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跨學科學習好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跨學科學習好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跨學科學習好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跨學科學習好處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亞歷克.羅斯綜合歸納出10大能力,是孩子贏在未來的關鍵。 1.文化的理解力與流暢度(fluency) 由於金錢、市場和信任逐漸編碼化,帶動了機器人、基因體、網路、大數據和各種新領域的創新和創業風潮,而且從全球一級城市迸發的這股風潮,將擴及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從未到過的地方,例如愛沙尼亞。精通多元文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79的網紅Vincent Mand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www.mandyvincent.com/2015/12/Smartschool-samsung-eLearning-tips.html 讓學生嘗試走出課室,利用 Samsung 平板電腦於校園或博物 館內進行遊蹤活動,完成解難、搜集及分享資料等任務。這樣除增加學生的興趣,最大的 好...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0:27:06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高一新生應該知道的四件事 📍|前情提要| ▫️大家剛升上高一應該都是既緊張又興奮吧!今天J編就來分享高一新生該注意的四件事,一次讓你對新課綱產生基本認識! 1. 📍|數學科螺旋式教學、自然科授課時數縮減| 「螺旋式課程」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布魯...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企業精英 Elites Inside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27 15:37:41

亞歷克.羅斯綜合歸納出10大能力,是孩子贏在未來的關鍵。 1.文化的理解力與流暢度(fluency) 由於金錢、市場和信任逐漸編碼化,帶動了機器人、基因體、網路、大數據和各種新領域的創新和創業風潮,而且從全球一級城市迸發的這股風潮,將擴及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從未到過的地方,例如愛沙尼亞。精通多元文化...

  •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23 13:20:59
    有 200 人按讚

    亞歷克.羅斯綜合歸納出10大能力,是孩子贏在未來的關鍵。

    1.文化的理解力與流暢度(fluency)

    由於金錢、市場和信任逐漸編碼化,帶動了機器人、基因體、網路、大數據和各種新領域的創新和創業風潮,而且從全球一級城市迸發的這股風潮,將擴及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從未到過的地方,例如愛沙尼亞。精通多元文化也變得日益重要,我們的孩子必須了解不同文化,用理解與包容去看待不同文化,未來才能成為一位國際人。

    2.外語能力

    羅斯受訪時,對台灣的父母提出誠懇建議:請務必讓你們的孩子學習各種語言。使用兩種以上語言溝通的能力,會變得愈來愈重要。前eBay執行長唐納荷告訴羅斯:「如果我現在才18歲,我會主修電腦或工程,並選修中文課。我的小兒子讀大一,他已經學中文4年了,還可能主修電腦科學。」

    3.移動能力

    未來最好的工作可能在任何地方,到各國短暫出差也可能成常態。要能把廣大的世界看成自己的家,想像自己總是在全球各地工作。羅斯指出,在愈來愈虛擬的世界裡,諷刺的是,你的護照上卻是能蓋愈多章愈好,這點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重要。

    4.數位能力

    如果未來世界充斥著大數據、物聯網及機器人,那麼在這世界討生活的人就必須了解這些新科技,學習程式語言更有其必要性。

    推特(Twitter)執行長多爾西認為,精通程式語言的好處,不只是為了當工程師或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因為你能從中學習非常不同的思考方式。程式語言會教你如何抽象思考,把問題分解成小的部分後逐一解決,還教你理解系統,看到系統如何相互連結。所以,這些是你走到哪兒都用得著的工具,尤其當你思考如何創業和經營事業,甚至如何在企業裡工作時。如果你能把問題想清楚,這正是你從程式設計學到的本事。

    羅斯問谷歌(Google)執行董事長施密特,孩子最需要學習的技能是什麼?他回答:「是培養分析能力。學習如何理解複雜問題,非常重要,人們現在做的例行工作,以後大部分都會交由電腦處理,但我們周遭的電腦還是需要有人操作管理,所以分析能力永遠不會過時。」

    5.跨領域學習

    必須有更多跨領域的嘗試,融合科學與人文,才能協助孩子為未來做好準備,因為在未來世界中,各領域之間的藩籬早已開始倒塌崩解。未來人才必須能夠跨領域整合,除了原本專業如數學、科學,還必須懂得例如經濟學、溝通、歷史、公共政策等其他領域的能力。

    羅斯認為,從小學程式設計是因應未來世界主要的能力之一。

    6.終身學習

    過去認為拿到大學或研究所文憑後,教育階段也宣告結束,這樣的觀念早就不合時宜。如果不能持續不斷的學習,辛辛苦苦拿到的MBA或電機碩士學位可能在畢業15年後,就變得幾乎毫無用處,因為學校學習的知識往往沒多久就過時了。對於新事物,要一直有種飢渴(stay hungry)的求知態度。世界持續快速變化,必須一直調適自己。羅斯指出,未來能生存下來的,不是最厲害的強者或才智最高的人,而是最能適應變化的人。在變動的時代,能終身學習的人將比其他人更具有彈性應變的韌性。

    7.EQ(情感智商)

    羅斯提醒,未來機器人會很多,人類之所以勝出就是情感,能夠了解別人的感受,讀得懂人的表情等,這點要讓孩子從生活中培養。做人不要自私,缺乏同理心,要懂得與人相處,與機器人共處。

    8.創新創造力

    教育系統要鼓勵創新,就不能過度懲罰失敗。連賈伯斯當年都曾在NEXT電腦創業上跌跤,若他因失敗,失去創新的勇氣,就不會有今日的蘋果公司。「所以,不要懲罰失敗,」羅斯強調,因冒險而失敗並不丟臉,因為經驗的累積,能使先前的失敗帶來未來的成功;反之,因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自然也不會成功。羅斯指出,美國教育成功之處就在於鼓勵冒險,學生就算失敗,也不會被懲罰。他期許台灣要儘量鼓勵年輕人冒險,「否則會教出一堆員工,卻教不出一個老闆。」

    9.學習如何思考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認知型、非體力勞動的工作也將逐漸自動化,人類和機器人的競爭將成為明日勞動市場的特色。學習如何思考,也是多位企業領導人提醒羅斯,他的孩子該著重的能力。要成為未來的職場主力,他們必須更靈敏,懂得如何思考,指揮機器人工作,而不是被機器人指揮。

    10.解決問題的能力

    羅斯預期,未來網路空間和大數據領域的大企業,大都將由年輕人所開創,他們成長於密碼大戰和數據高速增長的年代,從小習慣編寫程式。開創事業,從零開始,沒有前路可循,因此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3:41:48
    有 0 人按讚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5 10:30:01
    有 2,425 人按讚

    0605新加坡聯合早報

    *【全球疫苗接種已達20億劑 實現群體免疫或須再等9個月】
    全球疫苗接種數量已達20億劑,按此進度或須多九個月才能跨過實現群體免疫的門檻,即全球75%的人口打了疫苗。據彭博社統計,全球到達接種20億劑疫苗的里程碑僅用了半年的時間;然而,各地的接種進度不均,低收入國家的疫苗供應難尋,最富裕的27個國家占全球接種量的29%,而它們的人口總和僅占全世界1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5-1152154

    *【美制定供應剩餘疫苗計畫 並助他國更易獲生產原料】
    民美國政府制定了向他國供應剩餘冠病疫苗的計畫,美國也承諾讓他國更容易獲得製造疫苗所需原料。美國承諾本月向他國提供約8000萬劑疫苗,總統拜登發佈的聲明說,美國將通過全球冠病疫苗獲取機制(COVAX)捐贈近1900萬劑疫苗,其中約600萬劑將提供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約700萬劑送往南亞和東南亞,約500萬劑送往非洲。其餘略多於600萬劑將直接運往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和韓國等國。拜登說,美國提供疫苗並不期望得到政治好處作為回報。“我們分享疫苗是為了拯救生命,並按我們以身作則的力量和價值觀引領世界,讓這場疫情落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5-1152157

    *【間停辦東奧運呼聲加大 讓日本政府騎虎難下】
    東京奧運會僅剩一個多月就要開幕了,可是民間包括醫界要政府取消東奧運的呼聲持續加大,讓當局陷入了騎虎難下的窘境。最新消息是,中央疫情專家小組決定發出提案書,正式要當局對東奧運舉行後可能引發生的一切“後果”負責。由日本著名傳染病學家尾身茂領導的冠病專家小組是政府的核心抗疫決策智囊團。據日本媒體報導,一向與政府互動良好的尾身茂對當局堅持舉辦奧運非常不滿。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5-1152155

    *【慕尤丁:若登記人數未達群體免疫目標 馬國考慮強制民眾接種冠病疫苗】
    馬國目前有將近1300萬人已登記接種冠病疫苗,這只占國家冠病免疫計畫目標人口的一半。慕尤丁指出,當局考慮強制民眾接種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5-1152145

    *【馬國雖撥3400億令吉援助 仍有72%企業面對虧損】
    馬來西亞企業發展及合作社部最新調查顯示,儘管政府已撥出大約3400億令吉推行各種經濟刺激和援助配套,協助減少商家在行動管制令(行管令)期間的影響,但仍有72%的企業面對虧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5-1152146

    *【中國批准科興緊急使用年齡範圍擴大到三歲以上】
    中國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尹衛東說,科興中維有一個叫未成年人人群的臨床研究,在今年年初就已經啟動,目前已經完成了一期臨床和二期臨床,有數百人臨床研究表明,兒童組(3歲-17歲)接種疫苗之後,它的安全性是良好的,抗體水準也和成年人是一樣的。現在中國已經批准科興新冠疫苗緊急使用的年齡範圍擴大到三歲以上。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5-1152215

    *【韓國新增744起冠病病例】
    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發佈的最新資料,截至當地時間6月5日0時,韓國新增725起本土病例、19起境外輸入病例;死亡病例則增加2起。這是韓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連續三天保持在600多起後,回升至700以上水準。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5-1152226

    *【澳洲冠病基因組序列首次發現Delta變種毒株】
    澳洲維多利亞省當局對墨爾本新感染群進行的基因組序列,首次發現Delta變種冠病病毒。Delta變種病毒即B16172變種病毒。維省首席醫療官薩頓說:“Delta變種病毒就是在印度肆虐的變種病毒,英國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感染Delta變種病毒。”目前維省發現了兩起Delta變種病毒確診病例,這兩起病例源頭不明。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837

    *【普丁:至今無人在接種俄疫苗後死亡】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說,至今沒有出現過任何接種俄羅斯冠病疫苗“衛星V”之後死亡的案例。普丁在聖彼德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說:“我想重申,俄羅斯疫苗獲公認是最安全高效的。有效性在96%以上。根據監管機構的資料,沒有出現過一起因接種疫苗而死亡的案例。”普丁說,接種疫苗後最多會出現短時間發燒的情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103

    *【菲律賓縮短接種冠病疫苗入境者隔離時間至7天】
    菲律賓總統發言人洛克表示,菲律賓將已接種冠病疫苗入境旅客的隔離期從原有的14天縮短至7天。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97

    *【西班牙擬為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冠病疫苗】
    西班牙衛生部長表示,希望在9月新學年開始前,為12至17歲青年接種冠病疫苗。西班牙衛生部長伊拉告訴當地公共電視臺TVE,政府將向公共衛生委員會提呈此案,而該項提案須獲得委員會的批准。“我們的想法是……在展開新學年的大約兩周前,能開始為我們的少男少女接種。”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在上周批准將輝瑞疫苗使用範圍擴大,讓12至15歲的青少年接種。輝瑞疫苗是第一款獲准在歐洲用於青少年的疫苗。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89

    *【英國批准輝瑞疫苗用於12至15歲兒童】
    英國監管機構批准將輝瑞和BioNTech聯合研製的冠病疫苗用於12至15歲兒童,英國政府下來將決定是否把疫苗接種計畫擴大至這一年齡層。英國藥品與保健品管理局(MHRA)說,該局在詳細評估臨床試驗資料後認為,輝瑞疫苗用於12至15歲兒童是安全與有效的,且好處大於任何潛在風險。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81

    *【緬印邊境爆發疫情 醫療體系瀕臨崩潰】
    緬甸官方資料顯示,緬甸在過去三天有兩天出現122起確診病例,這是該國近四個月來的最高增幅。許多確診病例出現在與印度接壤的欽邦,令人擔憂最早在當地出現、且更具傳染性的變種冠病病毒正在該地區蔓延。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66

    *【瑞典兒童類川崎病例劇增 或與冠病有關】
    瑞典專家指出,可能與冠病有關的兒童類川崎病病例在瑞典快速增加,目前已有234起,比三個半月前增加了67%。瑞典《每日新聞》刊登一篇由26名病毒學、傳染病學、細胞生物學等學科專家聯名發佈的文章,介紹了當前冠病疫情在兒童中傳播和引發相關症狀的最新資料。資料顯示,瑞典每10萬名兒童出現9.8起類川崎病病例,約為美國兒童類川崎病比例的兩倍(每10萬名5起)、丹麥的四倍(每10萬名2.2起)、德國的六倍(每10萬名1.7起)。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1879

    *【新加坡約20個診所提供 不適合打mRNA者可免費接種科興疫苗】
    之前不適合接種mRNA疫苗或對這類疫苗過敏的3萬4000人,新加坡政府將提供全額津貼,其他希望接種科興疫苗者也可到這些診所接種,他們不必支付疫苗的費用,但得支付診所的其他費用。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10605-1152106

    *【美股週五收高 科技股領漲】
    美國股市週五收高,三大股指本周均取得漲幅。美國5月非農就業增加55.9萬,顯示勞動力市場狀況穩健,提振市場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5-1152217

    *【簽署行政命令延續強硬對華策略 拜登把中企投資黑名單增至59家】
    這項新政令強化了前任川普政府禁止投資被認為與中國軍方有聯繫企業的做法,顯示拜登可能延續甚至深化川普時期的一些強硬對華策略。美國政府將持續更新這份投資黑名單,預計未來還會有更多中企被列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5-1152152

    *【G7財長倫敦開會 以達成向大跨國企業增稅全球協議】
    七國集團(G7)財長週五開始在英國倫敦舉行兩天會談,重點是達成一項全球協議,對谷歌、臉書和亞馬遜等大型跨國企業徵稅。這是自去年冠病大爆發以來G7成員國財長首次面對面會談,除了東道主英國,其他成員是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和美國。此次會議的焦點是達成一項向大型跨國企業徵收“全球最低企業稅”的全球性協議。根據一份會議草案,七國“強烈支持”這個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倡議的協定,以確保跨國巨頭繳納合理份額的稅款。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10605-1152153

    *【日美領導人擬在G7峰會期間再次會談】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和美國總統拜登擬於本月中旬在英國出席七國集團(G7)峰會期間舉行首腦會談,兩國政府正就此事進行協調。這將是菅義偉繼4月訪美後再度和拜登會晤,預計雙方將談及對華政策和朝鮮政策等議題。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100

    *【緬甸部分反政變者 進入山區接受民兵組織軍訓】
    由於緬甸軍政府對反政變示威者的暴力鎮壓,很多緬甸青年開始放棄街頭抗議,他們進入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控制區接受軍事訓練,要自己拿起武器對抗緬軍。在緬甸東南部毗鄰泰國的克倫邦一處隱秘的山區,數十名反政變者每天在黎明破曉前就開始接受各種叢林戰術訓練,包括學習如何沿著繩子渡過泥濘的溪流、在灌木叢中尋找掩護及將受傷的同僚背到安全地帶等。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10605-1152151

    *【布林肯就六四發言 中國:應正視自身人權問題】
    中美關係持續緊張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天表示,美國持續與爭取普世人權的中國人民站在一起,也向32年前“天安門事件”的受難者致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天在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對此回應說美國政府“應該正視自身嚴重的人權問題”。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10605-1152162

    *【香港維園草坪等淩晨解封 至少六人被捕】
    香港警方今年否決支聯會主辦八九事件燭光晚會的申請,並首次引用《公安條例》,昨午2點起封閉維園中央草坪、足球場及籃球場等範圍,現場及至今日淩晨1時解封。由於有線民呼籲公眾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仍有穿黑衣的市民前往聚集。到晚上,在維園外聚集人士逐漸增加,警方多次要求在場人士離開,否則可能視為非法集結,警方一度在銅鑼灣及旺角舉起紫旗,警告現場人士可能違反國安法。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10605-1152223

    *【17年一遇 美東百億隻週期蟬“出土“】
    近日,數以億計的“17年蟬”破土而出,湧現美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大有遮天蔽日之勢。由於他們鳴聲嘹亮,令居民厭煩,但科學家則為他們等待了17年的研究時機而雀躍。17年蟬是週期蟬(periodical cicada)的一種,為北美洲獨有。這種長壽昆蟲一生大部分時間以蛹的形態在地下生活,以樹根為食,不同種類蟄伏時間為13年或17年。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96

    *【普丁:俄羅斯不關心氣候變化的說法是一種迷思】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有關俄羅斯不關心氣候變化的說法是一種 “迷思”,並警告避免將碳中和被化為“不公平競爭”的工具。俄羅斯在2019年加入了《巴黎氣候變化公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普丁在聖彼德堡的一個年度經濟論壇上發言時為天然氣的使用進行了辯護。他說,天然氣是清潔的,在向清潔能源過渡期間應該使用。他還表示,俄羅斯正計畫發行綠色債券。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94

    *【歐盟宣佈對臉書廣告業務進行調查】
    歐盟宣佈對臉書旗下的分類廣告業務啟動正式調查,成為又一家遭調查的科技巨頭。彭博社報導,歐盟委員會週五(4日)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當局將調查該社交網路公司,是否借助從廣告商搜集的資料,在分類廣告業務與其展開競爭,進而違反了競爭規則。歐盟委員會還將審查該公司是否不公平地將Facebook Marketplace廣告服務與社交網路相捆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86

    *【普丁簽署法令禁止極端主義活動參與者參加選舉】
    俄羅斯總統普丁簽署了一項法令,暫時禁止被法院認定為極端主義或恐怖主義組織的參與者參加選舉。這意味克里姆林宮頭號反對派政治家納瓦爾尼和其盟友將無法參加選舉。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82

    *【日本生育率去年創新低】
    根據日本衛生和人力部發佈的資料,日本2020年的出生人數為84萬零832人。由於疫情加劇了財政上的不穩定,人們也害怕在疫情時前往醫院,導致夫婦不願生育。政界人士對世該國人口萎縮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表示擔憂。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79

    *【日本制定“國家計畫” 助產能強大的晶片業開發產品】
    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發佈的一份報告中宣佈,它將把半導體行業的增長視為一項“國家計畫”,與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具有相同的重要性。METI說,政府將為通過與海外晶片製造商成立合資企業等方式在日本設立生產基地的行動提供支援。眼下的全球晶片短缺局面已經對眾多行業的生產產生了影響,並使日本的汽車製造受到了威脅。中國、韓國和美國目前都在尋求強化本國的晶片產業。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4-1152078

    *【川普臉書帳號封禁至2023年】
    美國社群媒體Facebook宣佈,將美國前總統川普在臉書及旗下社群平臺帳號的封禁時間延長至2023年1月7日,屆時將再次對取消封禁進行風險評估,以決定是否進一步延長封禁時間。另外,臉書還計畫修改針對世界領導人帳號的管理條例。在此之前,由於默認世界領導人的言論具有“新聞價值”並且是公共辯論的一部分,臉書並未對相關帳號進行應有的言論審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10605-1152228

  •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Vincent Mand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2-05 19:56:12

    http://www.mandyvincent.com/2015/12/Smartschool-samsung-eLearning-tips.html

    讓學生嘗試走出課室,利用 Samsung 平板電腦於校園或博物 館內進行遊蹤活動,完成解難、搜集及分享資料等任務。這樣除增加學生的興趣,最大的 好處是方便學生搜集資料,如拍照或攝錄,大家不妨試試!


    本年數學科積極推動翻轉教室的課堂模式,學生的 課堂氣氛及課堂成效均十分顯著。首先科任老師拍攝 5-8 分鐘的教學短片,讓學生掌握兩 步方程的運算步驟,然後再於課堂內舉出不同類型的應用題,讓學生二人一組討論怎樣運 用方程五步曲進行解題,設立解答驗。最後更要求學生以錄影軟件解說及記錄,並將所有 學生的短片上載至社交網站供其他同學評價,增強互動

    平板電腦的學生監控功能無疑能激發學生的 學習動機,即使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有了同學的作品參考,也大大增加了他們一起學、 一起做的興奮。對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Samsung 平板電腦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進度 及狀況。特別是考試將近,老師能於課堂上即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難點再加以解釋及鞏固。

    運用平板電腦的相片及影片拍攝功能,應用於跨學科 專題研習,使學生能夠走出課室,於任何地方進行資料搜集及紀錄,令學習過程更具效能 及多樣化。同時透過 WIFI 網絡將有關資料數據上載到學習平台與人分享。

  • 跨學科學習好處 在 Vincent Mand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12-05 19:52:16

    http://www.mandyvincent.com/2015/12/Smartschool-samsung-eLearning-tips.html

    讓學生嘗試走出課室,利用 Samsung 平板電腦於校園或博物 館內進行遊蹤活動,完成解難、搜集及分享資料等任務。這樣除增加學生的興趣,最大的 好處是方便學生搜集資料,如拍照或攝錄,大家不妨試試!


    本年數學科積極推動翻轉教室的課堂模式,學生的 課堂氣氛及課堂成效均十分顯著。首先科任老師拍攝 5-8 分鐘的教學短片,讓學生掌握兩 步方程的運算步驟,然後再於課堂內舉出不同類型的應用題,讓學生二人一組討論怎樣運 用方程五步曲進行解題,設立解答驗。最後更要求學生以錄影軟件解說及記錄,並將所有 學生的短片上載至社交網站供其他同學評價,增強互動

    平板電腦的學生監控功能無疑能激發學生的 學習動機,即使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有了同學的作品參考,也大大增加了他們一起學、 一起做的興奮。對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Samsung 平板電腦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進度 及狀況。特別是考試將近,老師能於課堂上即時評估學生的學習難點再加以解釋及鞏固。

    運用平板電腦的相片及影片拍攝功能,應用於跨學科 專題研習,使學生能夠走出課室,於任何地方進行資料搜集及紀錄,令學習過程更具效能 及多樣化。同時透過 WIFI 網絡將有關資料數據上載到學習平台與人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