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無論如河,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無論如河開工推書: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 在承接「有河不可」成為「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經營者之前,我是精神科臨床護理老師,像雜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我在護理領域所學會的本事,熱愛護理教育,一度把護理臨床指導老師作為終身志業,醫院實習場域是個小型社會縮影,養成教育著重協助護...
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 在 無論如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論如河開工推書:
【從工會到書店兼居家護理所,無論如河燃燒護理魂】
在承接「有河不可」成為「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經營者之前,我是精神科臨床護理老師,像雜草般的生存能力是我在護理領域所學會的本事,熱愛護理教育,一度把護理臨床指導老師作為終身志業,醫院實習場域是個小型社會縮影,養成教育著重協助護生提早社會化以求適應。我在臨床指導老師處在學校體制與醫院鐵板般的制度二大板塊的重壓下,發現學校課程、護理教科書裡護理技術、知識與實際上的臨床護理實務教學,經常有難以接續的斷層。醫療現場醫護集體無感,視而不見的別開頭去,忽略病人的真實狀態與問題,只求用SOP的標準流程快速完成醫護技術與工作,讓我在教學現場常有如霧中尋路般的痛苦,只能靠著直覺摸索,苦於自己到底能帶學生往哪去的無解困窘。
作為一個臨床指導老師,身處醫院與學校體制之中,除了從中找出隙縫安置自身,更渴望從護理實務教育中貼近理解學生年輕世代的生活世界,協助護理學生領略護理之美。但對於各種臨床現象常有一堆問號的困思如濃霧罩頂,被各種田野經驗故事土石流掩埋,我常常無法提取護理實踐知識脈絡與社會、體制、結構、護病間的關係,這是我為何離職進入輔大心理研究所學習行動研究的原因。
我的碩士論文為《困獸猶鬥、霧中取徑:四十解惑的精神科護理臨床老師專業自主歷程》,論文中表明「我離開護理,只為了重返護理」,從一個離職唸心理所又重返精神科臨床實習指導老師工作的主體位置,進行困獸猶鬥般的行動研究探索歷程,開始學習個人身上原有的團體整體的系統位置,不放棄尋出路找方法的可能性。
《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這本書時提出:「沉默」極可能一種活在不利處境中的人不得不選擇的一種生存策略。其所表現出來的依賴權威的現象,不見得代表她們沒有自主思想; 只是她們學會隱藏,甚至是裝死式的木訥呆滯。由這個角度來看,「沉默無聲」是一種對不利處境與不公對待的一種無言抗拒; 在「沉默」中,生命得以無聲地避免招惹壓迫而苟且生存著! 「沉默」不只可能不簡單,它更應該被細膩與尊嚴地了解。
過去的我在護理臨床處境裡經常是使用這種策略,沉默地在縫細之中尋找讓自己得以生存可能性的空間。後來校護協進會創會理事長鄭麗貞接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理事長,邀請毫無組織經驗的我擔任祕書長,讓我看到校護當年創協進會胼手胝足、篳路藍縷從無到有的血汗歷程,所有豐碩的果實從來都不是憑空而生。在學會工作沒錢沒人,也要創造條件讓校護實務工作者寫出自己的實踐知識、動不動就要跟上有關學校護理有關的時事投書發揮作用力、力擋品質不良的學生健康檢查、投入88風災的救災相關後續行動、開記者會指出校護兼職問題等等…,我開始學習面對不公不義,面對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勇於發聲!
心理諮商所畢業後,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籌組工會,二份工作的情緒勞動與工作強度負擔都大,日夜不停沒有假日,組工會無償卻爆肝,只因不捨畢業學生回來哭訴護理勞動現況的種種沉疴,創辨基護工會企圖影響護理學生,即便醫療市場重視護理人力成本大於專業、營利邏輯至上,但仍應堅守護理專業價值,捍衛勞動權。基護工會在2011年籌備會期間,發現短短半年已有七起護士身亡新聞事件,因而在北、中、南、東四區舉辦各種相關活動,目的是喚起護理人員長期缺乏的勞動意識,集結組織護理人員。2012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對我而言,這不只是一個工會,更是一個護理體制外的勞動教育場所,因此主張工會理事長採直接民主以及常務理事輪值制,不應一人獨覽話語權,而是讓付出努力有所改變學習的人,輪值當理事長,學習拿麥克風踏上「護理師」這個公共角色與社會對話。
基護工會的民主精神與文化,延續到無論如河書店兼居護所的社會實踐,我和另外三名工會資深幹部作為書店出資者,我們自稱「書店女工」而不是老闆,對等的合作關係讓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時俱進。其經營理念著重在「書店作為社區護理的平台」,強調三段五級的預防重於治療,與民眾對話「好生好死」的觀念。我們在臨床經常看到許多「無效醫療」宛如地獄的現場,醫護人員泰然自若地快速工作,隔絕感覺停止深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醫院龐大結構的小螺絲丁,稱職地完成手頭上的工作。缺乏人文反思的醫療,將讓人深陷「活不好也死不了」的處境而不自覺。無論是我創辨基護工會或是接手書店,我都意圖在醫療體制外,開拓護病之間對話空間,尋找一個醫護人文繁花盛開的精神花園。
台灣的過度依賴醫療已造成許多濫用與傷害,健康並不只在身體,心理及靈性亦是,希望透過深化閱讀與藝術生活化之文化風氣,使人從中獲得自助助人的力量。在選書方面,身心靈系列、文學、生態、藝術人文、歷史與社會勞動等是我們著重的類別,也透過不定期舉辦新書分享、讀書會、藝術體驗,以及生態環境、勞動教育、醫護講座等各類活動,促進對話與交流。近期又與陳光國醫師合作性治療身心聯合門診,創立「性好門診」,滿足個案生理、心理、性衛教諮詢的需求,並擔任性健康管理師的培訓工作。在離開醫院的這些日子裡,我們想做的永遠是將護理從醫院帶出來,走到民眾身邊,讓大家知道護理是獨立且美好的專業。
作為全球首家書店兼居護所,期待未來能再拓展長照功能,實踐「小規模多功能」的社區護理之多種可能性。即便開書店經歷各種艱難,經濟狀況屢屢拉警報,但精神層次的提升與各種故事的開展,讓我感激這份遇合,書店是超越夢想不可置信的美好存在。我從護校一路摸索到心理研究所,求學之路曲折無人引導,與各種書的相遇餵養了我的靈魂,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Paulo Freire說:「所有知識都要服務於人往前的行動;所有的行動都要朝向社會變革;所有社會變革都要指涉更正義的未來」。期待這本「護理的一百種可能」,可以作為護理主體現身的小踏腳墊,讓尚在框架裡的人們,踏上之後望見更寬廣的蔚藍天空。
本文摘錄至《護理的100 種可能:白色巨塔外的風和日麗》
PART 1 原來護理離我們那麼近|斜槓人生,就此開演!
作者 梁秀眉
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 在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 臺灣青年民主協會 TYAD、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人本教育基金會 發起的連署,呼籲各政黨在推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名單的時候,多多重視社會議題、青年政策!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也聲援此連署,歡迎有興趣的朋友閱讀以下的完整文字(文長):
⏥ 公民齊力,青年聲音要注意!
2020大選即將到來,我們樂見青年議題及政策交鋒在近日選戰中更常被提及,各政黨陣營不約而同地舉行和青年有關的活動、展開傾聽青年及不同世代意見的計畫。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各政黨即將推出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中,又以國民黨及民進黨兩大黨已表示將在11月13日將不分區立委名單公布,我們仍未見各政黨將青年議題政見化、或針對青年議題提出足夠深度、關切面向廣泛的說明。
過往,青年世代在選舉中時常淪為看板人物,我們不希望在本次選舉中再次發生,我們鄭重呼籲各政黨應於本次選舉中,重視並回應青年世代的聲音。
青年世代關切世代正義、多元價值及永續發展的落實,也是本次許多公民團體的共同期待,過往的公共政策,多半忽略對下一世代的尊重與傾聽。我們嚴正呼籲,各政黨應將對青年世代的關心落實在不分區名單的安排上。有鑑於各主要政黨在本次的不分區名單都傾向以「政治組」作為主要安排,我們並非否定政治經驗、專業及技術的重要性,但不分區本來就是展現政黨價值、落實專業政治的重要一環。各政黨提出一份是否讓青年世代及公民團體滿意、而非讓黨內派系山頭點頭稱是的名單,會高度決定青年世代投票的意向。
⏥ 世代stronger,正義together!
臺灣新一代正面臨過往沒有的挑戰、但較少的機會,高教擴張的高峰剛過、學歷貶值現象仍在,而努力,不再是出人頭地和階級翻轉的保證,我們仍面臨到工時過長、工資過低、房價過高的挑戰。也因此,有效提振勞工權益、提高平均薪資,包含制定最低工資法、改善勞檢困境,是我們在勞動權益上的要求。
同時,若有效降低工時、提供公共托育、落實居住正義,更有可能提高目前低迷的生育率。我們呼籲各政黨應承諾徵收囤房或閒置房屋稅、持續興建社會住宅、強化房產交易實價登錄系統、提高公托幼的供給量,以便滿足青年世代受高房價的苦惱、也促成少子化現象的趨緩。
青年參政權也是相當重要的議題,我們也呼籲各政黨應該重視青年參政權,透過修憲將投票權下修至十八歲,並一併修改民法,也應該同時推動降低選舉年齡和保證金門檻,降低青年世代參與政治的阻礙,達成真正的世代正義。
為了落實世代和解,我們也主張應持續推行對過去威權時期和白色恐怖時代的轉型正義工程。而青年世代也相當關注國家未來的整體發展,對於任何候選人或政黨欲讓渡主權、弱化臺灣的嘗試,都會遭到青年世代的唾棄。
⏥ 差異同存,多元前行!
我們認知到多元的社會才能兼容並蓄、因尊重差異而強大團結。然而,現行性別平權與共融並非穩固,恐隨時遭致反撲。因此,我們呼籲應該強化性別教育及情感教育、並多元化伴侶或親密關係,各政黨也應承諾將女性或性少數保障名額納入黨內決策機制。
青年世代的自殺率節節高升,新一個世代更為重視扶持、關注心理層面的發展和支撐。我們容許軟弱、我們鼓勵訴苦,我們主張心理衛生議題應該被各政黨所重視,各級學校之間應有更多的心理諮商資源,並獲得團體保險的支持。
我們也注意到持續遭受焚毀的古蹟,文化資產是社會多元價值的重要象徵及歷史古物,應該被更加有效的保障,包含公共資源的提供及法規上因地制宜的鬆綁。
⏥ 與環境共生,和社會共好!
我們關注環境上的永續發展,由於近幾年許多具有爭議性的法案,如《工廠管理輔導法》、《礦業法》等,並未朝向環境保護而是開發邏輯修正,保障了政黨利益和選民,卻傷害了環境與養育我們的這塊土地。此外,應該永續發展的包含產業政策及教育政策,使之能具前景、讓未來的世代具有希望。
我們主張,對個人載具和公共載具的電動化是趨勢,應盡量推廣、提高補助;同時,應該針對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做出因應並徵收碳稅。我們也主張應該持續推動教育改革,特別是考招多元化應被堅持,各政黨也應當緩減城鄉差距、重視食品安全。
為追求環境保護,我們希望水資源能受到保護,並統整現行分散的水資源權責單位;同時,回收物問題也應該被重視,我們有極高的回收率、但在末端的再利用動能卻不足,各政黨應積極面對,而非讓回收物掩埋或焚燒。
我們也主張,人不應該掌握自己無法控制的能源系統,新式核電廠的興建計畫應被終止;然而,無論擁核或反核,也應該共同面對高階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包含最終處置場選址法制化。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追求最大動能的綠電發展、以及提高電價,以便落實燃煤電廠改燃氣,及燃油的轉型。
⏥ 未來的藍圖,一起來守護!
相較花俏的政治語言,我們更重視各政黨對下一世代的承諾,要讓經濟發展的果實與作為人之尊嚴與價值,能被社會上每一個人、不同世代的人都能享有。
我們由衷期望、也再次鄭重呼籲,檯面上的政治人物,若自詡為負責任的政治家,應該一肩扛起青年世代、以及所有公民團體的期望,接受年輕人初啟蒙之鞭策。
透過不分區名單的安排,讓未來的藍圖、能一同被勾勒、一起來守護。
⏥ 團體連署:http://bit.ly/youth_group
⏥ 專家學者連署:http://bit.ly/youth_scholar
⏥ 學生民眾連署:http://bit.ly/youth_people
⏥ 發起團體: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 連署團體:全國中學學生權益研究會、臺灣學論議題論壇、高雄學生民主聯盟、台大女研社、台大濁水溪社、青年抵制假新聞陣線、獨立青年陣線、彰化縣磺溪文化永續協會、政大野火陣線、行動山棧花、國立臺東大學學生會、國立中正大學學生議會、國立中正大學公共事務研習社、台中家商學生自治會、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學生會、台北大學識神經社、國立東華大學學生會、陳文成基金會、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高醫透明革命星火社、公投護台灣聯盟、島國前進、西藏台灣人權連線、台灣永社、台灣公民幹細胞、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國立臺灣大學學生會、社團法人臺中市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會、國會調查兵團、國立成功大學學生會、東吳大學學生會、輔大黑水溝社、明心館之夜、國立中正大學牧夫們、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經濟民主連合、桃園市高中職學生聯合會、萬芳青蘋果、國立政治大學學生會、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台灣兒童權益聯盟、十八歲公民權推動聯盟、歷史教師深耕聯盟、政大陸仁賈社、中山思潮、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國立陽明大學批判思想社、東吳難容社、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台灣新住民人權協會、東華大學烏頭翁社、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婚姻平權大平台、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持續增加中)
輔大學生活動管理系統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告別核電 能源新願
314 全國廢核大遊行公布記者會
【0306會後新聞稿】
去年支持廢核的人民們,以打死不退的決心,迫使國民黨政府宣布核四停工封存。但廢核的戰役仍未終結,除了尚未死透的核四之外,經濟部、原能會與台電,仍處心積慮試圖推動老舊的核一、二、三廠延役,密室進行為老舊核一、二延役計劃量身訂製、將導致污染環境生態及核武擴散的核廢再處理黑箱協議,並且持續杯葛再生能源發展等各種能源改革方案,在在顯示政府仍未放棄核電,核電幫的勢力隨時伺機反撲。
未來除了持續力阻老舊核電延役之外,核四只是封存停工三年,隨時都會死灰復燃,因此我們要送電最後一程,讓核四直接停工無需封存,核一、二、三、四核電廠「駕鶴西歸」。今天已有85個公民團體(陸續邀請中)集結,邀請全民3月14日一起上街遊行,逼使政府即刻開啟合乎民主、公平、正義的能源改革進程,讓非核家園的理想才有望早日落實。
反核運動從今年起,不僅要抵抗核電復辟,更要開啟能源革命的進程,廢核遊行主軸「告別核電 能源新願」,凱道設計成「能源民主廣場」,廣邀各團體擺攤,有「打倒核電高牆」裝置藝術,核電告別式,當天小額印製了1,000條印有「核電長辭」的毛巾,回饋給募資平台(Flying V)捐款者,也能在遊行中,雙手高舉毛巾當作標語使用。中山南路與圓環有「能源新願大道,有各公民團體「核電除役」、「能源改革」街頭肥皂箱短講,與民眾互動。規劃「能源新搖滾」為主題 ,有發電滾輪,Wheel of Future Energy 萬人集體發電活動,遊行群眾經過可手動發電,電力提供小型遙控直升機空拍遊行畫面。遊行至忠孝西路上向過往廢核運動的前輩與夥伴們致謝擁抱,紀念去年佔領忠孝西路。
314廢核大遊行訴求
一、告別核電
1.核一核二核三應儘速除役,不得延役
台灣三座老舊核電廠都位於板塊活動的高風險地震帶,和活動斷層之距離皆不符國際常規,耐震係數也常年不足,同時三座核電廠也位於高人口密集處,中央與地方政府也都提不出妥適的核災疏散方案,等同拿民眾的身家性命與環境在豪賭。
三座老舊核電都已運轉超過三十年,近年因組件老化及人為肇因導致的意外事故頻率大為上升,在在都顯示已進入運轉末段的高風險期。因此,我們主張核一核二核三不得延役,應儘速啟動明確而透明的除役計劃,以供社會大眾與在地居民監督。
2. 直接廢止核四計劃,不再浪費人民稅金封存
建造過程即已事故不斷的核四,早已被過半民意否定,我們主張核四計劃應該直接廢止,不用為了封存拖延,繼續浪費每年數十億人民繳交的稅金與電費。
3.全面檢討核廢處置政策,不可貪圖近利而禍延未來。
政府為了讓老舊核電廠延役,企圖推動提高汙染風險及核武擴散的核廢料再處理黑箱協議。將核廢送至他國再處理,不僅無益於最終處置方案,且花費高昂,增加跨世代的經濟負擔,更將輻射汙染轉嫁他方,是國際上最受譴責的處理方式。我們要求政府正視核廢處置的環境、社會、政治、經濟影響與世代倫理,啟動社會共識討論與公民參與,並提出核廢料處理的真正經費規劃,全面檢討核廢處置政策。
二、能源新願
1.落實前瞻制度性節能政策,反對用電無限成長
我們主張政府需以「前瞻制度性節能」為原則訂定政策目標,全力降低用電需求以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在執行上,應全面盤點所有可用的政策工具,例如能源稅法、納入減碳總量管制的溫減法、建築節能法規與尖峰負載管理等等,真正落實節能政策,翻轉用電無限成長的錯誤發展方向。
2.建全綠能發展環境,打造綠色經濟產業
我們主張政府應盤點與設定綠能最大化發展目標,優先完備再生能源發展的系統環境,例如投入發展智慧電網、適合綠能的輸配電與儲能設施以及具經濟與產業誘因的政策制度,並結合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再生能源發展成為帶動綠色經濟與綠色就業的創新動力,讓分散式的新能源經濟遍地開花。
3.要求地方政府提出區域能源轉型計劃,以非核低碳城市為目標
過去能源政策過度受限於中央部會,忽視地方政府角色,然而近年國際上已可看到許多地方政府成功推動能源轉型的案例,因此,我們要求台灣各地地方政府也必須負起能源供需的政策責任,以節能與綠能發展為目標,提出具體區域能源轉型計劃與進程,帶動地方就業與社會創新,往非核低碳城市的願景前進。
附件一、遊行相關資訊
一、遊行路線:凱道集合,路線全長3.4公里
凱道—中山南路—左轉青島西路—右轉公園路—左轉忠孝西路—左轉重慶南路—左轉襄陽路—左轉公園路—右轉青島西路—右轉中山南路—回凱道。
二、遊行大隊:
第一大隊:告別核電大隊(當地居民)
第二大隊:用愛發電大隊(親子、教育團體)
第三大隊:節能減碳大隊(市民、青年學生、藝文團體)
第四大隊:多元能源大隊(社會團體)
第五大隊:能源民主大隊(政黨)
三、活動流程:
14:00 集合
14:00-15:00(開場表演、核電受害居民發言)
15:00-出發
15:45-16:00 紀念去年佔領忠孝西路,在忠孝西路上向過往運動的前輩與夥伴致謝擁抱。
17:30 凱道晚會開始
20:30 晚會結束
共同發起團體(35個):
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教授協會、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月見學習農園、台灣環保聯盟、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青少年發聲網、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人民民主陣線、環境法律人協會、宜蘭人文基金會、五六運動、公民監督國會聯盟、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經濟民主連合、激進陣線、友善生活小舖、勵馨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北社、社團法人台灣永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松菸護樹志工團、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社團法人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青平台基金會、綠黨、樹黨、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陸續邀請中…
協力團體(51個):
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永和社區大學、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荒野新竹鄉土關懷組、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爸爸非核陣線、台灣農村陣線、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人民火大行動聯盟、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桃園在地聯盟、台灣女人連線、福爾摩鯊會社、綠色和平、東吳跳馬社、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獨臺新社、北大翻牆社、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台大大學新聞社、基進側翼、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好勁稻工作室、冤獄平反協會、紹興學程(紹興社區學生小組)、反核部隊、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愛囡仔小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三蘆人反核陣線、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時代力量、奪回桃園青年陣線、東吳難容社、台師大人文學社、淡江五虎崗社、輔大黑水溝社、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PLURS電音反核陣線、台灣公義會、台灣國辦公室、北海岸反核行動聯盟、社團法人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濁水溪社 陸續邀請中…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
2013 年 309 全國廢核大遊行,北中南東共有超過 22 萬人上街要求終結核四、核電歸零。遊行結束後,數百個民間團體為串起台灣自主的公民社會力量,共同組成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廣招環保、人權、工運、教育、性別、社福...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 以「團體」作為成員單位,但不包含政黨組織,現已有超過兩百個公民團體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