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辭職書表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辭職書表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辭職書表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辭職書表格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763的網紅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成人師訓班 #共學 #家長 #老師 #提升國際觀 這兩天聽到一位媽咪說了一句話『 #我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當下看到這則留言的時候, 很認真的回想誒我也曾經對我自己說過這句話。因為當初有這個想法植於心中, 默默地, 在很多事情尤其是教學的路上, 就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眼前身穿紅色碎花裙的跨性別女性Alice,舉手投足都充滿女人味。「他」年多前30歲左右才變成「她」,在實現「女孩夢」的過程歷經艱辛,在穿回女裝的一刻,她才能喘一口氣。三十而立,她決定做回自己,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縱新身份帶來新挑戰,如今的她以自己喜愛的身份堅定應對,「我會企硬,唔會反悔。」 Alic...

辭職書表格 在 書閣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2:10

#來點成長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韓國作者以此書帶領大家探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他也曾對選擇職業感到迷惘,知道普羅大眾對於工作的煩惱,而如今卻成為一名替人設計職涯藍圖的諮商師,他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呢?我想,「問對問題」是很重要的,需時時探索自己的內心。以下小透漏幾...

  • 辭職書表格 在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8 11:56:14
    有 109 人按讚

    #成人師訓班 #共學 #家長 #老師 #提升國際觀

    這兩天聽到一位媽咪說了一句話『 #我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 當下看到這則留言的時候, 很認真的回想誒我也曾經對我自己說過這句話。因為當初有這個想法植於心中, 默默地, 在很多事情尤其是教學的路上, 就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
    這一年來Lara陸續接受過了幾次podcast的訪問, 都有問到為什麼會開始從事教育這一行。我的回答始終如一:為了小孩、為了找到自己。
    .
    為了小孩, 起心動念很單純, 因為我們的家人分散在世界不同的地方, 在俄羅斯的奶奶、在美國的阿嬤、在日本的姑婆、在中國(當時)工作的爸爸...把在世界各地的家人都連結在一起, 認識文化成了跟生活連結的開始~讓孩子從小就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世界, 成了我的動機
    .
    為了自己, 曾經是事業心很重的外派人員, 工作到要生的前一天還是放不下...在過了兩個月的產假後毅然決然辭職當全職媽媽, 兩胎都親餵到三歲, 終於在尿布換到不見天日的三年後...忍不住想要填補心中的一塊空洞 - 自我....但是放不下孩子, 左思右想, 終於把自己的專長跟孩子的生活作結合, 開始了 #Lara的多語繪本世界英俄日德 的課程, 用不同的語言說故事給孩子聽、介紹世界文化。這是支持我自己的動力!
    .
    基於這兩個動機跟動力, Lara的教學始終如一的原則就是:
    #每個學生都當成是我自己的小孩來教
    .
    每個班孩子們最愛的活動都是 #神秘袋抽動物 遊戲的橋段, 通常第一次摸到的家長們都會說, “老師~你這個動物模型很貴耶!” 然後我就會說:“媽咪很識貨喔~” 一整袋動物模型的成本應該已經是5,6 張小朋友跑不掉, 但是為什麼Lara會用這樣仿真的模型呢?因為, 我希望我的孩子對動物的第一次接觸就能盡量接近真實, 所以我選擇了完全按照等比例縮小、連腳底細節都不放過的英國MojoFun模型, 我只給學生我給自己孩子用到!
    .
    有跟我上過課的家長應該就知道我的風格, 我對於孩子們的每一個發問都很重視, 就跟我回答我們家小孩無數個為什麼的問題一樣, 無論他們的問題是什麼、無論答案是什麼, 都是真心的認可與引導, 從來不會去否定, 唯一會讓我肅起臉面來的就是尊重這件事。如果不尊重同學、爸媽或是自己 (好像在我的課堂上沒有學生表現出不尊重Lara老師的..XDD ) 就會被我嚴格的糾正, 但是正因為我把每個人都當成是自己的孩子, 所以沒有孩子會在這個過程中感到受傷(有的話...請告訴我!)反而會再一次又一次的經驗當中學習到如何與人相處。
    .
    我想當老師的, 很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 #OpenMinded , 不是表面上的, 而是真心能用開放性的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家長、每一件事情。要做到這個, #老師也需要被同等接受。Lara的家長們真的都很放手讓我去安排課程, 做不同的嘗試、甚至很常被我cue來當學生, 也都非常配合!這是一件何等重要的事啊~課堂上不只是學生應該被鼓勵, 老師這個角色也是很需要被鼓舞跟信任的! 這樣才能有良性的循環, Lara很幸運, 每個班級甚至每一次的工作坊活動, 都能得到家長們的信任。
    .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以及學生數量的增加, Lara的教學也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尤其在這一年多來, 除了上述的起心動念外, 我開始有了一種使命感, 其實很單純的就是 #想要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對世界有幫助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教科書的制式化, 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 每次見證到因為我們的一堂課, 就能種下一棵良善的種子在孩子的心中, 看到他們的發芽、成長, 那種感動與成就感, 每每成就了我的每一天。
    .
    #5歲就要懂的國際觀 真的不只是一句宣傳標語而已~當孩子們因為看到從海龜的鼻孔中抽出的吸管而落淚、這份保育的種子, 已經種下; 當孩子們聽到伊朗有女孩必須扮成男裝才能去看球賽, 最後卻被判刑而自焚, 男女平權概念已經開始發展; 當孩子們從繪本故事裡知道耶路撒冷這個千年古城卻在以巴衝突中爭吵不已的時候, 世界觀以逐步形成.....
    .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需要團隊的力量倍增
    備課對我來說, 是一種享受, 因為它讓我對世界更貼近。上課對我來說, 是一種充電, 因為孩子們的反饋讓我元氣十足💪
    我想把這樣的感動, 傳遞給即將或是正在從事教育的妳/你
    我想把這樣的影響力, 無限擴充, 倍速擴散
    .
    ❓誰適合參加 Lara的師訓班?
    🎯線上老師, 有自己的專長科目, 但是想要擴充教學的廣度
    🎯實習教師, 有教學經驗, 需要明確的方向與輔導
    🎯共學家長, 認同Lara的教育理念, 想要自己跟孩子共學
    .
    師訓內容?
    ✅須參與Lara現有課程(一個月2~3堂), 一方面能同步獲得知識內容, 二方面能實際觀察到學生的反應並且一起互動。
    ✅一個月一次的課綱討論, 針對備課的概念與方向模擬, 說明課程簡報背後的根據與理由
    ✅模擬課綱, 將自己的專業課程結合 #國際觀 的概念對其他同學做教學模擬, 互相討論精進
    .
    成為師訓學員的好處?
    🎁加入教學群組, 成為我的同溫層!
    🎁教學資源共享:Lara會將我看到有趣實用的國外教學資源分享給師訓學員;
    🎁隨時線上協助:在準備課綱簡報的過程, 隨時都可以提問, Lara會針對個別學員的課綱引導跟討論, 功課做越多的學員, 得到的就越多!
    🎁結業後可選擇成為Lara的種子老師團隊, 我幫你開課!
    🎁或是也可以將教學應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 未來保持可能的合作模式。
    .
    Lara的師訓不會給一個教學模板或是技巧, 我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 都能得到更開放性的引導、讓道理取代規定、讓自由思緒取代一言堂~
    .
    📅師訓一期的時間為半年。第一期將於2021.8.17開課。
    有興趣者請底下留言或是私訊粉專
    .
    **********
    Lara之前在 #生活中培養國際觀 的講座中有提到, 日本的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給『國際觀』下的定義是:
    .
    #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情, 並且對這些事情有提出自己觀點的能力。
    要能提出觀點, 不是在高中或是大學畢業後一夜之間就能提出觀點的。需要從『觀察』、『認識』、『瞭解』、『思考』、『表達』, 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提出觀點的能力就從現在開始!
    .
    *********
    想跟我們一起培養提出觀點的能力?
    ***********************
    #安心外包國際觀給LARA ✍️✍️
    .
    🔥成人師訓|週三 ⏰21:00~22:30 線上zoom
    💡5~8歲 |每週五 ⏰16:30~17:30 (芝山/線上zoom)
    💡8~12歲|隔週六 ⏰10:30~12:00 (行天宮/線上zoom)
    💡8~成人|隔週六 ⏰19:00~20:30 線上zoom
    .
    ***********************
    報名表格 👇👇
    https://yeslara.com/2021報名表
    ********************************
    ✍️週六線上課介紹
    https://yeslara.com/online2
    🎯線上課精華_國際新聞篇
    https://yeslara.com/202106_線上課_國際新聞篇

  • 辭職書表格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22 11:27:50
    有 97 人按讚

    【吳依倫醫師專欄—精神科醫師給妳的貼心話】

    新文章上線囉!
    〈什麼時候,母親可以不再是職業〉
    https://monisclassroom.blogspot.com/2021/01/blog-post_21.html

    謝謝依倫醫師的提醒,阿萍醫師倒是沒從這個角度思考過,畢竟研究所的碩士論文題目,是藉由母乳哺育在探索「母職」啊!從英文〝motherhood"來看,牛津字典的解釋為"the state or time of being a mother",比較貼近依倫文章中提到的概念「讓成為母親不再是職業,而是一種更輕鬆自在有餘裕的生活方式。」

    下面這段是我醞釀中書稿的一部分,與大家分享~
    ===================
    「未來,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在入學很八股的表格,關於研究計畫,引了影星湯唯說過的這句話,剛好跟STS學會2018年以來一直在發展的 ”STS making and doing” 的倡議不謀而合。醫學訓練,相當線性直觀。走大家走的路,當然是最沒阻力的,但我不想。社會上有許許多多對「醫師」這個職業應當如何的想像,所以辭職在家當全職媽媽後,我必須不斷地去解釋,講久了,自己也懶了,乾脆微笑點頭不說。一般人認為醫師跟育兒工作比起來,育兒工作替代性較高,可以給長輩、保母或托育機構照顧。我覺得相反,婦產科醫師不差我一個,可是兒子只有我一個媽媽呀!

    人都很脆弱,才會喜歡用結婚、公司、頭銜和派系、親子、兄弟這些名分區分,自己屬於某一個群體時才會安心。其實根本不需要。無論是那裡的哪個誰,每天只要過充實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湯歌劇》,阿川佐和子。

    全職媽媽那段時間,投報紙或雜誌寫母乳相關的衛教文章,喜歡在頭銜加上「全職媽媽」,卻總是被拿掉,編輯認為「前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的頭銜,都比全職媽媽來得好。不服氣的我,看到小說這一段時,好想去印張全職媽媽的名片。全職媽媽不屬於任何群體,其實就是「孤獨」的一種練習。很多媽媽在這樣的過程中,容易迷失自己,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與失去自信。若現在的我可以回去跟當年的我說說話,我會想說「堅持下去,從小苗長成大樹的過程是漫長的,但是點點滴滴都是養分,日後的收穫是豐碩的,無論是媽媽或是孩子。」

    當初許多無法與人說清楚講明白的,其實是性別問題,進STS所之後才有機會想清楚。在家沒「正職」八年的時間,讓我真真切切體會了一種在邊緣的處境,許許多多的感受,開心的、不開心的都有。像是跌入人生谷底,在泥淖裡翻滾一番,又爬出來的感覺。周遭很多人會說這樣是為孩子犧牲,我卻從不這麼覺得。與孩子們相互成就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這幾年漸漸看到成果。也因為這樣的過程,重新認識自己,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一個完全拆解再重組的過程。
    ========================
    今天大兒子學測,媽媽我昨夜竟然失眠,自己考大學的時候都沒這麼緊張啊!媽媽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

  • 辭職書表格 在 書閣&生活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9 00:26:32
    有 0 人按讚

    #來點成長吧

    💡歡迎收藏或分享,推廣閱讀需要您。💡

    韓國作者以此書帶領大家探求:「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他也曾對選擇職業感到迷惘,知道普羅大眾對於工作的煩惱,而如今卻成為一名替人設計職涯藍圖的諮商師,他是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呢?我想,「問對問題」是很重要的,需時時探索自己的內心。以下小透漏幾點書中心法:

    ⏩為什麼換了工作,還是不滿意?
    1.找到符合自己內在需求的工作。
    2.找到比上一份工作,更能讓自己有所發揮的環境。
    ⏩不要規劃工作,要設計工作。
    規劃:做什麼?
    設計:怎麼做?為何而做?
    ⏩辭職的理由和轉職的理由必須不同。
    辭職的理由:想逃避某些事物。
    轉職的理由:想追求某些事物。

    書中道:「不要拼命工作,要工作得像自己。」需要先認識自己,發掘自己的個性傾向、興趣,書中也提供很多表格讓你實際測驗,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探討答案背後的「做事方式」及「原因」。

    若你還是像無頭蒼蠅一般在職場胡亂碰撞,或你是社會新鮮人,不妨認真做書後面的表格,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再搭配其他工具書,如「原子習慣」、「精準成長」等,能讓自己擁有雙倍的收穫。

    而我從此書瞭解了:不認識自己是一切錯誤的根源,讓一個不適合的工作或行業綁了自己一生,該多麼痛苦呢。嘗試新事物,但也不用人云亦云,一起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吧!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仆建鎬#采實文化#離職#韓國文學#提升自己#個人成長#自我實現#職場#職場語錄#手寫#鋼筆字#好書#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閱讀 #閱讀日常 #閱讀心得 #閱讀筆記 #抽獎 #博客來#誠品 #書蟲 #書單 #看書 #書摘#書摘語錄#圖書館

  • 辭職書表格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27 10:48:36

    眼前身穿紅色碎花裙的跨性別女性Alice,舉手投足都充滿女人味。「他」年多前30歲左右才變成「她」,在實現「女孩夢」的過程歷經艱辛,在穿回女裝的一刻,她才能喘一口氣。三十而立,她決定做回自己,接受性別重置手術。縱新身份帶來新挑戰,如今的她以自己喜愛的身份堅定應對,「我會企硬,唔會反悔。」

    Alice從小就意識到自己和一般男生格格不入,他們喜歡車、遊戲機,她卻偏愛洋娃娃,「覺得女仔可以着裙、化妝,好靚。」她曾偷偷穿家人的衣裙等等在鏡前扮演公主,滿足自己內心的小女孩。一次她不禁向男生透露自己想穿女裝的心聲,卻換來他們訝異的目光,此後她便知道「做女仔」這個想法是「錯」的。

    「性格、身形問題,中學成日畀人欺凌」,為努力符合社會對男性的既定形象,她努力健身令自己變得健碩,漸漸外表愈來愈陽剛,身邊目光終不再異樣。她以為自己終可以男性形象生活下去,無奈心中的小女孩總在夜深人靜時襲來,「返到房匿埋嘅時候,想做女仔嘅念頭就會出嚟,我刻意睡覺唔諗令自己好過啲。」

    「我係屢次壓制自己嘅性別焦慮,但工作後係愈來愈強烈」,偷偷穿家人的女裝已未能緩解其焦慮,她開始花錢置裝,易服視人,「但每一次除落嚟都覺得好可惜,太短時間,好想再着一次。」踏入三十歲,她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性別問題,「我唔想到我老,有家庭仔女後先決定,到時好多解釋,係更難。」一直渴望以女性形象工作和生活的她,決定為自己完夢,在醫院接受荷爾蒙療程,並排期進行性別重置手術。

    不過,她亦想不到職場會成為其完夢的阻力。同事親睹她由「男」變「女」,開始以異樣目光看待她,「佢哋直情係唔同你講嘢,有啲人係話接受唔到。」即使Alice公司聲稱有性小眾友善政策,不過缺乏教育,政策如同虛設,「佢以為我係男先想請,點知變咗女人。」變性後,她的工作能力無改變,但工作評級卻一落千丈。

    在公司遭受不平等對待之外,連使用公司洗手間都成她每日一大難題。「醫生紙寫明我需要以另一個性別生活,係要用女廁,但佢(人事部)唔畀」,Alice當時處變性的過渡期,未能更換身份證上的性別,其公司則因此堅持她應使用男洗手間,「佢話我入女廁會令女同事不安同焦慮,警告我再入去可能會有後果。」

    「我自己都過唔到心理關口去男廁,惟有去殘廁啦。」面對職場上的冷嘲熱諷,Alice亦感心灰意冷,曾生辭職的念頭,「但我覺得好唔抵,好似被人迫走咁,而且我上司只係社會嘅縮影,係成個社會都好歧視呢件事。」她亦試過提議公司調她做不用對外溝通的職位,望減少對公司形象的傷害,「其實我好傻,咁樣係令人更歧視。」

    性小眾的平權路從不易走,社會對他們仍然充滿歧視和誤解。Alice現時積極參與跨性別人士活動,希望大眾對他們認識更多,打破一般上司對性小眾就是「搞搞震」、不工作的誤解,「企出嚟就係想喚醒香港大眾、特別係老闆同埋人事部同事,畀多啲關心,唔好先用有色眼鏡看待我哋,其實我哋同一般人無分別。」

    為消取大眾對跨性別人士的偏見,一直致力為性小眾人士服務的「世界公民協會中國香港」在11月21日至30日,在九龍佑寧堂舉行「跨卓藝術展」,展覽將展出分別11位跨性別模特兒的個性照片,讓大眾能夠看見他們最真實的一面,展覽更備有巡迴播放室播放相關議題影片,公眾歡迎在每天下午3時至9時半前往參與。另外,會方更安排了5場免費特備節目,如真人圖書館等讓跨性別人士分享其生命故事,由於座位有限,有興趣的朋友請預先登記報名。

    活動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112262582767260/posts/637577350235778/ 

    如欲參加特備節目,請填妥以下報名表格:
    http://www.123formbuilder.com/form-5536945/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