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迷宮設計程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迷宮設計程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迷宮設計程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迷宮設計程式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751的網紅三木森 Mori Mori Illustration,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結束了一趟書的旅行,下一站? //​ ​ 在經歷一連串北中南三個地方連線舉辦的分享會後,《#爸爸的小貨車》新書宣傳分享會終於告一個段落了(灑花🌸)。不得不說,我真的好喜歡好喜歡這些分享的片段,現在想來會覺得有點扼腕,早知道每一場都錄影起來留存,因為很多時刻它不單單僅只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多人...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羅卡與妙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羅卡Rocca頻道: https://goo.gl/HsWH3X 訂閱羅卡與妙妙: https://pse.is/GRXDP 羅卡IG在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roccarocca45/ 妙妙IG在這邊: https://www.instagram.com/m...

迷宮設計程式 在 Ms珊小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4-21 14:21:26

#兒童節禮物 #團購 #限時優惠 孩子們到某個階段很喜歡看電視、玩手機,當然樂芙(7Y)、Jason(2Y)也不例外,但該如何讓孩子們減少觸碰😝❓Ms珊小姐平常喜歡選購書籍,這次看到非常很特別的兒童教材,內容共有四大主題:邏輯、程式、自然、數學,從互動學習中培養孩子思考邏輯,提升專注力,讓孩子在互...

  • 迷宮設計程式 在 三木森 Mori Mori Illustra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6 21:00:15
    有 24 人按讚

    // 📙結束了一趟書的旅行,下一站? //​

    在經歷一連串北中南三個地方連線舉辦的分享會後,《#爸爸的小貨車》新書宣傳分享會終於告一個段落了(灑花🌸)。不得不說,我真的好喜歡好喜歡這些分享的片段,現在想來會覺得有點扼腕,早知道每一場都錄影起來留存,因為很多時刻它不單單僅只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多人齊聚一堂時,彼此激盪後而得的美麗的經驗。​

    這篇文章是想節錄那些過程中迸發的珍貴片段,​
    趁我的記憶還沒消失之前……​

    ----------------------------------------------------------​

    我覺得很有趣的一個過程是:有些問題會在不同的分享會中重複,但是因為與談的對象不同以及思考沈澱後的時間不同,答案會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回應越來越清晰。舉例來說,很多人會問我這本《爸爸的小貨車》背後的創作動機以及預計服務的對象?是否有設定特定年齡層的讀者?​

    ▎給誰?​

    對我而言,我自發性的原創作品往往是從我的個人經驗出發,把那些想說的話、想藉由文字與圖像傳遞的價值透過繪本這樣子的形式呈現,所以很多時候其實我是沒有設定說要給誰看的,我在意的是這個作品是否能夠如實地呈現我所投注的情感與精神?是否能先滿足我的 #內在小孩?​

    我覺得設定適讀的年齡層對於行銷上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就如同上週日由高雄市立圖書館邀請陳玉金老師以及譚淑娟老師的繪本講座中分享的,作品設定特定的年齡層、有特定的議題其實在行銷操作上是相對容易的,因為你在規劃這本書之前已經把讀者輪廓畫清晰,你只要找到接觸他們合適的渠道,基本上後續行銷就不會有太大問題。此外,對於新手爸媽要挑選適合孩子的繪本時,也是一大福音,特別是現在這種一指下訂的網購時代,你沒有了在實體書店翻閱以及徵詢書店經營者意見的機會,只能憑藉著出版社提供的資訊以及網路上零碎片段的訊息做判斷(但不得不說,踩雷的機率也所在多有😂)。​

    回到我為何沒特別設定讀者輪廓與年齡層這件事,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我覺得「繪本」很多時候的使用情境是「#親子之間」,是父母與子女透過一本圖像故事開展的旅行,所以如果只偏重某一方,不覺得很可惜嗎?我心目中所認定的好作品理應是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從記憶的資料庫翻找出屬於他們的回憶與體驗或甚至是接下來想獲得的嶄新經驗,就如同聖修伯里的《#小王子》一般,不論你是誰、你在哪個年齡層,你都能在這些文字與圖像間找到你的安身之處。​

    ▎喚起的記憶​

    另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的部份,是讀者在閱讀完這本《爸爸的小貨車》後所喚起的記憶。在這次與寶鳳老師的對談中,她問了一個問題:「在書中一直沒有出現爸爸的臉,作者是設計(希望)讀者能將自己爸爸的形象投射在其中嗎?」其實針對這點我在其他場分享會也有提到,我會這麼處理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想投射出我與父親之間的關係,一種保有距離感的關係。或許對於不同家庭的感受不太一樣,但對我而言,爸爸往往是那個處在上位的角色,雖然你知道他總是會在你需要幫助時義不容辭地第一個站出來,但多數時候都是某有一段安全距離的狀態。我曾經想過要打破和家人之間的這種距離感,但老實說,比我想像地難上許多,所以就暫且先安放著。​

    但不得不說,我非常非常喜歡聽到讀者回饋給我他們的親身經驗,在每一次的分享中聽到不同讀者因為這本書而喚起看似相同卻又不同的經驗,真的是非常美好的收穫。像寶鳳老師就有分享到她小時候家裡是沒有小貨車的,取而代之的是一台 #kawasaki 的機車還有船(?),而且真正令她印象深刻的不是旋律,反倒是每次機車要發動時,爸爸喊著:「抓緊囉!」的聲音以及他背後的溫度,也有讀者反饋她想起的是雙手無法環抱的爸爸的肚子(笑),還有讀者回信給我她所描繪的與爸爸之間的畫面,樸拙的筆觸滿載著好多好多的情感在裡頭,好美好美~​

    ▎眼淚的味道​

    那天在分享會之前,小房子書鋪的管家們跟我分享了一個她們在這本書裡頭的觀察,讓我發現了一個從未用這樣的言語詮釋的可能。管家們說,她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雖然畫面看起來用色很繽紛多彩,但不知為何就藏著一種灰灰的感覺?我聽到這裡就順口說出一句:「或許是眼淚的味道吧!?」其實在其他場次也有提到類似的概念,但第一次是用顏色的方式陳述。很多人與我分享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眼淚總忍不住地滑落,可能是這本書中的文字與畫面,讓他們想起一些和家人間的回憶,特別是已經成年的讀者們。我想,這或許跟一個人的閱歷有關,小時候的我們曾經歷的那些事,長大後都慢慢化作一個個寶貴的回憶。​

    回到這本書,我會回應「#眼淚的味道」是因為在畫這本書的過程中,已經不知道流淚了幾遍,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有點好笑,就這樣不知何故地掉淚,表面上以為自己很堅強,但當觸碰到這些敏感而脆弱的部份時,眼淚還是會撲簌撲簌地掉,然後跟自己說一聲:「阿~好難喔!」繼續拍拍肩膀繼續畫。不過或許這樣淬鍊而出的作品才珍貴吧,它記錄了某一個時刻的我,如實地呈現那個難以拿捏又容易流於濫情的部分。​

    ▎下一站?​

    很多分享會或訪問都會問到這題:「接下來要準備帶給大家什麼新作嗎?」老實說,早在這個問題被提問之前,我已經自我戰鬥了好一段時間。從2019年發行第一本原創作品《Vacances d'été》(夏天的假期)、2020年《La Rivière》(河流)、2021年《Le petit camion de papa》(爸爸的小貨車),平均每一年推出一本作品,那接下來呢?​

    一本書的成形動輒一兩年以上,所以這個問題我自己也問了自己好一段時間,有一陣子還因此覺得:「阿~是不是江郎才盡了?」然後顯得焦慮,但我發現我還是很認真地生活呀,只是它不再僅只是以繪本創作的方式展現。回顧2020年下半年到現在,我開始嘗試撰寫部落格、建立官網、比較頻繁地更新經營動態、提供插畫設計職涯諮詢服務、開發聯名產品、到大學開課、四處分享開立工作坊或講座、申請國際藝術駐村、持續地進修占卜療癒,甚至經營起了Podcast,當然還有持續地接案創作。某種程度上在回頭看,這些也是很棒的創作與累積呀!​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下一個作品是什麼?但我要做的就是持續不斷地感受生活、吸收、累積、轉化後產出吧。分享一段近期看到很棒的文章,來自章成禪師 的《#人生瓶頸怎突破?放下自我,去欣賞!》:「這個一直在進步、一直在提升的感覺,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但是從別人對你的眼光、對你的信任、對你的欣賞、給你的位置...你也會看到你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一直在往上走了。但這些事情的發生,完全不是像人家講的,有一個成功學,然後因為我想要成功,所以我就去實踐它...這完全不是那種目的取向的東西,而是什麼呢?它就只是「#一種生活」,就只是在「一直這樣去過生活」中,水到渠成時演化出來的實相而已。」有時候會陷入一種需要不停往前的人類木馬程式,但老實說,這個人生迷宮裡頭,你怎麼只想著要往前,而沒想過要往上呢?​

    最後要感謝所有曾出席或來不及出席的你,願意閱讀至此。不知緣分會帶我們到哪裡?但我對這一切充滿感激,也期待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有任何反饋,都歡迎留言給我或分享給更多人看見,那將會是很棒的收穫:)

    ★如果你想持續獲得很棒的文章,歡迎至留言區訂閱我的電子報:D

    #繪本 #插畫 #繪本分享 #國際 #藝術家 #理想生活 #創作 #療癒 #人生 #生活 #自我成長 #illustration #illustrator #插畫家

  • 迷宮設計程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0 17:25:01
    有 73 人按讚

    【讓小說再次偉大?】
    寫作真的是件殘忍的事情啊
    真的
    不知道為何昨天又有人跟我聊到「創作顛峰」的話題,一時有感🤣🤣
    對啊,儘管我目前自己好像還有些很薄弱的信心
    但是
    那也僅止於如此短暫的此時此刻而已
    還是覺得很可能我某天一覺醒來就江郎才盡了
    到底還能撐多久呢?
    怕.jpg

    這裡貼一下今年三月印刻雜誌封面專輯
    我與駱以軍老師的長對談
    真的是長對談
    名副其實,非常長
    有1.5萬字左右
    我找了其中大概最輕鬆有趣的一回合貼在這裡
    提到有次2006年
    機緣巧合,駱以軍開車載我從南投回台北
    路上塞車
    所以我們就尷尬又歡快又激情(?)地在車上「共處」數小時的事情
    (剛寫完時,我曾開玩笑地想把這次對談命名為「讓小說再次偉大」🤣🤣🤣)

    然後週六晚上8點有個中國的直播活動
    (應該是類似podcast)
    如圖
    有興趣聽我聊一下生物龐克的朋友們可以自己掃QR扣
    ────
    駱以軍:
    我記得十幾年前(搞不好十七、八年前),有一次我去南投一個文學營演講,你也去了,我回程台北時,你搭我便車。如今回想,我那時也才不到四十歲,所以你也不到三十歲?更早些時我就認定,你們那一輩的頂尖天才,一個童偉格、一個你、一個甘耀明。這和後來的文學地位無關,我就是只讀到你們二十多歲時第一本小說時的,一種同為練武者,對這年輕作者,他初展露的某些極特殊的眼球轉速,或濾光的方式,或奇怪為何他為特別定格某一幅畫面。
    這是我作為武痴內心真的驚嘆。當時你搭我的車,年輕的你非常害羞沉默。其實我好像後來變成一個哈啦大叔,但那時碰到純質的小說天才,我會有一種怕碰碎玻璃器皿的笨拙。天知道那次台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大塞車,我們的車好像緩慢在車陣困了五個小時嗎?天啊那對我是和一個劍氣在身的下一代頂尖小說家,我們在封閉車內共處五小時!
    我連年輕跟同輩哥們在PUB喝酒亂屁小說、電影,也沒那麼長時間。而且那時我(愁苦於自己那麼窮,然後妻小,一籌莫展),你(愁苦於家人還不接受你放棄醫學系,改要寫小說),我們都並沒那麼多的人世閱歷,哪怕如今如果這樣場景我們還可說些自己遇上的倒楣事,但那時我超焦慮。
    我後來才認識童偉格,啊啊那更是你發動漫天唬爛忍術,他都可以一句話不說就只傻笑的悶葫蘆。
    不過那一次困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拯救了我焦慮的那五小時,我問起你「最喜歡的世界小說家」。
    說真話,我覺得我自己那樣真的很幼稚,但我記得我年輕初遇黃錦樹、董啟章、童偉格時,都會很白痴問這問題,甚至會問「你心目中的第一到第五名」?真的很白痴,但如今想來真美好。因為這些人也會出現同樣崇敬、嚴格內心排名的表情,真的認真和我說起來。卡夫卡、波赫士、馬奎斯、杜斯妥也夫斯基、納博科夫、大江,這些人一定跑不掉的。偉格很意外對我提到巴加斯.略薩,錦樹則對我展開那時我根本不認識的奈波爾。
    這幾年,有次我遇見黃崇凱,我和他說到波拉尼奧,簡直像在說喬丹那樣的迷醉。
    我記得你對我說起符傲思的《魔法師》,然後我們也歡快激情的說著艾瑞斯‧梅鐸的《大海,大海》。
    天啊,那可是那時我內心的兩大天書!極品!啟發之理想大小說的某種「城堡設計圖」啊!我沒有和任何人提過(後來才有在文章中提過)。
    對我而言,我們兩個像是對了「通關密碼」,為何那其中的設計、展開、愛之瘋狂、高藝術修養之人,但卻搞了個莎士比亞《暴風雨》的現代演劇。我們講得超嗨,完全忘了之前的拘謹、張力。就像兩個天才棋手在大聊哪一年世界西洋棋大賽,哪一局經典然後白方哪一手下錯,黑方在哪一手如何做局,那真是聊的暢意、兩眼發光。
    當然之後,我們其實隔幾年遇見,某些對談活動,某些和其他創作者的咖啡屋聚會。但好像不再能復返,那樣我們相較都年輕,然後像高手拿劍晃幾下探對方內力的傻瓜行為。
    但我心中留了個念想,想有機會再聽你說說。

    伊格言:
    你提到多年前這件事(準確地說是二○○六年十二月;因為我清楚記得前晚天氣極冷,我在南投文藝營住宿處小房間電視上看到陳菊以極小票數差首次擊敗黃俊英當選高雄市長。換言之,那時《噬夢人》也還在我腦子裡還沒被寫出來呢),我讀得熱淚盈眶。
    是啊,如你所言,那多麼「傻瓜行為」,純淨而真誠無比──並無特別私交,但同樣懷抱著對小說這藝術行當的虔誠之心的兩個瘋魔者(是啊,不瘋魔,不成活)的彼此試探,擺好了架式過招;然而同時又信服於對方的虔誠與深情,心知肚明因而有種知音的相濡以沫。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刻。而確實也正如你所說──那樣的時刻如何可能?連你(以軍老師!)和你的同輩們聊小說,也不太可能一聊五小時啊。黑暗的北上高速公路上黑暗的車裡,有時車行順暢,路燈的橘色燈光霧氣般間歇性侵入車內;有時路面擁堵成為大型停車場,舉目所及所有車輛方盒子共同陷落於一個被按下了暫停鍵的虛擬夢境中。
    而後我們竟然就這樣聊小說聊了五個小時!誇張點說,出之以〈二階堂雅紀虛擬偶像詐騙事件〉主角葉月春奈之語:一切豈非近乎神蹟?
    所以「上帝」是什麼?「神」是什麼?我們何德何能,何其幸且不幸,與那樣既徒勞無功又煙花般燦爛的命運相遇?
    我想到的是,在無神論者佛洛依德那裡,那是人類用以抵禦恐懼的心靈幻覺(《圖騰與禁忌》、《一種幻覺的未來》);在另一位無神論者馬克思那裡,那是統治階級用以麻痺人民的鴉片。而如今重新思索這不可思議的提問,如果一如馬克思與佛洛依德所說,「神」純粹是人類心靈的創造物,那麼我會問的是:在何種時刻,在「智人」此一物種的心靈中,恐懼誕生了,神也因此而誕生了?
    尼安德塔人的心中有神嗎?黑猩猩們的心中有神嗎?虎鯨、狗或貓的心中有牠們自己的神嗎?
    我必得如此提問,因為我無法無視於數世紀以來人類的智識進展與文明跳躍。那是達爾文的凝視,《盲眼鐘錶匠》的洞見,丹尼爾‧丹內特等一眾心智哲學家手術刀般鋒利的思索,凱文‧凱利的的空照視野,甚至再加上伊隆‧馬斯克等夢想家的狂想與實踐。
    法國作家韋勒貝克在《誰殺了韋勒貝克》中虛構了一幅藝術家傑德‧馬丹的成名畫作,題為「比爾蓋茲和賈伯斯討論電腦資訊的未來」(韋勒貝克的描述是,畫幅中,北加州燦爛的夕照下,正向生命終點快速趨近的賈伯斯眼中燃燒著深沉的火焰,「不只是預言者、先知的火焰,也是儒勒‧凡爾納筆下描述的發明者的火焰」)──
    而在我們這個時代,毫無疑問我們該凝視的是「伊隆‧馬斯克與哥德爾虛擬視訊會議」或「凱文‧凱利、理查‧道金斯與教宗聖方濟各針鋒相對」。
    我懷疑,在小說的世界裡,「神」與「鬼」或許都是命運的代稱(幾年前我寫過一篇談及普利摩‧李維的小文章,題為「鬼是命運的隱喻」)。
    《魔法師》的作者符傲思並未迴避此一大題,在序言中,他明白表示,《魔法師》最初的原名叫「上帝遊戲」。是,我個人以為,符傲思在討論的確實就是「命運」;而小說主角于爾夫的遭遇無非是一部微縮膠卷化的個人心靈史──必須說明的是,此處的「個人心靈史」並不僅是小說情節中的角色個人心靈,而毋寧隱喻著整部人類文明之智識啟蒙流變的歷史。
    在我看來,符傲思與《大海,大海》的艾瑞絲‧梅鐸(Iris Murdoch)、《基地三部曲》的艾西莫夫,以及韋勒貝克等人是同一類小說家
    (當然了,或許可以再加上《三體》、《阿特拉斯聳聳肩》),他們思索的是整個文明過去的脈絡與未來的去向。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的個人哲學三問,在此或已化為烈焰煙塵中的「文明三問」:「文明是什麼?文明從哪裡來?人類文明終將往何處去?」。我以為,這或許就是最「大」的小說了。
    小說還能有多「大」?是以,就此一角度而言,或許我可暫且心虛地回答你半開玩笑的提問──你提到,你很想聽我唬爛看看「愛的量子力學論」。
    當然了,我沒有直接回答的能力,但或許恰恰有一趣事可供參照:在《噬夢人》的幾十則註解中,有一則我簡稱為「方程式測定儀」的註解──我假想未來有位名叫森山和正的日本教授發現了關於「愛」或「靈魂」的物理學證據。
    事實上,此刻,二〇二一年科學家們所掌握的弦論已然推測,我們身處其間的世界並非僅只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四維時空,而是另有七個細小的維度踡曲於其中;是以,宇宙並非四維時空,而是以共十一維的形式存在。而小說中森山和正教授的理論則論證了,類似「靈魂」、「意識」、「生命」與「愛」,甚至「詛咒」這樣我們此刻以數學或物理無法證實的「東西」,都實存於那感官不可見的七個細小維度中。
    《噬夢人》成書於二○一○年;而其後數年,英國大導諾蘭就釋出了他的《星際效應》(*Interstellar*),在電影中拋出類似設想:「愛」就在第五維度裡。我有時演講時提到此事,不無得意,開玩笑地說我與諾蘭大約是英雄所見略同吧(笑)。
    當然了,這在《噬夢人》中僅是一支線,而在《星際效應》中則得到了完整的發展。諾蘭無疑是個自造迷宮的高手,《星際效應》中迷宮仍在,但明顯不如《全面啟動》(*Inception*)與其後疫情下的《天能》(*Tenet*)般錯綜迂迴,取而代之的則是巨大的、寬闊的,宇宙尺度的深情。我在想,這個小巧合或許也代表了我對此類「大小說」的個人偏執。小說此一藝術形式,究竟可能「宏偉」至何種程度?
    我對此事好奇無比。而這點,又直接連上了我個人對藝術的另一理解或執念──小說,或謂藝術,是否有可能更有效、更毫無閃躲地回應當代人類的議題?如何「讓小說再次偉大」?
    作為一位虔誠的文字手工藝人,我猜想,這或許就是我們所在的這個行當為文明做出一些無可取代的創新的機會吧?

  • 迷宮設計程式 在 楓葉綠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9 18:18:20
    有 35 人按讚

    這次Steam的Next Fest活動
    推出了一堆即將上市的新遊戲試玩
    其中有兩款是台灣獨立遊戲
    一款應該很多人都已經知道了
    就是《廖添丁 - 稀代兇賊の最期》
    另一款知道的人可能就相對比較少了
    《艾倫的自動機工坊》

    先說說廖添丁
    脫胎自17年前的Flash神作《神影無蹤廖添丁》
    動作性很足,手感也很不錯
    主角可以透過一般攻擊和特殊攻擊組合連段
    或是利用經典的布條來奪走敵人的武器
    不過布條擺盪的機制容錯率太低了
    而且這些擺盪機關被大量部屬在關卡中
    雖然多試幾次還是會過,死了大不了讀檔重來而已
    但還是希望可以在這方面多加琢磨
    試玩版包含了一個下水道迷宮,以及一個關底BOSS
    關底BOSS是Flash版也有登場的王文長,世代傳承意味濃厚
    期待正式版的到來

    艾倫的自動機工坊
    老實說我自己之前也沒聽說過這款遊戲
    直到昨天才在開發者群組看到他們的消息
    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一位自動機技師約翰諾曼
    與你的合夥人艾倫圖靈,以及他的自動機女僕葛蕾絲一起
    承接一些委託、或是被捲入一些事件中
    並根據劇情需求,為自動機編寫正確的邏輯
    基本上...就是在寫程式
    實際上它的玩法就是所謂的視覺化程式設計(Visual Scripting)
    也就是Unreal Engine的BluePrint、Unity的ShaderGraph的開發方式
    在試玩版中,玩家要修理一隻看門鳥自動機
    這些關卡類似新手教學,並不是很難
    但試玩結束後玩家可以從地圖選項前往圖書館
    那裏還有幾個追加關卡,多了迴圈之後遊戲難度大幅增加
    整體來說,我覺得挺好玩的
    以Visual Scripting為主要玩法的遊戲我好像還沒看過
    毫無疑問,這是一款非常高品質的解謎遊戲
    感興趣的人不妨追蹤一下他們的開發進度

    順帶一提,是玩版最後葛蕾絲有穿上女僕裝
    所以技術上來說,貼文截圖中的葛蕾絲現在是裸體狀態
    裸體機娘...hmmmmmm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