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逃避依附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逃避依附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逃避依附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逃避依附是什麼產品中有2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488的網紅心靈僻靜花園,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眼不見為淨,但心真的安靜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一句話:「不去想就好了!」可是不去想,煩惱及問題就會消失不見嗎?或者說,去仔細想又會感覺害怕及難受,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近期與個案工作中發現,人與自己失去坦誠的連結是常有的事,很常會有自己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事,但卻沒被我們意識到它其實是潛伏在潛意...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理科太太Pl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憶起初次聽到這理論,準到令我背脊發麻 常聽人說,找另一半前也要看看他 / 她的原生家庭 到底家庭怎樣影響一個人愛的模式?如何環環相扣?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期待聽你分享心得與發現 . 🎬【#依附理論】片段節錄 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那為什麼 #愛情 問題就好像歷史一樣不斷地重演呢 除了八字不合、生肖相剋...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Evelyn 福琳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9:36:20

很多人很好奇心理師這個職業,還有心理師平常工作到底在幹嘛? 首先呢,心理師要執業,必須要考取高考心理師執照,資格取得的最低文憑要求是碩士學位,需念具備考照資格的心理類別研究所,且碩士期間要完成兩年的實習。 不少人問我,諮商是不是找個人聊天、抒發心情呀?那我跟朋友聊天不就好了? 其實諮商比起聊天...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Remimama’s life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0:37:09

- _ 在愛情逐漸降溫後,如果夫妻之間能維持愛情的「黏度」,無論是愛情或友情,沒有任何一種關係不需要努力就能維持,即使是生活在一起將近10年的夫妻也一樣。 想維持良好的夫妻關係,不管相處起來再怎麼輕鬆自然,都不能鬆懈,而是要發自內心全然地尊重和體貼對方,需要適時上緊發條留心觀察對方。而是要懂得去...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吳姵瑩Chloe Wu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03:23:50

愛情裡的「十萬個為什麼」:當你不信任愛情,就有連珠砲般的問題 還記得先前上廣播節目時,主持人問我:「好奇怪哦!如果這些人都不相信愛情、不相信另一半,他們為什麼要進到親密關係裡呢?」我笑著回答:「有很多人雖然不相信愛情,卻始終無法離開愛情。」 人總是會有寂寞的時刻,希望自己被疼愛、被照顧、呵護,需...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8 07:58:26
    有 61 人按讚

    眼不見為淨,但心真的安靜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一句話:「不去想就好了!」可是不去想,煩惱及問題就會消失不見嗎?或者說,去仔細想又會感覺害怕及難受,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近期與個案工作中發現,人與自己失去坦誠的連結是常有的事,很常會有自己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事,但卻沒被我們意識到它其實是潛伏在潛意識驅動一切的源頭。比如某種情緒長年被壓抑及掩飾成另一種行為或想法,而導致看似命運的流轉所發生的事件,其實來自於被潛抑住的那股我們一點都不熟悉的情緒。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因為害怕被抛棄而發展的過度獨立或追求目標,表面上看起來我很有自主意識地去創建我的人生,但這獨立的背後實是恐懼在作崇。因為害怕被丟掉,所以讓自己沒有機會被丟掉,於是靠自己強大不依賴任何人,實是因為自己對恐懼的不接納、不承認、不碰觸。因此,恐懼這個情緒對我來說就很陌生。而當我無法與恐懼接觸,並以自己的因應方式去掩蓋而成為強大、獨立、目標導向時,就離恐懼愈來愈遠。但它並不會消失不見,而是潛藏著不斷地以各種方式顯現。

    也許在人際關係上,怕被抛棄的恐懼會戴上「渴望被理解」的面具,因此在與同事主管共事時就容易強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因為態度強勢的背後可能是害怕被誤解的反向操作,於是所有非語言訊息的傳遞之下,才真正造成對方的誤解。而被誤解又會勾住「渴望被理解」的挫敗,於是就更著急地想要去解釋,但愈解釋就會愈不被諒解,而感到愈挫敗,於是被誤解成了家常便飯。最終又回到了原點,不得不去看到渴望被理解背後的「怕被丟掉」的恐懼。

    也有可能在親密關係中,怕被抛棄的恐懼扮演著「討好奉獻」的僕人,或是「自戀自私」的皇帝,甚至是「無法專一」的花心人。可能看著貌似以自我需求為中心,但其實很害怕他人一不注意或關心自己,自己即將會被忽視或丟棄;也有可能周旋在眾多對象間,看似相當吃得開並不留心於特定一人,實是害怕一旦專心付出真心了對方會離開。

    當然在親子關係中也會顯現,比如「緊迫盯人」的母親,很有可能與孩子發展出過度糾纏的關係。對孩子做的一切(控制、侵略、索討)深信是為了愛,但卻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的需求,藉由母職角色在定義自我認同及存在價值,背後實是為了安撫內心怕被抛棄的恐懼。

    那麼「怕被抛棄」的恐懼,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追溯至更早就會與靈魂累世的轉世經驗相關了。若是一個帶有原生「怕被抛棄」恐懼的靈魂,想必經歷過很多世的被抛棄經驗,而今生設定要來好好完成這個課題的學習,就必定會投身於會創造出這個現象的家庭(親子靈魂契約)。我們也許會認為應該多次經驗後,早晚會習慣沒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雖然靈魂記得,但我們每一世的出世都是一張白紙,以嶄新的視角在體驗的,唯讀那個情緒印記還是深深烙印著。因此我們雖然不記得累世的經歷,但對於情緒創傷仍是有感覺的。

    有做過前世今生的個案就會從前世報告書中發現,前世的靈魂傷痛就會是今生的學習課題,它通常與你今生的深層情緒相連;而前世的靈魂能量則與今生的現況會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或極端相反),也就是慣性反應或重複性事件。這就是靈魂安排的有趣之處,我們今生是來療傷的。換句話說就是,靈魂驅使我們再一次為同類事件做出不同的人生決定,看看這一次會不會在同樣的情況下,活出不同的人生樣貌,那麼我們就把累世同主軸的一系列傷全都療癒了。有時候它能影響的會是整個家族脈絡的傷痛。

    因此,別小看自我探索及自我療癒。它牽動的不只是這一世的自己、前世及來生的自己,也會影響到家族裡的所有成員。

    潛意識若沒有進入意識,就會主導你的人生而成為你的命運。-榮格

    #十月新開
    #一對一靈魂之旅課
    #一四五下午
    #一個月密集式課程共十二小時
    #費用一樣課程量身定做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8:00:21
    有 73 人按讚

    如果你的生命是依附著另一人而有活著的意義時,當他人離開時,你該怎麼辦?

    在電影故事中不乏看到此種橋段,一個控制狂的父母親,安排著孩子的人生軌道,認為我是為你好才幫你人生舖路移除障礙(小至結婚對象或職涯方向認同與否,大到思維模式塑造複製),因此只要你照著軌跡走,人生就沒什麼大問題。然而,這個孩子人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當父母再也不在時,他到底該如何一個人好好活著?

    在「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劇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手,琵琶魚」這則童話故事,講述的正是一個母親為孩子做盡一切象徵性的代勞(餵食、走路),而導致孩子用不到手腳而萎縮最後消失不見。母親最後把他丟進海裡,只聽見孩子吶喊著:「媽媽,快帶我回家。我做錯了什麼?」這孩子在失去控制(照顧)者之後,他到底該如何存活呢?

    在生活中,我們不免也會有類似的情形。一般來說,兒時的依附需求不滿足(或過於滿足)都會帶到伴侶關係中。比如一個聽話長大的孩子,從未為自己人生做過任何決定,事事仰賴父母的安排,那麼在進入關係中,也容易依賴伴侶為自己負責。但是最終生命的盡頭還是得獨自面對時,那股焦慮恐慌感可想而知。

    或是一個因為父母婚姻觸礁而感到有責任修復父母關係的孩子,在這原初三角關係中扮演者受害及拯救的角色,長大後對於關係就會感到恐懼及壓力,因此就算在心底渴望愛與被愛,卻總是與人保持距離,無法發展真實的關係。那麼這孩子在失去父母後,會突然感到人生迷茫不知所措。

    一個人若是長期疲於為他人的人生奔走,那麼當有一天需要面對自己的人生時,該怎麼辦呢?習慣了背肩他人人生重量後,突然地缷載後會迷茫地找不到自己,因為自始至終都不曾與自己相處過。這當中的依附連結是互融共生的,當一段關係不分「你」「我」時,就容易血濃於水認為自己無法切割,相信人生別無選擇。於是我的人生活成你的,替你負責,而把自己的人生再丟給他人,期望他人負責。

    常見的是在高壓權威下成長的人,因為喪失自我意志所以容易被壓迫與自我壓迫,於是對自己人生無法做出承擔及選擇,而認為自己別無選擇;或是壓抑自己的內在需求,以其它方式補償滿足,或禁止自己有所期待,而認為自己的人生無法改變。這都會讓一個人在與重要他人斷連時,感到難以自處,無法替自己的人生創造改變。

    適度的依附會創造關係的親密感,但若是過度的依附則是一個警醒,提醒我們去看清那個想要放在他人身上、期望他人滿足我們的點是什麼;或是讓對方過度的依附自己,過度付出來創造被依賴的需求,是基於什麼原因。逐步地學會自我探索和發展,並培養出穩定安全的自我感,那麼才能夠在有一天必須得獨自面對自己時,不至於太過驚慌失措。

    移開盯著外面世界的眼睛,才能好好地看見自己。

    #對自我探索有興趣
    #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週六晚班登記中名額剩二位
    #一對一課程滿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alexandradikaia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3 07:46:32
    有 62 人按讚

    當每個人都奮力地逆流而上時,也許輕鬆地順流而下是更好的選擇。

    人生在世,我們很多時候是透過努力去爭取渴望的東西,也許是人,也許是事。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努力不見得會有成果,但不努力就什麼也沒有。這是前人教我們的道理,然而努力是為了獲得自己認為沒有的,努力是為了達到自己尚未達成的,一旦獲得了達到了,又會有另一個目標出來讓我們努力,循環不已。因此這當中運作的是一個「缺」的機制。

    這背後的驅力講好聽是有企圖心有野心有願景,但實際上心底帶有焦慮及不足的匱乏感,時時刻刻地否定自己,怕自己不夠好,以努力來掩藏焦慮。反之,如果我們真的認為自己夠好,也就能安定心神,帶著敞開的心,擴大自己嘗試各種新的可能。嘗試了,成也好,不成也行,它就只是一種體驗,這背後沒有焦慮的存在,當然也就沒有壓力及逼迫。這是「盈」的機制。

    缺,會帶動更缺;而盈,會創造滿盈。

    如果我們認為人世間渴望獲得的,都必須從外境中索取,那麼心底很難不帶有焦慮及空乏感。就好像沒有人會嫌錢多是一樣的道理,多還要更多。而愈渴望獲得,心裡更是感到缺乏;愈虧缺,則愈是需要努力去獲得。這其實是在一個富有的狀態下不斷體驗貧窮的狀態,與實際上擁有多少物質(或人)無關,因為擁有得再多,若是心是匱乏的,就永遠缺。很多時候我們會誤以為這是邁向成功的企圖心或是成就感,但漸漸地會發現沒有停下來的那一天,因為欲望的增遞是為了彌補心底的那個洞。而這是一個怎樣都填不滿的洞,如此補償機制就出現了。

    直到生命的尾端,也許我們可能會警醒也許不會,到頭來回歸到「空」時才發現,人生走一趟竟浪費了很多寶貴時光在追尋最後會幻化成無的一切。在與個案工作的前世今生經歷中,能夠看見這個循環不已的幻象是一世傳一世的。很多世我們不自覺,創造出愈來愈堅定的幻象,也就成為我們今生根深地固的信念,無論是對錢或是愛,道理不變,主軸沒改,只是故事情節百百種,走的都是同個主線。

    換句話說,我想靈魂是希望我們能在今生覺醒,看清世間的一切苦痛其實來自於一個對於「我」的執念。如果「我」只是今生實體的肉身,那麼在生命消逝的那一天,「我」的概念也會隨之消失。今生「我」所追求所執著的,也將不覆存在。為了一個到頭來不存在的物質世界,我們充其量只能說在「體驗」一個經歷。然而還有一個更大的我(或是靈魂),它從未消失過,那個我才是主宰這一切的我。人世間的苦痛或執著,在更大的我之內都只是個體驗,或者說是一個幻象。只要我們能不入戲太深,從中醒過來,就能體會我們其實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裡上映的「今生大戲」而已,只要按個按鈕關上電視,這一切就回到原本。

    所以當世事不變的是無常時,我們順著流而下可能會輕鬆很多。有高就有低,有愛就有痛,有喜就有悲,人世間的多元及豐富是讓我們敞開體驗,而不是強求操控的。如果此時的你正在苦痛中,也許退出螢幕來把電視關掉,你就能發現你其實只是代演了這部戲,體會了主角的感受就夠了,你並不是真的是劇中人。

    #更多內容在靈魂之旅課
    #星期日晚上登記中
    #也可選一對一量身訂作課程
    #深度自我探索
    #歡迎報名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理科太太Plu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11 12:00:08

    回憶起初次聽到這理論,準到令我背脊發麻
    常聽人說,找另一半前也要看看他 / 她的原生家庭
    到底家庭怎樣影響一個人愛的模式?如何環環相扣?
    但盡信書不如無書,期待聽你分享心得與發現
    .
    🎬【#依附理論】片段節錄
    世界上什麼人都有
    那為什麼 #愛情 問題就好像歷史一樣不斷地重演呢
    除了八字不合、生肖相剋、星盤對沖、B 型男友就是爛之外
    #發展心理學 的依附理論,或許可以給你一些答案
    .
    🧬新頻道進化中
    #理太PLUS https://bit.ly/2wxaOQD
    🧫原頻道進行中
    #理科太太 https://youtu.be/WtnUNm4xfS8
    🔬理家的私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liketaitai/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20:00:00

    #可能性調查署第二季 #依戀風格 #海苔熊 #童話心理學

    「如果我走了怎麼辦?他有時候還是對我很好啊......」「不要愛我,可是請你愛我。」「你有沒有想我?為什麼不理我?你不愛我了嗎?」你是否曾經有過這些感嘆?😖你知道你的 #戀愛風格 是什麼嗎?

    《小紅帽》、《拇指姑娘》、《睡美人》,這些聽到快爛掉的童話故事,原來也隱藏著戀愛困擾的解答?!👸🤴

    ❤️【章節重點】
    01:35 童話裡的共同記憶
    03:10 你是哪種依戀關係?
    06:35 焦慮依戀--拇指姑娘
    10:00 逃避依戀--睡美人
    12:39 你是自己童話的主人

    ❤️【追蹤我們】
    如果你喜歡我們💙
    除了按讚影片、訂閱頻道,開啟小鈴鐺🔔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和我們一起聊生活中📱、時事裡📰、課本上📚沒有的科學 ↓↓↓
    PanSci 科學新聞網|https://pansci.asia/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nSci/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pansci/
    Telegram|https://t.me/pansciasia

    💻【新增工作人員】
    助理剪輯|楊詠鈞
    助理美術|陳紫含

    ❤️【參考資料】
    👉海苔熊
    (1)網頁|https://haitaibear.tw/
    (2)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aitaibear/

    👉論文
    (1)Shared everyday decisions and 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 Protective factors in long-distance romantic relationships|https://reurl.cc/20zqqr
    (2)Excessive Reassurance Seeking: Delineating a Risk Factor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ve Symptoms|https://reurl.cc/V6NVVZ
    (3)The 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 Scale (ECR)-Short Form: Reliability, Validity, and Factor Structure|https://reurl.cc/j730np
    (4)大學生親密關係中依附類型、衝突因應與關係適應之相關研究|https://reurl.cc/20zqn6

  • 逃避依附是什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4-02 23:42:08

    本集主題:「有人在錯的愛情裡枯萎,有人在對的人身邊盛放」介紹
           
    訪問編輯:丁慧瑋
       
    內容簡介:
    ▌當當網成功勵志新書熱賣榜◎第1名 ▌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黃大米(作家)◎熱愛強推 ▌
       
    把主詞從「他」換成「我」──
    我對我自己負責,扛起全世界!
    給所有女性的當頭棒喝。
       
    你站上人生主場,成為自己的太陽。
    你把自己開成花,自由,而不自卑。
    你選擇成為誰,就決定了你遇見誰。
       
      當一個女人有自我擔當,
      人生再也不會被誰牽制,
      男人再也不是決定此生幸福的唯一標準,
      因你有資格慣著願意愛的,也有資本換掉不再愛的。
       
      【這些話,只有李愛玲敢挑明了告訴你……】
       
      ▌男人如衣服,並非要見一件穿一件,而是不高攀,也不低就。
      當你先瞭解自己,便會發現適合你的人就像一件得體的衣服,不在於價格多貴、等級多高,只在於他與你匹配。
       
      ▌女人為難女人,卻讓男人輕易逃避擔當,卸下了罪責。
      婆媳之間、正宮和小三、職場媽媽跟全職媽媽……女人與女人不是天敵,應該是戰友、是盟軍,一起活成更好的模樣。
       
      ▌女人往往習慣被動地「聽話」,以為安全,卻活成了附屬品。
      什麼是「不聽話」呢?是你有獨立的思想和見解、有豐沛的精神世界,你敢追求、敢嘗試、敢突破、敢超越,不依附誰,也不隸屬於誰。
       
      80萬女性讀了李愛玲的文字而改變,不只因為她像能量女王熱辣地刺人醒,更因那瀟灑來自許多的含淚走過。人生何其難!她放自己大哭了一場,接著卻甩頭一笑,「眼淚有用的話,還要腦子幹麼?」
       
      欣賞自己的堅強,也喜歡偶爾可愛,我們對自己負責任,不羨慕任何人。
            
    作者介紹:李愛玲
      ‧大陸知名圖書網站當當網2017年度、2018年度,連續2年「影響力作家」。
      ‧文章被瘋狂轉發7千萬次、閱讀4億次,單篇按讚高達2千萬次。
       
      她擁有心理師專業資格,是兩性作家,職場女性,以及母親。
       
      白天奔波在職場,夜裡流連於文字。2015年開設微信公眾號「桃花馬上石榴裙」,第一篇文章〈哪有女人天生會當媽〉一夜爆紅,點擊次數超過1億。她的忠實粉絲100萬人,80萬女性因她而改變。作品《你才是自己的過來人》一書暢銷20萬冊。並且在熱門女性網站「女人迷」、「姊妹淘」開設專欄,與女人掏心對話。
       
      《此生聚散,你要敢愛敢當》簡體中文版上市2個月便熱銷5萬冊,粉絲迴響超過3萬則;暢銷作家黃大米讀了繁體中文版,讚嘆推薦:「這本書讓女生變強大。」
       
      《有人在錯的愛情裡枯萎,有人在對的人身邊盛放》,簡體中文版(《越女王,越少女》)上市第一週便躍上當當網成功勵志新書熱賣榜第1名,儼然女性的心靈救星,從女孩到女人都追隨。
       
      多年來,她與讀者一起成長蛻變,深入互動,聆聽大家傾訴許多不同的經歷和故事,而在回覆了數千則關於情愛、自我、婚姻的讀者留言之後,她發現很多人的糾結和猶豫,本質上都是同一個根源:缺乏自信。
       
      她寫作的源頭動力,就是用文字釋放信心和勇氣,鏗鏘、犀利,喚起所有女人心裡早就有的通透智慧,與大無畏的氣場。書裡字字戳心,敲醒我們心裡那個強大的自我:
       
      能讓自己幸福的人,
      並不僅靠自我的獨立和經濟的強大來成就,
      而是一份全然負責的擔當和勇敢。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