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轉角國際重磅廣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轉角國際重磅廣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轉角國際重磅廣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萬的網紅轉角國際 udn Global,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轉角國際podcast:🇳🇴 科幻小說的愛之逆襲】 「科幻小說裡的女性視角...?」隨著近期《沙丘》、《駭客任務:復活》陸續將登上大銀幕,科幻作品顯而易見地已成為大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過往纏繞著「科幻文本」(Sci-Fi)的文學批評中,有一種說法指出,早期的科幻文本往往被認為擁有強...

  •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25 21:30:23
    有 1,883 人按讚

    【#轉角國際podcast:🇳🇴 科幻小說的愛之逆襲】
      
    「科幻小說裡的女性視角...?」隨著近期《沙丘》、《駭客任務:復活》陸續將登上大銀幕,科幻作品顯而易見地已成為大眾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過往纏繞著「科幻文本」(Sci-Fi)的文學批評中,有一種說法指出,早期的科幻文本往往被認為擁有強烈的陽剛性。
    .
    其中一派說法認為,過往預設科幻文本的讀者都是男性、作者也大都是男性,因此作品大多出自男性視角;也有一派說法指出,在不少經典科幻作品中,女性角色的性格與設定依然相對男性更扁平。然而,事實上從70年代的第二波女性主義思潮之後,曾開始了一股「女性主義科幻小說」的書寫熱潮。
    .
    除了愛特伍、勒瑰恩、安潔拉卡特等人之外,還有一本來自挪威的科幻小說《伊加利亞的女兒們》(Egalia's Daughters,1977)描繪了一個「女強男弱」的反烏托邦世界,透過諷刺手法,投射出種種男人遭受的性騷擾、性暴力、職場不公等困境......本集除了故事內容,也會討論書中參照的時代背景「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以及當今的科幻小說樣貌,在女性主義的加入後,又多補充了哪些長年被忽略的觀點?
    .
    ※ 本篇為轉角國際 重磅廣播 單元系列 #重磅一頁書,由轉角編輯挑選一本台灣沒有出版的書籍,帶讀者一同閱讀的同時,也從書本延伸各種國際新聞議題和歷史文化。(完整內容請點入收聽 轉角國際 podcast)

    #有神秘嘉賓 #挪威 #伊加利亞的女兒們 #女性主義 #科幻 #反烏托邦 #EgaliasDaughters

  •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7 21:00:32
    有 418 人按讚

    【#轉角國際podcast:🇯🇵 在喪命悲劇後的省思】
      
    「守護兒童安全,是誰的責任?」日本福岡縣的雙葉保育園,在炎炎夏日的7月底,發生一起孩童在娃娃車內中暑死亡的事件。造成悲劇的原因,是負責駕駛的保育園園長,不小心將學童遺忘在車上,將近8個小時過後才驚覺,最後回到車上確認,該名孩童早已失去生命跡象。事件引發輿論的責難和省思,也反映出了長期以來日本幼教現場的人力問題、缺乏嚴密安全制度的檢驗,成為孩童安全隱憂。
    .
    類似的事件儘管不算非常頻繁,但相隔幾年卻總是會在地方傳出相似的案例。連結到近幾年日本社會的孩童喪命悲劇,諸如2019年的大津保育園車禍案、東京八王子市幼稚園車禍、或是神奈川「登戶事件」無差別殺人、虐兒事件,各種對於孩童的喪命危機感,都讓家長老師、乃至於社會群體感到一絲不安。特別是在面臨少子化問題的日本,「兒童的意外死亡」觸動敏感神經,在不曉得威脅從何而來的恐懼下,對於如何守護孩童、誰又該負起責任而感到焦慮。
    .
    面對這些兒童安全問題,大人們該做到什麼樣的地步?日本社會的反應不一,有人希望政府或幼教單位應該照顧到每一個細節,也有人認為靠民間社會的力量來完善缺陷。本集轉角國際重磅廣播,邀請 #讓路給小鴨 作者 #鍾欣穎,討論日本在一步又一步的改進過程裡,又反映出了日本社會何種「兒童觀」?守護兒童的責任,是丟給保育園、幼兒園的「安全裝置」,還是應該由整個城市與社會成員的共同承擔?
    .
    (完整內容請點閱收聽 #重磅廣播 #podcast)
    #日本 #兒童 #安全 #保育園 #幼兒園 #幼稚園 #交通 #兒童觀 #教育

  • 轉角國際重磅廣播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22 21:01:00
    有 587 人按讚

    【#轉角國際podcast:🇮🇱🇵🇸 恨意的終點?】
      
    「如說殺戮不會帶來任何結果,那不顧一切的人類廝殺,為的又是什麼?」綿延世世代代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血恨,2021年5月再度升溫。在超過兩個星期的互轟中,數千枚的土製火箭與上千架次的戰機轟炸,不僅再一次炸爛了加薩走廊,以色列本土也面臨了十多年未見的大規模空襲警報。
    .
    儘管在美國的政治施壓下,以色列與哈瑪斯已藉由埃及的中間穿梭,已於5月21日清晨各自宣布「無條件停火」。但累積11日的狂轟濫炸,除了雙方共計242人死亡、加倍仇恨情緒之外,戰略意義上卻純屬「意圖不明」的無道理消耗戰。
    .
    在這場血腥互轟中,除了以色列與加薩的對抗,更還切分出更多細微的亂鬥支線,像是以色列猶太人與以色列阿拉伯人的社區互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與哈瑪斯的內鬥、以色列朝野政黨的政爭,甚至是北美猶太人與以色列猶太人、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與蓋兒加朵(Gal Gadot)的立場摩擦與分歧。
    .
    然而這場戰爭究竟所為何事?巴勒斯坦人認為,這是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為了拯救政治生涯的見縫插針;以色列人則指控,被美國、歐盟認定為「恐怖組織」的哈瑪斯必定早有預謀,一切都是為了箭在弦上的「巴勒斯坦大選」?
    .
    本集的轉角國際 #重磅廣播 系列重新爬梳這場以巴衝突,從阿克薩清真寺的爆發原點開始,逐一解釋兩邊各自的脈絡、釐清「陰謀論」的盲點,以及猶太社群分裂的不同立場。(完整內容請點入收聽重磅廣播podcast)
    .
    #以色列 #美國 #巴勒斯坦 #以巴衝突 #加薩 #Gaza #納坦雅胡 #BibiNetanyahu #哈瑪斯 #HAMAS #娜塔莉波曼 #NataliePortman #蓋兒加朵 GalGadot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