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提供限時小測驗
這次繼續回答大家的提問,轉職第二發!
我當時第一份被錄取的人資工作,是一家上市科技業,但那時候主要最常招募的FAE技術支援工程師,跟其他的後勤類相關職務,當時雖然有軟體部門,但是需求量不大
而我在發現自己不愛傳產,想要轉回科技業,並且是轉往軟體產業時,我發現隔行如隔山,沒有...
#文末提供限時小測驗
這次繼續回答大家的提問,轉職第二發!
我當時第一份被錄取的人資工作,是一家上市科技業,但那時候主要最常招募的FAE技術支援工程師,跟其他的後勤類相關職務,當時雖然有軟體部門,但是需求量不大
而我在發現自己不愛傳產,想要轉回科技業,並且是轉往軟體產業時,我發現隔行如隔山,沒有我當初想像的簡單!我不能單單只憑靠過去的經歷去跟對方談,彼此之間得差異性(雖然都叫做科技業,卻差很大!)
但我在做職缺搜尋時,發現市面上清一色的軟體業HR職缺,都很希望你可以會招募,因此我就以過去招募的經驗,去將幾個比較常招募的職缺做一些大量的搜尋,讓我在面試的時候,雖然我告訴對方我沒有招募過java工程師的經驗,但是我大致上仍然知道要去哪裡找到這些人,這些職缺內容大致是在做什麼,再加上幾次面試之後,我愈來愈能掌握對方需要的職能要領,知道對方通常會問什麼問題,我再加以補強後,這讓我能夠順利地轉入這個產業。
👉另外也補充說明,很多人想跨入人資領域但苦無背景或經驗,但是轉職是有技巧的,你可以從「行政總務類型」➡️轉到「人事行政」➡再轉入「純人資」>領域,像我之前就有一位個案再3個月的輔導方案陪伴下,從旅行業的櫃檯(背景還是語言科系),在經過冗長的會談、履歷更新、面試引導後,順利轉入拿到人事行政offer的案例,🤭令我更訝異的是,自從會談後她了解到自己擅長的部份與自己的特質後,她甚至意外的還拿到獵頭的offer😍
而又因為獵頭的offer能做到的招募更為專精,因此在經過一連串她的特質分析,與長線生涯規劃後,我更是鼓勵她選擇了獵頭的職缺「因為透過專業的招募,更利於她未來想轉往人資發展」
👉因此,職涯轉換與切角是百百種,最重要的是,如果你能夠知道未來的職涯轉換路徑,再從自己的優劣勢分析中,找到自己的入門磚!😋
所以如果你也想要轉入軟體業人資,你可以:
📌一、從最大的需求切角入口
如果你有卻爬過職缺,你就會知道,在軟體業的領域內,幾乎清一色都希望你有招募工程師的經驗
👉以下我粗分為5個階段,如果你沒有經驗,可以從這五步驟,一步一步慢慢來:
1.你要懂得招募
2.你知道招募的這些技術職位在做什麼
3.你能夠判讀對方的目前的職能水平在哪
4.要知道他們在哪裡出沒,去哪裡可以招募到重點人才
5.讓他們變成你的人才資料庫(工程師跳槽很快、只要有好待遇,挖角不難)
其他的當然也就還包括像是PM、UI/UX等,這些都是整個軟體產業裡面經常出現的職缺
👉如果前面你如果沒有招募過工程師、但你如果招募過其他類似的角色像是比較常出現的PM,行銷之類的,那對對方來說也至少可以是用得上的即戰力
👉你也可以想像,如果你是一個人脈金礦,手上擁有非常多的名單,當然,招募對你來說也就愈輕鬆(這通常在待到第2.3家企業就可以擁有到這些資源(如果你都有跟你的同事保持好關係的話)
📌二、同職轉換
比如你有相同的職能,例如:人力資源規劃、招募任用、訓練發展、薪酬福利、績效評估、員工關係等的經驗,也就可以利用原職能+進修產業知識=容易去跨入新的產業
但因為台灣的企業大多為小而美,因此多數需要的都是full function的人資,所以最好你能同時經手或至少掌握到兩項職能以上會更適合在求職市場中打開大門
🙋通常軟體業HR有什麼特質,怎樣的人適合進入?
1、善於溝通與說服:由於人才是軟體也的一大重點,經常需要招募,而招募這件事卻是不斷滾動式調整的,這時候HR是否擅長溝通就會顯現出落差,如果沒有經常去跟部門主管對焦,招募的過重往往會遇到重重阻礙!
原因在於:用人主管通常是直覺性的提出需求,但常常不曉得是市場狀況與相匹配的薪資水平,因此這時候,就會需要HR不斷的去進行溝通甚至說服。
「HR要能了解對方需求、甚至轉化對方的需求,一個好的HR通常必須要能夠說服對方,而說服的利基點建立在個人的專業與雙方的信任基礎上,當對方信服於你的專業後,你也才能更快速的推進組織目標」
2、適應能力快且不執著自己的想法: 產業特性變化快速外,很多的決策也常常是在通訊軟體上同步溝通就達成共識,而快速的溝通也代表交付時辰加快,如果這時候還執著在自身的想法,就不容易達成組織想要的目標與進度。
“迅速的執行能力很重要”
3、學習更快、更主動:因為在軟體科技業裡,你通常看不到所謂的硬體產品,也就代表那些知識常常來自於無形,而這些產業內的知識,如果你不是自己主動積極去網路上蒐訊、上線上課程、到論壇內爬文,很多的知識其實沒有人會教你,我自己甚至還會到各種不同職能的群組中埋伏XD
“藉機獲取相關專業知識,與知道人員的需求與痛點”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HR的職能廣泛,不同的個性特質其實也有相應適合的職能,如果你也想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麼類型的HR
👉現在就
✅1.tag@2位好友,告訴我你想要的原因
✅2.限時動態上tag@我(私人帳號可以截圖給我)
🙋領取「測驗與你適合的HR職能解析」
最後記得愛心+收藏!❤️
#測驗領取到週五 6/25
#我會在週五前統一發出喔😇 感謝你的耐心等候
跨部門溝通技巧課程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判」行為無所不在!不只在議價時,求職面試、公司會議、提案合作,職場上都會遇到的 #談判難題 該怎麼解決?
⏰ 早鳥明天截止 ▶ 9/1 劉必榮講座|商業談判謀略與兵法精修 ▶ 線上直播課程:https://bit.ly/3y3BSjV
只要你符合下列條件,都歡迎報名參加,增進自己的商業溝通力
✓業務銷售:洞悉對方需求,翻倍訂單成交率
✓採購人員:活用籌碼與讓步技巧,扭轉議價僵局
✓跨部門專案人員:爭取資源,協調衝突
✓行銷公關:提升說服,倍增提案成功率
✓團隊領導者:強化對上、對下的協商力
跨部門溝通技巧課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跨部門溝通技巧課程 在 經理人月刊MANAGER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談判」行為無所不在!不只在議價時,求職面試、公司會議、提案合作,職場上都會遇到的 #談判難題 該怎麼解決?
⏰ 優惠倒數 ▶ 9/1 劉必榮講座|商業談判謀略與兵法精修 ▶ 線上直播課程:https://user114145.psee.io/3lqxkr
只要你符合下列條件,都歡迎報名參加,增進自己的商業溝通力
✓業務銷售:洞悉對方需求,翻倍訂單成交率
✓採購人員:活用籌碼與讓步技巧,扭轉議價僵局
✓跨部門專案人員:爭取資源,協調衝突
✓行銷公關:提升說服,倍增提案成功率
✓團隊領導者:強化對上、對下的協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