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軍事特種建築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軍事特種建築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軍事特種建築物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半瓶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歷史上的今天 2011-MAY-02 海神之矛作戰 9年前的今天,由海豹六隊(現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的「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成功擊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重要主嫌,同時也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賓拉登。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
軍事特種建築物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04:32:14
#歷史上的今天 2011-MAY-02 海神之矛作戰 9年前的今天,由海豹六隊(現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的「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成功擊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重要主嫌,同時也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賓拉登。 ▶ YouTube收看: https://youtu.be/xaF4jbheIDQ ▶...
-
軍事特種建築物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5-02 16:00:19#歷史上的今天 2011-MAY-02 海神之矛作戰
9年前的今天,由海豹六隊(現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的「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成功擊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重要主嫌,同時也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賓拉登。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pb4n3ax27r0873xfi8sd7k
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攻擊行動,讓美國開始展開長期的反恐戰爭,而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一直以來都是這場戰爭的重要目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長達10年的監控行動,成功掌握到賓拉登的躲藏位置,並在2010年9月開始,對一棟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建築物進行嚴密監控。
2011年,包括CIA在內等美國國安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情報總監以及國防部,不同情報和軍事單位的確認下,「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正式展開。2011年5月2日凌晨,24位海豹六隊的成員乘坐兩架改裝後的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起飛,以沿地低空的方式躲避巴基斯坦軍方的雷達監控,成功入侵了巴基斯坦境內領空。
縱使在入侵的過程中,其中一架黑鷹直升機在氣流不穩的狀態下墜毀於建築物圍牆上,海豹隊員依舊在地面展勘攻堅行動;大約凌晨一點,雙方在建築物內駁火,大約半小時內成功擊斃了多位屋內成員,當然也包括了賓拉登在內。
賓拉登的遺體隨著撤離的海豹隊員回到了阿富汗基地,並以DNA和臉部辨識系統進行身分比對;而賓拉登的妻女,也有在現場對屍體進行指認,確認了該名死者正是賓拉登本人。美國快速地在24小時之內,將賓拉登的遺體送往北阿拉伯海域進行海葬。
當天晚間美東時間晚上11點35分,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對外宣布,賓拉登已死的消息,並表示正義已獲得伸張,象徵美國長達十餘年的反恐戰爭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但由於美國快速的DNA比對,以及並未正式公開遺體照片,讓「賓拉登未死」的陰謀論受到討論。在2013年4月2日,美國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民調顯示,大約有6%的美國民眾認為賓拉登還活著。
不論賓拉登是生是死,有關「海神之矛」行動的情節已被許多影視作品改編。最著名的電影改編作品,則是2012年上映的《00:30凌晨密令》,由目前唯一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性得主 - 凱薩琳畢格羅索執導,潔西卡崔斯坦、傑森克拉克、馬克史壯、克里斯普萊特、喬爾艾哲頓等知名演員演出。是一部結合情報、政治、動作、戰爭的電影作品。
電影從潔西卡崔斯坦所飾演的CIA情報分析員瑪亞開始說起,她在911事件後花了將近12年的時間尋找賓拉登,並與許多情報組織,甚至是CIA內部的高層進行遊說,最終確認了賓拉登的所在地,以策劃這場「海神之矛」行動。
電影在後段詳實記錄了「海神之矛」當天晚上的行動過程,以夜視和手搖式鏡頭,呈現相當具臨場感的氣氛;相信是喜愛現代戰爭題材的軍事電影迷會喜愛的電影作品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軍事特種建築物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oboCop:武力失控的警察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三十多年前的好萊塢科幻電影《RoboCop 機器戰警》的情節荒謬無比,以至於我們當年都輕而易舉地忽略了電影背後暗藏的警世訊息。
如今後悔早就來不及,我們已然活在那部科幻電影所描繪的荒謬未來:在那裡一切的政府職能都可以招商民營BOT,而警察武力有如軍隊一般強大無比,生死不計地使用不合比例的暴力執行值得懷疑的法令,即便是細微末節的輕罪都比照戰場死敵的規格殲滅。
一次又一次香港警察的執法畫面更讓人不免懷疑:哪用得著好萊塢費盡心力重開機,《機器戰警》的情節早在電視新聞中一一次又一次上演。
▇ 殺戮戰場底特律
四年前《機器戰警》的故鄉底特律市出現了一則帶有RoboCop關鍵字的社會新聞:
這樁警察暴力事件發生在底特律近郊的Inkster,距離Ford汽車的總部Dearborn不遠。Dearborn屬於底特律市城區的一部分,但在Ford工廠上班的黑人不被允許住在Dearborn,所以這些工人多數住在更郊區的Inkster。
事發當天一名黑人Floyd Dent駕車經過Inkster某個路口時,被兩名白人警察從車內拖出來毆打和電擊,並疑似將古柯鹼放入車內藉以栽贓駕駛。
帶頭的白人員警名為William Melendez。在他過去擔任底特律警察的16年間被投訴的次數遙遙領先同仁,並在接連12起訴訟中被控暴力攻擊市民。他因此得到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封號——RoboCop。
《機器戰警》的故事會選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完全不是巧合。底特律是GM、Ford和Chrysler等汽車大廠的根據地,在20世紀中期之後和美國中西部、五大湖區幾個工業重鎮一起經歷了「去工業化」的產業瓦解歷程,因而被稱作鐵鏽地帶。隨著汽車工業瓦解而來的是失業、貧窮、犯罪和政府財政窘迫。然後大家開始為這些混亂找尋解方。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在就職演說中就指稱這些所謂中心城市(inner cities)的犯罪氾濫是一場大屠殺(carnage),並主張這些混亂都是移民所導致,所以為了拯救這些岌岌可危的城市他將削減對這些城市的聯邦補助經費,直到這幾個城市放棄維護移民權益政策為止。這種企圖一槍斃命、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無疑也是一種RoboCop模式。
警力壓制是多數城市選擇的便利解方。1967年底特律警察掃蕩一家無牌照經營的酒吧,演變成一場波及全城的失控警民衝突,最後導致全城43人死亡、467人受傷、超過7200人被捕、超過2000座建築物被破壞。這場底特律騷亂是整個城市由盛轉衰的關鍵,有錢的白人選擇逃離該城,也進一步惡化底特律經濟和政府財政。
《機器戰警》除了預言美國監獄和警察業務委託民營的荒謬商業模式之外,最神準的預言還是2013年底特律政府申請破產。底特律官員打的算盤是透過破產程序減輕債務負擔之後,市政府可以繼續降低企業稅率吸引有錢人回流投資底特律。
《機器戰警》故事背景正是這些資本主義大城紛紛經歷過的泥淖:在政府民營化、服務商品化、警力軍備化之間垂死掙扎,始終找不到出路的地獄之城。然後英雄從天而降……
▇ 以正義為名的暴力
具有先見之明的荷蘭導演Paul Verhoeven是今天這個故事中的唯一英雄。
Verhoeven赴美發展之後的電影全數充斥著浮誇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他狡猾地把自己對於色情和暴力的批判觀點藏在電影的隱密深處,坐視觀眾毫無自覺地沈浸在他的色情和暴力元素中樂不思蜀。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必須和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分級審查交戰多回,多次刪減畫面來求取R級分級(因為被分級為X級或是未經分級的電影會失去在大多數美國連鎖戲院上映的機會)。他也因此創造了R級和X級電影(日後改名為NC-17級)的獨特商業模式,並讓惡名昭彰的《Showgirls 美國舞孃》成為好萊塢史上第一部得以大規模商業上映的NC-17電影。精明的好萊塢製片Mario Kassar 和Andrew Vajna很快就想到把Verhoeven的暴力和色情元素結合Arnold Schwarzenegger和Sharon Stone等明星元素,打造出1980年代盛極一時(但也快起快落)的Carolco影業王朝。
1987年Verhoeven向華盛頓郵報記者談及《機器戰警》中的極端暴力時他這麼說:
「電影《Patton 巴頓將軍》中出現一句非常經典的台詞。當時畫面中的坦克正在燃燒,事實上整個戰場上遍佈著燃燒的坦克、瀕死的人以及早就死掉的人。然後巴頓將軍見證這個景象,細細端倪之後他說『請原諒我這麼說,但我愛死了這個場面!』雖然這是一個法西斯主義者的內心話,但我認為整個人類都是這樣子想的。我認為許多人之所以如此熱衷於毀滅事物是因為這是人類靈魂的基本元素......同時也是戲劇作品的基本元素。你沒辦法用『美』和『幸福』來打造一個戲劇作品。」
Verhoeven骨子裡對於這種以暴制暴的美式正義是不以為然的。對他來說《機器戰警》就是一個耶穌死而復生的故事,但正因為故事發生在美國,所以死而復生的美國耶穌當然是要用槍枝暴力來實現正義、普渡眾生。
「我的動機是在批判德州極端保守的司法系統,因為在德州一名罪犯可以在一分鐘內被定罪然後幾小時內火速被處死。」Verhoeven企圖用《機器戰警》嘲弄這種得來速式的美式正義。
▇ 臉書直播之後的英雄末路
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中的警察長期扮演正義無私的角色,幾乎不太可能在電影中看到佔領華爾街或是反送中運動中警方濫用武力的情節。即便《Die Hard 終極警探》、《Dirty Harry 緊急追捕令》或是《Lethal Weapon 致命武器》之類電影中的警探選擇使用極端暴力手段,甚至當場擊斃歹徒時,你也不太有機會懷疑他的時機、手段、對象有沒有任何瑕疵。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是警方協拍的機制中經常讓警局有機會篩選劇組的劇本,選擇他們想要被呈現在銀幕上的模樣。
1989年Spike Lee導演的《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電影中,出現了好萊塢難得描繪警察暴力誤殺民眾的情節。同一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也透過判例第一次建立了警察用槍時機的判斷標準:「客觀合理性(objective reasonableness),亦即「換成其他任何理性的警察在相同狀況下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真正讓警察形象徹底顛覆的不是電影或電視劇,而是21世紀的社群媒體。
抽掉了說書人這個有時沒那麼正直的中介者角色,Youtube以及臉書直播取代了電影、電視劇的地位,講述了更接近真實的警察故事。
2016年一名明尼蘇達的婦女Diamond Reynolds,在其未婚夫Philan Castile遭警察開槍射殺後,直接用Facebook直播她和警察之間的互動,以及四歲的女兒全程目睹槍擊之後冷靜地安撫大人的心碎畫面。
媽媽事後向記者表示:「我這麼做並不是為了爭取同情或是出名,而是為了讓全世界知道警察並沒有在保護我們,他們在殺害我們。」
▇ 警察武力的軍備競賽
《機器戰警》表面上依照好萊塢公式頌揚警察打擊犯罪的絕對效率(並藉此吸引大量熱愛暴力的觀眾),但實際上卻在警告世人一個正要在高速公路上失控的社會問題:警察武力的軍備化。
終結太陽花運動的台灣警察霹靂小組最早成立於1980年代,終結佔中運動的香港警察機動部隊成立於1970年代。事實上這兩個特種警察編制都源自於1960年代洛杉磯警局首設的「SWAT特種武器和戰術部隊(Special Weapons And Tactics)」。
SWAT員警的訓練完全比照軍隊,配有破門槌、閃光彈、裝甲車等武器,並得到法院的許可得以不經敲門表達身份就直攻民宅。
1970年代後SWAT的數量在全美各地不斷攀升,出勤次數隨即也從1970年代的每年幾百次,到21世紀後殺雞偏用牛刀的一年數萬次之多。比如2006年發生過赴美訪問的西藏喇嘛簽證過期卻出動全副武裝的SWAT逮捕,2010年也發生過SWAT突襲酒吧,只因為懷疑未成年人飲酒,在在證明了SWAT的武力被浮濫使用在不符比例原則的輕微罪行之上。
1980年代的反毒戰爭、2001年911事件後的反恐戰爭都進一步使包含SWAT在內的各地警方編制進入軍備競賽的瘋狂遊戲。他們爭相運用國會通過的天文數字預算購買戰場上才用得到的裝甲車、M-16來福槍、手榴彈、機關槍甚至側掃聲納等先進軍事裝備。其中又以國土安全部出手最大方,估計已經耗費數百億美元在提升警察軍備之上。
穿戴上類似軍人的服裝,拿起和軍人差不多的武器,這些警察也開始在心態上和行為上日漸「軍人」化,把美國本土當成戰場,把美國人民當成敵軍。警察從此不再是守護社區治安的力量,而是槍口朝內的戰爭機器。
失控的軍備競賽最大的受害者幾乎清一色是有色人種。2014年發生在密蘇里州的佛格森(Ferguson)騷亂,起因正是員警輕率地開槍射殺沒有前科、沒有武器的18歲黑人青年Michael Brown。隨後的抗議行動中,警方還一路動用裝甲車、催淚彈、橡皮子彈等各式軍事裝備,讓衝突不斷升級,直到整個城市完全化身成為《機器戰警》中的殺戮戰場。
▇ 機器人三大法則
2018年底舉行的聯合國傳統武器大會,88個成員國聚集在日內瓦試圖針對「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制定出規範,藉以喝止AI和自主性機器人在戰爭上的研發運用。會議以失敗收場,但值得一提的是整個會議的構想其實源自於《I, Robot 機械公敵》科幻小說家Issac Asimov的「機器人三大法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法則,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巧合的是聯合國傳統武器會議中反覆使用的「致命自主性武器系統」英文縮寫正好是LAWs。
電影《機器戰警》中也致敬/引用了機器人三大法則,只是把它改成三條指令以及一條不為人知的第四秘密指令。
作為人機合體的Cyborg,《機器戰警》還進一步探索了Asimov所謂的「Frankenstein Complex 科學怪人情結」——我們對於自己創造出來的新科技怪物的信任危機。他/它究竟是來幫助我們的好幫手,還是會害死我們的死神?
有趣的是1942年就創造出機器人三大法則的Asimov後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不是原創,人類打從開天闢地以來就用類似的邏輯來評估我們發明的所有東西。他在1981年的Compute!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到:
「事實上機器人三大法則可以適用在人類日常使用的每一種工具上頭。拿刀做例子好了。刀的第一法則就是必須可以安全地使用。如果刀子會輕易割到自己手指,沒有人會安心使用刀這種工具。所以從此之後刀子因此有了刀柄。基本上所有用來切割的工具都必須提供類似的安全使用方法。」
等等,這不正是在說我們另外一個發明多時的兩面刃——警察嗎?
(2019年9月1日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
軍事特種建築物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2011-MAY-02 海神之矛作戰
9年前的今天,由海豹六隊(現為美國海軍特種作戰研究大隊)執行的「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成功擊斃了911恐怖攻擊事件的重要主嫌,同時也是基地組織的領導人賓拉登。
▶ YouTube收看:
https://youtu.be/xaF4jbheIDQ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9pb4n3ax27r0873xfi8sd7k
2001年發生的911恐怖攻擊行動,讓美國開始展開長期的反恐戰爭,而基地組織領導人賓拉登一直以來都是這場戰爭的重要目標。在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長達10年的監控行動,成功掌握到賓拉登的躲藏位置,並在2010年9月開始,對一棟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建築物進行嚴密監控。
2011年,包括CIA在內等美國國安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情報總監以及國防部,不同情報和軍事單位的確認下,「海神之矛」作戰行動正式展開。2011年5月2日凌晨,24位海豹六隊的成員乘坐兩架改裝後的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起飛,以沿地低空的方式躲避巴基斯坦軍方的雷達監控,成功入侵了巴基斯坦境內領空。
縱使在入侵的過程中,其中一架黑鷹直升機在氣流不穩的狀態下墜毀於建築物圍牆上,海豹隊員依舊在地面展勘攻堅行動;大約凌晨一點,雙方在建築物內駁火,大約半小時內成功擊斃了多位屋內成員,當然也包括了賓拉登在內。
賓拉登的遺體隨著撤離的海豹隊員回到了阿富汗基地,並以DNA和臉部辨識系統進行身分比對;而賓拉登的妻女,也有在現場對屍體進行指認,確認了該名死者正是賓拉登本人。美國快速地在24小時之內,將賓拉登的遺體送往北阿拉伯海域進行海葬。
當天晚間美東時間晚上11點35分,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對外宣布,賓拉登已死的消息,並表示正義已獲得伸張,象徵美國長達十餘年的反恐戰爭已完成階段性任務。
但由於美國快速的DNA比對,以及並未正式公開遺體照片,讓「賓拉登未死」的陰謀論受到討論。在2013年4月2日,美國公共政策民調基金會所做的民調顯示,大約有6%的美國民眾認為賓拉登還活著。
不論賓拉登是生是死,有關「海神之矛」行動的情節已被許多影視作品改編。最著名的電影改編作品,則是2012年上映的《00:30凌晨密令》,由目前唯一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女性得主 - 凱薩琳畢格羅索執導,潔西卡崔斯坦、傑森克拉克、馬克史壯、克里斯普萊特、喬爾艾哲頓等知名演員演出。是一部結合情報、政治、動作、戰爭的電影作品。
電影從潔西卡崔斯坦所飾演的CIA情報分析員瑪亞開始說起,她在911事件後花了將近12年的時間尋找賓拉登,並與許多情報組織,甚至是CIA內部的高層進行遊說,最終確認了賓拉登的所在地,以策劃這場「海神之矛」行動。
電影在後段詳實記錄了「海神之矛」當天晚上的行動過程,以夜視和手搖式鏡頭,呈現相當具臨場感的氣氛;相信是喜愛現代戰爭題材的軍事電影迷會喜愛的電影作品唷!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bridgeofspies #間諜橋 #冷戰 #U2 #間諜 #spy #coldwar #filmcritics #film
軍事特種建築物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以弱戰強系列(二)︰狂漢自製重裝戰車報復貪污,連SWAT也只能跟著跑」
(恐懼鳥 著)
戰車影片在犯罪鳥歌節目第四集有播放
 https://youtu.be/r4lt9vSca_U
關於復仇,小編早前已透過不同文章表達出一個觀點:在身陷絕望的復仇者們面前,道德批判是毫無意義的。儘管如此,個人來說,復仇形式都有高低之分。
.
以連環殺人犯和隨機殺人犯為例,他們一般因為對社會與女人懷著種種憤怒,而做出殺害無辜的事。這不是為了迎合大眾道德,但小編一直覺得這方法報復社會並不可取。
.
首先,講真殺人不難。不論螢幕前的你是體態笨重又或弱質纖纖,你細心想一下如果自己狠下心腸,拿起菜刀或毒氣,在警察來到前,走到大街隨便殺上一兩個人其實不是什麼高難度動作,只是我們不願意這樣做,反映出這舉動其實證明不了自己什麼。
.
其次,我們社會適應力很強,即使你陀槍走進校園大開殺戒,就像美國哥倫拜恩校園槍擊案般。或者無辜受害人家屬會很難過,但其實公眾甚至在該地方生活的人,隔一兩天便返回正常生活,注意力很快便被那個那個明星出軌新聞搶走。所謂的報復社會宛如拋石頭落大海裡。
.
但怎樣報仇才叫成功?在這變化無窮的世界,實在很難給出手冊般指引。然而今天講述的個案是小編認為頗成功的。看到下方的大叔嗎?我們就看看他如何憑一己之力,自製重型戰車向全小鎮的貪官壞人報仇。
===================================================
「偏僻小鎮的一人抗爭」
.
馬文·海米耶(Marvin Heemeyer),52歲,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一個叫格蘭比(Granby)的名不經傳小鎮。馬文與小鎮一樣,也是個相貌平凡的小鎮大叔,灰色的髮線後移至頭頂,樣子既不陰沉亦不亢奮,沒什麼個人特徵可言。朋友形容他是個“好朋友“,幽默風趣且樂於助人,受到鄰居與朋友歡迎。馬文更熱衷小區政治,曾積極投身反賭博運動,大寫文宣與組織遊行,把市政府興建賭場方案推翻。
.
簡單說,你不會找到能與日後駕駛戰車鏟平小鎮的狂暴司機扯上的東西,然而不公義一向能把任何再平凡的人逼得發狂。
.
事源於2001年一場收地計劃。馬文本身在周邊小鎮坐擁數間汽車排氣喉維修店,是名中產商人,但後來都把它們轉讓給別人,只留格蘭比那間偏僻的「山景排氣喉」自己經營。但在01年市政府決定重新土地規劃,其中一項改動包括在馬文店旁邊興建水泥廠。
.
擔心店舖被污染破壞,馬文出席社區會議捍衛自己權益。他向水泥廠負責人科迪·多切夫(Cody Docheff)提議以收購土地作賠償。科迪起初願意賠償土地市價約24萬美元,但馬文卻認為損失的不只土地,還有生意本身,於是開條件到37.5萬美元,科迪一口拒絕,經過多輪交鋒後索性一毛也不賠,馬文只能吞聲忍氣。
.
沒人知議價過程發生什麼事,又或是否因為數年前賭場計劃被推翻一事,但自此鎮政府對馬文展露滿滿的惡意。首先,當社區委員會投票通過規劃後,馬文驚見水泥廠項目不知何時多了一項"小變動",就是將「山景排氣喉」唯一接駁城鎮的道路封掉。
.
換句說話,就是要把馬文整間店舖廢掉。
.
這還只是剛剛開始。馬文很快便發現自已收到兩張來自市政府的罰單。一張是控告汽車排氣喉維修店前擺放了"廢車";另一張則是控告他店鋪喉管沒接上排水道。諷刺的是,當他向市政府申請接駁排水道時,竟然因為工程要穿過水泥廠地底長2.4米的地方而遭到拒絕。如果用廣東話的說法,即係擺明玩鳩你。
.
然而,馬文也不是那種輕易被擊倒的人。他發揮當年社運強悍的性格,用盡所有合法途徑為自己抗爭。接下來兩年,馬文先對社區委員會提出法律訴訟,又收集鄉鎮居民的簽名聯署反對興建工廠。他甚至購入了一台推土機,嘗試自行開闢新道路連上城鎮。但畢竟事件欠缺公共性(縱使絕大多數鎮民相信事件存在官商勾結),再加上資源不足情況下,市政府自然輕而易舉逐一擊破馬文的計劃。
.
最後在03年年尾,馬文逼於無奈向市政府繳交2500美元罰款。他氣憤得在支票空白位置寫上"懦夫"大大兩隻字。在差不多時間,馬文父親不幸過世,未婚妻亦跟別的男人跑掉了。心灰意冷的他索性把「山景排氣喉」大部份土地賤賣給一間垃圾公司,自己則開著那台笨重堆土機,住進剩下那小部分土地的一棟倉庫裡,隱居在城鎮道路的盡頭。
.
滔滔不絕的無力感侵蝕馬文內心,他覺得很氣憤和很委屈。這並不是金錢問題,即使把生意賣光,但其實多年積蓄仍能讓他過上好日子。問題是內心對公義的渴求被強行扼殺。馬文望著堆土機,心想當所有合法途徑都試過時,他還剩下什麼可伸張正義?
.
是的,他還剩下堆土機。
===================================================
「復仇女神的戰車」
我們再談談復仇。
.
如果你是馬文的話,你會怎樣復仇?從犯罪數據來看,衝進市政府亂槍掃射應是最常見的答案。但不要怪小編掃興,很多案例最後死的都是無辜途人,心虛反而令壞人莫名其妙有逃走加成。況且我們沒太多人有主角光環,就算你手持AK47,當SWAT火速趕到時大概也無法捱上數分鐘。
.
復仇,從功利主義角度看,就是純粹令對方受到傷害,而非展示你有多無能絕望。復仇計劃一定要周全而且無懈可擊,切忌大鑼大敲,因為大多數情況你只有一次機會。當然你會覺得困難重重與受限太多,但真正的復仇者,就像其他領域的成功人士般,願意學習與不擇手段達到目的。
.
馬文深明此道理。
.
無記錄顯示馬文是槍械發燒友或軍事專家,但他僅僅用了年半時間,在所有鎮民蒙然不知情況下,把一輛日本松山D355A堆土機,改造成能以一抵百的重裝戰車。
.
從設計圖來看,馬文幾乎把每種可能情景計算在內。首先,戰車裝甲由兩塊半寸厚的鋼板組成,夾層填充混凝土與有機玻璃,覆蓋引擎和駕駛艙等脆弱位置。此復合裝甲能有效抵擋普通子彈、穿甲彈,甚至是手榴彈攻擊。
.
其次,駕駛艙還設置多個射擊點,分別對應長、中、短程三種槍械,以應付來至外界不同形式的攻擊。除此之外,由於駕駛艙被複合裝甲掩蓋住,馬文安裝了三台閉路電視來觀察外面。這些閉路電視又被三寸厚防彈膠板保護著,以免被警察視為弱點“射盲”。駕駛艙亦儲蓄了大量食糧,並設有通風系統,準確好長期抗戰。
.
馬文叫它的寶貝做"MK Tank”。
.
不難看出要完成這艘戰車,是需要多麼的努力與學習,但其實還不至於此。人的感情是很薄弱,仇恨會被時間沖淡。所以馬文為了維持內心那腔怒火,他特意錄製了數盒聲帶在工作時播放,去提醒自已為何要復仇,那夥仆街人渣幹了什麼事。
.
事件過後這份聲帶連同馬文寫下的筆記本送到法庭,並向傳媒公開部份內容。以下是幾句發人深省的節錄︰
.
「我一向願意講道理,直到我需要不講道理時。有時候一個講道理的人必須做出不講道理的事。」
.
「因為你的憤怒、你的惡意、你的憎恨,你拒絕與我一起合作。我現在犧牲我的生命,以及你給我的悲慘未來,就為了證明你所做的一切全是錯。」
.
還有一段頗有趣的小插曲,就是馬文製作戰車的年半期間,其實有十多名鎮民到訪過他倉庫,但看似當中沒人留意到MK Tank,亦沒說過半句。馬文曾在筆記對此現象吐嘈︰
.
「2000磅的改裝重型車毫無掩蓋坦露出來...但他們視線好像被蒙蔽似的。」
.
但這些都無關痛癢,因為鎮民們很快便不得不直視它了。
.
04年6月4日,那是個烏雲蓋頂的星期五。馬文將聲帶與筆記本寄給弟弟後,便手握“復仇清單”爬進MK Tank駕駛艙。然後用水泥與鋼板封死駕駛艙頂部,這樣就沒人能爬進來抓到他,代價是自己亦沒法再活著走出來。但馬文心意已決,他不惜破釜沈舟都誓要復仇。
.
就在下午3時,格蘭比的鎮民突然聽到一把猶如史前巨獸的吼叫聲,從那個被他們遺忘的倉庫傳來。吼叫聲很快又被轟隆巨響遮蓋,灰黃色巨型機械從倉庫破牆而出,機甲噴出的滾滾蒸汽仿佛是怒氣的實物體。
.
復仇時間正式開始。
=================================
「當我說要反抗政府時,是指物理那種」
.
馬文在駕駛艙釘上一張復仇清單,上面寫了一列清算店鋪,那些你們之後也會知道。但在名單之首,無容置疑是倉庫旁邊的水泥工廠,一切的罪魁禍首。
.
正如前文說過,心虛的人警覺性總是特別高。科迪·多切夫,就是陷害馬文的水泥廠老闆,一看到MK Tank破牆而出已猜到來者不善。他馬上跳進自己的雙輪拖拉機(此時請選擇一首機戰主題曲),嘗試阻止馬文破壞工廠。
.
但科迪這舉動反而正中下懷,當馬文看到科迪駕駛工程車駛來時,他立即停止手頭上破壞,踏盡引擎向科迪迎面加速。
.
起初科迪打算正面還擊,但隨著MK Tank重裝機甲愈逼愈近,嘶哮的引擎聲愈叫愈響亮,科迪愈清楚自己未改裝過的工程車根本不是對手。
.
他在最後一刻打算轉頭走人,可惜已經來不及,馬文與他的MK Tank毫不留情全速推向拖拉機的車尾,衝力將它推向旁邊建築物,並連射數發子彈,嚇得科迪慌忙棄車而逃。
.
馬文沒閒追趕科迪這隻落水狗,逕自夷平數棟工廠樓房與工程車後,便加緊腳步往鎮中心出發。畢竟,科迪與他的水泥廠只是名單上其中一個罷了。
.
通往城鎮的高速公路暢通無阻⋯這樣說有商榷餘地,因為大批警車接報便隨即趕到現場,甚至特重警察部隊SWAT亦在其中。然而他們對MK Tank的影響好比路邊的小石。
.
警察們首先展示公務員一面,僵化地據照行動手冊,把數輛警車拼湊成路障。另有一名較有想法的警員格倫·特納(Glen Trainor)避開碎石與蒸氣,奮不顧身跳上重裝坦克,對駕駛艙連開37槍。當然,小編想他們心裡或多或少知道這是徒勞,馬文在不用加速情況下輕鬆輾過路障,格倫射光子彈後也垂頭喪氣地爬下來。
.
心有不甘的警察們於是升級武力,SWAT射出穿甲彈與C4炸彈、州縣警員到場增設路障、向排氣喉扔閃光彈,馬文亦有用子彈反擊⋯呯呯啪啪槍聲(夾雜警員咒罵聲)在小鎮此起彼落,但MK Tank在混亂裡仍然絲毫無損,維持緩慢但強勁的步伐向鎮中心推進。
.
最後警員們都投降了,可以用的槍械都用過,唯有無奈地像陪跑員般跟著車尾走。這是他們頭一次明白,原來有東西是無論一發或兩發子彈都解決不了。
.
就這樣,馬文與他的MK Tank順利來到鎮中心,正式報復名單上的建築物。其實要駕駛這麼笨重的機器相當困難,但馬文有辦法能在個半小時內精準繞過無辜的建築物,鏟平所有鎮政府的資產,和以前開罪過他的店鋪,包括市政廳、警局、銀行、市長的家、法官的家、五金鋪、圖書館、小鎮報社。
.
值得提及的一點,整次“裝修”過程中沒人傷亡。老實說,要趕在以龜速裝甲車前逃跑一點不難。只是那些習慣在城鎮放肆行使權力的人,很快發現自己加入警察的隊伍,呆呆望著重裝甲車鏟平一棟又一棟財產,心中納悶或者馬文當初選擇用槍會更好。
.
後來有機密文件指出,市長考慮過授權國民兵,派出裝有地獄火飛彈的直升機摧毁MK Tank(就是GTA的五星),但被在場人士反駁這才會造成“真正傷亡”而擱置一旁。
.
而且在官員議論是否升級最終武力時,馬文終於被拌倒了。
.
當時馬文正駕駛MK Tank前往另一間五金鋪,發現散熱器壞掉連帶引擎開始慢下來。歸根究底它承受了200多發子彈與各種炸藥。適逢此時,一輛工業裝載機突然殺出,成功把它推向那間五金鋪裡。首次嚐到傷害的馬文試圖穿過建築物逃走,誰不知原來五金鋪設有地庫,2000多磅的車身輾過脆弱地板時立即掉下去,像跌入陷阱的猛獸般動彈不能。
.
(嘗試挽回面子的)特種部隊見MK Tank,馬上湧前包圍坑洞。陷入洞穴的MK Tank發出垂死野獸的呻吟聲,有氣無力地想爬出來,但最後還是滯停下來然後熄滅。據報在差不多時間,一名SWAT隊員聽到駕駛艙裡傳來一發微弱的槍聲,不驚訝馬文打從一開始便沒想過活著離開MK Tank。
.
最重要的是,他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
「復仇的美妙平衡」
.
警方當晚花了12小時,前後三次爆破加一次氣割,才成功撬開駕駛艙來取出馬文的屍體。這證明如果不是散熱器壞掉,搞不好MK Tank連飛彈都能抵抗。
.
事次一共做成700萬美元經濟損失,相當於5600萬港元。對於小鎮來說,這可是天文數字來。由於案件在全國引起哄動,有鎮民提議把MK Tank殘骸改成旅遊地點,每年舉辦活動日,以填補經濟損失。政府當然一口拒絕,並立即派人將MK Tank拆解。畢竟有勇氣把屈辱轉成機遇的人少之又少。
.
但這一事件亦反映鎮民與政府對馬文不同看法。不少鎮民對馬文瘋狂行為表露同情多於譴責,欣賞他不殺一人便成功復仇。當地一間麵包店的老闆讚賞馬文直到死前仍然貫徹他不傷害他人的原則。
.
另一邊廂,政府則多番強調馬文是有打算殺人。他們播出馬文的部分錄音帶,提到他想殺死部分仇家。也有報告指馬文曾向警方開槍,並駕駛MK Tank攻擊汽油公司,但最後失敗折返。
.
個人來說,小編偏向民眾的說詞。首先,我們不能拿一個人氣話作準,否則很多人都企圖殺人。何況一個人如果能製造出重甲戰車,相信他亦有能力做出更直接的殺人兵器,然而MK Tank設計由頭到尾只側重破壞建築與自衛。再者在整場破壞裡,任何人能看出馬文有很多機會能輾過和射殺鎮民/仇人/警察,他亦沒有這樣做。
.
馬文復仇記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對仇人造成實質傷害,與大眾道德觀感間取得平衡。這在充滿各種限制的世界裡,可不是容易達到的事。究竟馬文是有心抑或無意達到此境界?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
.
但我們敢擔保馬文一定沒想過,自己的復仇竟然能把一台平凡的堆土機,成為日後全世界對抗貪污的輝煌象徵。
===================================================
想聽更多關於復仇的個案,可以在Youtube看網台節目「犯罪鳥歌 第4集 殺手、復仇、私刑」,影片設有中文字幕。記得順手訂閱頻道多多支持啊!
.
https://youtu.be/r4lt9vSca_U
.
另外,大家亦可以課金支持犯罪鳥歌。我們每集節目分兩Part,Part A免費公開,Part B則採用會員制,可以到我們網站重溫: www.glorybirdcrime.com 網站開通後,所有影片均會有中文字幕。
.
現在訂閱計劃有早晨鳥,只需150HKD三個月,等到下星期內網站正式運作後則180HKD三個月。我們能提供多種付款方式,歡迎本地及海外朋友訂閱。(再次說我們會製上字幕)付費後,請使用PayPal付款的電郵在網站登記做會員,在網站今個星期正式開張的時候,就可以重溫節目了。
.
除此之外,犯罪文摘《犯罪鳥歌:問罪之屍》亦在本專頁的商店上架!本書將涵蓋四大犯罪領域︰「警權遊戲」、「血脈傷連」、「雌性殺機」與「失蹤之謎」。歡迎本地及海外讀者私訊郵購,更有小編與歌歌親筆簽名呢
.
話說小編與歌歌個人網站都接近完成了,完成後會再美化網站設計。犯罪鳥歌的文章都有系统地整理好,而恐懼鳥文章則今晚再弄。至於直播影片重溫,連中文字幕,則會在今星期完成: www.glorybirdcr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