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轉瞬即逝的搖籃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轉瞬即逝的搖籃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轉瞬即逝的搖籃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轉瞬即逝的搖籃曲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作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人現在變得極端理性,遺忘自己從來被一套非邏輯法則主宰(我們想擺脫其主宰,於是選擇了理性)。在高階的小說裡,最好看的地方正是理性失效之處。昆德拉借《戰爭與和平》舉了一個例: 『安德烈·波爾貢斯基内心世界的又一重要變化:在波羅金諾戰場受到致命重傷,卧在軍營的手術台上,他心裏突然充滿了和平與重新和好...

轉瞬即逝的搖籃曲 在 溫如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6:48:43

#溫如生 May 25, 2018 ⠀ 我想轉身就能擁抱你。 那是轉瞬即逝卻重複千萬次的念頭。 ⠀ 偶爾會想著,你是不是如我想的一般:你會睡在城市的臂彎裡,月亮是你的搖籃曲,等到晨曦初露、萬物甦醒之時,會因為想起我,在翻身時而感到那麼點失落,然後你會為生活認命起床,為自己做一份早餐,卻不小心做成了我...

  • 轉瞬即逝的搖籃曲 在 作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5-16 17:32:37
    有 83 人按讚


    人現在變得極端理性,遺忘自己從來被一套非邏輯法則主宰(我們想擺脫其主宰,於是選擇了理性)。在高階的小說裡,最好看的地方正是理性失效之處。昆德拉借《戰爭與和平》舉了一個例:

    『安德烈·波爾貢斯基内心世界的又一重要變化:在波羅金諾戰場受到致命重傷,卧在軍營的手術台上,他心裏突然充滿了和平與重新和好的情感,一種不再離開他的幸福感,這一幸福狀態頗爲令人奇怪(而且十分美),尤其因爲當時的場面甚爲殘酷,在那個還沒有使用麻醉藥時代,外科手術充滿了可怕的詳細細節,而且更有怪中之怪:他被一種意想之外的非邏輯的回憶所刺激:當着護士爲他脱下衣服,「安德烈想起了早期童年的遙遠日子」。再下面又有這樣幾句:「在所有這些痛苦之後,安德烈感到一種很久以來沒有經歷過的安逸。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刻,特别是最早的童年時代,别人給他脱衣服,把他睡進他的小床,奶媽給他唱搖籃曲,他的頭埋進枕頭裏,感到自己在生活並因此而幸福——這些時刻在他的想象中不是作爲過去呈現,而是作爲現實。「只是後來,安德烈才看見了隔壁台子上的阿納托爾,娜達莎的引誘者,他的情敵,醫生正在爲他截去一條腿。 」

    通常對這一場面的閱讀是:「受傷的安德烈看着他的情敵被截去一條腿:這個場景使安德烈對他,對廣義而言的人,充滿憐憫。」但是托爾斯泰知道這種突然間的頓悟不是出於如此明顯如此邏輯的原因。這是一個令人奇怪的轉瞬即逝的畫面(當他很小的時候家人用和護士一樣的方法給他脱去衣服),發動了一切:他的新的變化,他對事情的新的眼光。幾秒鐘之後,這個奇蹟般的細節肯定被安德烈自己忘記了,大概多數讀者也立刻忘記了,讀者在讀小說和「讀」他們自己的生活時同樣地不專心和不善讀。 』

    最後一句要讀三遍——換句話說,善讀了小說,你便學會善讀自己的人生,容易捕捉任何微小卻又巨大的心理轉折。邏輯是一條沒有彎轉的路,前設與結論都是既定地連在一起,但人為甚麼會偏離它?不就是有一套更高序的法則影響着人嗎?

    行為的主導者,很多時不是理由,而是一種氛圍。你突然進入到某種場景,採取你自己也沒法解釋的行動。在安德烈的例子,是頓悟,童年的回憶喚起了未泯之心,以致他面對情敵時心中只有憐憫。至於沒有進入情景的讀者,則行使理性,認定這憐憫是源自截肢的慘況,而不知道安德烈覺醒的慈悲與旁人多慘無關——前十幾頁描寫戰爭的慘烈,他可曾有絲毫憐憫?

    因此,所有分析師議論文都很容易墮入一個陷阱。理性掛帥的行文,提供流水般的理由解釋事態發生,按照序列從A數到Z。序列之外那些臆測、氛圍、無理、理性解不通的地方,總是可避則避,務求將所有內容控制在理性之內,以達到以理服人的目標。人,就這樣降服於理之下,遺忘了人高高在理之上。

    「我不服!」

    這才證明你還未被理性磨蝕剩盡。

    作者

    ===========

    最新小說《捉姦》已於序言書室和三聯商務書店有售。首作《地球另一端》可inbox網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