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23的網紅BennyLeung.com,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拓展土地 急如救火 - 林奮強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為期4個月的公眾諮詢進入最後一個月。小組實是令大家驕傲的一群港人,他們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做了1年義工,絞盡腦汁之餘還需面對各種背景、各有堅持的人士和團體,任勞任怨任罵!同時為香港未來30年的土地供應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巨細無遺、透明公開的「全...

  • 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16 07:45:00
    有 36 人按讚


    拓展土地 急如救火 - 林奮強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為期4個月的公眾諮詢進入最後一個月。小組實是令大家驕傲的一群港人,他們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做了1年義工,絞盡腦汁之餘還需面對各種背景、各有堅持的人士和團體,任勞任怨任罵!同時為香港未來30年的土地供應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巨細無遺、透明公開的「全身磁力共振」,讓相信實證為本的筆者及廣大市民可用高質素據作客觀討論,實值得社會致以衷心致謝。

    對筆者而言,是次「土地大辯論」有3個重要信息,並得出一個駭人結論︰香港的土地短缺情況有如熊熊烈火,正把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房間燒個通透!

    首先,小組基於政府《2030+》的規劃,指未來30年(2016至46年)土地需求共4,800公頃,但供應只有3,600公頃,因此短缺1,200公頃。但這1,200公頃短缺不是平均分布(即首10年400公頃、20年短缺800公頃餘此類推),而是今天至2026年已面對800多公頃的短缺!而即使18個土地供應選項的4個短中期選項全數落實,未來8年仍要面對400公頃的土地短缺!之後的短缺或增或減,則仍要視乎各發展項目會否出現延誤。

    但社會對於土地短缺的規模和急切性,若非視而不見,就似乎是一知半解!例如,有人仍抱着「棕地優先」、「一吋海也不能填」等教條式的堅持。這好比身處單位明明已經燒起大火,本應是不由分說、百管齊下利用所有水源撲火。但房內的人仍爭論「用鹹水救火會否令木製家具發霉﹖」、「用水喉水會否不夠乾淨﹖」,結果有人提議「不如用蒸餾水救火」一樣荒謬,完全紙上談兵、脫離災難這現實!

    動用所有方案 在不同層面造地

    雖然近日社會對個別選項,例如填海的討論變得熱烈甚至支持,但填海造地動輒需時10多、20年,實在是「遠水」,對正猛燒的「近火」幫助有限。筆者絕對支持大規模填海,但土地供應是個「all hands on deck」(全體總動員)的危急情況,所有可行合理、尤其是短中期方案都應積極支持,絕非單一方案就可以一蹴而就解決土地短缺問題!

    再者,《2030+》的土地需求,肯定是過分保守。小組以至社會要切記不能以為「填夠」1,200公頃便可以「收工」。先看歷史,由1985至2005年的20年間,香港每10年開發約5,000至6,000公頃(250至300個維園)土地。更早的年份數據從缺,但回想我們自70年代至2000年陸續建成9個新市鎮,可以推想過去50年香港造地的運行產量(run rate)只會有多無少。但最近10年(2005至15年)卻大跌9成至只有400公頃(20個維園)!相比之下,《2030+》指未來30年供應目標為4,800公頃,即土地的運行產量由每10年6,000公頃,大跌7成至每10年1,600公頃,無論如何都解釋不了。因為人口結構還是社會經濟環境,都不可能在10多年間出現數以倍計的變化,1,600公頃與常態需求6,000公頃,是近4倍的錯誤低估!

    若我們希望在10年內追回過去10年的落後,同時「如常」保持土地產量為每10年開發6,000公頃土地,那10年間(2016至2026年)的需求便高達11,600公頃(6,000x2-400),即7倍運行產量的1,600公頃了!

    而且,造地從不能只做到「啱啱夠」便算,因為香港已經15年沒有土地儲備。地需求面對的變數多而巨大,若不留緩衝空間(buffer)絕不合理。考慮到造地需時,每10年預留3至5年的緩衝不算過分。按每10年6,000公頃的正常產量計,3至5年的緩衝就是1,800至3,000公頃。

    更尤甚者,政府估算還未有考慮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例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突破5年;公立醫院則不分冬夏,流感期永遠爆滿;商業租金持續高企等,但在計算土地需求時,卻沒有考慮把縮短公屋輪候和醫療等候時間、控制租金等目標。這是個完全不合理的願景和假設,政府估算未來30年只有4,800公頃的需求,等同繼續「壓迫」市民!

    如上所述,未來10年隨着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策支持,國家經濟長動力肯定會令香港經濟持續繁榮,只會增加對本港住宅和商業空間的需求!人口結構上,一家三口要一廚一廁、一個人住(不論是離婚還是單身子女)也是要一廚一廁。加上人口老化,家中可能需要多一張輪椅、走廊門口要加闊,社區內需要更多醫院、安老院等,難道不需土地?

    需求只會續升 工商醫教未顧及

    再和臨近地區比較,香港總土地面積(110,000公頃)其實比新加坡(70,000公頃)大6成,但香港已發展土地只有24%(26,400公頃),新加坡卻達73%(51,100公頃),面積比香港大近1倍!香港人均GDP和新加坡相差不遠,人口還比新加坡多170萬,但人家的使用土地卻是香港的2倍,可想而知港人對土地的需求是何等遏抑!

    從最宏觀角度看,新加坡令香港人人稱羡的組屋政策,單是要令港人可以追上新加坡的生活水平這一點,即使人口不再增長,便已要把香港已發展土地在今天的基礎上「翻兩番」﹗

    又例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不足170呎,比新加坡的270呎少4成、只及深圳300呎的一半左右。根據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若我們想增加10%(17呎)人均居住面積,需要額外1.7億呎的總樓面住宅面積。除以5倍地積比率,便是320公頃-相等於整個啟德新發展區的面積。這還只是住宅面積,還未計及道路、學校、公園、醫院、工商業用地等基建配套的所需土地!以住宅佔發展面積3分1計,10%的人均居住面積提升便是1,000公頃土地。若我們想增加1倍(追過深圳的300呎),又是10,000公頃!

    事實上,現時樓市中只有1.2%為非本地買家,是有史以來最用家主導的市場!換言之,我們已「無場可清」、也無外人可以「賴」。土地房屋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考慮到以上種種,即使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能落實,把本來1,0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規模擴大至2,200公頃,「票面上」填滿政府估算的1,200公頃「缺口」,但其實距離我們真正的土地需求目標,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要全社會上下而求索!

    觀乎現時本港工、商、住、醫、學樣樣空間爆滿,社會和政府在覓地時絕對不能手軟,任何方案都要考慮,更不能孤注一擲。例如,在填海同時,能否做「跨時期換地」(inter-temporal swap),今天發展部分生態價值低的郊野公園或綠化用地,但政府承諾在填海地上提供交通接駁更佳、綠化程度更高、生物多樣性更好的新郊野公園?

    解決劏房問題 讓港人活出尊嚴

    在7年前,香港黃金五十協助社區組織協會舉辦劏房相片展覽,當時一位80後研究員訪問一個劏房爸爸,說因為劏房空氣不流通、氣溫動輒高達30多度,因此兒子每晚要睡公園。這位年輕研究員撰文指,發展就是「為了9歲孩兒回家睡」﹗

    如今,7年過去了,社會縱然不斷努力地覓地建屋,但今天這孩子即將17歲,這期間相等於40間學校學生的4萬個孩子只能在廁所旁的上格床讀書!發展不再只是為了他可以回家睡,而是為了下一代能在正常、有尊嚴的環境中成長!

    原文:晴報

    #社會 #經濟 #民生

  • 路漫漫其修遠兮解釋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2-23 10:02:19
    有 47 人按讚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求上下而求索」
    —談「港唔斷戲」的原則與堅持
    -
    「潮流係可以由你創架嘛」,一句說話,就促成了《港唔斷戲》的誕生,無償不求回報地寫了一年,對於忙碌的香港人而言,不是易事。
    -
    開設專頁的最大目標,正如有關自我介紹及專頁名稱所言,是希望香港能繼續有香港電影,永遠不死,亦是對我這口水佬的一大自嘲。
    -
    而電影之於我所以處於一個這麼重要的地位,不是因為我要曲高和寡,孤芳自賞(我是希望文章是可以影響別人的,不管只是那麼的一點點),不是因為要去展示什麼豐富的電影知識(在google的世界當中.人人也可以是知識的專家),亦不是要為電影藝術再添一些藝術評價,艱澀的,遠離群眾的經已太多太多了,埋葬故紙堆是必然的。
    -
    我想做到的,是希望電影能真正進入我們的生命,每看一部電影,我們好像就能體味了一次別人的人生,或者至少可以將那麼一點點的得著應用於生活之中,例如心態,例如知識,例如技能,例如情意,例如啟發。
    -
    所以,我寫的「分享」大多會連繫到生活,連繫到香港,而這種連繫是有人情味的,吹水成份高的,或是涉及一些極輕口味的學術(深的我也寫不了),將電影與生命作連結,將電影放在超越視聽娛樂的層次之上。例如在《王家欣》電影中,我會將其觀為劉偉恒導演對香港電影寫下的一封情書;在《點五步》當中,我向大家分享我對於「成功」的看法;在《幸運是我》中,我也詳細解釋了「家人」的概念。
    -
    我並不想去寫一些坊間所謂的成品「影評」,例如說什麼情節感人,動作場面精彩,刺激,有趣等等.這是人人都可以寫的淺薄評價。要麼我要寫刺激,我一直會詳細地去寫為何在我視角中會覺得刺激,再同其他作品對照,向讀者展示我的世界觀。要麼我要寫感人,我一定會把電影中的感人衝突展現出來。所以,我寫的東西大多很長,很煩,亦會稍為注意分享的表達形式,試圖用一些較流麗的文字去講電影,將文學與電影結合,同時莊諧並重,「成一家之言」,建立自己獨有的風格。
    -
    然而,我做的事是很明顯地與潮流文化相悖,令寫的作品多落得tldr的下場(too long dont read)。網絡生態講求速食,紅的法則不外乎是改圖,或自行製圖去展示一些「一睇就明」的訊息,令讀者有當下的共鳴,然後透過社交平台(like share comment)的系統,令帖文能夠迅速散播。
    -
    可惜,我並不喜歡這樣。
    -
    因為一幅圖的營養,或許就只有嬉笑怒罵的用途,一篇文章的意義必定更深。試問一幅圖又怎可表達我對於《殺破狼2》故事結構的分析?或表達《暗色天堂》有關「真相」的看法?甚至是在《踏血尋梅》中對香港奇案電影復辟的願景?(我不是要去證明自己的睇法是岩,或者有說服力,如果能夠激發到有意義的討論,已經足夠。)
    -
    堅持本是難事,但只怕有心人。好片要讚,爛片要鬧,堅持不改圖,不整格言式的文字圖,不搞低俗粗鄙,不嘩眾取寵,不附庸,這的確是一條孤獨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不要因看到希望而才去選擇堅持,是要繼續堅持才能看到希望。正如今天正式上映的電影《骨妹》一樣,新的導演,新的演員走新的道路,象徵意義就大於一切。哪吒不怕海龍王,不怕奧斯卡大片的挑戰,堅定無悔地走上尋找自己的道路之上,但如果你亦認同,請與我同行,吾與有榮焉。
    -
    (圖文不符,但宣傳用心製作的港片,應有之義。不過擺咩都無所謂啦,幫人宣傳下仲好,咁長反正都無乜人會睇,你地話係咪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