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農地變更倉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農地變更倉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農地變更倉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農地變更倉儲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環境資訊中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縣市國土計畫 #桃園市 桃園當地備受關注的 #中油煉油廠搬遷,上次在小組審查卡僵局,這次大會審查,桃園市政府再度展現強硬作風! 桃園市擁有國際機場、又鄰近雙北生活圈,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其人口成長快速。國土計畫規劃了桃園、中壢、航空城三大都會生活圈,將三個集約發展地區之間的非都市計畫地,提出「都市...

  • 農地變更倉儲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0 08:50:50
    有 28 人按讚

    #縣市國土計畫 #桃園市
    桃園當地備受關注的 #中油煉油廠搬遷,上次在小組審查卡僵局,這次大會審查,桃園市政府再度展現強硬作風!

    桃園市擁有國際機場、又鄰近雙北生活圈,特殊的地理位置是其人口成長快速。國土計畫規劃了桃園、中壢、航空城三大都會生活圈,將三個集約發展地區之間的非都市計畫地,提出「都市縫合」的概念,構築三大都會生活圈的願景。

    🔺回顧小組審查
    人口成長、產業快速增加都是桃園面臨的現況,桃園市府優先劃設城鄉發展地區,農業發展地區相對減少。對於 #完全不劃設農5,審查委員質疑與保留優良農地的原則有所出入。中油煉油廠市府預計125年搬遷完成,對此中油、新北市府表示抗議。

    🔻本次大會審查
    💡先「城」後「農」:市府表示先劃「城1」並不會影響農業生產的環境,如果地方有想要變更,也可在第三階段「國土功能分區」時提出修改。另外桃園長期以來承擔產業發展的責任,所有的產業開發用地平均都已經達到93%,因此逐年在推動新的產業開發區,新的產業用地也只能從剩下的農業用地來尋找。

    💡桃園煉油廠搬遷:中油承諾搬遷計劃,但遲至今日未有明確時間表,桃園市府希望能藉由國土計劃逼中油訂出時間。大會認為 #經濟部應督促中油釐訂後續方向,辦理可行性評估,其他則建議通過。

    💡未來發展地區劃設:未來新增城鄉發展總量2335公頃,訂出工業製造、倉儲等規劃面積,並劃分1萬203公頃的未來發展地區區位供日後調配,讓開發面積可以搭配時間安排,並在空間的使用原則及檢核更為明確。


    詳見全文👇
    【縣市國土過關】桃園市:考量適性發展刪去都市農地 煉油廠搬遷仍無果
    https://e-info.org.tw/node/225459
    國土計畫重大進展! 基隆市、新北市及桃園市縣市國土計畫率先通過
    https://e-info.org.tw/node/225361

  • 農地變更倉儲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2-25 07:30:53
    有 244 人按讚

    【農地工廠訪調表能呈現真相嗎?一個政府委託訪視員的田野筆記】摘要://《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公布後,政府開始全面納管、就地輔導農地工廠。但政府委託用以作為政策依據的輔導計畫普查,卻在訪問調查最前端便已出現難以考證的紕漏。
    #以租用為名規避
    一間上市公司的工廠,只有將主建築的土地使用變更做為工業用地;主建築後方大片置放工程設備處、機台運作、倉儲用地全都是租賃的農用地,黑煙、水泥地、機械與貨車,以租用為名,巧妙規避。
    #論件計酬與時間壓力造成調查不見得符合事實
    若據實填寫,廠主不願簽名,將成為訪調表上的缺漏,這是按件計酬的承包商無法接受的結果。另外承接標案單位,幾千份的訪調表更必須在5個月內調查完成,幾乎沒有心力研判調查表填寫內容是否屬實。
    #人情之下法規之上的漏網之魚
    許多廠主等待「輔導」後就可合法,另外一些資本不足或產業已入黃昏的工廠,在人情溝通之下,部分會被註記成倉儲使用、或是以面積小於《工輔法》所規範的工廠等理由迴避。
    #違章工廠生計與台灣環境永續何解
    農地違章工廠政策影響數十萬生計,實際執行農地工廠全數遷移有困難,工業區供不應求,已過度開發的土地也難也回覆成農地,因此使用不同名目與措施不斷為這些工廠續命。但如此造成國土破碎化,打破原有土地使用分區,開放特例也形同懲罰合法廠商。訪調表在第一線刻意變調,政府作為監督輔導的角色,未來在納管的大方向上,究竟能撥開多少灰煙,看清「受輔導」的工廠對環境造成多大程度的汙染?
    閱讀全文:http://bit.ly/32mlAo5
    ---
    最後,監督違章工廠,
    邀請大家一起加入或大米行動!
    🔥🔥🔥 http://bit.ly/2ORdvCl 🔥🔥🔥
    限時集資代替稻米監督政府!
    最後一波!!募集倒數!

  • 農地變更倉儲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7 11:50:05
    有 432 人按讚

    花了一陣子詢問專業人士,有關囤房稅跟土地活化等問題,年齡從30-70都有,大致上可以整合出一些共同意見,這篇算是意見整理,重謄成一份較有連貫性的說法。

    首先,就是年輕朋友最在意的,囤房稅對於打房有沒有效果?答案是:沒有。

    請從圖一開始看,這張用電表可以看出,台灣空屋最多的是農業縣市,而不是六都。帳面上數字的空屋,大部分都來自繼承鄉下老屋,也就是你的阿公那一輩住鄉下,你爸來台北打拼,辛苦買了一棟房子,然後阿公這兩年掛了,鄉下老屋就被你爸繼承,帳面上就有了兩棟房屋。

    但這棟鄉下老屋基本上已無價值,甚至被農地包圍,距離最近的交通要道與大眾運輸中心,可能車程都要30mins。除非遇到很好的機運,不然繼續擺著幾十年,恐怕也就只是擱著,賣不掉也租不掉。

    依照目前資料來看,較多年輕朋友想要居住的六都,空屋最多的問題是房屋老化,超過40年以上的老屋繼續租售,但其居住功能與消防安全實在難以加強,與其砸大錢修築,不如直接把公寓都更成大樓,還可以增加空屋率。

    但,最多人擔心的是,這不是會提供炒房的誘因?坦白說,有需求才會炒房,你看過建商炒作開車2小時才能抵達的地方嗎?1小時跟30mins的區域,價格就等比下降了,這從591等房屋仲介網查一查就知道。

    對於投資客炒高房價的對策其實不多,想要用囤房稅來處理,效果極低。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你幾棟房子以上才算囤房,有無清楚定義?若清楚明訂第4間以上要課徵囤房稅,也是沒啥用。

    一個炒房大戶是炒不起一個區域的,要很多小炒家才玩得起來,對這些持有房屋個位數的炒家來說,大不了找家人當人頭持有。對有十位數的大戶來說才會痛,但說要有多痛,取決你的稅率,稅率若沒有高到炒房的利潤,也是沒有用,但要高到多少才叫做合理?

    另一個方案是,把囤房標準,從個人擴及家人,這也有幾等親的標準,而且非常容易打到無關人。設想一家4兄弟,總共8間房,這算合理還不合理?每人平均2戶,似乎不算囤房,但實際上是3人各有1間,剩下1人有5間,他就算囤房,你要怎樣確保可以課稅到他,以及不會讓他分散房屋給家人持有。

    我們現在合併第二張圖來看,可以發現雙北的空屋率低於10%,鄰近的桃園與基隆超過10%,但房價所得比幾乎只有雙北的一半。這說明了北部地區不是空屋不夠多,是人們不想住得離雙北太遠。若拿桃園當作例子,我們會發現桃園的房價也是跟交通設施有完全正相關,距離交流道與軌道建設超過30mins以上的地區,房價相較之下幾乎是一半而已。

    若要增加雙北地區的空屋供應,擴大生活圈機能來看,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條是擴大交通建設,把桃園南北多兩條軌道運輸串起來,讓人們可以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抵達雙北,不然怎樣打房都沒有用,需求就是在那邊。

    另一條路就是工業區的30年計畫,也可以稱小型的區域平衡。從基隆到桃園,算是北部生活圈的範圍內,小型工業區還是很多,有不少閒置工業區土地沒有開發。這些工業區土地不是沒人要租,是地主不想要租,他們想要的是變更地目,等待政府的大型開發案,一次賺他個十億八億,所以寧可閒置,組團體遊說政府開發,也不肯出租。

    這不是不可能,馬英九時代還真的讓步過,桃園航空城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先畫了大餅,規劃未來是自經區,讓每個地主都寧可等,也不要出租土地。這有兩個副作用,一個是閒置土地與廠房太久,形成治安死角,另一個是人口被推到市區,更加擁擠。

    解決方案是,推動工業區土地閒置稅,沒有出租超過一定時間,就課以重稅。逼地主將土地活化使用,即使短期倉儲出租也得做。目的在於,讓工業區重啟機能,增加勞工就業機會,一旦工作機會變多,相關消費店家也會變多,10年後就會有勞工住宅的需求,依法規就得要設立學校跟公家機關。也就是我上一篇提到的產業聚落發展模式,只是這次由政府側面推動。

    對地主來說不見得是壞事,長期出租會有固定收入,而20年後產業聚落興起,白領階級會推動此區的住商發展,屆時順水推舟參加都更,轉成住商大樓,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只是花很久時間而已。但就以國家整體角度來說,總比硬劃設開發區,吸引大量投資客炒房,然後賣不掉形成鬼城,還卡住大筆資金無法流動來得好。

    不過,以上的說法是著眼在北台灣的開發,國家整體角度來說,國土規劃與區域平衡會比較好。像是柯文哲說甚麼首都生活圈,基本上就是只講好的不講壞的,世界上的大都市多是自然形成,在區位適合的條件下茁壯,洛杉磯整個生活圈將近3分之1個台灣,溫哥華人口只有雙北一半,生活圈面積兩倍以上不止。

    要拿東京都當例子,也得看看人家周邊支撐的衛星都市有多少,地理環境與交通如何,以現在的狀況來說,台北人應該積極的開發金山、萬里、瑞芳與八里吧?怎麼看來沒多少人提過的樣子,更不要提多丘陵地形的困難。要弄首都生活圈,更快速的方法倒是有一個。

    遷都到台南,把雲嘉南高全部整合進去。平原遼闊不用說,有足夠的地方夠我們玩模擬城市與鐵路大亨,重新設計規劃一個超巨大的新首都,保證花的錢會比把北部丘陵地弄成世界奇觀來得省。不想圖利南部人,那不然遷都到我老家桃園,還沒開發的空地比台北市多的多,平坦又不會遇到火山跟地震危險,重新規劃的潛力鐵定高於台北,為何不?

    咳咳

    我的意思是,囤房稅跟首都生活圈這些,長期效益遠遠不如你新都市開發,以及國土重劃。中期來說,拉多條軌道建設,輕軌啥米都好,延伸到新北的偏鄉或是桃園的沿海區,都還有促進區域發展的效果。就算短期好了,你不如成立物業管理中心,把大量租房統一管理,或是發放年輕夫婦或是單身的租屋津貼,也還是比單純打房來得快。因為就算現在台北市房價腰斬,年輕朋友還是買不起。

    除非我們要共產主義,直接宣布每人最多持有1間房,超過的就沒收,公家配發給大家,要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