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小時候必做嘅60樣 #白痴 野》
呢篇文應該有十年以上歷史,早幾日喺 #Xanga 搵返,真係到而家都會心微笑😊。
你,又做過幾多樣?🙊
👇
1.玩米缸,將手插入米缸裡面o既米裡面篤下篤下。
2.在百貨公司入面篤扶手電梯旁的三角牌。
3.地下有階磚時,特登隔一格一格黎行(不可踩界,要完全在踩...
《香港人小時候必做嘅60樣 #白痴 野》
呢篇文應該有十年以上歷史,早幾日喺 #Xanga 搵返,真係到而家都會心微笑😊。
你,又做過幾多樣?🙊
👇
1.玩米缸,將手插入米缸裡面o既米裡面篤下篤下。
2.在百貨公司入面篤扶手電梯旁的三角牌。
3.地下有階磚時,特登隔一格一格黎行(不可踩界,要完全在踩在格內)。
4.用錶面反射陽光,照黎照去。
5.跳樓梯(愈多級愈勁)。
6.行幣上面,然後用鉛筆係上面油,油返個形出黎。
8.食完瑞士糖之後,將糖紙包番個原本四四方方果個形出黎。
9.超級市場踩住架購物車黎行。
10.踩水"tum",係好特登果隻。
11.吹口水波。
12.搣牆上的乳膠漆或牆紙。
13.係平滑o既地面上面跣下跣下咁行。
14.整濕o的紙巾,掟上學校廁所天花頂。
15.食完綠箭香口膠,一定摺返成張包裝紙,再放返入個大套入面。
16.響課室玩俄羅斯輪盤,將玩粉刷霑滿粉筆粉,放係風扇上面,等個風扇轉轉下,轉得快個時飛出黎,睇下個粉刷中邊個。
17.放膠袋(當風爭咁放)。
18.去後梯執咸書睇,將睇完的咸書撕開飄落街。
19.貼張龜仔紙嚮o的同學個背脊度。
20.踩人地個影。
21.狂踩人地對白飯魚,尤其是大肥仔果o的。
22.用幾條橡筋射o的同學。
23.掉人地門口的拖鞋落街。
24."Mung"消防喉,射水落下面個球場,睇下射到幾遠。
25.嘗試用「念力」整彎湯匙。
26.用氣鎗射街上的途人。
27.玩千揪,"fing"到咁上下就飛出去鬥遠。
28.落樓梯時坐係o的扶手上面"sir"落黎。
29.在自動梯行相反方向。
30.把「誤投信件」或沒有用的宣傳單張,胡亂放入其他的住宅信箱。
31.坐地鐵時,抓緊中間的扶手,地鐵一開動博命繞住轉(自轉)。
32.在月台上鬥快跑。
33.係被竇入面開住電筒扮露營同埋o係入面食零食。
34.用圖釘弄穿學校壁佈板。
35.亂按人地既門鐘,然後鬆人。
36.明知過左三歲,仍然吾買飛,「捐」地鐵既入出閘機。
37.不小心塗改液(很舊的有一個掃那種)塗在手上,然後用附送的天拿水,搽在手上 以圖弄去改液。
38.用歡樂天地等既硬幣當一蚊用。
39.煲蠟。
40.把汽水罐靜雞雞放在校車的車輪下攝住,開車時把它壓扁。
41.用螢光筆油指甲。
42.向學校d木台上面畫公仔。
43.用電筒/雷射筆射落街或者照住d路人。
44.搣碎d紙巾,然後拋出窗。
45.巴士一開車,就同佢鬥快跑(最終當然唔夠快啦)。
46.落雨擔遮,懶係型咁轉把遮。
47.見倒d矮過自己既人行緊過黎,會好自然"gut"高d行。
48.將擦膠碎「初」成一粒黑色物體。
49.玩冒險樂園o的遊戲(例如籃球或保齡球),企o係最高或企o係跑道o既最尾玩。
50.地鐵出閘果時「捐」過閘口,拎走張地鐵飛當地圖。
51.屋企冇人果時,對住塊鏡學人跳舞/做戲/唱歌。
52. 同細路爭一d無聊野,例如「美少女戰士角色︰sailor moon係我既, 火野麗係你既」或「四大天王,黎明係我既,所以你唔准鍾意黎明,你鐘意郭富城啦」。
53.玩廁所水。
54.去到公園,係咁撕百千層d樹皮落黎。
55.慢慢行近麻雀到,企圖捉住佢地。
56.係街見到狗就扮貓叫,見到貓就扮狗吠。
57.趴o係地上扮死,想嚇阿媽阿爸。
58.畫花報紙或書上既畫,為人物加牛角或者胭脂等等。
59.拎d元寶當船放o係水上玩或者拋落街。
60.用條繩hid野到落去住下面o個戶人既窗前,然後"fing"來"fing"去,引人注意。
#hk #hker #hkig #hkboy #hkgirl #hongkong #香港 #hongkonger #童年 #小時候 #那些年 #香港人
踩報紙遊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猛開外掛為哪樁:開商城、做遊戲、錄Podcast的 Netflix】#葉郎串流筆記
(正文前的小小公告:老闆這幾天發生小車禍,休養了幾天。姑且以這篇上禮拜完成的專欄文章代替原本的每日更新。我會盡快回來的~)
今年以來全球串流市場龍頭 Netflix 三番兩次在人才市場上被抓包企圖跨足其他領域產業的蛛絲馬跡。明明串流市場大好,為什麼 Netflix 偷偷在找新工作?
首先是今年三月眼尖的洛杉磯時報發現 Netflix 開出了語音和 podcasts 的主管職缺,列出來的條件是希望找到一個有能力「對於 Netflix 在 podcast 領域的增長創造願景和執行方案(”the 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for Netflix’s growth in the podcast space”)」的人才。稍後七月初的新聞則確認應徵上該職缺的是 podcast 市場領頭羊Apple 裡頭原本主管 podcast 節目策劃的主管 N’Jeri Eaton。
緊接著是今年五月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導了 Netflix 正在到處尋找遊戲領域的資深主管,希望能加入該公司帶領團隊打造一個類似 Apple Arcade 的遊戲訂閱服務。這個職缺後來同樣在七月找到人,而且還是遊戲領域有名有姓的老將——先後待過 EA 和Zynga 的 Facebook AR 和 VR 內容副總 Mike Verdu ,確定將投靠 Netflix 負責遊戲產品開發。
如果再加上一年多前 Netflix 開始嘗試的報紙式期刊 《Queue》 、今年五月在市調問卷中透露的一個籌備中的社群服務 N-Plus ,以及今年六月閃電開設的周邊商品線上商城,這家市值2600億美元的串流第一品牌已經在短短一年多內連續幾次開外掛,將資源挪去做串流本業以外、無關訂戶增長的開發項目之上。為什麼?
最容易用來推理的線索是財報。歷經2020年 COVID-19 疫情帶來的爆炸性業務成長之後,今年第一季 Netflix 的疫情紅利隨即踩了緊急煞車,尤其是競爭最激烈的北美市場當季甚至整季只有45萬新訂戶。到了第二季,Netflix 北美市場的訂戶數甚至出現史無前例的赤字,不但沒增加,還一口氣掉了12.6萬人。
於是許多人開始大膽推論 Netflix 預期到訂戶人數即將撞到天花板,所以今年才會採取一系列動作開始積極拓展遊戲、podcast、周邊商品等新業務,希望這些業務帶來的新營收可以補上串流的成長缺口。甚至有媒體直接以「串流巨人跨足電商搾營收」來形容這個業務上的急轉彎。
問題是電玩是一個錯綜複雜而需要很長學習曲線的陌生行業,並不是 Netflix 花錢請個資深主管就可以立刻開門做生意。風起雲湧的聲音經濟 podcast 市場也是。歷史更悠久的影視周邊商品市場更是如此。除了擁有 IP 可用之外,Netflix 在這幾個領域並沒有太多 know-how ,也見不到其他競爭優勢。
「開發新營收來源」很可能只是一個幻覺,是 Netflix 隨手賣給股市投資人的夢(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數字最難看的財報發表時機同時宣佈進軍遊戲業以及開設周邊商品商城)。
那 Netflix 到底為哪樁......
下文還有從防堵 HBO 到追趕 Disney,Netflix 最迫切要翻過去的星戰粉絲互動門檻。全文請移駕 INSIDE 專欄【葉郎串流筆記】:
https://bit.ly/3zYU1RZ
踩報紙遊戲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蓋完章成為「房奴」的我,彷彿成為人生耐力遊戲的參賽者】#精選書摘
記得在房屋買賣契約上蓋完章回到家,打開電視,綜藝節目裡藝人正玩「報紙遊戲」,腳踩在越摺面積越小的報紙上,看誰撐得最久就是贏家。
那時的我坐在電視機前,有種自己成為參賽者的感覺。在摺成「一半的一半」,又再摺成「一半的一半的一半」的紙上,單腳站立,抱著家人、哆哆嗦嗦,但最後還是生存下來看著攝影機笑著……
#外面是夏天 #房奴 #家庭 #人生
踩報紙遊戲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政府不要做出羞辱鄭南榕的事
#社論
中天新聞台換照案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史無前例地將召開聽證會討論此案,中天要求受命主持的兩名特定立場委員迴避,卻遭拒絕。近日藍營智庫爆料,稱中天「關定了」。諷刺的是,陳水扁也貼出他與鄭南榕的合照,以「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勸誡蔡政府。
正如昨天本報社論所言,「民進黨正一步步背棄自己的承諾」,美豬開放如此,南鐵東移強拆民宅如此,政府企圖中天換照打壓言論自由亦復如此。政府草率美豬開放是罔顧全民健康,強拆民宅是行政暴力,而利用「關台」來威脅並否定一個新聞台的言論和存在價值,則是赤裸裸的反民主,背棄民進黨創黨數十年追求的民主與進步價值。
中天新聞若干節目的呈現或評論方式,從嚴格的標準檢視,確有可以檢討之處。問題是,誰有資格決定它應該因此關閉,不准再發出任何聲音?誰有資格決定它應該改變口徑,說一些更迎合主政者心意的話?是少數的NCC委員嗎?還是更高層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乃至蔡英文總統?如果大家的記憶沒有遺失,關閉報紙或沒收雜誌,是威權年代的飄搖時刻才會發生的事。但在台灣民主化數十年之後,為何今天的政府還想用政治鐵腕來決定一家媒體的生死?
換一個角度看,中天的言論也許讓主政者或綠營人士感到不悅,但它反映的卻是台灣社會一隅的聲音。這類聲音或許只是少數,但民進黨難道連容納這種少數意見的心胸,也已空間不足了嗎?更進一步說,在目前電視新聞台挺獨頌綠一面倒的生態下,中天的親中挺藍立場,不正是一個自詡民主多元國家所需要的不同光譜言論?如果連這點雜音都被消除,蔡政府每天聽到的都是歌頌奉承之聲,當它沈醉於自滿,還會想到如何提升自己的施政效能嗎?
在威權年代,只要警總的一道命令,或新聞局長的一通電話,就可以叫報紙雜誌停刊,甚至撤換媒體的人事。聽起來似乎是難以想像的事,但今天NCC和行政院的一些舉措,其實正做著同樣的事。蘇貞昌去年剛就任閣揆,即粗聲開罵,迫使NCC主委詹婷怡掛冠求去。今年三月台數科取得NCC核發的新聞台執照,蘇揆震怒責怪,NCC七天後即自打嘴巴收回執照。如此濫權霸道的閣揆令人不敢恭維,但如此看上級臉色的NCC,沒有「獨立機構」的腰桿,沒有獨立行使職權的本色,不怕把台灣的言論尺度帶回警總的「一言堂」時代嗎?
一個國家的民主,始於言論自由,這也是民進黨創黨的主要追求。而今,不過是第二度執政,蔡政府已將初衷忘得一乾二淨,以為自己可以任意關閉媒體,只有吹捧唱和者可以活命。這種心態,既可鄙,又可悲。正因如此,竟連陳水扁都覺得自己有資格跳出來「指正」蔡政府,豈不諷刺至極!
當年鄭南榕因主張「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而自焚,在遭民進黨冷落多年後,卻因為年輕世代的崇仰而被奉為烈士。蔡總統甚至將鄭南榕自焚之日訂為「言論自由日」,除強調這是他用生命留給台灣的遺產,並宣示「言論自由的社會,才有對假訊息免疫的能力」。現在,蔡政府卻正在做破壞社會免疫力的事。
我們也要提醒NCC委員:你們的責任在制訂良好的遊戲規則,並扮演客觀公正的監督者,切勿自以為是統一輿論口徑的中宣部,或負責行刑的劊子手。否則,這一刀下去,踩過鄭南榕的屍骨不說,民進黨的民主神話也將被劈成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