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通樂傷水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通樂傷水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通樂傷水管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柯文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超過一個小時的報告內容,市府團隊準備了很久,先幫大家做個筆記畫重點: --- ✔︎ 0分16秒:【循環經濟】 南港機廠公宅,將成為全台灣第一棟循環經濟的建築物。 ✔︎ 14分11秒:【東區門戶計畫】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北基地2月完工、4月測試,南基地10月完工。 ✔︎ 16分57秒:【市場改...
「通樂傷水管」的推薦目錄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Mie Hsieh|阿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Fifi Wu? ♥全職媽咪i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通樂傷水管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通樂傷水管 在 Mie Hsieh|阿咪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8:49:37
⠀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希望孩子們可以在乾淨、美麗的世界裡,健康快樂的長大! 保護環境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經常使用到的清潔用品,我們可以選擇低汙染、可生物分解的原料,來減少與自然環境的衝突。 今天來分享我很喜歡, 且相當友善環境的清潔品牌「Ran」 Ran冉 是2020年創立的台灣自有品...
通樂傷水管 在 Fifi Wu? ♥全職媽咪i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29 14:45:00
總是在努力過生活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樣子。 Ran環保居家清潔團購 3/23-3/29 團購連結置於我的主頁 ————————————— 抽獎🎁 1.追蹤我的帳號 @fifiwu0318 與Ran官方IG帳號 @theran.tw 2.標記兩位朋友並留言「居家清潔遇到最困擾的地方」 例如:@王...
通樂傷水管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03 10:21:22
15/2-21/2 新聞概要 15/2 -大埔有警車與Tesla相撞,2人受傷包括一警員 -天文台錄最高氣溫26.2度,為1884年開台以來香港最熱年初四 -ViuTV黃金時段播黃宗澤主演陸劇《戰毒》惹杯葛,終宣布下周改播韓劇 -昂山素姬遭延長扣押至周三,各地示威持續 -緬甸軍車入城、封網,市內傳...
-
通樂傷水管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12 20:28:48超過一個小時的報告內容,市府團隊準備了很久,先幫大家做個筆記畫重點:
---
✔︎ 0分16秒:【循環經濟】
南港機廠公宅,將成為全台灣第一棟循環經濟的建築物。
✔︎ 14分11秒:【東區門戶計畫】
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北基地2月完工、4月測試,南基地10月完工。
✔︎ 16分57秒:【市場改建】
大龍市場今年7月完工,環南市場第一期今年10月完工,南門市場中繼市場今年6月完工、主體工程明年3月開工。
✔︎ 20分13秒:【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力拼2020年456個里全數完成劃設綠色人行道與整理巷弄停車格,完成里的交通事故數下降68%,傷亡平均下降64%。
✔︎ 29分31秒:【重大工程】
翡翠原水管,今年7月開工,力拼4年後通水;連接永和的中正橋改建預計今年5月開工,預計於明年農曆春節期間,拆除重慶南路端高架橋。
✔︎ 29分45秒:【無現金城市】
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台北市所有校園都將導入無現金交易,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慢慢讓電子支付在台北市普及。
✔︎ 40分27秒:【拼經濟】
外資投資全國佔比成長至68.7%,投資金額全國佔比成長至76.6%。
✔︎ 56分23秒:【共融式遊戲場】
已完成38處,預計年底前將可完成52處,讓公園不再只有罐頭式遊具。
✔︎ 56分47秒:【老年福利】
老人共餐據點將拓展至415處;敬老卡擴大使用,搭乘計程車單趟最高可補助50元。
✔︎ 1小時00分41秒:【招商引資】
去年招商突破591億,今年上看千億,可望蟬聯招商排行榜冠軍。
---
這是連任就職一百天後,我們向市民朋友繳交的第一張成績單,感謝每一位市民、每一位議員的批評指教,我們會繼續努力。
-
teamKP 粉絲專頁:https://facebook.com/teamKP.taipei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
通樂傷水管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12 21:54:40180112東森 火燒屋裸租 五層樓開價月租金55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NP4zori37qg
從二樓到五樓都是燒焦痕跡,走近一看,一樓天花板被燒到裡面連管線都外露,有些水管焦黑到難以辨識,或是嚴重碳化,在抬頭看二樓的窗戶都沒了,剩下木板裸露在外,有的紅磚看得到直接承受風吹日曬雨淋,三樓加裝的鋼架也是看起來搖搖欲墜。
記者 鍾佩芸、許舒銘 採訪報導……↓
記者鍾佩芸:「臺北市後車站商圈的黃金地段,居然有一整棟樓層閒置不用,原來是五年前發生火警,一直都沒有整修,直到前陣子才決定要招租。」
一樓的鐵門被畫上塗鴉,有停電通知單也沒人來拿取,整棟五層樓原本是美妝飾品店,自從火警後就一直閒置,久到連附近店家也記不得空多久了。
原來2014年2月4號,三樓的外牆招牌隔板起火,還波及當時店面,幸好沒營業,沒有任何人傷亡,但店面嚴重毀損,一直沒租出去。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7折都不一定有人要租,甚至打6折、甚至打5折,所以我覺得一坪能夠租1000塊應該就已經不錯了。」
屋主招租整棟一到五樓,共340坪的使用空間,喊出月租金55萬,雖然高坪數很誘人,但租了勢必得整修一番。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擴柱的方式,比如說在主柱子旁邊再增加柱子,增加承載力道,承載的結構,只是說這樣的方式它會減少室內使用空間。」
建築師也表示,火燒過後的房屋結構一定會有影響,租客如果發現房屋有多處鋼板或鋼柱代表有補強過,可以找技師來鑑定,這樣的整棟樓層能不能找到伯樂,還有待時間考驗。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8/01/180112-55.html
通樂傷水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每一次說這句話,我都有一種不是我在說話的感覺。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熊要搬回南部這件事為我的人生帶來兩個問題。第一,我最好的朋友要離開台北了。
⠀
⠀
我一個人在台北,又變得更小了一點。
⠀
⠀
第二個問題比較難:那我為什麼還不搬回南部呢?
⠀
⠀
十年前某次連假,我們第一次一起聽團。是個玩英倫搖滾的團,電樂器的聲響很有禮貌地撞我。受不了耳鳴的我拍拍熊的肩,說我要先走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聽到。
⠀
⠀
我轉身離開,並不擔心他會不會擔心我消失。我似乎總覺得他會這樣想:那傢伙要是不見的話就只是去了哪裡而已,並不是消失。
⠀
⠀
至於為什麼我從來沒有質疑過「不見不等於消失」這種幹話,我不曉得。
⠀
⠀
⠀
⠀
▧
⠀
或許我不必那麼緊張。剛到台北的時候,我們都很小。小到我們一起去看一間二十五坪的房子,加上我和他要給六個人住。那時的我們覺得那樣剛好。
⠀
⠀
就算真的變小,頂多是回到那時候而已吧?
⠀
⠀
那時候,總覺得連假是把連假裡的每一天拉長。他和其他室友都比我更常返鄉,還真有幾次房子裡只剩下我。一個人擁有房子的全部,那時的我以為,那就是變大的感覺,並且那就是將來的樣子。
⠀
⠀
假期結束後所有人一一出現,台北又變回原來的尺寸,我也是。悵然之餘我問大家要不要叫宵夜,亟需得到填充物來撐開自己的身體。
⠀
⠀
十九歲的我吃得很多,點個鹹酥雞也要兩百塊。傷心的時候我吃得更多,也許那時還分不清填滿和充實的區別。大二分手那天,我一個人蒸了一杯半的米,把冰箱裡好幾盒火鍋料全部用味噌煮成一鍋。結果,吃了兩口就吃不下。
⠀
⠀
一個人原來可以變得那麼小。
⠀
⠀
我拿鍋子去沖洗,拉掉流理台濾網想讓礙眼的米飯快點消失。不知道為什麼,總是不發一語讓一切快速通過的管路,那天卻堵塞了。
⠀
⠀
我站在那裡盯著水槽中無辜的水面。半小時後,我走到熊的身後,拍拍他的肩,感覺好像不是我在說話:「⋯⋯流理台堵住了。我不知道它為什麼堵住。」
⠀
⠀
熊像在飛,快步衝到水槽前,打開槽櫃,把噎住的水管擰開。那個剎那,代替我吞下一鍋白飯卻差點噎死的這棟房子,和因為差點弄死一棟房子而失措的我,都隨著水管吐出的食物而吸一口氣。
⠀
⠀
我們拿著抹布跪在地上,擦掉了那個下午。他什麼也沒有說,但在他身邊,原本什麼也塞不下的我,卻確實地、再次感受到了饑餓。
⠀
⠀
熊是一個什麼也不用說,就能把別人變回原本大小的人。
⠀
⠀
⠀
⠀
▧
⠀
先走的好像總是我。退役後,我決定和愛人同居,熊則找其他朋友一起,像以前一樣住在有房間的地方。
⠀
⠀
為什麼不繼續一起住呢?我也不知道。也許因為我們大了,所以台北感覺稍微小了,不住在一起也並沒有太遠的感覺。
⠀
⠀
隨著工作我在台北搬過五次家。隨著搬家次數,我的食量漸漸變小。
⠀
⠀
平日工作都忙,偶爾報復式見面,常常在他的住處待到凌晨,其他人都去睡了,剩下他和我。那些深夜到底都聊些什麼我全都忘了,反正大意都是一樣的:我大概是在說從前總覺得自己變大的速度比這個世界快一點點,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慢。如今連假是把連假之外的每一天變短。而他,大概是不停地告訴我,我還是像以前一樣。
⠀
⠀
我其實並不是那種希望自己和以前一樣的人。第一份工作是夜班編輯,作息與過往認識的人相反,我卻樂於享受和他者斷絕關聯的舒適。與別人變遠的過程中,我同時也與他們眼中那曾經小小的我變遠,那感覺好安全。好像變大是沒有代價的。好像我並不是失去了他們,只是沒有辦法 —— 我相信,他們就在那裡,只是我不去碰觸。
⠀
⠀
就這樣度過在台北的第十一年。難得有天,工作上需要聽的團剛好是他也要聽的。我到的時候他已經站在前面,我拍拍他的肩,他咦了一聲,站到我旁邊。
⠀
⠀
現在想想,我好像太習慣拍拍他的肩,他就變成我的,的這件事了。
⠀
⠀
那晚,他告訴我,他決定要搬回南部了,和他的愛人一起。
⠀
⠀
熊要搬回南部了。
⠀
⠀
台北將減少兩個人。用最粗暴的除法,留下來了的我所擁有的空間應該是變大了才對,不過事情不是這樣的。事情是,他們在不在那裡,與我碰不碰觸無關。以前我不用去想這件事,是因為熊。
⠀
⠀
是因為熊在每次我碰觸的時候都在,我才得以無限延後關於消失的理解,並且得以當那個不斷先走的人。
⠀
⠀
⠀
⠀
▧
⠀
十一年了。終於有一次是他要先走。
⠀
⠀
其實我留在台北,無非就是想要變大罷了。總覺得,留下來就贏了。然而,決定先離開英倫搖滾團表演的那天晚上,我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很小才走的。我只是想要去別的地方而已。
⠀
⠀
他也只是想要留下來。
⠀
⠀
熊要搬回南部了。那傢伙就只是搬回南部而已,並不是消失。我想,他也是這樣想的。
⠀
⠀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邀請作〈熊要搬回南部了〉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749893
⠀
六月應內克來了之邀在 Podcast 節目《告白那一刻》受訪,內克祕密邀請熊錄了一段驚喜音軌,在訪問時放給我聽。錄音裡他是這樣說的:
⠀
❝ 「我是蕭詒徽的大學同學,雖然我們大學的時候就都有在寫東西了啦,可是我們當時很少聊到無論是寫作或是文學,更多時間是在打排球啊,辦營隊,當室友,喝酒,都是這一類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太是用一兩種特定的身份去互動,就真的是,很根本地、有認真地去交流過好幾年的兩個人。大概是這樣子的感覺。
⠀
那,要講我眼中的蕭詒徽,比起優秀的寫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優秀的詮釋者。並不只是把東西展現出來,而是再經過他的意志去詮釋的。所以他認真跟人講話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像談話性節目,大概像那種感覺。我知道會有人說,就是,他們搞不懂蕭詒徽講話是不是真心的,他們感覺不出來。可是我覺得那個東西,它是一種經過詮釋的真誠。包括蕭詒徽他本人想要詮釋的那個形象,才是蕭詒徽的真誠。其實我覺得這種事情大家都一樣,只是蕭詒徽做起來特別會有一個戲劇張力。蕭詒徽的動作自然會比較美麗,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才會被誤會。」
⠀
應 UDN 閱讀的凡倩之邀,以「深夜中的陪伴」為題寫一篇徵稿示範作。初收到邀約時心想,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嗎?但隨即想通,其實是啊。
⠀
陪伴是一件需要示範的事。
⠀
十二年來,熊為我示範了許多事。他以及這個題目,要寫掉似乎需要六萬字。我知道,這篇算是一次著急的偷懶。像巫師腦子裡塞了太多事情,需要先抽一點思緒出來放進儲思盆。不太確定熊知不知道上面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但他的愛人一定懂,他的愛人是哈利波特王 (?)
⠀
⠀
⠀
▍聯合閱讀 ✕ 一刻鯨選:讀創故事徵文
https://udn.com/news/story/12686/5604334
⠀
除卻私人的抒情,這一次受邀,是應聯合閱讀的原創閱讀平台「讀創故事」與知識音頻平台「一刻鯨選」的聯合企劃而作。
⠀
以「低潮中最溫柔的陪伴」為引,投稿 1500 字以內稿件,入選作品將刊登於聯合閱讀網,並有機會由專業聲音演員誦讀,將作品轉錄製為聲音作品,於一刻鯨選播出。
⠀
投稿截止時間為 2021 年 9 月 30 日(四)23:59。投稿方式與其他詳情,請見上附活動網頁連結,活動辦法並以聯合新聞網公佈資訊為準。
通樂傷水管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選擇放手不是因為輸了
#是因為懂了
發現自己在地球人身體裡面的這一路上,老是會對.不遵守承諾的人事,產生強烈過敏與憤怒情緒。
譬如約了時間不準時或放鴿子,提前告知對香水過敏,人來了還是全身極濃的香水味,答應了的事到時還是按照自己的方便行事⋯回想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都被這樣的人事物氣到崩潰。
#到底為什麼要生氣
#而且為何一再發生呢
最近做了很多種冥想練習,其中有一項是幫自己清除陳年累積的憤怒毒素。
方法是用第三視角,回放昨天那件引起憤怒情緒的事件(不一定有發出來的在心裡有生氣感覺的就可以),然後一年前的憤怒情緒事件,然後回放青少年時讓你感覺憤怒的事件,然後回放記憶中最早的那一次的憤怒。
我記得的第一次的憤怒是在3歲左右,那時和奶奶一起住在嘉義鄉下。
奶奶答應了我要帶我坐大卡車一起去買菜(以前去買菜要坐大卡車想想還真妙),結果我隔天早上起床發現奶奶丟下我自己去買菜了,發現後我非常的生氣,去後院拿水管一直打奶奶養在雞籠裡的公雞母雞,嚎啕大哭大叫,一直到奶奶回來⋯。(小時候就好有爆發力呦)
冥想到這裡,再往前回放到自己那個充滿了愛,充滿了了然,充滿了幸福的狀態,然後帶著這樣覺知去到第一次的憤怒,去到少女時的崩潰,去到去年,去到昨天,去到今天,一次一次回來幫自己清除累積沒有處理的憤怒,做完後會覺得很清爽,心情好好。
不過日常還是日常,還是充滿小我的意識,忘記了自己是全然的幸福,所有宇宙的安排都有原因的。
今早被賣地房仲的回應氣到秒哭出來。上週六交了地付清了錢,剩下農地貸款的事情還沒處理完,今天請他幫忙處理後續,就說這是我自己的事要我自己找人處理,和他們無關。
哈哈哈,我還是有被(過去的憤怒毒素)氣哭大約0.3秒鐘。
以前很容易就會去咬著不放,但這咬著不放,想清楚了就知道這都不是在為難誰,是在為難自己,讓夢想擱淺。
#喝采自己真的清醒不少
#等下剛好來吃烤鴨大餐慶祝
轉頭就是一片新鮮的美麗天空,前面那些不禮貌不專業翻臉不認人,不都是「我認為的」嗎?
他們就是被(我的)宇宙派來在生命中扮演讓我過敏角色的人,跟你們說對不起/辛苦了/謝謝呦。
情緒過敏了,就表示此路不通。
放下後才能回去宇宙幫你安排的夢想人生上。
#臣服原來如此
#看見嘍
#謝謝
上週五發的email很多人反應說沒收到,EDM軟體也回覆很多退信,查了原因說是我email裡面放了冥想聲音的「短」網址,不能用短網址,因為收信系統會擋信云云。
今天會再把退信的,反應沒收到信的,新訂閱的再寄送一次。
上週五的email談的主題就是怎麼處理生氣憤怒的情緒。這天氣+三級封鎖的生活還真的很容易讓人ㄧ秒就怒(就是宇宙的考驗嘍)我會在留言處留訂閱馮云好好抱抱的網址,若有想收到還沒收到的同學可以再填寫一次。
Po文照片是昨天從家裡開車到新家,家狗在家旁邊的小溪水中玩到不亦樂乎的隨手拍拍,昨天真的太熱了,沒冷氣沒電扇,都市鄉巴佬一直流汗一直喝水,玩到中午回家,發現有小曬傷還有一點小中暑的感覺⋯就是向土地學習的過程嘍,決定下次試試傍晚去過夜,啊~好期待滿天的星星和日出的清晨呢❤️
通樂傷水管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首先,這不是只是倖存者、家屬、救難人員才會發生的狀況。我們任何人,對這事件都承襲了一部分的能量,成為自己的了,只是或多或少。當你看到太魯閣號的意外,哭了,這「事件」勢必觸動了你什麼!就跟看電影,看劇會哭的點一樣,你擷取了某部分在你的內心世界發酵了。
有時候創傷,是集體的,有時候,創傷更會遺留成為文化的。例如為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會有囤物的習慣?跟一些無用的物品難分難捨呢?後來我感受到他們經歷時代動亂,物資缺乏的「不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那是那個時代的人「集體的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壓力三大來源:身體受侵害、交通事故、戰爭災難。任何一個,其實都會遞延很多的蝴蝶效應,只是我們不太談它,慣性忽略,壓抑,所以最後表徵在一種文化,或是生活習慣上,像是「囤物」,已經是最「保守」的表現手法了。
我自己是在2017年經歷一場車禍,到院前死亡,竟能奇蹟重生。之後除了身體上的復健,最難的就是心理上的。這件事情外人看來是個奇蹟,是大難不死,是三生有幸,但對我來說先體會到的會是大難的「難」字,我看到自己曾經躺在一灘血中,那些衝擊是很震撼的,喚醒當時三十五歲的我,很多以為不記得的「記憶」。
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個時間點,第三個月。
前面三個月,包含手術住院的那二十天,你根本無力顧及心理健康,每天被身體的疼痛給折騰,身體的痛蓋過了心裡的痛。這時我也會哭,也魂不守舍,但因為身體有痛,第一要務是止痛,醫院也會提供你一些復健方法,所以我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行屍走到醫院」去復健的節奏上。
注意: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三個月後,理論上也是該發酵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真的就發酵了。當時復健科說其實這些復健都是輔助性,幫助不大,建議我在家附近找復健診所做即可。這是很實際的建議,可是我當時天天失眠,惡夢連連,然後拖到早上五點勉強睡下,天卻亮了,更睡不好,惡性循環,然後到了中午得趕緊出門,花一小時去醫院,再花一小時復健。這看來是折騰,其實後來發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當我不用再去醫院,我反而覺得「落空」了。把我救回來的雙和醫院,對我有很大的情感連結,每天去那裡,我好像靠近了事件的核心,我反而有一點「歸屬感」。記得三個月後的回診,主治柯玉誠醫師說可以不用再來時,我竟有種「畢業的不捨」。
三個月後也是面臨調解的時期,當時我得開始去翻找相關文件資料,準備「出庭」。原本那疊完全不願意去碰觸的診斷證明、收據、病歷等資料,這時候被迫得翻閱。才剛開始翻,立刻雙耳後漲紅,看到那些照片,診斷書上「到院前死亡」五個字,都會立刻崩潰大哭,真是覺得黑白無常一定到家門口了,怎麼辦?怎麼辦?來抓我了!
注意:新的事件刺激,會加速壓力的爆發!
三個月是很多關鍵時候,很多法律程序差不多得遞出,不能逃避,但當面對了,就等於直接迎戰壓力本身。這是助力,因為不要逃避了,開始把這些一點一點梳理清楚。這時候如果能有旁人幫忙釐清,會減少很多無力感,減低壓力感,所以專業的法律協助很重要,政府或台鐵若真有心,這塊莫讓家屬操心,因為每經歷一次「儀式」都是重新打開傷口。
而身為旁人,我們對經歷重大事件的人可以做什麼呢?我記得在一本書提到如何陪伴失去親人的親友時,說到其實幫他打掃環境,買便當,這些都是最實際的幫助。是的,因為生活會陷入一團亂,而那團亂,會讓心情更亂。如果可以,幫忙這些生活雜事,是很大的幫助。
我的第一次崩潰大哭,就是某次回家發現廚房水管漏了一地,我邊擦地就邊大哭起來,覺得「這一切都在和我作對」!甚至,地上的一根頭髮,我都恨,恨它不知道我連彎腰吸塵的力氣都沒有嗎?
如果無法做什麼,身為旁人,盡量不要以鼓勵平常挫折的方式安慰人,例如說「快樂是一天,難過是一天,何必選擇難過」,又如「你可以的」!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每當我看到外人給我的這句鼓勵,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不可以」。我就是要「停在我不可以的狀態」裡,我要憐憫自己的不可以,我就是要哭,就是要哭出來,才能慢慢釐清為什麼「不可以」。我不要再慣性地被社會的包袱限制,先用「我可以」來壓抑「我不可以」。
我要給自己秀秀,如果經歷創傷都不能給自己秀秀,我的身體還有淚腺嗎?
到此,若情緒能得以紓解,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我非常建議,即使不再哭了,仍可以找專業心理諮商協助,徹底挖一挖自己。
先說諮商,它看起來像在聊天,實際上是在一個脈絡下,被專業人士工具性地分析自己。很多人會擔心諮商浪費時間,這就像要找病因一樣,需要幾次的懇談,才能把你的心打開,找到核心。創傷事件只是一個觸媒,要挖的是觸動了你的什麼?
我認為很有用,因為我我從第一次進去時大哭,到現在被諮商師譽為「博士級」的諮商者,因為我很有感觸,給我一個點,我自己就能畫出一張心裡脈絡圖,對諮商效益幫助很大。而我在挖什麼呢?以下說的是我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最深刻的體認。
觸動的,未必是創傷事件本身。比方,我對於車禍撞擊瞬間沒有什麼記憶了,也一直沒有來到我惡夢裡,而來到我惡夢裡的,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更專業地說是「童年負面經歷」,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廣為研究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影像甚鉅。原來成長中父母師長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忽略」,也就是對你冷淡的態度,也是種負面經歷,當時我們都以為沒事,實際上烙印在你心裡。
問題是為何創傷事件(車禍)喚醒的是童年?為何作祟的竟然是所謂的「內在小孩」?我目前是這樣解讀:核心問題是你到底「怕」什麼?
讀文至此,大家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今生,你怕什麼?
我怕死!
我的車禍本身經歷的就是生死議題,這夠我怕的了!所以我剛剛說了,看到那些「到院前死亡」的字眼,我感覺自己要被「抓回去了」。我一直怕這奇蹟是有時間性的,好像電影裡那些還魂的人,只是借我一點時間,終究要還回去。我怕再次死去,所以我一直不敢閉上眼睛,所以我一直失眠。
問題來了,我怕死,可是我活了,那我怕什麼?
在更多諮商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我怕「孤獨」。今生各種挫折感裡,連結到的核心情緒往往是這個。
再次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每個人的核心都不同,我只能藉由自己的讓大家當做參考,你的核心議題跟我的未必相同,但都是我們今生最需要被挖掘的部分。
你怕什麼呢?為何怕自己來不及說再見?為何看到別人的遭遇跟著哭?連結到的那個核心情感是什麼?如果能釐清,今生會豁然開朗。
那找朋友聊天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效果完全不同,比方朋友會說「你可以的」,但你知道的,其實我不行!
我知道諮商需要花很多錢,另外比較少錢的方法是,當時我去上了各種社區大學,宗教機構等等的課程,用數千元可以連續每週一天去上某種跟心靈有關的課程,不管名稱是什麼,去聽人說,去說給人聽。我曾經在某堂課的第一堂,就突然很釋懷,因為同學們真的男女老幼都有,我就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病」。
這樣去上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維持一個恆定倒垃圾的頻率很重要。把自己放去一個你哭了,沒人會訝異;你不語,也會有人問你怎麼了的環境,讓你今生正面的造化帶你去正面的地方,把心打開。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的心,第一次被打開是什麼幫助我的呢?
第一,社會的集體關心。就是我車禍後發現自己大難不死,有這麼多人幫忙救治,我展開感恩之旅後,得到更多正面回應,尤其是救過我的人,這股力量,成為我很大的動力,為了道謝,我竟有勇氣走回急診室,手術房,每當我道一次謝,一定也釋放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持續對這些參與過的人的關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是有幫助的,那是「第一道光」。
第二,自己的覺察。我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我過去所有的情緒和挫折都都跟這一切有關,所以我不要逃避,這次我要徹徹底底「挖乾淨」。後來我也在這些學習中得到證實,就是童年經歷絕對不是「長大就好了」,小時候沒哭過的淚,你還是得把它哭出來,你才會重新長大;你曾委過的屈,都會在夜裡變成逆流的胃液,燒你的心。
第三,專業的諮商,以及後續一切連結本心的課程。既然心亂了,請讓專業的來。
第四,謝謝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至於創傷壓力症候群何時能治好?沒有這一天!我常說,這條路只有零和一的區別,最難就是從零跨越到一,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問題,連這「一」步都不願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其實沒有終點,要把自己釐清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決定。
嚴格來說,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的探索沒有終點,只有出發。
讓自己的正面造化,帶自己去一個方向,用專業方法,把自己像曬書一樣,一頁一頁,攤開來,重讀一遍。
所以消防人員號召,把捐款用作提供救難人員的心理輔導,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消防人員是英勇的,他們很可能說「不需要」,但那都是文化包袱,是怕示弱!但我們絕對要讓打了一場仗後的英雄,落淚,我們要主動提供,英雄們才會願意使用。
如果我們對那些慘不忍睹的第一現場必須馬賽克處理,不敢看那些屍首分離,我們就更知道救難人員內心多煎熬,而清空多重要!
整體來說,台灣對心理衛生還非常的缺乏,對於心理諮商還是有很多負面標籤,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就像我車禍後第一次掛精神科,臉書來寫了「應該不算魯蛇吧」。
我永遠記得諮商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不管任何原因來諮商,都是為了尋求自己跟自己的平衡」。
是的,你會發現自己平衡了,世界就不銳利了。
你會生氣,都是內在自己跟自己不平衡,所以看誰都不順眼!我們為此發過多少無謂的脾氣?甚至對我們最愛的人。而為何不平衡呢?因為你壓抑了。為何壓抑?因為你以為不能釋放。
覺得「一切都在跟我作對」是非常可能冒出來的情緒,經歷創傷後,會恨,為何是我?這部分是一個引頭,不要撲滅它,把恨意抒發出來!是的,為何是你遇到?為何是我的家人遇到?為何是我去救?為何我不能拒絕?為何?
有一個特徵就是,第一時間我們都會想解釋「這是使命」、「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就是這句話壓抑了心裡真實的感受!誰不會怕呢?誰想看到血血肉肉?把那些情緒釋放出來吧!
越說不會的,越會!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一位家長,越說自己不在乎孩子成績,其實抓得越緊。口是心非,是很大的心理特徵,我們要讓自己口是,心是。
你可以的,謝謝每位參與過的人,每一次,都該釋放,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使命,釋放才能走得長久。謝謝2017曾經救過我的人,2021年曾經救過太魯閣意外的人。祝福能有股力量幫助您大哭一場,把自己交出去給生命,承認你不行的,所以你可以哭的。英雄們,請先哭為「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