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躊躇不決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躊躇不決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躊躇不決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躊躇不決意思產品中有8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密絲飄,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有個朋友和她先生已經快三個月沒見面了,久到她都擔心起來,我問她擔心什麼,結果答案出乎我意料,她說:「這三個月我完全覺得沒差別欸,老公在不在感覺都沒差,這樣婚姻是不是出了問題啊?」 唉唷,果然是個好問題,問題是:我們對於「幸福的關係」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就像初戀的少女,對另一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跟貝佐斯學創業:我在Amazon 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第一本實踐amazon創業精神的書 在平均工作年資僅為1年的amazon, 由年資12年的創始員工,所領悟出的高效職場&生存法則 本書作者...

躊躇不決意思 在 西村さつき?爆うんち腸活先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3:54:45

🍉💕 こんばんは😊 今日はね, ちょっと私のお話を😊 よく聞かれるんです, 「うつ病治ったんですか?」 「なんで今そんなに元気なんですか?」と。 だから少し語らせてください🙏 写真のスイカは 福岡県北九州市若松区安屋にある ベジタブルセンターUFOといって 夏はトマトとスイカ,冬はキャベツ...

躊躇不決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4:25:46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

躊躇不決意思 在 Krist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4:59:57

《綠光》侯麥 ⠀⠀⠀⠀⠀ ⠀⠀⠀ 每次觀賞侯麥的《綠光》時,都會暗自猜想,如果黛芬是身旁的朋友,應該初相識會是一個較難親近,熟了以後便能無話不談的人吧。有時候恨不得用力打醒旁人如此顧影自憐、一廂情願的思維模式,有時候又覺得徹底依循社會框架的幸福追尋也不能完全怪罪於她,有時候,則發自內心羨慕起黛芬寧缺...

  • 躊躇不決意思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6 09:15:15
    有 97 人按讚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有個朋友和她先生已經快三個月沒見面了,久到她都擔心起來,我問她擔心什麼,結果答案出乎我意料,她說:「這三個月我完全覺得沒差別欸,老公在不在感覺都沒差,這樣婚姻是不是出了問題啊?」

    唉唷,果然是個好問題,問題是:我們對於「幸福的關係」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就像初戀的少女,對另一半總是全情投入一樣,我們會忍不住在心裡勾畫未來,想像著兩個人組成的家庭是什麼樣子,那不僅僅是因為單純,更是我們頭一次接觸到自己有「創造完全屬於自己的幸福」的可能性,不是說我們原生家庭不幸福,而是裡頭總有太多不盡如人意的部分,爸媽愛你但不懂你、手足懂你但同時又是亦敵亦友的競爭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愛你又懂你、同時可以扮演家人愛人和朋友的角色的對象,感覺就像是剛報名繪畫班的孩子,帶著一盒72色水彩,躊躇滿志,以為自己可以畫出足以掛在羅浮宮的藝術巨作。

    只不過,真正的繪畫大師,只需要幾個基礎色,就能畫盡世間萬物。

    後來我們總會發現那個人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合拍,尋覓再尋覓後,終於知道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與另一個人完美契合,於是我們挑了一個還算對的上的,咬緊牙根,決定努力一輩子。

    但是心裡總是充滿疑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踏錯了回不了頭,我身邊的周遭朋友、連同我自己都是這樣,常常在睡前突然檢討起自己的人生,細數自己擁有什麼,想來想去好像挑不出什麼大毛病來,也知道生活中那些細碎摩擦無可避免,身邊那個人,縱使你對他有很多埋怨,但也知道他是個好人、對你也不錯,想來若你明天一個不小心走樓梯時摔斷了腿,他應該會照顧你幫你推輪椅……但這樣就是幸福嗎?

    幸福到底是什麼樣子呢?是兩個人形影不離、還是各自有一片天地?

    上週有則影視新聞,說的是霍建華和林心如共同出席了什麼活動,粉碎婚變傳言,這一對金童玉女,明明怎麼看怎麼相配,可從結婚以來,婚變傳言就沒有斷過,仔細想想,或許原因之一,就是因為他們甚少「合體」吧?不像許多藝人夫妻總是聯袂搶錢,一起代言產品、一起上電視節目,他們倆個總好像各過各的,媒體最喜歡的畫面,就是兩人一起參加了什麼活動,活動上笑語嫣然、看來恩愛萬分,但活動一結束卻分道揚鑣、各走各的,然後就可以下個驚悚的標題,叫做假面夫妻。

    我們小時候對幸福的幻想,是兩個人做什麼都在一起,互相陪伴,可長大後才發現,這簡直是作夢,不是說我們不願陪伴對方,而是一個人能做完的事、卻要花兩個人力,實在是再愚蠢不過的做法,電視劇裡演的恩愛夫妻,常常是早上一起出門,先送小孩上學,然後丈夫把妻子送到公司,再自己驅車前去工作,真實人生裡,你這麼做試試看?保證每天在車上吵到翻天,這不是因為你們感情不好,而是為生活忙碌睡不飽的兩個人、加上一個睡不飽不想上學的孩子,沒發生血案都是上天庇佑。

    分工合作似乎才是人生正理,你接孩子放學時我剛好去買菜,我幫孩子洗澡時你剛好整理家務,然後兩人才能在睡前偷得一點時間,滑滑手機追追劇,可是這樣一來,夫妻兩人好像又變成各過各的、毫無交流,然後就會像我朋友那樣,覺得老公在不在身邊都沒差,懷疑婚姻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無知婦孺我也喜歡追影劇八卦,林心如與霍建華這一對,經常讓我想到另一對也老讓人猜測感情好不好的夫妻梁朝偉與劉嘉玲,這兩對夫妻有很多共同點,像是男女雙方感覺性格嗜好差很多、好像各有各的生活圈完全不交集、而且很少一起出現。

    可是仔細想想,他們都是非常完整的自己吧?想到梁朝偉,我們會先想到《色戒》、想到《花樣年華》,而不是想到劉嘉玲;而想到林心如,我們會先想到《還珠格格》裡的紫薇、《她們創業的那些鳥事》裡的公冶小蔦,而不是霍建華。我的意思是,他們的伴侶在他們的生命裡,起到的都是錦上添花的作用,就像新戲要宣傳時拉出伴侶就肯定能博得新聞版面也就夠了,可少了另一半,他們還是功成名就的人。

    熱戀時我們恨不得合而為一,可是過生活的時候,伴侶起到的,必須是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畢竟戀愛可以不談,但生活總是要過,而能跟另一個人一起生活,無論是什麼形式,都是最貨真價實的感情吧。

  • 躊躇不決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3 19:19:25
    有 238 人按讚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你看團時很近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為了避免開始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因為我錯過命運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

  • 躊躇不決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6 21:00:01
    有 2,133 人按讚

    我死了 ◎徐珮芬

    今天早上醒來的時候
    我發現我好像死了

    一開始我不是很確定這件事
    於是我穿上衣服
    至少看起來
    像是還有身體

    我離開房間
    推開了門
    推開身後的沉默
    沒有一聲再見
    沒有一句「注意安全」

    馬路上行人匆匆來去
    活著的人看起來都像是
    急著要往某處前進
    沒有一雙眼睛望向我
    沒有一輛車
    願為躊躇的我減緩速度
    我果然是死了吧
    我這樣想

    我走進便利商店
    想買包煙
    溫柔的歡迎光臨
    不是對我說的
    沒有人歡迎死人光臨
    綁短馬尾的美麗女孩
    低頭在刷條碼
    她很專心地與自動門發出的叮咚聲對話

    我走到城市中被遺忘的公園
    找了一張斑駁的長椅坐下
    一個小男孩進入我的視線
    他是如此專心用沙礫堆砌碉堡
    直到另一個玩伴出現
    用腳狠狠踐踏他的世界

    我羨幕他放聲大哭
    死人沒有需要守護的東西了
    想到這裏我拿出手機
    試圖連絡親密的人們
    我要告訴他們我死了

    我撥了無數通電話
    我發了許多條訊息
    純粹的寂靜使我明白
    他們都比我更早知道
    我已經死了 

    高樓遮蔽了天邊的晚霞
    我拖著死去的身體
    慢慢走路回家
    想著來生
    願投胎到一個
    能看到夕陽落下的地方

    我打開門
    沒有人迎接死人
    沒有人抬起頭看我
    他們直盯電視螢幕
    上頭播放的盡是與我無關的事
    死人不能改變國家決策
    戰爭計畫
    或偶像明星的戀情走向

    我的房間仍維持生前的模樣
    活著時沒能讀完的書
    上頭還有潦草記下的筆跡
    此刻我已無法想起
    當時為何迷戀
    被劃線的這一句

    曾經在乎的人
    饋贈的馬克杯
    被生前的我
    藏在置物架最裏面
    杯緣的灰塵積得多厚
    我就死了多久

    ——徐珮芬,〈我死了〉,《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頁11。

    --

    ◎作者簡介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周夢蝶詩獎等。曾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2015)、《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2016,啟明)、《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2017,啟明)、《夜行性動物》(2019,啟明)。
     
    (修改自徐珮芬《夜行性動物》作者簡介)

    --

    ◎小編鋼筆人賞析

    〈我死了〉原名〈死期〉,為徐珮芬於2015年8月24日發表於PTT詩版的詩作,是徐珮芬在PTT上第二受到歡迎的詩(有54推) 。收錄於詩集中時不僅改名,許多字句也有些微調整,雖然每段的意思基本上並沒有變化,不過原本有逗號的地方幾乎都被刪除,大多字句更加排比類似。

    在主題上,這首詩以第一人稱敘述敘事者我在城市中的漫遊,展現城市中他人、過去親密的人乃至於家人對自己的冷漠,然而敘事者我沒有想與城市的人互動,想主動聯絡的人卻又沒有回應,使得敘事者我以「我死了」來總結這些現象,而最後一段更揭示了敘事者我死去的原因,使整體情緒達到高潮。對憂鬱者的各種生活情境描寫,以及明確陷入如此糟糕情境的原因,都使不同的讀者(憂鬱症患者、失戀者等)得以快速帶入敘事者我的處境。

    正如徐珮芬2016年受幼獅雜誌訪談時,採訪者陳芳珂寫道:「徐珮芬相信,每個人的心裡,都存在著某一塊黑暗、幽微的角落,面對這份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的負面情緒,她選擇將其化做一首首詩來排解憂傷」,而這首詩不僅排解了徐珮芬的憂傷,也觸及了讀者們心中的黑暗角落,重新檢視自身的負面狀態。或許是因為如此,這首詩才能在PTT詩版獲得如此多迴響吧。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
    美術設計:鄭閔聰
    --

    #徐珮芬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6.html

  • 躊躇不決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08 21:00:12

    本集主題:「跟貝佐斯學創業:我在Amazon 12年學到再多錢都買不到的創業課」介紹
           
    訪問企劃: 沈嘉悅
       
    內容簡介:
      第一本實踐amazon創業精神的書
      在平均工作年資僅為1年的amazon,
      由年資12年的創始員工,所領悟出的高效職場&生存法則

      本書作者朴鼎浚,從2004年到2015年一共在亞馬遜工作了長達十二年的時間,年資位居全公司前2%,也是在亞馬遜工作最久的韓國人。

      大學剛畢業的他,在眾所皆知困難重重的亞馬遜口試與面試過程中,有如神助般的被錄取,並在最核心的部門擔任開發者的工作。然而,在這個惡名昭彰、激烈競爭的環境中,他還得忍受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讓他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還能撐多久。

      後來某一天他突然領悟,進入一間公司工作並不是人生的目標,而是人生的過程。因而開始退一步思考,不再一味的做「別人要我做的事」,而是開始尋找「非我不可的事」;不再把自己侷限成「公司的員工」,而以作為「學徒」的心態逐步朝「匠人」之路邁進。於是,他的亞馬遜生活也開始有了180度大轉變。

      他不再逼自己一定要晉升到金字塔的頂端,而是在亞馬遜的各大部門挑戰各種職位,學到了非常多寶貴的經驗。他把亞馬遜「堅守原則、探討事情的本質、懂得運用寶貴的每分每秒、不害怕失敗、不浪費、不躊躇不前、持續不斷的創新」等成長公式,當成自己在生活與工作上的原則並加以實踐。十二年來,不僅見證了亞馬遜從初創小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企業的成長過程,更運用所學所見,在亞馬遜平台創業成功,真正實踐了亞馬遜的創業精神。

      學習貝佐斯的DAY1信念──我們生活在網路時代的第一天

      「從二十多歲一心想成功就業,到十多年後離開亞馬遜獨立創業,亞馬遜真的教了我很多東西。隨著時間流逝,留下來的並不是我寫過的幾萬行程式碼、數不清的專案、最前端的技術、就業祕訣、職場生存法或是經營哲學,而是各種能讓我活出豐富人生的亞馬遜的原理與方式。當這些原理與方式被套用在每個人的人生當中,就能散發最璀璨的光芒。」──朴鼎浚

      ■這裡有:你或許已經知道的Amazon

      ▶ 為什麼開會不用PPT
      ▶ 兩張Pizza小組與6-pager 會議
      ▶ 亞馬遜十四大領導力原則
      ▶ 商品下訂後兩天到貨的祕密
      ▶ 徹底執行「以客為尊」的公司
      ▶ 亞馬遜無限成長的祕密—飛輪
      ▶ 不需要指派工作也能使團隊效率最大化的原因

      ■這裡也有:你可能不知道的Amazon

      ▶ 如何透過「節儉」帶動「創新」
      ▶ 最講究「老實度」的企業
      ▶ 亞馬遜一天能收到幾張履歷
      ▶ 亞馬遜菜鳥擁有的四大生存工具
      ▶ 亞馬遜的便利貼魔法
      ▶ 人事考核的生存遊戲
      ▶ 鼓勵員工內部轉職的公司
      ▶ 亞馬遜人深植於血液的工作DNA

      ■亞馬遜教我的7個 職場&生活 的成功原則:

      執著於「創造價值」而非創造成功;執著於事物的「本質」而非表面。
      把時間變成自己的,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想創新,得先營造允許失敗的環境。
      若非一出手就定生死,請立刻決定並付諸行動。
      成長並非偶然,而是良性循環帶來的結果。
      別只知道去做「別人要我做的事」,要懂得找到「非我不可的事」。
      透過時代的創新帶來的持續簡化與自動化,能賦予人們(去實現更重要價值的)自由。
          
    作者介紹:朴鼎浚
      在平均工作年資僅為一年左右的亞馬遜,朴鼎浚從2004年到2015年,一共在亞馬遜工作了長達12年的時間。工作年資位居全公司前2%,也是在亞馬遜工作最久的韓國人,因此,也見證了亞馬遜從一間小規模公司躍升為世界第一大企業的成長過程。

      在這個聚集全球頂尖人才的環境中與同事競爭,他開始懷抱亞馬遜的企業精神──在「Discovery QA」「內容開發」「網頁App平台」「kindle&數位平台」「亞馬遜在地消費者網頁」「亞馬遜在地手機App」「亞馬遜在地行銷」「亞馬遜在地經營分析」等八個部門獨當一面,曾負責開發者、行銷經營分析師、經營智慧工程師等五大職位,掌握了只有員工才知道的亞馬遜成功與成長祕訣。此外,在職期間他還曾在以全公司員工為對象進行的雲端運算初創募集大賽中得到評審委員的青睞,並獲得最終優勝。後來運用在亞馬遜所學所見的經營哲學與亞馬遜提供的平台,在2015年選擇離開公司獨立創業,在30代開始享受經濟與時間上的自由。

      現任EZION GLOBAL, INC.的代表,該公司曾在KOTRA(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的北美網路市場相關報告中獲選為優秀企業。

      朴鼎浚的父親曾在美國俄亥俄州留學,1981年在美國生下了朴鼎浚,一家人在美國待到他2歲後回韓國。朴鼎浚在韓國度過了幼年和學生時期直到19歲。此後他進入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主修電腦工程,大學時期曾經擔任韓國人學生會會長。目前與三名子女定居於西雅圖近郊。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躊躇不決意思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8-30 14:00:00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相談

    自分25歳男

    20歳の女子大生と
    付き合って半年が経った

    でも踏み込んだ付き合いに躊躇する

    端的に言えば性的な目で見る
    ことに罪悪感を覚える

    というのも、たった5歳しか
    離れてないし彼女も成人し
    てるのに無意識のうちに
    どうにも子供扱いしてしまうみたい

    具体的には

    「親御さんにとっては大事な
     娘だよな…」

    「手を出されたら親御さんの
     気持ちは…」

    って、

    何故か親関連の想像をして悲しくなる

    俺彼女の親御さんの顔すら
    知らないし、

    25歳で子無しの俺が親に
    共感するはずもないのに

    彼女はルックスも中身も
    幼稚ってわけじゃなく
    ちゃんと成人なのにどうにも
    パートナーの女性として見れない

    社会人と学生の壁なのだろうか?

    いつか俺の見る目も変われる
    のだろうか



    疑問なんだけど今までの
    彼女はいくつ違いでどっちが
    上でどういう扱いしてたの?



    2歳年上と同い年の二人と
    付き合ったことがある

    親御さんとか何にも気にせず
    普通に一人の女性として接してたよ

    だから今の感情は初めてで戸惑ってる



    そりゃやり捨てとか襲わ
    れたりだとか学生なのに孕ま
    されたら親も悲しむかも
    しれんけど普通に彼氏とする
    ぶんには何とも思わない
    んじゃないか?

    彼女の親もそれくらいの
    年にはそういうことしてた
    思い出があるかもしれんし

    高校生と小学生なら手を
    出したらいかんけど、

    成人してたら5歳差なんて気にならん

    下手したら20歳JDの
    ほうが経験豊富って可能性すらある



    常識的に考えれば何の問題も
    ない自然なことなのはわかっ
    てるんだけど、

    なんかね…

    20年間大事に育てて
    大学にも通わせてあげてるのに、

    どこの馬の骨かもわからない
    男に手を出されたら…
    っていう想像をしてしまう



    なるほど

    無理にしなくてもいいんじゃないの

    付き合ってたら絶対行為
    しなきゃいけないなんて
    決まりはないんだしもっと
    自分がしっかりして

    「どこの馬の骨とも分からない男」
    じゃなくなってから、

    あるいは彼女がババアに
    なってから満を持して挑めば



    俺のワガママに相手を
    付き合わせ続けるわけにもなぁ



    前世で恋愛関係にあっても
    結ばれなかった兄妹の
    可能性とかいうオカルトはおいといて

    668自身にそういう欲が
    無いわけでないなら相手は
    パートナーとしては良くても
    嫁としては合わない相手な
    んだと思うよ

    本能的に彼女は護る
    対象であって家庭を築く
    対象ではないと感じ取って
    いるのが原因だと思う

    彼女に何かしらの変化が
    あって668がその変化を知り、

    以降女性として意識する
    可能性は
    無きにしも非ずだけどそこは
    もう自分の意識の持ち方、

    自分を洗脳できるかどうかに
    かかってくるかと…



    そういう欲はバリバリあるし
    彼女のことも可愛いなーと思う

    思う分には問題ないんだけど
    実行を意識したら罪悪感に苛まれる

    彼女は大人だ彼女は大人だと
    自分に言い聞かせてみるわ



    そんなん今までの彼女だって
    おんなじですがなw

    学生同士、社会人同士なら
    手を出せたんだろ?
    その子たちも大事に育て
    られた他人の娘だぜ

    なんかどここだわりがある
    のかなんなのか、

    そこが分からんね

    五歳年下、二十歳、学生、
    その辺がまだ庇護下である
    子供と認識させてるのかもしれないし

    うっわ学生かー万が一
    向こうが初彼とかだと
    重いなー責任取れとか言わ
    れんのかなーみたいなのが
    底にあるのかもしれんし

    まあ、そういう相手と見
    られないなら早いとこ
    別れたらいいんじゃないの

    もしその子が社会人に
    なるまで待ってみるにしても、

    向こうが一切手出しされない
    ことに不安にならなければ
    そのまま続ければ?

    普通は付き合ってる相手なら
    触れて欲しいもんだからね



    そうなんだよ

    今までの彼女だって人の
    子であり親がいたんだよ

    だけどさっぱり気に
    ならなかったし気にした
    こともなかった

    なのになんで今回の彼女には
    こうなのか自分でもわからない

    やっぱ「社会人」と「学生」
    というギャップなのかね

    今までは社会人同士、

    学生同士だったし



    妹さんがいるとか、親類に
    年下の女性がいるとかはない?

    私は年下の男性にアプローチ
    されて自分も好きで
    付き合ったことがあるんだけど

    性的な行為となると弟より
    年下であることに抵抗を
    感じてしまった



    少なくとも俺が交流がある
    範囲には誰一人いないです…



    そうか、何か全然見当違いな
    ことを聞いてしまって申し訳ない

    でも逆にだからこそ年下
    女性をどう扱っていいか
    分からない部分もあるのかもね



    いやいやとんでもない

    確かにこのくらい年下の
    女の子と接するのは初だわ

    学校の後輩は5歳も離れなかったし




    ざやってみたらめちゃくちゃ
    興奮しそう

    なんか背徳的なのっていいよね

    実際は大人同士だし
    背徳的でもなんでもないんだけど



    荒療治だけど、もういっその
    こと彼女の親に会ってみれば?

    親に釘を刺されれば言い訳が立つし、

    寛容ならマジか彼氏か
    よろしくなで済むんじゃないのw



    あーうん、それも考えてみよう…

    「交際半年で親に会いた
     がるとか必死すぎだろコイツ」

    とか思われるかもしれないけどw



    そんなに無理して行為に
    およばにゃならんもんかなあ

    いざイタして罪悪感が苦痛に
    なったらやり捨て同然で
    捨てることになるんだし
    自分に素直に欲の行方をみ
    ててみたらいいんじゃないの

    彼女がそんな感情には
    付き合えないと思えばそれまで

    理解してくれるんなら
    とりあえず良いパートナーな
    わけで単純に年下との相性が
    悪いのかもしれんしね



    それ、自分が責任を取る
    立場になるのが嫌なんじゃね?

    年上とか社会人同士なら、

    別れる事になったって双方
    自己責任やん

    でも学生相手は違う、

    たとえ成人同士でも別れ話が
    拗れたら、

    確実に親が出て来るし
    「二人だけの問題だろ」とは言えない

    その重さが
    「パートナーとして見れない」
    原因じゃね?

    彼女の親の事を考えてしまう
    原因じゃね?

    子供扱いするのは、それなら
    お前はただのよその
    お兄さんでいられるからじゃね?

    お前さんはまだ、責任を
    背負いたくないんだよ



    ていうかね

    親御さんのこともいいけど
    何より相手の女の子の意思を
    確かめてやれよ

    たかだか半年の付き合いな
    んだしあんたも相手も若いでしょ

    先々結婚してーなーと
    思うにもまだ社会人経験も
    ない女子なんだしどう転ぶか
    分からんし

    それでも真面目に
    付き合おうってんなら先は長いよ

    そんなに焦らなくても別に
    市ぬわけじゃなしじっくり膝
    突き合わせていきなよ

    何よりずっと共にいたいと
    思える相手か否かを考えていきな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