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週日復健科台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週日復健科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週日復健科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週日復健科台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669的網紅運動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Physiotherapist Victor Tsai,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後2個名額,早鳥倒數10天 偷偷說~今天開會老師還說會有進階認證課唷! 2021第一堂課,就從孕產課程開始吧🤰 #Well課程推薦 物理治療師在孕產期能扮演什麼角色?體適能教練又應依循什麼準則才能安全又有效的設計運動? 近年逐漸興起的運動風潮,連醫師都大力推廣運動的好處,動就對了! 但要怎...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賓: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復健部部主任 武俊傑醫師 主題:膝關節如何強化復健 膝關節到底要如何保養?年紀大了一定會退化嗎?護膝戴久了聽說肌肉會萎縮?葡萄糖胺液到底有沒有效?越痛還是越要動嗎?到底哪些復健動作可以強化膝蓋?讓武俊傑醫師告訴你!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

  • 週日復健科台北 在 運動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Physiotherapist Victor Ts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6 18:48:02
    有 8 人按讚

    最後2個名額,早鳥倒數10天

    偷偷說~今天開會老師還說會有進階認證課唷!

    2021第一堂課,就從孕產課程開始吧🤰

    #Well課程推薦

    物理治療師在孕產期能扮演什麼角色?體適能教練又應依循什麼準則才能安全又有效的設計運動?
    近年逐漸興起的運動風潮,連醫師都大力推廣運動的好處,動就對了!
    但要怎麼動才是對的?運動、孕動!孕產期的骨盆腔痠痛、肌肉失衡,治療師要怎麼評估?要怎麼給予治療方針?
    動作失能、肌力流失,教練可以怎麼指導,才不會教出問題?

    本次課程邀請尼西健康小學堂的講師|白凱瑩 物理治療師主講,白白老師不僅是FMS、EBFA的官方講師,在孕婦指導這塊也是長期分享授課,擁有多項資歷和經驗的白白老師,將在2021/01/31週日上午,與大家分享治療方針與訓練原則!
    ~歡迎私訊詢問或加Line報名~



    【課程時間與地點】
    日期:2021年01月31日(星期日)
    時間:09:00-12:00
    地點:
    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地點暫定,視人數調整)
    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67巷10號一樓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GQ8ELakwFNewC5vU8

    【課程學習目標】
    1.孕期功能性訓練
    2.產後矯正恢復

    【課程大綱】
    1.妊娠各時期孕婦身體變化
    2.針對懷孕過程妊娠一期、二期、三期的運動設計
    3.孕媽媽孕期不適緩解方案及個案討論

    【講師介紹】
    *講師:
    白凱瑩 物理治療師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畢
    *經歷:
    寧志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產前產後功能性訓練與矯正恢復課程開發項目管理負責人
    一兆⾱德健身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教練部培訓官
    尼⻄健康企業有限公司自營-負責人暨⾃費物理治療師
    適群復健科診所物理治療師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物理治療師
    *相關證照:
    精選功能動作評估 SFMA level I & II 國際認證
    功能性動作篩檢 FMS level I & II 國際認證暨授證講師
    神經動能療法 NKT level I ~ III 國際認證
    內臟按摩 VM level I & II 國際認證
    脊椎鬆動術Spine manipulation level I & II 國際認證
    赤足訓練 EBFA level I, II & MI 國際認證以及授證講師
    動態神經穩定術 DNS level I 國際認證
    RAD mobility level 1國際認證暨授證講師
    國際認證Rocktape洛克運動貼布授證講師

    【課程費用】
    訂價:3000/人
    早鳥價:2800/人(限1月15日前報名匯款)
    兩人以上團報:2600/人(兩位資料請分開填寫並於資訊欄填寫團報者姓名)
    *報名截止日:2021年1月25日

    【匯款資訊】
    §請用ATM轉帳至
    銀行:(812)台新國際商業銀行 0779延平分行
    戶名:捷威國際健康有限公司
    匯款帳號:2077-01-0000520-4
    §刷卡服務(需另加3%手續費)
    https://core.spgateway.com/EPG/justwellcorp/LGqLTm
    §電子支付(需另加3%手續費)
    請掃以下QRcode
    ※若需開立三聯發票則需額外加上5%並請事先告知公司抬頭與統一編號
    ※付款與填寫報名表之後請務必加入本單位的LINE並告知姓名(ID : justwellpt ),我們將會為您確認與提供日後資訊。

    【取消課程】
    課程開始前7日不退費。

  • 週日復健科台北 在 Shelly x Flying Runn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2-11 17:47:26
    有 684 人按讚


    身為一個以馬拉松為人生志向的太太,我想除了自己本身也是重度嗜跑者外,應該很難有另一半能夠理解先生總是用盡工作之餘的時間在訓練。

    自從今年三月登記結婚後,因為有了家庭計畫,先生擔心以後如果有了小孩,練習時間一定不能如現在兩人世界這般充裕,於是一直迫切希望今年的這場台北馬拉松能夠突破三小時大關,給自己一個交代,整個訓練週期的開始,也正是我們開始忙碌於婚禮大小事的時候,雖然主要都是我在張羅,但老公也擔任了非常重要的司機角色。

    賽前五天,先生因為腿部疲勞去看了復健科,醫生追溯之前的受傷狀況發覺不對,所以照了X光,意外診斷出腰椎滑脫及骨裂的病症,一下子他的心情盪到谷底,也不曉得能否如願完成週末的目標賽事,在各方勸說建議之下,趕在週五早上至新光醫院骨科做進一步檢查,好在醫生診斷還不至於太嚴重,只是這輩子注定要跟這個傷和平共存,並提醒著往後都要維持運動習慣,尤其是核心肌群的強化,肌肉夠紮實才能穩固脊椎不再異位,當然也不能變胖,否則便是增加滑脫的風險,其實換個角度想,能督促自己維持良好體態也是件好事,聽完醫師的一席話後,先生至少能在賽前放下心中大石,準備迎接週日的2018期末考。

    全馬組6:30起跑,我在老公預定3小時完賽時間前便站在終點等候,9:30時看著和先生一起共跑的伙伴回來了,身旁卻不見老公身影,緊張的問候他的下落,朋友說老公爆掉了,大概五分鐘內會回來的,這時風雨越來越大,我卡了個位高站在圍欄上等待,然後遠遠看著老公一臉狼狽,因為抽筋以致身體有些扭曲的奔向終點,我大喊著他的名字,然後隔著圍欄獻上老婆愛的親吻,穿越了重重人牆障礙,老公又再次哭倒在我懷裡,我明白他與獨角獸擦肩的失落,但是大破PB真的已經很棒很棒了,我這麼鼓勵著他。

    比賽完的當晚,我們夫妻倆躺在床上,已經累到快昏睡過去的他對我說:「老婆,謝謝妳籌辦婚禮讓我能好好練跑,辛苦了,我愛妳。」然後他好似瞬間釋放了所有壓力,安穩的呼呼睡下。

    「你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這是我們夫妻倆的共同默契,前進波馬的夢從未止步,無論需要經歷多少傷痛波折和歲月的洗煉,我們都還是會繼續堅持,直到圓夢站在終點吶喊的那天,這一路上,有你也會有我,我想等到那時候,應該也會有個小拖油瓶了(笑。

    #shellyandryan
    #runningcouple
    #loveiseverything
    #marriage

  • 週日復健科台北 在 蝦嫂 Stephan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1-06 12:21:22
    有 65 人按讚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有時我會很好奇,為什麼台灣跑者對於練間歇有這麼強的執念?

    提升 5000 公尺速度? 練間歇。
    提升十公里路跑成績? 練間歇。
    目標全馬破四? 還是練間歇。

    我還記得去年回了台灣一趟,趁著空檔在平日晚上走訪了幾個校園。第一個去的是中興大學的田徑場,當時操場上有一群很快的人,正在操著 200 公尺間歇 20 趟,每趟配速大概是 33-35 秒。隔天去了逢甲大學操場,場上在跑 400 公尺間歇,大約是 80 秒。再隔兩天到了台北的師大操場...你猜的沒錯,還是在跑間歇。

    當然我知道這三天遇到的並不是同一組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他們練習的片面。但其中一天我自己下去跟他們跑了幾趟,才發現這群人真的是咬了牙在幹。

    舉例來說,400 公尺跑到 80 秒,以我的理解已經是全馬 245 左右的課表了,即使是我來跑也一點都不輕鬆。然而同跑的五六個人之中,可能只有一兩個是全馬 Sub3 水平,其他人每跑一趟都是拼命,最後可能到課表的一半就扛不住,要嘛降速、不然就直接跳車。

    我們都知道 200 或 400 公尺這類型的短間歇,目的是提高最大攝氧 (VO2Max). 最大攝氧量指的是在激烈運動時,細胞所能消耗的最高氧氣量。一個人擁有更高的 VO2Max, 就被視為可以更有效率地使用氧氣,因此也常常被當成一個人心肺強度的指標。

    但同時也請記得一件事,最大攝氧並不是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所需要關注的唯一。其他包含乳酸門檻 (Lactate Threshold) 、跑步經濟性 (Running Economy) ,甚至是你的軀幹及雙腿的肌肉力量強度等等,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意即你即使短距離跑得再快,跑不完全程也是白搭。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等等,跑個步而已,怎麼這麼複雜?不過實際上,市面上常見的週期化訓練課表,舉凡 Hudson, Hansons, Daniels, Hal Higdon 都包含了這些項目的訓練內容。只要好好訓練、不要偏廢,最終你就可以獲得一個全面性、適合進行全馬比賽的身體。

    至於更深入的強弱項分析及專項訓練,等時間到了 (意謂,你成績提升不上去了...) 你自然會去學,或者請教教練。

    ---

    今天會這麼有感而發寫這篇文章,其實是因為有一位跑友私訊問我,他先前完成過一場全馬 (關門前跑完)、另外一場 DNF. 下半年開始訓練卻傷停三個月,目前重新開始跟全馬 Sub4 的課表,可是沒辦法達到每週的里程要求。例如目標 40 公里、他只能跑 30,要怎麼樣才能慢慢增加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我第一句話就是讓他別跟課表了。他有點不是滋味,問說:「那能不能改成一個月做一次速度訓練?」

    Q&A 的第一題我就直接寫了:至少有每週 26 英里 (42 公里) 的平均里程再嘗試,這個沒得商量。原因先前也說過,如果你沒有辦法在一週內,行有餘力地累積一個全馬的距離,那練課表風險就很高。

    這代表你無論是心肺能力或者肌肉,都還不足以支撐你跑 42 公里這麼長的距離。而在肌耐力欠缺的前提下,不去提升這些基本能力和跑步經濟性,卻有樣學樣跑 400 間歇,作用非常小(*註)。

    更白話一點,就是如果你比賽連 42 公里都跑不完,那 400 公尺跑很快可以幹嘛?

    (*註: 其實對於姿勢的矯正、以及讓身體及中樞神經習慣「輕快跑」還是有點益處,不過這不該是這階段的訓練主軸。)

    你要專注的,就是腳踏實地的提升自己的基本能力。很多課表包含 Hansons 都有給只求完賽者 (Just-to-finish) 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毫無經驗,那應該由這種開始,尤其在這種情況下,初學者 (Beginner) 的課表對你都算要求太高。

    以下是 Hansons Marathon Method Just-to-finish 的課表範例,詳細說明請自行買書。

    初期
    週一:5 公里
    週二:7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7 公里
    週五:7 公里
    週六:7 公里
    週日:10 公里

    後期
    週一:8 公里
    週二:8 公里
    週三:休息
    週四:8 公里
    週五:10 公里
    週六:8 公里
    週日:24 公里

    你可以看到並沒有什麼速度訓練內容,因為你不需要;也沒有特別配速要求,只要你能達到這個距離就可以了。比賽你大概不會跑得很快,但至少能確保你能平平安安上起跑線、健健康康回家。

    有人會問:「那我每週跑不到 42 公里,是不是就不要跑全馬了?」...其實我內心的小惡魔正在瘋狂點頭,不過你會這麼問,大概就還是想跑。

    我的建議是:做好跑走結合的打算(例如跑 10 分鐘、走 2 分鐘)、確實依照策略補給,盡量延遲撞牆期的出現。真的不行,也千萬不要過度勉強自己。

    那你大概可以 Survive (活過) 一場全馬,即使過程會充滿了咒罵。賽後,運氣好的會痠痛一兩個禮拜、不好的可能要跑復健科。不過,這都是個人選擇,你決定好了就好。

    ---

    這篇文的對象其實涵蓋了不同程度的跑者,這是就我所觀察,普存於台灣市民跑者訓練的現象。(專業跑者我不清楚,也不敢說)我完全能夠理解短間歇練起來真的非常有成就感,而且也是提升最大攝氧最有效率的方式之一。但是在你搞清楚自己真正的敵人是誰以前,小心不要把力氣用錯了方向。當你手邊就有電蚊拍,那就不要拿來福槍去打蚊子。

    全馬訓練的目標終究是好好跑個全馬,不是成為短距離間歇王,不是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