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498的網紅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一直對於學習感到非常大的興趣,但學校的教育並不能滿足我,我在學校求學的不同階段,其實都有著不同的掙扎。我任性的用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學習,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因此對於學習有了深刻的體會。 我的父母非常重視我的教育,因此在國小國中的時候,幾乎每天下課後都還有才藝班的課要上。我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知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19 17:58:11

⠀ 人們總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那麼時間之於愛情、之於婚姻又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呢?對我來說,時間像是一個沉默的提問者,它並無法對愛情或任何其他關係造成傷害,能做出選擇的,永遠只有人們自己,能去傷害或珍惜的,也只有人,無關時間。 ⠀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的節奏,充滿笑點的同時也呈現了男主角在各式各樣的...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GAT classroom丨學測指考學習天地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00:34:16

國文科——準備引導 國語文的閱讀理解主要可以分成白話、文言、新詩部分。 白話部分可以說是最好掌握,題目也最難的部分。 現今的學測試題白話文本往往會搭配圖表、圖片呈現,因為考生不僅要能讀懂文章,也要學會抓文本核心,所以在考試時就有些技巧需要注意。 首先,一定要先看題目,看完題目基本上才會有概念,在...

  •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01 13:14:53
    有 2 人按讚


    我一直對於學習感到非常大的興趣,但學校的教育並不能滿足我,我在學校求學的不同階段,其實都有著不同的掙扎。我任性的用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學習,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因此對於學習有了深刻的體會。

    我的父母非常重視我的教育,因此在國小國中的時候,幾乎每天下課後都還有才藝班的課要上。我曾經上過的才藝班有書法、作文、英文、畫畫、音樂、鋼琴。這些課主要是爸媽覺得我應該去上而幫我做出選擇的,我的個性也算是順從,都乖乖的去上這些課,也盡量花時間練習。小時候心裡難免會羨慕有很多時間可以玩耍的同學,因為相較之下,我在做的事情不是那麼有趣。除了這些才藝班的課之外,我爸媽還想盡辦法鼓勵我念書。我爸媽不太給我買玩具,倒是書買了一大堆,牛頓,科學小百科,偉人傳記,大英百科全書,世界美術館全集等等。每唸完一本課外書,我會得到五塊錢的零用錢。

    因為國小國中的時候,都被規畫好要學甚麼了,在進到建中這麼自由的地方,我覺得我好像頓時失去了目標。我不清楚人生的方向,也無法認同學校教育以及考試的價值,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考試考高分就代表成功,就代表人生的成就。在高二的時候,我常翹課去打撞球,鬼混,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社團活動上,但對於學校的課業就是提不起興趣。我記得我高三有一次模擬考,排名是全校九百多名,我們一整個年級也不過比一千人多一些些。雖然學校的課程無法引起我的興趣,但我卻對生物學深深地著迷。我考進了中研院的高中生物人才培育計畫,每兩個禮拜的周日到中研院去,早上上課,下午到實驗室做實驗。參與這個計畫對我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從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細胞生理學、到分子生物學,我廣泛學習生物的知識。下午的實驗課也讓充滿好奇心的我大開眼界。我看到跟臉盆一樣大的椰子蟹,解剖跟手掌一樣大的文蛤觀察內臟,學習PCR技術,學習萃取葉綠素,也看到費洛蒙如何讓一整箱蟑螂瘋狂振翅。這個培育計畫讓我深深的愛上生物學。我從中研院借了很多英文教科書回家,也常到台大醫學院的圖書館去印研究論文來看。我高三的狀態,應該用著魔來形容。我因為想要參加生物奧林匹亞競賽,瘋狂的請公假到重慶南路的漢堡王去K書。當年我的導師對我的寬容,現在想起來簡直不可思議。我記得有一次她把我叫到辦公室去,她問我知不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我說我知道(回頭看,其實我並不是這麼肯定…),她就相信我,讓我依照我的心意去學習了。我花很多時間研究Kreb’s Cycle, Signaling pathways, 粒線體以及葉綠體的電子傳遞鏈,DNA複製的分子機制 (我甚至買了Arthur Kornberg著作的DNA Replication)。好笑的是,我雖然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生物學,但高中生物教材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我在學校的生物學考試成績並不算頂尖,許多對於生物學並沒有特別的熱情的同學考試分數是比我高的。後來我考進了生物奧林匹亞國手培訓營,但是因為我平常沒有機會練習生物實驗,實驗的技術不是很好,最後沒有選上國手。這件事情讓我耿耿於懷許多年,因為我把我高中升大學的希望都寄託在奧林匹亞競賽上,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卻沒選上,我覺得我的人生失敗了。因為我把高三的時間大多都花在學習生物學上了,國手培訓營後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再準備聯考,而且我還處在挫敗的陰影當中,我第一次大學聯考的成績很差。後來我在重考班再準備了一年,才考進了台大醫科。

    當年的我以為高中這段的學習經驗是失敗的,覺得這是不自量力的行為。但我現在意識到,高中那段學習歷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第一次自我啟蒙的經驗。建中自由的風氣,再加上導師的信任以及家人的包容,讓我有機會充分的探索我的興趣並且積極的去追求。我被考試的框架侷限了,以為沒有選上國手,沒有得到金牌就是失敗。但其實我在高中時就養成了查找以及閱讀科學研究論文的習慣,並且開始培養獲取陌生學術領域知識的能力。我在高中所培養的閱讀英文教科書的習慣,也讓我日後受用無窮。

    我在醫學系的學習歷程比較沒有這麼劇烈的掙扎,頂多在前四年的時間懷疑為何要死背大量的知識。醫學系要背誦的知識量實在是太大,常常讓我感到心煩,有種唸到想吐的感覺。但到了大五進醫院見習之後,我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當病人以及家屬問起病情時,我必須要能清楚地回答他們的問題。當病人有狀況需要處理時,我沒有時間再去查閱書籍,我需要的知識必須要像反射一樣快速的被提取。如果我沒有學好,沒有記清楚,就無法對病患做出最好的處置。因為有了責任感,我充分的理解也認同熟記醫學知識的重要性,因此開始認份認真的念書。我在醫學系唯一一次得到書卷獎,是在臨床工作最繁重的大七的時候。我清楚的感受到,我被賦予越多照顧患的責任,我學得越認真。
    我的博士班的學習歷程是最痛苦的一段。博士班雖然是高等教育的一環,但幾乎沒有一個既定的框架。博士班還有一些學分要修,但是並不多。我在博士班修過的課印象都不深,許多課程其實大學都上過了,但偏偏學校不給抵免,非得要我再修一次不可。倒是我自己選的程式設計概論對我的人生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博士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因此博士班導師是影響博士班學習歷程當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回頭檢視起來,我會離開博士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和我的指導教授對於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想法並不契合,對我個人來說,發展新技術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向,但我的指導教授認為生物研究應該著重在探討現象背後的原理。簡單來說,我們兩個人重視的點不一樣,我不適合在他的實驗室做研究,我比較適合在生醫工程的博士班就讀。我處在一個不適合的環境裡其實給了我一個意料之外的機會,為了追求我理想中的科學研究,我必須要仰賴自我學習的能力去獲取許多我的實驗室並沒有的知識與技術。

    這幾年下來,我對於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有了比較清楚的領會。我要學習一個新的領域時,我會先確認學習的目的。對我個人來說,清楚學習的目的之後才能找到學習的動機。純粹為了好玩,一時興起而學習很難持久,也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比如說,我學習深度神經網路是為了實現數位病理輔助診斷系統,進而彰顯數位病理系統的價值。確立學習的目的之後,我會開始嘗試了解這個知識領域的大架構,接著試著找到這個知識領域裡面關鍵的基礎假設與原理。比如說,深度神經網路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我會先學習機器學習領域的大架構,接著了解演算法學習的原理。我會先從最簡單的基礎原理開始,確認完全了解之後,就開始朝我需要學習的子領域學習。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動手實作非常重要,我很認同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所說的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n’t understand.” 我動手實做了Perceptr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fully connected deep neural network, convolutional network,在這過程中,透過程式的實踐印證我在理論上的學習。總結來說,我對於學習新領域的心得是,要達到有效的學習,首先要清楚學習的目的,接著了解知識體系大架構以及涵蓋的範疇,理解關鍵原理,接著要明確界定學習的目標及範圍,最後是深入的學習、並且反覆透過實踐來檢驗學習成效。同樣重要的是熟悉學習的工具,找到關鍵的資訊管道,這對於提高學習效率至為關鍵。

    創業,對我來說又是另外一個自我學習的巨大挑戰。創業是個無邊無際的問題,我目前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在於,我還無法清楚的界定我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及技術的領域,更遑論去了解其架構。當然,這問題的核心在於,創業的過程本身就無法清楚界定。試著要去找出一個清楚的脈絡,我認為是極其困難的。我認為創業比較像是一個戰爭。我們可以清楚觀察並理解的,是每個小戰役的樣貌。試著贏得一個戰役,帶著在這個戰役學習到的經驗,前往下一個戰場,才有機會逐漸拼湊出這個戰爭的大局。在這過程當中,創業家必須要既短視又有遠見,要可以讓公司贏得一個戰役,但是又要預見下一個戰場並且做好準備,這樣長短程思考的轉換以及平衡,是個非常艱鉅的挑戰。我想,三年之後我再回頭看,應該會對於這個學習的歷程有更清楚的理解。現在,也就只能帶著我所學到的勇敢前進了。

  •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9-19 20:00:41
    有 15 人按讚

    【一天聽一點 #683】翻轉命運與歷史的好回應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1984年的10月21號,美國總統雷根,和看他的競選競爭對手,前副總統孟岱爾;他們舉辦了第二場「總統選戰」的全國電視轉播的辯論會。

    雷根在那個時候依然很受歡迎,但是他的支持度,卻因為選民對他的「年齡」有一點疑慮;所以呢,有下滑的趨勢。

    他在三個星期前的一個辯論會裡面,表現不太好,引發外界對於他心智健康的疑慮;而且他如果當選連任,他將會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再任總統。

    那個時候的他已經73歲了喔,然而呢,雷根在這最後辯論裡面的表現,經常被認為是這一次選戰的轉捩點。

    他在這個場合底下,怎麼樣讓大家相信他,「年齡」並不是問題呢?

    他有在很多的議題,像是外交政策或稅法裡面,猛烈的攻擊他的對手孟岱爾嗎?他其實沒有。

    讓雷根贏得勝利的,是他把握時機展現自己的詼諧幽默;他神態自若的,拋出一連串先想好的俏皮話,炒熱整理現場的氣氛。

    所以在主持人問他,「年齡對選戰是否構成問題?」的時候,他做出了舉世聞名的機智反應。

    這一段回答他這麼說喔:「我不會把年齡,當做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其實相對於雷根,當年56歲的孟岱爾,根本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但是呢,孟岱爾後來表示喔,他在雷根說出的那一句話之後,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輸了!

    在那一個晚上,美國將近有七千萬人看這一場辯論。結束的時候,他們深信雷根的魅力;所以在這之前,對他所有的疑慮都已經化解。

    可是在那一個晚上,整個美國是怎麼樣達成這樣的結論?這個結果,可能會有一點出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

    雷根他本人並沒有改變我們對他的想法,只是現場觀眾的反應,卻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在那個年代裡面,開始有電視轉播的辯論會,於是呢,透過電波、透過轉播,所傳送的笑聲,翻轉了我們對雷根的看法。

    其實有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做了延伸的研究,他叫做「史蒂夫.費恩」。

    他找一群沒有看過這一場辯論的人,從兩種方式當中選擇其一,來觀看這一場辯論的錄影帶。

    第一組的人,看到是辯論的剪輯片段,以及電視現場轉播時,觀眾的反應;而第二組看到的辯論片段,則聽不見觀眾的反應。

    在這兩種情況底下,觀眾聽到總統的說辭其實都一樣,然而聽到觀眾笑聲的人,給雷根的評分高於孟岱爾。

    然而另外一組呢,那些沒有聽到現場觀眾的笑聲跟反應的人,他們的看法卻覺得應該是孟岱爾能夠勝出。

    所以從這個研究來看,我們會覺得雷根風趣幽默,並不一定是真的他這麼有趣;我們會覺得他有趣,是因為觀眾當中,有一小撮陌生人覺得他很有趣;於是我們受到了這樣的「社會暗示」的影響。

    所以呢,透過這30多年前的例子,這不免讓我想到,雷根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一個,他做對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有高度的位置。他沒有選擇花很多的力氣,去提出他的健康證明,來證明自己的年齡不是問題;他換另外一個角度。

    他站在一個更合理的位置,如同他說的那句話:「我不會把年齡,當作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所以喔,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面更上一層樓,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要學會怎麼樣訂定自己的位置、怎麼樣幫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

    每當我們遇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我們常常要麼就是逃避、要麼就是掄起拳頭,跟別人死幹到底!

    我們很少去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跟挑戰的背後,有沒有它的漏洞、有沒有它的合理性?或者是我能不能重新框架、定義他所提出來的質疑?

    其實雷根的回應,充分的說明「年齡」對於他,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還能夠做出這麼漂亮的反擊。

    然而在他的回應裡面,卻暗示了對方的年輕、沒有經驗;儘管對方也是一個50幾歲的人,怎麼會年輕、怎麼會沒經驗呢!

    所以這就是當你選擇站的位置,會決定你能夠走多遠;雷根顯然在這一點上面,他站對了一個位置。

    而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社會暗示」的部分。

    在媒體轉播的推波助瀾下,你會發現,現場的幾百名觀眾,他們的反應卻左右了整個美國人,對於雷根的看法。

    就好像是我們看電視節目,或者是脫口秀,都會有一些罐頭的笑聲;儘管理性上我們知道,這罐頭的笑聲根本就好假。

    可是你能夠保證自己的笑點,之所以覺得好笑跟有趣,絲毫不受「罐頭笑聲」的影響嗎?

    就好像是那些會讓你捧腹大笑的笑話,究竟是那個笑話本身很好笑;還是當你在聽笑話的同時,其他人捧腹大笑,於是你感受上覺得好好笑!

    當然了!這樣的媒體效應,尤其以30多年後的今天,在網路世界裡面會更明顯,就是俗稱的「同溫層」嘛!同樣一群概念想法的人,他會彼此相互的強化。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沒有這一群人,如果我沒有暗樁,來幫我創造氣氛,那我該怎麼辦?我相信對大多數的人,在你的生活場域裡就是這個情況。

    這個時候,我很喜歡分享一句話,叫做「你要先成為你想要的改變」!

    我們常常有時候,會期待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善意、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寬容;但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給別人有沒有足夠的善意?不是你的自我感覺,是別人有沒有接收到?

    就好像是我遇過太多人,成天擺個臭臉,然後一直宣稱自己是好人。我相信他是好人,可是看上去沒人相信你是啊!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善意,跟正面回饋;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給你更多的機會,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個給別人機會,或者是值得別人給你機會的人?

    我想喔,有時候思維的轉化,跟角度的調整,其實就像雷根反擊孟岱爾的那句話一樣;他沒有去爭論,到底73歲之於美國人民,是太老還是太小。

    他直接點出了一個事實,叫做「這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所以,其實經過了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根本也記不得,當年的那一場選戰的核心議題,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卻會記得,雷根他「重新定義了年紀」這件事。

    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你聽到這邊,可以思考一下,當你面對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的站位定清楚?

    而第二個,你有沒有不斷、不斷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在人生裡,說不準機會什麼時候會來;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成功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不管「寫作」之於你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透過這一門【寫作小學堂】,讓書寫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

    並且透過回到文字的本質,讓你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傳遞清楚你想傳遞的任何訊息。

    12月7號的這一門課程,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音的同時,名額已經在倒數了!很期待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New York Style 醫師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4-13 14:17:08
    有 4 人按讚


    /看臉書學作文/

    #全聯事件

    【看臉書學作文(?)】

    最近我在學校演講時,只要有國文老師在場,我一定會強調一個觀念:學校裡面教導的那種「修辭格」,其實是沒什麼用處的東西。對現代的讀者來說,「調度」比「修辭」更重要。

    「調度」是什麼?調度就是選擇。想像一下,你寫一篇文章,是為了完成某些目的(商業上的,政治上的,或者是情感上的),所以你的方向大致上是清楚的,你想跟伴侶道歉、想表達對逝世者的哀悼,或者想控制一場公關災難。問題是,要前往這個方向,會通過千百次交叉路口,你的任務就是,在每一次交叉路口都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在寫文章時,所放下的每一個字、提起的每一個元素,就是一個交叉路口。

    所以在看一篇文章時,我們不只要注意作者寫了什麼,還要多問一句:為什麼他選擇A,而不是選擇B?他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或者,他是否避開了更糟的選擇?

    下面這則全聯的道歉文就是很不錯的例子。我接下來會挑出幾個點來講,這些東西,是我認為在一個正常的教育體系下、高中畢業的學生應該要能夠理解的東西。

    -

    首先,我們先來觀察這則貼文的外型,看看發文者做了什麼調度。

    一眼掃過去,你會發現,這則貼文很「素」。它基本上就是在動態列裡面直接寫了一整排文字,就貼上來了。它看起來什麼也沒做,哪裡有調度呢?有的,「什麼都沒做」就是一個重要的調度,請先點向本文留言區一樓,我在那裡截了一張全聯推銷香蕉的圖片,這是很符合全聯日常貼文狀態的一張,你可以比對一下。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平常全聯的貼文是有點花俏的(跟其他粉絲頁比,不算特別花俏就是了)。

    它的第一行是【全聯香蕉季 幫你算準小家庭份量】 ,先用屬性框讓這行字變得明顯,然後這行字當中,一定會有最重要的關鍵字(產品:香蕉。受眾:小家庭。),這是為了確保大家一定會看到必要資訊,就算你滑過去不點開也會有個印象。

    接下來,在第一段結尾的地方,有一個「召喚」和一個連結:「吃多少買多少👉 https://goo.gl/mFBlfn」。這行字的位置也是算過的,剛好出現在你不需要按「更多」就能看到的地方。

    接著,在幾段文案過後,貼文開始密集出現hashtag,把一些可能有幫助的關鍵字強化上去。而且你會發現這些關鍵字還是繞著「產品 / 受眾」為主軸。

    最後一段,會有一個「*」字開頭的附註,附上產品的規格、價格之類比較硬的資訊。

    最下方,當然就是貼上香蕉的產品圖了。

    這些東西,就是一套全聯粉絲頁為了銷售而設計出來的「調度」。但今天的道歉文不是要銷售,所以發文者必須重新設計一套調度。「重新設計」不是說憑空坐在那裡想想想,而是考慮到過去我們的讀者的預期與習慣,以此為基礎去思考。

    所以,第一行的屬性框拿掉,那太高調了,道歉的身段要低調點。連結當然要拿掉,否則道歉會被視為是趁亂賣東西,誠意立刻歸零。hashtag當然要拿掉,這個地方是拿來閒聊、搞笑、胡鬧用的,不能用在需要正襟危坐的場合。「*」字就更不用說了,這沒什麼產品規格好講的。最後,貼圖也要拿掉,雖然沒有貼圖的文字觸及率會比較低,但這則貼文不用考慮觸及率。

    總之,要跪就跪好。

    所以我們得到了一則素素的貼文。

    -

    講完外型,我們可以再大略掃過整篇文的段落分佈。

    你會發現,雖然道歉文與銷售文適用不一樣的「調度」,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拋棄重建了。有些東西還是繼承了先前的做法,比如保持「單句成行」的寫法,不用太長的、需要折成兩行才能寫完的句子;比如保持每段的長度都在五、六行以下。這都是之前就有的寫法。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無論本文是不是徐重仁親自撰寫,一定有專業人士將之改換成比較適合全聯追蹤者閱讀習慣的格式。

    做個簡單的比較就好:你現在正在讀我的文章,你可以發現我的分段和分行方式就與全聯截然不同。因為我們訴求的讀者、適合的內容是不一樣的。

    -

    好,現在我們可以進入內文了。

    沿著剛才的思路,我們會知道,臉書貼文的第一行很重要。因為臉書使用者滑來滑去,誰也沒把握讀者有耐心讀完全文。銷售時,全聯必須把「商品」跟「受眾」放在第一行,道歉時,要把什麼放在第一行呢?

    我覺得他們做了一個厲害的調度,第一行是:

    「大家好,我不是全聯小編,我是徐重仁。」

    這裡的選擇是讓「事主」現身,並且使用第一人稱「我」來說話。一進場就先定義了腔調,以及本人親自來跟大家跪的調性。

    你可以設想其他選擇,比如可以用公事公辦的語氣說:「關於本公司總裁徐重仁於日前發表之談話,本公司聲明如下......」這樣感覺會比較好還是比較糟?

    也因為定調了「我」的第一人稱,所以可以帶出第三段的「解釋原委」、第六段的「反省宣言」、第七段的「我願意帶頭道歉」。因為說話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個公司,所以在情緒的轉圜上就比較靈活。

    特別在第六段、第七段,我們可以看出這個調度帶來的好處。

    像第六段:

    ///
    我對年輕世代的瞭解顯然還不夠深入,
    也提醒了我:我與 #我這個世代的人 ,
    是不是經常只用自己世代的經驗,就簡單做出評判?
    而沒有設身處地了解年輕人的處境與心情。
    ///

    有沒有發現,第二行出現了一個巧妙的滑移?就在我用hashtag上色的地方。欸欸欸,什麼時候你可以代替整個世代啦?XD。但這個調度也是好的,代表發文者很清楚地看到了,今天這個風波可以燒成這樣,不是哪個單一個人造成的,是因為「我這個世代的人」都在壓榨年輕人,這是一個廣泛的世代戰爭。

    所以,年輕人最想看到的是什麼?恐怕不只是「我」跪而已。年輕人最想看到的,是整個老人世代都給我出來跪。作為這個引起憤怒的世代的一份子,這行字就悄悄地代言了「大家」,進行一個代位道歉的動作。

    這種跨越界線的、違反自身既得利益的宣告,往往會帶來很好的回饋,就像鐵桿基督徒支持同性婚姻、軍公教人員支持年金改革、國民黨員抗拒中共的壓力(對不起最後一個太奇幻)。

    而第七段也很有趣:

    ///
    網路上不少人說,台灣不可能會有因為失言而道歉的
    老闆。我想,我很願意做這麼一位。
    因為,我是真的失言了。
    ///

    這在棋譜裡,叫做「連消帶打」。我就是道歉,就是跪,不但要跪得低,還要跪成全台第一。低到地裡,開出花來。

    在整篇道歉文裡面,這大概是最明確為「自己」討回一點什麼東西的段落。然而這也不是白要的,因為這也是在告訴讀者:如果我是全台第一跪,那你們就是全台第一群真的透過這個方式要到尊嚴(?)的顧客。至於是不是真的第一?那不太重要,重點是這樣的道歉確實蠻稀少的。

    -

    除了敘事者「我」以外,另外一個值得觀察的關鍵字,就是「年輕」。

    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二段,發文者描述了一個簡短的「進諫」場景。這個場景的發動者,是一位「年輕同仁」。在這裡我們有千百種選擇,我可以讓秘書說,可以讓我的左右手說,可以讓我的公關公司說(XD),但最終發文者選擇的是「年輕同仁」。

    其次是「進諫」的這句話——大家可以自己想想,你用「總裁,您失言了」這麼簡短直接的話去戳上司的可能性有多高?一般人大概也會有千百種迂迴說法,比如:「總裁,這件事在外面,確實是有點嚴重。」之類的。但在這裡,發文者決定的調度是,這句話就是要由一位年輕同仁來講出一句很戳的話。用力戳下去,才能鋪排一個上司不動氣的寬容形象。跪低一點跪低一點。

    而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位同仁?年輕是多年輕?(比總裁年輕3歲也算年輕啊)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調度「年輕」這個關鍵字出場。就像賣香蕉的時候要一天到晚提香蕉,跟年輕人道歉也要一天到晚提年輕。

    所以在這則短短的貼文裡,總共出現了六次「年輕」,一次「孩子」。

    -

    最後,是結尾的寫法。

    ///
    無論你是否認同,你能讀到這裡,
    願意多聽我說這些,我都誠心感謝。
    ///

    往回翻一下,有沒有發現,「你」第一次出現了?

    這是什麼呢?這就是努力跟大家搏感情好幾段,終於跟你告白的意思(被拖走)。直呼「你」的時候,會製造一種促膝長談、跟你面對面、眼睛對著眼睛的親密感。

    這種親密感,不可以在一開始就出現。因為我們還在生氣,你靠這麼近是想讓人呼巴掌嗎。但如果前面的安撫有效,此刻「你」應該冷靜一點了,我們可以深深凝視你,說出一些柔軟的話了。

    所以,前面對「年輕人」的聲聲喚,幫助此文固定了目標對象。然後在最後一段,讀者已經把自己代入這個位置後,就可以拿掉標籤,營造「直接溝通」的畫面了。

    -

    以上所述,我只是挑幾個點來進行解讀。挑選標準也考慮了教學的可能性。

    當然,我並不是要說這則道歉文特別好或特別不好。我只是想把其中一些文字技術的關節拆出來,回應之前演講時,老師們的一些困惑。在我說「調度」比「修辭」重要時,老師們常常會陷入茫然,不知道我具體所指為何。剛好有這個機會,我就先寫下來,以後有老師問起我就丟連結XD

    對我來說,讓學生學習這些東西,才是寫作教學的正途。這些東西都是很正規的文學技巧,而且是真的能夠在生活中實踐、真的每天都會遭遇的東西。

    我猜有些人一路讀來,會覺得文學技巧好像被我講成一種詐騙術一樣的東西。但我認為,這些東西會不會成為一種詐騙,是取決於有多少人懂它。

    當文學被視為一種神秘的、不能分析的、蒙昧不明的事物時,它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產生詐利的空間。

    但如果這些東西,早在中學階段,就能普及給所有人呢?最起碼最起碼,輕易受騙上當的人就會變少了吧。

  • 這一次我選擇寬容以對作文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9-19 19:00:09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1984年的10月21號,美國總統雷根,和看他的競選競爭對手,前副總統孟岱爾;他們舉辦了第二場「總統選戰」的全國電視轉播的辯論會。

    雷根在那個時候依然很受歡迎,但是他的支持度,卻因為選民對他的「年齡」有一點疑慮;所以呢,有下滑的趨勢。

    他在三個星期前的一個辯論會裡面,表現不太好,引發外界對於他心智健康的疑慮;而且他如果當選連任,他將會是美國史上,年紀最大的再任總統。

    那個時候的他已經73歲了喔,然而呢,雷根在這最後辯論裡面的表現,經常被認為是這一次選戰的轉捩點。

    他在這個場合底下,怎麼樣讓大家相信他,「年齡」並不是問題呢?

    他有在很多的議題,像是外交政策或稅法裡面,猛烈的攻擊他的對手孟岱爾嗎?他其實沒有。

    讓雷根贏得勝利的,是他把握時機展現自己的詼諧幽默;他神態自若的,拋出一連串先想好的俏皮話,炒熱整理現場的氣氛。

    所以在主持人問他,「年齡對選戰是否構成問題?」的時候,他做出了舉世聞名的機智反應。

    這一段回答他這麼說喔:「我不會把年齡,當做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其實相對於雷根,當年56歲的孟岱爾,根本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但是呢,孟岱爾後來表示喔,他在雷根說出的那一句話之後,那一刻他就知道自己輸了!

    在那一個晚上,美國將近有七千萬人看這一場辯論。結束的時候,他們深信雷根的魅力;所以在這之前,對他所有的疑慮都已經化解。

    可是在那一個晚上,整個美國是怎麼樣達成這樣的結論?這個結果,可能會有一點出乎我們一般人的想像。

    雷根他本人並沒有改變我們對他的想法,只是現場觀眾的反應,卻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在那個年代裡面,開始有電視轉播的辯論會,於是呢,透過電波、透過轉播,所傳送的笑聲,翻轉了我們對雷根的看法。

    其實有心理學家,對這個現象做了延伸的研究,他叫做「史蒂夫.費恩」。

    他找一群沒有看過這一場辯論的人,從兩種方式當中選擇其一,來觀看這一場辯論的錄影帶。

    第一組的人,看到是辯論的剪輯片段,以及電視現場轉播時,觀眾的反應;而第二組看到的辯論片段,則聽不見觀眾的反應。

    在這兩種情況底下,觀眾聽到總統的說辭其實都一樣,然而聽到觀眾笑聲的人,給雷根的評分高於孟岱爾。

    然而另外一組呢,那些沒有聽到現場觀眾的笑聲跟反應的人,他們的看法卻覺得應該是孟岱爾能夠勝出。

    所以從這個研究來看,我們會覺得雷根風趣幽默,並不一定是真的他這麼有趣;我們會覺得他有趣,是因為觀眾當中,有一小撮陌生人覺得他很有趣;於是我們受到了這樣的「社會暗示」的影響。

    所以呢,透過這30多年前的例子,這不免讓我想到,雷根究竟做對了什麼?

    第一個,他做對的事情是,他選擇了一個有高度的位置。他沒有選擇花很多的力氣,去提出他的健康證明,來證明自己的年齡不是問題;他換另外一個角度。

    他站在一個更合理的位置,如同他說的那句話:「我不會把年齡,當作是這次選戰的議題;我不會為了政治目的,而拿對手的年輕、沒經驗,大作文章!」

    所以喔,如果你想要在職場上面更上一層樓,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你要學會怎麼樣訂定自己的位置、怎麼樣幫自己站在一個相對合理的位置?

    每當我們遇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我們常常要麼就是逃避、要麼就是掄起拳頭,跟別人死幹到底!

    我們很少去想,對方提出的問題跟挑戰的背後,有沒有它的漏洞、有沒有它的合理性?或者是我能不能重新框架、定義他所提出來的質疑?

    其實雷根的回應,充分的說明「年齡」對於他,根本不是問題;因為他還能夠做出這麼漂亮的反擊。

    然而在他的回應裡面,卻暗示了對方的年輕、沒有經驗;儘管對方也是一個50幾歲的人,怎麼會年輕、怎麼會沒經驗呢!

    所以這就是當你選擇站的位置,會決定你能夠走多遠;雷根顯然在這一點上面,他站對了一個位置。

    而另外一個層面,就是「社會暗示」的部分。

    在媒體轉播的推波助瀾下,你會發現,現場的幾百名觀眾,他們的反應卻左右了整個美國人,對於雷根的看法。

    就好像是我們看電視節目,或者是脫口秀,都會有一些罐頭的笑聲;儘管理性上我們知道,這罐頭的笑聲根本就好假。

    可是你能夠保證自己的笑點,之所以覺得好笑跟有趣,絲毫不受「罐頭笑聲」的影響嗎?

    就好像是那些會讓你捧腹大笑的笑話,究竟是那個笑話本身很好笑;還是當你在聽笑話的同時,其他人捧腹大笑,於是你感受上覺得好好笑!

    當然了!這樣的媒體效應,尤其以30多年後的今天,在網路世界裡面會更明顯,就是俗稱的「同溫層」嘛!同樣一群概念想法的人,他會彼此相互的強化。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如果我沒有這一群人,如果我沒有暗樁,來幫我創造氣氛,那我該怎麼辦?我相信對大多數的人,在你的生活場域裡就是這個情況。

    這個時候,我很喜歡分享一句話,叫做「你要先成為你想要的改變」!

    我們常常有時候,會期待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善意、別人給自己更多的寬容;但我們卻很少去思考,我們給別人有沒有足夠的善意?不是你的自我感覺,是別人有沒有接收到?

    就好像是我遇過太多人,成天擺個臭臉,然後一直宣稱自己是好人。我相信他是好人,可是看上去沒人相信你是啊!

    所以,如果你想要得到更多的善意,跟正面回饋;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想要這個世界給你更多的機會,那你有沒有先「成為」那個給別人機會,或者是值得別人給你機會的人?

    我想喔,有時候思維的轉化,跟角度的調整,其實就像雷根反擊孟岱爾的那句話一樣;他沒有去爭論,到底73歲之於美國人民,是太老還是太小。

    他直接點出了一個事實,叫做「這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到底在哪裡」?

    所以,其實經過了3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根本也記不得,當年的那一場選戰的核心議題,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們卻會記得,雷根他「重新定義了年紀」這件事。

    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分享,當你聽到這邊,可以思考一下,當你面對到別人的質疑跟挑戰的時候,你有沒有把自己的站位定清楚?

    而第二個,你有沒有不斷、不斷的「成為」自己想要的改變?

    在人生裡,說不準機會什麼時候會來;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成功永遠是給有準備的人。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不管「寫作」之於你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會透過這一門【寫作小學堂】,讓書寫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

    並且透過回到文字的本質,讓你能夠寫出自己的風格,傳遞清楚你想傳遞的任何訊息。

    12月7號的這一門課程,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寫作小學堂】;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在我錄音的同時,名額已經在倒數了!很期待能夠在12月7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