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身份認同心理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身份認同心理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身份認同心理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身份認同心理學產品中有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比 HIV 更可怕的 TIV —— 人際受害傾向 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 心理學期刊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當中心理學家拉哈夫.加貝(Rahav Gabay)和同事發表研究,提出人際受害傾向...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00的網紅女子健心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變得更好,想培養規律運動、均衡健康飲食、閱讀、冥想、早睡早起諸如此類的“好”習慣,但為什麼我們總是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肯睡覺、Netflix永遠比看書還吸引人、難以維持健康習慣⋯⋯?這次我們邀請了節目EP39 的來賓Alex,要來和你聊聊想成為理想的自己不可錯過的好書-『原子習慣』...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1:07:18

想先插撥一篇文 本來應該承上篇繼續分享關於快樂的激素 但我怕忘記此刻的感受決定要先記錄下來 在跨文化心理學中 文化適應模型(Berry’s Model of Acculturation) 是目前引用最多 使用最為廣泛的理論模型 是指群體或個人如何尋求共同生活 因應的一些策略 Berry 提出了四種...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雙橡教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9:14:31

-⁣ 假如有一天,你為了一項運動比賽經歷了數年的魔鬼訓練,其中包含了嚴格的飲食控管與大量的運動訓練,那等到了比賽結束之後,你最想做的事情會是什麼?⁣ ⁣ 今天要分享的人生漢堡理論擷取自心理學書籍《#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爾博士是深受學生尊敬的導師,他的「#積極心理學」課程還成為了哈佛大學排...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女子健心室 Girls. Stand Out FIT In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7:02:38

🔈#請開聲音 想成為理想的自己,你不可錯過的好書 #原子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變得更好,想培養規律運動、均衡健康飲食、閱讀、冥想、早睡早起諸如此類的“好”習慣,但為什麼我們總是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肯睡覺、Netflix永遠比看書還吸引人、難以維持健康習慣⋯⋯? 這次我們邀請了過去曾上過節目...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21:04:14
    有 41 人按讚

    比 HIV 更可怕的 TIV —— 人際受害傾向 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

    心理學期刊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當中心理學家拉哈夫.加貝(Rahav Gabay)和同事發表研究,提出人際受害傾向(Tendency for Interpersonal Victimhood,TIV)的概念,意思指社會上有種人,持續自我感覺在人際關係中受到迫害,並將其受害人身份放大,成為其性格組成的核心部分…… 好吧騙你啦,我是為了約會時嚇唬女生,才在網上找些晦澀到會引發便秘的文章來複述。雖然連自己也不明白,幹嘛總喜歡說在早餐時讀到?恐怕連作者爸媽也不想一起床就讀這些吧!或許引證了「求生之書」(The Gift of Fear)作者所言,作案者愈心虛,其謊言就愈喜歡堆砌細節,這書我真讀過啦,堆砌細節正是第四章討論「七個事前指標」的第三個點…… 好吧,細節又太多了,對吧?話說回來,根據研究,人際受害傾向者通常具備四大特質:

    道德精英主義(moral elitism)
    認為自己在道德上一直純潔無瑕,甚至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工作上好打得,事不避難,千錯萬錯皆他人錯,並通過指責他人不道德、不公平、自私或對其誤解來控制別人,無視及打壓異議。
    認同需求(need for acknowledgment)
    經常複述自身所受的怨屈,渴望自己的痛苦被觀眾看見與被承認,需要施害者為其錯誤行為承擔責任並表達歉意(或依法受刑),從而企圖讓自身獲得社會同情與支持。
    對他人痛苦缺乏同理心(lack of sympathy)
    過於關注自身受害者的身份,以至覺得自己有權利在過百萬人表示反對其意見後,仍可全然漠視他人所受的痛苦和折磨,直接做出攻擊性和自私行徑。
    反芻含怨(rumination)
    自問含怨多過入油含鉛,經常反復談論自身以往含怨受屈的經歷,而不是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TIV 者往往會認為自己是他人消極行為的受害者。可能因為世上假新聞和黑記充斥,外界才對他們產生如此強烈的誤解與不公懲罰。當這種反芻持續一段長時間後,會內在加強 TIV 者的攻擊性。即使未有肢體攻擊,仍然可能以「西面」作出表態還擊。
    研究中有項實驗,參加者與電腦共同進行一個分錢遊戲,但參加者被騙對手也是人類。而當錢被分得很不均勻時,參加者被告之有一選項,就是可透過減少對手的錢,但不增加自己的錢來向對手進行報復。實驗結果顯示,人際受害傾向較嚴重者,哪怕他們明知自己無法通過此舉來獲利,但仍會更多去選擇減少對手的錢。且參加者的負面情緒愈強烈,就愈有可能進行報復性行為。

    廣東話中,人稱“丁蟹”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幽樹的療癒客棧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7:30:44
    有 58 人按讚

    【向創傷學習,我們的生活將有真正平靜與喜悅的時刻】
    #文章很長請耐心閱讀畢竟面對創傷始終不是容易的事情啊
    昨天趁著影片下檔前,看了《創傷的智慧》,講述治療師Gabor Mate如何運用創傷知情的概念來陪伴一個個成癮者,他採用社會學、大腦醫學、心理學跟靈性療癒的整合觀點來看待成癮者,我覺得最受啟發的概念就是「癮」與孤獨感的關係,他甚至表示癮不單單只是菸酒或是毒品這些看似有害的事物,工作、運動、愛情等看起來「有益」的事情同樣可能是癮頭。

    「成癮者的內心是孤獨的,癮是他們用來短暫獲得歡愉與渴望的方式,長遠來說卻對自己有害」這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也呼應了我理解上癮的方式,從創傷知情的角度來看,現代社會是一個鼓勵上癮的社會,任何可以讓我們獲得關注、喜愛與名聲的方式,都被放上推崇的舞台,然而任何曾經沉浸在金錢、權力、工作與名聲遊戲的人都必然清楚,一旦讓生活中充斥這些事物,往往會讓自己獨處時更加感到孤單寂寞。

    【當我們不再允許表達內在真實,創傷便緊緊擄獲我們】
    我很喜歡Mate提到創傷並非加諸於我們身上的事件,而是發生在內心世界的牢籠。這句話並非意味著受到創傷者太脆弱,而是突顯出受創者內心如何受到孤獨與羞愧感所壓迫,進而無法真實坦率地表現自己。

    他邀請我們想像自己置身在大自然裡,如果我們不能依循內在真實的本能行動,必然難以在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想逃卻呆在原地、該反擊時卻退縮、受傷時還逞強與猛獸搏鬥),然而現代社會卻鼓勵我們壓抑這些本能,拒絕真實情緒展現,並希望人們可以像是機械人一樣,忽略本能只為求得更開的生產力。

    「破壞地球母親的社會,其實就是個創傷的社會」,這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當我們不再能清晰感受自己的身體,當然也就不會關心自然環境的變化,因為我們隔絕了內心痛苦,於是也學會忽略他人及大自然的痛苦。

    【創傷與症狀都是對還原真我的召喚】
    創傷症狀其實是對真實性的渴求,影片中提及自體免疫疾病已經成為當代最危險的疾病,然而我們將症狀當成敵人,慣性採取隔離與消滅的措施,卻忽略了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社會集體壓力所造成的。

    我從國中開始歷經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之苦,皮膚嚴重摧毀了我的自我價值感、人際關係與身體健康,當年每個醫生看到我的處方時,都驚訝於我需要使用最高劑量的藥物,卻仍然無法將病情控制在安穩的範圍裡。

    Mate提到當代醫療對待過敏的方式就是提供對抗壓力的激素(類固醇,另一種影片中沒有提到的方法是降低免疫力,兩者我都使用過),然而醫生卻沒有想過,過敏可能是受到社會壓迫與原生家庭創傷後所導致的結果,而通常會無意間造成孩子創傷的父母親,本身就是家中創傷的受害者,創傷不只存在於我們內心,也真實蔓延在整個社會裡。

    「如果我們可以運用創傷知情的觀點,就會知道不是成癮與創傷倖存者缺乏意志力,所以才無法做出有益選擇,而是他們早已習慣表達真實自我將會受到傷害,只好在這些症狀中尋求有害的自由與歡愉」

    我陪伴菸酒癮與創傷當事人的經驗,相當呼應Mate在影片中提出的觀點:症狀不是敵人,我們值得邀請症狀說話,讓我們看到內在哪部分的自我受傷了,需要好好被陪伴與療癒,運用隔絕與消滅的療法,只會加重創傷反應,連結與邀請,才能使創傷經驗得到深層清理。

    【身為療癒者,面對自身創傷是必要的修行】
    在影片裡最讓我感動的是Mate真誠地談論自己的創傷經驗,他表示許多醫療人員當初選擇進這個體系,都是無意識想要迴避自己的創傷,醫療的高壓訓練會直接淘汰掉那些脆弱的人,一旦成為醫療人員,意味著自己不需要再去經驗與揭露自己內心最痛苦的一面,除此之外,還可以得到病人與家屬的認同與喜愛,恰好又滿足了童年缺愛的部分,他自己就是這樣才走入治療師領域的。

    這段自白深深撞擊到我的心,回想起自己當初選擇成為心理師,而後選擇以療癒者的身份繼續服務社會,獲得他人讚賞似乎一直是我無意識裡的渴求,走過漫長自我覺察與療癒的過程,現在的我可以更加真誠地說:陪伴他人帶給我成就感與意義感,同時我選擇療癒者這條路,並非我有多博愛與偉大,而是因為這份工作帶來的意義感,恰好滿足我能接受他人欣賞的需求(但我不會讓這份需求凌駕當事人跟學員利益,這是基本倫理)。

    成為療癒者在當代社會變成一種潮流,讓人可以輕易獲得金錢、名聲、魅力甚至是滿足性需求(對於那些利用個案的療癒者來說),而這些恰好都是創傷倖存者的成癮症狀,亦是榮格所說的「陰影」,陰影對療癒者來說充滿挑戰,因為當創傷與陰影結合時,帶來的破壞與羞愧感都會比對一般人來得深重。

    對我來說當然也是如此。

    我花了很多時間認出自己有生存焦慮,有害怕被討厭的議題,有希望證明自己的課題,並且一次次在療癒跟督導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去穿越這些關卡,在這過程中有許多恩師的提攜、朋友的信任,也有許多學員的欣賞與共學,讓我的心靈肌肉變得越來越強壯,也讓我能夠一次次將當事人跟學員利益放在個人需求之前,好好保護與陪伴他們療癒自己。

    【真誠而溫柔的善待自己,讓我們一起面對生命創傷的難關】
    寫到這裡,我想說的是,面對自己的「癮」與創傷,從來就不會是容易跟輕鬆愉快的事情,需要有很多準備、努力跟決心,也絕對需要不只一個人的陪伴,甚至需要好幾位專業人員的協助,所以如果你仍然感覺被自己的「成癮症狀」控制住,感覺到自己內在有著空虛寂寞的啃噬,這都是面對創傷時的正常反應,而如果你同樣身為療癒者,找尋可靠與專業的老師或療癒者陪伴自己,絕對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否則我們將會把自己的創傷加諸在當事人身上,形成二次傷害!

    文章結尾就不寫什麼如果有需要歡迎預約的工商話語了~寫了這麼多文字,我想初衷還是想要繼續用文字支持到療癒客棧的你們,並且摘要一下影片中的重點,對我來說,這篇文章也像是一面鏡子,提醒我繼續去覺察過往創傷所帶來的陰影課題,好去支持有緣相遇的伙伴,可以平安喜悅的,展開屬於自己的人生!

    #謝謝每一個耐心閱讀到最後的你
    #歡迎分享給身旁正在面對生命痛苦的朋友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女子健心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9 18:00:02
    有 7 人按讚

    🔈#請開聲音 想成為理想的自己,你不可錯過的好書 #原子習慣!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變得更好,想培養規律運動、均衡健康飲食、閱讀、冥想、早睡早起諸如此類的“好”習慣,但為什麼我們總是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肯睡覺、Netflix永遠比看書還吸引人、難以維持健康習慣⋯⋯?

    這次我們邀請了過去曾上過節目EP39 的來賓Alex @sci_food_alex ,要來和你聊聊我們如何運用『原子習慣』書中的內容,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本書作者會透過心理學到科學的說明,讓你理解人性的本質,就是傾向輕鬆簡單不費力的生存模式,#最有自制力的人其實是最少使用到自制力的人,難以改變的問題都出在你的環境與系統,而非你自己!

    書中也提出了大量的舉證以及應對方式,讓任何人都能將自己的生活套入,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認同”,專注於改善生活中的“系統”,幫助你不費力的從細微改變滾出巨大成就,改變自己的人生!

    ⬇️ #上集節目 我們將會和你分享:
    👉🏻改變習慣的第一步: #意識 到自己的 #無意識
    👉🏻專注於系統,而非目標
    👉🏻身份認同:先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就能自然養成習慣
    👉🏻習慣形成的四法則
    👉🏻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
    👉🏻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

    ⬇️ #下集節目 我們將會和你分享 (明日7/20上線)
    👉🏻法則三:讓行動輕而易舉
    👉🏻反轉:讓壞習慣變得困難
    👉🏻 法則四:讓獎賞令人滿足
    👉🏻何時該停止追蹤習慣?
    👉🏻如何選對習慣,讓人生從A~A+
    👉🏻書籍總結

    #如何收聽 🎧
    👉🏻點擊 @girl_power_room 自介bio連結🔗
    👉🏻到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 |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Firstory⁣⁣⁣⁣⁣ | Google Podcast⁣⁣⁣⁣⁣ | SoundOn | Mixerbox
    -----------------------------⁣⁣⁣⁣
    💌分享給你身邊需要的朋友❤️⁣⁣⁣⁣⁣⁣
    👉🏻追蹤 @girl_power_room 陪你健身也健心⁣⁣⁣⁣⁣⁣
    -----------------------------⁣⁣⁣⁣

    加入我發起的讀書分享會 #女子健心療書會 ,聽我解讀更多好書,每週都能更新提升自己的思維✨📖⬇️

    ✨只要投資4~5本書的價格,即可獲得以下豐富資源❤️
    👇🏻👇🏻👇🏻👇🏻👇🏻
    📖 每週2本/一年100本經典好書
    🎧 15-20分鐘精華說書音頻
    🗒 乾貨總結思維導圖
    👯‍♀️ 專屬私密Telegram社群,每月線上Live交流讀書

    ⬇️ #馬上加入 ⚡️用行動支持我們,一起充實自我,共同成長吧!️💪🏻
    🔗 點擊 @girl_power_room 的bio自介連結加入
    🔗 https://reurl.cc/4adveL

    #podcast #播客 #廣播節目 #說書 #閱讀 #好書 #書籍 #讀書 #認識自己 #心靈 #智慧 #成長 #自我成長 ⁣ ⁣#身心靈 #身心健康 #生產力 #習慣養成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9 15:01:40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能變得更好,想培養規律運動、均衡健康飲食、閱讀、冥想、早睡早起諸如此類的“好”習慣,但為什麼我們總是滑手機滑到最後一刻才肯睡覺、Netflix永遠比看書還吸引人、難以維持健康習慣⋯⋯?這次我們邀請了節目EP39 的來賓Alex,要來和你聊聊想成為理想的自己不可錯過的好書-『原子習慣』!作者透過心理學到科學的說明,讓你理解人性的本質就是傾向輕鬆簡單不費力的生存模式,最有自制力的人其實是最少使用到自制力的人,問題出在你的環境與系統,而非你自己!書中也提出了大量的舉證以及應對方式,任何人都能將自己的生活套入,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認同”,專注於改善生活中的“系統”,幫助你不費力的從細微改變滾出巨大成就,改變自己的人生!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只需3本書的價格,一年帶你讀完100本精選好書❤️ 馬上點擊報名連結加入,一起成長:https://pay.weread.com.tw/redirect/bypass/peipei/?channel=podcast
    ------------------
    上集將與你聊聊的內容有⬇️
    00:00:00 來賓介紹、為何來聊這本書
    00:05:24 作者運用原子習慣逆轉人生的故事
    00:09:49 改變習慣的第一步:讓「無意識」變「有意識」
    00:14:16 建立習慣困難點1:結果總是姍姍來遲
    00:15:18 專注於系統,而非目標
    00:16:57 改變最重要的重點:身份認同
    00:23:18 好習慣帶給你更自由的人生
    00:24:10 習慣形成的四步驟
    00:25:23 法則一:讓提示顯而易見
    00:32:33 法則二:讓習慣有吸引力
    -------------------------
    ⭐️ 看本集音頻文章:https://girlpoweroom.com/habits/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滿75元可使用折扣碼GIRLPOBL5獲得優惠唷!
    點擊享聽眾優惠:https://reurl.cc/xgKOYE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訂閱免費健心電子報
    👯‍♀️加入女子健心室臉書私密社團

    ⬇️來這邊找來賓Alex:
    IG【@sci_food_alex】https://www.instagram.com/sci_food_alex/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2-10 17:36:44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 身份認同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6-14 19:00:01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生長在台灣的你我,我們都已經很習慣,我們每兩年會有一場大選。

    也因為這樣子喔,我們對於很多的政治人物,還有他們的政治語言,我們都已經聽了很多;感覺起來我們好像已經免疫了。

    但是回想一下自己哦,你可能就在過去的這幾年的時間裡,又經歷過了好幾次充滿希望,然後不斷失望的循環裡。

    有時候想一想,莫非真的應驗了那句話,叫做「群眾的智商只有7歲」;而你我也是群眾的一員。

    為什麼很多我們平常接受的理性的訓練,這些訓練有素的思維判斷的邏輯,一碰到了政治,或者是一參與了政治人物的場合。

    無論是他的演講、他的造勢;總而言之啊,好像自己的智商,就會自動的降低,然後自己的言行舉止、思維認同,就會跟群眾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關於這個現象,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有一群研究人員,他們就使用核磁共振MRI的掃描,去記錄了很多受試者,聽到政客演說的時候的大腦活動。

    他們就發現喔,人們在聽到撼動人心的演講的時候,他們的大腦會一起反應;就這些所有聽的人、參與的人,他們的反應會是同步一致的。

    不同個體的大腦活動,會完全一致的起伏,同時大笑、同時摒息,然後每一個不同的大腦,它的作用的位置,是一模一樣的;就像大家都被同步化一樣。

    其實這個觀察,或許不令人感覺到太意外。好的演講,本來就會抓住人們的注意力,如果所有人都專注的,聽同樣一個人講話;那觀眾的大腦模式,也會相當的類似。

    然而,只要演講內容有一點枯燥,每個人的腦海裡,就會游離到自己的想像裡;這種「同步化」很快的就會被打破。

    只是在這裡喔,更值得我們投入興趣的就是,到底這些政治人物的演說裡,有哪些要素,會造成群眾的「集體同步化」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位於以色列的「魏茨曼科學研究院」,他們在2004年,就做過一個相關的實驗。

    他們找了一群受試者,躺在核磁共振的掃描器裡,讓他們一邊看經典的西部片,然後一邊掃描他們的大腦活動記錄。

    結果他們就發現喔,當電影開始之後,第一次讓所有人的大腦,產生類似反應的,是這個情節出「現意外轉折」的時候。

    而第2次是大爆炸,第3次跟第4次是槍戰,然後再來還是槍戰;然後再次的爆炸,他們觀察到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模式。

    大腦會出現很強烈共同的傾向,那都是電影裡的情緒張力,非常高的時候;面對大懸疑啊、意外啊,和興奮的場景的時候,人的大腦會呈現類似的狀況。

    情緒這個因素,幾乎綁架了大腦的所有活動,而且還是以統一、一致的方式來進行。仔細想一下喔,其實這是很有道理的。

    情緒的反應,就是我們的身體在告訴自己,誒~現在有很重要的事情發生,而我們必須要做出相關的回應。

    甚至於我們的大腦,都會撥出大部分的區域,讓我們消化這件引發情緒的事情,然後作出相關的反應。

    當情緒性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大腦裡的「杏仁核」,它是主導情緒的重要部位就會啓動,杏仁核會發送信號給大腦的其他區域,立刻改變當時正在進行的其他活動。

    不管你的身份、背景、所接受過的訓練是什麼,基本上我們的大腦,在面對情緒的時候,都會被設計成,幾乎會用一模一樣的反應來應對。

    所以你看哦,為什麼有人會說「群眾的智慧只有7歲」? ,並不是因為群眾每個單獨的個體,智慧、智商都有問題。

    而是在於我們只要是人類啊,我們面對到情緒的刺激的時候,我們的杏仁核就會警鈴大做。

    而有另外一個名詞,就很傳神的說明這樣的狀況,叫做「杏仁核劫持」。就是喔,我們杏仁核的反應,把我們大腦其他的運作區域,全部劫持走。

    讓我們用一種幾乎沒有理性,甚至於是有一點反制的,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吶喊、一起謾罵…。

    這個的背後,其實就說明了,不管在什麼樣的時代裡,政客永遠可以操縱群眾的主要原因。

    是因為我們的政治制度,已經演化到現代,但是我們的大腦,其實還停留在演化的某個時間點裡。

    情緒的作用,會把我們每個人的注意力,拉到同樣一件事,產生類似的心理狀態,促使我們用相同的方式回應,跟看待世界;因此就造成了大腦的同步化。

    那麼當你理解到這邊,難道我們面對政治人物的操弄,我們就只能無助的承受嗎?

    我想或許正是因為在演化裡,情緒給我們這麼大的影響,那麼我會用的方法,就是把情緒的反應,和這一個政治人物,去撩起我情緒的程度,當作是一個反指標。

    「反指標」的意思,就是當一個政治人物,他用越多的力氣,在刺激我的情緒,無論是正向的情緒,還是負向的情緒。

    而這裡講的「負向情緒」,可能是一種負面的訴求、恐怖的訴求。

    比如說,有些政治人物,就會不斷的明示、暗示,告訴我們說,如果不投給他,就會有什麼不好的結果。

    我想這在台灣裡,任何一個政營的政治人物,都很常幹這件事。當他越是努力的做這件事、越是認真的恐怖訴求,那麼我再決定自己的票,是否要投給他之前,我可能就會越審慎。

    我所相信的是,演化的大腦我們沒有辦法跟它對抗;因為情緒的反應,是沒有辦法被消滅的。然而凡是我們沒有辦法跟他對抗的事情,都可以把它當成是生命當中的警報器。

    當警鈴大作的那一刻,我們所需要去做的是去留意,到底真實是什麼?甚至於,到底是誰不斷的用恐怖訴求,來綁架我們的大腦呢?如果群眾的智慧只有7歲,那麼你的智慧算得上幾歲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提到的內容,當我們在面對,這個世界的很多訊息。

    很多個人都企圖想左右我們、影響我們的時候;這個時候到,底哪些才是真正關鍵的判斷點?

    我們怎麼樣跳脫出演化的大腦,給我們進行的操控,能夠讓我們長出真正判斷的智慧?

    無論是從對方的行為變化,還是口語表達的變化當中,聽出、看出真正關鍵的言下之意;透過這一層理解,加上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去化解那些可能是難以跨越的差異。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前進的話,歡迎你可以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有效的學會,真正看懂、聽懂你的對象;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10月15號的這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也是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所以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