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迹門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迹門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迹門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迹門意思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敗者回憶錄:古國風情(李怡) 「……賽梨……辣了換」,從百步外的胡同(巷子)傳來濃重北京口音的呼喚聲,我聽了三天,才由同住的三叔公告訴我那是賣蘿蔔的喊聲,以及那聲音是些甚麼字。呼喚聲沉厚又悠長,像從古遠的地方傳來。北平那個時代仍然保留的古老傳統,從這賣蘿蔔的呼喚聲可以體味到。我到今天仍然記得那聲...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

迹門意思 在 莎拉韓情 사라한정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4:31:52

【莎拉 ☆ 生活篇】 . 生活累了,就想起大自然中的一片靜。 . 相片攝於2016年5月29日 京畿道高陽市一山湖水公園 . 同時,亦想起了當年莎拉所寫的文章。。。藉此分享一下。 . -------------------------------------------------- 《萍》 . 最...

  • 迹門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09 12:21:50
    有 46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古國風情(李怡)

    「……賽梨……辣了換」,從百步外的胡同(巷子)傳來濃重北京口音的呼喚聲,我聽了三天,才由同住的三叔公告訴我那是賣蘿蔔的喊聲,以及那聲音是些甚麼字。呼喚聲沉厚又悠長,像從古遠的地方傳來。北平那個時代仍然保留的古老傳統,從這賣蘿蔔的呼喚聲可以體味到。我到今天仍然記得那聲音。

    1946到1948,北平兩年,從繁華喧囂的上海來到純樸的古城。街道沒有車水馬龍,沒有熙來攘往。汽車不多,三輪車、人力車是中產者的交通工具。馬路有人牽着掛鈴鐺的駱駝走過。

    先住在四合院。感覺非常特別,從胡同走進一個大門,穿過一個走道,進入四面平房圍繞的一個大院。院中夏天有花,傍晚各戶人坐在院中聊天;冬天有雪,孩子在那裏堆雪人,打雪球。

    隨家人去了許多名勝古蹟,故宮,北海,頤和園,天壇,在景山上「明思宗殉國處」的碑前留影,在天壇回音壁上聽姐姐從另一頭傳來的話語。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是跟其他孩子在上面奔跑的一段段舊城牆,和後來因為肺病輟學而每天早上去學太極拳的太廟。太廟,是以前皇帝每隔兩天就去祭祀祖宗的公園,園裏佈滿要好幾個人才能圍抱的粗高大樹。有老師傅在那裏教太極,不少人在學拳學劍和練推手。

    我學會了騎單車,溜冰,夏蟬冬雪季節交替的日子裏,這是我最愛的運動。

    習慣和愛上了麵食,學會了包水餃。記得有一次,李伯伯帶我去餃子店,堂倌問:來一百還是八十?意思是要點多少隻水餃,李伯伯回說,先來五十吧。北平有許多清真店,涮羊肉是傳統的地道美食。也有只吃豬的各個部位的「全豬」店。我也吃過貧窮人家吃的窩窩頭,那是以玉米麵(玉米曬乾後磨成的粉)為主要材料做的,形狀像塔形,底部有凹洞。那真的難吃。頤和園有提供據說是給西太后做的窩窩頭,很小,味道就很好啦。那是皇家體驗平民生活又不損口福之道。

    京戲很流行,老北京人會一邊走路一邊哼着京戲的段子。我也到過聽戲的戲園子,漸漸算是喜歡和懂得欣賞京戲了,也會哼幾段。

    那兩年上小學四、五年級,學了一點書法,學會國語注音符號,當過童子軍而且被選在門口站崗。大量的閱讀是在那時候開始的。剛有足夠認字能力的少年人,娛樂消遣只有看書。看《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小五義》《續小五義》,然後是徐訏的小說《精神病患者的悲歌》等。

    1947年北平學生發動了「反飢餓、反內戰」的示威遊行。我姐姐那時候剛入中學,也參加了。後來證明這是中國共產黨利用1947年國民黨統治區的物價飛漲,而在學生中挑動的國共鬥爭的「第二戰線」(第一戰線是國共在戰場上的交鋒)。我的小學老師,補習老師,為人正直、教學認真和充滿愛心,他們都向學生灌輸反國民政府、爭取民主自由的思想。我年紀小,沒有參加示威,但嗅到社會洋溢着親共思潮。而國府對這些沒有禁制,讓共產黨坐大了輿論勢力。

    父親那兩年在東北的瀋陽、長春經營電影院,在北平的時間不多。我也去過東北幾天。1948年初,國共在東北的戰況展開,父親的電影院辦不下去,於是闔家移居香港。

    在北平兩年,給我人生留下了一個現實版的中國古老傳說。那時統治者和人民仍然祭祖、敬天,老規矩老民風還在。(現在是不是已經被一掃而空呢?)古國風情,猶如遙遠的呼喚,長留我的記憶,十多年後滲透在我「不悔少作」的兩篇散文中。(22)

  • 迹門意思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3 12:16:44
    有 4,025 人按讚

    今天,85了!

    我從小只知道父母告訴我舊曆生日,那是農曆3月22日。在登記香港身份證那年,也許是鄰近新曆5月1日,因此就胡亂寫上那一天是我的生日。妻子女兒及朋友們都在5月1日為我慶生。後來有朋友幫我查到,我出生那年(1936年)的農曆3月22日,是新曆的4月13日。這以後,每年就過兩次生日,新朋友被告知是4月13日,老朋友還會跟我過5月1日。

    近年最熱鬧的一次,是2016年4月16日,友人Felita 為我主辦的一次生日晚會,有數十人參加,大部分是年輕的新朋友,也有老讀者把二三十年前我主編的《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帶來作回憶。我那時的一些老同事也被我請來了。那是我八十歲生日。那年我出版了《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
    不經不覺又過了5年,今天進入85歲了。5年前,我開始了《世道人生》的專欄,今年,我告別這專欄。

    今天,我在實體上,一個人過;精神上,就把過去幾篇與生日有關的文章在這裡重刊,算是與讀友談天,一起過生日吧。

    八十自述
    (發表於2016年4月13日,已收入《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一書中。)

    我出生於1936年廣州。童年經歷戰前香港、淪陷的上海南京、戰後的上海北平,動亂中於1948年來了香港,在這裡穩定生活了68年。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給我更多,使我更愛。

    在左派中學畢業,1955年進入親共出版社工作,在那裡得到知識的成長,1956年第一次在《文匯報》文藝版投稿獲刊登,從此走上編輯寫作之路,畢生沒有轉行。一個甲子了。

    人生最大的改變是在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它開始時是一本左派背景的刊物,其後轉變成獨立的刊物。我也從一個服從中共領導的文化人,轉變成一個具獨立人格和批判精神的文化人。我創辦了這刊物,擔任總編28年3個月,實際上也是這刊物創造了我。沒有它,就沒有我的認識的改變,也沒有我下半生的事業,包括停刊後的寫作。

    有黨派背景的報刊把報刊視為宣傳工具,講「立場、觀點、方法」,立場是第一位的。宣傳品不是以報導事實為主的媒體,不是監督社會尤其是監督掌權者的媒體,而是要把黨派的政治觀點和政策措施向讀者灌輸的媒體。辦《七十年代》之初,我向讀者宣示我們的理想雜誌,是「讀者是它的作者,而作者也是它的讀者」。也就是說,它不是由編輯組稿、作者寫給讀者看的雜誌,而是讀者和作者一起在那裏交流知識、經驗、見地和所聞所見的事實的雜誌。編者也是讀者、作者之一。我堅持開放園地,以文章的質素而不是以立場作選稿準則,終於不為左派所容;也因這主張,使雜誌緊貼時代,我的知識和思想也在讀者作者交流中不斷從自我反省得到拓展。卡爾·波柏的「批判精神就是科學精神」是我一生的座右銘。

    在認識上固然需要不斷地糾正錯誤,但在明確媒體必須尊重事實、一切讀者關切的事都要如實報導,一切只要是充分說理的好文章都不拒絕刊登,這些基本價值觀卻必須堅持。由於在1970年自主決定報導海外的保釣運動,受到周恩來的關注,我也因此與中共香港工委有過比較緊密的聯繫。其後由於我100%堅守原則,而被掃地出門,但也因此給了我機會,去開闢獨立自主的媒體生涯。

    「100%堅守原則,要比98%來得容易。」這是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一句話。堅持100%,難關挺一下就會過去;堅持98%即表示你在名利權面前放棄自己2%的堅持,但放了2%就會繼續放,終於會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人生有許多時候要妥協,但既選擇媒體工作,那麼堅持不做宣傳工具就不能有2%妥協;堅持一切公眾關切的事都如實報導不能有2%妥協,寫政論須以事實為根據和忠於自己的認知也不能有2%妥協。就這樣,我見證了中國抗戰以來的變遷、文革、民運,台灣民主運動,香港則從九七問題出現到現在的所有階段,報導和評述這些變化幾十年。

    父親送我的生日禮物 

    (發表在2019年4月9日的文章,記下對我人生最有影響的生日禮物,就是父親在我16歲生日時送的《魯迅全集》。)

    「中國人向來有點自大。——只可惜沒有『個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愛國的自大』。……『個人的自大』,就是獨異,是對庸眾宣戰。除精神病學上的誇大狂外,這種自大的人,大抵有幾分天才,也可說就是幾分狂氣……但一切新思想,多從他們出來;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從他們發端。所以多有這『個人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多福氣!多幸運!」「『合群的自大』,『愛國的自大』,是黨同伐異,是對少數的天才宣戰;——至於對別國文明宣戰,卻尚在其次。他們自己毫無特別才能,可以誇示於人,所以把這國拿來做個影子;他們把國裏的習慣制度抬得很高,讚美的了不得;他們的國粹,既然這樣有榮光,他們自然也有榮光了!……所以多有這『合群的愛國的自大』的國民,真是可哀,真是不幸!」

    這是現代人寫的文章嗎?不。這是100年前,1918年11月15日魯迅發表在《新青年》的文章〈隨感錄三十八〉,後收入他的文集《熱風》中。

    摘錄這小段文字,就明白為甚麼魯迅的時論文章在今天讀來都不覺過時,也明白為甚麼這位在延安時期備受毛澤東稱道的作家,他的小說、雜文近年在中共國的教科書中不斷被剔除了。中國歷代的專制政權,都是植根於這種「合群的愛國的自大」中,也利用這種「自大」去凝聚民眾的奴性,經久不息,延綿至今。

    1952年我16歲生日那一天,我父親送了一套《魯迅全集》給我作生日禮物。他那時約略知道我喜歡看文學著作,在學校的中文作文成績也較好。這套全集我一直保留到現在,許多本都佈滿蟲蛀的痕迹,紙頁也有點脆了。

    這套《魯迅全集》是中華民國27年6月15日初版,民國37年12月15日三版的版本。民國27年是1938年,魯迅去世後兩年。全集20冊,前十冊是他的著作,後十冊是他的譯作。

    父親送我時,大概沒有想到,這套全集是我思想和寫作的瑰寶。我至今仍然感懷父親給我這個畢生受用的禮物。我通讀了全集前十冊,後十冊的譯作讀了一部份。

    魯迅舊學根底深厚,又留學日本,博覽西方文學和思想論述,在他的小說和雜文中,有傳統文化的底蘊,西學的淵源,和針砭時弊的邏輯思維。後來認識雜文家羅孚先生,他說他是吃魯迅的奶長大的。我想我也是。我甚至認為,只通讀魯迅,就兼具國學與西學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寫作能力。

    文革時中共把所有的中外文化都批判為「封、資、修」,但因毛澤東曾經極力推崇,因此香港左派書店除了大量毛著之外,還有魯迅著作。我這時期又把魯迅所有的小說和雜文再讀一遍,並寫過一本叫《和青年朋友談魯迅》的書,編輯過他的語錄。魯迅晚年參加中共幕後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但他沒有被中共體制收編,反而批判左盟領導者為「拉大旗‧作虎皮」的「奴隸總管」。魯迅自始至終保持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

    魯迅作品不僅針砭時弊,而且深挖中國人的劣根性,更使我畢生受用的是他的這句話:「我的確時時刻刻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地解剖自己。」我後半生的思想認識的轉變,正是秉持這種批判現實也批判自己的精神而來。魯迅是我思想和寫作的基礎之一。

    鼠年的生辰雜感

    (取自2020年4月13及14日的文章與網誌。)
    農曆3月22日是我的生日,2020年正好與我的新曆生日只隔一天,是4月14日。

    我生於1936年,鼠年。回顧我生平經歷的所有鼠年,對我的人生都有意義。出生那年,是抗戰前夕。1948年,在中國內戰中,父母帶我從北平重回香港,由此在這裏開始了與在大陸完全不同的人生,我有了香港人的身份,儘管許多年後才對這身份有認同感。1960年,結婚,太太在大陸寶安縣教書,我們分離兩地直到1974年她重回香港。1972年,我辦的《七十年代》在左派陣營中崛起,那一年被邀到北京,見到一些要人,體會到的卻不是中共官方想要給我們的觀感。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香港開始面對表面明朗實際上卻灰暗的未來,社會從此開始了新的、延綿至今越趨激烈的矛盾。1996年,主權轉移將臨,港督彭定康預言,「香港的自主權……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2008年,與我相伴超過半世紀的妻子離世,我一度陷入長久的困惱中。2020年,香港繼反送中的絕望抗爭之後,來到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代。香港也在這一年實現告別一國兩制的「二次回歸」。

    人說本命年是人生的一道坎。不過精通術數的哲學家勞思光生前對我說,本命年之坎,並非應驗在所有人身上,而是還要有其他命數配合的,所以毋須戒懼。但對於我來說,鼠年至少是人生的一個關口,悠長歲月中的每一個鼠年都像是一個里程碑。或者如弘一法師遺言所說的「悲欣交集」,悲是悲眾生,欣是欣幸走了過來,欣幸在自主命運中有新的覺悟。

    過去幾年,每年都有新老朋友同我慶生。今年最冷清。有朋友問我:會不會悶?會不會感到孤獨、寂寞?孤獨與寂寞不是同義語,孤獨的人不一定寂寞,反而許多朋友一起鬧鬧哄哄的人往往是寂寞的。寫作人大都孤獨而不寂寞,一個人在那裏思想飛揚,如莊子所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昨天看港台的視點擂台,兩個年輕人黃之鋒和民建聯的林琳一對一辯論,糾纏着一個問題,甚麼是幸福?好像各說各的,沒有定論。

    現代人的所有人文思想都從來沒有超越過古賢,而只是不同角度去解讀古賢。幸福的定義,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一語道破:「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人的不幸不僅是物質的匱乏,而且是在物慾追求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奴隸:權力的奴隸,金錢的奴隸,色慾的奴隸。

    自由並不等同於行動上的自由。自由的意思是自主,是為自己的準則而活的藝術。

    ×××
    今年的生日,我也懷想到去年(2019)今天告訴我她也是農曆3月22生日的朋友Venny Lai,去年十月她在大阪旅行時突然過世,我知道時震驚不已。她妹妹一直放不下傷懷。我生日的願望之一是希望她妹妹和朋友們不要被不受操控的事情困擾。

    人生有困難,有困擾。困難是你可以解決或經過努力也解決不了的事情;困擾是已經過去的或不受人為操控的事情。人的逝去是其中之一,目前的疫情何時結束?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操控的。作為個體來說,不須為這樣的事困擾。

    敏儀傳送一首歌給我,是1943年歌手Vera Lynn演唱的We'll Meet Again,來自Vera Lynn主演的同名電影。這首歌是1939年由Ross Parker和Hughie Charles作曲作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最著名的歌曲,激發士兵們的戰鬥意志以及他們的家人和愛人的共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C4meGkNyc&feature=youtu.be

    朋友們,我們會再次相見。在這之前,仍然可以在網絡中以文字或聲音相見。

  • 迹門意思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18 20:12:36
    有 1,877 人按讚

    有銀行搵我寫廣告,跟住嫌粗口太多同埋有色情成份,名字仲要影射緊公眾人物,問我可唔可以改。我話唔改,唯有下次合作了。但寫咗唔出又好浪費,唯有化名照出。

    葉朗深度呈獻自覺是最有 feel 的信用卡廣告,請細心欣賞。

    ~ ~ ~ ~ ~ ~ ~ ~

    水街有棟唐樓,高五層,一梯兩伙,沒有電梯。樓宇裡面單位都陳舊殘破,印證著歲月留下的痕跡。每戶門外放了地主公公,棗紅色的大門外便是一道銹迹班班的鐵閘。住在這裏的,不是底衫穿了個大洞的阿伯,便是繡了滿身龍虎豹的金毛大漢。

    羅永聰住的五樓 A 室卻是另一個光景。

    那道雅致的深棕色大門滲著一陣京都佛寺的柔和,門外淺灰色石牆雖然有幾道不規則的裂痕,但卻像日本的金缮瓷器一樣,每道裂痕都透出一抹貼地的雍容。這個單位當然沒有老土的鐵閘,用的是密碼鎖。

    羅永聰踩著門前那塊米色的小地毯,如常按入密碼,開門,但門後繫上鐵鍊,有家歸不得。

    「喂屌,又係咁!」羅永聰大力拍門說。門後傳來急促的呼吸聲,裏面正在發生什麼事,羅永聰當然清楚,但他顯然不當一回事。

    給羅永聰在門外這樣大叫,急促的呼吸聲停止了。

    屋內的女生慌張地穿上散落在客廳每個角落的衣服,而男生則赤條條大次次的向大門方向走去,在門縫中不耐煩地對著羅永聰說:「喂,打個白鴿轉先返嚟啦。」

    「肚痛呀,開門啦!」

    「痾遲一陣係咪會死呀,」門後那個赤裸男說。

    「嘩屌你個冇人性,」羅永聰快要忍不住,「咁你扑遲一陣係咪會死呀。」

    「你又食辣吖?」門後的男生皺起眉頭。

    「食乜關你叉事吖,開門啦!」

    門後的男生看見女生穿好衣服後,便解開鐵鍊。

    羅永聰進來望見頭髮凌亂的女生尷尬地坐在沙發,立時驚叫一聲:「Janette?」

    女生不好意思地點了一下頭,輕聲地了 hi 一句。單看容貌,Janette 算不上絕色天香,但身材搭救有餘。

    「你唔係有個讀 archi 嘅男朋友㗎咩?」羅永聰忘了肚痛,看著 Janette 卻指著赤裸男說,「點解你要咁作賤自己吖,咁多人唔黐,你黐埋佢度?」

    羅永聰說著說著,赤裸男已經在斗大的客廳踱了幾個來回。

    「講完未呢肥仔?」赤裸男終於忍不住說。

    Janette 此時已經在客廳的一角拾起了她的背包,再拿起一疊放在飯枱的參考書,向赤裸男拋下一句「電聯啦」便急急溜走。羅永聰突然醒起自己有大事要辦,立刻衝了入浴室。

    赤裸男點起一根萬寶路,走向浴室,打開門,盤坐在浴室門前的地上,目光凝於正在大便的羅永聰,噴出一縷煙圈。

    「頂,你啲煙好臭呀,閂門啦。」

    「我都未嫌你臭,你嫌我臭?」

    「咁你閂埋門咪大家唔使臭囉,」羅永聰提高聲線。

    「做乜今晚咁好火呀?」

    羅永聰吐出一口悶氣:「你家姐三日冇返過嚟。」

    「好哋哋做乜又嗌交呀。」

    「我嗰日擗咗支牙膏落垃圾筒啫,佢就扯晒火咁,話支牙膏仲有剩,鬧我浪費。好,我忍佢,然後間房個冷氣機冇熄到,又投訴我晒電。我避開佢,費事同佢嘈,跟住佢自己走咗去廚房,坐喺地下喊。喂大佬,小小事就發晒脾四咁,好難頂啫。」

    赤裸男打開手機,按了兩下,「你自己睇吓。」

    「咁似你家姐啲衫同袋嘅?」羅永聰問。

    「因為呢個係佢個 account,最鍾意嘅嘢都攞晒出嚟賣。」

    完事後,羅永聰還沒穿好褲子,赤裸男便拉了他進廚房,指著麵包,「你自己睇吓。」

    「麵包囉,有咩特別?」

    「我家姐由細到大最講究就係食麵包,而家竟然買埋晒呢啲垃圾麵包。」

    「你到底想講咩呀?」

    「你擘大眼望清楚呢度,家姐知你鍾意靚裝修,同你一齊買完層樓返嚟,每件傢俬每塊瓷磚都去幾十間舖頭格到最平最靚先買。你話佢小小事就發脾四,但就係因為佢為你做咗好多小小事,你先可以無後顧之憂咁去創業喳。」

    一個月後,超級市場內。

    推著購物車的她在一大堆麵包前面駐足良久,正當準備拿起想要的,突然有人從後抓住她的手。

    「唔好再食呢隻啦,都唔係你自己鍾意。」

    她回頭一看,是羅永聰。

    「我鍾意咩關你乜嘢事?」她狠狠鬆開他的手,卻其實又很想念那隻肥手的溫度。

    就在這時候,有個男人走過來,目露兇光。「你想點?」

    「你邊位呀?」羅永聰盯著這位不速之客。

    「我係佢朋友,」兇男說。

    「我係佢男朋友呀,」羅永聰理直氣壯。

    「我唔識佢,」她說,然後便推著車走到收銀處。

    看著她的身影越走越遠,羅永聰大聲說:「你同我企喺度!」

    聽見有人這樣高叫,超市內的顧客開始圍圈起來,她也不由自主地停低。

    羅永聰慢慢走過去,跟著毫無預兆之下,在她面前跪了下來。

    「癡咗線咩你,」她說,典型粵語唱片對白。

    「嫁畀我,」他說,典型粵語唱片對白。

    「哎唷,戒指都冇隻,係我就唔鬼嫁喇。」有個路人甲大媽這樣說。

    羅永聰在自己的西裝袋裏掏出一張卡,說:「我同你一齊咁耐,都冇畀過啲咩你,但如果我真係買隻戒指畀你,可能你又會話我嘥錢。除咗呢張附屬卡,我真係諗唔到畀咩你。」

    路人甲大媽眼睛亮起:「呢張咪巴打銀行嘅信用卡?於指定日常消費商戶包括全線超市有現金回贈,仲要不設最低消費額喎。」

    「以後我淨係想每日都望住你食你鍾意食嘅麵包,」羅永聰熱淚凝眶,「你可唔可以畀個機會我?」

    她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哭笑不得地點了兩下頭。

    「張卡仲有無限三個月零息分期,畀我都嫁啦。」路人甲大媽在最後關頭,終於講番句人話。

    所謂珍惜眼前人,就是要你看重每一件她為你做過的小事;因為,只要是為你做的,對她來說,都是一件大事。

  • 迹門意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26 12:00:02

    太子新填地街尾段,晚上黑森森,唯獨路口三間食店人聲鼎沸、光如白晝,是打冷老號陵發相連三鋪。舊日,浴德池在旁邊,隔籬上海街、砵蘭街霓虹舞動,麻雀館、舞場、卡拉OK……燈紅酒綠漸黯然,陵發至今64年,愈做愈旺。經營老店的魏家三兄弟年過花甲,早已衣食無憂,但仍兢兢業業,要讓92歲的老父見了開懷。古有70歲老萊子,為了逗樂雙親,穿上彩衣,扮作小孩跳舞。戲綵娛親,有力又有心,於古於今都是一種幸福。


    陵發相連三個鋪位,左右兩鋪招呼客人,座無虛席;中間鋪是明檔廚房:一碟碟切好的鵝掌翼、凍魚大眼雞烏頭、鹹菜花生蜆仔肉陳列檔前;砧板師傅在起鵝片;熱盆韭菜豬紅炆門鱔炆春菜冒着白煙;滾油炸蠔餅、明火燴蠔仔粥,不消幾分鐘就上桌來。「打冷,好似快餐,即叫即有。」老闆魏鎮南說。

    以前打冷講求快,他謂求求其其放鹽放糖去吃就算;現在打冷高級了,講求醬料和調味。磨豉醬、普寧豆醬他選最靚最高級的,蝦醬從大澳入貨,連豆瓣醬買貨回來也再加工;豆腐雞腳自家炸好或炆或滷,保證新鮮。


    「我們做事,最緊要放一個心下去。」南哥說。這裏的滷水鵝注重濃郁肉味,藥材只是添香。大廚黃師傅透露,一煲滷汁歷史悠久,他03年從老闆手上接過來一直保養至今。凍魚鮮甜不柴,也是沿用傳統方法在魚水中慢慢浸熟。所謂「魚水」,即用浸過魚的水,加鹽加薑,魚就不會浸淡了。

    炸蠔餅、蠔仔粥人人讚好。蠔肥量足,有的大似鵪鶉蛋;因着水域和品質,貨源經常改來改去。蠔仔粥鮮甜無比,靈魂在於湯底,用大地魚老雞豬骨螺片黃豆,熬足五小時出味來。

    鹹雜仍是南哥親自調味,譬如生鹹菜,啤水兩小時,搓透撈糖,加入南薑粉、麻油添香;指甲大小的蜆仔肉工夫最多,女工逐粒逐粒揀,啤水啤到無沙無泥,南哥方入味,少有店家肯去做了。鹹雜或鮮香或爽脆,送一碗綿稠的潮州白粥,其味無窮,絕不比豐腴鬆香的鵝片遜色。


    父親 大牌檔起家

    70歲的南哥,四歲起就在檔口「掹人衫尾」幫父母招徠客人。話說父親魏林盛和平後由鄉下潮陽來港,最初給大牌檔運煤炭,又賣過經濟飯,1955年來到新填地街尾浴德池旁邊做起大牌檔,檔名「陵發」取「零舍發」諧音。最初兩枱八凳賣魚蛋粉麵;未幾在旁多開一檔「陵記」,開始打冷。

    89年,陵發入鋪浴德池後面,多了「潮州白粥」四字,「冷字我們潮州話是人,打人打人比較粗俗,不如說食白粥,踏實些。」南哥解釋。05年,浴德池舊樓拆卸,搬到隔鄰三間自置地鋪。今天,陵發和陵記兩個字號依舊掛在店前,由他這個大哥和二弟魏鎮坤(Martin)、三弟魏鎮輝合力經營。

    「阿爸在大牌檔賺了第一桶金就去了做物業投資,供樓供鋪。」Martin回憶。人稱「六叔」的父親,買下不少物業。「阿爸45歲已經退休,無做幾十年了,看着你們做。」南哥笑。當年在店,父親的角色是和事佬,夥計扭計、想不通,由他疏導勸解;店務全落在妻子和兒子們身上。

    兒子 陸續回歸

    73年,南哥和鄉里在父親佐敦道上兩個鋪位搞潮州菜館,間中返陵發幫手。為了子女升學,他87年移居加拿大,照樣做潮州菜。接着老二Martin 89年也移民去了,父親召回在匯豐做文職的老三來接力,舅仔負責廚房。

    「媽媽那時是檔口的主力人物,洗切,整大腸,樣樣都是她做。阿爸只是深夜夥計收工去麵檔企三句鐘淥麵。」南哥說。96年,母親因腦瘤做手術,他返港陪伴,頂替母親在店幫手。幫着幫着,父親要求他留下來。一留,就到今天。

    「阿媽最辛苦,永不退休。潮州女人又慳又勤力。」Martin也很疼惜母親,母親08年健康惡化,他回港侍奉在側。「我本擬阿媽百年歸老就返回加拿大,我老婆仔女全部在那邊。阿爸叫我留下,說:『阿媽走了,還有我你要照顧噃!』自小,阿爸都好疼惜我,我永遠不會逆他意思。」

    事實上,父親心清目明,起居有家傭照顧,Martin還是回鋪了。「阿爸教我們做生意,今日生意好,明日生意不好,唔緊要,顧好出品,保持水準就得喇。」當年,他覺察有出品要改善,忍不住出手。從13歲起,他就在檔口幫父親,主力到街市入貨。回歸陵發後,他也負責早上收貨備料,在廚房幫廚,而最撚手的滷大腸至今仍親自炮製;傍晚開市他轉看樓面,做到凌晨才收工。

    夜檔的艱難

    雖說64年老字號,除了位處近70年歷史的舊樓,陵發鋪內完全不見殘舊痕迹,磁磚白牆異常光潔。「清潔那方面,阿輝夜晚就算夥計做完,他仍會再做兩三個鐘,夥計抹了他都用乾布捽過。」南哥很欣賞弟弟的勤快。

    「用過的東西都爛掉了,現在最舊的是人,我自己都70了,兩個弟弟也六十幾。」南哥哈哈笑。當初,他帶領夥計做廚房,教會夥計就退出來。

    每天傍晚,他五點半返鋪開檔,八點左右三弟阿輝回來接手開檔,他就跟樓面,在街上時站時坐,一眼關七。三兄弟各司其職,一埋位就無停手,整晚也沒交談一句。「三兄弟做事一定有摩擦,通常今日鬧完,明天就無事。也沒空去理,沒空去記,明天又開始了。」

    這頭新填地街尾,也曾有過霓虹不夜天,陵發不乏江湖捧場客。「回歸前,六幾年七幾年那時代的人很複雜,有時他們打打殺殺,周圍『吹雞』去哪裏哪裏打架,通常有好多在這裏傾大佬指示去做事,他們辦完事回來吃,吃完就走,又不會托你水龍(走數),打架出去打。」南哥在新填地喊打聲中打長大,只記住人家的好。「我們做夜檔好辛苦的,大佬知道我們搵食艱難,也會叫細路仔不要來搞事。」

    沙士一役,百業蕭條;自從深圳24小時通關,才是夜檔的真正難關,「跳舞場客、卡拉OK,那些人一班班來消夜,現在都無了。」以前陵發開到凌晨五點;現在兩點已沒甚麼客人,不得不打烊了。

    為父 心事

    「如果不是阿爸,這裏散了。」嚴肅的老三阿輝提起父親,開始有點笑容,「阿爸對我好好,我傷風感冒看醫生看不好,他就拿藥給我。」
    當年兩個哥哥移民,阿輝臨危受命,除了煮、切,甚麼都做,「阿爸教我做人做生意都要老實,兄弟間不要計較。」過去整整30年,除了農曆新年店休6日和每月例假,他不曾放心走開一天,「做飲食要親力親為,我病假一日都無請過;62歲了,歐洲都沒去過。」

    「舊老闆六叔日日在窗口同我們打招呼。他眼和耳仔都好好,只是腳行不到。」做了近20年樓面的阿鄭指一指對面大廈說。原來92歲的六叔就住在店鋪對面,雖然要爬一層樓梯才有升降機,也不肯搬走。Martin替他找了一部爬樓梯輪椅回來,圓他的心願。

    「阿爸好和善,講理由。以前我在店鋪跟人吵,他就會拉開我去飲杯茶,傾偈緩和一下,回來我就不覺一回事了。」Martin指,父親從八十年代已不過問店鋪事,現在每日望鋪,只是一種懷念、關心。

    「看着兒子在做生意,他從樓上望下來都很開心。所以我們有煩惱事都不敢跟他說,只說開心事給他聽。」南哥補充。陵發生意上軌道多年了,客人常回頭,就算市道淡靜,來打冷的仍然絡繹不絕。「現在不做好似好可惜,阿爸又在,他那麼開心,惟有維持下去啦!做得幾耐得幾耐。」南哥身體大不如前,最近才入過醫院;但老父的心,他明白。

    Martin和阿輝不約而同希望多做幾年退休去,一個想返加拿大享受晚年;一個想去見見外面的世界。而三兄弟的子女都無人想接手,南哥了解:「以前十五六小時我們一樣捱,回家只是一張床,睡下去,起身就出來鋪頭了。有了錢好像沒了家庭,我不想他們翻版像我一樣。」從前多辛苦他也甘心,「就是想仔女多讀書,到外面找好工作。」

    潮州人出名慳儉,「賣花姑娘插竹葉,好嘢、滷水鵝自己捨不得食,要賣出去的。就算鹹蛋一隻都只食半邊,有時花生送粥,自己都是食粗嘢。」南哥一生習慣,吃飯「求其要快」,每晚夥計吃甚麼他就吃甚麼。這夜,他為自己加餸一碗「魚凍」,「即是結凍的魚,汁好似啫喱膏。鯇魚用豬肉汁煮了,又甜又鮮。我由細到大最鍾意食。」

    珍饈不及家常菜,最堪咀嚼的,還是親情滋味。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

    陵發潮州白粥
    地址:太子新填地街625-627號地下
    營業時間:從缺
    電話:6440 7169
    詳情: http://bit.ly/2Llve08

  • 迹門意思 在 402ashle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10 16:25:17

    #淘寶 #雙11 #淘寶食物 #廈門

    訂閱402sinmingashley - 每週出新片

    ==========================
    明日就是雙11淘寶大日子 (遲來的雙11淘寶開箱, 不好意思啦XD)
    之前到廈門旅行時買了一點手信,
    怎知發現原來淘寶都可以買到廈門手信, 很是興奮 XD
    所以手信我都試過, 覺得不錯才推介給大家啊!
    ======================

    1) 苏小糖小西饼 (玫瑰味)
    http://m.utprh.top/h.3PWHvAc

    2) 蘇小糖鳳梨酥 (**限期為30天**)
    http://m.mrvwt.top/h.3P0F4hq

    3) 榴芒事迹现烤椰子饼 (**限期為15天**)
    http://m.eevsr.top/h.3P0vFA5

    4) 榴芒事迹千层酥松塔
    http://m.orfah.top/h.3kKnISG

    5) 黄远堂旗舰店 袋装牛轧糖
    http://m.mrvwt.top/h.3kKM6IX

    6) 一封情酥蛋黄酥饼
    http://m.utprh.top/h.3kKK3l1

    7) 彼此的茶 Teaweekly荔枝红茶
    http://m.qofpz.top/h.3kC6isB

    8) 赵小姐的茶锡兰红茶礼盒
    http://m.snvmo.top/h.3P3bbvq

    ==================
    聯絡Ashley ♥


    1) Email: sinming402@gmail.com

    2) Facebook: 402sinmingashley
    https://www.facebook.com/402sinmingashley/
    2) Instagram: 402sinmingashley
    https://www.instagram.com/402sinmingashley/

    3) youtube: 402sinming ashley
    https://www.youtube.com/user/402sinming

    =========================
    Ashley ♥人氣影片

    1) Singapore Vlog 1︱第一天已愛上新加坡了!︱新加波之旅︱Ashley
    https://youtu.be/JgcrfFd6o98

    2) Singapore Vlog 2︱新加波之旅︱Asiacup2018巧遇新加坡國慶前夕︱Ashley
    https://youtu.be/Hd4ga9KDzyk

    3) 毒遊深圳?Ep18︱4間深圳24小時餐廳︱推薦不推薦?︱Shenzhen 24 hours restaurants x 4︱Ashley
    https://youtu.be/t-WHqh9Zv2w

    4) 毒遊深圳?Ep8︱在深圳竟然有泰式按摩? 而且比美團價還要平?︱Thailand Massage in Shenzhen China︱Ashley
    https://youtu.be/NzCp1uxIkUw

    5) 毒遊深圳?Ep16︱方便在皇崗和落馬洲過關既深圳酒店?...︱Shenzhen hotel vlog︱Ashley
    https://youtu.be/GsR1a5OKyvw

    6) 我的過大禮︱不專業過大禮儀式、流程與籌備︱香港vlog ︱Hong Kong vlog︱Chinese pre-wedding︱Ashley
    https://youtu.be/SKHagoouSnU

    7) 深圳Vlog︱香港人開大陸銀行戶口很容易嗎?︱is it fine for HK people to register bank account in China?︱Ashley
    https://youtu.be/bnOtOQed_jQ

    8) Singapore Vlog 3︱新加波之旅︱新加坡德士會收多車資?︱新加坡樟宜機場真的有那麼多時鐘?︱Ashley
    https://youtu.be/HbEphqg28m0

    9) 毒遊深圳?Ep7︱體驗深圳複式酒店︱China Shenzhen Hotel︱Ashley
    https://youtu.be/rjufRTeg6wM

    10) 藝遊深圳?!Ep4︱深圳笋崗一日遊︱wedding materials in Sungang, Shenzhen︱China Vlog︱Ashley
    https://youtu.be/aQD-MO0zSog

    ============================
    Video Info:
    Music:
    youtube audio library
    ==================
    Edited on Adobe Premiere Pro CC
    Filmed from iphone 7plus
    It is not sponsored video and edited by 402sinming ashley

  • 迹門意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25 08:00:05

    芬蘭除了風景優美,更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在這個千湖之國有很多隱世小島,每個島都有屬於自己的名勝和故事,又因為芬蘭到處都是樹林,所以芬蘭人從生活到藝術,很多事物都跟木息息相關。

    由科利坐摩打船穿湖過島,可以到達位於皮耶利寧湖另一端的皮耶利寧博物館,船程約為一個小時,已經比陸路快一截,可想而知湖是有多大。

    皮耶利寧博物館是芬蘭第二大戶外美術館,在如此大的森林中,隱藏着已故芬蘭雕塑家伊娃・律納寧的故居兼工作室。木屋的設計由內到外均別出心裁,例如門口的馬蹄鐵,原來是代表連馬都要把鞋子脫掉的意思——所以人類都要脫鞋才進屋,十分幽默。兩層大屋內收藏了數件她的大型木雕刻作品,代表作「七兄弟」的靈感源自芬蘭著名文學作品,用一整條木雕成,製成第一件的時候她只得18歲。除了人物輪廓雕琢細緻,亦同時重視旁邊的裝飾,如茶壺、茶杯、人頭剪影等。伊娃將家的每個部分都雕得非常精緻,從一張枱到電掣櫃都可以看到她的創作,並在客廳騰出大量空間工作,雕刻剩下的木碎還可以直接掃進火爐生火。到70年代,伊娃在赫爾辛基舉辦大型展覽後聲名大噪,將工作室搬到家旁邊的小木屋,能夠用木做的地方都有她的痕迹,好像大門,甚至是木紋清晰可見的地板,令人驚嘆。工作室內展出的作品大部分從芬蘭的森林獲得靈感,例如一系列雀鳥屏風和熊人雕塑,體現芬蘭與大自然、樹木和動物的密切關係。她的丈夫則負責幫她預先處理木材,讓她可以安心創作。伊娃在2001年離世後,次年丈夫亦跟隨逝世,工作室內現在還保留着他們未完成的作品。


    此外,這裏還有這一間帕特里教堂,不少芬蘭人都會專程來這裏參觀甚至舉行婚禮,聖像、祭台、裝飾、長椅等,全都由伊娃一手包辦,連牆上的裝飾都是以芬蘭小動物為主題。

    在庫奧皮奧 可以由Tahko坐30分鐘船去到Aholansaari Museum。這個小島上也有一座全木做的教堂,非常雄偉,足以容納800人。這座博物館本來是18世紀路德會覺醒行動領導人Paavo的故居,他是第一個登陸這個島的人,後來該會的義工也來這裏追隨他,並開始搭建教堂及其他設施,為了紀念他們的貢獻,故居外的木柱也雕了Paavo和義工們的樣子。在這裏可以從舊屋的配置窺探芬蘭人昔日的生活,例如早在18世紀,小小的房間要擠7、8個人,但竟然有獨立的芬蘭浴室!Aholansaari Museum可以說是芬蘭人的重要歷史遺產之一,現在還是度假和露營勝地,信徒會特地來這裏決志,非信徒都可以到這個隱世小島,享受寧靜的生活。


    PIELISEN MUSEO
    地址:Pappilantie 2 81720 Lieksa, Finland
    網址: https://goo.gl/uBTiiP

    Aholansaari Museum
    地址:Leirikirkonpolku 2, 73310 Tahkovuori, Finland
    網址: http://aholansaari.fi.www23....../aholansaari-in-a-nutshell/

    採訪:傅蕊雯 拍攝:傅蕊雯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