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車禍調解課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車禍調解課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車禍調解課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車禍調解課程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22的網紅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 車禍調解課程 在 傅家慶個人網頁:每天來點 FU 能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6 01:06:57
    有 63 人按讚

    【創傷壓力,親身走過】

    (文長四千,歡迎轉載)

    關於「創傷壓力症候群」,我來分享一下自己走過的經驗。這篇特別想給倖存者、家屬、救難警消醫護、新聞同業等人。這篇不多談理論,談深深刻刻的內心世界。因為當時對我來說最難的就是找得到理論,找不到真切有人味的經驗談,可以連結到我當時被掏空的內心,跟我對上話。

    首先,這不是只是倖存者、家屬、救難人員才會發生的狀況。我們任何人,對這事件都承襲了一部分的能量,成為自己的了,只是或多或少。當你看到太魯閣號的意外,哭了,這「事件」勢必觸動了你什麼!就跟看電影,看劇會哭的點一樣,你擷取了某部分在你的內心世界發酵了。

    有時候創傷,是集體的,有時候,創傷更會遺留成為文化的。例如為何我們的父母、祖父母會有囤物的習慣?跟一些無用的物品難分難捨呢?後來我感受到他們經歷時代動亂,物資缺乏的「不安全感」,我甚至認為那是那個時代的人「集體的創傷壓力症候群」。

    創傷壓力三大來源:身體受侵害、交通事故、戰爭災難。任何一個,其實都會遞延很多的蝴蝶效應,只是我們不太談它,慣性忽略,壓抑,所以最後表徵在一種文化,或是生活習慣上,像是「囤物」,已經是最「保守」的表現手法了。

    我自己是在2017年經歷一場車禍,到院前死亡,竟能奇蹟重生。之後除了身體上的復健,最難的就是心理上的。這件事情外人看來是個奇蹟,是大難不死,是三生有幸,但對我來說先體會到的會是大難的「難」字,我看到自己曾經躺在一灘血中,那些衝擊是很震撼的,喚醒當時三十五歲的我,很多以為不記得的「記憶」。

    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一個時間點,第三個月。

    前面三個月,包含手術住院的那二十天,你根本無力顧及心理健康,每天被身體的疼痛給折騰,身體的痛蓋過了心裡的痛。這時我也會哭,也魂不守舍,但因為身體有痛,第一要務是止痛,醫院也會提供你一些復健方法,所以我基本上還維持在一個「行屍走到醫院」去復健的節奏上。

    注意: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三個月後,理論上也是該發酵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真的就發酵了。當時復健科說其實這些復健都是輔助性,幫助不大,建議我在家附近找復健診所做即可。這是很實際的建議,可是我當時天天失眠,惡夢連連,然後拖到早上五點勉強睡下,天卻亮了,更睡不好,惡性循環,然後到了中午得趕緊出門,花一小時去醫院,再花一小時復健。這看來是折騰,其實後來發現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

    當我不用再去醫院,我反而覺得「落空」了。把我救回來的雙和醫院,對我有很大的情感連結,每天去那裡,我好像靠近了事件的核心,我反而有一點「歸屬感」。記得三個月後的回診,主治柯玉誠醫師說可以不用再來時,我竟有種「畢業的不捨」。

    三個月後也是面臨調解的時期,當時我得開始去翻找相關文件資料,準備「出庭」。原本那疊完全不願意去碰觸的診斷證明、收據、病歷等資料,這時候被迫得翻閱。才剛開始翻,立刻雙耳後漲紅,看到那些照片,診斷書上「到院前死亡」五個字,都會立刻崩潰大哭,真是覺得黑白無常一定到家門口了,怎麼辦?怎麼辦?來抓我了!

    注意:新的事件刺激,會加速壓力的爆發!

    三個月是很多關鍵時候,很多法律程序差不多得遞出,不能逃避,但當面對了,就等於直接迎戰壓力本身。這是助力,因為不要逃避了,開始把這些一點一點梳理清楚。這時候如果能有旁人幫忙釐清,會減少很多無力感,減低壓力感,所以專業的法律協助很重要,政府或台鐵若真有心,這塊莫讓家屬操心,因為每經歷一次「儀式」都是重新打開傷口。

    而身為旁人,我們對經歷重大事件的人可以做什麼呢?我記得在一本書提到如何陪伴失去親人的親友時,說到其實幫他打掃環境,買便當,這些都是最實際的幫助。是的,因為生活會陷入一團亂,而那團亂,會讓心情更亂。如果可以,幫忙這些生活雜事,是很大的幫助。

    我的第一次崩潰大哭,就是某次回家發現廚房水管漏了一地,我邊擦地就邊大哭起來,覺得「這一切都在和我作對」!甚至,地上的一根頭髮,我都恨,恨它不知道我連彎腰吸塵的力氣都沒有嗎?

    如果無法做什麼,身為旁人,盡量不要以鼓勵平常挫折的方式安慰人,例如說「快樂是一天,難過是一天,何必選擇難過」,又如「你可以的」!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每當我看到外人給我的這句鼓勵,第一時間的反應就是「我不可以」。我就是要「停在我不可以的狀態」裡,我要憐憫自己的不可以,我就是要哭,就是要哭出來,才能慢慢釐清為什麼「不可以」。我不要再慣性地被社會的包袱限制,先用「我可以」來壓抑「我不可以」。

    我要給自己秀秀,如果經歷創傷都不能給自己秀秀,我的身體還有淚腺嗎?

    到此,若情緒能得以紓解,或許可以告一段落,但我非常建議,即使不再哭了,仍可以找專業心理諮商協助,徹底挖一挖自己。

    先說諮商,它看起來像在聊天,實際上是在一個脈絡下,被專業人士工具性地分析自己。很多人會擔心諮商浪費時間,這就像要找病因一樣,需要幾次的懇談,才能把你的心打開,找到核心。創傷事件只是一個觸媒,要挖的是觸動了你的什麼?

    我認為很有用,因為我我從第一次進去時大哭,到現在被諮商師譽為「博士級」的諮商者,因為我很有感觸,給我一個點,我自己就能畫出一張心裡脈絡圖,對諮商效益幫助很大。而我在挖什麼呢?以下說的是我對創傷壓力症候群最深刻的體認。

    觸動的,未必是創傷事件本身。比方,我對於車禍撞擊瞬間沒有什麼記憶了,也一直沒有來到我惡夢裡,而來到我惡夢裡的,都是小時候的記憶,更專業地說是「童年負面經歷」,這是一個專有名詞,已經被廣為研究對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影像甚鉅。原來成長中父母師長有意或無意的「情感忽略」,也就是對你冷淡的態度,也是種負面經歷,當時我們都以為沒事,實際上烙印在你心裡。

    問題是為何創傷事件(車禍)喚醒的是童年?為何作祟的竟然是所謂的「內在小孩」?我目前是這樣解讀:核心問題是你到底「怕」什麼?

    讀文至此,大家不妨停下來思考一下,今生,你怕什麼?

    我怕死!

    我的車禍本身經歷的就是生死議題,這夠我怕的了!所以我剛剛說了,看到那些「到院前死亡」的字眼,我感覺自己要被「抓回去了」。我一直怕這奇蹟是有時間性的,好像電影裡那些還魂的人,只是借我一點時間,終究要還回去。我怕再次死去,所以我一直不敢閉上眼睛,所以我一直失眠。

    問題來了,我怕死,可是我活了,那我怕什麼?

    在更多諮商抽絲剝繭後,我發現我怕「孤獨」。今生各種挫折感裡,連結到的核心情緒往往是這個。

    再次注意:被喚醒的就是你最害怕的,也是最需要被療癒的部分,這是壓力的「核心」,也是日後心理諮商時最需要被「工作」的區塊。

    每個人的核心都不同,我只能藉由自己的讓大家當做參考,你的核心議題跟我的未必相同,但都是我們今生最需要被挖掘的部分。

    你怕什麼呢?為何怕自己來不及說再見?為何看到別人的遭遇跟著哭?連結到的那個核心情感是什麼?如果能釐清,今生會豁然開朗。

    那找朋友聊天可以嗎?當然可以,只是效果完全不同,比方朋友會說「你可以的」,但你知道的,其實我不行!

    我知道諮商需要花很多錢,另外比較少錢的方法是,當時我去上了各種社區大學,宗教機構等等的課程,用數千元可以連續每週一天去上某種跟心靈有關的課程,不管名稱是什麼,去聽人說,去說給人聽。我曾經在某堂課的第一堂,就突然很釋懷,因為同學們真的男女老幼都有,我就發現「原來大家都有病」。

    這樣去上課的好處在於「只要有規律的事情做,心就不會那麼空」,維持一個恆定倒垃圾的頻率很重要。把自己放去一個你哭了,沒人會訝異;你不語,也會有人問你怎麼了的環境,讓你今生正面的造化帶你去正面的地方,把心打開。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我的心,第一次被打開是什麼幫助我的呢?

    第一,社會的集體關心。就是我車禍後發現自己大難不死,有這麼多人幫忙救治,我展開感恩之旅後,得到更多正面回應,尤其是救過我的人,這股力量,成為我很大的動力,為了道謝,我竟有勇氣走回急診室,手術房,每當我道一次謝,一定也釋放一些壓力。所以我們持續對這些參與過的人的關心,告訴他們,謝謝你們,是有幫助的,那是「第一道光」。

    第二,自己的覺察。我從一開始就告訴自己,我過去所有的情緒和挫折都都跟這一切有關,所以我不要逃避,這次我要徹徹底底「挖乾淨」。後來我也在這些學習中得到證實,就是童年經歷絕對不是「長大就好了」,小時候沒哭過的淚,你還是得把它哭出來,你才會重新長大;你曾委過的屈,都會在夜裡變成逆流的胃液,燒你的心。

    第三,專業的諮商,以及後續一切連結本心的課程。既然心亂了,請讓專業的來。

    第四,謝謝家人和朋友的陪伴。

    至於創傷壓力症候群何時能治好?沒有這一天!我常說,這條路只有零和一的區別,最難就是從零跨越到一,很多人認為自己沒問題,連這「一」步都不願跨出去。而跨出去之後,其實沒有終點,要把自己釐清到什麼程度?是自己的決定。

    嚴格來說,我是誰?我在哪?這問題的探索沒有終點,只有出發。

    讓自己的正面造化,帶自己去一個方向,用專業方法,把自己像曬書一樣,一頁一頁,攤開來,重讀一遍。

    所以消防人員號召,把捐款用作提供救難人員的心理輔導,我認為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消防人員是英勇的,他們很可能說「不需要」,但那都是文化包袱,是怕示弱!但我們絕對要讓打了一場仗後的英雄,落淚,我們要主動提供,英雄們才會願意使用。

    如果我們對那些慘不忍睹的第一現場必須馬賽克處理,不敢看那些屍首分離,我們就更知道救難人員內心多煎熬,而清空多重要!

    整體來說,台灣對心理衛生還非常的缺乏,對於心理諮商還是有很多負面標籤,認為那是弱者的表現,就像我車禍後第一次掛精神科,臉書來寫了「應該不算魯蛇吧」。

    我永遠記得諮商師跟我說過的一句話「不管任何原因來諮商,都是為了尋求自己跟自己的平衡」。

    是的,你會發現自己平衡了,世界就不銳利了。

    你會生氣,都是內在自己跟自己不平衡,所以看誰都不順眼!我們為此發過多少無謂的脾氣?甚至對我們最愛的人。而為何不平衡呢?因為你壓抑了。為何壓抑?因為你以為不能釋放。

    覺得「一切都在跟我作對」是非常可能冒出來的情緒,經歷創傷後,會恨,為何是我?這部分是一個引頭,不要撲滅它,把恨意抒發出來!是的,為何是你遇到?為何是我的家人遇到?為何是我去救?為何我不能拒絕?為何?

    有一個特徵就是,第一時間我們都會想解釋「這是使命」、「我的工作就是這樣」,就是這句話壓抑了心裡真實的感受!誰不會怕呢?誰想看到血血肉肉?把那些情緒釋放出來吧!

    越說不會的,越會!這道理很簡單,就像一位家長,越說自己不在乎孩子成績,其實抓得越緊。口是心非,是很大的心理特徵,我們要讓自己口是,心是。

    你可以的,謝謝每位參與過的人,每一次,都該釋放,正是因為這份工作的使命,釋放才能走得長久。謝謝2017曾經救過我的人,2021年曾經救過太魯閣意外的人。祝福能有股力量幫助您大哭一場,把自己交出去給生命,承認你不行的,所以你可以哭的。英雄們,請先哭為「淨」!

  • 車禍調解課程 在 法學博士石人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3 22:19:50
    有 1 人按讚


    竹縣表揚調解業務績優人員 洪春木退而不休持續為民調解

    109年度鄉鎮市調解業務研習會及108年度調解行政業務績效考評績優頒獎,今(23日)上午在縣府3樓第二會議室舉行,本縣109年鄉鎮市調解委員共計131人,108年度鄉鎮市全年目標件數960件,調解件數1925件,成立件數1423件,調解成立比例達74%。副縣長陳見賢特別到場頒獎給績效考評績優單位及人員,嘉勉委員及員警的付出,同時感謝委員們的大力協助,使調解業務能順利推展,減少地方法院的業務量,為縣民解決相當多的困擾,也發現各鄉鎮市調解委員的出席費不一樣,建議由縣府發文給各公所,統一處理。

    其中獲頒縣長獎的28位委員中,在竹北市公所服務年資達8年的調解委員洪春木表示,過去26年擔任公務人員,也一直承辦調解相關業務,退休後101年開始擔任調解委員,持續為民服務。他說曾經調解車禍案件過程遇到當事人比較暴躁,甚至摔桌上東西,拿椅子砸人,他也趕緊勸雙方冷靜下來好好談。

    洪委員表示,也遇過土地糾紛,無尾巷道裡的住戶,唯一出入路口道路是其中幾戶的土地,原本讓其他住戶無償使用,後來相處發生問題,便將道路擺放花盆,不讓其他住戶過,經調解後,以承租方式來和解。他說發生行車糾紛案件最多,也有社區大樓漏水來調解,甚至被狗咬傷也來調解。

    行政處長邱俊良提到,今年比較特別的是獲頒縣長獎的委員高達28位,皆為擔任調解委員服務年資達8年之委員才能獲此殊榮,顯見調解委員們具有高度服務熱忱,願意貢獻時間協助鄉親排解糾紛,維持地方和諧,而且累積相當的調解經驗,相信更有助於未來業務推展,疏減訟源。

    行政處表示,由於調解案件中以車禍糾紛為最大宗,車禍案件發生第一時間到場處理的員警也會詢問鄉親是否需要轉接調解委員會,並提供協助,避免鄉親因為訴訟花費許多的時間及金錢。

    今年的研習課程縣府也特別安排交通部公路總局公路人員訓練所李智群講師講授「路權優先順序判定及相關法規」,增加處理車禍案件的專業知能,另外也邀請台灣新竹地方法院林繼祖調解委員講授「調解經驗分享」,針對調解時的溝通技巧、情緒管理等,互相分享經驗。

    今年獲獎單位及人員名單如下:
    (一)108年度調解行政績優之鄉鎮市公所(4所):
    特優:竹北市公所、湖口鄉公所
    優等:新豐鎮公所、竹東鎮公所
    全年調解成立件數達全年目標成立件數公所(8所):
    竹北市公所、湖口鄉公所、新豐鄉公所、竹東鎮公所、新埔鎮公所、芎林鄉公所、關西鎮公所、寶山鄉公所

    (二)頒發108年度獨任調解獲縣長奬之績優調解委員(7位):
    竹北市:吳郭主席雪琴(54件)
    湖口鄉:林主席益茂 (33件)
    竹東鎮:蕭委員馨吟 (35件)
    竹北市:曾委員文衍 (35件)
    竹北市:戴委員正耀 (34件)
    竹北市:余委員添宏 (32件)
    竹北市:莊委員奇威 (31件)

    (三)頒發108年度服務年資達縣長奬(8年)之調解委員(28 位):
    竹北市:洪委員春木、曾委員錠焜。
    竹東鎮:彭委員啟政、彭委員家俊、楊古委員春蓮。
    新埔鎮:劉委員旭光、許委員清山、邱委員松財、呂委員淇星。
    關西鎮:曾委員盛熏、楊委員隆枝。
    湖口鄉:林委員益茂、徐委員彪埄、羅委員烈境、蘇委員文爐。
    新豐鄉:徐委員元盛、陳委員茂吉、羅委員煥奎。
    橫山鄉:董委員秀珍、劉委員昌米。
    芎林鄉:戴委員金珍、彭委員達棟。
    北埔鄉:彭委員德照、范委員振聲。
    尖石鄉:溫委員芷、徐委員金順、陳委員文斌、楊委員春美。

    (四)頒發108年度轉介調解榮獲縣長奬之績優調解單位及人員(16位):
    橫山分局芎林分駐所 (55件)
    新埔分局關西分駐所 (40件)
    新埔分局東安派出所 (20件)
    新埔分局新埔派出所 (35件)
    新埔分局寶石派出所 (21件)
    竹北分局警員葉少廷 (50件)
    竹北分局警員王傳翔 (49件)
    竹北分局警員葉建廷 (48件)
    竹北分局警員吳威毅 (23件)
    竹北分局警員林彥佑 (20件)
    竹東分局警員蔡正偉 (43件)
    竹東分局警員徐毓倫 (32件)
    新湖分局警員陳博凱 (52件)
    新湖分局警員蘇敏豪 (35件)
    新湖分局警員龍育昇 (45件)
    新埔分局褒忠派出所警員張原華 (41件)

  • 車禍調解課程 在 劉北元的保險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1-29 13:00:01
    有 79 人按讚

    到底有哪些保險界大師來上課了呢?5張圖,大家來認識4月新同學
    (目前報名人數超過120人;同學臉譜圖及分享內容如照,供參考,還想報名者,見文章最後):
    (1)報名最積極:台中34%第一名、高雄25%居次、19%台北人,都是直接報一年。
    (2)最感興趣的課:保險法或稅法案例解析(61%)
    (3)服務年資:最多是10-15年的保險業務員,約28%。其次為5-10年,約20%。
    (4)同學們的專長:最多是保險理賠,其次是車禍調解;其他包括:職業災害申請、退休規劃、土地繼承買賣、稅務理財、為客戶上法院等。(有人寫專長是『吃』,恩~這我也可以喔!下次相揪~)

    🔥備註:想來認識保險業菁英新朋友的人、想提升自己不落人後的人!最後限量、額滿為止。
    #劉北元讀書會2020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CvN9YXrWVQLNhGoDA
    (先報先贏,依匯款順序決定錄取。⏰)

    #保險法,業界最強法律名師。
    🈶【台北下午】名額剩13名。
    🈶【台中下午】名額剩 8 名。
    🈶【高雄下午】名額剩 9 名。

    上課費用:
    ➤季繳(上課3個月)7560元(含稅)
    ➤年繳(2020/4-2021/3)23100元(含稅)

    ▶2019學員回饋影片:https://youtu.be/8JL0jysdSrQ

    ▶《劉北元.理事長談判決》https://youtu.be/H6GJWYbn2-k

    ▶讀書會2019招生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489176237923394/videos/2279323272284808/

    ▶劉北元《康健雜誌》專欄: https://reurl.cc/VadKx5

    #有課程問題可找報名連結中的林小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