫉妒、不甘,是很要不得的心態,你會盡量的壓下這些「要不得」,同時你又解釋不到「為甚麼自己怎麼好卻沒人要」,結果可憐、沒用、自卑可能就會湧現,然後你又標籤自己很孤獨寂寞云云。

    其實這些人在有嫉妒或不甘出現的時候,首要的不是給予價值對錯的判斷,特別是你對自己出現的想法給予「錯」的感覺時,你確實很難跟自己的這個想法相處,天下有誰肯接受一個「要不得」的自己呢?

    第二步你需要做的,不需要花時間去想「為甚麼人家做到,我卻做不到?或為甚麼沒有人要我?」你這樣問自己,你的腦袋一定會給一些理由你,那些理由往往對自己的幫助不大,例如:「因為那個人比較帥、比較有錢或比較花言巧語,所以女生會喜歡他」,但你得到了這個結論會對你有幫助嗎?

    不會。

    然後你只會可憐自己不夠他帥,覺得自己不會賺錢很沒用,然後因為你看不起他的花言巧語,所以你為了自己的骨氣而對任何討女人歡心的話語你都會抗拒,硬硬的把自己變成越來越直的戇男,然後還滿腔烈士情懷的對女人拋心肝、灑熱血。

    結果,你還是覺得自己更沒用、更孤獨。既然你嫉妒、不甘,你就好好的面對自己的嫉妒和不甘,認清楚它們是你的一部份,而且是很重要的部份,因為所有我們感受到的情緒,都是在告訴我們要採取一些行動或作出一些改變。

    妳的上司對妳色迷迷、口黃黃、手摸摸,如果妳覺得噁心或憤怒,其實噁心的情緒就是告訴妳妳有東西要注意了,妳的界限可能被侵犯了,妳要離開或者是要劃清界限。

    你看到朋友的成就覺得嫉妒或不甘,其實你的情緒就是告訴你你有東西要留意。

    你看到朋友有了女朋友而你嫉妒,會不會你自己其實也一直很想有女朋友?

    如果是,你就去找娘啊。

    如果你已經有女朋友,你嫉妒的原因是人家女友是你喜歡的那種外形,但你也還是很喜歡自己的女友的話,你可能上網搜尋一下一些日本愛情動作片的女星是恰恰有點像你喜歡的那種外形,可能自己解決三五次就行了。要意淫人家女友,很耗想像力的,找個有點像她的女優,可以360度,前、後、上三門皆叩的畫面,淋漓盡致後就看破這一絲的紅塵了。

    又或者可能你在反思的過程,你發現你一直以來也不是很喜歡自己的女友,你就要再問自己需要待下去還是不要耽誤人家青春?

    你見到人家賺錢而自己有嫉妒不甘,我真的勸大家不要太快的把它壓下來或用那些宗教或身心靈界的操作,要自己強行看開放下。

    你的嫉妒可能就是你本身要賺錢的需求一直沒有得到滿足,所以才會以嫉妒姿態出現,因為嫉妒是一個很大的推動力。

    我常年辦課時,所聽到的問題是很多人在事業上的動力不大。我給你知道為甚麼你的事業或人生的動力不大:因為你成長的過程,把那些很有動力的情緒,全部被社會灌輸、標籤為負面形象。

    憤怒和嫉妒出現的時候,你不想面對這麼負面的自己,你會開始壓它們下來,或者又催眠自己要豁達看開,甚至轉移精神去追求平靜、喜悅。

    長年下來,你已經不習慣有動力了。

    不習慣有動力後,可能還會對你的生理功能有影響,特別是男人長期壓抑了憤怒的話,你在性行為時候的勃起功能會變弱的。(No joke)我本身以前也是在男女關係上,常年的壓下了憤怒,其實會更容易在關係當中擦槍走火的有言語摩擦,而且勃起能力也逐年的衰退。

    直到我正視了我在男女關係裡面壓抑了的憤怒,明白了這是我的一部份,反而不會再擦槍走火,而且勃起能力回歸正常。

    很多人問我他沒有甚麼情緒,要怎麼辦?

    其實我們活著,是不可能沒有情緒的。

    你覺得自己沒有情緒,是因為你的注意力常年被外在的互動、娛樂、手機所分心 —— 你沒有學會跟自己的想法相處。

    記得,很大的情緒當然會推動你很衝動的去做一些事情,但很大的情緒是沒有很強的後續,往往情緒很火的時候,半到一分鐘內你會衝動的做出一些你之後會後悔的言行。情緒一過了,你就會打回原形。

    所以一些人被敵人羞辱時,會很生氣要發奮圖強,認為自己的成就比敵人強,就是最大的報復,但情緒一過了之後,你又繼續的去跟隔壁女同事嘻嘻哈哈互動、繼續泡劇、繼續刷你的臉書看看最近那幾個網紅又有甚麼糗事。

    報復不是不重要,但先追看了那男網紅有沒有用自己的咕咕頂女網紅的任督二脈。

    這種很大的情緒,本來出現的機率就是少的,就算真的出現了,它的推動力是不足以用來長期推動你為自己規劃的人生方向前進,反倒是那些隱隱約約、似有似無的情緒,能夠維持得久一點。

    這些小情緒,到處都有,時時刻刻都存在,但你要跟自己想法相處習慣了,你就會注意到。

    你甚至還可以在一個領域產生的小憤怒,有策略性的導向一些特定事物,你的嫉妒或好鬥心就會萌芽。

    你會累積這些情緒燃料,你的生命才有火花。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

  • 運動女網紅是誰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21:58:59
    有 11 人按讚


    社會頭條一寶 2.0:
    許多男人在網路上肆意發表不負責任的厭女留言,其實就是一種在網路世界對女性施加暴力的表現。

    這些人總是可以很輕易地說出一些惡毒的話來攻擊女人,現實生活中是如此,網路世界也是如此。

    多一點同理心,不要讓自己成為殺人兇手。

    #厭女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65377834316289&id=178614532992620

    你有聽過「厭女」嗎?

    在父權制度下,男人和女人展現了不同程度的厭女,一起來認識。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09722819881791&id=178614532992620

    仇女懶人包: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522111729508&id=633434507

    INCEL厭女的發言,其實是年輕世代男性對於這個社會單一陽剛特質憤怒的表現,性別平等運動不斷強調多元與尊重的當下,獵豔文化卻還是用單一標準在強調男性的價值時;新一代的男性一方面開始有了系統性的教育在推動性別平等,另一方面卻依舊被傳統「男子氣概」的方式束縛住,在不知道怎麼宣洩自己的挫折下,最後才演變成了無法挽回的暴力行動。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979

    那些失意男性在網路大肆發表恐同、厭女、種族主義、仇恨穆斯林、黑人等言論。到了現實,開卡車撞人、毆打辱罵少數族裔等等,對弱勢的仇恨在現實上可是會表現出來的。

    若在坐視不管,這些人真的很有可能在現實上殺人或打人罵人。
    來源:
    https://m.facebook.com/frankchen111/posts/1969686086388385…

    從黃安要陪蔡英文睡,到這兩位垃圾公開討論別人是否為處女,蔡英文的女性身分讓她必須承受各種性羞辱,我們從未聽過誰用“睡”陳水扁或馬英九來羞辱他們。
    https://t.co/sekLWkSz7f
    https://twitter.com/bee_hsu/status/996975331075543040?s=19

    賴天恆/第一次「仇女」就上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685/2894184…

    制裁「壞女人」的方式很多。這當中當然包括比較「溫和的提醒」,像是說教、揶揄、嘲笑;到比較「直接的手段」,像是羞辱、醜化、譴責、公審,甚至訴諸暴力、脅迫、性騷擾、性侵害。
    https://www.plurk.com/m/p/mtv07t

    「仇恨言論說出的當下便確認了誰該來接收。它本身並不描述任何傷害,更不是在說完後產生傷害的後果。說出仇恨言論本身就執行了傷害,它確認了社會中哪些人是比較低等的。」

    Judith Butler,
    〈Excitable speech: a politics of the performative〉,1997。

    「網路上的仇恨言論從來不是「開玩笑」而已,無論是非自願性處男對俊男美女的叫囂,或是針對女權、針對男同志的嘲諷,文字會傷人,而敘述久了、多了,傷人的就可能不只是文字了。」
    來源: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7728657161164&id=663261163

    「因為交不到女朋友就覺得全世界對不起他的人,會怎麼對待他的另一半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1647660917497&id=100002168395737

    那些塑造或好玩跟風仇女風氣的人其實全部都是共犯
    因為他們散播女生就是母豬下賤活該被殺的觀念
    根本邪惡源頭
    這世界是很多智障的
    他們會打從心裡相信這種觀念
    然後付諸行動
    https://twitter.com/SaloNyx/status/1008626234287255552?s=19

    有些暴力是孤絕至極的產物。

    情/殺:「情感」不是暴力的動機,控制才是
    https://sosreader.com/…/@h…/article/5a8ea384eceaedde8df7ddec

    白黴菌:滑ㄌ五分鐘臉書:

    社會新聞三寶年輕男人中年男人老男人的新聞:
    【年輕男人因女方不是處女,將她分屍後畏罪自殺。】
    【中年男人因覺得妹妹過太好,他過不好,持刀到妹妹工作的牙醫診所,卻找不到妹妹,便砍王姓醫師和二位護理師洩恨。王醫師死亡。】
    【老男人因拿不到妻子千萬房產,分屍離婚妻子死不認罪】
    留言替兇手辯稱男人因有精神疾病或邊緣型人格才會殺人,一定有苦衷。女方一定有錯才引發殺機。怪女人怪法官怪廢死。

    關於女人的新聞:
    【美國愛荷華州即將通過全國最嚴格墮胎法,一有心跳則不可墮胎】
    【愛爾蘭墮胎合法通過新聞底下:『墮胎的女人是屠夫冷血殺人!』】

    以後會持續提醒這些事。
    每天發生不缺題材。
    仇女社會會繼續包容這些死巨嬰,放任男性巨嬰們到處傷害他人,最後怪女人同性戀性少數司法身上。

    #巨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76273802409043&id=100000793172163

    [ 到底是誰比較猥褻?]

    最近在讀《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原著作者吳曉樂的書《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十幾篇散文,文字如手術刀般銳利,安靜劃開人際關係的層層肌理,綻開藏在底下是化膿、是發炎、是僵硬的血肉斷面,一目瞭然地觸目驚心。其中一篇《習得復忘掉》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吳曉樂提起,為什麼現在關於女生的文章寫來寫去,都脫不了「愛自己」這三個既空泛又深刻的字?不是因為濫情,而是因為在一個厭女社會,許多女生都太善於厭惡自己。
    我們討厭比自己美的,恥笑比自己醜的,嫌那些貞潔女子做作或不解風情,罵那些情人成群的女人浪蕩婊子。不只男人罵女人,女人也糾察隊般彼此監視導正,「揪出壞女人」成為史上合作度最高的的全民運動,我們生了一種來源不明的病,和其他女人相處時,不再像小時候與表姐妹或鄰居女兒們遊戲時,那樣單純地只想與對方好,而是在一次次接觸時,首先得檢視一遍對方的妝容外表、言行舉止、戀愛歷史,定位好後,才能決定自己的應對方式。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but-its-really-not-for-me-b…/

    吳曉樂寫到,有一次一群好友出遊,晚上在飯店房間玩真心話大冒險。一個女孩被指定分享「夢魘」,女孩說,青春期時,在家裡舒服,歪歪斜斜地躺在沙發上,腿開開的。沒想到媽媽到客廳看見後,竟然說:「妳腿這麼開,是想要男人了嗎?」這句既惡毒又猥褻的話,從此陰魂不散地跟著女孩,後來無論在哪個場合,她都膽戰心驚地注意自己腿是否關緊了。
    既惡毒又猥褻。這樣質地的話,女生們都聽過了無數次直至習以為常,從父母口中、從異性男友口中、從不認識的人口中噴濺出來,將妳刺傷,還對自己柔軟纖細的血肉感到羞恥可憎。
    有一陣子,我男友剛從國外回台灣,租屋的事情出了點差錯,只好暫居在我家一個禮拜。
    一天早上,我到浴室去刷牙,不過多久,男友也睡眼惺忪地出現在浴室裡,我們沒多想什麼,就站在一起刷牙。刷完後,我先走出去,見到我爸坐在客廳沙發上一臉殺氣騰騰,我還來不及意會過什麼,他突然整張臉猙獰起來,指著我的鼻子用整棟公寓都聽得見的聲音吼道:「蕩婦!」
    被罵的當下,我還搞不清楚狀況,後來拼拼湊湊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爸顧忌我與男友孤男寡女在浴室,不知道是在幹什麼。我想笑也不是想哭也不是,難道他以為我與男友會在早上八點多,家人都在客廳,我們還半睡半醒的狀態中,抓緊兩分鐘打個一炮?
    那句「蕩婦」,對在場人士有殺雞儆猴的意圖,是罵給我聽,是罵給我男友聽,是罵給我媽聽,是罵給我妹聽,也是罵給他自己聽。
    也有不少次,我只要穿著無袖背心或低胸上衣去阿嬤家,阿嬤便會一臉不悅,最後她總是忍不住,開始對我諄諄教誨,說女孩子不要穿這麼露,「露到奶頭都給別人看了」「端莊氣質不是很好嗎?」「男人才喜歡那一款的。」
    我每次聽了總是笑笑,我外婆對我很好,但時代不同,人年紀也大了,很多觀念上的事情我不願去和她爭辯,但聽了心裡難免還是不舒服。
    又有一次,我在臉書上隨意瀏覽,突然在某個知名女網紅的貼文底下,看到有人留言:「死婊子裝模作樣」,讓我吃驚的是,留言的人竟然是一個我認識的男性友人。這男的平常人緣很好,形象開朗熱情,讓我那當下很難把網路上留言的「他」連結在一起。有點像目睹變態殺人魔移去了臉上微笑面具的那一刻,我起一陣雞皮疙瘩。

    「妳腿這麼開,是想要男人了嗎?」「蕩婦!破麻!」「露到奶頭都給別人看了。」...... 這許許多多的話,羞辱女人的話,當真是既惡毒又猥褻。但說這些話的人就是「邪惡」嗎?對於這點我的想法趨近漢娜鄂蘭「惡之平庸」( Banality of Evil)觀念,很多邪惡的作為並非源自極端而純粹的「惡」,而是源於人類本身的平庸、盲目從眾、缺少批判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
    我並未因為家人對我一次又一次的蕩婦羞辱,而對他們產生怨懟,只是受的傷是真的,對自己的身體與性慾產生厭惡,也是真的。
    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些「惡毒與猥褻」的話語,竟然常常被視而不見。
    當我們聽到一個媽媽對女兒說,「妳腿張這麼開,是想要男人了嗎?」大部分人當下的直覺反應,並不是對這言語的粗俗,以及背後觀念的扭曲感到驚訝與厭惡,而是對這句話所批評的女性產生厭惡,而這樣的反應,也包括身為女人的我們自己。
    這類蕩婦羞辱的語句,多半含有猥褻的成分,女人內心那股噁心感,會不會就是經年累月被言語猥褻後的創傷沈積?但我們相信家人不可能以任何形式「猥褻」自己,也無法徹底理解他人無來由的攻擊,所以將那股被猥褻的不舒服轉化,成了檢討自己的羞恥感?

    究竟是誰猥褻?是穿著短裙的女人,還是罵女兒腿張開是在想男人的母親?是情人眾多的女人,還是罵女兒「婊子」的父親?是濃妝豔抹的女人,還是在網路上用惡毒字眼罵根本不認識的女人的網民?有時候,覺得這個世界簡直本末倒置到可怕。

    長大有一部分,就是學會忘掉成長過程中,不小心學起來的「壞東西」。習得復忘掉。像這樣全民彼此監督、擔心受到非議、只好修剪自我、膽戰心驚過活的日子,實在是太傷神了。如吳曉樂所說,真想回到小時候的狀態,那時候和其他女孩們玩在一起,什麼都不想,只是專心在眼前的遊戲上,玩得意猶未盡,只希望明天後天還有以後的每天,都能繼續跟她們玩在一起。

    Photo via: Unsplash

    #可是我偏偏不喜歡 #吳曉樂 #書 #厭女 #少女A
    大塊文化 #網路與書出版

  • 運動女網紅是誰 在 追劇時間Emm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3 15:16:50

    當你聽到網球的時候你會想起誰?是費爸費德勒?還是蠻牛納達爾?或是俄羅斯甜心莎拉波娃?在今年美網之後,全世界的球迷都會說,是Emma Raducanu,艾瑪‧拉杜卡努。

    這位綽號「英國楊丞琳」的正妹網球選手,剛剛以秋風掃落葉的態勢,奪下了美網的冠軍,加上她特殊的中英混血身分,具有吃下中國和英國兩大網球市場的商業潛力,很多人都看好她將超越日美混血的女網選手大坂直美,成為全世界最吸金的女性運動員。

    Emma不只是長相實力兼具,就連她的開朗活潑的個性都深受大眾喜愛,而且她還非常愛看台灣連續劇,讓很多台灣人都對這位網壇正妹增添一份興趣,或許Emma不只能吃下中國、英國的市場,連台灣人都要被她給征服了呢!

    ✔ 誰是英國楊丞琳?為何會一夕爆紅?
    ✔ 為何Emma被看好能夠成超越大坂直美?

    今年可以說是體育界人才輩出的一年,棒球有大谷翔平二刀流挑戰百年紀錄,網球有Emma、Leylah兩位年輕女將接過前輩小威廉斯和辛吉絲的火炬,這些年輕人都用實力在各自的領域中證明,未來是屬於他們的。

    更多精采的影片在這邊喔👇👇
    大谷翔平一人代言超越東京奧運?可比MLB大聯盟的喬丹?
    https://lihi1.com/bq81a

    🔔 Youtube【追劇時間Emmy】:https://reurl.cc/WE23E7
    👍 Facebook【Emmy 追劇時間粉絲團】:https://reurl.cc/4y0aaV
    ❤️ IG【Emmy追劇時間】:https://reurl.cc/Q7v960

    #英國楊丞琳 #大坂直美 #正妹 #運動 #美女 #Emma Raducanu #溫網 #美網 #小威 #費德勒 #納達爾 #英國 #中國 #台灣 #日本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