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跳出舒適圈名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跳出舒適圈名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跳出舒適圈名人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本設計圈鬼才佐藤可士和:當你高呼「我就爛」,那你就是真的爛】 佐藤可士和,他是日本廣告開發商與設計界的領導鬼才,設計出的廣告跟產品都能刺激銷售,同時又擁有他自己的個人風格,被稱作「能夠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 今天簡單談他的故事,聊聊天才的日常。 佐藤可士和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把瀕臨倒閉邊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新節目【小路來電】,由知名科技主播路怡珍主持,透過越洋視訊電話的談話形式,將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介紹給華語地區的年輕觀眾。 這一集要跟我們聊天的是Angie Lau,她曾經訪問過香港首富李嘉誠,過去是彭博社的首席財經女主播;現在則搖身一變成為創業家,創立專注報導未來趨勢的獨立財經新媒體。讓A...
「跳出舒適圈名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奶媽 Naima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08:03:42
【設計鬼才佐藤可士和:當你高呼「我就爛」,你就是真的爛】 #佐藤可士和,他是日本廣告開發商與設計界的領導鬼才,設計出的廣告跟產品都能刺激銷售,同時又擁有他自己的個人風格,被稱作「能夠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 今天簡單談他的故事,聊聊天才的日常。 佐藤可士和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把瀕臨倒...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蝦叔跑步 Uncle Shrimp Runni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7 02:27:49
【他跑,是為了不想忘記跑者的心怎樣跳】 對於絕大部份業餘跑者來說,練習跑步、參加比賽,為的並非獎金獎品。他們更在乎的,是一份回憶——那份曾經驍勇地跳出舒適圈的回憶。 而回憶,又豈能只存活於自己腦海?活在一個愛好分享的世代,我們的回憶更必須定格於相片才夠確切。這就解釋了為何不少跑者都會對「比賽可以...
-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2-18 20:30:01全新節目【小路來電】,由知名科技主播路怡珍主持,透過越洋視訊電話的談話形式,將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介紹給華語地區的年輕觀眾。
這一集要跟我們聊天的是Angie Lau,她曾經訪問過香港首富李嘉誠,過去是彭博社的首席財經女主播;現在則搖身一變成為創業家,創立專注報導未來趨勢的獨立財經新媒體。讓Angie決定跳出舒適圈、創立Forkast.News的原因是什麼?在媒體產業打拼多年的她,面對資訊爆炸的現代,又是怎麼看待這份職業?一起來聽聽Angie一路走來的收穫,與對未來的期待。
關於Angie Lau 你可以從這裡更認識她:https://www.angielau.com/
以及主播路怡珍:https://www.facebook.com/cateinbigcity/
https://www.instagram.com/catethesia/?hl=zh-tw
#最新節目 #小路來電 #路怡珍 #喜歡記得按個讚 -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0-29 19:00:04張庭瑚是個水男孩。雙魚座的他,汗腺特別發達;演悲劇比喜劇容易,只要一感同身受,眼淚就會像水龍頭一樣流下來!
因為憂鬱同時又帶著殺氣的眼神,被導演王小棣一眼相中,出演電視劇《刺蝟男孩》而正式出道。張庭瑚決定要走演藝之路,是在當兵的時候,當時的他是替代役,每天朝九晚五,外加週休二日,時間多到閒得慌。「然後我是一個很坐不住的人,小時候我媽還帶我去檢查是不是過動兒」。要這樣的他每天待在辦公室裡,會是一種酷刑,而演戲可以到處跑來跑去。「我喜歡」。
在人生的行進中不斷經歷著改變,他說改變的過程一定都是不會快樂不開心的,因為改變意味著你必須跳出你已經習慣的舒適圈。然而如果你想原地踏步,你只能往著改變的方向走。他不斷的告訴自己,改變,只會讓自己更好。
現在的他,一半男孩,一半男人,曾經父親過世後,他在母親的翅膀下長大,慢慢他要將媽媽和弟弟覆蔭在自己的翅膀下,他說,當承擔責任時,就是男人的開始。
#人物特寫 #Power10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設計圈鬼才佐藤可士和:當你高呼「我就爛」,那你就是真的爛】
佐藤可士和,他是日本廣告開發商與設計界的領導鬼才,設計出的廣告跟產品都能刺激銷售,同時又擁有他自己的個人風格,被稱作「能夠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
今天簡單談他的故事,聊聊天才的日常。
佐藤可士和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把瀕臨倒閉邊緣的服裝品牌 Uniqlo 救起,僅靠著改變 Logo 設計,把原本不醒目的深紅色調整成高飽和度的鮮紅色,將字體結合日本片假名與英文簡稱,兼具本土風格與國際意識。
另外一個代表作,是幫日本國民天團 SMAP 進行專輯全案設計,照樣用簡潔大器的字體與鮮豔底色,在業界一砲而紅,摘下當年視覺設計指標獎項「龜倉雄策獎」。
-
佐藤可士和被日本設計圈視為鬼才,但他溝通協調能力極佳。
他受訪時提到,很多設計師常常會仰仗天份,自命清高對客戶下批判,不過,這些自負的設計師們卻忽略客戶通常代表的就是普世思維,你再怎麼天馬行空,若設計出來商品無法讓人理解,到底還是可惜。
一個藝術工作者,如何在「商業需求」和「個人風格」間取得平衡?
佐藤可士和明確地說:「自律,是不二法則。」
他表示一個設計師擁有天馬行空的思緒,要如何將幻想化為現實?如何完整表達出來給客戶?最重要地還是「對事物的整理能力」。
他說,再怎麼不同的人事物,它們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繫,若能將「共同點」抓出,以此進行創意加工,這才是設計師的工作,而要達成這樣的境界,自律地練習與學習就是很重要的。
進行方案構想,佐藤可士和發揮他的水瓶座個性,盡量發散思維;但與客戶反覆溝通時,他充滿耐心,理解廠商動機和需求,在其中放進自身個人風格。
這也是為什麼佐藤可士和始終在設計界屹立不搖,做出無愧於心的作品,又能夠深受客戶喜愛、長期與他合作。
-
根據東西方影視作品的渲染,我們對「鬼才」的日常都有一個模板。
綜觀歷史和影劇作品中的鬼才,他們各個天賦異稟,可背後必定充滿傷痕或怪僻,例如不善和人相處的《福爾摩斯》到《神鬼玩家》晚年孤僻的霍華休斯。
再到西方樂壇,我們會見到哪位天團歌手飽受性成癮和酒癮所苦,而這些嗑牙故事就讓老百姓容易產生「天才,往往都顧不好日常生活」的錯覺,認為天才全部是不能控制自己、不曉得自律重要性的人。
好像抱持著「天選之子就是生活白痴」的刻板印象,凡夫俗子如我們才能感受到一絲絲安慰,覺得原來當天才不是好事,因為他們不一定會成功、不一定會幸福,就像我們總是嚮往成功的是勤能補拙的郭靖之流,而非擁有武學天份的貴公子楊康。
當我們回到現實,真的是如此嗎?
-
如果我現在告訴你,人生很不公平的地方就是: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鬼才,藝術文創、娛樂演藝、時尚設計界的中流砥柱,他們七成都是擁有天賦的,且助他們達到世俗定義上成功的關鍵,就是兩個字:自律。
當然,追溯鬼才們的自律心態,極大概率是他們對喜愛事物持續保有熱情,再加上本身擁有天賦,使他們領悟力、學習速度大躍進,人家 80 分學半天只能到 100 分,他們花一樣的時間就可以 150 分。
藝術巨匠畢卡索,生前名利雙收,他終生維持作畫習慣,創作力求多元,從素描、油畫、鐵皮彩繪到橡膠版畫都嘗試。
張愛玲是文學天才,但她說過「我寫不出來遊戲文章」這種話,如果有看她的《紅樓夢魘》,見她從甲本乙本一路談到脂硯齋,連晚清服飾考據都鉅細彌遺,可見到她於日常對待寫作和文學的研究精神,簡直讓人心中有愧。
-
自律,在現今講究負能量就是王道的社會中被視為某種貶義詞,很多已經名利雙收的網紅將「幹嘛要跳出舒適圈」、「我就爛」掛在嘴邊,我曉得他們立意良善,希望人們看待事物能夠放寬心。
大家必須注意的是,這些高喊別跳出舒適圈的名人,他們發跡之初,哪個人沒有跳出舒適圈過?
被名人網紅影響,我見到周遭不少人將概念矯枉過正,把「不想進步」視為理所當然,自己不想進步就算了,還去鄙視那群奮發上進、願意學習自律的人,說這些人一味追求養心很矯情。
弔詭地是,看著這些「負能量者」居高臨下批評,一旦遇到工作感情不順遂,他們又會矛盾地怨天尤人,完全不檢視造成這樣的破事,很可能就是自己一路走來總是抱著我就爛、完全不想要成長的心。
-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如果一個人想抱著「不想進步」這種態度過生活,除非這個人他心甘情願接受「我就爛」的心態在整個功利主義社會氛圍下所帶來的結果。
他如果願意接受像莊子一樣「吾已不食七日矣」,或是像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仍舊不改其樂,那我真心敬佩。可惜地是,我目前沒有遇過這種人,多數人都是把「看淡」當成一種漂亮話在講。
但是回到莊子顏回,別看他們一生清貧,人家對精神領域與智識的追求也都是盡力拓寬、對喜歡的事物極其自律。
回到核心,萬物都在努力生長,人不可能停滯,待在舒適圈本身就是一種空話,我們是可以適度讓自己放個大假耍耍廢。但拉到宇宙層面看,行星依循軌道在運行,變化一路相隨。
如果你沒有足夠心志能接受「我就爛」所帶來的種種慘烈後果,建議你跟朋友開開玩笑就好;若要當中心思想,誠摯盼你想清楚,如果都沒搞清楚自己能不能承受,就別在那邊我就爛我就爛講個不停了。
https://www.adaymag.com/2021/04/01/satou-kashiwa-story.html
#Adaymag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本週《茜問》已上線。我們的來賓陳鴻,及聘請他回台當專業技術講師的明新科技大學校長劉明偉。
談陳鴻從TVBS電視台到新加坡壯遊之路。
什麼是「人生百味」?
安逸的人不會懂,也沒有機會品嚐。
1995年TVBS正成為台灣惟一的有缐電視台,每個節目收視率調查幾乎5起跳。什麼意思?就是「康熙來了」的五倍,當今收視冠軍的「綜藝節目」的兩倍以上。陳鴻在TVBS領風氣之先,開始了「好男人」形象的第一個節目,男人主持的煮菜節目。
非常成功。
但一段時間之後,台灣因為各種政治壓力,開放了過多電視頻道,各媒體新聞、節目惡性競爭,水準大幅下滑,而且專抄八卦周刊。
這時陳鴻比當下年輕人還早二十年,開始了他的壯遊。
他去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檳城。
在新加坡小小的華人世界,媒體資源少,但沒有惡性競爭的現象,於是他開始了自己十八般武藝的訓練過程。
多年遊走各南洋華文媒體,他像19世紀,台灣冒險的先祖、茶商。在印度洋的那一端,他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
廿年的壯遊,他的結論:這個年代,人必須要當通才!
http://bit.ly/3uVKpoK
跳出舒適圈名人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設計浪人私評論 _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得獎名單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2020金點新秀設計獎公布獎項,看到今年評審陣容的時候蠻期待得獎作品,記得有上次這種興奮感應該是2015年,新一代設計獎第一次改制成金點新秀設計獎的時候了吧。
.
攤開這次獲得金點新秀設計獎的同學作品,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視覺傳達設計類的 #楊順志 與時尚設計類的 #張博昇 分別各自獨得兩個獎。張博昇的《赫赫—#巴圖魯精神》與《#火神信仰》聚焦中國文化與神話,從中萃取象徵性的圖案作為織品設計概念。楊順志以台藝大畢展《深夜博物館 Midnight Museum -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傳系109級畢業展 》主視覺設計與《#水造佛經-普門品》得獎,後者更是勇奪年度最佳設計獎!這表示評審並未有分豬肉般的給獎標準,作品真的好就給獎,可見金點新秀設計獎主辦單位本身並未干涉評審給獎意志,頗有國際獎項風範。
.
此外,視覺傳達類別中我非常喜歡 #陳昱志、#楊和唐 設計的《#大丈夫》,從男性視角切入長期以來華人文化中具有權威象徵的父權體制,用「偵辦」的方來呈現面向,將新聞中很多潛藏在這種抑制底下的發言與畫面剪輯拼貼,畫面感都要讓人發病密集恐懼症。印刷上也看得出來企圖心,riso、報紙、噴漆,我都很喜歡。其實獎項就是這樣,有運氣問題,說真的要不是今年遇上《水造佛經》這個原創性超標的作品,《大丈夫》毫無疑問會是最佳年度設計。
.
評審團更沒在怕網友說話。包含年度最佳設計獎在內,包裝設計類別中6個獎共有4個獎被嶺東科大視傳包下,我曾收過嶺東科大寄給我的那份得獎的《 #造島世代 》邀請函,的確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邀請卡上寫「誕生於碰撞、成長於摩擦」,讓我想起唐鳳說過的,台灣400年來在陸地板塊碰撞中就是一直向上、仰望星空。邀請函裡附的黏土要使用者自行造出一座島嶼放在海線板塊中,把 2D 邀請函的想像一口氣提升到外太空,年度設計獎當之無愧。其他包裝設計獎中,我個人蠻喜歡《小桔企画所》的風格設定,略帶 riso 感的印刷與單色背景線條風格的插畫我很喜歡,這種不以色塊堆疊立體感的插畫方式更依賴繪師的線條掌握能力,Less is More。
.
數位多媒體設計類中,驚喜得發現即便是學生作品也都具有頗高的完成度,品質看起來已經不輸專業設計公司或劇組,不過我也發現前幾週《#人生畫廊》團隊在新一代設計展直播時提到的「多媒體設計分類不足」的問題,動畫類、電影類、甚至是VR類等通通被放到同一個類別裡評比時,就會出現一些遺珠。我自己蠻喜歡《#顛倒鏡界》,影片開頭的故事就很吸引人,畫面美術風格設定我也很喜歡,角色動作流暢,而且是設計師 #張喬 一人獨力完成的作品,非常值得給獎鼓勵。
.
產品設計類別得獎作品中我對《充氣小包 #INAIR 》最敬佩,他們期許畢業即創業,一開始就鎖定要上募資實際量產,這份雄心壯志屌打其他學生設計作品,一年內已完成概念發想、產品設計、量產製造、市場測試、廣告影片、募資行銷。充氣小包藉由氣囊,防摔緩震,取代傳統泡綿或硬殼,能以氣壓調整保護模式,還能洩氣縮小收納。我個人覺得這超適合旅行使用,帶出去時扁扁的不佔空間,要用時拿出來充氣就完成,好看之外也能防撞。當電動車都有充氣版本的時候,或許充氣類產品會是未來開發產品一個有趣的方向。
.
工藝設計類別的《#巡履》雖未拿下年度最佳,但我個人很喜歡。從家將文化出發結合,以視傳與產品設計為載體呈現,鞋子的複合媒材設計與顏色搭配讓我想到 kolor 這個有趣的日本牌子,家將文化圖騰隱晦地成為鞋子裝飾性設計,十分好看,這其實能夠發展成一個系列,做得好也是有大賣的可能。
.
拜線上展覽的方便所賜,這也是我第一次比較有機會詳細看空間設計類得獎作品的內涵,過往在現場光是看產品、工藝、包裝、視傳、多媒體,即便四天都去時間也就被佔滿了。當中我發現一個蠻有趣的狀況,今年得獎作品在我看來都頗為詩意,蠻多作品聚焦在未來世界的想像,當污染或地上環境變得越來越不宜人,或許我們真的要往地層裡發展居住空間。這裡面我蠻喜歡《#夜行與港之間 NMAK》,在基隆港腹地裡選擇五個空間進行改造,讓我聯想到紐約的雀兒喜市場,混合傳統與新潮的文化撞擊總是迷人,設計案中聚焦夜晚行事,能看夜景也有飲食空間,當然不能少掉基隆夜市,若能藉此計畫重新打造出基隆夜生活,或許晚上來去基隆鬧一下也會是雙北市民一個浪漫的小旅行。
.
社會設計類原本是金點新秀設計獎當中跨越傳統設計類別的獎項,現在又拉出一個循環設計特別獎,呼應現在永續設計當道的潮流。社會設計類中我很喜歡《#放假計畫》,不管年紀大小,每個人都在形塑自己的人格當中獲得自我定位,像是一種實境遊戲的沈浸式體驗,要跳出舒適圈時總會感到遲疑害怕,但這個遊戲給自己一個理由,嘗試過一個自己早就想體驗但遲遲未能跨出一步的生活,增加了解自己的機會,也能知道自己想過怎樣的人生。而循環設計類我個人超愛《#RHITA 永續循環易裝拆行李箱設計》,行李箱可以說是家中最「鎮地(tìn-tè)」的產品,需要他時嫌不夠大,不需要他時又嫌他太大。這個設計不用時可以收納,想用時再拿出來組裝,未來似乎也能發展出隨意增加行李箱空間的設計,真的很期待可以優化到量產上市!
.
今年得獎作品整體說來可以發現一個趨勢:「#跨界」。設計種類隨題目定義,分別已經越來越模糊,像工藝類得獎作品中有視傳系學生作品,很多工設作品也都是社會設計的一環,《放假計畫》雖然被放到社會設計裡,但我覺得這作品更接近思辨設計的一種,對自我的論證。
而楊順志為台藝大今年畢展《深夜博物館》設計的主視覺帶有法國設計況味,很有意思。這幾年來許多設計師成為媒體寵兒,享有高知名度的狀態下,他們的設計風格成為現下學生追尋的目標,很多學生作品都能看出一些名人設計師影子。也不是說不好,設計風格原本就從模仿中追尋,只是看你模仿標的是誰而已,我發現有一群學生試圖在跳脫國內設計師既有設計風格,只想找到自己作品「#獨特」的姿態,這是很好的趨勢。
.
跨界與獨特,就是未來新一代設計師最令人期待的模樣。
🏅你也想獲得後浪賞嗎?快來報名!
>>> 第七屆後浪賞 7th Designsurfing Awardt
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2020新一代設計展
#2020yodex
新一代設計展_yodex
#不只是設計
#EnjoyEveryStep
#畢業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