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迫降危機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迫降危機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迫降危機線上看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到有人在白姑大山走失的新聞,心中有些感嘆。 數年前,在我還處於初出茅廬階段的時候 (開始嘗試獨立自主登山),就選了一日來回白姑大山為目標。也是同一次,我被山狠狠地教訓一番,從此才更懂得要謹慎行事。 簡單來說,就是開始怕死了。 . 行前我犯了一個大錯,就是沒仔細清點裝備,忘了帶雨衣,只有一件...
迫降危機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到有人在白姑大山走失的新聞,心中有些感嘆。
數年前,在我還處於初出茅廬階段的時候 (開始嘗試獨立自主登山),就選了一日來回白姑大山為目標。也是同一次,我被山狠狠地教訓一番,從此才更懂得要謹慎行事。
簡單來說,就是開始怕死了。
.
行前我犯了一個大錯,就是沒仔細清點裝備,忘了帶雨衣,只有一件防潑水外套。但年輕氣盛的我不會為了這點小事撤退,繼續猛鑽濕答答的箭竹林,行程後半段衣服都沒乾過,只靠運動發熱勇往直前。
體能也沒有想像中的好,花了比預計還多的時間登頂之外,還遇上午後雷陣雨。我和朋友下完石瀑區各自炊煮食物時,由於維持靜止狀態太久加上衣服濕透,身體開始不由自主地發抖。
「失溫」是頭兩個出現在我腦中的字。
我冷靜思考,由於沒帶迫降的裝備,如果繼續待下去,肯定會死。好在我帶了一件化纖保暖外套,趕緊套上往回走,一段路後就回暖了。
時間進入傍晚,濃密森林中暗的更快,潮濕滑溜的路段也需要專注力才能安全通過。好在我帶了手持式GPS導航儀,循著架設在路線上關鍵處的反光布條,還是緩慢艱辛地回到了登山口,心中對於架布條的人真是滿滿感謝。
雖說大方向不會出錯,但夜霧中碰到濃密箭竹叢,一時找不到布條的徬徨感,至今還是深印在我的腦海之中。那是跟白天完全不一樣的環境,原先好認的轉折處,在頭燈微光中都成了一道道陷阱。
.
有沒有注意到,我的描述中提過兩次「好在」?
化纖保暖外套解決了失溫危機。
導航裝置解決了迷路危機。
第一個危機是我自己耍笨,忘了帶雨衣,但幸好還有保暖的準備,不然肯定會出事。
第二個是所有登山者的常識,但很遺憾的是,很多人還不懂得這個觀念,不知單用智慧型手機app就能在山裡導航。
.
尤其是迷路,問題非常嚴重。單攻對體能消耗大,回程下山時的體力又不如去程,容錯空間小,一點冤枉路都會浪費我們寶貴的體力;如果脫離路線一直下到了溪谷底,幾乎就會被宣判死刑。
所以請大家登山前,一定要學習怎麼使用登山用的導航app,並下載好離線地圖。給手機充飽電再上山,注意電量,並攜帶行動電源。考慮到出了事無法移動,也要攜帶迫降的緊急裝備,等候求援時方能避免失溫。
山裡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微地形和植被,白天和夜晚走起來感覺完全不同,即使有GPS裝置一樣會很吃力,所以平時就要去路比較亂的郊山磨練腳感和認路技巧、累積經驗,讓兩者相輔相成,不要只依賴其一。
若結伴同行的話,起碼夥伴能先去有手機訊號的地方幫你求援;若是單獨行動,那你就有必要先調查路線上的收訊情況,甚至準備好衛星電話。如果意識到自己是新手,就先別選擇獨行這條路吧!
.
總之,保持自己不迷路,起碼還有個 fighting chance。若是迷路又天寒,路的盡頭就是死神等著接你。
.
.
.
.
.
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準備不周。
心態、體能、裝備、觀念,都不要輕忽了。這篇短文只能講些經驗,不可能面面俱到,建議大家還是循序漸進學習登山。
照片就是我當時拍的白姑大山石瀑區,希望這位陳姓山友能平安返家。爬山前,還是想想自己的家人吧。
迫降危機線上看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要用照片告訴大家,國外的月亮沒有比較圓,老美雖然管理跟法規上發展的早,但變化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離不開暴風圈來不及逃 … 🎵🎵 (咦咦怎麼有音樂)
沒錯,我在講觀光人潮大幅湧入的狀況,即便是幅員遼闊的美國,近年戶外熱門景點也是飽受人潮簇擁之苦,主要集中在夏季(傳統旺季),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趨勢。
接駁大巴塞滿了園區道路、狹窄的步道上擠滿了自拍民眾,就連一些移動廁所都被用到快滿出來了(噁),更別說是部分遊客的公德心極差──民眾會在溪流裡洗尿布、在石頭上刻字留念、操作吵鬧的無人機到處亂飛,甚至是離開步道趴趴走,四處踐踏花草樹木。
以上情況發生在位於猶他州的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有沒有覺得跟臺灣的現況有點類似?
(唸一下: 起碼人家在決定未來是否改成預約制的時候,還必須經過大眾審閱階段,報導中說園方收到了1,600人傳來的意見,還有民眾組成了反對預約制的組織咧!我們的政府在公民參與這一塊還有待加強。)
.
我們一個蕞爾小島就這麼大,幾乎去哪裡都是一日內可達,除了較為寒冷的冬季之外,一年到頭上山的人們可說是絡繹不絕,尤其是周末連假的時候。搭上國際疫情壟罩下的「報復性出遊」,不只位於淺山的網紅景點大爆滿,就連要背上背包健行的中級山和高山熱門路線也一樣人滿為患,例如加羅湖、眠月線、嘉明湖等等。
一來是網路傳播力量強,遭到廣泛濫用的「秘境」一詞具可觀宣傳力;二來是登山行程商品化,只要付錢就會有人帶隊上山,成為一條親近山林的捷徑。
然而,假如我們能在平日造訪這些地方,要包場並不是難事。國內旅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看看端午連假的國道塞車奇觀就知道了。
.
即使是面臨越來越多的觀光客,問題總有解決辦法,但偏偏山上的任何問題都很難解決。所以我們不能像夜市裡面一樣,準備大桶子給人丟垃圾,而是要教育山友不只要避免帶垃圾上山,還要把垃圾帶下山;同時,督促嚮導要發揮教育功能、盡力約束客戶的不當行為,協作團隊也不能隨意傾倒廚餘。這不只是山友要自律自覺,還需要地方社群、業者、政府一同協力才行。
人少的時候,或許造成的影響有限,然而當人潮多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天真的以為宣導教育能起什麼作用了:每10人裡哪怕只有1人沒公德心,不下數年就會累積可觀的環境影響。
面對觀光,該當有面對觀光的態度,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服務型山屋。
.
臺灣的山岳型國家公園實施總量管制已久,以設施、營地的容量為上限,過夜的話必須透過入園證申請制度預約。熱門百岳路線上,只要園方願意強力執法,基本上不易產生爆量危機,但國家公園以外的地方呢?這就是山林解禁後的挑戰之一,林務局可說是首當其衝的單位。
沒申請上的人們,自然會被迫轉進沒有管制的路線,或改採單日來回的方式,甚至利用「技術型迫降」和「部分申請」手段繼續行程。所以我們會看到戒茂斯妹池的高山帳篷城,也會看到許多準備不足的單攻山友踢到鐵板,落得需要對外求援的窘境。
就我來看,現在正是確立臺灣山域管理策略的良機,一旦框架設計完善,兼顧自組隊伍和商業隊伍的需要,也兼顧環境保護和訪客體驗的需要,就能規避或減緩許多環境、人潮、心態所造成的問題。
但如果中央政府在解禁後不繼續改革現有體制,那其實不會有太大改變,網紅景點、替代路線潮起潮落,每個都會邁向同樣的命運,無限迴圈。
.
這是我們喜愛的寶島山林,絕對值得找到一個遊憩和生態最大公約數。
遺憾的是山域的公共政策議題太過小眾,牽連的政府機關也複雜,不似連假國道塞車問題一樣有專家學者出謀獻策,反倒要靠業餘的來野人獻曝。有些無奈,只求大家繼續關注山裡發生的事情囉!
------
Photo credit: Ruth Fremson from Zion National Park
迫降危機線上看 在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台灣防疫團隊
讓我們和總柴一起站在防疫最前線,共同響應 #防疫新生活運動。
⭕1分鐘自製臭氧消毒液💧,漱口盥洗、蔬果清洗、家用擦拭、隨身洗手、奶瓶消毒…都可以>>https://cplink.co/1lGMx05E
⭕歡迎光臨錢天堂🛍,用文字陪伴孩子面對疫情的困惑與徬徨、找到情緒出口與解方>>https://cplink.co/ILqPuRRO
⭕線上學習10堂課🗣,看見孩子問題背後的需要,找到教育的骨幹與脈絡,培育孩子一生所需的心理素質>>https://cplink.co/vjwukB8h
⭕當線上教學迫降⚠,從硬體到軟體,從學校到老師,要如何把這場危機轉變為教與學的契機?https://cplink.co/ImhkIB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