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逐次召集 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逐次召集 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逐次召集 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逐次召集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如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49說話課-搭訕新朋友 我很不會搭訕,那種沒兩下就換到對方line的事辦不到,所以今天說的不一定適用每個人,但像我這樣比較害羞的,也許可當作交朋友或初入新團體的應對方法. 好比這半年加入跑步社,運動的人都很開朗主動,可我跑得慢常變成焦點,更讓我如此內向的人總覺得耽誤大家而數次不想參加…要打破自我造...

  • 逐次召集 在 呂如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08 10:30:03
    有 452 人按讚

    49說話課-搭訕新朋友

    我很不會搭訕,那種沒兩下就換到對方line的事辦不到,所以今天說的不一定適用每個人,但像我這樣比較害羞的,也許可當作交朋友或初入新團體的應對方法.
    好比這半年加入跑步社,運動的人都很開朗主動,可我跑得慢常變成焦點,更讓我如此內向的人總覺得耽誤大家而數次不想參加…要打破自我造成的心牆,我用下列幾招----
    1.逼自己出現--對,逼!如果我不出現,別人再友善也沒用.人生沒有每件事皆輕鬆自在,想輕鬆自在就得付出代價!我的代價是從家裡走到社團近30分鐘的心裡煎熬,便一直聽音樂不想太多:”我只是跟平常一樣去跑步,他們都對我很照顧很願教我,就當去上家教課”.每次一不想去就告訴自己:”常翹課會被當,被當就是跑得更慢且交不到朋友.呂如中你從小就不脫課,一週才90分鐘的課到底在怕什麼!”然後掙扎走到了起跑區,至少出席了,大家看得到我了!關在家裡不出現,根本不必談搭訕.
    2.微笑—在社團很不懂開聊,那就笑吧!不管別人説什麼都笑,別人跟我打招呼我就回他並笑,別人請我吃零食我怕胖不吃也笑,站在風中像根電線竿沒人理照樣笑.微笑等於告訴他人:”我語拙,感受得到你的好意,謝謝你!”
    3.記得回應--來一個團體兩三次,膽子大些,我就主動打招呼.比較熟的幾張臉就喚對方:”你來了”或”我來了”,不熟的臉就看制服揮揮手點個頭.當別人問我:”今天好嗎?”或”成績如何?”除了回答”我很好”及”成績還是很慢”之外,我會再加一句”你呢?”.有了這句反問,對方勢必得再回個一兩句,這樣跟這個人的互動從兩句變四句,下回再見必能四句變八句,逐次增多.
    4.參與—不會聊,就多做些.當別人跑,便跟著跑;當別人搬東西布置場地,便上前跟著動手;當別人號召集合,便頭幾個去站好不要人催;當散場時別急著離開,多留幾分鐘陪陪收尾的人.”參與”是對辦活動者最直接的肯定,而停留時間的長短可讓自己的辨識度提高.
    5.找安全的話題—跑步社團最適當又不唐突的話題,當然是”跑步”呀!和跑得快的人請教跑快的方式,和跑得一樣慢的人問加入社團的原因,和幹部聊未來可參加的活動,和新加入者聊自己新進的心情…未來能不能更熟,就看時間和緣份;至於對方家世背景,尤其婚姻,政黨取向,年齡體重…都別問,就算對方願意說也先觀察,千萬不要批判.
    6.最後是留伏筆—如果可以的話:
    a.記住對方名字.
    b.至少記得對方長相或做過什麼事.
    c.肯定讚美對方.
    d.在氣氛允許下合照,並傳給當事人.
    以上均為讓彼此往下交流的撇步,自然且不勉強.

    寫了這麼多,並非交朋友要費那麼多心機,而是整理歸納了平日的”呂氏怕生交友模式”.事實上,我已去社團5個月了,還是非常訥於言,和主持活動完全兩碼子事.我就是那麼奇怪,也接受自己這付模樣.

  • 逐次召集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7-28 22:39:59
    有 1,331 人按讚

    破紀錄了。一天參加了三場公聽會。我想應該也是立院聚集最多進步青年的一天吧。

    三場都是非常重要的進步議題,與會人員都有精彩紮實的分享交流與政策建言。

    一、《共享?租賃?Obike單車亂象何解?》
    面對 #共享經濟 時代,多元如共享單車、機車乃至共享汽車的發展趨勢,台灣的政策法規永遠跟不上時代的需求。與會者提供了包括納管、納保、納稅等攸關法制建置、政策配套的諸多建設性意見。

    二、《青年創業與 #地方創生 公聽會》
    日本針對地方創生,以首相召集各部會合作,搭配立法佈建各項政策配套,做為國家級整體戰略方針。反觀台灣卻陷入各行其事的部會競合問題,亟需整合行機制盤點資源,不只協助青年創業,更振興地方產業與文化發展。

    三、《科技基本法修正後強化推動 #科普 的進步作法何在?》
    今年修正的《 #科技基本法》要求科技預算計畫須提撥千分之五做為科普推動基金。我主張應以「產業發展」的新思維來翻轉傳統科學普及教育的推廣老路,結合青年、新創、新興媒體、科技文化化,都是聰明的新方法。

    #考驗腦容量的一天實在累癱了
    #各場精彩資訊容我再逐次分享給大家
    #感謝鍾佳濱委員余宛如委員黃國書委員認真主持
    #新國會真的不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