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認真聽】 爆頭就對了 !| 從《#屍戰朝鮮:雅信傳》到《#惡靈古堡》|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後人類未來 // 李長潔 👾 . 看完《李屍朝鮮:#雅信傳》只有一個想法—「欸為什麼沒有可以按下一集的地方!」。真的很喜歡《#李屍朝鮮》,自從2019年看了第一季,那種「公路電影」般的一路跋涉,加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盧覓雪玻璃朱 #盧覓雪 #玻璃朱 #視點31 #視點31足本 #奧花雲費 #網絡欺凌 #收視率 #廣告商 #彈鐘 #是日娛樂八卦新聞 #FBI微表情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香港電台 #RTHK #Viutv #193 #TVB #Mirror #Error #姜濤 #調教你m...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03 11:36:52
《#洗鈔事務所》索德柏的詳細避稅教學 (7.8/10) 《洗鈔事務所》是一部美國傳記喜劇電影,由史蒂芬索德柏執導,梅莉史翠普、蓋瑞歐德曼、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劇情講述一位寡婦愛倫馬丁成為保險詐騙案的受害者,她原本只是調查背後的原因,沒想到卻在無意間追查到巴拿馬一間律師事務所,兩名合夥人透過全球金...
-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7 22:13:47#盧覓雪玻璃朱 #盧覓雪 #玻璃朱 #視點31 #視點31足本 #奧花雲費 #網絡欺凌 #收視率 #廣告商 #彈鐘 #是日娛樂八卦新聞 #FBI微表情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香港電台 #RTHK #Viutv #193 #TVB #Mirror #Error #姜濤 #調教你mirror #姜濤mirror #花姐mirror #起底 #玻璃朱 #撐警 #足本版 #娛樂節目 #社會責任 #視點31 #杜汶澤 #還原P圖 #玻璃朱 #真面目 #是日娛樂新聞重點推介 #在晴朗的一天出發 #oprahwinfrey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
講返呢場口水擂台先啦 , 實力太過懸殊 , 其實 冇乜嘢值得好講 , 即係等於黃一山同埋李小龍打, 三個字已經講完, 冇得fight, 只不過咁, 我哋網民一向都好鍾意食花生日呀, 咁梗係喺佢哋今個口水擂台之中, 睇下有啲乜嘢畀我哋傾下笑下啦. 由於我上一條影片已經講咗佢頭七分鐘嘅花生, 你哋仲未睇既麻煩自己喺呢條影片我放咗條link, 慢慢lun返, 我就由佢哋第八分鐘開始講.
延續返上次主持問佢哋代鬧藍營廣告商不夠堅定
電視台或藝人被觀眾定型,甚至被投射想法,被劃分為黃藍,玻璃朱認為是被扣顏色帽子,甚至令她及其他藍營藝人失去廣告商的支持,沒job做,「我自從撐警之後,我所有KOL job冇晒!
.....................
此時,雪雪立即代玻璃朱出頭:「我覺得我要幫你鬧啲廣告商,好簡單啦,譬如你見到黃嗰啲,你見到好堅實㗎,邊間慘就全村人去排隊,話要去『懲罰』佢,咁點解藍營嗰啲人又唔去『懲罰』吓撐藍嗰啲人㗎呢?」
呢個我可以幫佢答 , 因為某一批人只係講利益嘅啫 , 你有蛇齋餅粽係咪出現囉 , 你叫佢自己暗錢去嗰啲餐廳食嘢支持下? 你請佢去就差唔多 , 點解有啲舖頭有人去排住隊懲罰 ,有啲舖頭就拍烏蠅 , 功利現實同埋良心,已經解釋咗點解有啲舖頭冇人幫襯嘅現象.我認為係一個商業社會,你做好你本身嘅分是就已經夠啦,不如話你係做餐廳嘅做好啲食物,你係做演員嘅就應該做好你嘅表演,咁就未已經解釋咗點解有啲餐廳,同埋藝員冇表過態,都一樣可以生存到,你又自己冇job, 嘉欣你唔係做緊自己行業內嘅事吖嘛.你硬要同嗰班插頭沖出嚟差吖嘛'. 咁當然亦都唔排除呢個peter仔啦 ,警嫂 ,明嘅明嘅 ,
...................
Michelle.姐亦都有喺節目講, 佢自己都有好多藍色藝人, 但係都冇同藍營嘅藝員朋友割席, 如果佢覺得因為立場唔同而同呢一啲朋友割席就係好Clichés, 即係好老土, 好陳腔濫調食古不化咁解 ; 我自己都係呀我身邊......................班人自己去分黨分派啫 .人哋商業電台同埋blue tv都冇分顏色 ,一樣接廣告接到手軟 .如果你話大家收入少咗 ,亦都可能係因為近排疫情 ,廣告商都好謹慎去落廣告 ,Budget有限就要好審慎搵邊啲代言人㗎啦 ,
提到電視台近日風起雲湧,MIRROR及ERROR的人氣更高到一個誇張的地步,雪雪認為:「我覺得呢個...................MIRROR及ERROR被指努力,很多TVB藝人或歌星亦很努力,雪雪再出擊:「呢個先最奇妙吖嘛!大台啲人冇人睇,弱台……弱到唔弱嘅嗰啲收視率都唔識計嘅,好低嘅,呢度就有個世代問題。你大台依然靠傳統嗰個收視率,幾點畀咩你睇,
呢度有少少補充 , 而家計算電視收視率嘅, 係一間國內有份投資嘅公司 , 你話你一個數據出嚟嘅準確度, 佢哋係喺放部機去大約一個數目嘅家庭做sample collect data , 如果真係咁高收市嘅 , 廣告商都唔識得喺你個台落廣告 , 咁你係咪鬧曬成香港嘅廣告相係豬呀 .
Michelle姐繼續講, 但而家啲後生仔根本唔鍾意跟住個時間表(電視節目表)去做人,佢哋有自己個agenda,.................真係就係咁講㗎啫,我成日都落旺角食飯,可能我呢啲樣周街都係啦,都叫做有自知之明, 旺角邊條街呀 , 係咪砵蘭街呀
佢話: 一樣之嘛,其實我本身對MIRROR係一啲反感都冇㗎!(有冇睇過類似演出?)睇過啲咪傳媒報道同埋啲片,我覺得都charm嘅,嘩, 表 , 打撚到呢
但係奈何地,我覺得過份地報道到某一啲位係反感……即係嗰啲叫反效果呀,sorry。」
雪雪聞言,立即笑問玻璃朱:「當年你有冇嬲譚詠麟同張國榮霸晒啲娛樂版?某程度都係一樣,再退多幾十年,我未出世嘅年代,蕭芳芳同陳寶珠都霸晒嗰啲版面,我啲前輩話畀我聽,當任白紅嘅時候.
之後,玻璃朱認為電視台計收視點數在世界各地通行,指這是很多國家的指標,
下刪3000字, 我都講咗因為而家無線tvb佢哋用嗰個計算收視率嘅機制, 廣告商知道係唔準確, 所以咪唔用呢個收據畀生意你做囉, 你估廣告商白痴嘅咩
Michelle姐就好簡短咁樣用咗兩三句說話已經打發咗你條仔細啦, 而家啲人係睇view數, 係如話好多外國公司youtuber InstagramFacebook,如果你去買like擺roadshow嘅話畀人check到成個袋都冇埋㗎大佬, 唔可以做數㗎, 你估.................呢啲外國公司可以好似淘寶咁樣去買票數, 微博有幾百萬成千萬個鐵粉咩, 如果你youtube畀埋bell數 , 我都做啦 , 不過後果自負, 人哋係用ai去scan 你有冇出古惑 , 一經發現 , 你成個台一夜之間冇咗㗎喇 ,金賢咁嘅系統 你先至可以喺個 YouTube view數嗰度反映到 , Artist歌手嘅受歡迎程度呀嘛 . 你啲數就真係堅 . 嗰時代喺度變遷緊㗎啦 ,
Michelle姐都講咗啲人睇完之後仲會share㗎嘛 , 咁你收視率 係用部機係佢連接個sample家庭嘅電視機 , 你點樣分享呀 . 人哋個個上網睇㗎啦 , 連啲廣告商我係多咗喺個網上面放廣告㗎 , digital Marketing ,你懂不懂呀
講講下唔夠人講佢就轉話題 ,
:「其實我覺得唔止兩個電視台嘅競爭,因為有太多唔同嘅平台,例如Netflix呀,上網睇內地節目,或者外國節目……」此時雪雪在旁邊笑邊搖頭說:「如果拉埋其他去討論,其實冇乜討論空間,Netflix我哋做唔到嘛,我哋係本地電視製作呀……我嘅着眼點唔會放喺電視台度,根本就係所謂娛樂節目嘛,譬如網上有好多本地年輕人嘅,亦都好高hit rate,好多人支持,甚至好多客落廣告,即係只要你有創意有人欣賞,自然錢呀,人呀乜都嚟晒。」
拿玻璃珠唔係我唔醒你啦, 喺度幫你宣傳埋你個youtube channel啦 , 那他我對你幾好 , 你哋如果覺得佢有誠意嘅 , 都可以去surprise佢 , 我慣好公道㗎 , 佢無非都係想出名啫 , 係呀網上係有好多選擇 , 有萬鳩幾個人支持你呀 , 我覺得唔差喎 .
講真嗰句 , 如果你真係教人煮嘢食嘅話 , 咪撚講咁多廢話 , 我覺得佢煮嘢食未必差得過媽媽張嘅 ,不過你係都要拆出嚟冇辦法 .為仔死為仔亡 ,餵仔撐男 先至有得上床 .
到最後, 玻璃豬呀 , 都係兜返去tvb嘅藝人 畀人哋網絡欺凌 , 收頭 , Michelle姐姐講到有啲冇耐性, 長話短說 , 佢都係話兩邊都有畀人欺凌呀 ,
咁我就做個總結 , 覺得佢哋而家冇廣告接就話收到人哋欺凌 , 不如大家都各自做返自己份內嘅款項先..............................
因此香港用這個計算觀眾人數是完全冇問題,但雪雪即插口說並不同意其說法。「我做咗娛樂記者好多年,一直覺得詬病嘅,就係如果TVB嗰個所謂嘅點數,只不過係幾多戶人裝咗部機去做一個projection,但而家係實際一個view我click入去,好清晰話畀你聽呢個(點數)唔代表晒我哋嗰批人囉。我唔係話個計法冇代表性,而係佢個代表性唔係做畀觀眾睇,而係做畀廣告商睇,廣告商攞住呢堆嘢去落廣告咁解。」
玻璃朱指網上跨平台7日數據,通常只有少於10%人去睇,計起上來只有兩點收視,因此不要說計算收視率沒有指標性,認為落廣告始終需要靠一個收視率去做。她說:「全世界都用緊嘅嘢,唔明點解我哋突然間唔buy囉!」雪雪即反擊說:「唔係buy唔buy,而係制度改變咗,而我哋繼續用緊舊制度去對應一個新時代,係不合時宜,我只能夠講當ViuTV正常播節目嘅時候,其實都好低收視率,佢重播都好少人睇,但你同人講,個個都講到喎,點解呀?因為我可以攞嗰條片去share,即使你冇去Viu任何平台去睇,不過你去咗我個平台睇咗,好多人share出去,咁呢個係一個新嘅模式,而呢個數字係可以好龐大嘅。」
發牌機構已包含道德底線
節目中,主持問到玻璃朱有否覺得TVB有問題,她想了想說:「我覺得TVB其實進步緊,自從志偉哥(曾志偉)返咗入去之後,例如以前淨係得星夢嗰一班人,但起碼你入返四大唱片公司入去,將成個音樂層面,即係我哋細細個好looking forward去睇嘅《勁歌金曲》,點解呢幾年搞到咁差,講真,我都覺得有冇搞錯呀?我哋都好開心終於有返個良性競爭喇,你哋唔使再講咩一台獨大,譬如最近ViuTV好有noise,我哋都啦,王晶都有屎尿屁啦,哈哈,呢啲出唔出得街㗎?我覺得每一個層面嘅觀眾,我哋都要迎合嘅,但係低俗到某一啲位,我都想講一講呢個節目(《ERROR自肥企画》),佢低俗到某一啲位係去到朋輩欺凌,我最驚係細路仔會覺得原來整蠱人係咁好玩,我又擺個波去炸吓佢下體先!」
此時雪雪就糾正玻璃朱的說法,指這個原本是一個有懲罰性的遊戲節目,每個人都有機會受罰,因此不存在朋輩欺凌問題。作為家長的玻璃朱就話擔心小朋友,雪雪即說:「你個仔都瞓咗覺啦……你哋成日話道德底線,道德底線對於一間發牌機構入面,只要你唔犯例,香港係冇人理你喎!」
離題扯Netflix討論
此台,例如Netflix呀,上網睇內地節目,或者外國節目……」此時雪雪在旁邊笑邊搖頭說:「如果拉埋其他去討論,其實冇乜討論空間,Netflix我哋做唔到嘛,我哋係本地電視製作呀……我嘅着眼點唔會放喺電視台度,根本就係所謂..............娛樂節目嘛,譬如網上有好多本地年輕人嘅,例如試當真游學修等嘅人,全部好有誠意、好有諗法,佢哋亦都好高hit rate,好多人支持,甚至好多客落廣告,即係只要你有創意有人欣賞,自然錢呀,人呀乜都嚟晒。」
堅稱黃人欺凌藍人
玻璃朱和雪雪在結尾時,終於擦出火花,雙方舌劍唇槍你一言我一句,但玻璃朱來來回回不斷強調「網絡欺凌」,實係嗰邊都suffer緊,都係事實嚟!」玻璃朱:「咁起碼啲藍人唔會欺凌啲黃人,啲藍人唔會走去V同藍兩批人,黃嘅人同樣受欺凌吖嘛,我而家惟有局住代表佢哋去講嘢啦,嗱!你又代表藍去講嘢啦!」而玻璃朱此時強撐說:「我都係講嗰句啦,欺凌嘅話,有一邊係零舍嚴重啲嘅,你哋成日話要爭取自由,點解唔畀自由人哋,我覺得係講唔通囉!」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 爆頭就對了 !| 從《#屍戰朝鮮:雅信傳》到《#惡靈古堡》| 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後人類未來 // 李長潔 👾
.
看完《李屍朝鮮:#雅信傳》只有一個想法—「欸為什麼沒有可以按下一集的地方!」。真的很喜歡《#李屍朝鮮》,自從2019年看了第一季,那種「公路電影」般的一路跋涉,加上詭秘的政權鬥爭,還有寫實又魔幻的戰爭,重新定義了活屍文本的特徵與內涵。我們今天就談談「活屍」(#zombie)及其文本,活屍在大中文化中的意義,還有活屍也有社會學(?)
.
基本上,我們認為,活屍電影、電玩、小說等,尤其在2000年後的興盛,是一種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這些文本從政治、經濟、科學等領域,迂迴地提出「反-社會結構」的批評,並在倖存者身上,賦予某種「#後人類」式的期待。這種Ulrich Beck的「#解放性災難」,使我們思考新的社會型態與人類存在,並開啟未來的可種可能。
.
📌 #今天的節目有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
▶ 活屍的系譜
▶ 活屍文本的基本解析
▶ 巫術所控制的活死人
▶ 活下來的人有這三種
▶ 作為一種後人類
▶ 爆頭就對了
▶ 對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屍檢
▶ 末日重生—解放性的災難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opkmml94wf0863oyg6vp2e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5YZl1BR-1MdCKbHpwX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GzNMgApuTqh61IbAnXKXp?si=qKcV2omiRo2D9-eAwCUvIA&utm_source=copy-link&dl_branch=1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R074Gg
.
📣 #facebook 完整論述: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818922671628683/
|
///// 完整論述 /////
.
▓ #李屍朝鮮與雅信傳
.
想到2019第一次看到Netflix上的《李屍朝鮮》,非常驚豔,居然可以將活屍與歷史、政爭、戰爭混合在一起,創造一種全新的視野。第一季的片頭,令人頭皮發麻,逐集釋出的片段,你可以一集一集地慢慢發覺這是養屍的陰翳詭譎畫面。
.
故事大概的背景是,16世紀末日本入侵朝鮮數年後的朝鮮王朝,王世子李蒼想見臥病在床十多天的父王,卻一直被宮人阻撓,直覺宮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為追尋真相,李蒼微服暗訪醫治其父王的醫員,卻發現一場恐怖瘟疫正全國擴散,染疫的人會死而復活,變得非常嗜血及人肉,整個朝鮮正陷入一場滅亡危機。整個《李屍朝鮮》虛構地表現著真實的史實,包含16世紀的國際政治、政府治理、人民生活、飢荒與瘟疫,那些人吃人的殘酷歷史。
.
雅信傳,運用了朝鮮與女真之間的緊張關係,架構了一個「生死草源起」的場面。其中全智賢以及她的部族,是夾在朝鮮與女真之間歸順政府的「城底野人」,以來往探密為生。活屍在這裡,指向某種「他者」,是一個民族傷痛的隱喻,本篇裡並沒有太多的謀策或活屍趕殺,更多的是在恨意上的不斷加深,這個被賤斥、賤踏的他者(沒有認同、失語、赤裸、遭受暴力),最終反撲成為一種灰滅性的瘋狂與災難。
.
你是不是在最後活屍感染全滅軍隊時,感到內心充滿快感呢。你也可以藉雅信,明白前兩季的諸多橋段,包含生死草的來源、為何會出現、朝鮮的政爭、第二季結束時全智賢的詭異微笑。並且,藉由雅信這位女性角色的賤斥主體反撲,整個顛倒了前兩季的所有「皇權」(kingdom)統治。
.
《李屍朝鮮》大概是近年K-zombie中,最典型又精彩的作品。它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其脫離了20-21世紀裡,成為重要的反烏托邦類型的活屍文本,獨樹一格。不過,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談談這整個影視發展中的活屍文本,其是對晚期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種反映與批判。
.
▓ #每個人心中有一個活屍
.
套句導演李安的句法,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活屍。活屍電影已然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電影類型之一,是一種結合怪物、恐怖、與科學幻想的文本。從1932年的《白殭屍》(White Zombie)開始,1968年George Romero執導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興起,「活屍」一社會想像在40年內逐漸成為主流,時至今日已然有577部相關的活屍電影作品發行,尚未包含電玩、小說等其他傳播媒介。
.
911事件後,活屍文本更蓬勃出現,成為當代流行文化中的重要類型。這些血腥恐怖的情節背後,與一般鬼片不同,其隱含著複雜的、預設式的、假設式、未來式、較積極的負面烏托邦,用通俗的方式探討著「反結構」(anti-structure)的趨勢,甚至可以說,活屍文本就是某種「社會科學的科幻」(Reed and Penfold-Mounce, 2015),是一種社會學的想像。後面就來漫談活屍文本。
.
▓ #活屍的系譜—海地活屍
.
林宛瑄(2017)回顧了活屍的系譜。她認為,當代習稱活屍的怪物依其所從出的歷史脈絡與形象變遷過程,可以區分為「#海地活屍」與「#美國活屍」,兩種活屍形象各有所對應的社會情境及衍生的政治文化意涵,兩者之間的關聯與差異則是揭示活屍的理論潛能所在之關鍵。
.
簡言之,「海地活屍」為巫毒教的產物,例如「白殭屍」,海地人相信巫毒教巫師能夠藉由含河豚毒素的特定毒物與儀式,讓活人處於假死狀態,之後再藉另一種藥物使之復甦;但甦醒過來的受害者會失去許多心智功能,淪為受巫師操縱的奴隸。由於海地的歷史充滿被帝國殖民為奴的記憶,海地活屍逐漸演變為一種政治社會壓迫的象徵。
.
▓ #活屍的系譜—美國活屍
.
海地活屍在1920年代傳入美國,並在電影中,幾經轉變,最後由喬治羅米洛的活屍系列,將活屍由巫術型轉換成「感染型」。二十世紀西方大眾文化想像中的喪屍已從「#傳統神祕傳說中沒有心智且相對不具威脅性的奴性機器」轉變為「#兇惡且自我驅動的吃人機器」;活屍研究者不應將「海地喪屍」與「美國喪屍」的發展史混為一談。
.
值得一提的是,喪屍擺脫巫師或奴隸主甚或殖民者支配後,始得成為所謂「常人怪物」(行屍走肉),方能夠代入各種社會脈絡與問題情境,凝聚吸納其間的想像與焦慮,羅米洛的活死人系列因此可說是活屍作為一種大眾文化史上重要的轉捩點。(林宛瑄,2017)所謂的「感染型活屍」。不論性別種族階級,任何人都可能轉變為活屍,人與喪屍之間的界線不再牢固,人無法輕易將活屍斥逐為與己對立之他者。只要有心(?),人人都可能是活屍。
.
▓ #活屍電影的基本分析
.
我們將557部活屍電影名稱做文字分析,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詞彙,如邪惡(Evil)、重返(Return)、活死人(Undead)、黑暗(Dark)、屋舍(House)、居民(Resident)、啟示錄(Apocalypse)、戰爭(War)、變種(Mutant)。這些片名用字指向大眾對「人」(human)之常態的質疑與恐懼。活屍象徵著,道德人性的變質、資源稀缺的搶奪、社會集體歇斯底里的害怕、全球戰爭的末日想像、對傳染病的恐懼、與基因科技的深層不信任。簡單來說,即是在技術、風險、生命權力、恐怖主義等等概念力量將社會質變後,活屍電影重新定義了「人」的存在狀態。
.
▓ #倖存者的隱喻
.
在分析活屍文本時,我時常將重點放在「活屍」本身,以其作為一種對當代社會的隱喻與批判視角,但事實上,那些在災難中倖存的人類,也是很重要,他們可能是反映人類在世界存在的方式,與社會重建的未來。倖存者的分類,依賴原本的社會資源,純淨的社會結構。倖存者可以分類成「#群眾」(Multitude)、「#超人類」(transhuman)、「#後人類」(post-human)。
.
在「群眾」的情況下,大眾被與活屍連接在一起,你可以在大部分的電影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人口過剩的新自由主義社會中,一方面不幸成為活屍的大眾在社會結構中無腦的重複動作,另一方面,倖存的群眾則試圖恢復舊秩序,或是,衝破各種機構的框架,例如種族、性別等。這樣的集體大眾合作,也表現在活屍路跑的活動場面中。
.
而「超人類」,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許多超人主義理論家與倡導者希望運用理性、科學和技術,並在此基礎上減少貧困、疾病、殘疾和全球各類折磨人的疾病。在《惡靈古堡》電影中,女主角Alice受感染又轉基因,變成一個超越人類界限的賽博格(cyborg),如Donna Haraway在《賽博格宣言》裡說的一樣,女性的暴力是對所有中心主義的一種超越與破壞,拋棄了所有人的從屬角色。
.
所謂「後人類」(post human)狀態,少了超人類的超越,更多的是重新思考與風險共處的例外狀態,然後形成一種生命風格。是對未來人類個體趨勢的一種觀察、推測與想像,最著名的經典是Francis Fukuyama的《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他強調技術革命將帶來人類社會的終極改變,其中包含了道德界線的瓦解,與社會集體暴力的來臨。Ira Livingston與Judith Halberstam則描繪「後人類」是科技的設計,是藏有符碼傳染的軀體,是致命的肉身,人類不再屬於「人族」(the family of man),而是後人類的一員。諸多學者對人類個體的未來狀態有著不確定的憂慮,但也隱含重新思考的可能性。
.
▓ #爆頭就對了
.
在電玩《惡靈古堡》中,第一次將「生化武器」、「傳染病」、「病毒」等元素加入活屍文本。「這場流行病的傳染速度,比現代歷史上的任何疾病要快得多了。」在Covid-19的時代,在《惡靈古堡3》重製版(Resident Evil 3,2020)詭譎緊張的開場序曲中的這句話,令每一個身處在現在的玩家深深感到遊戲文本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巧合。從1996年誕生於日本Sony公司的遊戲開發部的《惡靈古堡》(Resident Evil),以大規模傳染與生化實驗為故事基礎,展開第一代成人玩家恐怖科幻視野,也是幾十年來活屍類型文本(zombie genre)的重要原型之一。
.
《惡靈古堡》的核心是T-virus病毒,這種將人類變異成活屍的虛構感染,讓玩家無論是通過歐式豪宅、非洲村落、亞州公寓,每一集都有。就算到了《惡靈古堡:村莊》(Resident Evil Village)的羅馬尼亞風格民間故事中,都還是可以碰見邪惡集團Umbrella Corporation,因為製造生化武器,而開啟的活屍末日。但對於《惡靈古堡》而言,一開始幾代你還會期待是有解藥的,可以回到末日前的社會。但最近的幾代,主角與活屍的距離開始混淆不清。
.
▓ #活屍就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屍檢
.
又或者是《屍速列車》裡,列車上的病毒傳染末日最可怕的敵人除了活屍之外,還包括各種延伸出來的危機狀況,像是對糧食、飲用水、衛生的不信任,大量流竄的、囂張的、與恐慌的活人才是真正致命的對手。這些由活屍想像延伸出來的情境,全都指向全球化晚期資本主義下的災難,社會失序、病毒感染、生化戰爭、病毒疫苗突變等。
.
此外,《屍速列車》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它的成功,正是奠基在韓國的徹底失敗上,的確,電影中所提及的「世越號沈船事件」、「MERS疫情」等真實事件,都體現了導演在韓國社會中的生活經歷,看見了韓國階層文化的不公平、國家體系的失常、經濟壓力下,人們渴望「逃跑」。所以我們看到《屍速列車》裡有不同群體之間的權力關係,例如資本家對雇員的指使、社會對高齡的排擠等;也看到軍隊體系的暴亂之力;一節節的車廂裡的失序場景,反而在極端的條件下將韓國的社會秩序表現了出來。而失速的列車也逃往向釜山,一個韓國經濟的重量級災區。
.
其他的電影如《活人生吃》、《毀滅倒數28天》也時常描繪「商場裡的消費活屍」、「倖存者的險惡競爭」、「資源的匱乏」、「極具才能的才德至上英雄」、「巨大邪惡的企業(與科學家)」、「失能又極權的軍政複合體」,也時常是活屍電影的重要場景。都很像是對晚期資本主義的一場場屍檢。
.
▓ #人與非人的共生的遊牧主義
.
活屍片通常很短,觀眾看到的只是一個傳染的展開片段,但如果像是《陰屍路》這種發展很長的篇幅,就可以看人們開始嘗試展開新的生活。有趣的是,活屍科幻電影看似悲觀,這些倖存者卻總為未來社會帶來希望,追尋一個新的社會結構。例如《屍速列車》,電影中主角孔劉與其他人物的關係描繪得十分飽滿。一個故事由主角構成,主角本身卻又由許許多多的其他人構成,互動來去,在情緒、情感、合作策略的各種人際關係行為中,維繫了「人」存在於這個世界末日的價值。又或者是超級長篇《陰屍路》、被罵翻的《最後生存者2》,到後來已經展開各種活屍末日的生活共同體實驗,活屍末日是新世界的開始,在這個世界中「沒有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或傳統的社會建制,只有一群剛強的倖存者」(林宛瑄,2017)。
.
剝去感官主義的票房刺激,我們可以思考,在當代流行文化中被大量產出的殭屍文本,也許並不是我們恐懼上述的「後人類怪物」,而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具殭屍,他提醒著當代人類身上存在著「跨界性」,我們必須要在無法可管的條件(社會變動太過劇烈)下創造新的律法。這是「後人類」的啟蒙,在最狂暴卻又極度管制的的區域中重新創造「人」的存在。
.
▓ #解放式災難的契機
.
我們可以用哲學家Giorgio Agamben的「例外狀態」(state of exception)來解釋這活屍延伸出來的後人類思考。在活屍科幻電影鋪成的過程中逐漸展開視域,可以發現空間與政治、生命與法律、混亂與正常之間已經失去清楚界線,這種「例外狀態」標示著當代社會型態的狂暴與管制、安全與風險的共存。而就是因為《李屍朝鮮》、《陰屍路》、《屍速列車》、《惡靈古堡》以及其他的活屍類型文本中,存在著活屍的暴力性、動物性、去道德化,反而強化了主角與其他角色之間社會關係,那些是人性的脆弱、難得的尊重與無私的互動,這些是維護「人」所存在的最後理由。「最後生存者」,這種新的存在方式,不純然是對非人狀態的拋棄恐懼,更可以是一種共振、共活(想想看這兩年的全球疫情)。
.
所以,活屍文本可以反映Ulrich Beck(周桂田、徐健銘,2016)提出的「解放式災難」,災難的風險可能帶來變革與解放的契機。「活屍」給我們一種壓力,一種啟事,一種警告,告訴我們自己即將面臨(或正處於)例外世界,承認當代人類個體已然是各種跨界性的混合體,但我們依然盡力地維護著人性的價值與個體安全的保證,在可能是最壞的未來情境裡,持續重新定義人類存在的意義。
|
📕 #參考文獻
.
1. 周桂田、徐健銘(2016)。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2. 林宛瑄(2017)。我們就是喪屍:《 陰屍路》 中的喪屍末日與再創生。英美文學評論。
3. Fukuyama, F. (2006). 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 Simon and Schuster.
4. Halberstam, J. (1995). Ira Livingston, eds. 1995. Posthuman Bodies.
5. Reed, D., & Penfold-Mounce, R. (2015). Zombies and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The walking dead as social-science fiction. In The zombie renaissance in popular culture (pp. 124-138). Palgrave Macmillan, London.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再介紹一下 VPN,前年不少香港人覺得自己與 VPN 無關,到了今天,VPN 已幾近成為香港網上生活之日常。
👉👉👉 零基資安訓練營(零):用哪間 VPN 公司較好?👈👈👈
在暴風雨的前夕,忽然很多朋友問我用哪間 VPN,那麼我先回答。我用的是 ProtonVPN。
我用 Plus 計劃,一次過訂兩年,每月平均費用為 US$ 6.63, 折合港幣 52 元,可以同時連接五部機器。記得要上其官方網站購買計劃,不要在 App Store 裡購買。
該計劃有 50 多個的伺服器可以選擇,看 Netflix 沒問題,YouTube 也平穩,但連入中國的網站,例如微博、知乎等,就往往要先斷線才能連上(似乎不少 VPN 也有類似問題)。他們也有提供免費版本,但速度較慢,建議試用過免費版之後,沒問題就轉用 Plus 計劃,體驗會好很多。
我用 ProtonVPN 的原因,因其總部設於瑞士,創辦人是來自台灣台南的嚴育銓博士,還有其他在 CERN 工作的科學家。由於 VPN 背後的運作都很複雜,例如採用哪個 VPN 制式(諸如 OpenVPN、IKEv2/IPSec,或甚至 WireGuard 等)都不是用戶容易理解,所以找一個可靠的團隊是極為重要。
看過不少嚴育銓及 ProtonVPN 的訪問及介紹,以及網上的風評,目前我認為這間公司可靠,所以推介使用。(如果以後有變,再跟大家交代。)
*****************
鑑於很多朋友跟我反映,在手機上使用 VPN 遇到的問題,在這裡一次過答。手機連 VPN 有個問題,是經常會斷線,最常見的原因,是手機網絡斷線了(例如入電梯,躲到暗角),VPN 也同時斷了,但當手機重回網絡,VPN 卻不懂跟著一起去連。
這種情況間中出現,很難完全避免。所以我使用 VPN 的場景,主要有以下三個場境:
一,使用公共 wi-fi,一定會使用安全措施,即 VPN。這是很必須。
二,到訪的網站本身沒有使用 HTTPS 協議。
三,當我想隱藏自己的 IP 時,這個按自己情況決定。
四,不能正常訪問的網站,靠 VPN 幫手。
*****************
以下是其他 VPN 的點評:
NordVPN
以前用過 NordVPN,但該公司在 2019 年被 4chan 的用戶揭發,原來在 2018 年有個比較嚴重的保安漏洞,其在芬蘭的伺服器被入侵,但該公司沒有主動披露,是後來被揭發後才主動交代。事件揭發後我有發信問過他們情況,他們的客戶經理回覆說:「我們的服務尚未被黑客入侵,該台被入侵的伺務器上並沒有可用於模擬或解密其他服務器的訊息。」並強調這是個別事件,用戶資料沒有受到威脅。
不過我覺得他們沒有主動招認,而是被揭發後才披露細節,對這間公司的印象不好,所以取消了戶口。如果你本身已經有 NordVPN 的付費戶口,建議繼續用,使用期過了以後,再找別的公司。
PIA VPN
PIA(Private Internet Access)本來是一間極為出色的公司,其他 VPN 公司雖然聲稱尊重你的私隱,但 PIA 是曾經被傳召上法庭並被要求交出客戶上網資料。PIA 直接向法官說,他們交不出任何資料,因為他們從來不保留相關記錄。FBI 做了相關調查,也查不出甚麼痕跡。
我用了 PIA 一段時間,介面不算好,頗易當機(也可能是我的電腦問題?),但令我放棄他們的關鍵原因,是因為他們在 2019 與一間叫 Kape Technologies 的公司合拼了。
Kape 這家公司的名聲極差,出賣客戶資料,甚至在客戶電腦上安裝惡意軟件。其實 PIA 及 Kape 是兩個完全不同方向的公司,不太明白為何會走在一起。去年合併之時,在資訊安全界別的圈子裡引起頗大回響,PIA 後來發表聲明,說是獨立運作,但身為香港人,又怎能相信一間公司真的會有兩個制度,所以我停用了。
如果你仍然有這間公司的戶口,那就繼續用吧,但到期之後,建議改用別的服務。
CyberGhost VPN
CyberGhost 介面不好用,而且由 Kape Technologies 營行,Kape 這家公司在網上的聲名不佳,可免則免。但因為宣傳攻勢厲害,廣告甚多,很多人不慎選用了。如果你最近用了,建議立即申請退款。
至於其他公司,例如某某 VPN 有沒有中資背景?這個不好說,各位自行在 Google 搜尋。但謹記一點,身為用戶,是很難判斷 VPN 的運作方式及採用的制式是否可靠,所以找一家可靠的公司是關鍵。
如果真的要我定一個排行,我會選擇 ProtonVPN > NordVPN > PIA
另外要留意一點,VPN 公司有兩種典型的宣傳手法,一是付費叫人寫評論,甚至是開設一些假裝中立的博客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二是提供 referral code 給介紹人,申請成功的話介紹人便有額外的免費月份或現金回佣。對於後面這種方式,我不覺得反感,因為有很多人在介紹的時候,可能是確實相信該服務好才介紹,說明有利益便合理。
不過我在上面的連結,完全沒有提供附加介紹碼(referral code),所以讀者申請了哪個服務,我是不會有任何回佣,大家自行選擇用哪個服務。
還有一個小技巧,有時去 Slickdeals 搜尋一下,可能會有些優惠券(但目前 ProtonVPN 的優惠已經過了期)。
如果申請 VPN,去相關公司的網站申請戶口,通常會較為便宜。如果直接在手機 app 上申請,價錢可能會貴一些。
簡單科普一下:
VPN 不是新鮮科技,九十年代已有。雖然我聽過很多人用 condom 來解釋 VPN,但其實 VPN 的保護機制與 condom 的保護機制完全不同。簡單來說,VPN 就是在兩個電腦之間打開一條加密的通道,資料包在傳送時加密數據,資料在汪洋大海飄浮的時候,就不會被人截取或監控。
雖然 VPN 的運作形式跟 condom 不同,但在使用的場景又有點相似。有些情況下確實沒有必要使用 VPN,沒有 VPN 上網更覺順暢,但如果你上網瀏覽不同網站,尤其訪問一些沒有 HTTPS 的網站,而這些網站又涉及個人資料,別人是完全可以偷窺你的瀏覽資料,清晰得有如坐在你身後一樣。如果你外出時使用公用的 wi-fi,風險就更大。
所以,即使沒有惡法,使用 VPN 也是重要的資訊安全措施之一。不過要留意一點,用了 VPN,最多只是把自己的資料加密,但不代表可以完全隱身匿名。例如監控者雖然不能看到加密了的內容,但他可以看到資料傳送的地點及時間。
要做到真正隱身匿名,不單要有強大的資訊安全學識,還要非常有耐性及堅持,例如我關注的一個匿名博客,其博主因應疫情而改變了發文的時間規律,改為兩、三星期才發一篇文章,因為他擔心自己萬一需要被隔離,若然長時間不發文,有關當局就可能可以從隔離人士中找尋蛛絲馬跡。對大多數人來說,要做到隱身匿名是極艱難。
所以,資訊加密是一回事,但隱身匿名則是另一回事,兩者不能混淆。
這篇文章有點長,簡單提三點:
一,選用 VPN,要留意其公司背景,我目前推介的是總部設於瑞士的 ProtonVPN。
二,使用了 VPN,能把資料加密,防止偷窺,但不等同完全匿名。如果你要完全做到隱藏自己的身份,技術甚高,請參考另一篇文章〈如果要完全隱藏網上身份〉。
三,使用 VPN,由於速度及連線上都會有輕微差別,若然發覺某些網站忽然上不到,很大機會是因為 VPN 斷了線,斷線後再連線便可,但也許要些時間適應。
最後想說要一點,請不要在留言區裡再問「我無違法,我行得正企得正,怕乜嘢呢?」,我對這個問題,實在已沒太多耐性。
▶️ 請訂閱 Patreon 頻道,支持不受干預的獨立創作及評論 | www.patreon.com/pazu
連接至netflix出現問題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免費,從來最貴。這是Netflix新紀錄片《The Social Dilemma》主題。全人類,必睇。
社交成癮,就像媽媽的話,聽起來老土過時,風雨過後才發現它的價值。
更何況今次Netflix找來Facebook前業務拓展總監、 Like button設計師、Pinterest前總裁、Google前設計倫理學家及Twitter工程副總裁等才俊一同拆局。這群人,除了都是天才,還有個共通點:他們都禁止孩子用social media。
去片:https://madman-magazine.com/blog/social-dilemma/
因為上癮並不是結果,而是一眾社交媒體的設計原則。
眾所週知,社媒令無數KOLs及品牌受惠,拉近過不少人的距離,在今時今日的香港更成為言論自由所剩無幾的明淨角落。好處一堆,但用戶似乎對社媒的另一面(flip side),還很天真。
例如我們都天真地以為,看哪條片、收聽哪位KOL的偉論,都是自己的選擇。其實,這是YouTube、Facebook替你作出的選擇,你只是接受了它們的推薦。
“You pick a card they want you to pick.”
這是你YouTube feed跟你家書櫃的分別。一個人的書櫃能夠反映他是什麼人,同一道理,卻不能用在你的YouTube channel上。
因為書本是被動的。從你走進書局一刻,拿起哪本書、走哪個方向、看多久,一切都是你的選擇。沒有你想看的書,可以改去第二間、第三間……
當然,書櫃的書,某程度上都是書局為你預先選好。分別在於,書局不會因你的喜好而改變架上的書籍。蘋果和大公報都在左近,揀邊份隨你喜歡;亦可以兩份都唔揀,或者兩份都買。這才是選擇。
而YouTube卻主動幫你預先點好菜,你還以為自己在吃buffet,其實已餵到嘴邊。
更遑論Tik Tok,片接片自動播放,連「接受選擇」的動作都替你省略了,不需動腦,不必知道時日過,坐定定接受餵飼。全球竟有2億人甘願被洗腦,洗得開心。
如此一來,我們自以為的意見,有幾多是己見,有幾多是社媒「說服」我們相信的成見?
片中舉例,同一個搜尋,全人類在Wikipedia上讀到的內容都一樣。但在不同地區用Google搜尋,卻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同樣,每個Facebook、YouTube帳戶上出現的內容都依靠演算法(algorithm)憑著用戶的喜好tailor-made而成。每個account都變成一個獨立的楚門世界,有著不同版本的事實,而且並不客觀。
大費周章想你所想,目的很簡單,就是把你的注意力留在平台上,越耐越好。越耐,利潤就越高。
「當你用的産品是免費時,你就成為了產品本身。」
紀錄片指,科技巨企都有三個共同目標:1. Engagement (你流連在平台上的時間)2: Growth (帶到幾多朋友入坑)3. Revenue (如何藉此吸引更多廣告商)。
你以為,你的個人資料是最值錢的商品。被拿來賣,拿來trade,你都肯首,因為自覺沒什麼不見得光,對生活又沒太大影響。才不是。
最值錢的,是它們利用這些資料(包括你看的相片,以至你在相片上停留的時間),對你的喜好進行分析,從而不斷優化演算法對你網上行為的prediction,繼而投其所好,不斷向你餵食「他們認為」你會喜歡的資訊,默默改變著你的行為思想,這才是社媒賴以生存的方式。
例如可怕的Notification。此一功能極為進擊,不只為你代勞,更主動提醒你它的選擇。紅點雖小,偏偏叫你忍不住點開;關了熒幕同樣引誘,因為你知道打開手機就可能有新資訊彈出,心癢癢的你總想碰一碰運氣。你根本離不開它。
"That's not by accident. That's a design technique."
而萬惡之源Like button的出現,原本確實只為宣揚愛,片中設計師指。可惜它生於一台賺錢機器上,成為了延長 attention span的手段。被Like帶來的快感太吸引,剛出完一個post就開始構思下一個post,因為人總是渴望被認同。抓住人性的弱點,加以利用、monetise。我們的依賴,是它們的致勝關鍵。
就連WhatsApp上的“typing‘’顯示功能,都為了抓注意力。我們眼中的小把戲,其實背後一番計算,準確捕捉了用家心理。
這種對社會行為以至思想的操控,威力就像上一代的TVB。它不單改變了一代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塑造了對佳麗的定義,甚至決定了人們放工後的timetable、飯前飯後的活動。所以在TVB 落廣告幾乎保證有效果。 當年TVB Sales地位之崇高,無可比擬,數,會自動跑過來。就像現在的一眾社媒。
“They sell certainty.”
你會問,難得有人懂你,廣告可以skip,大家win-win,何罪之有?
紀錄片認為,近年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分化、兩極化,由香港的黃藍營,以至美國的民主共和兩黨分歧、black lives matter,社媒都是幕後推手。片中更提到俄羅斯對美國選舉的操控,也與社媒這種運作模式不無關係。
而兩極化現象,正是YouTube用來令用家持續看片的最有效方法。推薦影片功能令YouTube成為最有說服力的平台。
這種導向式內容供應,順著你的喜好而生,漸漸構成你對世界的認知,甚至你的世界。當中有幾多是fake news,有幾多bias,演算法不會知道。正因如此,fake news比真相更具天然優勢,因為假新聞通常比較有趣,更能吸引眼球,提升廣告利潤。所以有人一口咬定地球是平的;有人堅信COVID-19並不存在。
影片強調“There’s no one bad guy”。科技巨頭的初心原是好的。只是在各種經濟誘因驅使下,令這種科技“brings out the worst in society”,而創造者本身卻沒有能力解決。
Mark Zuckerberg曾表示人工智能(AI)能解決fake news問題。但影片並不同意。
所謂人工智能,指的是海量的電腦互相交織而成的一個網絡,無間斷互傳data。但由於結構太複雜,實際上如何運作,每家公司只有一小撮人真正理解。換言之,某程度上,人工智能已經在操控人類。
“They are controlling us, more than we are controlling them.”
而且不知不覺間已對社會構成十分真實的威脅。這是紀錄片希望帶出的訊息。
可惜,全片只提出了問題,並未深入探討解決方法。在片尾粗略提出了幾個抗衡社媒操控的方法:
1:關掉notification
2:不要點擊推薦影片,盡量自行選擇
3:follow跟你持相反意見的人
要完全脱離社交媒體是不可能的。雖然註定被操控,也得盡量保持清醒。你同意與否,Jeff Orlowski的這部《The Social Dilemma》,絕對值得參考。
(《The Social Dilemma》截圖)
----------
Follow 我們的IG:
https://instagram.com/madmanmono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