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辦公室搬遷計畫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辦公室搬遷計畫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辦公室搬遷計畫書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林蒲遷村計畫書出爐】 高市府今天公布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以下為重點摘要與好過日的建議。 ■ 遷村計畫內容 大林蒲遷村依據行政院 2019年 10 月8日核定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由經濟部委託市府代辦規劃,未來大林蒲民眾將遷到鳳山與前鎮區,原紅毛港遷村剩餘土地,與台糖區段徵收土...
辦公室搬遷計畫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林蒲遷村計畫書出爐】
高市府今天公布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以下為重點摘要與好過日的建議。
■ 遷村計畫內容
大林蒲遷村依據行政院 2019年 10 月8日核定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由經濟部委託市府代辦規劃,未來大林蒲民眾將遷到鳳山與前鎮區,原紅毛港遷村剩餘土地,與台糖區段徵收土地,地點座落在鳳山農場、中崙牛寮、崗山仔新社區等,面積約 58 公頃。遷村經費約 589 .8億元,市府爭取再增加到逾 600 億元。至去年6月底,遷村戶1萬 1706 戶、1萬 9861 人。
市府計畫包含原本住商區土地一坪換一坪原則不變,並提出保障財產權、社會權、生活權三大權益:
#財產權部分,包含:3大優惠:農地、公保地以市價加4成補償、房屋無論是否合法都以全新重建價格補償與發給 10 %到 25 %拆遷獎勵金,以及宗教設施優先選地、專案估價補償。6大配套內容:包括發給弱勢戶遷移救濟金、配合搬遷者發給 12 個月房租特別津貼、購地者提供專案優惠貸款及利息補貼、鳳鼻頭漁港漁民交通補助、攤商營業損失補貼與農產物收入損失等,另外,針對住商土地面積較小的畸零地主也提供有增購土地等配套方案等。
#社會權部分:將提供社會安全、就業創業補助、弱勢扶助,並為延續鄰里關係,將遷村安置分為6區,計劃沿用原沿海6里里名(鳳源、鳳林、鳳森、鳳興、龍鳳、鳳鳴)。
#生活權部分:則提出優化居住環境、齊備公共設施、興建社會住宅等方案。
■ 遷村進度與時程
在遷村基準日 2019年 10 月8日前的建築及土地所有權人可享上述3大優惠、6大配套。市府規劃在1個月閱覽期後,預計3月中旬舉辦說明會,由市長陳其邁聽取居民的意見並溝通,做為報中央核定的執行依據。計畫於6月與居民簽訂協議價購意向書,盼獲9成居民支持,屆時配合「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再辦理環評及都市計畫變更審查等流程。
大林蒲遷村將設專案辦公室,將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及林欽榮擔任召集人,代表中央和地方合作推動遷村。
■ 遷村計畫不足之處
新市府上任後已經5個月,由於先前遷村計畫停擺,等於重新生出計畫書,然而,雖然財產權部分有較精細設定,但居民仍抱怨太過複雜,若有完整之試算服務可能有助於理解溝通。
雖然媒體大多將報導集中放大在居民不滿遷村補助部分,但在遷村草案中,我們反倒是認為較不足處是社會、居住、文化等權利之保障,換句話說,就是打造「新大林蒲」聚落之願景,仍未看到足夠之願景與超越現有一般重畫區的理想性。而我們認為,打造一座超越現有都市標準,兼具安全、健康、活力、永續性的社區,乃是政府應給予大林蒲居民的補償。
我們建議,作為高雄極少數的「造鎮」計畫,巴黎索邦大學教授Carlod Moreno提出的「#15分鐘城市(15-minute cities)」或「#20分鐘社區(20-minute neighborhods)」概念,可作為城市機能的基本出發點。這類的計畫,希望讓居民在15-20分鐘步行與自行車可及的範圍內,可以上班通勤、獲取公共服務、購物、娛樂休憩、到公園或運動設施等綜合機能,一方面,減少移動時間與碳足跡,另一方面,也藉由綜合機能的引進和維持恰當密度,讓街道整天都有人跡,充滿活力,也有助維持居民之間的社交網路。
如此一來,可以避免掉紅毛港遷村時社交網路的破壞,也避免高雄大部分重劃區開發時空間零碎化、仰賴私有運具移動、機能形成常常落後於人口移入的過程。我們認為,透過提供21世紀先進國家成功案例作為參照,並透過居民討論參與機制,再交由專業執行團隊輔助,有助於讓「新大林蒲」成為高雄一流之社區。
■ 結合「前瞻」計畫
市府在草案提出「安置住宅」和「社會住宅」等計畫,並提出學校、警消、長照、公托等綜合公共機能的引入,我們認為未來大林蒲遷村區近5萬人的人口,加上若規劃得宜,甚至人口有移入成長可能。
由於本區開發密度仍低,有足夠空間重新規劃 #高品質快捷公車(#準BRT)與完善人行、自行空間,也較不會受刁民抗議。另外,包含結合公托、長照與學校空間之老幼共照空間,較小型的市民運動中心,以及串聯公共建築、學校之適宜步行綠化街廓,伴隨5G基礎建設設置之智慧號誌、在宅長照與醫療等設施、電動車或共享車輛充電座設置,均是開發時就能超前設置的基礎建設。而部分提供居民的搬遷補償、健康追蹤,也能結合數位方式提供,讓居民享有新型態服務!
或許部分設施要在更後期的細部計畫中規範,但希望市府能以居民需要和未來發展性為本,將更多良好規劃模式引入此區!
辦公室搬遷計畫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今日公告
長年以來,大林蒲居民深受工業區圍繞與貨櫃車頻繁出沒之苦,也對身心健康造成隱憂,啟動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實在是不得已的決定!陳其邁市長上任後將大林蒲遷村視為首要任務,同時責成我擔任大林蒲遷村專案辦公室召集人,歷經高市府與經濟部十餘次會議協商、陳其邁市長更是兩度親赴中央溝通,在與當地里長及議員充分溝通並參考各界意見後,「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終於在今日公告。
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係以經濟部為主體,高雄市政府為代辦機關,然而陳市長依然秉持對居民的承諾,在保障居民的「居住生活權」、「財產權」與「社會權」原則下,研提對居民最有利的補償與救濟方案,以及生活輔助等配套措施,同時搬遷的新址規劃有長照、教育等完善生活機能,同時將有消防、警察等機關進駐,公共服務設施一次補足,確保居民搬遷後,生活可以更好、財產可以受到保障。
在經發局、都發局、地政局、工務局、農業局、海洋局等相關局處通力合作下,端出符合居民期待的「三大優惠、六大配套」等遷村計畫內容。
#全國首創三大優惠
遷村計畫除了原本住商區土地一坪換一坪原則不變外,也首創全國先例,提出農地、公保地以市價加4成補償,同時房屋無論是否合法,皆以全新重建價格補償與發給10%-25%拆遷獎勵金,此外,宗教設施也能優先選地並且專案估價補償等三大優惠。
#六大配套保障居住生活
發給弱勢戶遷移救濟金、配合搬遷者發給12個月房租特別津貼、購地者提供專案優惠貸款及利息補貼、鳳鼻頭漁港漁民交通補助、攤商營業損失補貼與農產物收入損失等,此外,針對住商土地面積較小的畸零地主,也提供增購土地的配套方案。其中房租補貼部分,除原本依公共工程拆遷標準給予一次性租金補貼,即相當於三個月租金外,本專案再加碼12個月特別津貼,故房租實際補貼共為3+12個月。
事實上,遷村不只是為了改善大林蒲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是配合經濟部「新材料循環園區申請設置計畫」,為高雄產業空間的優化與建構高質環境及循環共生聚落做準備,大林蒲地區居民值得更好的生活,高雄的產業也能得到轉骨再發展的機會!
市府團隊不斷與中央協調,爭取大林蒲居民的最佳利益,在地方議員建議下,於農曆年前公告計畫草案,讓地方民眾有充分時間徹底瞭解遷村計畫草案內容,陳其邁市長也將於計畫草案公告屆滿1個月後,親赴大林蒲舉辦說明會,與鄉親面對面說明溝通,聽取民眾心聲,計畫草案內容絕對會在禁得起多數民意檢驗後,報予中央核定據以執行,期盼遷村能為民眾開創更美好的生活,為下一代子孫編織更清晰的未來。
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草案)紙本已置於小港區公所及小港沿海六里辦公處供民眾閱覽,電子檔可至大林蒲遷村計畫資訊網
https://dalinpu.kcg.gov.tw/DRP/web_upload/20210205.pdf
辦公室搬遷計畫書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林蒲遷村草案出爐:陳其邁重申落實三大承諾】
(文附市府完整簡報文件)
高雄市長陳其邁競選期間,將大林蒲遷村案列為優先處理政策,上任後即和當地里長等領袖諮詢意見,並於今日早上協同小港區立委賴瑞隆、經濟部長王美花、次長曾文生、都發局長楊欽富等市府團隊成員共同到大林蒲說明遷村草案和進度。
去年10月,行政院已核定589億元遷村預算,由高市府代辦遷村計畫遷至紅毛港遷村剩餘土地,大林蒲改設置「新材料循環園區第一區」,引進高值化學材料產業。但韓國瑜任內完全擺爛,並未提出計畫也未和市民溝通,待陳其邁當選後,成立專案辦公室重啟程序,強調需保障「居住權、財產權、社會權」,並重申遷村三大承諾:
1⃣「一坪換一坪」,「舊厝換新厝」
2⃣提供優質校園環境,讓子女好好讀書
3⃣相關公共設施、社衛單位、醫院等公共建築將納入整體評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重點解釋:
#一坪換一坪:住商土地等面積交換,全區均價抽籤配地,依6里劃6區域搬入
#舊厝換新厝:提供換購配售型安置住宅,或不換房地領取全部土地補償費用,亦規劃出租社會住宅供租屋戶搬遷
#提升生活品質:遷村區提供嶄新校園環境、長照社福醫療據點、並提供弱勢補助,就業創業輔導等方案
然而,今日草案雖出爐,細節仍有許多需要討論之處。居民也強調,大林蒲為了乘載全台灣經濟發展,成為被踢了一腳的墊腳石,遷村非居民所願,一定要尊重居民意願。
根據居民顧慮,我們也提出幾點市府需妥善評估與說明之處:
1.#財產權:
有土地者,一坪換一坪後,重建部分能否還是要自行補貼相當金額? 這一點市府解釋,建物重建是依造「全新重建價格鑑價補償」,例如2樓RC透天厝就賠你可建新的同等級透天厝的錢,而非賠償建物殘值。有了足夠的財務支援,在重建上,更需媒合後續建築、營造業來協助居民(見第二點)。
非住商土地(農地,非都市計畫土地)不列入一坪換一坪部分,有居民也希望能統一計算,但如此可能有不對等問題,因此陳其邁也承諾協助尋找可耕作農地等其他配套方案,這點也是市府必須更明確提出交換方案的部分。
2.#居住權:
居民可能比較重視的是,除了居住環境不打折扣外,更希望搬遷過程中各類問題(建屋)能獲得協助,應提出更積極的協力方案,包含由市府媒合在地建築師,提供標準單棟、雙拼、連棟屋、甚至多戶合建小型公寓單位等變化,符合綠建築等概念之標準設計圖,只要靈活運用建物補償金,由單一窗口讓居民能便利安排建築方案,並以先建後遷方式,確保居住權益。
雖然大多居民較偏好透天建築方式,而搬遷模式也應該給予尊重,但若以等坪數交換而言,集合住宅空間配置較有效率,管理便利,政府亦可提出「建坪不變甚至變大,地坪縮小」,以土地作價換取補償金,可獲得相同居住空間+新屋+額外補償金的方式,讓居民搬遷無負擔外還有補貼。
此外,過去大林蒲聚落連結緊密,和遷村區的重劃區紋理大不相同,要都市設計上維持鄰里關係,其實是需要引入良好的聚落規劃,包含小型廣場、活動中心、人行道設計、中心商圈設計...等等,在各街廓都可以留意,而不要只分配土地而已。
921地震後的學校重建需求,帶動了台灣校園設計的變革,希望這件台灣最大的遷村案,能帶來都市設計與生活品質的全面提升。
3.#社會權:
本次市府的說明集中在托育、教育、社福、長照、醫療等公共建設的提供,但需要注意的我們認為還有幾點:
3-1:#健康權:由於大林蒲居民長年居住在工業區中,因此全面的健康評估與後續追蹤,以及若有健康損失的補償機制應該透過公衛研究來建立。另外遷村後造成的社會、心理衝擊,也應該提供身心的全面協助資源,並在社區設點提供服務。
3-2:#交通權:遷村區將移入大量人口,加上大林蒲人口有老化趨勢,大眾運輸、人本運輸的妥善考量非常重要,連結到捷運紅線與黃線的快捷公車與共享運具,鄰里間的步行、自行車空間,都應優先建立。
3-3:#文化記憶保存:大林蒲遷村過程中,需盡量以實體、數位並行方式,保存社區文化記憶,在遷村區設置展示空間,以及分區和居民討論,如何在遷村區建立和過去家園的情感與象徵連結。
以上僅是剪短羅列幾點,遷村草案雖然出爐,但尚未看到更細緻的遷村計畫書或細部計畫,期望市府分段設立目標,儘速地讓居民享有更良好的居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