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輻射強度單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輻射強度單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輻射強度單位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核電廠不比房屋耐震" 日本前法官解釋禁止重啟理由 文:宋瑞文 /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福島核災後,理所當然地,日本核安主管機關提升了安全標準。例如對活斷層的考量從原本12-3萬年前活動過的活斷層起算,上溯到40萬年前。許多民眾都會以為,日本核電相當安全。不過,一位承審過核電訴訟的前法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林佳龍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原能會將併入科技部,由二級單位變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署」,未負起責任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將更為失能,日本福島核災後,各國均提升國內核能管制單位的位階及獨立性,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把原能會降階;林佳龍質疑,國家看...
-
輻射強度單位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2-10-04 12:14:04立法委員林佳龍今天於教育文化委員會質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蔡春鴻,林佳龍表示,明年1月1日開始,原能會將併入科技部,由二級單位變成三級機關「核能安全署」,未負起責任監督台電的原能會,將更為失能,日本福島核災後,各國均提升國內核能管制單位的位階及獨立性,但台灣卻反其道而行,把原能會降階;林佳龍質疑,國家看待核能的態度有誤,政府把原來隸屬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並改名為「能源研究所」,這代表的,是一種價值觀的錯亂,原來原能會下的「核能研究所」,至少是一個監督的力量,對國內核能電廠安全維護,及研究放射醫療設施與醫藥使用,如今併入「經濟及能源部」,不再進行核能的安全控制,將核能視為「潔淨能源」,以經濟為唯一導向,令人覺得台灣離「非核家園」越來越遠;林佳龍說,明年1月1日可以幫原能會辦一個告別式,正式敲下台灣核能管制的喪鐘。
林佳龍另外質疑,核四廠需試行運轉共126個系統,其中53個由原子能委員會審查,但原能會卻沒有審過核一、二、三廠的經驗(2012年5月4四在核四廠蔡主委親口說),該如何讓人相信原能會有能力審核核四廠?
林佳龍強調,最讓他震怒的,是在核四廠防海嘯研究中,有三大問題:
一、2012年8月原能會完成的「國內核能電廠現有安全防護體制全面體檢方案總檢討報告」,要求台電依據NTTF建議事項重新評估海嘯危害,同時用「Historical Tsunami Records」及「Paleo tsunami Evidence」等兩個方式評估海嘯,然而,台電一直沒有進行Paleo tsunami Evidence,對古前時代的海嘯進行地層分析,原能會失職且縱容台電,萬一海嘯真的發生了,人民到底如何是好?
二、原能會最大的問題,是無視核電廠海嘯調查的前後矛盾,核四廠的廠址設計高度為12公尺,民國72年台電委託成功大學所做的「台灣電力公司核四廠海嘯研究報告」顯示,海嘯溯上高度可能高達24.81公尺,而後為了讓核四廠可以通過評估,刻意忽略該報告,另於民國74年做一份報告,向外宣稱72年所做的報告不準確,然而,核一核二廠,均是使用72年所做的報告來評估海嘯。
三、原能會所印製的「核電總體檢 安全再升級」,當中所寫的,核一、二、三及四廠的歷史上最高可能海嘯高度分別為10.08、10.3、11及8.1公尺,然而國科會的評估結果,卻是2.8、2.5、10及3.4公尺,這樣的差異,令人無法接受。
林佳龍表示,台電在30年前,以不當方式,將放射性廢料放置於蘭嶼,並設置廢料儲存場,直到十多年前才開始向達悟族人租借廢料儲存場址,但去年12月租約已到期,迄今逾期未續租借,明顯是違法佔用,15年前綠色和平組織到蘭嶼監測,發現廢料儲存場嚴重輻射外洩,13年前達悟族人邀請陽明大學張武修教授協助環島測量輻射,發現環境土攘、農作物有高放射線含量,約6年前,台電委請中研院針對台電指定的地點檢測,2008年至今,廢料儲存場外的鈷60及銫137含量上升數倍,將近法規的容許限度,廢料儲存場輻射外釋的情形更為嚴重。
甚至,今年8月底,達悟族人邀請日本大學教授協助蘭嶼島全面測量,有十多個環境熱點放射強度超過背景輻射,甚至在朗島國小附近發現一小時高達67微西弗的放射熱點 ,原能會負責放射防護管制安全,卻放任台電長期污染管制不當, 近期雖有邀民間分專業人士前往平行監測,卻未邀國內外具公信力的輻射專業人員,也未公開詳細說明,有失職責;日前馬英九總統前往蘭嶼勘查天秤颱風災情,也未勘查核廢料貯存場,令人覺得馬總統「作秀」,林佳龍表示,本月將與教委會立委及原能會官員,至蘭嶼視察核廢料的儲存狀況。
原能會於昨日寄發新聞稿,表示有媒體引述報導蘭嶼有輻射污染,發現蘭嶼有部分區域的輻射值超過背景值500倍,原能會重申,蘭嶼地區環境輻射並無異常情形,並譴責台灣輻射安全促進會理事長張武修,林佳龍對此表示,原能會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媒體及學者引用日本共同通訊社的報導,不知原能會有什麼權力譴責專家學者,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
輻射強度單位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1-03-16 22:49:45"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福島核電廠的輻射外洩危機持續升高,包括法國、德國、俄國以及中國都紛紛呼籲當地僑胞遠離災區,至於台灣,外交部長楊進添今天下午表示,已經協助國人撤離災區,不過因為飛日本的航班很多,所以外交部暫時沒有派專機撤僑的打算,但如果有需要,六小時就能完成前置作業。
日本東北地區和東京,幅射強度上升,不少外籍人士準備回到自己的國家,中國也將居住在宮城縣、福島縣等重災區四縣,約三萬三千名中國公民撤離,但台灣僑民部分,到目前為止,還有1名留學生還沒聯繫上,駐日代表處會持續聯繫,不過因飛日航班多,所以外交部暫時並沒有要撤僑的打算.
僑委會表示,台灣在重災區宮城縣約有600多名僑胞,還有200多人未取得聯繫,目前日本總共有3萬多名台僑,如果僑胞們想要回國,僑委會和交通部一定盡力協助。
交通部表示,目前每天約有一萬個往來日本關東和關西的班機座位,也已經與長榮和華航協調
不過,長榮宣布,縮減東京及北海道部分航班
而華航所有日本航線班機暫時不取消,但提醒有部分航班延後起飛時間。駐外單位也強調,會隨時掌握最新情況,提供僑民必要協助。"
輻射強度單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核電廠不比房屋耐震" 日本前法官解釋禁止重啟理由
文:宋瑞文 /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特約撰述
福島核災後,理所當然地,日本核安主管機關提升了安全標準。例如對活斷層的考量從原本12-3萬年前活動過的活斷層起算,上溯到40萬年前。許多民眾都會以為,日本核電相當安全。不過,一位承審過核電訴訟的前法官卻直言,日本核電廠的耐震程度,還不如一般房屋。
樋口英明,是一位畢業自京都大學法學部的前法官。2014年他在福井縣擔任法官時,判決大飯核電廠3、4號機組禁止重啟。2015年,又對高濱核電廠3、4號機組做出禁止重啟的假處分。2017年退休後,透過出書演講等方式,解釋判決核電停機的理由。
「我是這樣想的,不論是誰,都認同核電廠應該要有相當的安全性。而日本做為地震大國,核電廠應該要有高度的耐震程度。」樋口英明在接受集英社雜誌訪問時說道。
有了問題意識之後,樋口英明就去調查,能夠表示日本地震強度的單位Gal(表示搖晃強度的加速度單位),和表示日本核電廠耐震程度的「基準地震動」(核電廠耐震程度,數字越大越耐震),發現核電廠的耐震程度,並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高。
「日本所有的核電廠,基準地震動幾乎都在700Gal的程度。」樋口英明說道。他審查過的大飯核電廠,原本設計的耐震程度只有405Gal。到了2009年,關西電力用電腦模擬試算的方式,把耐震程度調高到700Gal。
相對的,若干日本大地震則超過核電廠耐震程度許多。2008年的岩手・宮城内陸地震有4022Gal。2011年的東日本大震災有2933Gal。在近20年裡,超過1000Gal的大地震有17次,超過700Gal的大地震有30次。
換句話說,每年都有可能威脅核電廠安危的大地震發生。順便一提,建商三井房屋是用5115Gal在測房屋可以承受的搖晃程度,遠大於核電公司提供的數值。
樋口英明的數據來源,出自日本政府氣象廳的強震觀測數據資料庫,以及獨立行政法人「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的K-NET(強震觀測網)的數據。
樋口英明並說明,為何日本核電廠耐震程度設定相對低的源由。自1941年地震學者河角廣倡議震度與Gal的對應表之後,當時對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震度7)的認識是,搖晃程度在400Gal。之後的日本地震學者推測,日本不會有超過980Gal(重力加速度)的地震。日本核電公司便根據這個說法,設計核電廠的耐震程度。
但在2000年後,因為1995年阪神・淡路大震災的關係,日本在全國各地設置了5000個以上的地震計,完善地震觀測網。於是,震度7的地震,搖晃程度從之前的400Gal,被重新認定為1500Gal以上。
樋口英明說:「雖然原子爐本身有3000Gal左右的耐震程度。可是整體設備的配管、電路很難強化。核電和一般房屋不同,若是停電斷水,可能會釀成大禍。」日本柏崎刈羽核能發電廠,是因地震遭受重創的核電廠案例之一,當時損傷多達3000處,並造成輻射外洩。儘管曾經重啟,但又發現其他的安全問題。2021年,原子力規制委員會下令禁止再裝填核燃料,除非命令解除,實質上無法重啟。
*本文相關編譯與轉寫,承蒙上前万由子女士審閱。
*參考資料:
1. 3・11後に初めて「原発運転差し止め」判決を出した元福井地裁裁判長・樋口英明氏「日本には強い地震に耐えられる原発はひとつもない」
https://tinyurl.com/tnd75kaw
2. 平成19年新潟県中越沖地震における東京電力㈱柏崎刈羽原子力発電所7号機の主排気筒からのヨウ素等の検出について
https://tinyurl.com/e7e9zetr
3. 柏崎刈羽原発 燃料装塡禁止を決定(2021/04/14)
https://www.niigata-nippo.co.jp/news/national/20210414610488.html
♡
輻射強度單位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眼見為真!你可知道02/03/2021發生在新北市萬里區的極淺層地震的震央(北緯 25.21度,東經 121.63度)到底離我們核一場與核二廠的廠區有多近嗎?
這次很幸運的地震規模與震度都還算小,但是下一次呢?有人可以知道何時會發生?規模與震度會有多大呢?誰可以保證不會發生嚴重災害呢?
任何一種發電設施都可能遭受天災人禍的波及而發生災損,無論是燃煤火力發電、燃氣火力發電、核能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其他許多種類的發電方式,都可能遭受災損。
但是只有一種發電方式的災損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復原,其洩露出來的污染物對於生態環境、健康的負面影響動輒長達數十年甚至百年或更長久,而且這種發電方式所連帶產生的放射性輻射廢棄物人類至今無法有效的妥善處置,其中許多種類的輻射廢棄物的半衰期長達數萬年甚至數十萬年(也就是其輻射強度經過一個半衰期的時間,只會減弱50%,經過兩個半衰期後,輻射強度再減弱一半至原先的25%強度,以此類推)。
過去的幾十年當中,世界上發生過好幾次重大的天災人禍,南亞大海嘯橫掃數個國家,傷亡慘重但是災後幾年間,所有當初受到海嘯侵襲的地區基本上復原完成,看不出曾經發生過驚人的大海嘯。
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是規模驚人災情慘重,但是災後重建速度迅速,也是在短短兩三年之間,就完成復原。我們台灣中部也曾經發生過諸如921大地震這樣慘重的地震災情,損傷慘痛,但是數年之後,受災區域都可以完成復原。
反觀發生在2011年福島核災已經將近10年了,日本投入舉國之力試圖清除輻射污染以及讓災區重建復原,至今輻射污染依舊源源不絕的散逸到環境當中,雖然受到多方面的抗議與譴責,束手無策的日本最近正在準備要將輻射汙水傾倒進太平洋中。
還有上世紀1986年四月份的車諾比核災的輻射污染區域至今仍然是輻射污染管制區域,受損核電廠廠區方圓三十公里之內所有居民被撤離,該地區除了除污救災工作人員之外被完全淨空,直到2019年7月10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命令,允許車諾比隔離區對外開放觀光,但是發生事故的核電廠廠區仍然有著高度的輻射污染,清除福熱污染的復原工作仍然持續進行,估計在本世紀之內仍舊無法完成復原工作 。
面對現實環境,冷靜、持平的想想,以台灣島的幅員以及各方面的先天後天條件,我們真的有能力承受任何一次核子災難嗎?
PS. 請注意,按照圖三的google地圖的定位顯示,地圖右下角處的比例尺所顯示的距離單位為2公里。因此,這次極淺層地震震央距離核二廠廠區的直線距離約在四公里以內。
♡
輻射強度單位 在 氣象達人彭啟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午後降雨趨緩周二緩和 周三四五留意寒流壟罩
昨天到今天清晨,有波低壓波動及鋒面接近台灣附近,各地都有些短暫陣雨發生,雨勢不算很大,但全台幾乎都有雨勢,迎風面及山區降雨略多,今天清晨降雨主要以苗栗以北的北部及東半部到花蓮為主,中南部已經緩和,預計北部雨勢將持續到中午,不過隨後較乾冷的東北風也伴隨著境外污染物報到,預計西半部的空氣品質有可能顯著轉差,提醒敏感族群要留意。今天北部溫度約 18-21度,中南部18-27度,南北天氣差別很大。
周二東北風減弱,大台北到基隆宜蘭等迎風面天氣有機會轉好一些,溫度也會比今天略回升2-3度,北部高溫22-24度,北部多雲到晴偶陣雨,中南部則較為晴朗,可以到26-28度,也建議您要把握明天的空檔。
這兩天在中國北方,從西伯利亞醞釀許久的冷高壓,將會顯著的南下,像是急行軍一樣的冷將軍揮兵南下,會將整個中國東岸急凍,一天內的降溫恐怕都超過 15-18度,反差相當大,對岸氣象單位已經啟動寒潮爆發的黃色警戒,低溫的霜凍線也南下壓到廣東福建區域。接近台灣時的寒流,則是在周二深夜到周三凌晨間接近,由北而南快速南下,台灣的天氣在周三也是驟降,幾乎是跳水式的大降溫。如果以台北站的溫度來做指標,周二三清晨低溫可能還有17-18度,但周三晚上到周四清晨,低溫可能一下子降到7度,12小時內降溫差過10度,空曠地區的低溫也可能降到只有5-7度,體感溫度更接近零度。這波水氣上,周二深夜到周三北部會先有些水氣,和今天類似有點飄雨也陰沉,但隨後周四轉為偏乾冷,這波寒流整體而言是偏乾的。周三要注意可能北部1000公尺以上的高山會有降雪或冰霰的情況發生,也要注意寒害。周四轉乾後,下雪機會顯著減少。
這波低溫除了指標性的台北外,桃竹苗也會在周四清晨降到5-7度,台中到台南到花蓮附近,也會降到8-10度,高雄屏東及台東也只有10-12度,各地都會感受到強烈的寒意,提醒您要提高警覺。預計低溫將持續周四跨年一整天,周四一整天是這波低溫最強的時後,到周五元旦清晨間都是如此的低溫,雖然預測,冷空氣本身強度會稍微減弱,若考量輻射冷卻作用,尤其乾冷空氣造成雲量減少,冷高壓中心來到長江下游,風勢減小,西半部空曠地區發生輻射冷卻機會很高,自台南以北到宜蘭,甚至到花東縱谷內都可能有7-9度的低溫,輻冷明顯的地方溫度甚至還是會降到5-6度,即使南部的高屏地區溫度也可能只在10度,依然是非常寒冷,如果您要外出跨年,甚至是追元旦曙光的朋友務必要多加注意低溫。
周五元旦白天開始,白天起冷空氣減弱,溫度有逐漸回升的趨勢,但是整體寒流的餘威仍在,苗栗以北到宜蘭一帶白天高溫約13-15度,中部以及花蓮高溫16-18度,南部及台東高溫可到18度以上,整體還是偏冷,尤其北台灣感受依然明顯,北部空曠地區的低溫仍要注意可能有十度或十度以下發生機會。
周六白天冷空氣減弱,溫度將明顯回升,北台灣白天高溫可望回到18-20度,中部及花蓮高溫可到20-22度,南部及台東高溫22-24度,周日會再上升1-2度,會較為舒適到溫暖。
跨年煙火和往年相近,顯著的偏東北風環境,而元旦曙光也跟往年類似,西半部普遍可見,東半部要碰點運氣,雲量較偏多。
這波的急降溫和2016年1月大家記憶猶新的霸王級寒流,大家很習慣拿來作比擬,基本在強度上,當時在一月下旬,基底上的溫度就較低,當冷空氣來的時候,會降得更低,今年12月到目前為止都台北市還沒有到14度以下的低溫紀錄,要破紀錄有點難,縱使這波的強冷空氣急降溫幅度不亞於那波,但降幅很難突破霸王級寒流的紀錄。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彭啟明博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