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通權達變造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通權達變造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通權達變造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通權達變造句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鬼才阿水Awa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鳳山高中校慶與民主素養的實踐 易讀版: https://awater.tw/archives/237 位於高雄的鳳山高中,在昨日舉辦82周年校慶園遊會時,聚集上百名的學生穿著黑色衣服與佩戴黑色口罩,齊聚靜坐在操場表達對校方不滿,起因是透過學生民主機制投票,在「園遊會開放」、「園遊會封閉」「取消」等...

  • 通權達變造句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4-18 09:13:16
    有 5,754 人按讚

    鳳山高中校慶與民主素養的實踐
    易讀版: https://awater.tw/archives/237

    位於高雄的鳳山高中,在昨日舉辦82周年校慶園遊會時,聚集上百名的學生穿著黑色衣服與佩戴黑色口罩,齊聚靜坐在操場表達對校方不滿,起因是透過學生民主機制投票,在「園遊會開放」、「園遊會封閉」「取消」等三個選項中,最終以園遊會開放高票定案,但遭校方以防疫理由拒絕,更在學生代表與校方學務主任溝通時,對學生施壓,表示:我如果保留法律追訴權你覺得如何」,讓許多學生大為不滿。

    此事件可從幾個部分來看。

    一、民主體制的實現

    在最初由學校師生共同投票,最終選出來的結果,在民主體制中就有其實踐的必要性,近期台灣疫情也並未出現任何惡化情形,投票也早在之前就完成結果,如果真有防疫上的考量,早在選舉前就該提出,而非選後再以此藉口來否決。

    二、教育部與校方說法有出入

    校方學務主任的說法是,相關提報被刁難,防疫措施窒礙難行等理由,更反駁學生所提出的解決方案,而學生也在第一時間致電給高雄市衛生局疾管處,發現雙方說詞無法對在一起,而教育部對此也告訴媒體,依照規定。

    4月1日起1000人以上活動須將防疫計畫書提報審核。經查鳳山高中校慶活動,衛生局的建議是落實實名制、體溫監測、禁止邊走邊飲食、全程戴口罩、設置飲食專區、防疫宣導舉牌等。

    這在執行上對於園遊會並不是太困難的事,通常都是以班級為單位,任何前往現場的人員都統一做簽到與留下相關資訊,其他的措施也幾乎都是日常生活的要求,執行上並沒有太困難。

    三、用權威施壓學生

    當學生試圖與校方溝通時,校方就用各式理由搪塞推託,而當學生將雙方對話過程中錄音逐字稿公開後,更表示「我如果保留法律追訴權你覺得如何」,這句話意圖很明顯。

    「在道理上站不住腳,就用權勢來施壓。」
    「用法律製造學生的擔憂,試圖彌平這件事情。」
    「並沒有認真想溝通,而是站在上對下的思考來面對學生。」

    這件事情才是我認為最嚴重最常見,也是造成導火線的關鍵。

    對於解嚴之後才出生的世代,最討厭也最不吃的一套,就是有人透過權勢來對你施壓,今天如果論情論理上我們有不對的地方,都願意道歉並且修正改進,但明明在道理上無法說服,甚至想直接用威逼利誘的方式來令我們妥協,通常會激起更大的反感。

    我自己更是完全不吃這一套,不要想來關說,沒用的。

    再者,溝通的過程是建立在試圖討論出結果,雙方有來有往,如果一開始校方的態度就是沒有要聆聽學生的訴求,只想單方面的硬幹,讓學生聽從自己的決定,甚至為了貪圖便宜行事,犧牲學生的權益。

    這在立場與利益上就是明顯對立了。

    那學生的反動與抗議聲浪只會越來越大,現在網路世代的他們,在資訊的查證上比誰都快,你有任何的說詞受到質疑,他們會想盡各種方法去求證,這也是為何會發現校方的說法是有疑慮的。

    面對權益,公開透明永遠是首選。

    今天學生表示要將其對話過程公開時,校方更是用「保留法律追訴權」這種蠢話來嚇阻學生,人家根本不吃這一套,稍微有點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這句話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效用,學生今天公開的訊息只要不要涉及變造偽造與散播謠言,你在法律上要對其定罪根本不可能。

    更別說校方就是公務機關,一旦受到社會大眾的輿論施壓,校方的公關危機更是一大考驗了。

    昨天晚間看到這個新聞我是相當感動的,這代表我們的年輕世代對於民主的實踐與體制有了更深的了解,只可惜在媒體關注度上並不高,於是我決定特別寫這篇文章,與這些學生站在一起。

    加油孩子們,未來的人生會有更多考驗,我們只要記得一件事。

    「將來別成為那些我們也曾經討厭的大人。」

    IG : Awater0911
    專屬社團 -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四月休播一個月)

  • 通權達變造句 在 郭岱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4-27 16:32:02
    有 17 人按讚

    社群網路與智慧型手機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世界各國也開始高度關注「網路霸凌」的議題,我正在思考如何運用自身觀察及經驗,來幫助那些可能遭遇到騷擾,而深感困擾的人。

    《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談過諸如「爆料公社」、「靠北系列」等抱怨專頁的崛起,有些粉專爆料的內容,因其新聞價值,被媒體採用進而報導,更引發熱議,每個事件中兩造,透過網路發聲討公道,訴諸輿論,已成為常見的媒體現象。

    本文要探討透過匿名臉書專頁來進行網路霸凌的樣態,透過剖析其手法,來提出自保的建議。 Netflix 紀錄片《 The great hack 》曾揭露有資訊公司不當取得個資作為他用,掀起隱私權風暴,現今氾濫的惡意匿名專頁也是透過搜集他人公開資訊,作為霸凌變造的材料。其實,要遠離網路霸凌,不使用網路就是最好的方法。

    ✅如何成立匿名專頁?

    攻擊者以假個資申請人頭幽靈帳號後,即可開始成立匿名的專頁,專頁的名稱也依照攻擊者喜好,發揮各種創意,天馬行空的命名,使用諧音來影射想霸凌的對象。

    有人成立匿名專頁是為了抒發個人不滿情緒,內容除了抱怨、謾罵,也會使用對方影像資料來進行變造、醜化。這樣的方式類似於網路「迷因」(meme)的創建過程,只是內容將「惡搞當有趣」,更企圖要在網路引發轉載。

    ✅匿名專頁霸凌樣態

    網路的匿名性會導致使用者責任感低落,尤其利用幽靈帳號成立的專頁,除非涉及美國所定義的刑案,管理者的個資不會被披露給警方,換句話說妨害名譽、網路霸凌被認為是民事案件,所以替這些匿名攻擊者大開保護傘,美其名是言論自由,實則縱容這類網路言論的暴力。

    (1)創造惡意的類迷因(meme):在行銷手法上,若可把想推廣的產品擬人化,開發梗圖、話題,就有機會獲得關注。匿名專頁則是會變造他人照片,以合成方式製作短片,或是 KUSO 內容,已達到刺激、污辱對方的效果。

    (2)孤立對方社交圈:對方的親友如果聲援,想幫助被霸凌者,匿名專頁可以透過分享、標註的方式來騷擾,目前觀察到的方式,包括了到對方臉書「截圖」轉貼至匿名專頁,再加註其惡意評論,分享對方親友公開個資,如臉書封面照片,以恐嚇的方式要對方不得聲援。

    (3)用疑問句取代肯定句:透過匿名專頁要打擊、霸凌他人,首先必須要能混淆視聽,所有的描述,放個問號,就足以讓讀者產生疑問,如「這公司難道是吃裡扒外的共諜嗎?」、「他精神到底有無問題呢?」、「教你的老師,不用出來道歉嗎?」,這個也常見於新聞下方留言區,擔心被告的酸民,大多會以疑問句來取代肯定句。

    (4)標籤化:若在網路上有直播的影片要十分小心,攻擊者可用備份的方式於匿名專頁上播放,並且看圖說故事。過去也常有詐騙集團會使用網友於網路的公開直播,作為訛詐、取信被害人的素材。

    ✅面對匿名粉專霸凌如何自保?

    教育部曾經宣導,如果遇到網路霸凌,有三步驟可以依循,包括:

    (1)嘗試和對方溝通,明白表達自己不舒服、受侵犯與被污辱的感受。

    (2)請對方停止霸凌行為,並刪除網路上相關的負面內容。

    (3)當對方視若罔聞,持續霸凌,請將相關畫面儲存作為後續措施的佐證。

    但這對於惡意匿名粉專,基本上沒用,他們也不怕臉書會揭露管理員的身份,臉書的審查人力也不足,「檢舉」也很難成立。最好的方法就是「封鎖」、「隱藏」匿名粉專的垃圾貼文即可!眼不見為淨,保持平靜的心情,繼續過自己的日子,這些霸凌者永遠無法得逞。

    另外社群網站中的貼文閱讀權限,全部設置為「好友」才能夠觀看,可防堵匿名專頁的攻擊者,取得個人隱私資料,來作為惡意攻擊的素材。

    ✅遠離網路霸凌

    教育部也提供了「三不」,讓自己不至於變成網路霸凌的共犯:

    ❎「不要」參加羞辱或孤立別人的線上惡意投票或社團

    ❎對於批評或欺凌別人的發文內容,「不要」按讚、回應或轉寄

    ❎若看到疑似不公義且請求網友人肉搜索的事件也「不要」加入

    ▶️▶️ 相關連結:你也被網路霸凌過嗎?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2247

    #網路霸凌 #仇恨言論 #歧視 #臉書 #匿名專頁 #小編 #歡迎分享 #你媽知道你在發廢文嗎
    #Netflix #meme #kuso

    圖片取自全國法規資料庫

  • 通權達變造句 在 黃珊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22 16:26:21
    有 1,588 人按讚

    我代表台北市參加幸福城市記者會說明以下市府施政的願景、使命與核心價值。到市府工作才一個多月,這些東西已經像刻印在我的腦袋裡了,我常跟朋友說,原來每天晨會是會讓人慢性中毒的,哈哈!

    台北市第一次打敗三連霸的新竹市,主要是因為市民主觀幸福感大幅提升,市長說每天做一點點改變,這城市就會有大大的改變,讓我們一起努力繼續讓改變成真!

    📍[策略地圖]:以「願景、使命、核心價值」為軸線,台北市目前的施政依策略地圖穩定前進。除堅守財政紀律逐步獲得更大成果,還債總額達到570億之外,各項施政成果也依照策略地圖展開陸續開花結果。

    📍 [宜居城市]:成為宜居永續城市是台北的願景,台北近年來在宜居城市的排名中節節上升,今年在天下雜誌的幸福城市大調查裡,台北在所有客觀指標上居六都第一,為近年最佳表現🎉能屢創佳績關鍵在於,將各項政策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鄰里交通改善計畫]:隨著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推行,車禍死亡率在推行第三年下降60%,並將在2020年完成全市所有里的鋪設工作。每一條綠色人行道,代表著對行人路權的尊重,也提供市民更加安全的保障,看似並非重大的建設,卻是台北文明城市的象徵😊

    📍[老有所養]:老有所養是台北市施政追求的重點目標。石頭湯計畫與老人共餐據點的建立,透過定期關懷、主動提供資訊、群體照顧個人的制度及精神,既發揮效率又強化了人性。

    而「台北與我好好慢老」政策的推出,進一步以全方位的角度服務我們的長者,不僅敬老卡使用範圍更為擴大,而且恢復65歲以上長者的健保補助,以及居家醫療的推行,讓長者能更為安心、健康地在這座城市掌握自己的幸福步調。

    📍[幼有所顧]:托育托幼政策,台北市一直走在全國的前端。幼兒園公共化比例已達53%,為六都第一,未來將朝70%的目標前進。

    此外我們推出的幼托新政,解決了過去2到3歲的政策空窗期,讓家長能夠自由選擇是要維持原本的托育,或是進入幼兒園體系。這些政策,不僅減輕了家長的負擔,也成為中央效仿的對象,讓全台灣的家長都因而受惠。

    📍[居住正義]:居住正義是台北市重視與堅持的價值💪🏻維持1萬戶社會住宅在施工中的能量,以及透過租金分級補貼、包租代管的政策,讓在台北生活的年輕人,能有良好的居住條件。

    而社會住宅是項長期工程,台北已有完整規畫,無論是哪一個市長在任,都能按表操課,逐步推升社會住宅總量,讓居住正義化為現實,不僅只是空想。

    📍[智慧城市]:進步與創新,是台北這座城市的DNA。要能夠不斷的進步與創新,必須為建構公務員不害怕失敗、可容許失敗的文化。以智慧城市的推動為例,各種未來可能改變台北生活習慣及城市風貌的試驗正在各地進行,雖然許多的試驗最後不會成功,但這些失敗案例也將反饋寶貴的經驗,做為改善前進的動力。

    同時也促使更多人加入創新的行列,共同推動台北的進步。今年台北在全球創新城市的排名,就比去年進步了16名來到第44名囉!正是見證台北擁抱創新的結果。

    📍[市場改建]:市長常說,要在30分鐘認識一個城市,就是去看他們的市場。這段期間全台北的市場幾乎都開始動起來,隨著大龍市場完工進入試營運、環南市場第一階段完工、南門中繼市場落成,我們可以期待許多延宕長達20年之久的市場改建,能夠在未來幾年以全新、現代化的風貌改變台北的氣質。

    📍[智慧教育]:投資下一代、拉平貧富差距所造成的世代不公平現象,政府責無旁貸。未來幾年,數位落差問題很可能會加劇這樣的不平等,但台北很早就意識到這問題,因此投入資源在全市236所學校建置光纖網路,並讓學生都能擁有平板載具能夠上網。

    透過這些平板載具,除了讓學生能從小就習慣使用數位工具,也能直接學習到其他學校的優質課程,以政府的力量,為貧窮家庭的孩子留下最後的翻身機會。


    改變成真,不只是一句口號,市長始終認為為政之道無它,心存百姓,耐煩而已。每天早上七點半的晨會,在於讓改變能夠日積月累,最終量變造成質變,這就是市長常跟大家分享的a的n次方觀念!只要a大於1,a的n次方就會無限大。

    台北,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每一年當我們回首,都會發現台北變得更加宜居、更具競爭力。

    #幸福城市
    #台北宜居永續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