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猛然睜開眼,一室潔白。
-
打量了四周,她全身被固定在病床上,掛著點滴和許多醫療儀器,動彈不得。
-
她記得她逃出去了,為什麼又回到這個地方?
-
不對,這裡是什麼地方?她是誰?為何要逃?
-
她只記得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但她忘了,想不起來。
-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穿著白襯衫的男人走了進來,見...
(上)
猛然睜開眼,一室潔白。
-
打量了四周,她全身被固定在病床上,掛著點滴和許多醫療儀器,動彈不得。
-
她記得她逃出去了,為什麼又回到這個地方?
-
不對,這裡是什麼地方?她是誰?為何要逃?
-
她只記得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但她忘了,想不起來。
-
不知過了多久,一個穿著白襯衫的男人走了進來,見她醒了,原本繃著的臉放鬆不少,溫柔地檢查她身上的醫療儀器。
-
「醒了,便不要再逃了,他們人多,受傷的只會是你。」他替她解開身上的固定帶,拉了張椅子坐在她身旁。
-
腦海裡閃過許多零碎畫面,她拚了命的跑著,想翻過那道阻隔一切的高牆,但身後有許多人追趕著,她覺得自己的身體被什麼刺破,接著便不省人事。
-
「為什麼?為什麼不肯放過我?殺了我也好,我都逃了,為什麼不開槍?」她恢復了大半記憶,聲音孱弱。
-
「小晨,你明知不可能。」見她想起昨晚發生的事,他的眉頭不禁微皺。
-
「為什麼不殺我?我都已經這樣了啊……」淚水不受控制的落下,她低著頭,一遍一遍的問著為什麼。
-
他坐到床畔,小心翼翼的將她擁進懷裡。
-
他很清楚她是他的病人,他也知道自己逾越了,可面對她,所有的規矩都顯得縹緲虛無。
-
接到上級的命令,負責醫治一個重要病患,可當她被送進來的時候,只是慘白著一張小臉,那些護士粗魯得對待她,她也不求饒,問什麼,都只是搖頭。
-
後來他發現一切緣由,對她更加心疼。
-
一個年華正好的女孩,被一個變態捉住,囚禁在他的公寓裡,對她百般虐待,女孩不堪折磨,患了解離性身份疾患,也就是俗稱的多重人格障礙。
-
在她的身體裡,多了一個殘暴的人格,她殺了那個變態,殘忍的分屍。可那變態正好是某高官的兒子,在當局有意的操控下,便成了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闖入高官之子的家裡,殘忍的殺害並分屍,至於她被囚禁虐待一年多的事,隻字未提。
-
最後她被送進精神病院,不是瘋一輩子,便是治好了送回監獄服刑。
沒有人替她申冤,沒有人知道她受了多少苦。
-
這輩子,她再也沒有出去的可能。
-
「有我在,沒事的,沒事的。」他順著她的背,輕聲安撫著。
-
聽見他的話,顫抖得更加厲害,那些可怕的回憶再次湧進腦海,她幾乎快要窒息。
不管過了多久,那痛苦早已根深蒂固,只要一想起,身體便覺火辣辣的疼。
-
「不要對我好,求求你殺了我,不要讓我痛苦……」她攀著他的手臂,連哀求都沒什麼力氣。
-
「我不會殺你,永遠不會。」他將她抱得更緊了些。「因為知道你的痛苦,更不願將你推向深淵,死了並不會一了百了,只會讓那些壞人更加得意。」
-
「如果有一天,另一個我又殺了人該怎麼辦?」她的淚濕了他的襯衫。
-
「那我就殺了那個高官,陪你坐牢。」他擦去她的淚,笑意依舊溫柔。
-
他不知道,這是她聽過,最美的情話。
-
-
📷 @taokiway -
Edit @felisa_yc -
#備忘錄小故事 -
-
-
.
.
.
.
.
.
.
.
.
.
.
.
#portrait #moodygrams #portraits_ig #portraitphotography #portrait_perfection #portraitstyles_gf #snowisblack #portraitphotographer #portraits_universe #portrait_shots #bleachmyfilm #portraitmood #featurepalette #ftmedd #rsa_portraits #makeportraits #makeportrait #top_portraits #tangledinfilm #life_portraits #portrait_star #quietthechaos #2instagoodportraitlove #way2ill #agameoftones #artofvisuals
逾越規矩 在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紐約時報中文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吶,」他說,「這太可怕了。我要下台了。完蛋。」當特別檢察官穆勒的調查開啓時,川普癱坐在椅子上如此嘆道。
兩年後,調查結束,報告並沒有對川普提出任何指控,穆勒的報告描繪了一幅不堪的畫面:白宮被一個拼命阻撓調查的總統所控制,結果卻受制於那些同樣拼命阻撓其命令的助理們。
川普曾多次威脅要解雇那些不聽話的手下,而他們也多次以辭職來威脅,不願逾越規矩和法律的界限。
逾越規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許多父母常為正值青春期的兒女傷透腦筋,龔瑞璋幾乎不曾感覺過孩子叛逆。他說,平日尊重孩子,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多給他們機會,會發現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父母也會同樣地回報,「身教勝於言教,孩子都在看你怎麼做」。》
坦白說,「尊重」是青少年最需要父母給予的態度。以我來說,不管孩子年紀多小,我都學習予以「尊重」,讓孩子的話有力量。一個人講的話被認真聽,被認真對待,他的情緒最穩定。遇到大家意見不同的時候,我們誠懇說明我們的困難,所以大家相處要有一個明確的遊戲規則,然後大家都照遊戲規則走,包括父母。越早養成理性討論的習慣,平常沒事多聊天,就越減少衝突的發生。
我換個方式說,上一代的親子關係,大部分以聽從長輩的話為主,視兒女為自己的財產。所以,教養常看父母的心情,遊戲規則,常是依大人的方便而隨時變化。
在兩代間的教養轉換,如果轉換不過來,就容易有親子衝突。尤其當孩子質疑父母有些不良好的行為,但父母用各種方式辯解掩飾,卻同時間要求孩子自己都做不到的事,其實孩子們都看在眼裡,只是有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而已。
孩子們常用最直觀的方式,對我提出問題。我重視這些問題,誠懇回答,改善能改善的部分,於是,我跟孩子們相處的都還算愉快,常有講不完的話。因為他知道,他講話,有用、有人聽。
----------------------------------------------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專訪】
育有三名子女的正修科技大學校長龔瑞璋,不論教養自己的孩子,還是辦教育,「尊重」兩字,是他一貫的中心思想。他認為孩子只有充分被尊重、適性發展,為人處世自然不逾越規矩;而親子間維持良好互動,孩子無從叛逆,當父母的更樂得輕鬆。
龔瑞璋30年前放棄國外優渥待遇回國任教,在正修科大未改制前,從講師、教授,一路當到校長。他與妻子育有兩女一男,孩子成長的歲月與他投入學術界的時間相當,大女兒、小兒子目前攻讀博士,二女兒剛取得音樂碩士學位。
二女一男 未繼承「路線」
龔瑞璋三名兒女各朝興趣發展,沒人承繼他的「路線」,他說,他與太太都學數學,但孩子卻學管理、學音樂!他曾建議喜愛歷史、地理的小兒子選讀自然組,這樣未來可跨文組,涉獵更寬廣,但兒子卻堅持念文科,當時他二話不說,選擇尊重,告訴兒子「好,你就照你想做的這樣做」。
後來他發現,兒子念了喜歡的科目,不必像別人忙於補習,書讀得很快樂,成績更是名列前茅,之後去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史、地的實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扮演GPS 給孩子方向
和天下父母一樣,龔瑞璋也希望兒女成龍、成鳳,不過他認為,讓孩子適性發展更重要。正因為「尊重」,兒女不會因為他在社會上是具威望的老師或校長而有所疏離,反而打成一片,溝通無礙。「生活上我會扮演GPS,給建議、告訴他們方向,孩子覺得可行,就接受,有意見,也勇於提出來討論」。
很少人知道,龔瑞璋與兒女間的好感情,其實是「演」出來的。
他笑說,自己小時候超愛與哥哥尬布袋戲。後來孩子出世後,他玩興一起,拿起布娃娃等玩具當道具,就演給孩子看,不論忠孝節義、濟弱扶傾的故事或生活上的任何素材,都能來上一段,孩子看得津津有味,無形中也寓教於樂,「說不定將來他們也會像我一樣,演給小孩看」。
許多父母常為正值青春期的兒女傷透腦筋,龔瑞璋幾乎不曾感覺過孩子叛逆。他說,平日尊重孩子,站在他們的立場設想、多給他們機會,會發現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對父母也會同樣地回報,「身教勝於言教,孩子都在看你怎麼做」。
【2013/08/11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LIFE/X1/8088340.shtml#ixzz2bkjeHz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