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跟醫生變朋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跟醫生變朋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跟醫生變朋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跟醫生變朋友產品中有19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感謝身邊的人開始,你的命運就會真的改變! 只要說出兩個字,解放僵固的頭腦。 作者:川﨑康彥 書名: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 各位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這些親近的人為我們做些什麼時,久而久之好像會變得理所當...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身為醫師,了解醫護人員辛苦。 但是從公衛專業,疫調牽涉到整個疫情傳播,所以疫調、匡列、隔離非常的重要。 這個個案到高雄,只是少數個案,因為高雄跑到新北看病的人不多。 但是可以試想,這些同一時間當然一定有不少同樣的個案沒抓到,在北部地區傳播所帶來的風險如何?所以,這必須靠疫調來補強。所以既然有...

跟醫生變朋友 在 GirlStyle 女生日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5 13:47:58

【@girlstyle.mag】韓國《Let美人》最成功嘉賓變白富美CEO! . ViuTV《造美人》大受歡迎,將一眾參賽佳麗大翻身打造更靚的樣子!韓國早在2011年就有一個透過整容變美的節目《Let美人》,節目組會邀請一些外貌上有缺陷而受嘲笑的嘉賓,希望她們可透過調整外貌來建立自信心。當中一位最成...

跟醫生變朋友 在 黃偉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0:43:36

今天台南新增八例,讓很多人擔心了。 這起安南區家庭感染群聚案,已匡列所有接觸對象,為更謹慎,檢體已送至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待確認感染源會再與市民朋友報告。 安南果菜市場已全數清消,成大醫院也將進駐市場、成立大型篩檢站,明天啟動擴大篩檢,找出所有可能隱藏感染源。 謝謝所有一線人員,週末仍不停趕工,衛...

跟醫生變朋友 在 靚子利學Bell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6 11:48:58

☪️各位~上週有好好待在家嘛!防疫有做好嘛!~ 水逆持續進行中,心中有壓力,可以多找朋友訴苦、陪伴,不要一個人悶在心裡唷!!目前月亮在水瓶座,讓人變得相對的冷靜,如果之前有被某些事困住,想破頭皮都找不到出口,不妨在這周靜下心來,理性面對。或是可以尋求周邊的人給予幫助,相信他們會很樂意幫助你的。人際...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4 13:42:39
    有 27 人按讚

    從感謝身邊的人開始,你的命運就會真的改變!
    只要說出兩個字,解放僵固的頭腦。

    作者:川﨑康彥
    書名: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

    各位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這些親近的人為我們做些什麼時,久而久之好像會變得理所當然,不覺得需要感謝。但是,若平時養成親口向對方道謝的習慣,就能隨時對任何人說出「謝謝」了。

    眼前對方的情緒,其實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如果身邊有個人整天板著臉,好像大家都對不起他似的,不知不覺地自己也會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我想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相對地,你應該也有曾經被對方的笑容感染,自己也跟著眉開眼笑的時候吧!

    說聲「謝謝」,向對方表達感謝,就是對他人敞開心胸。養成時時感恩的習慣,就能保持對任何人都能敞開心胸。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開始自由地想像。相對地,一旦封閉心靈,大腦便停止自由想像,就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

    道理是這樣的。人的大腦一旦被情緒束縛,思考就會停滯,裹足不前。思考僵化後,對大腦傳遞訊息的突觸功能會變得模式化。結果,想像變成只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想像力的人,人生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要解放僵固的頭腦,最好的方法就是
    「常懷感恩之心,對任何人都敞開心胸。」

    心胸一開放,就不會被固定的觀念或信念束縛,跟隨自己的直覺行動。對於期待興奮的心情,也會直率面對,提升實現期待的熱情。
    說「謝謝」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消弭阻礙大腦發展的情緒。諸如被害妄想、憎恨他人、感覺痛苦等負面情緒。

    不過,越是跟自己親近的人,「謝謝」二字越難說出口,總覺得很難為情。所以,我要介紹一個練習方法,讓我們可以簡單就說出感謝。這是我在哈佛研究所每當有會議之類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場合時,都會舉行的一個儀式,叫做「感謝遊戲」

    —— 感謝遊戲開始了 ——

    在我所屬的麻醉科,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盡可能想出要感謝的人,並對著他說出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化大腦。感謝遊戲的主要步驟如下:

    STEP① 與坐在附近的同事至少兩人一組
    STEP② 輪流說出自己想要感謝的事
    STEP③ 限時兩分鐘,盡可能深入思考,快速表達

    這個遊戲可讓平常不習慣對他人表示感謝的人,自然地養成感謝習慣。習慣了以後,與周遭的人關係改善,心裡就會更加感謝,產生良性循環。

    話雖如此,或許有人身邊沒有同事,或是突然要對親近的人表示感謝實在很不好意思,那也請放心,一開始可以先自己悄悄地列舉想要感謝的人,效果是一樣的,請試著做做看。

    我的一位人生導師,竹田和平先生,他被稱為「日本第一的個人投資家」,曾經是一百零四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位竹田先生也很重視對他人說聲「謝謝」。

    他甚至建議我們保持每天說三千次「謝謝」的習慣。我身邊聽了他的話並付諸實行的人,據說後來全都「大發」了。當然,不是一定對所有人都要說出口,在心裡默默地說也不要緊。連續說個一小時,很快就三千次了。如果是一秒一次的話,其實五十分鐘就結束了。

    —— 常說謝謝的人,運氣特別的好 —— 

    直率地對他人說出「謝謝」,就能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活化大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因此建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擁有但他人沒有,或是他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固定觀念束縛的大腦,會排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對象,例如拒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但是,如果能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敞開心胸,不被固定觀念束縛,就會願意嘗試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很自然地與對方產生共鳴。

    不要老是只朝著一個方向,只接受一種思考,接納各種思考或事物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變化,甚至進化。這些變化和進化,是神經細胞遇到外部刺激,就會臨機應變的一種稱為「突觸的可塑性」所引發。

    突觸是支援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相互傳遞訊息的部位。人的大腦有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他們藉由突觸形成網絡,執行大腦複雜的活動。人的大腦原本就會因興奮或心跳加速而進化,所以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接納對方,大腦活化就會更加速地進行。

    懷抱「感恩」的心,對大腦還有其他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安定心靈。當與他人之間產生互信時,大腦會從下視丘與視上核分泌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被稱為幸福激素的「催產素」。不只是對別人好,受人感謝或我們主動感謝別人時,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這就會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近年的研究發現,催產素有以下功效:

    1. 增加與人的親近感、信賴感
    2. 消除壓力,感受幸福
    3. 抑制血壓上升
    4. 提升心臟機能

    如上述,催產素的分泌,的確能撫慰人心。相對地,被負面情緒占據的大腦充滿憤怒和不安,無法保持興奮,以及投入對事物的熱情。因此,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心懷感謝,並將這份心意說出來,不僅是為對方好,對自己也非常有益。

    —— 經常感謝家人 ——

    我們總不吝對公司的主管或同事表示感謝之意,卻往往忽略對身邊的人同等對待。那是因為我們都有撒嬌心態,認為對方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不用特地道謝。要正經八百地說「謝謝」是很難為情的事吧。還有,因為關係太親近,也可能都只看到缺點。

    我想起在哈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時期,常會看到許多人大大方方地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或許是因為國情關係,和多半不擅表達情感的日本人比起來真是大不同。但是,我也發現正因為能夠對親近的人表達感謝,他們才能保持開放心胸,找到令他們興奮的研究主題。

    每年到了耶誕假期,哈佛都會舉行派對,邀請同仁闔家參與,藉此機會對家人表示感謝。這場由教授們主辦的派對,會準備許多佳餚和活動,款待研究夥伴的家人。參加者為了讓這一整年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家人玩得盡興,無不盡心準備。對家人和夥伴的感謝能量,讓會場氣氛熱烈。

    除了這樣的派對,我也推薦另一種方法,可以感受這種感謝的能量。那是我為了探尋讓自己興奮的事而參加的一場講座,我在那裡學到「感恩浴」的練習。

    首先,讓一個人站到正中央,其他人圍成圓圈,齊聲對著站在中央的那個人訴說一分鐘感謝話語,宛如沐浴在「謝謝」當中。參加講座的二十人同時發聲,其實聽不清楚誰說了什麼。話雖如此,感受這種砲彈一般的感謝能量,站在中央的人會覺得「原來自己這麼棒!」這不僅令人得到自信,心中也會湧現對別人的感謝。

    最後,大家都對彼此更加感謝,道謝與被道謝的人也加深彼此間的信任。如此一舉兩得的效果,是多數人在同時間內一起達成的。
    二十人算是很大陣仗,其實五、六人的小團體也可以充分感受感恩的能量。這時,不要只是說「謝謝」「感謝你平常幫我」「謝謝你為我這麼做」,請連為何感謝的理由也一起說出來吧。

    當然,不是要請大家刻意做這個練習,其實只要平常向家人或夥伴道聲「謝謝」,就能提升彼此間的信賴。所以,請先從身邊的人開始,向他說聲:「謝謝」吧。「一天至少說十次」,實行起來其實毫不費力。

    —— 不能什麼都不想,但也不要想太多 ——

    先前說過,當我們被僵化的觀念束縛,大腦就會失去自由想像的能力。不僅思考被綁住,大腦的迴路也會模式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興奮」時,大腦會自動踩剎車。我們在尋找興奮的事的時候,不要被太多理性分析思考牽著走,憑直覺是很重要的,不能想太多。

    當我們在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時,思考通常會變成阻礙,不過一旦找到,就必須考慮該如何行動才能實現。「怎麼做才能實現?」「怎樣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這時候再發揮思考力吧。

    要各位平時做到凡事憑直覺,但當找到讓自己興奮的事後反而得要靜下來思考,這不是很難嗎?不過,一旦找到興奮的事,就有「一定要到達目標」的熱情,此時就能憑著直覺開始各種行動。如此說來,我們要當心不要因為考慮太多,而造成直覺力低落才好。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隨意翻翻也很有收穫。
    推介給大家《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先覺出版/作者:川﨑康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幫忙按個讚
    也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和回饋,謝謝你!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5:52:08
    有 508 人按讚

    小編認為⋯

    未來應該不會有COVID 19疫苗再進行三期「期中」才「上市」,更何況蠻多人搞不清楚三期期中報告,跟完整執行完整的差異。

    然後又看到四叉貓抗體的爭議,要來好好聊一下,有錯再請指正。

    小編朋友詢問一個這方面的專家,討論狀況如下。

    他說四叉貓透過檢驗所驗的是用 酵素免疫法,這種驗法就只能說有抗體和沒抗體而己。

    而且才15天剛生成抗體,應該要再等等。

    我們在講的是「IgM中和抗體的效價」這個對於感染時的抵抗力最有關係,跟四叉貓驗的是不一樣東西,這個要去實驗室才做得出來。(四叉貓的是IgG)

    抗體效價要透過GMT實驗室,統一一個實驗室作才能比較,台灣就昆陽實驗室或中研院的GMT才能比對。

    所以四叉貓驗出來的IgG數字沒有意義,就是測出來你有沒有抗體這個樣子。

    四叉貓的朋友另一個數值高,這個和保護力的強弱不能直接講,因為抗體本身,還有分好的抗體和弱的抗體,每個人的體質不同,

    像他朋友數值高,他的比較低,但是有可能他朋友的抗體是肉腳,而他的抗體卻是特種部隊。效價的比值就不同,所以才需要去同一個實驗室作,才有一個標準。

    (高端的數據以及AZ中和抗體效價是中研院做的,而且AZ的比較數據也都是統一由桃醫的接種者抽血的)

    然後來談保護力這個 意義,為何BNT很高。

    像BNT保護力宣稱95%,是當初作實驗時美國還沒大流行,所以100個人在社區裏,當然碰不到幾個感染者,所以當然保護力就好。

    而AZ比較慢開發出來,所以實驗時,100個人碰到受感染者的機率較大,所以數據就會較差。

    所以高端為何不能在台灣做三期?可能會保護力99%,就是這個原因。

    有沒有保護力是要實作的,依照變種速度,做完,才開始施打大概人也死一半了。

    大家可以思考看看,現在以色列人體實驗場測試出來的,BNT 保護力剩多少??

    因為沒有一個一致性的標準,所以大家都說mRNA保護力很高,但實做之後後各國報告出來都沒有一個和一開始出來的數字一樣的,都變低很多。

    另一個議題是免疫橋接預估保護力,這個議題也因為高端使用,所以被抹黑的最深。(國外正在使用這個方式印證)

    大家可以注意看看,次世代疫苗為何開始討論用效價橋接的方式去『預估保護力』,是因為病毒變種太快,在新藥未進入三期時,就發生變種,根本來不及開發。

    所以藍白粉不要急著污名化免疫橋接啊,這個可能會打臉以後的你。

    另一個疫苗能不能降低死亡率,如果參考國際資料,可以發現重點在於治療方式的改變與人體測試,而改變醫療方式與用藥才是重點,並不是打到BNT神藥。

    真的不用急著去神化疫苗,世界上科學家與藥廠,還在努力探究疫苗與變種病毒,但是每個政客都變成疫苗專家,每個鄉民都變成疫苗神人,人人說得一口好疫苗,但是對於名詞本身,以及疫苗期別,完全不了解。

    假的啦,沒有國際認證,政府帶頭炒作啦,沒有三期啦。

    國際認證的WHO,一開始是不建議大家戴口罩的喔!

    我們沒有國際認證的政府,可是超前部署,要求大家戴口罩。防疫這種東西,真的不用口水啦。

    現在這個時候,該打的就去打,不要抹黑疫苗,只要你覺得安全就去打,讓群體免疫達到(一定量的人有抗體),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附上羅一鈞的講法

    https://youtu.be/uexMGQvk8DY?t=2357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7:30:22
    有 196 人按讚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25 22:06:46

    我身為醫師,了解醫護人員辛苦。

    但是從公衛專業,疫調牽涉到整個疫情傳播,所以疫調、匡列、隔離非常的重要。

    這個個案到高雄,只是少數個案,因為高雄跑到新北看病的人不多。

    但是可以試想,這些同一時間當然一定有不少同樣的個案沒抓到,在北部地區傳播所帶來的風險如何?所以,這必須靠疫調來補強。所以既然有疏漏,就應該把漏洞趕快補起來。

    從市長角度來看,我做為地方指揮官,相信每個地方首長跟我一樣,都希望把防疫工作做好,防疫缺口都要補齊,假如高雄市防疫有哪邊需要指教,我們都會虛心接受。

    以高雄狀況,我們在群聚感染的時候,第一個必須要很快找到感染源,第二個也快速地疫調匡列隔離,讓社區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的疫調人員,很辛苦,提供更多更清楚的資訊有助於疫情的掌握,當然就可以抑制疫情的傳播。
    .
    今天全國76例,高雄有2例。
    這2例還是屬於新北地區恩主公醫院的南北移動,所造成的家庭群聚感染。
    因為彼此親屬之間互動,造成整個包括原來一開始2個家庭,到今天為止5個家庭感染,大概已是第三波的群聚感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進行疫調的時候,必須是要超前部署、加快匡列,這2個確診的個案,也是屬於我們匡列範圍內。

    從疫調資料發現,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像家庭、工作場所,風險很高。
    所以再次特別提醒大家:最好這段時間不要有訪客,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也拜託非同住者,進到屋內的時候,一定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我們也要特別感謝日本,在七月中將捐贈一百萬劑AZ疫苗會來到台灣。
    患難見真情,感謝日本的朋友。

    也要告訴大家 75歲以上的長輩,假如你還沒有打疫苗的,每一個社區未來開放施打的時候,都能到各接種站補打。
    假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需要預約接送,可以跟區公所聯絡,我們會全力服務大家。
    .
    屏東祖孫感染的印度變種病毒,是世界衛生組織「高度關注」的變種病毒株。
    其中Alpha屬於英國的,包括雙北地區,很多流行的病毒株就是屬於英國變種病毒株。Delta,是印度的變種病毒株,英國原來要解封,但是發現流行的病毒株由印度變種病毒株取代,所以延後解封的時間。
    武漢肺炎當時在武漢地區,R值是2.4到2.6個人,換句話說一人傳給大概2.5人;歐洲引發第一波疫情的病毒株,大概是一個人傳給3個人。
    Alpha的英國變種病毒株是4到5,一個人傳給5個人,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株是5到8個人,所以它的傳播力會越來越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RNA的病毒非常容易發生變異,發生變異時,就會有新舊病毒的競爭,當然越會傳播的病毒就會勝出。

    從這個群聚感染的個案,可以看出,以在家族的傳播,如果是英國的變種病毒株,整個家庭全部都有。
    那再想想看:R0=5~8的印度變種病毒株會怎麼樣?傳播力一定是會更強,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施打疫苗。

    很多人說「等一下再打」,但從國外的經驗來看,AZ疫苗對印度的兩種變種病毒都有效,Kappa、Delta、或者Alpha病毒都有效,所以不要挑疫苗,就趕快去打,相關臨床數字來看,對於降低重症、死亡的比率都超過9成保護力。疫苗該輪到你打的時候,你就去打。

    屏東部分,我們已經在昨天就已經啟動專案,也跟我們所有果菜市場、農會造冊,包括貨運司機總共有13位,相關往來攤商,我們就通知他們來採檢PCR。另外對於大型的這些蔬果市場,包括果菜市場、肉品、民生物資供應站部分,我們也在造冊準備排定施打疫苗,這是我們的做法。

    大家常問:「印度病毒變種株進來怎麼辦?」第一,疫苗趕快打。
    第二,落實疫調、匡列、隔離。
    常講這張圖 R=5,20天後就是625個。
    看疫調資料,我們都覺得如果以流行病學醫學領域來談,病毒傳播這麼快的,應該是一百年前的流感大流行。
    老話一句,疫苗覆蓋率不足情況之下,疫調匡列隔離,我們R=5 匡列八成,R=8應該要匡列更多人,對疫調要非常嚴峻及務必要落實。否則疫情恐怕離恢復正常生活需要一段時間。
    .
    ⭐本週六日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服務
    提醒要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先跟做產檢醫師討論、評估喔!
    - 6/26、6/27下午14:00-16:30
    - 於巨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 請欲接種孕婦,撥打07-8220300預約
    - 接種當日請攜帶健保卡、媽媽手冊、原產科醫師開立之「轉診單」
    .
    📢 公佈今日(6/25)確診個案在高雄市的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3aX9RM

    提醒曾經於附表中時間地點活動的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相關症狀,請撥打1922、或者衛生局防疫專線07-7230250。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小新新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1-28 17:30:12

    #賞屋團群組請私訊 #屏東 #小新新講房地產 #移民台灣 #老人化 #青埔 #中路 #高鐵 #小檜溪 #八德擴大 #桃園

    小新新講官方Line@: https://lin.ee/3XZGid7
    減重直接Line詢問: charles0107

    -手錶這次Sillen哥跟原廠拿到優惠,有興趣的好友可以直接點選下方連結,全球免運費唷!
    [Nordgreen官方網站]https://bit.ly/nubelife
    [Nordgreen85折折扣碼]:nubelife
    黑色星期五的折扣碼為:NUBE65
    65折有效期為:10.25-11.11 以及 11.21-12.01
    兩個活動間隔期及12月1日後,該折扣碼將自動變為85折且永久有效,折扣碼可用於台灣及global網站的全部商品。

    -歡迎加入「小新新講」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3086074081695/
    -小新新的減肥人生紛絲團(歡迎按讚追蹤)
    http://www.facebook.com/nusillen
    -小新新的魅力人生(變瘦變美變健康的社團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93880144081033
    -Sillen哥的臉書Facebook個人頁
    https://www.facebook.com/sillen.shih
    -歡迎來作伙交朋友~
    或是加我的賴ID: @512fosfp
    手機號碼
    0970-750-800
    email:
    sillenshih@gmail.com

  • 跟醫生變朋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27 22:00:18

    上個禮拜我們罵完世界衛生組織WHO,這禮拜該換誰挨罵呢?每次我們罵美國,就會被網友說「媚共」,要是罵中國,又會被酸「舔美」,我們節目真的很難做耶,這次我們決定,乾脆讓他們對罵好了。
     
    還記得我們在2月27日聊過「美中大鬥法」嗎?結果短短一個月,川貴人和習皇帝,感情再度生變,而且是切八段的那種變。
     
    美中大鬥法Round 2又開打了!打什麼呢?這次是打宣傳戰!東北有三寶,中國的「大外宣」也有五寶。最近這一個月來,北京當局為了扭轉被肺炎重挫的形象,頻頻出招,我們整理了國際媒體歸納出的洗白五寶。
     
    我們馬上來看看第一寶卸責美國。
     
    中國「抗煞專家」鍾南山2月27日突然指出,疫情在中國爆發,不代表病毒源自中國,為「洗白大業」開了第一槍。但美國國務卿「龐佩奧」直接無視WHO命名不得帶有地名的規則,到處「武漢病毒」、「武漢肺炎」的叫。
     
    這大概讓中國是越聽越不爽吧?就在WHO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隔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2日突然在官方Twitter上連發7條推文,引述美國疾管署CDC主任備詢影片,說美國自己都搞不清楚死於流感的美國人,到底是不是感染新冠肺炎,質疑美國根本早就有新冠肺炎的病例,是美軍把病毒帶進中國的,要求美方給中國一個解釋。
     
    我覺得這話很怪,這病毒為什麼源自美國,在美國沒什麼表現,但到中國兜了一圈,就變得奇毒無比,傳染速度跟死亡率都大大增加,這病毒在中國是吃了大力丸嗎?
     
    結果這也就讓川普超級不爽,開始跟進龐佩奧的說法,當天就在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談話,說新冠病毒是「外國來的病毒」,立刻劃清界線。
     
    什麼叫外國病毒?病毒是有國籍的啊?總之美中雙方都說病毒是你家的,一下子就把美中戰火又點燃了!而川普這次把病毒的國籍更明確了,直接明確的叫他是「中國病毒」。
     
    突然把Coronavirus改稱作Chinese Virus「中國病毒」,硬是在火上加油!結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果然又不爽了!
     
    馬上就出了第二寶肅清異己。
     
    還記得2月18日美國把五家中國官媒列入「外國使團」嗎?隔天中方就以下令驅逐了三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還嗆聲「保留復仇權」,就在大家忙著對抗疫情,以為中國無暇報仇的時候,北京當局又拿記者開刀!
     
    中國政府在3月18日宣布一口氣驅逐《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等美國三大報的美國記者,限他們10天內交出記者證、滾出中國,今後也不得在中港澳繼續從事記者工作!
     
    但你們兩個吵架,關我們記者屁事啊?而且你禁也去禁跟川普比較好的福斯電視台之類的,紐時跟華郵可是打川大將,不是說你的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嗎?雖然這兩家平常罵中國也罵得不少。
     
    這次的逐客令下了之後,《駐華外國記者協會」就說,這個命令至少會害13名記者丟飯碗,不僅是中共在現代對外國媒體最嚴厲的攻擊,距離驅逐外交使節差不多只剩下一步之遙;《紐約時報》更點出,現在國安和公衛專家都很擔心,美中已經拉開「新冷戰」的序幕,恐怕嚴重破壞防疫上的合作,並衝擊全球經濟;先前鬧出「中國病夫」風波的美國政治專家「米德」,也發表最新社論《北京加劇新冷戰》,警告這場流行病會結束,但美中僵局恐怕維持數十年。
     
    但川普完全沒在怕喔~繼續推文連發,所有需要提到新冠病毒的地方,統統改成「中國病毒」!接下來幾天的白宮記者會,更大喇喇的用「中國病毒」當開場白。
     
    甚至有媒體拍到,幕僚準備給他的講稿上,原本寫的「冠狀」corona被川普用硬生生改成大大Chinese,但川普堅稱他沒有歧視的意思。
     
    中國問題專家警告,以這種方式給病毒貼上標籤,只會讓兩國的關係更緊張,美國領導人原本應該要制止「仇外情緒」,但川普卻無視越來越嚴重的反華潮和種族主義,反而不斷製造新的緊張。
     
    接下來中國就使出了第三寶,口罩外交。
     
    除了試圖和病毒切割,北京當局還同時展開「口罩外交」,運送口罩和醫療物資到伊朗、義大利和西班牙等重災區,「病毒輸出國」搖身一變成為「救世大英雄」。
     
    《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撰文指出,中國正在試圖改變專制的「病毒孵化器」形象,變成在緊要關頭扛起責任的「世界強國」!歐美防疫的失敗,剛好給了中國領導人表現的舞台。
     
    不過美國耶魯大學教授Stephen Roach認為,單憑口罩外交並不能重塑全球對中國的看法,因為這是17年來第二次源自中國的大流行病,中國真該好好改善公衛政策!
     
    第四寶則是取經中國。
     
    3月16日,中國境外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雙雙超過中國境內的數字,結果中國境內輿論認為「中國打贏了防疫戰爭」,還有不少網友大酸西方國家連「抄中國作業」都抄不好,自誇他們專制政權下的動員能力。
    最後是第五寶新增歸零。
     
    到了3月18日,中國官方正式宣布,本土新增病例為零,「黨的抗疫成功樹立榜樣」!不過這數據川普信不信呢?美中你來我往唇槍舌戰,看起來像在比誰防疫最無能,但可不能單純看他們鬧一鬧就算了,兩國爭的其實是「世界扛霸子」地位,現在各界聚焦,中國真的有可能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強權嗎?
     
    美國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和布魯金斯學會的中國戰略計劃的主任杜如松聯手發表最新文章,拿1956年大英帝國弄丟「蘇伊士運河」當例子,警告美國再不好好振作防疫,恐怕也會搞丟世界霸主的寶座,讓中國撿到便宜。
     
    兩位專家指出,美國一開始反應就太慢,從上到下亂成一團,不但沒有領導全球防疫,還突然斷航歐洲盟友,破壞人們對美國的信心;反觀北京火速填補美國的空缺,利用製造大國的優勢,提供其他國家物質上的援助,並分享防疫經驗,全力彌補先前中國領導階層的失誤。
     
    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這次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中再槓 #新冷戰 #洗白五寶 #中國大外宣。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