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產品中有3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5萬的網紅綠黨,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巡田編:核能乾淨又便宜,真的嗎?】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及燃煤發電的汚染,有些人冀望核能,誤以為核能發電便宜又乾淨。其實核能既不便宜,也不乾淨。但最重要是核能非常不安全。從美國三哩島事件、前蘇聯車諾比事件直到10年前的福島核災,都是清楚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旦發生核災,會發...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 在 詹喬愉-三條魚FishTri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11:22:54

*這裡不討論台灣的核能議題,魔人退散!請看書! 最近的疫情管制,大概是我脫離學生時期後少數有好好看書的時間了吧... The recent epidemic control is the reason give me more time for read. 【讀後心得---車諾比的聲音】 [E...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 在 志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6 14:29:17

車諾比核事故是人類史上最知名的核事故,甚至變成核災的代名詞。這起事故起因於核電廠想執行一項高危險的測試,然而操作人員訓練不足,使核子反應爐失控過熱爆炸,加上保護系統事先已被關閉和缺乏安全措施(電廠外的圍阻體),導致大量的輻射物質外洩,嚴重汙染環境。 - 事發後第一時間,相關的領導人與專家只得到「電廠...

  •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9 15:23:46
    有 104 人按讚

    【巡田編:核能乾淨又便宜,真的嗎?】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及燃煤發電的汚染,有些人冀望核能,誤以為核能發電便宜又乾淨。其實核能既不便宜,也不乾淨。但最重要是核能非常不安全。從美國三哩島事件、前蘇聯車諾比事件直到10年前的福島核災,都是清楚的例子,告訴我們一旦發生核災,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巨大風險。

    核災的特殊本質,就是輻射汙染眼睛看不見,半衰期長難以清除,對人體的傷害難以測量。福島事故後,民眾撤離圈至少20公里, 20至30公里圈要求居民留在室內。第一天的撤離人數約5萬人,次日增至20萬人。事實上各國政府紛紛提出更大的撤離圈建議。核災之後居民身上測出輻射殘量,兒童檢測結果更令人憂心。約30幾萬福島居民拋棄家園,原來的人生被迫中斷,成為寄居他鄉的遊魂。福島周圍農產、漁產都銷不出當地,農、漁民茫然無措。台灣人迄今仍將來自5縣生產的食品稱為「核食」。

    福島核災之所以擴大,是因為備用發電機被海嘯沖毀,無法對爐心降溫。從2011年核災迄今,仍須持續注水冷卻。高汚染的水混合地下水流滲水必須持續收集,現場核廢水已達124萬噸,輻射總量非常高,根本無法處理。另外為了清除環境輻射,日本政府動員7萬人,清除表層汚染土壤。輻射汚染土壤累積1500萬立方公尺,但區域內土壤仍然檢測出很高的輻射劑量。

    支持核能的人士喜歡強調福島事故中,因海嘯死亡達2萬人,卻無人因核災而死亡。這個講法無視這僅次於車諾比事件的巨大核災對個人、對土地、生態、社會及經濟的深遠影響。就試想同樣情況發生在台灣,我們將如何處理土地除汙?

    我們假設以事故發生的機率,乘以事故嚴重程度(Severity)得出「風險值」。即便假設核能事故發生機會很低,事故若一旦發生,其結果的嚴重程度難以衡量。外洩的輻射汙染將散布在人及動物的身體裡,水、土壤、樹木和建物之中,難以清除和復原,風險值可以說是無限大。更何況拼裝的核四廠,安全性是飽受質疑的,風險豈非更高。面對影響又深又廣,無法計算的巨大風險,廢除核電是最佳上策。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1 10:11:46
    有 4,463 人按讚

    *這裡不討論台灣的核能議題,魔人退散!請看書!

    最近的疫情管制,大概是我脫離學生時期後少數有好好看書的時間了吧...
    The recent epidemic control is the reason give me more time for read.

    【讀後心得---車諾比的聲音】
    [Experience after reading---Voice from Chernobyl]

    “車諾比”這個地名對我來說,在看此書之前是陌生的?!
    你很驚訝嗎?我自己也很驚訝...

    這個1986年發生,不能算太久遠的世紀大災害,可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核災了吧,然而我只知道日本核事故和年代更久遠的原子彈爆炸。當然我本身不是個讀萬卷書的人,但我驚訝的是在我生活中,也從無人提起過這個地名。

    這本書所有內容幾乎都是紀錄被“車諾比事件”影響的人們自述。作者想講述的並非只是這個災難,而是往往當災難過去,人們遺忘之後....那些受災的人們呢?

    白俄羅斯現有五分之一的國民仍住在輻射區,核災發生後的白俄羅斯人民罹癌人數成長74倍,畸形兒、白血病嬰兒大增。而當時前往現場的共八十萬人,平均壽命為33歲,現白俄羅斯人民平均死亡年齡只有60歲。默默外銷的農產品...被認為是現今週邊國家兒童大量罹患甲狀腺癌的原因。
    (以上是書的內容,我補充目前有研究指出“畸形兒和“白血病”沒有顯著增加,與輻射之間沒有確切可證明的關係。參考資料:
    來源: Studies of mortality of atomic bomb survivors. Report 13: Solid cancer and noncancer disease mortality: 1950-1997. )

    這本書訪問了不同觀點角度的人,有第一現場消防人員的遺孀,也有幫著政府欺瞞人民的科學家、全新信賴政府的村民、不願離鄉背景的老人家們...不避諱寫出不同角度的眼光和面對事情看法。
    車諾比核災可說是推動蘇聯解體的其中一項因素,有人喜愛自由,也有人仍然執著忠誠於共產,但更多的...其實人民要的是生活與生命。

    遭遇輻射污染與遭遇戰爭的人們...我很驚訝許多人選擇的是躲到無人煙的輻射區域去落腳,因為「人比看不見的輻射更可怕」。

    第一時間衝入火場的消防隊員,吸收高達1600侖琴輻射污染,死前妻子描述他:肉從骨頭上分離,咳嗽時內臟碎塊會卡到氣管,血管無端爆裂,身體浮腫...

    但我覺得最可怕的不是生命就這樣去了,而是生命就無法再延續了...

    許多去現場清理的人,當時鄰近核電廠的人,無法生育,即使生育了也多是畸形、疾病、死胎...這彷彿預言了人類滅絕的方式。

    對災民來說,車諾比這名字,從此離不開他們。存活下來的人,也無法再有正常的人生...當別人知道你從車諾比來,就會躲著你,親人不敢讓你回家、孩子在學校被排擠嘲笑,未婚男女難以找到伴侶。

    然而迴避災民的人錯了嗎?

    如果你看到因為不躲避受輻射污染的丈夫,因而害死出生嬰兒的婦人...保護自己和家人錯了嗎?
    (這裡我更正,醫生說明染輻射的頭髮衣物去除後,人就不會有輻射感染力,但對當時的民眾而言,或許是事發當時在核場旁邊的妻子早就被輻射影響,或是嬰兒出生就器官有問題是巧合?總之照成了大家都相信傳染,並且當時的醫護也是這樣預防的。)
    因此在這樣的知識宣導下,在摧毀一切相關書籍不讓人民知道真相的那個年代,人的躲避與畏懼也是災民的災難。

    我印像很深的是書中訪問了創建基金會去幫助這些受災兒童的人,救助會讓許多人,尤其是孩童開始認為“這是應該的”,但他們也的確需要幫助阿。而政府在幾年後無法負荷對龐大數量災民的補助,乾脆修整補助標準,讓甚至一整區的人民都“健康”不符合補助標準...
    「這場災難是文化與人性的考驗」他說。

    這個災害沒有結束也無法結束,畢竟原子衰變還得等個幾千萬年啊...傷痛只是被外界遺忘了。

    #車諾比 #車諾比核災
    #讀書心得

    PS.最厲害的是旅行社和遊客,車諾比現在變成觀光景點了,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實在無法相信旅行社說去那邊一遊的輻射比照X光還少(書尾說號稱去一個禮拜也不超過)...

  • 車諾比核災死亡人數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11 12:08:15
    有 403 人按讚

    #福島核災十周年
    #重新省思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
     
    十年前, #311大地震 的當下,你在做什麼呢?
     
    沒有人會想到,在地震後所引發的海嘯、以及福島核電廠受海嘯沖毀引起的核災,會讓日本福島一夕之間面目全非。
     
    對我們這一代而言,三十五年前的車諾比核災也許是個無感的歷史事件,但 #福島核災 卻是我們這個世代親身經歷、親眼見證的。
     
    根據日本政府復興廳統計,311大地震造成將近兩萬人死亡,近三千人至今依舊下落不明;而根據推估,地震發生沒多久的日本避難人數約47萬人,直到現在都還有數萬人過著避難生活。
     
    就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核災是如何影響日本的經濟與民生、造成多少家庭流離失所,而核災後的清理、復原與重建工作,又是如此的艱困,如何不讓類似的事件有機會發生在台灣、如何 #走向非核家園與能源自主,便是我們這個世代最重要、也無法逃避的課題。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提出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大力推動再生能源,提高能源自給率、守護國家安全;當然,能源轉型也不只是中央的事,更需要地方政府的實踐。
     
    我所在的台北市,做為 #全台灣民生用電量數一數二大的城市,也必須負起社會責任,不能只享受發電的成果、卻忽略對整體能源供給的貢獻,這是我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這兩年來,我爭取到台北市政府提高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的補助,成功促成台北市成立 #府級跨局處能源政策溝通平台,也敦促地方專責單位的設置;持續要求市府確實輔導用電大戶使用綠電、負起節能減碳的企業責任。
     
    台北市也在去年九月公布 #能源轉型及永續城市白皮書,這都只是第一步,台北市能做、該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也會在議會持續監督。
     
    我相信,蔡英文政府與各地方政府這五年間,對於能源轉型的用心與成績是無庸置疑的。
     
    正是因為 #過去國民黨全面執政、馬英九在八年總統任期間, #不曾把心力放在再生能源上,所以現在認真推動綠能時,才必須在短時間內面對許多問題與爭議,需要政府耐心的溝通,與民眾討論出可以落實的解方,在能源自主、國家安全,以及農漁民生計、環境保育之間,取得平衡點。
     
    而回歸近日爭議的藻礁議題,也是一樣,一邊是天然氣做為在非核家園與減煤目標下的過度能源,需要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以確保天然氣的穩定供應,另一邊是藻礁對於環境與生態的重要性,現在看似對立的兩邊,其實不能輕易以是非對錯來切割,需要更多事實的確認,進而討論我們希望台灣用什麼方式渡過能源轉型。
     
    能源轉型,關乎生活在台灣這塊島嶼上每一個人的生活,從南到北、從環保、經濟到民生,我們需要更完善的溝通、需要更高度的共識來決定要走向哪個方向。
     
    而在這個過程中,若有人舉著保育藻礁的環保大旗,實際上卻以 #片面資訊蒙蔽大眾重啟核四就是保育環境的方式,那不僅是惡意欺騙操弄,更是絲毫不顧台灣人民的生命安全、不顧這個國家的未來。
     
    在反核這條路上,我們不能走回頭路。
     
    我相信,作為重視能源自主、重視環境保護的台灣人,現在要做的不是隨著 #特定政黨的操作 而隨之起舞,也不是將矛頭指向和我們一樣熱愛台灣、重視台灣環境的夥伴。
     
    而是冷靜下來,藉由這次機會,討論以往被忽略、未曾有機會好好溝通的問題,釐清大家要承受的後果,並且共同決定相關的配套解方,才有可能在同樣的理念之下,找到共同前進的方向。
     
    台灣社會過去共渡過無數次困境、創造過許多民主奇蹟,我相信,這一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懷抱善意、理性溝通,就可以再次創造屬於台灣的能源轉型模式。
     
    (photo credit:好房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