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跨性別 男 跨女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跨性別 男 跨女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看板C_Chat標題Re: [閒聊] 又一...
跨性別 男 跨女 在 Sex Chat 談性說愛 |情慾情感 podcast 節目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16:24:20
性別、性愛、舞蹈,所有我最喜歡的東西都在這部電影裡頭了。 我必須非常老實的說,《#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是一部超級實驗性、十足前衛的電影,但是我真的喜歡,就算機會渺茫,還是希望可以寫一點字,記錄我的喜歡,也希望能找到小到不行的小眾們,願意去電影院給它一個機會。 《跨越大西洋的戀人》描述巴黎(女)舞者...
※ 引述《KyrieIrving1 (King of Dallas)》之銘言:
: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3/8/7/n14049213.htm
: 新聞大意是又有一個變性人贏得女網冠軍
: 讓女網傳奇去批評美國網球協會的跨性別政策
: 最嗆的回覆是這一條
: 納芙拉蒂洛娃在X上回應:「得了吧,@USTA女子網球不是給失敗的男性運動員準備的
: 無論年齡多大。這是不對的,也是不公平的。本月的美國公開賽允許這樣做嗎?能僅
: 憑著自己身分認同選擇組別? 我不這麼認為 」
: 她補充說:「男子正在贏得全國冠軍,取代女子在網球團體中的位置,參加全國各地的女
: 子比賽。」
: 「我們需要讓打網球的婦女和女孩們知道,無論她們何時開始這項運動,她們的成就都應
: 該得到公平的對待和認可。」她繼續說。
: 她繼續說:「現在已有一個類別讓男性運動員享受這樣的權利。讓女性運動員也享受網球
: 運動的樂趣吧。」
: 只能說
: https://i.imgur.com/EDSPShR.jpg
: South Park : Told u~
: :D
這篇來介紹一下現代女權主義的演進與差別,
常常很多人在講女權/女拳,但是到底什麼是女權??什麼又是女拳??
為什麼講到跨性別生理男在運動場上屠殺生理女運動員,
卻跟女權有關係??
這篇我想稍微介紹一下,很粗淺也很簡單地談一下,
也歡迎更多人加入討論與補充。
講到女權常常會讓很多人感到混亂,
因為你講的女權,似乎和我講的女權,她講的女權幾乎完全不一樣,
標準不一樣,概念不一樣,定義不一樣,
導致往往討論會不歡而散,無法順利進行有意義的溝通與交流。
所以我們必須先認知到,女權其實有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代表的意義跟主張都不一樣
甚至可以說天差地別,難怪會造成很多衝突跟平行世界無法溝通的現象。
首先,我們有古典女權主義,
也就是第一波女權,這個上古女權(1850年~1940年),
主要的訴求簡化來說就是"我們要跟男性擁有一樣的權利",
關鍵核心字是:平權 (Equal)
這階段女權主義是西方世界幾乎所有女性與男性都贊成的主張,
你問台灣人,台灣人大概也有99%的男人也是認同的。
這波主張要的是平權,例如投票權,受教育權,工作權等等,
注意這邊只談權利不談義務,女權份子不會跟你談義務,
所以戰爭時的兵役義務跟徵兵制下的義務役,或是過去的勞役與徭役,
這些東西男性要在國家生死存亡或重大災難時刻負擔的義務,
並不在女權份子的"平權"訴求中。
然後我們有第二波女權,1960年代~1990年代初,
這時候主張的女權,從個人權利擴大到家庭與女性群體本身,
簡單來說叫做"我們不需要男人"。
關鍵字是獨立 (Independence)
所以這階段的女權主張女性應該有脫離家庭與丈夫主導經濟,
導致女性經濟上嚴重依賴男性的現象,
表揚獨立自主且擁有足夠讓自己一個人也能活下去的工作與職涯,
主張女性也可以脫離家庭、離婚或是維持單身,
也希望家庭內的性別角色可以逆轉(家庭主夫與經濟來源的老婆)。
同時也主張要杜絕因為這種經濟與傳統性別角色,
導致女性對男性無法脫離依賴時導致的傷害與受害事件,
例如家庭暴力。
此版本女權的代表人物即是英國首富婆,JK蘿琳。
這階段的女權主義還沒有徹底把"女性"跟"母性"切割開來。
所以並沒有鼓吹墮胎/不生小孩/妖魔化懷孕這種現象,
而是如果出現婚姻離異,母親必須撫養小孩的情況時,
主張在法律程序上,以男方的經濟能力來確保女性撫養小孩的獨立性與能力,
也就是贍養費制度。
我個人幾乎完全贊同第一波與第二波女權的主張與進程,
也完全同意她們的訴求合理且應該成真,
我是真心認為她們的訴求可以讓世界變得更好一點。
然後出現了是惡名昭彰的第三波女權,從1980年代末期直到今日。
幹
第三波女權就是所有雜亂無章的女權定義與論述讓討論討論不下去的原因,
因為第三波女權有好幾個主張好幾個學派,
自己又常常戰到自己亂成一團,我這邊只能簡化再簡化,把主要的訴求介紹一下:
"我們要當男人",關鍵字是逆權,我稱之為"女拳"。
這階段女權肇始的原因是,
1980年代末期,部分"先進"的女權份子認為第二波女權主義是失敗的,
第二波女權無法讓女性獨立於男性之外,無法讓女性大量脫離傳統家庭與婚姻,
也無法讓女性脫離"生育機器"的物化角色之中。
所以她們想採取更激進更不同以往的作法,
也因此各種不同於第二波女權的"見解"與"主張",
導致不同的解法,最終成為第三波女權的各個流派。
第三波女權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終於混入了對男性的仇恨心態。
這種仇男心態是最能分辨第一二波女權跟第三四波女權的分水嶺。
根據不同流派主張,仇恨的實體也不一樣,
例如追求女性性自主,她們仇恨的是男性的性自主,
所以她們會主張成為這種對性很開放很自主的男人,睡越多的男人越自主,
把花花公子的角色逆權為花花公主,
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以達到地位、身分、象徵上的逆權。
這種主張有點像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理論配上列寧的共產主義理論,
無產階級要推翻資產階級,然後全民共產,
這樣大家都是共產的支配者,大家都是平等的資產階級。
要知道這種階級鬥爭理論的能源與動力是仇恨,
所以仇男是第三波女權不可避免的一環。
除了性自主跟性解放,第三波女權還有打倒父權的模型,
也一樣是塑造出一個父權秩序的標誌作為仇視的對象,
然後在打倒父權的主張下,實際行為是把她們視為父權符號的人事物給消除掉,
然後把自己女權符號的人事物拿來取而代之,
所以打倒父權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成為婦權,
所以我才說第三波的共通語言是"我就是男人"。
比方說,掌握世間財富的都是男人,大公司的執行高層跟政府的領袖也是高層,
所以我們要打倒這樣的態勢,不能讓男人當總經理跟董事會成員,
政府與議會也不能由男人說了算,
那問題就來了,要打倒造成女性苦難的父權,必須拔掉這些風光體面高薪職位的男人,
那空缺下來的職位要交給誰??
當然是交給女人,所以我就是鋼彈(X) 我就是男人(O)
所以公司與政府提拔與提名高階職位與空缺的選拔標準,
產生了女性保障名額跟提拔女性越加分的現象。
而父權到底存不存在,到底打不打倒,只要能讓女性入主企業與政府,
她們不在乎自己成為新的"婦權"。
同樣地,主張打倒有毒男性氣概(toxic masculinity)的第三波女權流派,
會主張仇視與蔑視男性的一些特色與行為,
指派標籤與名詞來妖魔化/貶低這些特色與行為,
例如坐著的時候跨下開開會被稱之為男性開胯(manspreading)來批評與羞辱,
男性在滔滔不絕討論議題會被稱之為男性說教(manspaining)來批評與羞辱,
男性看到吸引人的異性時的眼神會被稱之為男性凝視(male gazing)來批評與羞辱,
但是因為她們的終極目標(嘴上不說但是實際上一直不斷明顯在做)是"我就是男人",
所以她們可以容許自己做同樣的行為舉動,認為完全是可接受,
也不歡迎任何人拿她們的同等行為來批評或羞辱。
所以她們可以在捷運坐開開露出胯下,
所以她們可以對著你滔滔不絕數落你的缺點說教她的優點,
所以她們可以看到奶油帥哥肌肉猛男,一邊意淫一邊花癡笑,
但是男人做同樣的事情就罪該萬死。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反女拳,
反的不是她們的主張,而是她們露骨且刺眼的雙重標準,
以及"你們要遵守規矩,我們不用"的優越感與居高臨下的態度。
這就是為什麼。
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把男性為主角的人氣IP篡奪成女性為主的影視作品,
近年會在好萊塢大行其事的原因。
因為第三波女權(也就是女拳)並不想成為好的女性角色,
發揚優秀的女性角色發光發熱的IP,
莎拉康納、雷普利、蘿拉克洛芙、吸血鬼獵人帕妃、戰士公主席娜,
這些70~90年代英姿煥發,女性魅力爆棚的巾幗英雌不是她們要的,
她們要的是篡奪父權IP下的受歡迎男性角色,
例如拍獵魔士影集,把貫穿全部作品,
主角中的主角,第一人稱中的第一人稱的白狼傑洛特,獵魔士本人,
變成影集裡的二線小配角,把整個故事變成希里傳,變成葉妮法傳,
真正的主角變成希里跟葉妮法了,連索登英雄的事蹟跟功勞,
在真人版也要硬生生篡奪成是葉妮法的偉大功績,
這就是女拳的標準印記: 我就是男人。
我們明明在講跨性別生理男在球場上屌虐普通女性的議題,
為什麼前面講這麼多女權呢??
因為現在我們所目睹的這個荒唐現象,
其實就是所謂的第四波女權運動: 我也是女人。
如果"逆權"是第三波女權的關鍵字,
那第四波女權的關鍵字就是"自我認同"。
所以女權走到近幾年,
開始跟其他平權運動一起抱團行動了,
為什麼呢??因為第三波女權越來越推不下去了。
因為正常人完全贊成平等與獨立,
但是正常人不會贊成為了達成平等與獨立,去剝奪其他人的平等與獨立。
正常人不希望讓自己從受壓迫者變成壓迫者,
獨裁統治的受害者變成獨裁者,
讓自己從善良的受害者變成邪惡的加害者,
這種主張很有毒,而且充滿毀滅性。
而且女拳反的父權,其實只是男人中最爽的那一群,
有95%的男人其實過得並沒有那5%爽,甚至可以說相比之下很不爽,
如果以階級金字塔這種馬克思模型來說,
反而大部分的男人在最底層,而女人反而在中階,
僅僅因為頂層都是男人就仇男反男人,
等於是在欺負無產階級男人(以馬克思模型理解第三波女權主義來舉例)
例如火災時突進火場救老弱婦孺的男人,
在油田鑽孔的男人,在大太陽底下砌磚建瓦的男人,
戰爭爆發時提槍上陣的男人,進礦坑挖礦的男人,
這些男人就沒有女拳份子想要逆權了,
因為自助餐而言這幾個套餐很難吃,很噁,充滿汗臭味跟油煙味,
非常時期還有硝煙味,
我們要當的是辦公室吹冷氣,動動嘴錢斗進的那種男人,
責任跟義務,那是其他男人的問題,
不是我們想當的那種男人的問題。
所以第三波女權是連不少女性都嗤之以鼻,
覺得妳們在衝三小??
當最應該支持女權運動的群體(女性)都不支持女權運動的時候,
該怎麼辦??
鄭重介紹:Intersectional Feminism (交叉性女權主義)
交叉性女權主義一言以蔽之:
人間無處不女權,女權主義要入腦,入心,入魂
舉凡種族、身材、性傾向、性別認同、職業、權力、生活、甚至氣候與環保議題,
只要你想得到的社會議題跟活動運動,
只要內部有(自認為)女性,有不公平與壓迫(或自以為不公平與壓迫),
你都是女權主義的盟友,
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女權份子的活動領域在交叉性女權主義暢行的當下,
忽然間跟LGBT平權、環保份子、動保、BLM、AntiFa、Body+、跨性別運動合流了,
因為如果支持力度不足,那抱團取暖,你支援我戰場我支援你戰場,
大家統一戰線對付主要敵人(父權、白人、順性別、異性戀、傳統能源)的力量就大起來了
然後一個群體就看到了可趁之機:生理男的跨性別女人
這個群體,另外後面還有更大坨的另一個群體(假裝成跨性別者的生理心理皆男)
知道這個時代最爽的不再是男人,而是女人,
而且是越會吵越有糖吃的女拳主義者,
既然我自我認同都是女人了(另外一種是我騙大家我自我認同是女人),
那我豈不是從可憐被壓迫的跨性別者(或是最底層的屌絲男),
直接變成最蝦趴最多buff最不敢有人動我的女拳嗎??
而交叉性女權主義也沒辦法拒絕,
因為她們所有主張與立論,之所以可以劫持其他運動(例如覺醒運動woke movement)
來替女拳續命的根基理論,就是要接受這批人,
包含這些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自我認同女人"。
所以這是目前最新的第四波女權運動,
就是只要自我認同是女人,男人也可以說自己是女人,
然後坐享女權主義過去一百多年來努力爭取到的成果跟好處。
而跨性別女運動員屌虐殘殺正常生理女運動員的現象,
僅僅是這個新女權運動的開始而已,因為如果此門一開,
無數的男人可以以女人之名去侵略女性領域那些跟男性競爭無法有優勢的職業,
最終侵略古典女權主義這麼多年來所有的成果。
這是很諷刺的事情,最新最"進步"的新女權主義,
反而是本世紀目前為止侵害女性最深的運動,
一條路走著走著,越走越偏離正道,
越走越瘋狂越走越偏激,
結果走了一個圓,又回到了原點,女性又成為了受害者。
然後伴隨西方當代特有的網路與社群媒體現象,
那個足以稱之為當代歐美版文化大革命的取消文化,
這種癲狂與極端更加無法勸導與改正。
可以預見到JK羅琳與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這種女權主義者被冠上TERF的標籤,
因為版本過舊被釘上了女權主義的恥辱柱,
給新版本的女權份子+跨運份子戴上高帽子掛上扁牌子批判,
最終任由這些"女權"份子侵害女性的權益的未來,似乎離我們也不遠了。
作為最底層的男性,
我就坐在沙發上,看著這場鬧劇繼續鬧下去就好,
嘻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29.14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91405192.A.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