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女鬼同居日常】(6
我討厭當一個壞人,但這個社會很殘酷。
只要你盡心盡力待別人好,你就有機會在別人的口中成為壞人。
.
我只希望死去時對任何人沒有絲毫虧欠,在其他人的記憶中,我只有淡淡的存在。
.
放在地獄的「德孽名冊」是空白一片,這樣就足夠了。
.
小善離家出走,為了找出小善上輩子死不肯投胎一...
【與女鬼同居日常】(6
我討厭當一個壞人,但這個社會很殘酷。
只要你盡心盡力待別人好,你就有機會在別人的口中成為壞人。
.
我只希望死去時對任何人沒有絲毫虧欠,在其他人的記憶中,我只有淡淡的存在。
.
放在地獄的「德孽名冊」是空白一片,這樣就足夠了。
.
小善離家出走,為了找出小善上輩子死不肯投胎一直等我的原因。
.
我找遍整個網絡,有把經典文學當作人家前世的神棍、有用日本漫畫編故事的神棍…
.
終於,我在一間破廟找到一個皮膚很白、頭髮很白、瞳孔也很白,心臟卻是黑黑的少年。
.
全靠他,我看到了自己的前世!
我不想做壞人,我要找出前世與小善的約定。
.
整齊密集的腳步聲、火藥的氣味、遠處傳來的吶喊聲…
.
零碎不堪的碎片逐漸拼湊成有意義的畫面,我身處於一個鬧市。
.
左右兩旁都是把貨物攤放在地上的攤販,他們身後是一片破殘的頹垣敗瓦。路人都穿著髒兮兮的衣服,小孩們的臉沾滿灰塵。
.
人們混濁的眼睛滲透著惡意,我雙手沉穩穩的,低頭一看,原來拿著槍械。掃視我身上的衣服,頓時明白人們惡意的原因。
.
我是個日本軍人,路旁站著的,是受戰爭摧殘得體無完膚的無辜百姓。
.
.「喂,呆著幹嗎?去喝酒吧。」身後突然有人推我。
.
我回頭一看,這男人穿著跟我同樣的軍服。
.
我的身體不自控的往前移動,彷若看電影一樣,沒法控制主角的行動。
.
我們來到一間酒館,這裡坐滿了穿著軍服的日本兵。這也相當合理,百姓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酒館這種地方只能供軍人娛樂。
.
軍人們在高談闊論,內容聽不太清楚,大概在炫耀自己氣勢如虹,早晚會稱霸世界,美國佬只會虛強聲勢,根本沒有什麼巨型大殺傷力炸彈,日本軍事才是世界第一。
.
我喝了幾杯酒,便偷偷溜進酒館的廚房…
.
.「原來妳在這裡。」我正在用不純直的中文與一個女生交談。
.
而這個女生…就是小善。
廚房只有我們兩人,她一直低著頭,臉紅耳赤,就跟我家的小善一樣~
.
哎呀當然了,我家的小善就是眼前這個小善。
.
此時,我探頭看向外面,確認沒同僚會進來後,便跟小善輕聲說:
.
.「今晚別回家,跟家人逃到別處吧,這幾天會在那邊開戰。」
.「嗯,知道了,你也要小心…」我是第一次聽見小善的聲音,與她羞澀的個性很相配。
.
.「妳還會來酒館吧?」
.「來酒館上班是我家拿到軍票的唯一方法,我會說服爹娘的。」小善。
.「那…明天見。」
.「明天見。」
.
我牽著小善的手,親吻了她的額頭便離開廚房。
.
突然,畫面像被龍捲風扯走一樣,眼前的景物被捲成沒意義的顏色條,我也跟著被扯進暴風中心。
.
暴風停下來後,上輩子的我喘著氣走進酒館。
.
酒館的屋頂破了幾個大洞,看來時間線已經推進好一段時間了。
.
氣氛有點不對勁,儘管依舊坐著穿軍服的同僚,但上次的囂張氣焰已蕩然無存。
.
所有人身上滿是傷痕,一直喝酒,整間酒館鴉雀無聲,只有酒杯砸在桌上的聲音,酒館彌漫著可怕的戾氣。單看樣子,便知道日本軍遭受到慘痛的重擊。
.
我走進廚房,不見小善的蹤影,便馬上衝出酒館。大概是前世的我受了重傷的關係,我感覺到上輩子的自己拖著沉重腳步,一拐一拐的走到小善的家。
.
此時,屋內傳出小善的慘叫聲,我咬緊牙關衝進屋內,發現兩個日本士兵按著小善在地上,想對她進行施暴。
.
我舉起槍械指向他們,並用槍前的刺劍刺向其中一個同僚,另一個則慌張的逃出屋外,我馬上跑過去緊緊的擁抱著小善。
.
家裡一片狼藉,地面有一塊被砸歪了的銅鏡子,剛好反照出前世我的模樣。
.
雖然這次成功救了小善,但我臉上的表情卻一片灰暗絕望。
.
畫面再次旋轉,我全身被綁著,身旁躺著被我刺死的士兵。而面前站著幾個穿高階軍服的日本將軍。
.
我拚命地解釋,說我並沒有背叛日本皇軍。將軍想了一下,召來了小善的一家人,她們同樣被綁著。
.
.「你想證明自己效忠,就殺死他們吧。」其中一名將軍說。
「……」
.
.畫面一轉,四周是一片荒野,幾根木柱佇立在荒地上,我正把小善與她的家人綁在木柱上。
.
我走到小善身後,用繩索將她的後綁在柱子上。
.
.「小善…」我的聲音顫抖著。
.「我愛你,但上天不讓我們在一起。」小善。
.「我…」
.「我們約定,來生再見。」小善。
「……」
.
將她們都綁在柱上之後,我退後到大約五米位置外,有士兵將槍枝交到我手上。
.
我舉起槍枝,瞄準…
.
『砰!』
.
畫面一閃,我回到日本,雖然戰敗,仍成為國民英雄。畫面再閃,我頭髮斑白,身旁有一個妻子,兒孫滿堂。
.
電影以大團圓的畫面落幕,
返回現實的我卻淚流滿面。
.
我不想當壞人。
我欠了小善一輩子。
我欠她一句我愛妳。
.
(待續)
喜歡小善,幫忙讚好 & 分享
軍人衣服顏色 在 台中立委候選人黃朝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
作者為空軍軍官退休
克勞施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
他強調了戰爭的複雜本質中包含了的社會政治以及國家的政策。
我並不樂見海峽二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又有讓這場戰爭提前發生的可能。
我個人經歷過921災區生活的經驗以及一點點對戰爭的理解,此文是為了幫助萬一爆發戰爭後,能提高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生存機率。
所謂的戰爭第一波,指的是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您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我會盡量以重點、簡約的方式條列,以幫助您記憶。
由於海峽的寬度並不相等,海峽水域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里);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
而距離決定了戰爭發動的方式。
由於台灣海峽的寬度並不寬,對於現代的遠程火箭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來說都在涵蓋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除了特殊的目的,戰爭的目標通常都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做為目標,因此美軍對於戰爭中的平民死傷,通常都會用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作為描述。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一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會在凌晨的4點左右展開,這樣才能趕得上第二波在始曉(太陽出來的時間)前發動。
一.警報
當飛彈來襲時,我們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
防空警報定義:係指自臺灣本島沿海邊緣七十浬(八十哩)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沿海邊緣起六十五浬(七十五哩)為警報發放線,在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簡稱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臺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70浬等於129.5公里,以2倍音速換算,我們從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
依照我們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二.避難
當接獲警報後,您首先的動作除了穿衣服之外,就是必須遠離任何房間窗戶的玻璃,因為隨後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擊破窗戶的玻璃,四處濺射的碎片可能會造成您以及家人嚴重的割傷,此時也切勿衝到外面大街上尋求避難,因為現代建築大量使用的玻璃帷幕,可能在爆炸的震波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這些從天而降玻璃碎片可能會讓您在街道尋求避難時,遭受到致命的傷害。
最佳的策略是找到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然後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
如果您的每一個房間都有窗戶,那麼就要謹慎選擇臥倒或蹲坐的位置,您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一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如果爆炸的地點距離您很近,請記得臥倒蹲坐時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
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不要慌張等待天亮。天亮之後則可以收拾必須且必要的物品,然後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如果許可,請在外出前換上棉質的外套或衣物,因為高溫會使尼龍融化而黏在皮膚上,導致燙傷更為嚴重,您的帽子會是一種很重要的保護與包溫配件,即使是鴨舌帽都很有效果。切忌帽子請不要戴醒目的顏色,這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通往避難處所的路上,請盡量避免開車上所有高架的道路,因為當你在這種道路時,其中任何一截道路被炸而崩塌,都會使你被困在高架道路上無法下來,即使棄車也無法攀爬回到地面。
一個可長期安全避難的場所,須包含:
1.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2.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3.應急的藥物。
4.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5.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掩蔽是指能夠阻擋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這些高速飛來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夠造成致命的傷害。遮蔽是指能夠隔絕不良天候的影響,比如狂風或是降雨。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在避難期間,我們依然必須補充熱量與水分,因此任何可以簡易處理就能食用的食物都是良好的選擇,視需要避難的時間長短而定,一個簡單的估算的方式為一個人每一天需要2磅(0.9公斤)的食物,如果需要避難一周,就約需要6.3公斤的食物。
相較於食物,乾淨的飲水就更為重要,因為脫水的情況下,人的體力會迅速流失,而不乾淨的飲水更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3000cc的飲用水,避難一周的情況下,必須取得21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三.應急的藥物
我們無法保證在避難的過程中不會生病或是受傷,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通常在戰爭的環境下,我們最容易受到的傷害是各種割傷、外傷以及因為不乾淨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在極端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準備有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醫療資源前,盡量避免因感染而造成傷勢惡化或因拉肚子而造成脫水。
四.可控制的火(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五.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當戰爭爆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我們滿足了前述條件之後,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您必須提防其他人會搶奪您的資源,這些人可能會用各種名義或是頭銜,但可能只是想要掠奪你手上僅有的物資或藥物。
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目標。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喊著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年輕人,他們只是想搶奪您以及您的小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您漂亮的女兒作為洩慾的工具。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
六.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必然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必然會在首波打擊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所有現代3C 設備只是加重您避難時的負擔,為了瞭解外界所發生的情況,您最好要準備一部收音機用以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最新訊息。
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請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即使有這樣的功能也不要隨意發送訊息,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七.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在這段時間內您應該盡可能的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
除非您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請不要拿起槍枝作為自保的武器,因為在戰場上所有拿槍的都會被視為軍人,不管是不是穿軍服。
如果因為社會秩序混亂,被迫必須拿起槍枝或武器自衛時,最好能有接受過軍事或戰鬥訓練的人作為指揮,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保護避難的群體,因為戰場上老兵的生存機率通常是菜鳥的指數倍。
請記住,自保的目的並不是讓強者可以活下來,而是讓老弱婦孺能安然度過難關。
八.尾聲
當然更詳細的生存手冊不僅僅是上面所談的這些,但是臉書的篇幅也不適合寫得像一本紙本手冊,我只能就想到的一些問題提醒一下,希望對各位朋友多少有點幫助。
只要能在這危疑震撼的24-48小時存活下來,之後能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軍人衣服顏色 在 蔡正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貼:
「戰爭第一波下的平民生存手冊」
作者為空軍軍官退休
克勞施維茨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Der Krieg ist eine bloße Fortsetzung der Politik unter Einbeziehung anderer Mittel)。
他強調了戰爭的複雜本質中包含了的社會政治以及國家的政策。
我並不樂見海峽二岸發生戰爭,但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又有讓這場戰爭提前發生的可能。
我個人經歷過921災區生活的經驗以及一點點對戰爭的理解,此文是為了幫助萬一爆發戰爭後,能提高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生存機率。
所謂的戰爭第一波,指的是從防空警報響起後的24到48小時之間,您必須注意或是要有心理準備的一些事項,我會盡量以重點、簡約的方式條列,以幫助您記憶。
由於海峽的寬度並不相等,海峽水域 臺灣海峽最窄處是福建省平潭島與新竹商港之間,直線距離130公里(81英里);最寬處是屏東縣的貓鼻頭到福建省東山島的澳角,直線距離410公里(250英里),平均為270公里,大約是從台北的中正紀念堂到台南的奇美博物館的直線距離。
而距離決定了戰爭發動的方式。
由於台灣海峽的寬度並不寬,對於現代的遠程火箭以及巡弋飛彈、彈道飛彈來說都在涵蓋的打擊範圍之內,因此我們可以預測首波來襲的會是各類的火箭與飛彈,目標則會是各機場、防空飛彈陣地、雷達站以及通信與指揮中心。
除了特殊的目的,戰爭的目標通常都是武裝部隊的有生力量或防禦體系,很少會以平民做為目標,因此美軍對於戰爭中的平民死傷,通常都會用附帶傷害(Collateral Damage)作為描述。基於戰爭的進程,解放軍必須在第一波中削弱爭奪空優的阻力,時間大約會在凌晨的4點左右展開,這樣才能趕得上第二波在始曉(太陽出來的時間)前發動。
一.警報
當飛彈來襲時,我們唯一能獲得的警示是雷達探測到朝台灣飛來的空中飛行物
防空警報定義:係指自臺灣本島沿海邊緣七十浬(八十哩)為警報發放線,澎湖地區沿海邊緣起六十五浬(七十五哩)為警報發放線,在空軍作戰指揮部空中管制中心(簡稱ACC)獲知敵機或不明機航跡,判明有進襲臺灣本島及澎湖地區之可能,並進入我警報發放線以內時,即下達緊急警報命令。
70浬等於129.5公里,以2倍音速換算,我們從偵測到飛彈落地大約有3到4分鐘的預警時間。
依照我們目前的國家警報發送機制以及各地區民防空襲警報施放設施的響應,這一場戰爭的序幕將會在一個漆黑的夜晚,大家被手機接收的國家警報訊息以及全島同步施放的空襲警報驚醒開始。
請記住,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政府或社會的救濟或救難措施是不存在的,你都必須要依賴你自己。
二.避難
當接獲警報後,您首先的動作除了穿衣服之外,就是必須遠離任何房間窗戶的玻璃,因為隨後爆炸產生的震波可能會擊破窗戶的玻璃,四處濺射的碎片可能會造成您以及家人嚴重的割傷,此時也切勿衝到外面大街上尋求避難,因為現代建築大量使用的玻璃帷幕,可能在爆炸的震波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而這些從天而降玻璃碎片可能會讓您在街道尋求避難時,遭受到致命的傷害。
最佳的策略是找到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然後緊靠牆根與地板臥倒或蹲坐,用雙臂支撐上半身,胸部離開地面,避免強烈的震波撞擊胸腔導致內傷。
如果您的每一個房間都有窗戶,那麼就要謹慎選擇臥倒或蹲坐的位置,您可以站在窗戶利用手電筒照射,無法被燈光照到的那一面牆,就是安全區域。
如果爆炸的地點距離您很近,請記得臥倒蹲坐時保持嘴巴微張,避免震波產生的壓差造成肺部急速擴張而受傷。
除非外面有呼喊救援的指示,否則請保持在這個位置,不要慌張等待天亮。天亮之後則可以收拾必須且必要的物品,然後尋找更安全的避難場所。
如果許可,請在外出前換上棉質的外套或衣物,因為高溫會使尼龍融化而黏在皮膚上,導致燙傷更為嚴重,您的帽子會是一種很重要的保護與包溫配件,即使是鴨舌帽都很有效果。切忌帽子請不要戴醒目的顏色,這會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在通往避難處所的路上,請盡量避免開車上所有高架的道路,因為當你在這種道路時,其中任何一截道路被炸而崩塌,都會使你被困在高架道路上無法下來,即使棄車也無法攀爬回到地面。
一個可長期安全避難的場所,須包含:
1.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2.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3.應急的藥物。
4.可以控制的火源或熱源。
5.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掩蔽以及遮蔽的能力
掩蔽是指能夠阻擋爆炸所產生的破片,這些高速飛來的碎片,每一片都能夠造成致命的傷害。遮蔽是指能夠隔絕不良天候的影響,比如狂風或是降雨。
充足的食物以及乾淨的飲水
在避難期間,我們依然必須補充熱量與水分,因此任何可以簡易處理就能食用的食物都是良好的選擇,視需要避難的時間長短而定,一個簡單的估算的方式為一個人每一天需要2磅(0.9公斤)的食物,如果需要避難一周,就約需要6.3公斤的食物。
相較於食物,乾淨的飲水就更為重要,因為脫水的情況下,人的體力會迅速流失,而不乾淨的飲水更容易帶來嚴重的後果。
一個成年人一天需要3000cc的飲用水,避難一周的情況下,必須取得21公升的乾淨飲用水。
三.應急的藥物
我們無法保證在避難的過程中不會生病或是受傷,因此準備適當的應急藥物就能夠避免傷勢惡化或挽回生命。
通常在戰爭的環境下,我們最容易受到的傷害是各種割傷、外傷以及因為不乾淨的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腸胃道不適,在極端的狀況下我們應該準備有消毒用的碘酒、抗生素、乾淨的繃帶、剪刀以及胃腸用藥,這可以幫助我們在獲得醫療資源前,盡量避免因感染而造成傷勢惡化或因拉肚子而造成脫水。
四.可控制的火(或熱)源
在冬季或不良的天候下,失溫是對生命維繫最大的挑戰,熱源不僅可以用來加熱食物,還可以幫助維持體溫,因此透過生火或其他器具產生熱源,對於避難場所內的幼童或生病的人來說非常重要,而火光的亮度,也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撫慰與安全感。
五.有足夠的安全阻隔措施
當戰爭爆發之後,隨之而來的社會秩序崩解,其他同樣避難的人可能會成為我們生存的最大威脅,尤其是當我們滿足了前述條件之後,沒有基本物資匱乏之虞時,您必須提防其他人會搶奪您的資源,這些人可能會用各種名義或是頭銜,但可能只是想要掠奪你手上僅有的物資或藥物。
一個能夠提供阻隔的措施,如一道堅固的鐵門、圍籬甚至是難以破壞的入口,都足以讓他們打消念頭,轉而尋找更容易下手的目標。
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喊著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的年輕人,他們只是想搶奪您以及您的小孩賴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您漂亮的女兒作為洩慾的工具。
戰爭時期,高貴的人性比白犀牛還罕見。
六.通信
由於通信系統必然成為攻擊的目標,所以無論是電力、行動通訊或是網路、電話等通信基礎設施必然會在首波打擊中遭到大面積的破壞,所有現代3C 設備只是加重您避難時的負擔,為了瞭解外界所發生的情況,您最好要準備一部收音機用以收聽無線電廣播的最新訊息。
只要比別人多知道一些訊息,生存的機會就會比別人高一些。
特別注意的是,請不要隨意使用具有發送無線電波的收音機或電台設備,即使有這樣的功能也不要隨意發送訊息,因為戰場上交戰各方都會利用無線電信號偵測作為搜敵的手段,萬一被誤解為目標,接下來可能就會有砲彈落在你的避難場所附近。
七.自保
一個落單的避難場所或避難家庭是非常脆弱的,在這段時間內您應該盡可能的聯絡附近可信任的其他避難的人或是朋友,一個迅速組織起來的群體可以在困難時互相支持交換物資,同時可以最大化的提供整個群體的生存機率。
除非您有十足的把握,否則請不要拿起槍枝作為自保的武器,因為在戰場上所有拿槍的都會被視為軍人,不管是不是穿軍服。
如果因為社會秩序混亂,被迫必須拿起槍枝或武器自衛時,最好能有接受過軍事或戰鬥訓練的人作為指揮,這樣可以更有效率的保護避難的群體,因為戰場上老兵的生存機率通常是菜鳥的指數倍。
請記住,自保的目的並不是讓強者可以活下來,而是讓老弱婦孺能安然度過難關。
八.尾聲
當然更詳細的生存手冊不僅僅是上面所談的這些,但是臉書的篇幅也不適合寫得像一本紙本手冊,我只能就想到的一些問題提醒一下,希望對各位朋友多少有點幫助。
只要能在這危疑震撼的24-48小時存活下來,之後能平安的機會就會增加很多。
附註:遠離蔡英文、蘇貞昌等人居住和出現的地點,以及自由時報、三立電視等媒體大樓。
軍人衣服顏色 在 我在大陸的日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親愛的大家晚安啊~今天來講講我的上海房東奶奶,我很愛她。
我在每一段租房裡,都會遇到不同的人,對這些住處、人與生活感興趣的您,歡迎來參加明天的分享喔: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742097933445/
2011年,我到上海工作,一開始住員工宿舍,幾天後我去找租房。
什麼都不知道的我,就繞著公司附近的社區轉,問問管理員這個社區有沒有房子出租?
就這樣問到了晚上,一位管理員說「有哦,老奶奶家的房間在出租。」
他離開管理亭,按開大樓的鐵門,帶我上去四樓,敲開老奶奶家的房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出現了,她對我和藹地笑了一下,我瞬間就被那關愛眼神征服了。
就這樣,我用1700租下老奶奶家的雅房,開始跟奶奶的同居生活。
-----
奶奶家的格局是三房一廳一廚一衛,奶奶住一間、我住一間、一位韓國小姑娘住一間。
日常生活是這樣的:
奶奶:早上起床下樓散步,回家之後看電視、做飯,早早入眠。
我:早上起床游泳,回來料理一下再去上班,深夜回家睡覺。
韓國姑娘:沒見到過,不知道...
我每天跟奶奶都會在早上見面,偶爾奶奶會幫我收洗衣服、喊我吃飯。
只要奶奶用關愛的小眼神看著我,用她那特別的口音喊我小閔,我就覺得內心安定,感到溫暖幸福。
可能是因為很久以前,我鹿港的阿嬤是那樣看著我的,再次見到這樣的眼神,好像回到那無憂無慮被愛著的童年時光。
-----
我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感受到這個區域的特殊性。
當時我在上海五分鐘工作,公司位於創智天地,是一個圍繞著「江灣體育場」建造的玻璃大樓。
而「江灣體育場」,是民國時期作為上海第二個市中心去規劃的區域;雖然因為二戰內戰而中斷,但依然留下許多建築與規劃的痕跡,比如說路名是「國興路」、「政衷路」。
後來,日戰內戰輪番退場後,這裡依然是許多軍人駐紮的地方;也就是說,這裡有軍營、軍眷住宅。
我住的地方就在政衷路,就是一個軍眷大院,而且定位不低--在二十幾年建造的軍眷社區,就有電梯、整潔的大樓立面、道路規劃,我隱約覺得這不是一般軍人住的小樓。
而奶奶能在丈夫去世後,依然住在這裡,應該有一段故事吧?
我知道的那個部分,是這樣的:老奶奶是東北人,早早參軍,丈夫也是軍人。
他跟丈夫到了上海,丈夫去世後她依然住在這裡。她有兩個兒子,長大成人後也在附近成家,有兩個小孫女。
兩個小孫女原本是住在這裡的,長大之後也自立門戶,一個人住的奶奶就把房間出租,招來了我。
我跟她租下房間的時候,老奶奶寫了一張押金收據;我每個月拿紅包袋給租金,奶奶又給我寫收據。
老奶奶寫著一手好字--1936年出生的她,能寫一手好字...究竟是怎樣的出身呢?
-----
過了幾個月,HR跟我說要辦工作證,需要房屋合同辦居住證明。
一臉矇逼的我跟老奶奶並不知道怎麼做,HR無奈地掏了一張房屋合同給我們,讓我們簽名給她。
過了幾周,我就拿到工作證了--當年,辦手續真的比現在簡單很多呢。
工作證,HR就能辦出來
租房子,敲開社區門就能租到
銀行卡,拿著台胞證五分鐘就辦出來
手機號,五元人民幣在路邊攤買下來
十年過後的今天,這些事情變得多麼複雜呢?
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就好像我與老奶奶,無力抵盪時光的流逝。
-----
2011,我剛到上海,與老奶奶相遇。
奶奶75歲,身體硬朗,頭腦清楚,眼神清明、手腳麻利;
我十分矇懂,看什麼都新鮮、對世界充滿好奇與熱愛。
2012,我離開上海
老奶奶在門口送我,我一轉過頭就開始哭;
從計程車哭到高鐵上,從上海哭到蘇州,頻頻壓著心口喘不上氣。
2015,我回到上海,在老奶奶隔一條街的地方住。
奶奶80歲,身體不太好,桌上一沓子藥,腦仁疼、少溜灣,講話比較慢、屋子沒有那樣乾淨--是那樣明顯的老態。
我搬家換公司不再哭了,學會了很多事情,能稱上「能幹」。
後來...反正我是不會再回到那個地方,因為我害怕窗簾換顏色,老奶奶不在那裏了。
就這樣在我心裡,永遠地在那裡,一直是初見的模樣。
-----
就這樣啦...我的房東老奶奶,她叫馬寧香,我非常愛她,想念她以及那段溫暖懵懂的日子。
這篇寫得我又笑又哭啊...不過也沒有哭,就是一種心情:溫暖、惆悵、想念、憂傷,這樣混在一起,嘆了一口氣。
我在大陸太久,有許多記憶,對許多人都有深厚的感情,但是很難見到了。
雖然想要好好生活,但依然飽受這種心情的折磨,走到哪裡都想起上海或北京的哪裡。
比如說在大安公園散個步,我都瞬間想起上海的中山公園--
「啊,這裡好像中山公園啊,那時候跟誰一起逛了。
那時候是秋天,秋高氣爽,我來上海出差,在商場吃了避風塘,吃完逛公園來著。
中山公園似乎更廣闊、更熱鬧,少了曲藝、廣場舞、彩色滑板的公園,顯得沒那麼有生氣啊。」
嗯...所以說朋友是多麼重要啊?自己消解這些情緒,傷身。
(話說台灣去過上海北京的人,那是真多呀!)
-----
在我的每一段租房史裡,都會遇到不同的人。
對這些故事、生活與房子感興趣的您,歡迎來看看哦!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74209793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