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軍事對峙時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軍事對峙時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軍事對峙時期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躍動金門-楊鎮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823戰役63週年 #緬懷英勇衛國的戰士們 #和平無價 1958年8月23日這天,44天之內這座僅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小島上,承受47萬發共軍炮火,滿目瘡痍的慘況是許多老一輩人心中無法抹滅的驚恐。 今天是823戰役63週年紀念,鎮浯一早就前往太武山忠烈祠,向當年為了國家犧牲捐軀的英勇將士們獻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李庭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Taiwan matsu dongju -Shaobin takes you to play dongju 2017 小冰帶你遊東莒-馬祖東莒島 (中/英文) 影片中以輕快的節奏呈現出馬祖莒光地區在地風情與景色 觀光替代役的小冰利用來馬祖東莒島支援的一個半月時間 進行拍攝剪輯分享 ! 希望能讓...
軍事對峙時期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2:19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北太平洋上的項鍊」、橫亙於亞洲與美洲大陸之間的阿留申群島,是個讓人覺得既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跨太平洋的航班時常從它的上空飛過,但能為它專程跑一趟的的旅人卻是少之又少;尤其它詭譎多變的天氣,加上偏僻遙遠的地理位置,都使得它很少出現在一般人...
軍事對峙時期 在 薩暐 Xavi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0:21
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夥伴 請你認真看完每一個字 其實我以前也是學運份子 所以在今天特別想說些什麼 2021/06/04 這是中國北京天安門事件發生過後第32週年 是一個在日曆上不會有任何標注的一天 卻是一個我們都不能忘記的一天 你看完,如果認同我的觀點,請分享給更多的人 水逆雙子、冥王星逆行 土逆...
軍事對峙時期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9 01:02:09
2021年伊朗總統大選 |一六時事 編輯|曾子薰 ❙ 選舉前的伊朗情勢 伊朗現任溫和派總統羅哈尼(Hassan Rouhani)執政八年期間,以「突破伊朗孤立局面」為外交施政方向,致力解決與西方國家的長年對峙,2015年曾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達成核子協議,為十三年的談判畫下句號。然...
-
軍事對峙時期 在 李庭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03-01 08:25:39Taiwan matsu dongju -Shaobin takes you to play dongju
2017 小冰帶你遊東莒-馬祖東莒島 (中/英文)
影片中以輕快的節奏呈現出馬祖莒光地區在地風情與景色
觀光替代役的小冰利用來馬祖東莒島支援的一個半月時間
進行拍攝剪輯分享 ! 希望能讓更多網友看見馬祖之美
馬祖位於臺灣海峽正北方,面臨閩江口、連江口和羅源灣,
與中國大陸僅一水之隔,距中國大陸最近點約9.5公里。
馬祖有很多豐富的天然美景與生態,
還有很多當年戰地前線所留下得歷史遺跡
昔日風光的漁業資源經過了兩岸對峙時期的莊嚴
如今已成為具備多種特色文化的觀光地區
莒光古名叫白犬,東莒為東犬,西莒為西犬,潮間帶中盛產花蛤與漁產,
在岸邊常常看到阿婆、阿姨在潮間帶中挖海產,有東莒人的冰箱之稱。
東莒島上有二級古蹟東犬燈塔及三級古蹟大埔石刻,還有福正、大浦兩座傳統閩東聚落,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莒光管理站亦設站於此。
「軍令如山,軍紀似鐵」相信是許多人來到莒光的第一印象。東莒的海上門戶—猛澳港,以城牆般的建築環繞港灣,凸顯出昔日軍事要地的肅殺氣息。循著環島公路前行,莒光的寧靜與安詳,舒緩旅人的步伐,而原本嚴肅的戰地氛圍,化落在海天一色的離島風情之中。
Follow my Instgram @tingbingli
Follow my facebook @Bboy.shaobin
So much more to come! Please Like, Share, & Subscribe for more videos!
~~~~~~~~~~~~~~~~~~~~~~~~~~~~~~~~~~~~~~~~~~~~~~~~~~~~~~~~~~~~~~~
各位好,如果各位喜歡我得作品,麻煩支持以下粉絲專業
給我一些努力進步推出新作品的動力 謝謝您
小冰個人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boy.shaobin/
Once in a lifetime 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Once-in-a-lifetime-%E4%B8%80%E7%94%9F%E4%B8%80%E6%AC%A1-%E6%B4%BB%E5%8B%95%E5%9C%98%E9%9A%8A-913634415380449/
軍事對峙時期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823戰役63週年
#緬懷英勇衛國的戰士們
#和平無價
1958年8月23日這天,44天之內這座僅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小島上,承受47萬發共軍炮火,滿目瘡痍的慘況是許多老一輩人心中無法抹滅的驚恐。
今天是823戰役63週年紀念,鎮浯一早就前往太武山忠烈祠,向當年為了國家犧牲捐軀的英勇將士們獻花致意。現今的和平盛世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先賢先烈拼命得來的,鎮浯衷心期盼兩岸和平,共榮互利。
兩岸緊張的時代,金門全民皆兵,民防自衛隊應運而生,以支援國軍作戰、保家保鄉為主要任務,他們在工作之餘還需要接受軍事訓練,學習基本軍事技巧,是自己的家園自己來保護最佳寫照,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鎮浯也要向曾經的自衛隊員們致意,表達感謝。
阿富汗局勢動盪躍上國際媒體,透過電視畫面我們看到動亂之下民不聊生,也慶幸我們生處在和平的國度。金門是國共對峙時期,唯一曾遭受砲火猛烈攻擊的地方,60多年過去了,隨著解嚴,小三通開航,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金門從迷彩的軍事前線變為多彩的觀光島嶼,但不變的是這座小島的人民對「和平」的堅持。
軍事對峙時期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番膏嘛......那的確是早期遷台漢人一段黑暗史,不過,這是距今幾百年以上的事了,看到不少人直接推到漢人很噁心,身為漢人的自己感到羞愧,神父覺得有點過度推演了.
.
首先,關於番膏的口述歷史多半從客家人而來,可能和生活圈互相重疊容易產生衝突有關,所以如果在劇中女主角聽到,「年輕人,要買番仔膏嗎」(不知道是不是講台語),她可能不只會感到驚恐,也可能會感到羞愧,如果她被設定成「原、客」混血這一個角色的話.
.
另外,也不用想像幾百年前的漢人有多文明,特別是遷台的人多半是在對岸生活過不下去的底層人居多,同時期的中國即有將人肉當藥品的風俗,例如治療肺癆、毒瘡、眼疾等等,應是有人將中國的陋習帶來台灣,而在台灣,這種迷信多半在特定區域居多,如南投埔里.
.
無論是胡傳《臺灣日記與稟啟》或者是《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還是日治時期的《台灣風俗誌》,也多半都是南投廳埔裏社,「埔里所屬有南番,有北番.南番歸化久,出亦不滋事。北番出,則軍民爭殺之....」--《臺灣日記與稟啟》,顯示和生存範疇和族群衝突相關,多半出於一種報復心態,也不是只要是「番」都必須殺來吃,這樣盲目的仇恨.
.
胡傳即為胡適的父親,有人說他是見證這吃人肉惡行的外地官員,一副文明端視野蠻喟嘆的樣子,事實上,他恐怕也是參與者之一.
.
「且我兵民如果人人皆欲殺番,皆能殺番,番必畏殺而不敢輕出。從此民與番各分疆界,漸相安於無事,轉各得以遂其生.」
.
另外,他日記也記載著,原住民人很多,官兵打不過,「無論此等零星單弱之防勇,斷斷不能堵禦兇番出草殺人..」,並說官員軟弱,害怕番人專門懲罰自己人,「且有使之不能殺番者,撫墾局是也,撫墾局畏番如虎狼,待番如驕子....兇番託名就撫,任意出沒,伺機殺我民、我勇,則視為固然,不聞不問.」、「我勇、我民偶殺一兇番,通事必播弄其間...通事更以危言恫嚇,迫令營勇、居民出賄與和....於是防勇深藏堡中不敢出,番出殺人越肆無忌憚.」這些記述都可以看出當時的原民對峙的情況,而官方基本上沒太大的作用,漢人方面覺得自己處於弱勢,被出草的人比較多.
.
另一種迷信是,這是為了「防出草」,當地人認為只要吃了高山原住民,身上就有「番人味」,這樣子高山原住民聞到同類的味道,就不會傷害自己,這也可以看出一方出草,一方報復吃人肉,兩族群生活領域的競爭和對等衝突,而非單方面的屠殺.
.
吃人肉最早的記述,來自於清國官方,沈保禎的「開山撫番」策略,台灣鎮總兵吳光亮率領清軍與台灣原住民奇密(奇美)社人爆發激戰,清兵打不贏,吳光亮就設酒席假意款待,等到對方酒醉無力反抗的時候,就加以槍殺,這個就是著名的「大港口事件」.
.
而吳光亮是廣東人,清國軍事人物,他率領的廣東飛虎軍,將所擊斃的阿美族壯丁烹煮食盡,他的飛虎軍多為廣東客家子弟兵.
.
這個就像單方面屠殺,還是由中國政府官方開的惡例.
.
至於PTT上的中國人把番膏事件拿來抵制轉型正義,合理化中正紀念堂,並宣稱是閩南人殺原住民,民進黨怎麼不道歉?並說這是原民刻在DNA的恐懼跟憎恨,所以不信任民進黨,亦有人拿「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說這是台語俗諺,所以都是所謂閩南人幹的,不然怎麼會有台語諺語?把漢人對原住民的惡行,簡化成全體漢人都如此,漢人都是閩南人,閩南人就是現在一堆台灣本土派支持者,拿來攻擊特定族群,稱閩南人很噁心,甚至合理化不分族群施予打壓的黨國,這就十分荒謬了.
.
這是種「萬惡歸閩南」的邏輯,基本上,閩南亦是種蔑稱,通常我會稱之為Hô-ló人,中文可稱為河洛,就連這個稱呼都要被醜化成中國對於蠻族的蔑稱貉獠,羅織不相干而且不存在的故事,可見某些人對於那個時代的Hô-ló人以及這個時代的Hô-ló人極度貶抑之惡了.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台語俗諺嗎?並不是,這段來自於《台灣教會公報》的〈埔社消息〉,由曾持衡牧師用台語記述,原文為:
.
「到天光我欲去城內禮拜,就看那個生番的身屍放在欲去城內的路邊,我對遐過也有看見無頭的生番。是時,有百多人圍著看,有的舉刀要欲割生番肉,總是那時有人在顧,勿准因割。到日午我對城內轉來,在路泥有遇著人拿生番肉,行到放生番身屍的所在,只有剩那些腸子佇在若定。
.
多多人拿伊的肉欲去吃,講那個肉真好吃,也真有補;有的拿心肝講做葯真好,可治心氣病,真有應效;有的拿伊的膽,講可做刀傷、槍傷的葯,真好用。那粒膽值銀三十元。有的拿腳腕那二塊屈做腳風的葯,真妙用;有的拿骨頭欲焢膠,講那個骨焢膠可做葯治寒熱病,真好用。照我的甲伊請問,殺著生番通身軀隴有路用,只有大腸、小腸與頭毛沒用若定,其餘無一點點浪費,殺著一個生番卡贏打著幾若隻鹿。
.
對眾人著派一百石稻給他,這是聽到的例規,又那個身屍也是眾人真愛用。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也有得眾人所謳咾。想著那些人真奇怪,愛吃生番肉,比吃鹿肉卡愛。真正是目瞅未曾看見、耳孔未曾聽見,這號的新聞真正是稀罕的消息。未有受教化的生番,只有愛殺人的頭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著生番不若得到一百石稻,也使眾人謳咾、歡喜;通身軀隴甲伊吃了了,想真,生番人真厲害,比番又卡番啦。」
.
「打著一個生番卡好做一年田」這是其中的一句,曾持衡用來形容當地風俗的荒謬,由於全文他都是用台語文來寫,剪出其中一句,反倒變成「哪個族群的人可以讀通這段方言文」,變成流傳的「台語俗諺」了,曾持衡說的是,他去城內做禮拜,看到一群人在割生番肉,他覺得那些人真奇怪,鹿肉不吃去吃人肉,他本人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聽過這種事,只有在這裡見到這種稀罕的消息,明明殺人吃人肉,還被其他人稱讚,他說,未受教化的生番,只有砍人頭而已,「來做好閒、勇猛、榮光、歡喜」,有受教化的人,殺了人還不如得到許多稻子,讓眾人歡喜稱讚,把人家的身體都吃光,這些人簡直比番還番.
.
因為這些人對殺了番人的人送稻子,曾持衡覺得莫名,殺人的行為居然勝過捕鹿和種稻的收穫,這是對於當地習俗感到的不公正,明明是壞事還被眾人稱讚,令他看不下去,所以用台語記錄下來,他說明了自己不曾聽聞過這種事,如今卻看到,可以知道這不是一種普遍現象.
.
結果用台語寫的,操台語的人以一個觀察者身分深切的反省,反倒變成都是所有說台語的人幹的了.
.
早期漢人對於原住民的壓迫和侵墾,這都是現代人必須加以反思和反省的事,不過仍然要知其脈絡,如果簡化成要台灣人自己自我嫌惡,或者用惡來合理化惡,因為你們祖先曾經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更沒有資格,去反抗其他外來者的壓迫,你們的痛苦是應得的,應該乖乖接受,所有人都應該接受中國的統治,中國的思想反而是文明的,中國國民黨的統治是為了要教化你們這群野蠻人.
.
事實上,這種吃人的習俗正是由中國傳遞而來,無知和迷信,正是我們應該鄙棄的,所以才要去中國化,要知道,中國直到近代都還在食人肉,例如文革時期的廣西文革吃人狂潮,距離現在也不過才50年,當時帶領吃人肉的還做了高官,跟台灣古代這種基於生存競爭,無知或糧食缺乏的情形不同,他們是為了羞辱.
.
就跟1949年,一群中國國民黨軍,以整個政府的體制,對於島上所有人進行殖民一樣,他們殘害虐待島上的人,是為了樹立權威,強調自身優越性,甚至是為了樂趣.
.
我想這是不能比擬的,但都應該面對.
.
身為台灣人,該如何面對百年前過往這段原漢衝突史呢?侵占了別人土地,被出草,害怕被出草所以報復,有一部分人甚至吃人肉,以為這樣就能保護自己.
.
我想只有懺悔而已.
.
藉由這份懺悔,然後讓我們更加團結,這是一部由各種傷害、無奈和不能彼此理解,所填充起來的歷史.
.
過去的這份自私,讓我們只想著自己,現在不同於以往,讓我們可以想到其他人,而他們現在都是我們的家人,住在同一個島上的人.
.
我想到的是,從個人到所有人,現在的我們,更加應該守護這座島嶼,BROTHER.
軍事對峙時期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205個國家的體育健將在東京奧運競技奪牌時,疫情及天災毫不留情地同步在全球各地肆虐狂飆,而美國鷹與中國龍的軍事對峙更有增無減。
在台灣的人由於東京奧運新一代國手的優異表現而暫時忘卻疫情陰霾和台海風雲,大家恰似被溫水慢煮的青蛙,早已失去危機感。若非有中國「小粉紅」胡言亂語,製造「台獨」,台灣人完全忘了:「大敵當前,毋忘在莒」這句老話。
事實上,8月3~16日美軍在全球17個時區舉辦「2021大規模演習」(LSE2021),而中國也於8月6日到10日在南海進行超過10萬平方公里範圍的軍事訓練,並延伸至西沙群島東北方,這是解放軍近年最大規模的南海演習。
此外,2021年以來美軍維持每月一次穿越台灣海峽的頻率,7月15及19日,美空軍C-146A特種作戰運輸機及中情局所屬C-130J運輸機先後降落台灣機場,更是突破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的首例,令人側目。
今年7月9日是美國前國務卿,「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季辛吉密訪北京,突破美中敵對關係50週年的日子。已屆98高齡的季辛吉,是當年推動美中建交的幕後高手。回顧美中建交種種,他透過視訊表示:
「中美之間的衝突,將會分裂整個世界。」
「美國必須和中國針對全球秩序達成新諒解,以確保國際體系的穩定,否則世界將重返一次大戰前的危險期。」
他更在2021世界AI大會開幕式致詞時呼籲,「由於高科技的商業領域具有壟斷性,雙方必須建立符合安全利益的限制。」「中美兩國應建設互利共贏關係,雙方領導人應展開對話。」
其實,早在2019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秘書長古特雷斯就指出:
「值此全球大國關係過度的異常時期,一個新的風險迫在眉睫,那就是在中美兩國間出現大分裂。」、
「我擔心世界將分裂成兩個陣營,地球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建造兩個獨立的、相互競爭的世界,各自主導貨幣、貿易和金融體制,以及自己的網際網路和人工智能,還有零和的地緣政治和軍事戰略。」
美國自二戰結束後以戰勝國之姿稱霸全球,冷戰時期,蘇聯成為敵對手;美中建交後極力拉攏扶植中共政權。90年代蘇聯解體,中共坐大,對美並未感恩圖報,反倒要與美國共管太平洋,平分國際霸業,終於促成共和及民主兩黨同仇敵愾。中國已雪百年之恥,但美國正要洩「養虎為患」之恨,這就是當今龍鷹爭霸的歷史因緣。但美國離中國太遠,台灣卻離中國太近,因而成為龍鷹兩強必爭之地。
自古紅顏多薄命,台灣的戰略地位以及人文資質如此珍貴,我們必須自重自愛,自立自強,在美中雙強之間左右逢源,隨遇而安。當今的南韓是一例,新加坡更憑恃既說英文又懂中文的優勢,扮演美中外交的最佳諮詢角色。李光耀及李顯龍父子,每當美中元首會晤之前,均成為中南海及白宮的座上賓,對雙方關係詳加解析建議,新加玻雖無「和平中立」之名,實已善盡「和平中立」之實。
8月3日在ASPEN安全會議中,李顯龍說中國「東升西降」的想法是錯誤的,他不認為美國正在永久衰落,因為「所有的華裔諾貝爾科學獎和醫學獎得主,除了一位是中國公民,其餘或者是美國公民,或者變成美國公民,可見美國最能吸引世界各國人才。」不過,李顯龍也說,「中國不會消失,因它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力量,擁有人才並決心在世界上佔據一席之地的國家。」他指出,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希望美中兩國的惡化關係可以控制住,一旦發生衝突,不僅對兩國,對全球都是災難。
李顯龍也對台灣問題表達關切。一方面他不認為中國會在沒有受到任何挑戰的情況下,片面使用武力改變台灣現狀,因為風險太大,尤其「台灣三分之二的人認同台灣而非中國。」但他不諱言,台海戰爭可能會因「誤判情勢」而釀成大災難。
忠言向來逆耳,未知習近平和拜登是否聽進季辛吉及李顯龍的逆耳忠言?至少我們看到中國新任駐美大使秦剛甫抵華府,就於凌晨12點多,以推特恭賀美國運動健將們榮獲奧運金牌榜首的消息。其實東京奧運美中實力相當,金牌得主以39比38一面之差,美國險勝,中國小輸而已。秦剛此舉,算是向美國遞出橄欖枝。
奧運精神是揖讓而升,公平競爭;勝不驕,敗不餒。台灣雖然進步多多,但也不能夜郎自大,畢竟在205個參賽國中,得獎排名34,而日本第三,英國第四,頗與全球實質國力相符合。
然而辣椒辣,不必大。台灣不只小而美,小而強,更重要的是小而善!在美中兩強之中,我們應該學會扮演新加坡的角色,不卑不亢,更不選邊站!打造和平中立好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