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7萬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30)日立法委員林佳龍針對十年來公股行庫5,000萬元以上,呆帳轉售AMC之處理情形質詢財政部張盛和部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陳裕璋。林佳龍所提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1條修法,主張恢復銀行業非利息部分的銷售額應該課徵百分之五的營業稅,至於非利息部分之銷售額與利息部分之銷售額如何區分,由財政部...

  • 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 在 林佳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15 19:53:39
    有 4,950 人按讚

    今天是李總統99歲冥誕,他是台灣現代歷史重要的人物,透過 #台灣智庫 與 #李登輝基金會 合作舉辦一系列論壇,並且在今明兩天舉行研討會,有系統地探討李登輝在台灣的角色,更重要的是他留下的寶貴資產,來深化台灣的民主、提升民主品質。

    推動 #李登輝學,因為李登輝可說是探討台灣民主的鑰匙,以他作主題,可以更深入了解台灣民主的發展,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台灣民主,推動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國家。

    98年前的今天,這位台灣民主化的關鍵人物誕生,此後,若要了解近代台灣的政治、文化、歷史,都不可能跳過對李前總統的討論。也因此,了解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一種體制、一個時代,其實是為了瞭解台灣,是為了了解我們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

    /

    從去年11/9系列活動的前導講座直播開始,我們陸續討論出李登輝在政治領導、憲政改革、經貿戰略、農業改革、公民參與等的貢獻與成果,我們可以快速地回顧:

    #11月9日前導直播回顧:揭開提煉歷史的工作
    回顧整個系列活動初始,11月9日,我們以「時代精神、歷史意識與政治領導:從李登輝學到學李登輝」為題,進行了一場前導直播,邀請詩人李敏勇、作家范疇、導演魏德聖,分別從不同的宏觀脈絡對談李登輝學的意涵。李敏勇老師撰寫了關於李登輝前總統與彭明敏先生的歷史小說《夢二途》,他在直播當時的一句話特別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李登輝)之後我們怎麼樣去建構現在所謂的寧靜革命,或是寧靜革命要怎麼樣真正有成果,如果沒有接續地完成,就會變成歷史的頓點,這非常的可惜。」

    而《2022台灣最後的機會窗口》的作者,范疇老師則表示,台灣智庫開啟關於李登輝的社會探討非常有助於「提煉歷史、面臨當下、打造未來」。這非常精確地說出了李登輝學的研究旨趣。2024年,則是台灣進入大航海時期的400週年,現在魏德聖導演在籌拍的《台灣三部曲》,就是要說台灣四百年的故事。那是世界第一次的大交流時代,打造了台灣的海盜性、海洋性,是一種掠奪的英雄主義性格,但也是短視的表現。現在,我們珍視這片土地,台灣就是我們的永恆居所,加入世界四百年的台灣經歷過幾個外來政權,現在要告訴世界,民主在這裡生根茁壯,而且台灣可以貢獻國際,李登輝學也是寶貴的台灣故事。

    #11月15日國際兩岸座談回顧:政治領導如何在危機中平衡前進
    在李登輝學第一場座談會,我們討論了李前總統的國際兩岸策略、台海危機的今昔。最近,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發表了聲明,解除過往畫地自限的對台交往「內規」(internal guidelines),其對行政單位所頒發的台灣「接觸準則」(contact guidelines)也全部作廢。台美關係正常化又往前跨了一大步,這在李登輝的時代是難以想像的。1999年李前總統提出「特殊國與國關係」,在國際亟欲與中國展開交往,以為把中國納入自由世界就可以讓中國民主化的氛圍中,台灣因此開始被稱為「麻煩製造者」,中國對台恫嚇都歸咎於台灣的挑釁。

    然而,李前總統巧妙地藉國內的民主化改革取得國際認同,用國際的認同鞏固政權正當性,在改革黨國威權體制的同時,尋求對外關係突破,由「三不政策」走向務實外交、元首外交,從推動《國家統一綱領》,設定高難度的統一門檻,到建立兩國論,不斷將兩岸關係國際化。儘管,在李前總統卸任後,台灣對外關係仍被認為扈從在美中關係之下,台灣也難以再走上被統一的路線,服貿在國民黨完全執政下仍被公民運動擋下,就是深刻的例子,因為自由民主已經在台灣成長。

    96飛彈危機過後25年的今天,兩岸情勢依然緊張,國內也是本土政權完全執政;但不同的是,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台灣認同趨向穩定多數,防中與抗中成為主流民意,而國際社會也在美中角力、數位轉型,以及這一年來嚴峻的武漢肺炎疫情中,看到中國的威脅。台灣民主治理的體制、地理戰略優勢、防疫表現亮眼、在高科技產業供應鏈與乾淨網路中能扮演關鍵角色,已經使各國對台戰略產生質變。

    #11月28日憲政改革座談回顧:分期付款式民主轉型成就與未逮
    談過外交兩岸,接著我們回過頭來看內政議題。李登輝學座談會的第二場主題就是憲政改革,李前總統主政時期「穿著衣服改衣服」的六次憲改,可算是他留給台灣最寶貴的資產,也是他認定的未竟之業。

    綜觀過去的修憲過程,憲政改革工程非一黨一人可促成,領導者之遠見必須配合政治正當性、民意所趨、朝野合作三個國內因素,再加上一個外部因素:國際局勢,才能抓住憲政時機推動修憲。李前總的六次修憲妥善處理這些面向,他除了要「穩定國民黨內部鬥爭」,還妥善「回應野百合學運」、「適時和在野黨合作」,以及「開拓國際空間」,援引各種憲改動力才能促成。

    以此觀之,目前台灣有絕佳憲政時機。政治正當性而言,台灣經歷三次政黨輪替,民主深化,行政或立法權力正當性都已不是問題;民意趨向而言,小英政府有史上最高民意授權,且台灣認同穩定居高;朝野合作而言,一來民進黨完全執政,二來各政黨之間對修憲有一定共識;就國際局勢而言,台灣地位比起李前總統時期提升許多,民主治理、經濟發展和防疫成果都讓國際肯定台灣,再也不是「麻煩製造者」。在絕佳的憲政時機上,屬於台灣的憲政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需充分討論。

    李前總統說:「台灣應該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合乎台灣現狀的憲法,一套更能夠落實台灣民主,實現主權在民的選舉制度,以及一個更符合台灣土地與人口比例的國會與政府架構。」我們是否能再迎來一個憲政時機?讓我們都以台灣為主體來思考,用實踐理想的毅然決然,和享受生活的理所當然,讓台灣盡早走向一個「正常國家」。

    #12月12日經貿戰略座談回顧:再探戒急用忍爭來的時間與空間
    接著,我們談到李前總統的經貿政策,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戒急用忍」,這個政策的出現和總統直選、國際與兩岸關係走向正常有密切的關聯。最近,網路上瘋傳一張2002年的手寫字條,是黃適卓董事長公布當年蔡英文總統謄寫的備忘錄,訴說著李前總統卸任後,朝小野大的阿扁政府面臨要求讓台積電赴中生產的巨大聲勢,李前總統籌組的台聯建言延續戒急用忍的理念,延緩「護國神山」台積電八吋晶圓廠的西進。若不是二十多年前,李前總統「戒急用忍」經貿戰略的超前部署,或許美中貿易戰中我們也會成為受制裁的對象;數位轉型下受制於中國最多的,可能是台灣;而疫情下供應鏈斷鏈受害最深的,也會是台灣。

    「戒急用忍」是1996年李前總統在台海飛彈危機之後脈絡,提出的對中投資主張。許多人理解的「戒急用忍」是禁止赴中投資,但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要審慎評估、放慢腳步,因為對單一市場過度依賴、技術、資金、人才被掏空的後果,台灣經濟體承受不起,且台灣當時西進的速度已經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飛快。但是當年不論是國內企業,或國際大廠,都汲汲營營要進入中國市場,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其高速成長的經濟更是強大的吸力,好像不跟中國做生意就會被世界淘汰。逆勢而為的「戒急用忍」等於直接與企業作對。不過,各國對中投資涉及的是可大可小的經濟利益,中國對台灣的主權聲索卻未曾改變,李前總統認為,民眾和國家經濟,不能和個人的企業同等看待,所以,那時他的態度很堅定。

    我印象很深刻,那一場座談會,李安妮董事長特別補充一件有趣的故事。她說她曾問父親「戒急用忍」的意思,李前總統只是淡淡地回:「我也不知道啊,你們讀中國書的才知道。(台語)」李安妮董事長解釋,原來李前總統不是刻意引經據典,但要強烈地對國人表達,赴中投資不能急,要以台灣當前經濟戰略作為前提。李前總統的智慧與遠見庇蔭了後代,除了得到經濟優勢,還保住了主權存續。在經貿戰略上,我們有幸能夠在李前總統的基礎上,也要肩負起責任,建立國家品牌,做民主的科技重鎮,也從防疫大國走到觀光大國,展現台灣的軟實力。

    #12月26日農業政策座談回顧:農為國本到農業轉型的產業永續
    而李前總統推動台灣經貿走向國際的同時,也注意到城鄉差距擴大、農村人口流失、台灣小規模經營的小農與兼業農難以應付國際自由化競爭等課題。農業專業背景出身的他,特別重視農民的福祉和農業的發展,他曾說:「不管我在什麼位置上,我永遠都是農業人」。

    農業政策可說是他最早展現政績的領域,1973年擔任政委時期,他就透過不斷研究、倡議,廢除了強迫農業產值投入工業部門的「肥料換穀政策」。李前總統也希望培育農民成為有技術,且有經營管理能力的農業主力,1981年,在他擔任臺灣省主席任內,就提出「八萬農業大軍」政策,以培力農民,帶動農業結構調整。

    儘管李總統在2000年卸任,他還是持續關注農業議題。當時一次金改,想一步到位解決農漁會信用部的經管問題,引發熱烈反彈。李前總統認為農業金融雖需改革,但要慢慢調整體質,而不是直接衝撞。後來促成農業金融法,同時成立全國農業金庫,讓農業金融監理一元化,並解決逾放比過高的問題。

    2014年,我在競選台中市長時,李前總統還曾陪我到東勢農友家座談。我記得他殷切地關心台中農業,並強調要幫農民解決休耕地的問題。他還說,補貼機制已經過時,政府應該鼓勵青農自立。他認為,如同太陽花學運一般,台灣需要青年世代共同打拼,才更有發展機會。「農為國本」是他身體力行的理念,他用他的專業,一輩子關懷這片土地和其所養育的人們。

    #1月9日公民參與座談回顧:從爭選擇的自由到做自由的選擇
    到了上週六所舉辦的第五場座談,我們討論公民參與。或許你會問李前總統是政治菁英,他和公民參與又有什麼關聯呢?回到台灣智庫展開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初衷,李登輝學指的是李登輝作為一個個人(Individual)、一種體制(Institution)、一個時代(Era),關於台灣民主轉型的研究,而公民參與在民主鞏固的過程和民主社會的運行,都扮演重要角色。

    作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體制內,李前總統從政時期以「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歸;在體制外,他卸任後以「新時代台灣人」的公民身分,持續倡議理念20年。不論作為一種體制或個人,他都相當重視公民參與,而作為一個時代,他更是促成公民參與環境的關鍵人物。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終結萬年國大、落實總統與地方首長直選,談李前總統對台灣民主化最大的貢獻,絕對少不了他把台灣從威權帶向自由的指標性作為,但顯然他自己也認為絕對不止這些,他曾說:「所謂的民主主義並非只是握有投票的權利,而是人民主動參與政治時,透過監督政府才得以實現。」

    我是野百合世代的,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連參加讀書會都可能被搜查、逮捕;連在校門口的肥皂箱上演講,都要先做好被處分懲戒的準備。電影《返校》最恐怖的地方不在於它的恐怖元素,而在於它所反映出的真實面。所以解嚴後,公民社會得到一點解壓,90、91年代風起雲湧的學運試圖衝撞體制,公民運動碰上了政治機會,才迎來動員戡亂時期的終結,回歸憲政體制,有機會修改憲法。逐漸地,在李前總統主政下透過修憲,台灣人才可以選擇自己的政府、民意代表,靠著一棒又一棒的接力,我們終於爭到選擇的自由。

    台灣今天公民社會的活力是30年前無法想像的。李前總統曾提過「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就是身為台灣人,卻無法為台灣盡力的悲哀。他說,「台灣人長期以來,有著自己無法治理自己國家的悲哀歷史」,而他生為台灣人,也曾處於想為自己做些什麼卻辦不到的年代。這裡指的,當然是公民參與、政治參與,而他在卸任後已經可以用「新時代台灣人」公民的身份參與,我們也習以為常地用各種方式對公共事務發表看法。「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已經轉變為「生為台灣人的幸福」。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確保我們能做出「自由的選擇」,而這是我們恆常的追尋。制度沒有完美,台灣人當家作主後,對國家與社會的想像為何,如何藉一次又一次的公民參與改變政治,面對巨量的資訊和更純熟的資訊操弄,又如何防衛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這些是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在方方面面,都要面對的課題,因為民主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擔任台中市長時,我透過青年議會、社會創新等方式擴大公民的參與;現在擔任交通部長,我以「人本交通,連結共好」的理念,投入營造公民社會的環境。不論在什麼位置,擔任什麼角色,都能投入和促進公民參與,這也是李前總統精彩一生的示範。

    /

    以上,簡短地回顧我參與幾場座談會之後的心得。除菁英觀點,其實先前台灣智庫所作的三次民調,也充分地反映出現階段台灣人民對李總統極高的正面評價。對李總統當年的各項政績,不論是國際兩岸、經貿戰略,亦或是民主轉型,都給予極為高度的肯定。而特別的是,30歲以下的青年,所給出的正面評價,幾乎都高達八成,甚至到九成以上。這樣的趨勢,我們也在前幾場座談會的參與者和這次研討會的報名者身上看到。許多青年朋友的參與,代表年輕世代對理解台灣過去的渴望,以及對找尋台灣未來的關切。而這,正是我們舉辦「李登輝學」系列活動的最大目標:希望能探索「時代的課題」,激起「世代的對話」。

    再次感謝這系列活動的所有參與者,許多舊雨新知因為李登輝學在此相會,可能是出於對李前總統傳奇一生的好奇、對李前總統下的政治體制有興趣,或是想要了解李前總統的時代,但我們一定有個共通點,那就是對台灣的關懷。在進行三次民調,從人民的眼光看李前總統的貢獻;舉辦五場座談,用世代的對話探討台灣的今昔之後,現在我們將展開兩天的研討會,邀請大家一同聆聽專家學者對李登輝的見解與定位。

    這個研討會不會是個結束,而是透過李登輝學,提煉歷史、擘畫未來的開始。

  • 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15 17:55:12
    有 1,093 人按讚

    「房市過熱了嗎?央行應釐清不動產放款比採用標準,建立房市溫度評估指標」
     
    房市蠢蠢欲動,特定地區甚至出現排隊搶房,預售屋轉手炒作的市況。依照國泰房價指數,台中、新竹縣市、台南、高雄等地,YOY皆出現10%以上的漲幅,台中地區甚至高達19%。
     
    面對可能出現的上漲波段,央行做好準備了嗎?我針對以下幾個議題,質詢央行總裁楊金龍。
     
    #該如何評估房市是否過熱
     
    對於2010年的房價上漲,央行認為主要是因為「主要國家相繼採行QE政策,產生資金外溢效果;國人因海外收益欠佳,加以政府自2009年起大幅調降遺贈稅稅率,匯回大量資金;且不動產交易與持有稅負均偏低,助長不動產短期交易與囤屋、養地;以及預售屋炒作盛行。」
     
    對照今日的處境,量化寬鬆、海外資金匯回、交易與持有稅負偏低、預售屋炒作盛行,哪一個不是2020的現在進行式?然而央行卻認為,2020跟2010不一樣,用白話講,此次上漲有基本面推升,不是純粹的資金行情。
     
    問題就來了,那我們應該仰賴什麼指標,來評估房市是否過熱?
     
    央行最常用的指標,叫做「本國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2020年8月為35.6%。依照央行2010年新聞稿的資料,當時「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是38.3%,所以,現在的情況還不是很嚴重。
     
    #不動產放款比採用標準前後不一數字對不上
     
    然而,當我比對央行在不同時期、不同資料所引用的數字,卻發現這個指標有多種變體,數字也對不上。
     
    其一,央行在今年5月的「金融穩定報告」,說108(2019)年底的「本國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為37.38%。今日的書面報告附圖,卻說2019年12月的同一個指標,數字是35.4%。如果2019年底的數字都不一樣,我們要如何相信2020年8月的占比是對的?
     
    其二,央行2010年的新聞稿指出,「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是38.3%。所謂的全體銀行,包括了本國銀行、外國及大陸銀行在台分行,按照這個定義,2020年7月的「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已經高達44.6%,遠超過2010年的38.3%。顯示房市不只是「北溫南熱」,而是燒燙燙。
     
    到底央行看的是「本國銀行」還是「全體銀行」的放款比重,甚至要納入農漁會信用部、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來評估不動產貸款的占比,我請楊總裁務必給我一個書面回覆,釐清這些指標之間的關係,以及央行的採計、評估原則。
     
    #建立房市溫度指標
     
    最後,我要求楊總裁,依照2015年央行說明信用管制成效的指標,建立「房地產市場溫度指標專區」納入「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重」、「特定區新承作房貸占全體新承作比例」、「平均特定區房貸成數」、「特定區房貸利率」、「平均高價住宅貸款成數」、「高價住宅貸款利率」,讓國人即時獲知房地產市場冷熱情形。
     
    我也把這個主張做成預算提案。很遺憾的,央行還是不願建立具體的溫度指標,只願揭露相關數字,來觀察房市是否過熱。未來,我會繼續要求央行,建立「房地產市場溫度指標專區」,讓相關數字,能得到即時追蹤與評估。

  • 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 在 寫點科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29 21:16:55
    有 584 人按讚

    【聽說純網銀十月開業,但台灣銀行已經多到 Overbanking 的情況下到底為什麼還會有人砸幾百億做純網銀?】

    全台灣 2300 萬人當中,大家知道有多少人口沒有信用卡嗎?
    .
    .
    .
    答案是近 800 萬人,占全台總人口高達 40%。(統計數字來自聯徵中心)

    這些人為什麼沒有信用卡呢?
    他們的身分包括學生、家管、自營業者(如夜市攤販)、兼職人員。

    然而這群人難道就沒有金融需求嗎?想當然爾不可能。

    這些沒有信用卡的人,金融需求仍在不斷地在成長。尤其年輕世代許多是消費力強卻沒有正式工作申請不了薪轉戶,或是身分還是學生、但父母不給買 Switch... 等等辦不了信用卡卻仍希望適用於分期或小額貸款的情況。

    因此全球多家金融科技都是針對這一塊空白應運而生,包括或是國外和 eBay 合作的 Afterpay、京東白條、支付寶花貝,或是國內的中租也推出了零卡分期,和 PCHOME 合作的 AFTEE 等不需信用卡就能分期的服務。(我在北京時曾去一家美髮店和裡面的 19 歲妹妹聊天,對方提到自己畢業後就來工作,買東西都用花貝分期)

    台灣這些無卡分期大多都是透過超商現金繳款。部分無卡分期公司甚至會在學生申辦時協助避免讓申辦者父母得知。

    而現階段國內外的金融新創公司或純網銀,打的其實就是這一群用戶。可能很多人好奇:

    台灣才區區 2300萬 人口,卻有一大堆本土銀行、外商銀行、農漁會、信用合作社... 等百來家金融機構,在這樣 Overbanking 的前提下,為什麼還會有好幾家業者要砸數百億去做純網銀的投資?

    因為這樣的金融需求未開發完全的人口仍佔了全台 40% 啊!!!市場潛力大有可為。

    想想看,你以為這些年輕世代只是要買 iPhone 或 Switch 而已嗎?未來還會有信貸、車貸、房貸、投融資的需求... 在已經習慣同一間銀行的前提下,很有可能就變成同一家的穩定客群。現在純網銀也還在試驗階段,誰也難說未來十年或二十年後法規不會跟著調整。

    因此如果你細看所謂的「純網銀」,會注意到很多高層都是租賃或融資公司來的、而非傳統商業銀行出身。

    歡迎參考我去年六月寫的故事,但我寫這篇文的時候無卡分期還是高利貸的代名詞、坊間許多利率近20%,但隨著今年金融產品在市場上大爆發,正規公司的利率已經相對低很多了、落在3-4%。
    https://kopu.chat/2019/09/17/installments_apr_20_online_banking

    ---
    被上一篇文的讀者粉絲抓到最近都跑出去玩偷懶沒發文🤭趕快補回來求大家原諒了~~🤗 沒事大家可以來我的網誌玩玩留言給我,近期會復工的

  • 農漁會信用部是什麼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3-05-30 18:09:06

    本(30)日立法委員林佳龍針對十年來公股行庫5,000萬元以上,呆帳轉售AMC之處理情形質詢財政部張盛和部長、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陳裕璋。林佳龍所提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1條修法,主張恢復銀行業非利息部分的銷售額應該課徵百分之五的營業稅,至於非利息部分之銷售額與利息部分之銷售額如何區分,由財政部擬定利息與非利息收入的相關認定辦法,報行政院核定。

    林佳龍質詢陳裕璋,各家公股行庫 97 年以後合計出售給AMC的不良資產都降到 100 億元左右的水準,比起92 年到 96 年之間一年合計售出金額500億元、600億元甚至上千億元,要降低了很多!那單件金額在五千萬元以上的不良資產出售總金額也降低了不少!這現象的原因是為什麼?陳裕璋表示,在過去亞太金融危機以後銀行的資產品質不理想,逾放比最高達到11%,一路不斷在清理,到現在清理得差不多了。

    林佳龍表示,既然是因為各銀行多年來打消呆帳的結果,讓逾放比率逐年降低,能賣給AMC的不良資產當然就減少。林佳龍指出,「金融機構出售不良債權應注意事項」第 2 點規定,金融機構的不良債權平均逾期放(帳)款比率如低於3%,是否有確實落實自行催收處理?陳裕璋表示,是自行催收處理有。

    林佳龍要求金管局提出目前全體金融機構的逾期放款情形包含外資銀行在台灣的分行及農漁會信用部等基層金融機構資料。

    林佳龍問公股銀行當中逾放比最低兆豐商銀的兆豐商銀的蔡友才董事長,有關兆豐銀行的逾期放款總額是多少?那去年一整年經營的結果稅前盈餘是多少?蔡友才回答,225億元。林佳龍再問,按照現行營業稅法規定,目前金融業的營業稅是百分之二,按照現行營業稅法規定這百分之二的金融營業稅全數撥給存款保險的賠償準備金,那兆豐銀行一年的營業稅大約是多少?蔡友才回答,十億左右。林佳龍問,如果照營業稅法規範的再區分為專屬本業與非專屬本業,那專屬本業與非專屬本業各繳了多少營業稅?蔡友才回答,十億左右都是本業。

    林佳龍在立法院曾提案,要求調高金融業營業稅,由現行的百分之二調高到百分之五,「兆豐銀行應繳稅額會增加多少億元?」,蔡友才回答,「15億以下」,林佳龍再問,「這對EPS (平均每股純益)會有什麼影響?」蔡友才回答,0.2。林佳龍表示,對公股裡面獲利最多的兆豐商銀其實影響不大!

    林佳龍在就同樣的問題再問臺灣中小企業銀行廖董事長,去年一整年中小企銀的稅前盈餘多少?如果金融業營業稅,由現行的百分之二調高到百分之五,中小企銀應繳稅額會增加多少億元?那EPS (平均每股純益)會影響幾元?廖燦昌回答,應繳稅額相差9億多,將影響EPS 0.2元。

    林佳龍再問一銀的蔡慶年董事長。蔡慶年是國庫署長出身的,請教「你認不認同調高金融業營業稅?」「提高金融業營業稅對債台高築的國庫會不會有幫助?」蔡慶年表示,要看營業稅5%對銀行業是不是公平的稅率,前提要有進項稅額可以抵,銀行沒有進項稅額可以抵。

    林佳龍指出,過去政府修法調降銀行等業之金融營業稅,目的是為了讓銀行業保留百分之三的營業稅,來沖銷逾期債權或提列備抵呆帳準備,但是如今大部分銀行業的逾期放款比率都已經低於百分之一了,保留百分之三的營業稅,也沒有呆帳可以打消,保留這些應繳的稅,形同是於法無據的額外收入。

    林佳龍再對金融業營業稅的問題質詢張盛和與陳裕璋。林佳龍表示,除了現行營業稅法規定專屬本業百分之二營業稅與非專屬本業百分之五營業稅的分法之外,銀行業的銷售額也就是收入部分,應該再區分為利息部分的銷售額與非關利息部分的銷售額。非利息部分的銷售額跟一般服務業沒什麼差異,也多半沒有像放款一樣的倒賬風險,所以應該比照其他非專屬本業一樣課徵百分之五的營業稅,以免對其他經營類似業務的產業造成不公平。

    林佳龍所提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11條修法就是恢復銀行業非利息部分的銷售額應該課徵百分之五的營業稅,至於非利息部分之銷售額與利息部分之銷售額如何區分,就如同現在專屬與非專屬部分由財政部擬訂一樣,由財政部擬定利息與非利息收入的相關認定辦法,報行政院核定,「這樣有困難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