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農地種電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農地種電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農地種電法規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漁電共生 #地景變遷 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五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在這波三級警戒前,我到雲嘉南好幾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全世界其他國家...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電要善盡管理包商的責任》 ~高金素梅團隊 麥玲鳳2020.10.12 大家好!這裡是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的臉書頻道,我是高金素梅委員的助理麥玲鳳。 最近ㄧ個月,立委高金素梅南區服務處協調處理了兩件人民陳情案,ㄧ件在來義鄉望嘉村,另ㄧ件在獅子鄉草埔村。兩件陳情案都與台電公司相關。 台電公司的輸電...
農地種電法規 在 陳品安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9-21 12:35:29
#品安 近期受邀 #公視 #獨立特派員 的採訪,帶大家走訪 #通霄,聊聊「 #農地種電 」的議題!今日要播出啦~~~ 其實,不只苗栗通霄,全台灣都有大量農地種電的情形。在農業處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中央政府又大力推動農地種電。而農委會在今年七月做了法規修正,引起光電業者的不滿,在發展綠能與保留農地有哪...
-
農地種電法規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12 06:00:01《台電要善盡管理包商的責任》
~高金素梅團隊 麥玲鳳2020.10.12
大家好!這裡是立法委員高金素梅的臉書頻道,我是高金素梅委員的助理麥玲鳳。
最近ㄧ個月,立委高金素梅南區服務處協調處理了兩件人民陳情案,ㄧ件在來義鄉望嘉村,另ㄧ件在獅子鄉草埔村。兩件陳情案都與台電公司相關。
台電公司的輸電線維修都是外包給民間承包商,在ㄧ般地區,台電的承包商都會依相關法規進行工程施工;到了原住民族地區,就好像進入無政府狀態,施工道路沒有取得地主同意,就任意砍伐私有地上的農作物開路通過。原住民財產受到嚴重損害,卻無處伸冤。
在我們幾次的協調下,會勘受損農地、丈量受損面積、統計作物數量,兩個地方的陳情案都獲得合理賠償解決。
我們相信,原住民地區應該還有很多這種因為台電包商而受害的族人同胞,如果有這個情況的,請與我們的助理連絡,我們可以協助處理。
我們還要求台電公司,要善盡管理包商的責任。 -
農地種電法規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01 10:30:16我們想讓買農地變得輕鬆一點。為什麼要買農地沒辦法像買房子這麼簡單?
於是我們推動了空拍農地這個理念,讓想賣農地的採用空拍機去拍攝,集合到田中央這個網站上,讓全台消費者在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農地!
田中央
https://www.2farm.com.tw/
高雄市路竹區中山路1100-1號
聯絡電話 :07-6970563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Niya - A Bloom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UMzcTI4aeZs -
農地種電法規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6-12-29 18:03:39早期因應台灣加入WTO,對於農業產業結構面多有調整。其中,為提升農地利用降低休廢耕面積,增加平原地區森林綠地,於91年至102年間推出平地造林政策,以造林獎勵金的方式鼓勵全民造林。
而今,平地造林林相均已完整,政策目的業已達成,但因造林樹種及相關法規的限制,使得造林地無法提升附加價值,未能有效創造農村產業升級等問題也相繼浮現。為此,立委蕭美琴今日(3)於經濟委員會中質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要求以提升農村產業發展之原則活化造林地,有限度開放平地造林地使用範圍。
平地造林早期因政策考量,開放造林的經濟樹種為烏心石、臺灣肖楠、樟樹、楓香、杜英、台灣櫸等,獎勵造林二十年期滿,目前均已林蔭蒼鬱。但林下空間卻因「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規定,不得有規定樹種外的栽植及其他設施或農、雜作物。
蕭美琴表示,適合於林下從事的農業經濟類型多元,例如家禽畜牧養殖、林間蔬菜間作或者蕈菇類經濟作物等,均非常適合林蔭之下進行。就花蓮而言,特產山蘇即是一種非常適合於林下養殖的經濟作物,因此,礙於法規限制,未能有效作其他農業使用,對土地利用上十分可惜。
此外,林蔭景觀宜人舒適,對於整體農村產業升級也有相當助益。以花蓮瑞穗鄉富興村為例,村莊內因廣大鳳梨田成名,初級農產及加工均有穩定規模,農業發展蓬勃,村內民眾也引以為榮。而今,在農委會水保局的輔導下,造林人願釋出造林地,由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補助設置電動軌道車,使來往遊客得以低碳漫遊方式徜徉在林蔭間,飽覽農村鳳梨田景觀,對於農村產業加值有極大幫助。
因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考量林下的特有經濟模式,在不違反造林原則之下,適度開放林下空間使用,不但增加造林人經濟收入,農村內的造林地更可帶動休閒遊憩,提升農村產業升級。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亦立即回應,將責成林務局重新檢討造林地之使用,以期能將土地達到最有效益利用。
農地種電法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漁電共生 #地景變遷
公投因疫情延後到12月18日,還有五個半月的時間,可以多多討論能源轉型的各種發展。在這波三級警戒前,我到雲嘉南好幾趟,看了漁電共生的幾個型態,來跟大家分享、探討。
政府規劃太陽光電2025年做到20GW,其中農委會分配到9GW的目標,占比最高的就是漁電共生。全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漁電共生的發電模式,這是台灣綠能因地制宜的特色,也長出三類以上的不同模式,當這些相對成熟的前驅案件併聯之後大量複製,一方面會改變發電結構,另一方面,則是鹽田和魚塭溼地的巨大地景變遷。先前光電搶農地種電法規,造成農地破碎化,漁電共生已在先期程序納入環社檢核,仍要追蹤關注生態和產業的變化。
雲林的文蛤產區,水試所已經實測兩三年,各種遮光率對產出的影響,專區正在建設大面積的案場,若實際生產符合預期,可能就會大量推廣。
魚蝦養殖的漁電共生,則有傳統室外養殖,和室內集約養殖的不同。前幾年有部分因為光電業者找地主,租地養殖戶可能權益受影響而出現爭議。
當養殖戶就是地主的情況,就會較為單純。台泥與台鹽共同開發的嘉義案場,與原來當地的養殖戶合作,遮蔽率低於30%,不改變原來的養殖技術,並將租金收益成立基金,用來改善漁業發展,協助產業和轉型。第一期達60公頃、估計年發電量43MW,可供應超過1.6萬戶家庭。
台鹽另一處在台南的室內養殖案場,則標榜智慧養殖,用科技密切控制養殖環境,可以提高產出,減少不必要的用藥。其他幾家民間公司的室內養殖,也不約而同對自己的養殖技術相當自豪,並強調土地的高度利用,產業升級達到加值的效果,提高漁民收益,也讓消費者享用物美價廉的魚蝦。
但這等於是在原本魚塭型態的濕地,變成高大封閉的建築物,一些在地民間團體也很憂慮會衝擊豐富的生態。
同時我也拜訪神農獎得主的邱家兄弟,他們在嘉義布袋的生態養殖池沒有光電板,魚蝦密度低、單價高,甚至還有猛禽在樹上棲息。邱經堯強調「幸福快樂」,鮮甜也令我回味。
這片平坦的風頭水尾地,看起來都一樣,仔細看卻有不同的風景,漁電共生應該沒有單一的最佳模式,就像每個人定義的「幸福快樂」或許都不一樣,讓我們努力在能源與生態之間的平衡,走向永續發展、地方創生的循環經濟。
#1218能源公投
ps:這些照片,都是在三級警戒之前拍的,所以沒有戴上口罩,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