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逐露天下門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逐露天下門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逐露天下門市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萬的網紅報時光UDNtim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987酒泉街花市】 #最後一日 酒泉街花市位在迪化街交會口附近 以萬和宮和王氏祠堂間的三角地帶為主 為早期台灣最大的花卉零售批發市場 每天凌晨四時鮮花開始從各地湧進 一直到九時後人潮才逐漸散去 無論是零售攤販或個人都可前往購買 隨著酒泉街花市規模日益擴大 為改善佔據街道的混...
逐露天下門市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987酒泉街花市】 #最後一日
酒泉街花市位在迪化街交會口附近
以萬和宮和王氏祠堂間的三角地帶為主
為早期台灣最大的花卉零售批發市場
每天凌晨四時鮮花開始從各地湧進
一直到九時後人潮才逐漸散去
無論是零售攤販或個人都可前往購買
隨著酒泉街花市規模日益擴大
為改善佔據街道的混亂交易環境
並訂定完整的產銷、分級制度管理
政府於1986年籌設濱江花卉批發市場
積極協調與輔導酒泉街花市業者遷入
並在隔年3月15日開業同時宣布
將加強取締酒泉街花市的違法交易
長達數十年的花市飄香終於走入歷史
#結果後來又遷到內湖去
#成為了今日的台北花市
#報時光UDNtime
來源:聯合報
日期:1987/3/14
攝影:林建榮
圖說:酒泉街花市營業最後一天的營業情形。
歷史新聞
【1987-03-14/經濟日報/10版/】
濱江花市明天「開」 酒泉花市今天「謝」
【本報訊】台北市濱江花卉市場將於明天開幕,現場並有十萬枝鮮花贈送活動;該市場自治委員會已決定在今天關閉酒泉街花市,並輔導業者遷往濱江市場,但仍維持原有經營型態,市場拍賣制度僅適用於菊花與劍蘭;並預訂在今年七月底以前,籌組符合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規定的「經營主體」。
濱江花市自治委員會表示,酒泉街花市遷移案經過一年來的爭議,終於在台北市長許水德決定給予業者一年籌備時間後,於三月十五日正式辦理遷移,業者將儘快在今年七月以前即完成「經營主體」的籌備工作,以符合農產品市場交易法的規定。
【1984-07-29/經濟日報/11版/經濟副刊】
花市飄香二十年
【陳啟明】提起台北花市,一般消費大眾會自然想到三個所在:建國南路假日花市、重慶南路假日花市以及延吉街花市。
各菜市場(如南門市場、東門市場、古亭市場、水源市場……)的花卉零售攤販卻會告訴你:「我的花是從酒泉街批回來的。」約有三分之一的花店也表示從酒泉街批花;三分之二的花店,絕大多教插花者及大飯店則會告訴你兩個進花的通路──要酒泉街的花商送花或直接要花農送花。
但是,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蘇振玉卻說:「現在沒有花卉批發市場。」不過,在今年內,會出現全國第一座花卉批發市場,就設在已完工卻尚未啟用的濱江街市場內。
(中略)
酒泉街花市,目前算是全省最大、也是台北市唯一的花卉批發兼零售市集。
日本、荷蘭、德國等花商來台考察,都必定到酒泉街參觀一番,在讚美台灣花卉之餘,卻不免奇怪這種一直在廣場、在巷弄裡把花卉堆在地上、露天賣花的銷售型態。
接待這些外國同業的酒泉街較具規模的花商,一時之間大多無言以對。目前他們已開始計畫集資興建一個現代化的花卉零批市場,但土地難以覓得,他們希望政府能撥一塊公有土地給他們,由他們自行投資興建花卉零批市場。
其實,提起酒泉街花市,似乎正是自由經濟理論的最原始的實例,亞當.史密斯的「一隻看不見的手」的說法在這兒可得到印證。
.自然形成花市
酒泉街花市的發展,正是因有需要而產生了供給,人們正是為追求利潤而形成了這個花市,創造了平均每天約二百萬元以下的花卉交易金額。
酒泉街花市位於迪化街和酒泉街交會之處,有公車四十一、零北、二、九……等路線可到,花商沿著附近的巷弄街道,就地擺設各色花卉,大致集中在王氏宗祠和萬和宮之間的三角地帶。萬和宮前的廣場為切花集中區,其他少部分巷弄地區則擺著盆花,有些店舖則兼售花卉器材。
.批發、零售都做
每日清晨四時許,南部彰化、嘉義、埔里、水里或近郊新店、北投等產地的鮮花,被大卡車一車一車的載來。花商接貨後就地整理,分批賣給前來採購的零售商以及送給與其有來往的花店、酒店和教插花者。清晨七時之前左右以對零售商的批發交易為主,七時以後,則會有一些消費者來購買,九時以後就收市了。
如以台北市一天可消費三千斤的白蘭花來說,賣給消費者是一兩十元,約有八朵,但批發者會以更便宜的價格賣給零售商,其幅度大概便宜四成。
.花農、消費者都來
酒泉街是一個極開放的市場,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來自各地的批發商、花農、酒泉街的批發商、台北各地的零售商、一般的消費者……,甚至好奇的觀光客都可以在此買到好花。
而花卉的批發價,是由賣方開價,依前一天的行情及當天花卉的到貨數量來決定當天價格。但假如預知需求量大增,則價格也會上漲,如影星徐楓結婚時,就曾使當天酒泉街花市行情劇升。
酒泉街花市在十多年前剛形成時,僅只佔迪化街一條橫巷,大約在六、七年前,酒泉街與迪化街間的巷子打通拓寬後,而逐漸發展出今天的規模,大致有一百多個花商,其中一百一十八家是數代世居酒泉街一帶的花農的後代,現已轉業為花卉商,三十餘家則是來自中南部,在此租用店舖,他們大多是中南部花農的子女。
.飄香六十年
酒泉街在開始時,花商各自佔地擺賣花卉,但現在已成立了委員會負責清掃、各攤位間也劃出了界線。
其中的一百一十八家花商,在今年五月間參加了「台灣區花卉推廣協會」,並且在其下組織了一個「切花批發市場研究發展委員會」。據這個委員會的成員透露,酒泉街一帶在日據時代是台北花農種花區域,當時花農們集資興建了萬和宮,供奉著主管花卉的外土地公,迄今已有六十年歷史。因為有這一段淵源,所以在光復後,這一帶逐漸形成花卉集散中心,起先由花農的子孫們在萬和宮前的廣場擺賣花卉,後來又有其他縣份的花農進入,形成今天的格局。
酒泉街這一百一十八家原居民並沒有排斥新來的加入者,他們認為「有容乃大」,如果一味排斥,會使新來者流到其他地區(如三重、板橋)形成市集,而使酒泉街花市不會出現今天的規模。他們認為,花市,就是要大量地具備各式各種的花卉,數量大、品種多,才能吸引零售商及消費者。這樣,花市才能發展。
.花農後代成為批發商
這一百一十八家原居民,其中有些已發展成花卉外銷商,而以內銷為輔。但大多是家族式經營,由妻子、兒女幫忙賣花,其經營成本是無法以現代企業方式計算。他們仍居住在酒泉街一帶,而以萬和宮為中心的花卉市場附近,大多是他們及萬和宮的產業。現在,萬和宮的外土地公仍是他們的信仰中心及團結力量。而這,也正是酒泉街花市能形成、發展的基礎,至少,不會出現有居民報警要求取締這個花卉市集的情形。
但是,新興建的濱江街市場,卻引起他們的注意。
.濱江街大批發市場
據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蘇振玉表示,在濱江街市場計畫中的花卉批發市場,是做大批發,拍賣場地為二百坪到三百坪,以建立產銷合理制度為目標。將來要做到花卉分級、貨比貨,使花卉產業有更現代化的發展。他表示,歡迎酒泉街的業者來登記為承銷人。蘇振玉也指出,濱江街市場是做大批發,把花農的花卉集中起來拍賣。其他地區則不許做批發,頂多是做零批。
蘇振玉表示,在即將成立的花卉批發市場中,台北農產品運銷公司所扮演的,等於一個大拍賣商的角色,替花農把花卉賣出去,使產銷平衡,進一步能配合。他指出,台北農產品運銷公司祇抽取百分之三點二的服務費用,即向農民抽百分之一點六、承銷人亦為百分之一點六。
.酒泉街業者的希望
至於濱江街花卉批發市場成立後,對酒泉街花市會有什麼影響呢?
外界一般認為是可取代酒泉街花市,使之自然消滅。如果二個市場並存,則不是好事。一位對花卉市場有深入瞭解的園藝專家指出,這需要主辦單位和酒泉街業者好好溝通,想出妥善方法。他也指出,酒泉街花市的經營絕非現代化花卉市場的形態,而酒泉街發展到今天,已面臨需要改變的情形。今天需要的,是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花卉批發市場,這才能把成長中花卉產業帶上康莊大道。
但當酒泉街一位業者在知悉濱江街市場是準備做大批發時,他很高興地說:「這對我們沒有影響,我們正可以做零批生意。」他特別解釋:「酒泉街花市做的就是零批,並沒有大批發商,頂多是有些零批商做得比較大而已。」然而,他再次強調:「希望政府能提供公地,由業者集資興建花卉零批市場,政府可以抽取部份利潤。」他嘆口氣說:「目前酒泉街花市的克難賣花方式,實在應該改善了!」
衡諸政府有關單位輔導建國南路假日花市及延吉街花市輔導花農的經營情形,酒泉街參加了「台灣區花卉推廣協會」的一百一十八家花商的要求,似乎可以被考慮、可以進行磋商。
.期待花卉大批發市場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是急切需要一個現代化、標準化的花卉大批發市場,而這也是政府正在努力的工作之一!這個大批發市場不但對花卉內銷有幫助,對花卉的外銷也會有正面影響的!
逐露天下門市 在 MeetHK.com 旅遊情報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早鳥優惠】深度暢遊北九州沿海5大城市,自駕遊套票🚗低至$4,790起
詳情:http://www.meethk.com/?p=97093
福岡、佐賀、長崎5天參考行程:https://bit.ly/39IZrnr
相信大家會認同九州是一個可以一再到訪的地方。對比日本其他縣市,JR九州可以直達嘅範圍已十分廣,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景點租車遊覽總會較為方便。日航天地旅遊的北九州深度遊5天套票,推介您逐一尋訪含福岡在內的沿海城市,讓您重新感受九州不一樣的文化魅力和港町異國風情 ~
🎈糸島
《🏖日本海灘100選》+《☀日本夕陽100選》 超人氣打卡聖地 & 「嵐」飯必訪神社⛩巡禮
🎈唐津
《河太郎》內品嚐名物 - 呼子魷魚🐙或 當地佐賀牛名店🐮《中村》
🎈松浦
參與船釣體驗🎣,親歷當地漁民的生活🎏
🎈平戶
《焼肉市山》品嚐平戶牛🥩及於城下町散策👫,感受日式老街風情
套票已包含5天豐田自駕租車服務、2晚福岡市中心高CP值的酒店住宿 (三井花園福岡衹園 & 索拉里亞西鐵)、1晚湯快集團旗下於西九州坐擁最大露天風呂的平戶蘭風酒店、1晚被唐津灣及虹之松原環繞的唐津海濱酒店 (酒店內更設有DHC直營店 ^^ )。日航天地更會貼心為客人代訂不同的文化體驗,例如松浦市漁師體驗及平戶小鎮內的和服散策體驗等等,真正帶您「深遊」北九州!
====================
🐣#早鳥優惠🐣
現凡於29/1-4/2期間報名,每位減$250 (折扣後,每位$4,540起)
💁🏻♀#MeetHK及日航天地FacebookFans專屬優惠
訂購時,凡出示此貼文:
✅每位多包日本7天上網卡一張 (價值$88)
✅4人同行:車種升級至 Toyota W1 Class (Wish/ ISIS或同級)
====================
查詢及報名:
☎電話:3429 1288
📩電郵:customer@jalselect.com.hk
📍親臨門市:九龍彌敦道345號永安九龍中心13樓1306室
(佐敦地鐵站 A 出口,徒步5分鐘)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 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
星期六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
💡日航天地旅遊為日本航空集團旗下附屬公司
逐露天下門市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報 2013-07-21
S01 | 生活達人 | By 林茵
辦區報建設鄉郊
...Continue Reading
明報 2013-07-21
S01 | 生活達人 | By 林茵
辦區報建設鄉郊
新界東北村民和藝術家到屯門市廣場辦展覽,商場說「我愛我家」是敏感詞、「城鄉共生」也是敏感詞,參展人一再退讓,最終在原定展覽開幕那天,小克筆下的聾貓一句呼籲「強烈要求城鄉和諧共存」,被敏感得可以的商場職員擅自拆下禁展,藝術家忍無可忍,拉隊離去,展覽告吹。
城鄉共生原是夢?選擇在城市化的極致——地產商經營的大商場裏講述關於鄉郊的故事,是否太過一廂情願?
朱凱迪卻說,自「反高鐵、保菜園」開始,鄉郊故事,就是由城市人發明出來去幫鄉郊村民講的,而講述的對象,同樣也是城市人,另一班尚未覺醒的城市人。
由城市保育運動走入八鄉菜園新村,朱凱迪埋首於城鄉角力,已踏入第五個年頭。
近來他好像靜了,較少在運動的前線相見。這次終於坐下來仔細談,感覺他比從前更深思。
他的說法總比時下口號式的、二元對立的宣傳多幾分猶豫,猶豫來自不斷自省。
他所戒慎恐懼的,不只是反中反蝗的情緒,就算「農村人情很美好」、「原居民就是貪財霸道」這些論調,他亦不鼓吹,「城鄉對話裏是有好多誤解的,這些誤解能夠製造一些張力和動力,但我唔鍾意咁講,唔想去擴大一種誤解,好似有一個美好的新界或者鄉郊等緊城市人去發掘咁,我覺得事情並不是這樣」。
文林茵圖李澤彤
「無乜人理的地方有較大包容」拒絕把問題簡化,結果就是聽眾會少,他自嘲「呢個就可能係我嘅失敗囉」。然而即使置身於如此不容易的八鄉裏,他仍在竭力摸索一條正確的道路,並持續前行。他認為目前香港最需要的,便是重建人與環境、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而這在城市裏,由於社區網絡的嚴重瓦解,已很難入手了;鄉郊卻仍比較有潛質,「始終是個無乜人理的地方,會有較大的包容,有條件去營造和維繫這些關係」。辦八鄉錦田地區報、跟進村民個案、張羅耕地、協調鄉裏的有心人多搞一些活動,重建居民的社區認同,他笑言自己正在用一種好「民建聯式建設香港」的進路在建設八鄉,為的是相信,社區認同若能建立,將會是迎戰鄉事勢力、資本主義城市開發、以至中港融合的基礎力量。一片鄉郊地養三類人朱凱迪認為,所謂城鄉關係,並非一直存在,「我們成日以為有城鄉兩種價值在互相角力,其實根本就無,在香港只有一種價值,就是城的價值,城的價值是同時滲透那些鄉郊居民的心裏面的」。我們所說的鄉郊,很大程度上只是地理上的鄉郊,而這裏住着三類人,一類是與城裏的有錢人勾結、希望搭上城市開發便車發財的鄉事派;另一類是近三十年來逐漸成為鄉郊主要人口的、為追求更寬敞空間而遷入的城市人,他們只將這裏視為市郊住宅,由思想至生活模式都仍依隨城市價值;第三類就是農村裏的非原居民,「他們是弱勢社群,但對於鄉郊整體的衰落,過往他們雖算不上是樂見其成、但都是幾麻木的」。直至城市發展真的踩上門,在拆村逼遷的危機面前,非原居民才開始在社運青年、藝術家和知識分子的協助下,整理出一套屬於鄉郊的論述,作為捍衛家園的理由和憑據,「如果要令城鄉關係成為一種真正的議題,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令到鄉裏的人知道自己是誰,或者他們的存在、他們在這地區裏的存在,當中有無一啲可以拎得出來講、能夠跟其他人有關的一種力量、或一些條件呢?因為你需要一個除了「我住喺度」之外更大的理由,如果你無的話,城市化是有無限個理由的,要賺錢、好多人要住、要有新產業,要中港融合,有一萬個理由。
」為與之抗衡,村民開始尋索自身的歷史,提出本土農業對都市人的重要性、鄉郊作為另一種的、更加可持續的生活模式等。鄉郊的好不合比例地放大在這過程中,參與運動的村民和城市青年,均刻意強調鄉郊的美好一面,以說服主流城市人,鄉郊值得保留,「就好似你寫本書介紹香港畀一個外國人睇咁」。當中的農村社區人情味、耕住合一、合家同住老有所依、人與自然共融等等,並不是假,只是被不合比例地放大。「當你去到真正的鄉郊就會發覺,其實它只是好少部分,在新界鄉郊裏這種諗法是邊緣得很嚴重的。就像我們在舊菜園村帶導賞團時,睇親都係好核突的露天貨倉呀、荒廢農地呀,其實是一個關於鄉郊衰落的故事。」放大鄉郊的好,有其宣傳上的正面作用,「但我們不能停留在這些美好想像裏,因為佢雖然有點唔成比例地得到討論同關注,但對於現實,比如說那些把持權力的人,並未造成好大的挑戰。我覺得關鍵是佢要能夠激起人在現實裏投入角力,現在其實好缺乏真正走入去這種角力的人」。新界亂七八糟不只是新界的事過分簡化的城鄉對照,有時更會令我們無法對症下藥、在政策上作出較為公平合理的決定。朱凱迪感到,現時的城鄉討論當中誤會重重,太多面譜化的指控:「例如覺得原居民就是壞人,他們都是一出世就好多錢。其實現在的丁屋根本已不是一般新界原居民可以起到。因為是要在村界範圍內起的,而可以起丁屋的土地已經比原居民裏面的大財團買晒,普通一個男丁,如無背景、老豆唔係好勁的話,根本是起不到的。」只能將丁權以三數十萬的價錢賣給地產商,當一個傀儡式的申請人,自己則住不起丁屋。而市區人恨得牙痕痕的新界僭建,其實很多都是由城市遷入、將丁屋當作市郊住宅的居民做的,「人們好自然就會話,市區都拆了,點解你新界唔洗拆呢?然後就去捉鬼啦。覺得丁屋等於鄉事、鄉事等於貪心、無王管無法例。但如果我們真的去睇實際的居住環境,一個天台,整個篷去遮太陽,其實是好有需要、亦是幫助節能的構築物,咁你唔畀佢,或者好似鄉議局建議話特赦之前的人,之後就唔可以再起,這兩種諗法都是並無理解現實狀况下去諗的。」
另一種心態就是,有些人會因為對原居民已有刻板的定形和印象,就會對他們的問題習以為常, 「例如區議會選舉,我們會比較嚴格地對待一些規矩,但如果在村代表選舉、鄉委會選舉、鄉議局選舉就會覺得,「哦,佢哋賄選咩?佢哋係賄選㗎啦。」或者,「有黑社會同地產商勾結咩?新界咪就係咁㗎囉。」因為發生在新界,就好似變成是可以容忍的。」朱凱迪指出,不能以為我們有個文明的市區,新界亂七八糟就只是新界的事,和鄉議局界別加埋已有90票,梁振英得689咋喎,差不多100票是新界相關人士畀佢的,這已不是局部區域的問題。」
試行方式: 參與鄉郊政治
「經常有一種講法是,撤銷晒新界原居民的傳統權益,香港就會好好喇。這些所謂答案,就像話徹底同中國切割就可以解決香港的問題一樣,都是好唔仔細,亦唔係真的,但又有煽動力和傳播力的講法。」
他認為農村的衰落、或農業是否能夠持續,跟農民對土地的控制程度有幾高是很大關係的;如果農地繼續被視為投機炒賣的工具,即使取消原居民特權、取消鄉議局,「那個空出來的位置好可能係畀地產商佔了去,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力量,總之唔係我哋囉。所以本身從字面去睇,香港有個鄉議局是重要的,只不過它的發展跟殖民勾結息息相關,變成不務正業。鄉議局、鄉委會,都有農業主任的職位,不過啲人無做事而已。」既然城市價值已深入地理上屬於鄉郊的居民心中,那從事城鄉角力的另一種方式、朱凱迪在試行的方式,就是去參與鄉郊日常的政治裏面,「你不能永遠停留在一兩個case、實驗式的地方,比如菜園新村、馬寶寶,就拎住這兩樣嘢講,講到口水都乾埋咁。因為你的對手會反撲㗎嘛,到時你個區入面,到底有幾多人真係支持你的想法?咁就見真章了。政府發展新界東北,都需要一層層咁去擺平鄉事委員會、北區區議會、或者地區裡面的學校呀、社福機構呀、業主立案法團呀,這些公民社會內不同的參與者,政府都需要他們的力量,就算唔支持,起碼唔好出聲反對。咁我們這一邊可以有咩呢?農業團體有幾多呢?香港最大的農業團體是「菜聯社」(新界蔬菜產銷合作社有限責任聯合總社),有幾十個合作分社,他們有無出來呢?未有啦。要去搵到突破囉,無論在政策上、或者去改變一些組織的權力,去令到你的影響力發揮得更大。」
建立共同想法
從保衛菜園村至競選八鄉區議員,朱凱迪嘗試由一個點擴展至一個小區,從鄉的層面重建一種「鄉本位」的政治意識,鄉民才能在城市價值的入侵下守護自己,「要重新令到這裏住緊的人當自己是鄉郊的主人翁。我的願望就是先在八鄉這個層面上有得立足,而唔係畀人掃走,然後慢慢去經營並發揮影響力。我們現在成立了「八鄉綠色生活社」,出版地區報啦、有舞團和藝術家搞活動、有耕田班等,都凝聚到一些非原居民的第二代,同埋一班從市區搬入來、原本對鄉郊政治灰心的朋友,大家互相支援,嘗試令多些事情在鄉郊發生。」《八鄉錦田地區報》去年初創刊,每月一期,每期印五千份,在錦上路西鐵站和大欖隧道轉車站派發,內容由西鐵站上蓋屏風樓、丁權爭議、巴士鄉郊線路改組、蚊患,到比較軟性的像新春劍蘭豐收、非裔居民辦球賽融入社區等,都有觸及,「辦報紙是居民組織的第一個階段,其實也是一種論述的生產工作。我覺得我不可以自絕於任何一個群體,希望做到原居民、非原居民村民、城市遷入來的人,三類人都會覺得這份區報係好睇的,能夠建立一種諗法,就係我們都住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要為這個地方的未來一齊去諗的。如果策略一點去講,原居民都要諗點樣同城市人去對話的,如果要不斷去利用自己那個全世界都好憎的權利,去在鄉郊起滿晒丁屋,令到鄉不再是鄉、只是市郊,咁原居民仲點能夠去講到自己的位置呢?那些宗族呀、傳統節慶呀,已經是好脆弱的了。」
滅掉農鄉製造依賴?
鄉郊面對的威脅,除了是心裏只有城市價值的鄉事勢力壟斷,也有中港融合的力量。朱凱迪較少在中港融合的議題上發聲,其實他亦了解,中共正試圖以城市發展來加強對香港的宰制,「農業通常對經濟的貢獻唔會
好大,執政當局要維持鄉郊,通常是出於經濟以外的戰略考慮。殖民地時期的香港較為需要獨善其身,現在北京的就是一種反轉的操作,佢嘅諗法係香港唔應該再有鄉郊的」。消滅鄉郊和農業,一方面製造香港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面城市建設本身因為花了錢,也有提高GDP 增長的作用。然而,朱凱迪不願意輕易為事件定性。「譬如話我唔
支持新界東北因為我反中,或者香港要農業因為香港要獨立,這些其實是一些好快的、短路式的答案,我盡量唔希望行這條短路,因為這些短路係隨時電死自己的,政府亦都可以有好多答案回應,如果佢講港人港地、或者建多些公屋,咁會否導致更合理的暴力去拆你條村?
「排外反中」的宣傳可以凝聚一時的力量,但那都是沒有承擔的情緒,隨時聚合、隨時消散。當推土機來的時候,這些顧着排外反中的人會站在弱勢者身邊嗎? 」在紛亂的社會情緒下,朱凱迪始終相信應從社區認同出發,讓原本一直被制度排擠而喪失自信的非原居民,能檢視由殖民時期開始的體制,重新肯定自己的歷史和貢獻,再透過抗爭改變不公義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