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轉診流程榮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轉診流程榮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轉診流程榮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轉診流程榮總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

  • 轉診流程榮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4 01:16:23
    有 10,000 人按讚

    《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 轉診流程榮總 在 孕媽咪寶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3-04 14:28:30
    有 1,278 人按讚


    寶寶發燒真的不能大意……😢😢😢

    要相信當媽的直覺。沒人比你更了解孩子

    #別怪自己老婆或地方媽媽神經質,小孩是每位媽媽的心肝寶貝

    大家絕對不要輕忽現在的發燒
    很可能是現在最可怕的病毒😭😭

    真的很鼻酸😭😭😭有小朋友的,自己多留意

    小女德媛(錢錢)在20號晚上突然休克心肺衰竭去當小天使了。她是TOF已經全矯正且一直恢復良好的孩子。
    一切很突然,措手不及所以想跟各位戰友們分享,希望其他爸爸媽媽能參考我們的經驗⋯⋯文長
    是這樣的,錢錢18號有咳嗽狀況鼻水狀況還有發燒,我依照平時照顧流程先去附近固定看的小兒門診看診。醫生表示喉嚨有點紅腫吃點藥水然後有囑咐這三天會反覆發燒。19號胃口變差但活動力一樣很好,依舊上上下下的發燒(發燒都不超過39約38.5以下)20號活動力變很差,沒胃口,奶只喝一點東西吃兩口不出。下午我又回兒科診所詢問。醫生因錢錢身體無力請我們轉到榮總急診去做流感快篩。
    約莫5點左右到的榮總急診,一到榮總我不停像檢傷人員和護理師及醫師說明錢錢病史及最近我發現比較不尋常的狀況。中間抽血、流感快篩及準備尿檢。因錢錢沒吃所以5點半左右護理師幫錢錢打點滴順便等錢錢尿尿要留尿做尿檢。護理師表示她現在身體比較乾點滴要滴比較快。那時錢錢意識清楚對我叫喚她什麼的都有反應也有力氣翻身。
    後來我感覺孩子冒汗越來越多,整個床枕頭都濕了。臉色越來越白。(剛進榮總急診室我已有和護理師表示臉色有點白跟平時不一樣)護理師和醫生都表示只是在退燒。後來我又覺得孩子體溫不尋常,手非常冰。不是末梢那種冰。是整隻手都很冰,跟平時退燒感覺就是不一樣!我也發現唇色不同又請醫師護理師來看看。他們依舊沒什麼動作說在觀察等尿尿了尿檢看看。後來我真的覺得實在很不對勁拜託醫師量血氧,醫生量了血氧表示正常。就等她尿尿。此時已經是八點多了,錢錢越來越虛弱一直昏睡發汗。醫生表示可能泌尿道發炎而已但因她不吃且虛弱建議留院觀察。我放下心請先生顧一下我回去洗澡準備陪住院。
    9點多我回到榮總。我看孩子似是昏迷我叫喚她沒什麼反應臉色身體很白。我拜託醫師來看,他們表示仍要等尿檢。但我看就是不對勁於是我表示希望能轉回台大我比較放心。我打給台大以前照顧錢錢的護理長詢問這樣情況,正在電話中我先生跟我發現孩子已經翻白眼顫動。我先生趕快叫醫師過來。醫生看到錢錢便慌張的抱走說要緊急處理一下。就進去急救了。急救了約30分左右陸續醫護人員進進出出,我都不知道我孩子在裡面早已休克在搶救。我只知道很慌張我小孩到底怎麼了!
    急救了40分鐘才有心臟科醫生出來跟我們說裡面已經搶救了40分鐘心跳一直沒有回來,可能會裝葉克膜。接著又出來跟我們說一直心跳沒回來。約快一小時左右說有回來一點點可是什麼指數(我忘記名稱那是太震驚傷心)太低,沒辦法裝葉克膜(我是有聽到他們說外科不願意下來可能救活機率太低)後來我跟我先生同意放棄治療...我不願孩子繼續受折磨。
    最後在23:57分過世了。
    這一切非常突然....最後依舊不知道造成她突然休克心肺衰竭原因為何,因為她不是複雜性法洛。而且已經全矯正完成。泌尿道有點發炎但發炎指數也並不高⋯⋯所以真的不知道是何原因....
    急診室都照標準流程在走...但我一直重複提及她心臟及不對勁還有盜汗..只被認為大驚小怪只是在退燒...繼續點滴吊著..就這樣沒有任何處置直到急救無效身亡⋯⋯
    我只希望不要再有像我們寶貝錢錢一樣枉死的孩子。若不對勁務必積極爭取醫療處置,若有轉診大醫院需求一開始就送孩子一開始治療心臟病的大醫院。我後悔一開始沒有先轉台大⋯⋯等要轉時一切已經來不及...我漂亮聰明活潑的孩子就這樣突然走了。
    最後希望不嫌棄的話儘量轉貼分享,提醒更多父母不要再有遺憾發生..

  • 轉診流程榮總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16 11:38:23
    有 3 人按讚


    拿回病歷使用主動權 區塊鏈掀醫療革命

    記者 戴元利 / 攝影 羅士朋 報導2019/01/14 20:25

    早期應用在金融方面的區塊鏈技術,由於具有去中心化、無法竄改、低成本,有效保護隱私的特性,加上能進行複雜的智能契約管理,現在已逐漸導入醫療領域。舉例來說,過去被視為醫院私有財產的病歷,現在只要病人授權,就能供研究單位使用、方便保險公司理賠,或是讓看診醫師掌握過去醫療紀錄,不但更方便,民眾健康也能有效追蹤,提升醫療精確性。

    明亮燈光、嶄新設備,有了科技加持,不只求診流程簡化,未來醫院的場景更將大大不同。

    TVBS記者戴元利:「現在走進醫院大廳處處可見智能設備,把掛號、報到、批價變得更簡單,現在北醫附醫進一步導入區塊練,讓你把病歷帶著走,透過授權機制,這些數據資訊就能做有效運用。」

    護理師帶著顧客進行逐項檢驗,北醫附醫健檢中心除了淘汰紙本,靠行動裝置做引導外,納入區塊鏈技術後,哪些基礎檢查出現紅字,幾個小時內一目了然。

    北醫附醫健檢中心人員張珮綺:「幫你設定完成一個小時之後,就可以透過手機,看得到您今天的一些抽血的數據,或者是一些相關的數據的部分。」

    區塊鏈授權書按同意鍵,2012年後的健檢報告、就診歷史或醫師處方,只要跟病情相關的,都能靠智鏈護照統統記錄下來,北醫附醫善用區塊鏈,也就是去中心化、無法竄改、低成本,有效保護隱私,並能進行複雜許可權管理的優勢,讓原本只屬於醫院的病歷,成了民眾個人財產。

    北醫附醫健檢中心護理師蕭淑慧:「比如說一些生化 血液,或者是血清的檢查,那再來超音波的部分,診間的醫師陸續完成報告,往上丟的時候,我們的客戶也可以,陸續看到超音波的檢查報告。」

    莊敬診所醫師王曜庭:「妳可以授權給我,然後稍微讓我瞭解一下,妳在北醫做的檢查結果嗎(好的)。」

    病患拿出手機APP,直接授權病歷給診所醫師,掃描QR CODE並輸入密碼認證,北醫附醫的就診資料,通過簡單步驟共享,不再一問三不知。

    莊敬診所醫師王曜庭:「透過區塊練,我們可以透過病人的授權,得到完整的醫療治療的資訊,住院期間所有的檢查報告,會診單、影像學的檢查結果,甚至他的用藥紀錄都清清楚楚的。」

    智鏈護照去年8月上路,所打造的健康醫療區塊鏈平台,更已整合三家壽險,做到一鍵式理賠申請。

    記者VS.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北醫還可以再做一些什麼)OK。」

    2015年接下北醫附醫院長的陳瑞杰,看到區塊鏈不可或缺,然而想跨業整合,並納入更多診所打造醫療生態系,是一大挑戰。

    北醫附醫院長陳瑞杰:「不是說純粹就是說我卡你、你卡我,然後我因為資料的不透明,然後讓這些東西變成,欸,我有一些利基在,你必須要靠我,(區塊鏈)這個東西,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應該是說我願不願意授權給你,我願意,這個東西就OK啦。」

    護理師:「陳小姐請進。」

    高雄榮總醫企部主任任振輝:「這邊看得到妳的流感疫苗,有在正常地施打。」

    為了建置遠距醫療和轉診制度,高雄榮總從2014年開始,也導入電子病歷,平均一年少印了450萬張紙,省下1.43棟高雄85大樓。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歡迎來到我們高雄榮總研創中心。」

    現在還有全台首座研究創新中心,要替導入區塊鏈打好基礎。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我們希望能夠揪合有創新基因的個人,以及有冒險精神的企業在一起做研發。」

    3D列印、外型彷彿滑鼠,護理人員發想的氣囊式拍痰器,拿下發明金獎和2項專利,高雄榮總進一步自創VR教學,實現智慧醫療。

    虛擬實境訓練系統:「頸部檢查無異常。」

    多重創傷病人送進急診室,血氧濃度不夠,得趕緊罩上氧氣罩,消毒動作由內而外,連棉花棒畫幾圈都有SOP,VR內建的行為辨識系統,正在幫醫師打分數。

    肌少症檢測系統:「請往前走。」

    往前步行4公尺,如果走得慢,甚至連抓握都沒力氣,代表罹患肌少症、身體可能出狀況,另外高雄榮總還研發,洗腎病人穿戴監視裝置,未來這些數據上傳雲端,結合區塊鏈,都是精準化醫療重要參考。

    高雄榮總研創中心創新長楊宗龍:「蒐集很多的大數據,可是大數據要到雲端上面去,必須病人同意,而區塊鏈的同意,這樣的一個智能同意書,就是實現這樣一個參與式醫療,最棒的一個工具,我們雲端所產生出來的演算,所出來的成果,就能夠迅速地幫助病人做當時的決策。」

    由於區塊鏈不可竄改又保護隱私,只要提升社會信賴感,能做的將越來越多,2018年12月,高雄榮總也與壽險業者,簽訂合作意向書,建立理賠服務區塊鏈平台,未來病患不用來回跑醫院,只要動動手、提出理賠申請,授權保險業者取用病歷,經由區塊鏈穿針引線,醫院就會列出理賠所需相關文件,讓保險業者,做到一鍵式申請、快速理賠。

    高雄榮民總醫院院長劉俊鵬:「醫療端並不知道他的理賠條件是什麼,所以我們寫出來的東西,他發現等他到那裡(保險公司)的時候,他發現說 我明明有開刀,我可以得到更好的理賠 ,我怎麼不知道呢,如果我們做了區塊鏈以後,這些資訊事實上是互動的。」

    蓋德科技技術長王俊堯:「幾個心室的地方,我們量測之後,那這個數據都會直接上傳。」

    心跳聲轉換成頻率,變成波形上傳,有微小的心雜音,遠端的醫師能精準判讀,彷彿到府看診。

    蓋德科技董事長許賓鄉:「你只要用手指頭放到這個機器裡面去,它在一分鐘之內,它就可以取得你的血糖數據,血液流速,血氧跟血紅蛋白。」

    不用穿刺手指,隨時隨地都能量血糖,串聯大數據,有利民眾自主管理,這家10年前成立的穿戴裝置業者,嗅到區塊鏈商機,打造出健康環我平台APP,目前已導入壽險和上市櫃企業福委會,幫助公司掌握員工健康。

    蓋德科技技術長王俊堯:「每個人會建立,屬於自己的個人健康紀錄,那這些東西當然在這個部分的話,它就是靠區塊鏈不斷去累積跟堆疊,所以這個東西有不可竄改性,而且它有穩固的一個可靠度,累積之後 每個人會不斷累積,自己的東西之後,會傳到我們大數據分析的雲端去。」

    定期量測並分享生理數據,另外勤加運動,累積健康積分,未來這塊平台還能幫你賺錢,業者運用區塊鏈技術,只要號召更多業者和機構加入平台,民眾賺來的健康幣,甚至能兌換保險商品、健康食品、旅遊行程,長照服務或健康檢查,想像空間無限大。

    蓋德科技董事長許賓鄉:「他的姓名、他的個人資料會移除,第二個這個資料開始做洗滌,會把一些不應該產生連結的,我們就把它拆解,所以就是說未來廠商,在參與這個應用的時候,它只會得到一個數據,被篩選過 被轉化過的一個健康數據,它其實是一種分析數據,它不是一個個資。」

    區塊鏈在醫界的應用,逐漸百花齊放,想解決痛點、帶來便利生活,跨界打群架的時代已然來臨。

    影片:https://youtu.be/sDxgKCa2SM8

    資料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1065550…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