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如何防止運動傷害?健管師葉宗祐分享「運動前暖身、運動後伸展」正確做法,動得健康又安全
葉宗祐健管師
目前任職101安杏診所健檢師,有五年的健管師資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擁有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健康管理師執照、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 保健營養規劃師執照,曾任職運動力學...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如何防止運動傷害?健管師葉宗祐分享「運動前暖身、運動後伸展」正確做法,動得健康又安全
葉宗祐健管師
目前任職101安杏診所健檢師,有五年的健管師資歷,國立體育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畢業,擁有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健康管理師執照、中華民國健康管理學會 保健營養規劃師執照,曾任職運動力學實驗室實驗及動作分析人員、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工程師、山衛科技生物力學模擬軟體工程師
📍運動前為何需要先暖身?
運動傷害可分成慢性及急性兩大類,若沒有暖身直接運動,很容易會造成急性運動傷害如拉傷、扭傷等。暖身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體溫、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增加肌肉的彈性,叫醒身體從靜態逐漸進入動態,能夠大幅的降低受傷機率。尤其是冬天氣溫低,肌肉及關節較容易僵硬,建議暖身的時間應加長,主要視個人的狀況調整
📍運動前該如何進行暖身?
我們常會聽到運動前要伸展,其實伸展又可分「靜態伸展」及「動態伸展」,「靜態伸展」會建議運動後再做,運動前最好以「動態伸展」為主,例如開合跳、踢臀跑等,幫助提高肌肉溫度,讓心跳加速甚至微微發汗,加大關節活動角度,也能提升待會的運動表現
每一項運動會作用到的肌肉群都不同,暖身得要視運動項目及個人狀況而定,並沒有制式的SOP。常舉例來說,若是一般上班族,下班後可能會去跑步或是上有氧課,這類型的運動基本上只要做下肢的簡單伸展即可。競技類型的運動,建議可以做會使用到肌群的動態伸展動作,如排球可以先站著輕鬆扣球、羽球可以先中速米字步移動。現在很流行的重訓如深蹲,暖身的時候可以零負重做相同的動作,達到肌肉習慣與伸展的效果。至於暖身要花多久時間?其實這也沒有標準答案,因每個人的肌肉啟動時間不同,所要進行的運動項目也不一樣,基本上會建議至少做10分鐘
📍哪些是常見的運動傷害?
1.抽筋
會造成運動抽筋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如電解質不平衡、溫差變化大、身體疲勞、情緒過度緊張等,容易抽筋的部位如小腿後側、大腿前後側、腹部肌群等。當出現抽筋症狀時,應立刻停止運動,試著將肌肉朝反方向慢慢牽引,例如做了向上跳的動作發生抽筋,顛腳的反方向動作就是把腳背往下扳,將過度收縮的肌肉慢慢拉長
2.拉傷
拉傷是抽筋之外最常見的運動傷害,其症狀為疼痛、腫脹、肌肉痙攣,通常是因為熱身不足,肌肉過度延展、柔軟度不夠所造成。當發生急性拉傷時該怎麼辦?葉宗祐健管師表示,輕度拉傷的話休息是此時最好的修復方法,等到比較不痛就可以稍微讓肌肉做輕度的復健。重度拉傷的話,因肌肉組織完全斷裂,則需要透過外科手術處理
3.扭傷
扭傷可分成輕、中、重度,輕度也就是俗稱的「小扭」,外觀不會很明顯、仍可行走,但某些動作會有疼痛感,通常只要休息1~2週 就會慢慢復原。中度會有明顯的紅腫和局部瘀血,部分韌帶有撕裂傷,而且關節會不穩定,當下可以先透過冰敷、抬高和壓迫減緩腫 脹和不舒服感,後續冰敷減少,其他的就建議搭配物理治療和復健了,恢復期大約需要4~8週。最嚴重的程度則是韌帶嚴重裂傷或甚至斷裂,當下有可能聽到「啪」一聲,患者會感到劇烈疼痛且無法 走,當下還是可以先透過冰敷、抬高和壓迫減緩腫脹和不舒服感,但剩下的就要找專業人士處理,復原期間可能需長達一年。最新觀念在處理急性非創傷性受傷,從過去的PRICE修改新的原則POLICE,指的是Protect(保護)、Optimal Loading(適當負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抬高),但舊有的冰敷觀念在非常必要時期還是可以先使用,時間不要過久就好
4.骨折
骨折又可以分成開放性及閉鎖性兩類,開放性會見血、見骨,需要盡快地進行傷口處理及施打抗生素,降低感染發生率,閉鎖性則會有痛感。骨折的治療又可分為保守及開刀治療,保守指的是肩吊帶、石膏、各式支架,幫助固定骨折,開刀則會使用到鋼釘、螺絲甚至人工關節
5.肩關節問題
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當運動量過大、用力不當時,就容易造成盂肱關節或旋轉肌群受傷。許多運動員都容易有這樣的症狀,像是排球、網球、棒球投手。因為經常需要做手臂高舉過頭的動作,就會出現過度使用的傷害。建議可以利用彈力帶進行伸展運動,雙手向前伸直抓住彈力帶兩側,慢慢將雙手往上平舉,再往後伸展,使用彈力帶時,次數可以進,依自身狀況調整,記得千萬不要勉強
📍運動後為何需要做伸展?
前面有提及,運動後建議進行「靜態伸展」,主要會固定某一個動作,將肌肉拉長至活動範圍末端,目的是幫助緊縮的肌肉回復原本的長度,減緩運動後痠痛及傷害,避免練出一塊一塊的肌肉,讓纖細小腿變成蘿蔔腿
📍運動後可以做哪些舒緩?
想要遠離痠痛、運動傷害,運動後建議把握四大原則,第一充足睡眠,最好可以睡足7~8小時,對於肌肉修復才有幫助。第二,泡溫水浴,溫度稍微高於體溫即可,也可以用熱敷的方式。第三伸展,也就是俗稱的拉筋,例如弓箭步、坐姿前彎等,目的是將運動後縮短且僵硬的肌肉拉長,降低受傷的機會,沒有硬性規定需要做幾下、幾組,最重要的動作要放慢,組數可視個人狀況而定。第四按摩,建議洗澡後可以利用滾筒定點的按摩放鬆,或是用筋膜槍輔助,透過高頻率震動緩解痠痛
#凱鈞的專家會客室
運動傷害處理原則police 在 Icu醫生陳志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EACE & LOVE》運動傷害的處理
受傷不冰敷、不吃消炎藥❗️
軟組織受傷處理新原則,從 ICE、RICE、PRICE、POLICE 到PEACE & LOVE
葉峻榳醫師的整理:
https://www.yehclinic.com/peace-love-by-bjsm/
《PEACE & LOVE》運動受傷不冰敷、不吃消炎藥❗️軟組織受傷處理新原則 by 英國運動醫學期刊 🏃
.
關於軟組織受傷的處理,過去從 ICE、RICE、到 PRICE,後來英國運動醫學期刊 (BJSM,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提出 POLICE ; 2019 年 4 月,BJSM 則建議 PEACE & LOVE 原則。
.
📖 翻譯:葉峻榳醫師 (新陳代謝專科, 美國運動醫學會教練培訓師)
👀 校閱:鐘毓婷醫師 (復健專科, 運動醫學專科)
.
https://www.yehclinic.com/peace-love-by-bjsm/
運動傷害處理原則police 在 脫下白袍的物理治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alktalk物理治療 受傷當下怎麼辦?
每個人從小到大,難免都有幾次拉傷或扭傷的經驗
不論你是打球腳踝翻船、搬重物閃到腰,還是日常生活中一不小心拉傷了
你的處理方式是什麼呢?🤔
有人說冰敷給他冰到天荒地老就沒事了
也有人說去給民俗療法喬一下就復原了
當然很多人秉持著佛系療法
不碰、不動、止痛藥來一顆,時間自然會帶走一切🤗
那到底要怎麼做才會是公認比較正確的咧?
要注意的地方又有哪一些?
或許你聽過RICE、PRICE、POLICE等等處理原則
不外乎休息、冰敷、壓迫、抬高...
但現在這些都將成為過去式啦~~
讓我們一起來瞧瞧最新由英國運動醫學期刊所發表
最新的軟組織傷害處理原則《PEACE & LOVE》
不用懷疑,我們隨時都要 #愛與和平
軟組織受傷當然也不意外
1⃣受傷的當下不用慌張,讓和平來引導你應該怎麼做👐
#Protect保護
受傷第一件事當然是要保護受傷的部位,避免二次傷害或是影響後續復原的狀況,剛受傷的一到三天可以輕度活動但不要過度活動。
#Elevate 抬高
將受傷的部位抬高高於心臟,有益組織液的回流,促進循環,避免患處過度腫脹。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抗發炎
我們都知道受傷之後患處會有發炎反應,目的是為了讓身體能運送更多營養物質進來患處來修復,然後帶走代謝廢物來加速癒合,但對你來說只會感到不舒服的紅腫熱痛,這時會有人透過長時間或頻繁冰敷、消炎藥來緩解症狀,但其實是不需要的,逞一時之快只會延遲患處修復的時程。
#Compress 加壓
我們可以透過彈性繃帶或是各種貼布來對患處加壓,這麼做可以幫助控制腫脹,加速患處恢復。
#Educate 衛教
受傷初期因尋求醫療人員建議,或是醫療人員因主動教育患者哪些事情是對受傷的身體有幫助,哪些反而會影響癒合,才不會延誤了恢復的時程。
2⃣當受傷的第一天過後,受傷的軟組織就會需要愛❤️
#Load 承重
受傷初期過後,受傷的軟組織就可以開始承受重量,只要沒有過度疼痛或其他症狀產生,越早開始活動並給予刺激能幫助組織修復、排列、強化。
#Optimism 樂觀
蝦~都受傷了你還叫我要開心面對這一切?沒有錯啦!千萬別忽略了你的大腦與心理因素,了解你受傷的身體,保持正向和樂觀去接受它,也能讓你的身體早點回到正常哦~
#Vascularisation 血管形成
根據研究顯示,受傷後的幾天就應該開始執行一些簡單的有氧運動,在沒有疼痛的狀況下,可以增加受傷地方的血液循環可以有效幫助組織修復,並幫助整個身體更快回到正常狀態。
#Exercise 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幫助患處好得更快,但不同受傷的狀況需要的運動也不一樣,尋求專業醫療人員或教練的建議,才能強化身體,幫助修復的同時避免下一次的受傷!
大家都了解了嗎?Peace & Love💞💞💞
-----------------------------------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抽獎活動哦
https://www.facebook.com/BehindthePT/photos/a.2091256534293642/2229566730462621/?type=3
還沒參加得趕快跟上呀🏃🏃🏃
時間就只到明天而已阿阿阿~~~
另外有參與抽獎的朋友們
別忘了再檢查一下抽獎步驟是否都做對了哦😉
運動傷害處理原則police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扭傷,怎麼辦?吃白飯?還是找警察?〉
一般而言,遇到扭傷的時候,我們會建議一種處理方案:
RICE。
RICE?白飯?白飯不是用來吃的嗎?為什麼可以治療扭傷?其實,所謂的「RICE」,其實是四個英文字的縮寫,分別是Rest、Ice、Compression、 Elevation。
基本上,這套原則,一般用於處理輕微的運動傷害,作為急救之用的,適用於一般傷患,例如身體挫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脫位,甚至骨折。
第一,是休息(Rest)。一般而言,停止運動,立刻休息。休息的目的,主要是減少關節活動,因為在這段時間內,再度過分使用關節,會促進血液循環,會增加血液流向受傷關節,形成腫脹,所以,休息是為了減少疼痛、出血或腫脹,以防傷勢惡化。一定要休息,否則,會延緩復原的療程,從而延長疼痛的時間。
第二,是冰敷(Ice)。 一般而言,各位看倌可以用布包裹著冰塊、冰袋、冰墊,進行冷敷,切記,不可以讓冰塊、冰袋直接接觸皮膚,避免凍傷皮膚,造成皮膚壞死,冰敷的目的,主要是收縮血管,減慢患處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流往患處,從而減低出現腫脹、疼痛、痙攣的風險。不過,冰敷歸冰敷,冰敷的時間不宜太長,一般以30分鐘為限,避免肌肉、關節、神經等細胞、組織因為過冷而誘發凍傷,因此,一般建議,冰敷15分鐘後,移開冰塊、冰袋、冰墊,休息5分鐘後,再進行冰敷。當傷患的感覺變得麻木的時候,便可以移開冰塊、冰袋、冰墊,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三,是加壓(Compression)。 一般而言,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幾吋以下的地方。加壓的目的,主要是透過外力,對血管施加壓力,減少患處的血液循環,減少血液流向患處,不但可以止血,而且可以紓緩患處腫脹惡化。當然,輕輕用彈性繃帶加壓便可,不能包紮得太緊,否則組織會因為血液流量不足,導致壞死,各位看倌可能會問:「那麼,如何知道包紮,是鬆,還是緊呢?」這時候,各位看倌可以觀察患者的手指甲、腳趾甲的顏色,如果開始變得紫色的話,而且陪隨著疼痛、麻痺、刺痛的症狀,這表示包紮得太緊,這時候,各位看倌應該鬆綁,解開彈性繃帶,重新再包紮患處。一般而言,包紮應該維持大約24小時,避免患處出現腫脹。
第四,是抬高(Elevation)。一般而言,抬高患處,略高於患者的心臟水平(所以,當然,患者是躺著的)。抬高的目的,主要是減少出血,減輕腫脹,而抬高患處到高於患者的心臟水平,可以透過地心吸力,抗衡心臟的血壓輸出,減少血液流向患處。值得注意的是,當懷疑出現骨折的時候,應該先固定在夾板後,然後抬高,而且,抬高這步驟,並不適用於所有骨折。
當然,誰也不希望自己會是扭傷的一個。所以,進行運動的時候,還是熱一熱身,做妥預防措施。
但是,如果真的不幸出現扭傷等運動傷害的時候,記住:RICE。
不過,現在,有學者會建議,不要休息,還是開始活動,如果可以的話,盡快求醫,由醫生指導傷患初期的活動動作。所以,口訣上,還是不要吃飯(RICE),乾脆找警察(POLICE)吧!所謂POLICE,便是Protection、Optimal Loading、Ice、Compression、Elevation。
原則上,只要韌帶是第一級傷害(Grade 1)(輕微疼痛、腫脹,關節穩定。--韌帶20-50%斷裂)第二級傷害(Grade 2)(中等程度疼痛、腫脹,關節活動略受影響,走路已經開始出現困難,關節較不穩定。--韌帶50-75%斷裂),一般建議,是不用休息,開始直接開始簡單的活動。
至於,第三級傷害(Grade 3)(嚴重疼痛及腫脹,關節不穩定,無法走路,關節活動受到限制。--韌帶75-90%斷裂)第四級傷害(Grade 4)(中等程度疼痛、腫脹,關節不穩定。--韌帶90-100%斷裂),一般建議,是休息大約10天,10天後,便直接進行復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