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上一代新一代,最緊要做到叻一代】
有一個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新一代只會視我為上一代,但上一代(又或老一代)就把我視為新一代。
但永遠不會視我為叻的一代。情況令人老尷。早在廿年前我已經感受到這份老尷。
當時啱啱畢業,正式返工,返報館工。那時候報館還有打字部門,專門替唔識中文輸入法的同事(以及尊貴...
【不論上一代新一代,最緊要做到叻一代】
有一個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新一代只會視我為上一代,但上一代(又或老一代)就把我視為新一代。
但永遠不會視我為叻的一代。情況令人老尷。早在廿年前我已經感受到這份老尷。
當時啱啱畢業,正式返工,返報館工。那時候報館還有打字部門,專門替唔識中文輸入法的同事(以及尊貴的專欄作者)打字。Yes,當時的我正處身於電腦打字 & 手寫文字的鹹淡水交界。
我在Year 3已學識中文輸入法(即使只是「速成」),但寫作時的思考方式依然停留在手寫——That Means我是在那個把文字逐筆逐筆寫下的過程裡,思考篇文應該點樣發展落去,一旦拎走支筆換上Keyboard,我就當堂語塞,唔知打乜。
有一段時間我的寫稿過程如下:先把字寫在由公司提供的400字原稿紙上,跟手用「速成」打成電腦文字檔,然後直接修改(主要是改動文章結構)。
不像讀書時寫論文,都是先把草稿寫好(而且寫得非常潦草),然後再仔細謄寫,並在謄寫過程中修改,寫了一千字,就要謄寫 / 修改一千字;寫了一萬字,就要謄足 / 修改一萬字……所以當我能夠直接用電腦改稿(即使未能直接用電腦寫稿),我已經感動到淚崩,加上返工不同返學,好多人都要求你分秒必爭(以免佢哋工時驟增),實在容不下你在原稿紙上謄寫咁慢吞吞。
講咁耐,目的不是為了比較寫字和打字孰優孰劣,而只是想交代這種做法往往招致一組老尷情況:
1.比我更後生的同事質疑:Why我唔直接用電腦打稿?乜你咁蠢㗎?
2.食Salt多過我食Rice的前輩質問:Why我唔將手寫稿直接交俾打字部門?乜你咁蠢㗎?
事實證明:我的做法,不論在比我後生 & 比我年長的人眼中,都係蠢㗎。
兩個世代都不接受我的做法,我討好不了任何一代。
隨著年齡增長,我已變成了後生仔口中的中坑,但對上又無可避免地存在著一群比我年紀大的老人。
而我依然討好不了任何一方。
例如在Excel和Google Sheets的選擇上,已經足以叫我經歷連場心理交戰以致心力交瘁——Well,兩樣我都識用,亦都有用,但當我置身新一代和上一代並存的工作環境裡,我應該使用Function較齊備但不預設隨時Share的Excel?還是選用著重Share功能但功能較簡化的Google Sheets?Shit!
世代之爭是一場永恆鬥爭。因為在你之上,總有你認為阻頭阻勢的上一代,但隨著年齡增長,又總會有你睇唔過眼的新一代Keep住湧現——講到尾,大部分人只會從自己嗰一代出發,認為自己嗰一代才是最重要一代,重要到足以影響世界運作(甚或左右地球自轉公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於是每一代人都只會把自己嗰一代所面對的問題無限放大,並把自己嗰一代解決問題和看待世界的方法,視為絕對唯一 & 完全正確的方法(所以有只識用Excel的上一代,會睇唔起愛用Google Sheets的新一代),到最後,演變成其他世代都要盲從的教義 / 真理。有佢講冇你講。
在香港,呢亭(自以為)抱擁真理的一代人,可以用兩個字稱呼:阿叻。香港有今時今日,都係多得呢一代叻人。
(原文刊於 @am730hk )
#月巴事
#我最愛陽光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