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輔導與諮商差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輔導與諮商差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輔導與諮商差異產品中有6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免費公益講座~ 疫情期間大家都辛苦了! 我們中華心希望空間整理顧問協會決定舉辦一場特別的公益講座, 商請了諮商心理師 詹惠文 老師, 來與大家聊聊 [為何和親密的人溝通這麼難] 歡迎10/5 下午有空的朋友們共襄盛舉 非協會會員也可以報名參加唷! 報名表: https://forms.gl...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75的網紅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實務工作中,你是否處理過青少年性別相關議題? 在處理這些議題時,你有感受到你和孩子的差異嗎?你清楚你所傳遞的文化和價值嗎? 這則短片正奇延伸與一群督導伙伴中的討論,跟你談談輔導工作中關於主流敘事和文化的議題。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
「輔導與諮商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博士 - 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自我探索/心理諮詢/諮商輔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41:21
#木的DJtime #木的談精神科用藥迷思 🙋🏻♀️有沒有過聽到身邊的人想看精神科/身心科卻因為對藥物的擔心而退避三舍,木的整理了一些與精神科藥物有關的迷思跟大家討論分享,有什麼想補充的也歡迎留言! 許多人小至青少年,大至成人阿公阿嬤,對於看精神科的最大抗拒之一便是「啊我吃藥是不是一定會成癮?...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43:49
#木的DJtime 過去在實習、工作的時候,常常聽眼前的案主提到對諮商一開始是非常陌生的,諮商的服務在台灣也還在發展。 木的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諮商這項服務與專業,在遇到難題或想了解自己的時候,也可以多一個選項參考哦! 🔅諮商是什麼? A:諮商是有一位固定的心理師跟你談話,談的內容由你決定,主要...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樂擎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5:07:41
不廢話 我簡單QA一下就好 1.這本書跟《筆尖上擺渡人》差在哪? 更偏實用性導向,《筆尖》是由眾多故事分類組成,整體也偏向感情,和現行IG主要文的格式較相像,是故事為主建議為輔 . 《大學》則由建議構成,分成大學與高中差異、給大學新鮮人、新生常見問題解答、轉學轉系重考輔系雙主修交換出國、給大學...
-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1-13 20:00:09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在實務工作中,你是否處理過青少年性別相關議題?
在處理這些議題時,你有感受到你和孩子的差異嗎?你清楚你所傳遞的文化和價值嗎?
這則短片正奇延伸與一群督導伙伴中的討論,跟你談談輔導工作中關於主流敘事和文化的議題。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10 20:00:04影音/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一對情侶帶著原生家庭及生長經驗共組家庭,兩人有小孩後,過去的經驗就會交織在孩子的教養上...
在實務工作中發現,父母之間的觀念差異如果沒有覺察、溝通和協調,經常展現出不一致的教養行為,這樣的不一致將造成孩子許多的行為困擾,上學困擾可能就是其中一項。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08-21 20:00:03在我諮商的經驗中,不乏遇到伴侶之間因為觀念分歧,即使彼此十分相愛,但相處仍是出了問題...
透過這則短片來談談接納彼此的差異。
我是曾正奇,這裡分享了我在生活、工作的心得與見聞,歡迎您來這裡交流!為保護個人隱私,有關案例分享,皆經過改編或整合多個案例經驗所撰寫而成。
**************************************
我是正奇
諮商心理師/輔導與諮商博士
專長:
兒童青少年及成人個別心理諮詢、親職諮詢、企業培訓、心理助人專業人員培訓、心理劇實務
官方網站:曾正奇賦能心理諮詢網 http://www.doctseng.com/
立即追蹤我的youtube頻道,或用 LINE 訂閱我的文章即短片 http://bit.ly/doctseng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藝收納 居家整理顧問 Sasha 何安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免費公益講座~
疫情期間大家都辛苦了!
我們中華心希望空間整理顧問協會決定舉辦一場特別的公益講座,
商請了諮商心理師 詹惠文 老師,
來與大家聊聊 [為何和親密的人溝通這麼難]
歡迎10/5 下午有空的朋友們共襄盛舉
非協會會員也可以報名參加唷!
報名表: https://forms.gle/FmmDVH6RK65hKWpw5
▶講座簡介:
您是否也曾在跟自己親密的另一半、爸媽、小孩或其他親友相處的時候,常覺得困難重重、有溝沒有通嗎?
您可能會有以下的猜想:
是不是自己或對方的表達能力不夠好?
是不是我們個性不合?
是不是我們價值觀差異太大?
是不是我們有代溝?
還是,有可能是我或他(她)的心生病了,常常一講話就雙方情緒都不好,場面很激動?
透過這場演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們跟親密的人溝通、相處的困難到底在哪裡?
講師會帶著大家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一起找出關係中反覆出現的惡性循環,並且找出您跟親密的他/她關係不好的關鍵點在哪,為「怎樣跟另一半/跟家人的關係可以更好」的問題找出可能的解決方向。
▶講座時間:
110年10月5日 週二下午14:00~16:00
(安排梅花座位,請全程配戴口罩不要拿下來,實體報名限制25人)
▶費用:免費
▶實體講座地點:
EZSPACE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93號2樓
👩🏫講師簡介:
《學歷與專業訓練》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學士
EFT情緒取向伴侶/家族治療國際進階認證
國際生涯發展諮詢師
《經歷》
※暖心全人諮商中心 諮商心理師
※各級學校、機構合作講師
※台北市/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合作諮商師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合作諮商師
※新北市沙崙國民小學、義學國民中學、漳和國民中學〈兒童青少年輔導〉〈家長親職教育諮詢〉合作諮商師
※新北市婦女及中高齡者職場續航中心〈職涯諮詢〉合作諮詢師
※社團法人中華溝通分析協會 衛生福利部 〈男性關懷專線〉 心理輔導員
報名表: https://forms.gle/FmmDVH6RK65hKWpw5
#免費講座
#心理學
#溝通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人怎麼講了十年還在講愛情?」
「對啊我從大學時代聽他講到現在,他不膩我都膩了⋯⋯」
出版第三本書 #對愛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的時候,曾經有人留言這些給我,老實說那時候聽了蠻受傷的。
當你感覺到受傷的時候,就是暫停的好時候。在停下來想一想,究竟是「什麼」讓你「感受到」傷害。如果你曾經因為別人的一句話感到受傷跟難過,那麼你就會明白:真正讓你受傷並不是因為他說的話本身,而是這個話本身反映了部分的現實。
的確,那時候的我我心裡面有一種聲音是:
「已經這麼老了還在談愛情難道不膩嗎?」
「你的讀者早就結婚生小孩了就剩下你!」
「哎呀在講感情的作家後來都嘛沒有結婚」
直到最近在整理這本書的簡報,我開始覺得好像沒有那麼「痛」了,主要的原因是兩個:
1.我好像開始明白為什麼我重複講同一件事情:因為同樣是談愛情,但每次在討論的時候,我都會發現還有很多我沒有看見的東西。人生最難過的是「覺得自己都沒有在前進」,而開心的是發現,原來其實自己看似沒有前進但是卻一直都在前進。
2.重要的並不是別人如何定義你,而是你如何定義自己:這句話聽起來很像心靈雞湯,但容我舉個例子。前些日子與前輩 星星教授 安格斯 一同上節目的時候,他跟我說,你出道的時的角色,很容易變成你「定型」的角色。儘管你後來還會別的東西,但有可能其他人還是會把你放在那個位子上面,用那個角色定位你(如果我有記錯的話再麻煩牛排哥補充)。例如一個會拉小提琴的畫家,大家還是會覺得他是畫家、一個會翻譯的藥師,大家還是會覺得他是個藥師。直到前陣子金曲獎的案例鼓舞了我——就算你的定位很難被挪動,你還是可以選擇自己的人生要往哪裡移動。
所以我開始反省思考,幾年來我雖然一直都在講愛情,自己都好擔心陳腔爛調,好吧可能有些東西我反覆講來講去都一樣,但這些年以來我對愛情的觀點到底有沒有什麼不同?我整理下來之後有一些小小的發現:
1.從「平均值」到「個別差異」:我的第一本書描繪的大部分都是平均值。人類有五大需求、自尊不穩定的人會陷入憂鬱、跟隨米開朗基羅效應你就會找到美好的愛情⋯⋯後來我發現,當時的自己是多麼的自大,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是平均值。當然,要接受這個過程是困難的,我也曾經面臨了「所以說我們不能夠相信平均值,那到底要相信什麼?」的那種不確定感時期。
2.從「為什麼」要到「怎麼辦」:根據心理學的定義,這是一門「解釋人類行為跟心理歷程的科學」,但是只負責解釋不負責解決,所以後來,我又來唸了輔導跟諮商,然後才明白,如果你只是一直想著要解決問題,很有可能反而會被問題解決。所以,真正能夠幫助人的不一定是一個方法,或許是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或者是一個讓人不是那麼舒服,但是可以促進思考的想法。所以第三本書,我裡面有很多的問句,其實並不只是問讀者,同時也是在問自己。換句話說,我根本不是什麼愛情專家,只是跟大家一樣,還在感情的渡口,摸索自己真實的想法。
3.從愛情,到不只是愛情:我還記得一開始我看的期刊都是什麼《Personal Relationship》之類的,後來開始唸諮商一年之後,學會了「關於愛情裡面的所有問題,先推給原生家庭」,但等到我念了更多不同的學派,看見不同的案例,我發現過去雖然很重要,但現在跟未來更重要。有些時候「看見過去你受了什麼樣的傷」本身只是一種開始,要繼續往前走,就得重新定位你的方向。然後我也才發現,我老闆講的那句話真正的意義:
「在愛情裡面很多的問題都不是來自於愛情,在關係裡面許多的困境都不一定是困境。」
原來,表面上我們談論的都是愛情,但實際上,愛情只是一扇我們最容易開始認識自己的門,透過這扇門,通往內在更複雜的心靈。
而最近上了許多跟創傷有關的課程,又比之前有一個小一點點的進步是:終於「感覺到」原來在感情裡面的傷口,往往都是依附創傷的延伸。沒錯,這段話對於之前的我來說是廢話,因為我早就「知道」了,但是我一直到最近才真正「感覺到」。看起來沒什麼不同,但其實有很大的不同。
人生本來就是這樣,有些時候你會覺得現在的你跟十年前的你好像都沒有什麼改變,然後會陷入一種很黑暗的自我懷疑,想著自己到底在幹嘛, 十年以來都沒有進步。直到回頭才發現,好啦,真的有些自己跟以前差不多,但其實也有些路,已經走得很遠。
我不敢說下一個十年我還會繼續對於「感情」這個主題感到有興趣,但我只能說不管再過多少個十年,感情裡面還是有很多我們學不完的事情,畢竟真正困擾我們的不是感情,而是如何在每一天的關係裡去平衡親密與獨立。
而如果你也曾經因為一些話而感到受傷,曾經因為一些人和你說的事,覺得對自己很失望,那也沒關係,失望本來就是生命的日常,你可以套用這篇貼文的書寫路線,想一想:
1.一直以來你都沒有改變的是什麼?
2.是什麼讓你都沒什麼進步跟改變?
3.在這些「看起來」沒改變的事情當中,有沒有什麼東西改變了?
4.你做了什麼或選擇了什麼環境,讓這些改變得以發生?
每個項目,你都可以先寫出個兩三點。你並不會因為這個練習而對自己懷抱希望,但至少,好像不會再那麼失望。
傷口是有生命的。傷口的凝視,會讓你看見很多黑暗的惡魔想要把你吞噬,但你可能也會從中發現,那些過往的詛咒不一定是你的敵人,也可能是你的戰友。
僅以此篇貼文,獻給對生命跟自我,感到懷疑的朋友。
#自我懷疑 #自我批評 #怎麼都沒進步 #原地踏步 #後天的愛情講座報名連結我放在留言跟限動
輔導與諮商差異 在 曾正奇博士 - 親子關係/心理健康/自我探索/心理諮詢/諮商輔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奇線上班】
8/28&9/4「說故事、聽故事」敘事治療的理論與實務
https://www.heartrich2017.com/narrative.html
#確定成班,8/25截止~~
#尚有名額,別錯過囉~~
跟大家分享課程介紹~~
✅第一日 8/28(六)
0930-1200 | 走進後現代大門-後現代治療觀與敘事治療簡介
1.區辨現代與與後現代的差異。
2.認識後現代的治療與世界觀。
3.了解後現代的理論依據與假定。
4.理解後現代的治療目標與會談態度。
1200-1300 | 各自用餐&休息時間
1300-1530 | 遇到後現代的真實-解構與開啟新生命故事
1.學習用解構式問話為新故事開啟空間。
2.透過外化問句與命名來找回生命的本質。
3.藉由影響力權衡找回個體的力量。
✅第二日 9/4(六)
0930-1200 | 探尋後現代的奧祕-問出生命中的新發現
1.學習後現代的對話類型—解構、外化與重寫。
2.練習後現代的問句型式—外化、相對影響、獨特結果、重新得力、循環、意義、未來情節。
1200-1300 | 各自用餐&休息時間
1300-1530 | 開啟後現代的豐盛-豐厚新生命故事
1.學習找尋另類故事的態度。
2.理解後現代的會談關係。
3.練習編撰另類故事-善用行動和意識層次。
4.學習另類故事流傳。
--------------------------------------------
【日期】110/8/28(六)&9/4(六) 0930-1530;共10小時
【費用】(採Google Meet即時直播)
線上直播價2500元;07/31初次晤談學員價2000元
【帶領者】曾正奇 老師/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博士
【備註】線上直播錄影課程,恕不開放搭配折抵券~
課程進行將全程錄影,僅錄製講師授課的畫面,鏡頭不會帶到學員。課程中的討論環節,也一併收錄進影片中,如無法接受,請勿報名唷。
報名方式
填寫報名表或
來訊欣語LINE客服 https://lin.ee/7coiOTx
(ID搜尋@heart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