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輔仁大學學費貴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輔仁大學學費貴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輔仁大學學費貴嗎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87的網紅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情緒勒索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 #體制下的教育 #你的人生應該是誰的 看到這個故事我真的特別有感觸。 之前分享過的公視系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尤其是《茉莉的最後一天》,和這個故事裡的女兒,感覺是很多台灣的孩子的身影。其實之前分享的時候,也很想和大家談談我本身的經歷和感受...
輔仁大學學費貴嗎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情緒勒索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茉莉的最後一天
#體制下的教育 #你的人生應該是誰的
看到這個故事我真的特別有感觸。
之前分享過的公視系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尤其是《茉莉的最後一天》,和這個故事裡的女兒,感覺是很多台灣的孩子的身影。其實之前分享的時候,也很想和大家談談我本身的經歷和感受,但礙於當時在搭公車,覺得這些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講得清,所以希望是可以找一天,當我整理好思緒後再和大家談談。
如果之前看過美劇 #漢娜的遺言 應該會知道那是個,談美國高中生霸凌的故事,劇中的主角因為在學校受到同學霸凌,痛苦不堪後自殺。但我看完後想到的是,在台灣更多是因為受到父母與老師的霸凌,以及認為自己無法符合整體社會的期望而自殺。
我一直都記得,高三考完學測後的某一天,我的一個同班同學告訴我她要去參加她國中同學的喪禮,因為他燒炭自殺了。自殺的那位同學念的是台灣的第一志願,建中,同時也是每年都會有人自殺的明星高中。自殺的原因似乎是,考完學測後他不滿意,媽媽和他對自己的期望都很高,所以在準備指考時,可能受不了壓力就自殺了。
和胖子講了這件事情後,他一直覺得無法理解以及對台灣的教育體制感到訝異。他認為學校不是應該要照顧學生的生活起居,包含心理狀態,並且防止學生自殺嗎?為什麼每年都有學生自殺,學校竟然沒有改善,大家還是拚了命想讓孩子念那所高中? 胖子的家境並不富裕,但很幸運地拿到了獎學金念了當地昂貴的私立學校,並且很順利的考上了劍橋大學,念了自己最愛的數學系。胖子沒有經歷過我們所謂的升學壓力、打罵教育,他說反正他爸媽也沒念大學,所以他有沒有考上大學對他爸媽來說都無所謂。對於學校來說,也沒有一定要考上好大學這件事情,學生們只要盡力而為,念自己喜歡念的東西最重要。也因此,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英國的小孩可以八點上課、三點下課,下課後經營社團活動,不用去補習班,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念自己喜歡念的科目,然後念牛津、劍橋,台灣的小孩卻要在補習班度過自己的人生,接受社會的檢視,考上自己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唸的科系。
為什麼看了這些會讓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媽,就跟電視劇裡的媽媽一模一樣。從小只要考不好,被打被罵、被撕考卷,各種冷嘲熱諷,賞巴掌根本是家常便飯。直到有天,我媽又要賞我巴掌時,被我徒手擋下,從此她再也不敢賞我巴掌,然後和親戚朋友說我是小太妹。
一直以來,有許多人私訊我,告訴我他們想追求夢想,但父母又極力阻止,對於父母來說,考上好大學、找份穩定的工作,比什麼都來的重要。甚至已經念了政大還不夠好,要念台大,念了台大,最好可以考公費留學出國。或者很多人會被拿來跟親戚朋友的小孩比較,或者跟自己的兄弟姊妹比較,如果自己表現得不好,就會被說很沒用、沒前途。
我其實很了解這些,因為我的兩個堂妹都考上了台大,逢年過節都會被拿來說嘴,自從沒有考上明星高中後,我的爸媽也一直各種的冷嘲熱諷。甚至當我說要出國留學時,我媽還說,你以為你回來薪水會有現在的兩倍嗎? 我說會。現在我的薪水真的是當初的兩倍多,雖然繳的稅是四倍.....
我想說的是,如果當初我是個聽話的孩子,或許我真的會考上北一女、考上台大,也可能中途我就自殺身亡了。總之,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我。
或許我們現在看這些電視劇或故事,會說那些爸媽是有病嗎?的確,我也覺得他們有病。我媽,從小也是被我外婆打,相信我外婆也是被她媽打,所以這就是他們的教育方式。
我很慶幸,我從小就覺得我爸媽都是神經病,因為我阿嬤是非常堅持不體罰的人,高中跟我爸媽吵完架後我就跑去跟我阿嬤住。很幸運的,至少在我的家庭中,有人一直視支持我的(雖然阿公阿嬤都會支持孫子居多),但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動力。我相信在很多人的家庭中,他們可能沒有我那麼幸運,所以一直無法擺脫父母的枷鎖,從小做的就是,讓父母高興,成為父母想成為的樣子,成為所謂的乖孩子。直到出了社會,發現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父母說考公務人員就考公務人員,或者因為父母說念醫學系而當了醫生,或者因為父母說念法律系而考了律師。
從頭到尾這些父母,也只會說,我是為了你好。但他們真的是為了你好嗎? 還是為了他們所理解的社會期望?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希望自己為孩子的付出是看的見的? 同時不只是父母,有時甚至你身邊的朋友、你的同事、你交往的對象,都會給你他們所認為,對的建議,並且一直跟你說,怎樣比較好。
可是實際上,要為這些決定負責的,要度過這些時間的,其實還是你自己。
《茉莉的最後一天》,一直到她自殺,她媽還不知道為什麼。看起來雖然很可悲,卻也很真實。因為她媽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的對女兒好,女兒還要自殺?我想這就是,每個人對於愛的理解並不一樣。不管是親情還是愛情,一直以來,愛本來就是很抽象的事情,並不是你覺得你愛對方就是愛,也並不是對方覺得愛你就是愛,或者你們覺得怎樣是對對方好就是好。我想,尊重,是我們最需要的。
在體制下的我們,都太被動。我們喜歡別人告訴我們怎麼做是好的,同時也覺得痛苦,因為我們自己根本不喜歡別人替我們做的那些決定。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很希望,看到我的文章的你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努力、為自己的人生做決定,自己尋找答案。不管你們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至少都還有自己。
我想,故事中的女兒,應該也是很努力的為了自己的媽媽,念到了獎學金、念到的博士,只是她其實到最後,不知道自己是為了誰而做這些,因為她沒有了自己,只是希望讓媽媽覺得,自己做的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或許我不是當事人,也沒有資格去說這些,只是希望,各位在努力奮鬥的當下,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努力。
往往我們在一個環境時,很難去做不同方向的思考,雖然大家都知道我們應該要有創新思維、跳脫框架,但當你在那個框框時你就是跳不出,最後讓自己走到了死胡同。
小時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我們要當個好學生,為什麼我們要上學,為什麼我們要聽老師說的話? 聽父母的話? 我弟一直說我是個很誇張的人,因為沒有一個小學生會在被賞巴掌時,把巴掌徒手接下。我想,當時因為我很生氣,我覺得我為什麼要被打,我不懂。我不懂大人為什麼可以打小孩,只是因為他們比較高大嗎?後來我弟長的比我媽高,我媽也不敢打他了,他只要大聲說話,我媽就說他跟流氓一樣。
我想說的只是,我們會聽話,也只是我們自己選擇聽話,如果我們不想聽的話,其實打架我們還是打得贏吧......或者他們恐嚇我們,我們恐嚇回去的話,他們還是會嚇到的.......
最討厭的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不然你是要我去死嗎?」這兩句話我媽也常講,但每次我媽都沒有去死,他只是跑出去血拚而已。還記得當初在選大學時,我一直很想念東華,我媽一直叫我念輔仁之類的,我只跟他說了一句「輔仁學費貴兩倍,你是要出錢嗎?」然後他又說,「畢業後會比較好找工作」我說「那我沒找到工作,你要給我一百萬嗎?」
如果我爸媽真的有錢到我可以不用工作,我應該會比較聽話吧!這樣至少我畢業後可以說,阿~找不到工作,那我開一間公司好了,當不了工程師沒關係,可以開一間HTㄈ,沒錢的時候,還可以賣一些部份給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