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軍人受訓心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軍人受訓心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軍人受訓心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軍人受訓心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916的網紅趙惠雯言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考完EMT-1之後】 完成EMT-1受訓後,不少親朋好友問了一些問題,想說不然來整理個QA,除了做個紀錄,也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Q1:為什麼想去考? A1:這大概是第一個、也是最多人問的問題。 我覺得我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常常是在播新聞的時候跑出來的,像之前突然想畫貼圖,還有這次去考緊急...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三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陳巧琴,台北市老松國小第112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今天.我最“菜”! 我終於鼓起勇氣挑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童軍廣播人才培訓主持人.從呂明珊主持人的“說一句對的話”,王國輝團長的“麥克風的另一端”,黃昭仁團長的海報製作,李基銘夥...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趙惠雯言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6 21:26:24
    有 547 人按讚

    【考完EMT-1之後】

    完成EMT-1受訓後,不少親朋好友問了一些問題,想說不然來整理個QA,除了做個紀錄,也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Q1:為什麼想去考?
    A1:這大概是第一個、也是最多人問的問題。

    我覺得我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常常是在播新聞的時候跑出來的,像之前突然想畫貼圖,還有這次去考緊急救護技術員,都是這樣。

    有一次播新聞的時候,那天RD突然連續有兩三則都是車禍、意外的新聞,所以我大概連續講了兩三次「趕緊打119將男子送醫」、「救護人員到場,緊急把男子送醫」,接著就冒出「如果我是119不是很好嗎」這樣的想法,所以就跑去考了😂😂😂

    Q2:妳考這個是什麼?可以做什麼?
    A2:EMT(救護技術員)受訓順序由淺至深分成EMT-1(初級救護技術員)、EMT-2(中級救護技術員)、EMT-P(高級救護技術員),考到後,當然可以加入緊急救護行列,跟著救護車出勤,不過也不代表考了就一定得去當119,多學會一件事情沒什麼不好的,除了一直跪著膝蓋很痛之外,暫時想不到有什麼壞處。

    從最淺的EMT-1(簡稱T-1)開始受訓,T-1合格後,可以執行的內容包含:

    「呼吸道」:徒手打開呼吸道、建立鼻咽呼吸道(插鼻咽管)、建立口咽呼吸道(插口咽管)、抽吸(Suction)

    「呼吸」:氧氣鼻導管(Nasal Cannula)、簡易型面罩(Simple Mask)、非再吸入性面罩(Non Rebreathing Mask、NRM)、甦醒球(AMBU)

    固定術、脫盔、上頸圈、上長背板、止血包紮、骨折肢體固定、燒燙傷、辛辛那提中風指標

    往上進階到T-2、T-P,才能夠給藥,或者靜脈注射(IV)、做更進階的處置;另外,別懷疑,使用血糖機必須要T-2以上才可以,所以我是不能幫人按血糖機的(這是滿奇怪的沒錯,但按照規定就是不行😞😞😞)

    另外CPR,還有AED的使用,也都會在訓練範圍內。

    Q3:考了這個,妳要轉行嗎?
    A3:短期內應該沒有這個打算,我還是會好好待在新聞業的,不要擔心🤣

    Q4:妳是自己去考嗎?有被認出來嗎?去上課的都是怎麼樣的人?
    A4:對,我是自己默默跑去報名,連我爸媽都不知道,每天上課都很累,像一個頹廢的阿姨,完全沒有人認出我喔哈哈哈哈😅!

    班上同學有一部分是海巡人員、還有職業軍人跟護士,跟我一起搭的是一位呼吸治療師。

    Q5:我也想考,可以去哪報名?報名費會很貴嗎?要上幾天課?多久可以拿到執照?
    A5:我當時是去衛福部緊急醫療管理系統(https://ems.mohw.gov.tw)找開課資訊的,消防局也會開課,但一年只開一次,費用可能會比較親民,但相對會比較搶手、一個班的人數也會比較多,需要比較多人輪流使用器材(當然也包括安妮😂😂😂)

    除此之外,主管機關也委託醫院、或是一些民間機構協助訓練課程,開課的頻率比較高,但收的費用也高一些,大約五千元到七千元不等。

    訓練天數不一定,T-1總訓練時數就是40個小時,有的課程會拆成好幾個周末假日去上,就會需要上好幾個禮拜的課才能考試。

    我這次報的班是一天上10小時的四天課,好處是集中火力四天結束,長痛不如短痛,缺點是真的很累很累很累,因為要上的東西不少,中間幾乎不太會有喘息的時間,累到連飯都不想吃😵😵😵

    Q6:上課要注意什麼?考試怎麼考?會不會很難?
    A6:T-1課程除了一點點需要抄筆記的學科之外,大部分都是要動手操作的術科,所以記得穿輕便衣物,不要穿裙子或高跟鞋、皮鞋,你會恨死自己,我連續四天都穿牛仔褲、布鞋跟棉T,活動方便👍

    然後因為上課會很累(至少我來上的這班,很累),務必睡飽、吃飽,上課前就先吃完早餐,因為開始上課後就不會有時間讓你吃,吃飽才有體力跪+按CPR。

    另外,因為緊急救護是team work,你的夥伴非常重要,請好好跟他培養感情,因為受訓的40小時都會跟他一起度過。這次我的夥伴是一位呼吸治療師,當我不斷搞錯鼻導管戴法時,他大概不厭其煩教我100次吧😅😅😅

    考試內容會有一些情境,包含車禍、溺水、癲癇、火災、中風、急性冠心症等等,我考試的時候是16題抽一題,然後實際操作。建議主手、副手的工作跟流程都要熟悉,因為考官可能會突然叫你換手,如果你只熟主手/副手其中一項,就會突然卡住直接再見。

    難易度的話,還是有分比較難的跟比較簡單的,精確點來說應該是比較複雜,像是溺水跟急性冠心症就比較複雜,因為一個是CPR後會活過來、必須重新做一次評估,另一個則是原本活著、後來必須CPR,流程會拖比較長一點(就要跪比較久😅😅😅)。

    Q7:妳覺得最困難的是什麼?
    A7:真心覺得困難的是包紮,三角巾真的很難,以前美勞課我最害怕摺紙,我永遠搞不懂正面、反面。

    但因為我怕針也怕血(抱歉我真的很沒用),插鼻咽管跟口咽管我都覺得有點恐怖,上課偶爾會看到一些非常血腥的照片,真的還是頭皮發麻。

    以前跑社會的時候偶爾也會有一些相關畫面,但通常都打馬處理,這次我坐在最前面,而且都來受訓了,才沒有打馬賽克這件事情,照片放出來真是想閃都閃不了。

    Q8:有什麼心得?
    A8:上課後發現有些錯誤的觀念還真是普遍流傳,例如癲癇,從小就被教育遇到癲癇患者要趕快在他嘴巴裡塞東西,但其實這樣可能會害患者窒息。可能宮廷劇看太多,以為咬舌會自盡,很多人擔心患者咬到舌頭會死,硬要把患者嘴巴打開,但患者在發作瞬間時,如果咬到就已經咬到了,沒咬到的話也不會再咬到,用力去控制患者、甚至想把患者嘴巴打開,只會害彼此受傷(音樂請下),而且就算真的咬到舌頭,黏膜部位縫合後癒合的速度比手腳受傷都還快一點,因此就別費心去控制癲癇患者了,幫他排除周邊危險物品、直到發作結束後送醫,比較實際。

    Q9:妳還會往上接受T-2、T-P訓練嗎?
    A9:暫時沒有考慮,畢竟接下來要學得跟注射有關,在還沒克服心理障礙前,我先這樣就好,避免老師邊上課邊救學生😂😂😂

    秉持著多學會一件事情沒有壞處,受訓雖然很累,但覺得滿快樂and充實的,只是凡事皆是如此,只要沒有常做都會忘記,我想我大概需要每天都在腦海裡救兩次病患😅

    #緊急救護技術員 #緊急救護 #緊急救護員 #初級救護技術員 #emt #emt1 #119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壯闊台灣 吳怡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30 09:42:51
    有 17,434 人按讚

    【不要讓八位軍人白白犧牲】
     
    1月2日的早上,機號933的空軍黑鷹直升機在山區飛行、前往蘇澳;8點06分48秒,獲得塔台許可,爬升至4,000呎。同時,直升機逐漸進入雲層,失去能見度。接著在機艙內的對話,從頭到尾不到十秒鐘:
     
    副駕駛跟正駕駛說:「教官高度」。
    三秒後,塔台向直升機呼叫:「請問預計抵達蘇澳時間」。
    過了不到一秒,副駕駛:「教官現在高度」。
    一秒後,正駕駛:「知道」。
    過了兩秒半,正駕駛向塔台呼叫:「阿 預計抵達蘇澳」。
    再一秒,不明聲響。
    再一秒,錄音終止。
     
    根據國防部公佈的數據,在這十秒,直升機離地面的距離從381呎掉到87呎,喪失了294呎(約90公尺的高度)。十秒之後,在上午8點07分01秒,黑鷹撞山。十三人在機上、其中八人殉職。
     
    隨著總統大選的結束、疫情的延燒,三個月前的這場意外已被逐漸淡忘。過去三個月,受難人員獲追贈勳章,國防部召開「初步調查報告」記者會,相關人員的懲處確定,紀念碑也在昨日落成。黑鷹事件看似落幕。
     
    許多人希望放下過去。但是,我們必須記取教訓。
     
    2014年阿帕契直升機在霧中直撞民宅;2018年2月另一架黑鷹直升機在蘭嶼墜海,六人喪生;2018年6月F-16戰機撞山,飛行員殉職;這次的黑鷹失事造成八人罹難。飛安事件頻繁發生,幾乎每一次都付出重大的代價:軍人的犧牲、家庭的破碎。現在是政府嚴肅面對系統性問題的時候——深入檢討人員訓練以及組織文化。
     
    【感謝自由時報刊載評論:https://tinyurl.com/unjjxv4
     
    ▋必須面對的問題
     
    2月15日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中,國防部將失事歸因於「環境及人因複合因素」。空軍司令部督察長在記者會上表示:飛行員以合格的方式操作飛機,在「發生地形以及天候的因素」後,操作「不及應變而發生遺憾的意外」。
     
    但這樣的檢討報告並沒有回應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姑且不論事後的應變與搜救,這一場意外突顯了哪些制度上的缺陷?我們該如何降低意外再度發生的機率?
     
    許多疑問,必然有紀錄可以回答。國防部雖然沒有法律義務對外公開,但若以開放和透明的態度來說明,將提升社會對國軍的信任、回應對國軍的期許。我們也希望立法院儘早要求國防部針對黑鷹事件進行專案報告。全社會——包括每一位軍人——都應該得到更完整的交代。
     
    1️⃣ 成軍過程中的訓練標準
     
    台灣的UH-60M黑鷹直升機分屬三個不同單位。陸軍航特部(陸航)採購的六十架黑鷹裡,其中十五架在2016年移撥給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空總);另有十五架在2017年起,分批移交給空軍救護隊,取代服勤三十多年的S-70C藍海鷗直升機(黑鷹的前身)。而這次失事的直升機是在空軍救護隊的編制下。
     
    陸航與空總在成軍階段都有派學員到美國;也分別聘請由美國退役飛行員組成的「技協小組」來台,協助「飛行」與「後勤維持」的訓練,為期兩年。
     
    空總飛行員的赴美《完訓心得報告》指出:「美方對於系統認識、試講、試教之能力要求甚高⋯對於每一步驟之進行與處置,均要求機組員須正確並提前告知,前後艙之任何行動均在互相掌握與知悉下綿密進行,由其機內外空域視察⋯系統監控與安全視線交叉互補⋯等飛行中潛在危機的掌握,每次飛行後之歸詢檢討由美籍教官講評飛行狀況,並分析缺點或改進建議⋯」。
     
    空軍救護隊為何沒有比照辦理相關訓練?空軍救護隊接裝時的受訓課程,跟陸軍與空總在美國的受訓內容,有什麼不同?接機的兩年多來,空軍救護隊有沒有參考美國「技協小組」給陸航與空總的結案報告?若有,參考了哪些訓練內容、又做了哪些改進?
     
    國防部官員在2月的記者會解釋:空軍救護隊「已經成軍,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都會恢復到常態的訓練」。之前的訓練與「常態訓練」有何不同呢?
     
    2️⃣ 模擬機的訓練
     
    模擬機是飛行員訓練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地面上安全地演練各種緊急狀況的應變處置,例如直升機進入雲層或能見度下降而無法目視地面時,從「目視飛行」轉換為「儀器飛行」的標準程序與操作。
     
    空總受訓人員《完訓心得報告》的第一項建議便是「持續模擬機訓練之必要性」。他們的報告說明:「對黑鷹機種之認知,咸知模擬機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緊急程序發現的徵候與處置,與儀器訓練及自動化飛行操作,許多情況無法使用實體機訓練,除安全考量外,仍需高額成本與風險顧慮。唯有建立模擬機定期精進課程,獲得專業師資與硬體方能提升人員素質且增進信心與能力」。
     
    在2月的記者會上,國防部官員表示,失事的兩位駕駛去年分別操作了四次模擬機,而最後一次則是在意外發生前的一個月。不過,在民視記者葉郁甫的追問之下,國防部也坦言:兩位飛行官先前所操作的是藍海鷗模擬機;而最近一次到新社營區操作黑鷹模擬機,是在去年三月,距離失事已達十個月之久。
     
    據瞭解,陸航在新社建置了兩套黑鷹模擬機,每週分配固定時間給空總以及空軍救護隊的飛行員。按照陸航的內部規定,黑鷹模擬機的訓練必須達到每季三架次的標準,每架次約莫兩小時。空軍救護隊應該說明:空軍飛行員的標準是多少架次與時數?在事件發生之前,飛行員接受模擬機的訓練頻率為何?藍海鷗跟黑鷹模擬機的訓練內容和操作系統是否有所不同?這次的意外之後,空軍救護隊又做了什麼調整?
     
    3️⃣ 國軍的組織文化
     
    最難以克服的挑戰,或許是國軍嚴明的階級制度與管理文化。
     
    一位現役直升機飛行員和我們表達:「最大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 。過於僵化的階級制度,或許才是這次事件的主因。訓練面向的問題絕對比文化層面容易解決,但是文化不去改變,再嚴謹的訓練都沒有用。」
     
    根據聯合報記者程嘉文的報導分析,直升機即使進入雲層,只要將高度拉升,並及時轉為「儀器飛行」,也許就不致於撞山。然而,選擇爬升高度後再下降所要耗費的時間,就有可能延誤參謀總長的行程——為了如期達成長官交付的任務,時間壓力或許是駕駛決定維持目視飛行的原因之一。
     
    另外,當駕駛發生空間迷向或判斷失準的狀況,另一位駕駛理應可以要求接桿協助處置。在失事前的最後十秒,雲霧極有可能已覆蓋下來、影響能見度,導致無法掌握離地情況。國防部在記者會所公佈的數據顯示,當時直升機非常接近地面,副駕駛兩度提醒高度,正駕駛雖回答「知道」,飛機高度不但沒有爬升,反倒持續下降。軍中的飛行員提出一個疑問:「是否代表當時正駕駛已經產生空間迷向?副駕駛在此時是否應適時接手操作?」正副駕駛之間的階級落差是否也影響當時應處方式?
     
    實情是否如此,目前的公開資訊(並不包括機艙內的完整錄音檔)無法證實,但也提醒了我們,階級文化也是事件的潛在因素。
     
    我們一直強調,應受檢討的是制度,不是個人;無論駕駛、空軍或國防部,都不該是被責難的對象。我們必須協助國軍改善組織文化,容許下屬做決策的空間——正確的判斷,不應該受到官階高低的影響。
     
    ▋紀念碑的意義
     
    昨日,八位殉職軍人的紀念碑正式落成。
     
    也許,面對悲劇,「不追究」被視為一種寬容、或對受難者家屬的體貼。但既有的問題不容擱置,因為各個環節所牽涉的,可能是國軍弟兄姊妹的生命安全。我們必須嚴肅思考所有可能因決策而造成的遺憾,並誠實檢討體制內長期習慣的形式主義。
     
    我們認為,記取沉痛的經驗,勇於改變現狀,才是展現對國軍英烈的尊重。
     
    我們期待,政府向每一位持續為國家效力賣命的飛行員以及軍士官兵承諾:國軍從此時此刻,一切將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軍聞社)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1-20 19:11:20
    有 34 人按讚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三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陳巧琴,台北市老松國小第112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今天.我最“菜”!

      我終於鼓起勇氣挑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童軍廣播人才培訓主持人.從呂明珊主持人的“說一句對的話”,王國輝團長的“麥克風的另一端”,黃昭仁團長的海報製作,李基銘夥伴的去年、今年、明年….以及陳文義的錄音室設備介紹等後製剪輯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主持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勝任的工作,尤其我的口音,造成我很大的障礙。但我不怕,我會努力克服,越挫越勇敢,人生才會越來越精采。

    計畫:
    1.在海報上.或是FB粉絲頁開始做徵稿(邀請樂與分享童軍故事的夥伴來同舟共濟.為童軍運動出己之力)

    2.175期童木章領導夥伴中.有部份領導者開始有了一些定期小聚會.主題內容都是童軍的歷史.現進式.以及將來的展望等…希望可以將小聚會討論的議題內容分享給更多的童軍人.將主題直接搬上快樂玩童軍(目前還在做商討)。

    3.採訪對象:上至總會.下至小狼.小蛙.找尋出更多與童軍相關的.具有意義的主題分享之.透過快樂玩童軍.讓更多的外界人士知道.童軍到底在玩什麼.童軍運動對青少年的意義。

    4.我很菜.但我很有信心.希望可以分擔基銘夥伴播出的單元內容。
      
      
    2、馬儀庭,臺北市第200團湖心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在前一晚,我徹底的失眠了!本該好好休息以保持最佳狀態來受訓,但却因期待的喜悅之情打亂我的計劃。

      早上七點就起床,還賴在床上想東想西的,又上臉書反覆看著快樂玩童軍培訓的文宣,哇!我真的可以參加這次的培訓咧!直到我回過神來,才發現我快遲到了。跳下床,去看看孩子們。原來老公早就起床幫忙孩子穿戴,而我則趕緊去梳洗等動作,路痴如我,全家陪著我前往漢聲廣播電台。

      早晨來到教室內,原本還有點羞澀的我看到了陸續進來的夥伴們,每個都充滿著朝氣有活力的招呼。又這樣點點開啟我心!充電完成!

      雖然只有一天的培訓,緊湊的時間下却讓人感覺不出任何緊張感。這就是童軍,沒有所謂的上課就只是放心放輕鬆地自在。真的要說緊張,應該就是上場去「出聲」吧!那時候才懂「臨陣磨槍,槍不亮」這句話的意思。第一次進入電臺前線,第一次獻出自己的聲音。

      真正體驗過,才知道當個電臺主持人或受訪者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之後來到了電臺後製部份-剪輯,聽到機台的價位時我的手更抖了!仔細聽著基銘夥伴的指導,和巧琴夥伴倆輪流做剪輯。聽著彼此的談話錄音,才發現自以為是的輕鬆談話其實有太多不必要的贅詞,重複語句。一邊聽著也一邊笑著,發抖的手也慢慢放鬆了。

      最後,我嚐到了完美的果實,就是這一整天,由辛苦的講師們及副團長們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及所學。就在這一段小小的錄音檔中呈現。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主持人影音頻道youtube,歡迎訂閱:
    https://www.youtube.com/…/UCF7nXF7s6vTK0pkZM6yUkmQ/playlists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1-19 15:34:02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三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陳巧琴,台北市老松國小第112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今天.我最“菜”!

      我終於鼓起勇氣挑戰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童軍廣播人才培訓主持人.從呂明珊主持人的“說一句對的話”,王國輝團長的“麥克風的另一端”,黃昭仁團長的海報製作,李基銘夥伴的去年、今年、明年….以及陳文義的錄音室設備介紹等後製剪輯工作…讓我深深體會到主持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勝任的工作,尤其我的口音,造成我很大的障礙。但我不怕,我會努力克服,越挫越勇敢,人生才會越來越精采。

    計畫:
    1.在海報上.或是FB粉絲頁開始做徵稿(邀請樂與分享童軍故事的夥伴來同舟共濟.為童軍運動出己之力)
    2.175期童木章領導夥伴中.有部份領導者開始有了一些定期小聚會.主題內容都是童軍的歷史.現進式.以及將來的展望等…希望可以將小聚會討論的議題內容分享給更多的童軍人.將主題直接搬上快樂玩童軍(目前還在做商討)
    3.採訪對象:上至總會.下至小狼.小蛙.找尋出更多與童軍相關的.具有意義的主題分享之.透過快樂玩童軍.讓更多的外界人士知道.童軍到底在玩什麼.童軍運動對青少年的意義.
    4.我很菜.但我很有信心.希望可以分擔基銘夥伴播出的單元內容。

    2、馬儀庭,臺北市第200團湖心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在前一晚,我徹底的失眠了!
    本該好好休息以保持最佳狀態來受訓,但却因期待的喜悅之情打亂我的計劃。

      早上七點就起床,還賴在床上想東想西的,又上臉書反覆看著快樂玩童軍培訓的文宣,哇!我真的可以參加這次的培訓咧!直到我回過神來,才發現我快遲到了。跳下床,去看看孩子們。原來老公早就起床幫忙孩子穿戴,而我則趕緊去梳洗等動作,路痴如我,全家陪著我前往漢聲廣播電台。

      早晨來到教室內,原本還有點羞澀的我看到了陸續進來的夥伴們,每個都充滿著朝氣有活力的招呼。又這樣點點開啟我心!充電完成!

      雖然只有一天的培訓,緊湊的時間下却讓人感覺不出任何緊張感。這就是童軍,沒有所謂的上課就只是放心放輕鬆地自在。真的要說緊張,應該就是上場去「出聲」吧!那時候才懂「臨陣磨槍,槍不亮」這句話的意思。第一次進入電臺前線,第一次獻出自己的聲音。

      真正體驗過,才知道當個電臺主持人或受訪者可不是隨隨便便的。之後來到了電臺後製部份-剪輯,聽到機台的價位時我的手更抖了!仔細聽著基銘夥伴的指導,和巧琴夥伴倆輪流做剪輯。聽著彼此的談話錄音,才發現自以為是的輕鬆談話其實有太多不必要的贅詞,重複語句。一邊聽著也一邊笑著,發抖的手也慢慢放鬆了。

      最後,我嚐到了完美的果實,就是這一整天,由辛苦的講師們及副團長們傳授給我們的知識及所學。就在這一段小小的錄音檔中呈現。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1-19 14:33:38

    (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藍忠、台北市第25團草山羅浮群、服務員

      終於,研習營開課了〜在簡短的開訓典禮後,首先第一堂課由金鐘獎主持人呂明珊老師講授「說,一句對的話!」這堂課教我們要會說話、說對話,有趣的課程就在「ㄓㄔㄕ和ㄗㄘㄙ」輪流轉呀轉,整個笑料不斷;但是,到底最後是布補了鼓?還是布補了虎?

      第二堂課是國輝團長的「麥克風的另一端」,果然,天才玩的童軍和我玩的童軍不太一樣,鞭辟入裡的啟發,喚醒了我的童軍魂與廣播情,原來,要成為一個稱職而又要受歡迎的主持人,必須先下功夫做功課,才能獲得的更多掌聲與共鳴。幽默風趣的國輝團長,帶領學員進入了另一個童軍異想世界,從內心啟迪廣播主持要義,真是要再來幾次愛的鼓勵加火花,才能表達收穫滿滿的心情。

      中午的便當,喔,真是美味至極,復古的菜餚加上阿嬤的蘿蔔乾,心中不禁滴下了「數滴」感動的眼淚,用心的研習營隊,基銘團長的細心安排,真令人銘記在五內和巴豆內。用餐時間,學員們也互相介紹彼此認識,一開講時我就隱約感覺到,每一個人根本就是一個個閃閃發亮的主持新星,述說著自己的童軍經歷與故事,彼此間藉由這樣的交流,感受到大夥都是一家人的氛圍,更加體會童軍四海一家的宏偉精神。(附帶一點,阿嬤的蘿蔔乾,我吃了九包…)

      下午,第三堂課由昭仁團長講授「海報製作」,淺顯易懂的海報製作概念與欣賞、用心的簡報檔,團長的豐富創意配合悠悠充滿磁性的講演,就像是催眠一般,讓我的眼皮不禁沉重起來,終於在身旁合真團長愛的呼喚中,我才又回到具熱鬧氣氛而安靜異常的講堂;在昭仁團長答應學員,願意分享寶貴的檔案與致贈張張精美主題海報中,有了精神動力,因為大家搶著喊「有」!

      最後,最精采而最令人感動的「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由該節目「銘主持人」基銘團長來分享,從無到有、激勵人心的奮鬥歷程,經過多少艱辛與無私的奉獻,創造出這個終有一天敲響金鐘、充滿意義的勵志節目。團長也分享他加入童軍運動迄今,短短的兩年多的時間,由一個新進家長服務員、從未主持過節目的新人,如何創造出奇蹟的心路歷程,真是既知性又感性,更加充滿人性、令人溫暖而感動的故事。而我內心也深深感受到這個有意義的節目,未來將結合來自四面八方的卅二位童軍伙伴兼新主持人,在基銘團長帶領下,一起攜手合作,將這個優質節目邁向國際化、精緻化、深度化,創造不可思議的未來!

    2、劉合真、台北市第168團博愛國小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第一堂課由漢聲廣播電台金鐘獎名主持人呂明珊老師講授第一堂課『說,一句對的話!』,『清楚』是廣播的要訣而(ㄓㄔㄕㄖㄦ、ㄗㄘㄙㄌㄜ)這些是平常在說的話卻沒多去留意它們,經過呂老師講解再讓自己唸上一段時,才知道說話並不是這麼簡單的事!

      第二堂課是由王國輝團長講授『麥克風的另一端』,經由一段影片分享讓我們學習到,當你是一位主持人時如何讓自己有值得分享的故事,如何用同理心讓來賓他們的故事是值得分享的,當然最難的一點就是如何試著問出『受訪者終其一生等待被問到的問題』!

      第三堂課由黃昭仁團長講授『海報製作』,課堂上除了有精彩的課程介紹,昭仁團也無私的分享了他製作的電子檔,讓我們知道PPT也可以做出精美的海報。

      第四堂課由主持人基銘團長講授『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基銘團長從民國100年陪著孩子加入童軍團,三年多的童軍人,很佩服他所做的一切,也祝福他想將節目導向國際化、精緻化、深度化的願望能順利完成。

      下午電台安排了導覽,很快的進入第五堂課由漢聲廣播電台資深錄音師陳文義先生簡單講授錄音室的軟、硬體介紹,並且開始了今天的重頭戲進入錄音間實際的演練訪問錄音。我和藍忠夥伴是第二組,藍忠伙伴提議我們使用台語來進行訪問,跟他搭配很輕鬆愉快,不過他也丟了許多變化球給我,國語的繞口令原本就不是很拿手,他竟然要我用台語唸出,我們的訪談內容完全沒有事先演練,拉拉雜雜很開心講了10幾分鐘,等到後製剪輯時才知道辛苦。

  • 軍人受訓心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11-17 19:21:31

    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第二梯(學員受訓心得與未來主持計劃)

    1、徐子淳,桃園縣188團石門社區複式童軍團,服務員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臉書的粉絲專頁上,看到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第一期童軍廣播人才培訓營的成果播出介紹海報,於是我很認真地收聽哪天的節目,聽完之後便萌生我要成為童軍廣播人的念頭,所以當在臉書上看見第二期的招生海報後,我毫不猶豫地寄出我的個人簡歷。數周後入選名單公布,看見自己的名字時,心中真的是既驚訝又歡喜!

      受訓當天一早,我帶著緊張、興奮的心情來到漢聲,走進教室便見到曾經一起受訓的好夥伴國輝,他也是授課講師之一,這讓我心情輕鬆了不少,開訓典禮後,便開始一天的課程…

      第一堂課是由漢聲廣播電台金鐘獎名主持人呂明珊小姐講授「說,一句對的話!」。課堂中,她分享了許多主持經驗,也讓我學習到,在廣播時說話的發音、咬字、情感的表達都是非常重要的技巧。因為廣播是用聽的沒有畫面,但是如何讓聽眾聽得清楚又在腦海中產生畫面,這就是看主持人的功力了。

      第二堂課由明湖親子童軍團總團長王國輝團長講授「麥克風的另一端」。這堂課我學到要如何與受訪者產生情感的連結,要如何發掘問題,同時透過講師的照片分享認識了幾位非常特別的人,他們的生活態度、處事原則都非常值得學習與報導,希望有機會可以採訪他們,讓更多的童軍伙伴認識。

      午餐時間,學員的相見歡,讓大家有機會自我介紹,互相認識。和我分配到同一組的陳明瑀,雖然年紀小我非常多歲,但我們有許多類似的經歷,這對後來的訪談錄音練習有很大的幫助,基銘的分組真是用心啊!

      第三堂課由黃昭仁團長講授「海報製作」,這堂課對於我這個沒有美感、電腦也只有小學生程度的歐巴桑來說,是有點生硬,但卻也開了眼界。

      第四堂課由節目主持人李基銘講授「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這堂課看到基銘對童軍、對節目的用心及熱情,每一集節目更是煞費苦心的準備及後製,真的是勞心又勞力啊!他的分享同時也對於我有非常大的激勵作用!期待明年能和他合作愉快並且學習到更多的廣播節目的主持、製作技巧。

      第五堂課由漢聲廣播電台資深錄音師陳文義先生講授,介紹錄音室的各項軟、硬體設施。
      隨後便立刻進行實際的演練訪問錄音,錄音後還要自己動手剪輯自己的訪問錄音,聽自己的訪問錄音簡直就像是登上了殘酷舞台,自信心大崩壞的時刻!我和明瑀一遍又一遍的聽著,剪輯出我們認為最好的內容來呈現給聽眾朋友們。

      結束了一天的課程後,我開始思考著明年我要做甚麼樣的主題?!介紹那位熱血童軍人?!帶大家認識那個別具特色的童軍團?!期待明年的節目會讓更多的人願意成為一位童軍!


    2、 陳明瑀,台北市第346團傳薪開放童軍團,羅浮童軍

    「你口條不錯,要不要試試?」

      一句鼓勵一個機會,讓我參加了快樂玩童軍節目主持人培訓。在為期一天的培訓過程中,從捲舌音練習、繞口令和朗讀的主持基本功,到與來賓的連結和海報製作,這三堂課讓我對於擔任主持人的嚮往逐漸攀升,尤其是聽完基銘團長述說快樂玩童軍的去年、今年、明年後,也讓自己認真思考應該要如何去發揮自己的所能來使節目製作得更好,該找哪一些人來擔任來賓?該如何訪問?一個優質的童軍廣播節目要如何才能維持?許多的問題已經在自己的腦海中打轉,我不禁佩服基銘團長不到一年就讓這個節目蓬勃發展,粉絲頁人數也逐日攀升,一個人要做這麼多的事情真的是不容易,不過還好,現在我們擁有一個團隊,每個人都有一位最佳搭檔能夠相互合作,我們這些人因著培訓而認識,在過程中相互協助一起成長,也衷心期盼新的一年能藉由己身的力量使節目發光發熱!

    預期想參與播報的節目內容:
    →從小參加童軍超過二十年以上,是什麼樣的理念,讓他能如此堅持?
    →2015世界大露營在日本的活動報導

    如有活動需要報導採訪,任何問題洽詢,以下三個粉絲頁,均可連絡!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李基銘主持人mail: a0986650006@g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