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遇見愛建案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遇見愛建案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遇見愛建案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萬的網紅筋肉媽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理財~早點開始!但熟齡理財也不晚,重點是勇氣與信心!】 投資理財需要耳濡目染、並且近朱者赤。 過去我是個零理財投資概念的人,兄弟姐妹也都是;嫁了個老公也不會理財,年輕健康時沒啥差別,開始衰老健康下滑後便體會了苦悶。 上一代沒有良好理財經驗,下一代自然無法耳濡目染;我這輩子第一張保單在20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5的網紅KK 我,走著、走著、走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之前是不用收費的 新竹免費景點 雲夢山丘,但好像是因為人多都沒有好好愛護環境,所以有停園維護一陣子有再於2021年4月重新開放囉! 但也變成有酌收停車費,如果不想要付停車費的話,可以在入園前先找停車位,走路上去。園區有個特別的金字塔可以拍拍美照、泡腳溫泉、可愛迷你農場動物園植物園,還有一條日落步道,...
遇見愛建案 在 筋肉媽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23 18:21:00
【理財~早點開始!但熟齡理財也不晚,重點是勇氣與信心!】 投資理財需要耳濡目染、並且近朱者赤。 過去我是個零理財投資概念的人,兄弟姐妹也都是;嫁了個老公也不會理財,年輕健康時沒啥差別,開始衰老健康下滑後便體會了苦悶。 上一代沒有良好理財經驗,下一代自然無法耳濡目染;我這輩子第一張保單在2019...
遇見愛建案 在 婚禮顧問&主持 貝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31:24
Teddy bear vs Tainan bear 當bear遇見貝兒😊🥰😍 #興富發 #潤隆 #真愛no2 #安平 #台南建案 #家 #購屋 #熱氣球嘉年華 #teddybear #活動主持 #主持人 #貝兒...
遇見愛建案 在 韓雨恩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8 23:52:01
宣傳。聖誕節前將有一場演出,這次的戲劇角色,很巧的是,演的就是以前的自己,一位貪戀美貌、追求名牌、自以為是,完美主義的女生,在臉書總是包裝成華麗的樣子,美圖秀秀、美顏開最大。 我總是戰戰兢兢的跟著世界的世俗眼光而起伏,過去的生活,和名媛貴婦下午茶,比的是行頭,怕高跟鞋輸人,怕包包不稱頭,女人間的嬉...
-
遇見愛建案 在 KK 我,走著、走著、走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17 21:56:07之前是不用收費的 新竹免費景點 雲夢山丘,但好像是因為人多都沒有好好愛護環境,所以有停園維護一陣子有再於2021年4月重新開放囉! 但也變成有酌收停車費,如果不想要付停車費的話,可以在入園前先找停車位,走路上去。園區有個特別的金字塔可以拍拍美照、泡腳溫泉、可愛迷你農場動物園植物園,還有一條日落步道,也別錯過 鳳山斜陽 可以上去走走~順便求支好籤 🎋
-
前往日期:2021年4月3日(星期六) 清明兒童節連續假期
👇詳細圖文:
https://halokkvision.com/hsinchu-yunmenghill/
-
目前僅只有開放假日可參觀,建議前往前,可以看雲夢山丘粉專的最新資訊公告。雲夢山丘 園區內也有建案還在蓋,期待完工後的未來建築園區,肯定更美😍
-
本來還以為只有金字塔造景而已,但其實園區很大~因為有可愛動物區 🦚 對於小朋友們應該也是會覺得有趣,算適合 親子景點 可以來的地方,對於大朋友來說可能會覺得無聊,我自己是喜歡偏好自然步道系列,所以很推薦大家要去走 雲夢山丘 園區內的步道(單程30分鐘)攻頂💚
-
分類搜尋🔍 #kkvision新竹 #kkvisionhiking
-
FB遇見我💙【我,走著、走著、走著,】
https://www.facebook.com/halokkvision/
IG追蹤我❤【halokkvision】
https://www.instagram.com/halokkvision/
遇見愛建案 在 筋肉媽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理財~早點開始!但熟齡理財也不晚,重點是勇氣與信心!】
投資理財需要耳濡目染、並且近朱者赤。
過去我是個零理財投資概念的人,兄弟姐妹也都是;嫁了個老公也不會理財,年輕健康時沒啥差別,開始衰老健康下滑後便體會了苦悶。
上一代沒有良好理財經驗,下一代自然無法耳濡目染;我這輩子第一張保單在2019年初才開始,筋肉老爺保單只比零保單好一點,這件事直到他中風後才體會~保單都沒有更不用說其他理財。
現在的我很愛理財投資,研究股票與基金的同時,每天一起工作的親弟被影響跟我同步開始,這也影響了在美國工作的姊姊,原本在金融公司上班的她沒有任何理財計劃,現在也已經開始存股。
至此以後,理財投資逐漸變成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環,現在還成為了興趣。
2019~2020年間,搞定了自己與兒子的保單、用美金儲蓄險做為未來孩子的教育基金(本來是想當養老金,但後來跟高人聊天後,這一筆用來滾兒子未來教育金更實際),接著就是更多積極的理財投資了。
\
我回想起剛畢業沒多久,在製作電視談話節目;當時業務上接觸了一些建案,第一次興起了「想有自己的房子」的念頭。
幾年間看了兩戶,一個在敦化南路尾六張犁站新大樓,開價一坪40多萬;幾年後另一戶在南京東路巷內,10幾坪小套房開價600萬。
當然都沒有激起內心小火花,光頭款就覺得距離自己好遙遠……這就是心態問題!我選擇的不是從此開始好好存錢,反而是覺得既然這麼遙遠,就一輩子租屋嘛~~然後賺多少花多少。
現在還能在敦化南路尾巴用40萬/坪買房嗎?
現在還能在松京南京商業區買到一坪60萬的新屋嗎?
當然都不可能!都漲到天空去了!要是當時有努力去存錢買房子,現在的人生便會輕鬆很多。
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不可能買房嗎?錯了~其實有機會的!
事實上我從大學二年級就開始自己半工半讀,那時候在補習街當班導師,一週工作六天,一個月薪資一萬多~~要是我從大學就開始懂的要理財投資,那麼20多歲時看到了敦化南路的房子,可能就有辦法買下來。
但是我沒有!
我賺多少花多少!
所以到了38歲那一年,老公中風,我沒有房子、沒有資產配置、存款也沒了因為醫藥費都噴光光、我還得去跟好友調頭寸,才能度過那低潮的時光。
\
前幾週去台中港新市鎮看房子,遇見第二間命定房(以非自住考量的命定房),經過兩週思量與做功課後,決定買入這戶預售屋。
我的弟弟20多歲,私心想,如果能影響他開始想要有買房欲望,一定可以讓他更有賺錢動力、對人生有計劃感、然後老後能更活得輕鬆自在。
所以我帶他去陪我簽約,順便讓建設公司先生再為他介紹一次物件。
我買在台中的房子雖然是新建設公司(聯悅臻,以防大家好奇我買哪),公司有大型好口碑建設公司入股,用材用料都十分用心,公設棒到瞠目結舌,但是一坪管理費60元~~跟我們最愛的文青質感蔦屋書店聯名,十分適合書蟲、宅男女、可以用遠端模式工作的人們~~
在重劃區內,又是基期總價的房子,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很棒的開始。
我買來投資,或者說~~我是買來抗通膨。而且有孩子、未來還想再生,我的目標是靠自己,人生能夠買下三間房!
這半年下來發現自己在股市當中賭性太強了,決定股市分配較多比例在ETF上,其他有賺、開源收入,還是房子存錢比較適合我。
十分看好台中港重劃區,基期那麼低的棋盤格重劃區十分少見了,又是預售,這是我購入第二間的理由。
結果真的激起了弟弟改變人生的決心!
因為喜歡這個物件,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與未來;如果要擠出前面的費用,他可以如何努力或者改變生活、省一點緊一點的擠出一分一毫,然後未來過擁有自己房子的人生!
譬如總價600萬的房子,預售屋銷售,真的會讓人買不起嗎?仔細想想只要平時有存錢習慣、有良好銀行信用、有固定基本收入.....只要牙一咬、苦個幾年,都有機會可以買下自己的房!
爾後不論是抗通膨、或者眼光精準房價上漲賣掉、抑或是拿去出租自己換第二屋....只要牙咬下去,有了第一間房子後,人生就不會那麼困難了。
\
擁有想要置產的心,可以改變人生非常非常多!想法變了、態度就變了;態度變了、人生就轉彎了!
雖然我是39大齡才開始買房子,但是在青埔自住房下定簽約的那一刻起,心境狀態就已經徹頭徹尾的大翻轉!
以前搭計程車不手軟,現在會進量能捷運就捷運;以前買星巴克覺得是小確幸,現在算一算那價格還不如省下來買定期定額ETF。
以前覺得店家少找一元沒關係,現在會分毫不能差因為積少成多啊……(只是舉例)
非常非常久沒有購物慾望了~歐~應該是說,沒有時尚單品的購物慾望,但是金融與房產的購物慾望可是是分旺盛吶!
在簽下第二間房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必須更努力才行了!
但是,內心真的更踏實更滿足了~~
我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
遇見愛建案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頭城歌手 #楊肅浩
據作者所說,是從頭城的奇妙建案中得到的靈感...
--
詞:楊肅浩 / 曲:楊肅浩、羅大惟
火車若過石城 海是啥人的 龜山島替咱寫一張批
交予攑雨傘騎車的少年 沿著長長的田岸 到厝內底
東北風輕輕吹 雨來滴垂 台九線彎彎像一張批
序大巡田水巡甲頭鬃白 定定想少年時 煩惱囡仔愛註冊
囡仔一个一个出社會 靴管穿咧煞驚歹勢
分袂清外地來的 抑是厝邊頭尾
看板寫著有幾坪 欲賣偌濟
田園恬恬毋講話 咱是予伊飼大的序細
稻米豐收頭犁犁 換來頓著印仔的厝契
田園目屎流偌濟 晟養過偌濟人家
等無春天的新穎發芽 紅紅的印色
是伊心肝流的血
真濟農地變更做建地 煞落農舍起了煞無人買
分袂清是伊的 是啥人的
煞夢著彼條變色的蘭陽溪
田園恬恬毋講話 咱是予伊飼大的序細
稻米豐收頭犁犁 換來頓著印仔的厝契
田園目屎流偌濟 晟養過偌濟人家
等無春天的新穎發芽 紅紅的印色
是伊心肝流的血
東北風 溫柔吹過 聽著淺淺的田水咧講一句話
講留袂牢家伙 真正狼狽 將伊拍拚的身軀 提去賣
遇見愛建案 在 出版魯蛇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湯姆大大說出了我內心的想法。
前幾天去逛了一下和平青鳥,其實我覺得這樣的建案展示間並沒有不好,原本很想說:這是個100分的行銷,只是以「書店」二字來說,我不覺得它是個及格的書店;但我今天覺得,這句話其實可以反過來說,它或許是個不及格的書店,卻是個100分的行銷。
這兩句話,就看想先說哪一句話而已,哪句話擺後面就影響了整篇文章的處理結構。但其實我想談的比重是差不多的,這兩件事情沒有好或壞,它就是一體的兩面。
前陣子(上個月)因為經歷幾場活動的關係,特別有機會跟書店從業者接觸,也啟發我對「書店」這個空間有不一樣的想法。當書店變成一種商業授權的機制,可以成為建案宣傳行銷的一部份、同時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Why Not?書店展現了它身為一種空間的價值,這是超乎以往的模式啊各位,這是早期傳統的書店所做不到的事情,但現在它可以是一種價值的呈現了,即便它只能存活短短6個月,就算是讓一般民眾為了打卡、探奇的心態而來,有何不可?有些人以前可能甚至不太逛書店的,你建立了一個讓他們願意走進來的機會,它確實就是創造了一個可能性。
只是,當天我逛完整棟書店後,產生另一面的想法是:
1. 一般書店內的陳列,都會有基本數量、平台展售,和平青鳥現場的書,以單一品項來說皆僅有一本,某種程度上比較像是圖書館,反而不像是書店。很顯然這裡的書是為了展示而存在,並非為了銷售。(我想這部份大家都知道)
2. 這導致的狀況會是——由於讀者大部份只翻讀、不購買,此種快閃店的型式,是否會造成大量退書?這對出版社的影響較小(因為單一品項只進一本,所以就算毀損,影響也不大,當做行銷展售成本是非常便宜),反而是中間涉及經銷的單位是否會有影響?倘若是依照一般寄售型式,今天只有一家快閃店可能還好,以後不小心有更多快閃店出來,大量購書後又大量退書(而且一定有部份書毀損),經銷商可能都會擔心以後到底還要不要合作了;如果接受買斷/部份型式,應該是比較有利於後續合作下去的機會(吧)。
3. 再者是選書。上次去參加複雜生活節,有幸聽到新手書店鄭大哥談書店怎麼選書。他說到不管是獨立書店、還是連鎖書店,最基本的事情其實還是在於選書,也就是你有沒有辦法為平常會來這家書店的人,提供他們會需要、也會喜歡的類型。我以前雖然隱約知道這個道理,不過當天被點醒以後才又再次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有些書店主打商業書、有些書店就是人文社科、有些書店專攻文學甚至詩集類型......簡單來說,每間書店在這個年代也都是要經營自己的「社群」。那麼,快閃書店能經營/帶動怎麼樣的社群?這些社群即便在快閃書店A結束後,能帶動到快閃書店B嗎?而這些快閃書店與在地的社區、居民的關連性深嗎?這些都還不涉及閱讀風氣啊購買啊,單純勾起連結性就好,快閃店能串起這樣的社群嗎?
但上述這些以目前情況來說,或許都是多慮了,目前可能可以確定書店搭配建商的展售中心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只是得利者目前暫時未必有辦法擴及產業整體),而未來能產生什麼樣的變革,或許就再期待看看了。
#對很多事情我常常也沒什麼答案
#謹此為記
一間書店的可能性
今日李志銘兄在鳴人堂發了篇書店觀察〈書店,作為「炒作房地產」的新寵?〉,我很喜歡這篇文章,無論是其批判的力度或論述的主軸,僅對於牽涉具體人物的部分 與大辣程度的標題有所保留。閱讀之後,我在臉書上也給出三個問題,這是轉貼這篇文章之前,我自己的功課:
一、從書業角度看,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整體。快閃型書店(於經銷與金流模式會是更大挑戰)是否可能做到有益於整體。二、一家書店的外部價值如何被彰顯。若只能透過地產機制被彰顯、乃至變現,那無可避免會成為景觀統治的一環。更進一步談,我們是否可能奪回這定價(定義一間書店的價值)的權力。三、更老的問題是,參與上述地產機制的知識菁英,是否就失去能動性。這問題的對象不只是志銘兄所針砭的,還包括最菁英、參與這機制最久的台灣建築師們。
從拙作《文學理論倒讀》乃至於日後關於書業的一系列文字,不難找到我與城鄉所出身的志銘兄共鳴所在。以我自己的文字來敘說,建築業者主導的營建模式改造臺灣住宅形式半世紀。資本最大限度榨取勞動生產剩餘,而我們即便苦熬一生,也買不了其中一處粗糙滲漏但有著金碧輝煌名號的居所。那每一個現代性的當下,我們先是遺忘了自己的空間,而後炒房資本與政治權力合作下的都市規畫,則毀滅了每一處地方。今日,在與書業有關的地景思考中,泡沫般堆疊的地租成本,直接扼殺了街角書店(或說一樓書店)的可能;而無論是社會整體再投資的停滯(資金集中於所謂的資產股上)或是人民的困窮與幾無閒暇,都使文化相關產業成為得勒緊褲帶、燃燒理想的現實。
我不會走進作為建案樣品屋的和平青鳥,就跟我不會買房、無法定居、這輩子跟有室內設計的生活空間絕緣一樣簡單。青鳥的建築師選書人們,應該也不會選到我的書。但以下的我,還是要給出幾點不同的思考,甚至說是為青鳥的存在辯護了。
一、書業本位的思考:
志銘兄所指的美學型書店/地產式書店是否有益於書業整體?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書被展陳、只要書被銷售,它都有益於書業,而它也會直接反映在總出貨數字上,成為友善書業合作社足以運營、不可缺的百分之一。再怎麼不濟,它都不會是那種把書當裝飾壁紙的無內容貧乏場所,而所有跟書有關的事,也正一場一場在裡頭發生,甚至爆滿。
之前我擔心的,較是書店的時效問題,如果已知六個月即撤店,那麼期初進貨的百萬圖書,很可能就會有相當大的比例期末被退回,而屆時我們這對獨立書店友善的圖書供給方式、使任何一家城鄉書店可以成立的友善供給方式,倒過來可能會變成合作社整體物流作業上的龐大赤字。我不知道友善書業或與和平青鳥直往的出版社,在供應上有沒有採取怎麼樣的特別措施(比如部分買斷或由短期書店負擔因此增加的管銷成本),但從目前的銷售狀況來看,無論有沒有採取其他風險分攤措施(我信任合作社伙伴會思考得比我周詳),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這間短暫的書店正以相當大的能量推動新書流動,簡言之,賣掉很多的書。
二、關於書店的外部價值:
對書業有利,仍不足以構成對這家短期書店的堅實辯護。
一路走來我們相信的,書店之於台灣的存在,有著無法估量的外部價值;相對於那些不斷將成本外部化的大資本大企業而言,這是我們想守護書店存在的最重要理由。我的第二個思考點是,志銘文中提到的建商們,其實是看見這書店的外部價值的。只是在企業經營的路徑上,它們所見所為仍會是為這地產的泡沫堆疊服務,最終仍會複製那豪宅的高牆與牢不可破的房地產階級社會。
一個類似圖書定價制之於出版端的思考,針對這資本的路徑,書店能否提出解方,讓自己成為自身的定價權力者,走出不同的發展道路。
過去幾年的范特喜微創文化是我一直關注的。他們是一群建築人,廣義來說也是建商,但他們的操作方式遠為不同。范特喜先以資金介入一處老社區,保存街區的完整,然後主動尋找或以較低租金吸引特色商店群的進駐,乃至於扶持一家很珍貴的鐵皮屋書店。傳統的營建資本當然也想介入,周邊的房價都不知道炒過幾輪了,但我總是這麼解讀此刻台中向上市仔(這是我高中蹺課在此鬼混時對它的稱呼)一隅的地景,是范特喜乃至於新手書店的存在,保護一個老社區不被營建資本購入、圈養、推平。
而在我現在每天鬼混的台北赤峰街一帶,也有些有趣的發展,書店以及特色商店群的存在,活絡了一處已沒落的舊日汽修聚落,其中也有建商資本的作用在,只是這些不同的力量有的是持有、維繫這片日治晚期建築的連棟街屋,但也有的是想使其縉紳化、地產化,未來如何此刻猶未可知。如果你也看見此間浮光書店的價值,同時,其他房東們也看到了,只是我們的量尺不同,一邊是租金、一邊只想有個地方閱讀與書寫。另一個我今年驚訝的例子是苑裡掀冊店,書店空間繼承舊日工廠,書店裡的人物本身就是在地社會運動的凝聚核,而更多在地本來就存在的文化群體、環境群體因為這凝聚核而更加茁壯,她們打造了那我本來想像不到的海線小鎮景觀,包括返鄉青年在那街角開的豆花店。(本來還有個很棒的書店惦惦是我一定會舉例的,警察眷舍保存與社區長照跟書店同時發生,但它已經消失了。)
我們守護書店,因為裡面的每一家書店都可能長出完全不同的樣子,即便是一家建商開設的書店,也都有這可能性存在。今日的我們或許或會對吳董事長要將誠品打造成連鎖的獨立書店不以為然,但無人會否認,舊日誠建與吳清友先生對於台灣出版的貢獻。(我尺度很寬的,大福先生也是我認為的有貢獻之人,雖然在定價制的推動上他跟我在不同的立場上,而且我愈發覺得他開著書店是為了說話與撩妹。)
我不知道和平青鳥的建案是什麼名字,日後會變成怎樣的建築,基地被抹平前曾有怎樣的紋理,但只要是一家書店,就有一個烏托邦的可能,那怕是最微弱的可能。它的意義還在發展中,最後可能很符合「炒作房地產的新寵」這一指稱,可是只要有閱讀的發生,只要有任何一位讀者在此遇見比如《反造城市》、《權力地景》或《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這樣的書,它就不會是上述大辣標題所能完全定義的。
三、關於知識菁英的角色:
志銘兄有一段針貶的對象是,「參與響應、共同為這場品牌背書的一眾代言人」。但無論是名人效應、媒體宣傳乃至於展陳設計(文中批判為已成審美疲勞的展陳),這其實一直是出版與書業的重要技術。我這麼想像,當代的書店或出版先是一種氛圍(也是一種泡泡),走進之後才是光,翻開之後才可能抵達家園。代言本身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參與者是否意識到背後的資本結構與地產機制,他如何反身自處。
志銘兄所指的蔦屋書店、文心藝所、和平青鳥,是與建商不同程度的合作案例,但這程度之別也同樣可以讓我們來衡量,其他文化場域裡的營建資本關連。我指的是,林榮三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們,或者忠泰美術館展陳的藝術,它們是否也適用同樣的標準來批判呢。這麼討論不是要拉更多文化標的或文化人下水,而是提醒,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應是他的作品、他的行為、他的影響,而不是只有他與資本的距離。有年跟移民工運動走得較近,總想著這家房仲公司或那家電子大廠的環境與人權記錄,真的沒問題嗎?好險找資金的事都是張正負責,其他難事有其他伙伴負責,我只要負責亂想與傲嬌就行了。(多傲嬌呢,比如說成事第二日立刻發文退出和碩群組。)而說到底,在「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歸人民共享之」這條憲法空文被真正實現之前,如果有家建商願意在城鄉地帶投資一家書店,或有一位名人能連結到營建資本投資於書業整體,我都會是支持的。
早期職業之故,我關注的(或者說又愛又恨的~)的知識菁英是另外一群,他們是在這建商營建環境中最頂尖的一批建築人們。愛的是在如此大環境中他們猶有創造性的突破,或者在教學領域上建樹無數,恨的是絕大多數的他們,都無法拒絕這資本結構與地產制度,他們所教育出來的,仍然得一批批成為建商美學的圖章。二零一三年那本書裡有一段是寫給他們的:
❝再說一次,建築已死,是資本決定了地景。當建築人對平價或銀髮住宅等議題已失去了聲音,當農地開發可以被包裝成國際競圖的學界盛事,當大師作品在街道裡再現出階級區隔的高牆,我們這都市裡豪宅的貧乏,我們這郊野間農舍的虛假,我們無動於衷的沉默,就會是臺灣建築的實相所在。這是我認為建築人該揭露的真實,這就是我們該以美學來否定的體制。❞
很長一段時間,建築師是台灣最具有文化資本的群體,許多的著作出版也值得追逐,文心藝所的選書人中,就有許多我熟悉的建築人物。看到他們,我一方面不免會想笑,你們還真是喜歡評圖這位子啊,連書也要像擺模型一樣菁英評選一番;但另一方面,我其實更願意正面期待他們,如同期待每一家書店的可能性。下來玩吧,不要只居於資本圍塑的光鮮廟堂,歡迎你們的參與,到每一個社區每一處在地,你們可以設計的、可以營造的、可以調度資金來實現的,是人與書的空間、是有機的建築、是地方的再創造、是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連結。可以的。
不要是建商的書店,也不要只是建築的書店,就來建築書店,就來建築一間書店,實踐所有的可能吧。
#我不是在浮光工作而是在浮光裡工作
#這篇開權限吧,湯姆致書業的伙伴
#感謝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的每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