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pm 會出paper 2最後提示,現階段只重點溫十篇範文,8:30 IG Live一定要聽🙌🏻
【卷一閱讀能力最後提示】
甲部範文
基本建議
1. 若然溫習時仍不知道何從入手,不妨先以自己文句記誦全文內容。如此文章中的個人情懷、思想特點乃至文章主旨自然了然於胸。
摘錄句子題
2...
5:00 pm 會出paper 2最後提示,現階段只重點溫十篇範文,8:30 IG Live一定要聽🙌🏻
【卷一閱讀能力最後提示】
甲部範文
基本建議
1. 若然溫習時仍不知道何從入手,不妨先以自己文句記誦全文內容。如此文章中的個人情懷、思想特點乃至文章主旨自然了然於胸。
摘錄句子題
2. 一字不漏式的背誦,只適用「摘錄句子」的題目,題目有清楚顯示考生須引錄原文作答,這類題目佔分一般較少。最近兩年「摘錄句子」題是問及唐詩的一聯(2019《山居秋暝》、2020《登樓》),並為方格題。相信之後可能會考詞作,或重回其他散文篇章。可根據以往可以參考的試卷,摘錄句子題多為範文中耳熟能詳的句子。
問答題
3. 除摘錄句子題外,其他問答題目均以自己文字作答。在問答中引用原文並非必要。尤其是題幹如表明「試以自己文句作答」,則必須以白話文覆述原文意思,特別留意這類題目一般毋須附加太多自己的分析。
4. 長題目中除特別要求外,摘錄原句並非必需,但如你認為這有助你的解說,你可以引用原文,但引用原文後亦必須附上自己的翻譯及解說,切忌「引而不解」。
5. 部分題目分成兩個分題,同學必須留意兩個分題的關係和分工。例如試題中要求考生先回答「魚」和「熊掌」分別比喻什麼,再問孟子借此表達什麼道理。第一問應直接回答「生」、「義」,切忌和後部分的道理混為一談,例如「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東西」、「被放棄的東西」、「價值較低的選項」均不是合理答案。
6. 謹記修辭手法題中的說明部分,必須運用引文的具體內容引證,不可抽離地只利用個人對修辭手法的認識空談修辭效果。
乙部:文言文
字訓題
1. 字訓題若再次出現在陌生文言文,同學不用過於害怕。謹記只寫一個答案,三項要求:字義、詞性、語境。字義上可以透過成語或諺語記憶,如利用「化險為夷」一詞中記得「夷」字尚有「平穩」之意。詞性和語境需根據上文下理,尤其留意可否從對偶句、排比句中幫助定位。
譯句題
2. 譯句實行扣分制,非關鍵字詞可不譯,故在白話語用上仍然普遍的詞語,或難以翻譯的專有名詞(例如:諸侯、義烈之士),均可不譯;相反錯譯非關鍵字詞卻會被扣分,故如果不肯定,折衷的做法直錄不譯。
3. 謹記在保留原句字詞詞性的大前提下,檢查文句是否通順;如句子不合常理,可嘗試調轉當中詞語的次序,以測試是否倒置句。
4. 特別應該留意句子的標點符號,如果標問號,則為問句;如標感歎號,則多數非問句。這對於理解「何」這類字詞的意思十分關鍵。
問答題
5. 比較題要對焦:不論篇章間的比較、或是同一篇章中不同人物之比較,切忌泛泛而論——抓住題目要求的比較點,集中回應,討論以衡均為宜。
6. 在表格題中,如題目有示例,要仔細分析示例的結構,並嚴格要求自己的答案能夠對應事例的每個結構部份。因為示例往往清晰顯示考評要求,故必須仔細模仿。
7. 留意題目用語的細節,定出作答的方向,切勿粗疏理解題目用語。例如「樣本試卷」中,考評局問及鞭子的「色澤」。當時大多同學只答顏色,其實考評局要求考生同時回應「顏色」和「光澤」,故「白色而沒有光澤」才是完備答案。我們在會展大型模擬試中刻意用上「言行」一詞,亦是要求考生從「說話」和「行為」兩方面作出回應。
跨越甲部和乙部題
1. 2019問及《逍遙遊》「無用之用」和《論君子》中「君子求諸己」,與陌生篇章比較;2020則根據《岳陽樓記》的「進亦憂,退亦憂」和《論君子》的「不憂不懼」設題,往後的年份相信有機會出現更深更廣的跨篇章比較題,甚至與乙部白話文對讀。
2. 跨篇章題目將有可能分為「理論」和「故事演繹」兩個部分,「理論」多來自範文,「故事演繹」較多來自陌生篇章。考生宜花筆墨介紹「理論」部分,不能假設評卷員已熟悉「理論」,而忽略相關解釋,因而失分。
卷一閱讀理解最後提示(白話文)
分段題:
1. 不宜只靠記敘線索(時間/地點/空間)的轉換來判斷切割的位置,必須配合文章主題判斷(i.e. 出現「下周/十年後/自此以後」也不一定是切割位置)
2. 記事部分須歸納事件共性,忌瑣碎或把所有細節羅列
3. 抒情或道理的部分忌籠統,宜具體交代作者感悟或觀點
(錯誤示範:抒發了作者的感慨/帶出作者的感受)
4. 宜清晰指出抒情或道理的指涉對象
5. 忌過度抄錄原文,宜加以轉化組織
6. 注意題目的分數要求,2分或3分題目處理手法應有不同
7. 注意「事/情」或「論據/觀點」之間的銜接扣連
短答題:
1. 答案須與題目字眼對應,如問及「態度」,答案須是「態度」的一種,不能是「行為」或「表現」
2. 注意題目指示,如選擇題可選一項還是多項、題目問及的是所涉最廣的「寫作手法」還是較具體的「修辭手法」,還是「描寫/抒情/記敘/說明/論說」等與文體相關的手法,別在基礎題失分
長問答:
1. 必須懂得取捨,根據以往經驗,考生一般難以於5-6分的長題目中拿取上上品的分數,故不必花費大量時間思考和擴充答案。宜先多花時間處理尚未完成的題目,完成整份答卷後才調整長題目的答案
2. 小心審題注意題目的焦點,如「對段旨表達而言」、「對感情的抒發而言」;亦要注意題目有否限制線索擷取的範圍(如2014年,「從父親的回應可見……」)。必須扣題說明,避免答非所問,重心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